什么数字最吉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什么数字最吉利,第1张

什么数字最吉利

什么数字最吉利,不同生肖的人风水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风水我们有很多是需要注意的,数字在我们生活中也有有风水讲究的,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什么数字最吉利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参考。

什么数字最吉利1

“0”。原生态、处女地。呵呵,最具开发潜力。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1”是最吉利的数字。1、2、3、4、5依次与生、老、病、死、苦相对应(6又为生,以此类推)。木匠做门的尺寸,画匠画堂屋中梁所写字的个数等都必须遵守此规则。

“2”。“2”意味着完美,意味着阴阳平衡,二逢喜。

“3”。古“有岁寒三友”,“三军将士”。今又谐音为“升”、“上”。颇受不少人偏爱。

“4”。与“2”一样,“4”意味着完美,意味着阴阳平衡,天分四方,年分四季。可惜有人说它不该与“死”谐音。

“5”。它与“我”谐音,可与其它的数字联系到一起,都喜欢“58”而不喜欢“54”。

“6”。按“生、老、病、死、苦”,它落在“生”字上,吉利。同时,六六顺,从古到今都这么念。

“7”。不知是哪个同志用了个带“7”的号码后说,七上八下,害得不少人丢掉曾经花了不少精力弄来的“8”号,都争着去找带七的号码,希望能够上升。

“8”。就凭与“发”谐音,古往今来,一路走俏,谁不想发财,发家,发达。

“9”。九则久也,过去皇帝的期盼,现在富商、官员的愿望,就是百姓也希望和谐平安。

什么数字最吉利2

其实,数字就是代表数量的,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因此,数字的吉祥与否,除了使用的范围、频率、语境外,大多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和对每个数字赋予的引申意义决定的,而比较典型的就是谐音和象征了。比如数字“4”,就因为和“死”字谐音,而被许多人当作是不吉利从而忌讳。但是,如果说来个“四喜丸子”,人们就不会觉得它不吉利了,或者谐音成“事事如意”反倒是吉祥语了。再如“7”也大概如此,因为与“劫”数、劫难谐音,还有人去世后要“过7”等,也会被人当作不太吉祥的数字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1”,作为排名第一又是最前边的数字,被日常生活广泛使用,因而比较吉祥。《说文解字》中,“1”是“万物之始”的意思,正是因为象征着起源、初始、根本,所以很多情况下,它都有吉祥的寓意,比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头名状元、比赛第一名等,以及一脉相承、一表人才等等。

“3”也应该是个吉祥的数字,尤其在古代,许多事物都喜欢用到“3”。如三材三光、三军三甲、三朝元老、岁寒三友等等。在我国历史上,以数字“3”的吉祥组合非常之多。比如汉初三杰、初唐三杰、才华横溢的“三苏”等。与“3”相呼应的还有数字“5”,它们往往会被放在一起便用,诸如三皇五帝、三山五岳、五行五方、五谷丰登等等。

数字“6”一向也是被人们当作吉祥数字的,那是因为它的谐音和寓意是“顺”的含义。比如眼观六路、六畜兴旺、三媒六证等。但是,相比较而言,“9”要来得更加吉利一些。因为作为数字中最大者,被引申为“多数”,还代表为至阳,所以,在古人的眼中,“9”是表示极限的数字,再加上它与“久”同音,因此就有了长久的寓意。比如九九归一、九五之尊、天长地久等等。当然,“十全十美”中的“十”也是一个象征圆满的吉祥数字了。

我国的历史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理念也会发生变化,古人认为吉祥的数字,到了今天也许已经不被人们十分看好了。但是,大家追求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愿望,依然是一如既往,没有改变的。其实,数字终究只是一个计数用的字罢了,也许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属于自己的,吉祥吉利的数字的。如此说来,每一个数字大概都拥有属于它的平等的吉祥寓意吧。

什么数字最吉利3

数字吉凶查询

1、这个庞大的数字是独立的或个人的。那些属于“1”的人在他们的信仰中非常孤独、专注、诚实和坚定。他们给自己设定一个总体目标,然后继续前进。他们讨厌和别人一起工作,也不想发号施令。他们会自私、傲慢、专横。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孤独者。

2、它意味着互动交流和双重交流,合作和平衡的工作能力。人数众多的人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个性化的甜蜜、自然和友谊。他们有很好的灵活性、忠诚度和承诺,非常公平和公正。然而,大量的“2”也意味着差异,一个积极和消极方面的混合物。它通常意味着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白天和黑夜,正义和邪恶。属于这一大群的人将会内向、内向、敏感和多疑、犹豫和内省。

3,表示详细且持续的定义。如语言中的几种时态:“过去时、现在时、完成时”和“概念、人体和精神实质”等。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大数字“3”是第一个大数字。因为“3”可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它包括开始、中间和结束。“3”意味着超级天才、动能、造型艺术水平的涵养和博学、幽默和机智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属于这一大群人的人通常都非常和蔼可亲,非常友善。他们很有可能成功。然而,它们也有缺陷。他们不会想致力于某件事,容易感到被冒犯,更重视表面。

4、就像一个有四条腿的大数字,四意味着稳定和坚定。属于“4”的人都应该勤奋工作。他们非常具体、务实,给人一种信任。他们喜欢思考逻辑和逻辑推理,讨厌虚无。他们非常有能力组织和协调,这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这种人没什么可追随的。他们的统一行动都是猜测。他们会更加执着和多疑,有时他们会让人们过分强调实际结果。他们经常过度疲劳,每当“2”以上的矛盾达到“4”时,它总是加倍。

5、这意味着不对称和低效。它表明了变化和系统性风险。属于这一大群人的人会被许多东西吸引,但总是选择其中的一个。他们喜欢探索和挑战。他们也喜欢旅游,想认识新的盆地朋友,但是他们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呆太久。像那样的人有时喜欢虚张声势,使命感弱,缺乏耐心和粗心大意。

6、意味着和谐、友谊、家庭工作意识。属于这个庞大群体的人事部是忠诚的,有使命感和亲切感。他们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工作能力。在数学课或文学创作行业,他们的能力非常突出。但是生意通常不太容易成功。他们有时喜欢说闲话,得意忘形。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6”是一个极大的数,因为它可以被“3”和“2”除。这是前三个自然数的和,正好是这三个数的乘积(123=6,1×2×3=6)。

7、较强的思维能力、智力和理解力。那些属于这个庞大群体的人喜欢努力工作,也喜欢挑战。他们通常非常严肃,非常迂腐,对所有的秘密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创造力和想象力远比财富和金钱更有吸引力。然而,它也将包含消极的,讽刺和不安全感。

8、这意味着商业服务的成功。这种成功也将反映在金融业、政界和冶金业。属于这个庞大群体的人非常具体,有抱负,信守承诺,努力工作。然而,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喜欢嫉妒、贪婪和命令的问题。他们非常渴望控制。许多人认为“8”是一个无法预测和分析的大数字,这意味着成功的顶峰也将是失败的低潮。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事情都会再次发展。

9、它意味着进步和完美的贡献。这个大数字是一个“成功完成”的大数字。这是“3”的3倍(3×3=9)。属于这个庞大群体的人想要向他人展示他们的服务。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教师、生物学家或人道主义者。他们信念坚定,工作从不疲倦。他们也经常激励他人。然而,除此之外,像那样的人会更加傲慢。当各方没有明确的方向时,他们主要会表现出更多的傲慢。

什么数字最吉利4

中国人向来喜欢图吉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选择,人们都会选择相对吉利的那一个。就拿我们常见的数字而言,虽说数字仅仅只有10个,可是人们依旧能够从中区分出吉利和不吉利。

现代人看数字是否吉利,其实都是看数字的谐音,以及它们是否有典型的象征意义。

比如“4”这个数字在我国就不是很受欢迎,因为“4”和“死”发音相似,人们对于死亡又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自然对“4”这个数字提不起兴趣。

再者就是很多人买房的时候都会避开“18”这个数字,我国自古以来都有“十八层地狱”的说法,所以很多楼盘十八层的价格都会相对便宜一些。

而大部分人都很喜欢“6”和“8”这两个数字,因为它们代表着“六六大顺”和“发大财”,这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好运。

很多商场在促销的时候,也会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给商品定一个看起来比较吉利的数字,这样便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然而对于古人而言,最吉利的数字却并非仅仅只有“6”和“8”,还有你不知道的讲究。

一、常见的数字崇拜现象

所谓数字崇拜现象,便是指人们对于某个数字或者是某些数字极为偏爱,他们认为这样的数字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或者是替自己去除厄运。

现如今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幸运数字,其实并非只有我国存在数字崇拜现象,很多西方国家依旧存在这种现象。

在西方国家,数字“3”深得人们的喜爱。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3”就代表着完美的整体,比如圣父、圣子、圣神合起来就是“三位一体”。此外圣经中也有很多和“3”有关的故事。

虽说西方人喜欢“3”这个数字,但是对于“13”却十分厌恶,在他们眼中,“13”就是特别不吉利的数字,这也和他们的宗教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并且西方对于“666”也没有我们这么推崇,反倒觉得它是恶魔的化身。由此可见,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的数字崇拜现象有着很大的差距。

二、数字崇拜并非一成不变

现代人对于数字“6”和“8”十分钟爱,可是古人对于这两个数字并不是很感冒。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数字崇拜现象也大不相同,这种现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最初的黄帝掌控着天地间的万物,并且季节的变换也在这种控制下显得十分明显。

后来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总结,得出了四季变换的结论,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交替出现,并且一直处于循环的过程之中。

这时候人们对于“4”这个数字还颇有好感,因为一年四季,四大才子,四大名著等都是比较好的形象,所以古人对于“4”这个数字并不惧怕。

三、古代的数字崇拜现象

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人们所喜爱的数字不尽相同。古时候人们还很喜欢“1”这个数字,因为道教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由此可见人们将“一”看作是天地万物的起源。

古人对于“7”这个数字也颇为喜爱,我国有一个传统节日为七夕节,这一天是七月初七。很多古籍中都有关于七夕节的记载,《太平御览》中就曾写道“七月七日为良日”。

除此之外还有“9”,想必大家都听过“九五之尊”这个成语,古时候皇帝是全天下地位最高的人,因为9是最大的数字,所以人们便用“九五之尊”来形容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结语

由此可见,古时候人们喜欢的数字和现在并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每个数字在不同时期都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含义,古时候“九”便是权力的象征,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九”是“长长久久”的含义。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比较吉利的数字。

所以最吉利的数字并非只有“6”和“8”,其实并没有最吉利的数字,只要人们赋予它吉利的含义,那么这个数字就是吉利的代表。

或许多年之后,“6”和“8”这类数字不再被人喜欢,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人不喜欢的数字,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什么数字最旺财的呢

 什么数字最旺财的呢,各种在我们看来是迷信说法的一些传说其实可能有点道理,至少对人的心里安慰是足够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什么数字最旺财的呢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数字最旺财的呢1

  (一) 2、7、10、15、18、23、26是最旺健康和有利于怀孕

 如果你想要好的健康,或者你有怀孕计划,你想要一个好宝宝,这几个数是很合适的,比如2 、7、 10 、15。如果是同样户型的2、7楼会更好,为什么因为现在是戊子木运,木生火,得运而生,自然是生机不息,因此最有利健康,利于怀孕。例如,您也可以选择2、7、10、车牌尾号、房间号等等,同样有作用

  (二) 3、8、11、16、19、24和27是最有利投资和旺财。

 由于现在是在戊子旬运中,五行属木,根据木比木为比旺的原理,因此,属木的数字自然就最旺财,如3、8、11、16、19、24、27日,等等,这显然是最旺财的。例如,同一排的商店中,选择3号、8号或11号的商店显然会更有利财运。

  (三) 1、6、9、14、17、22和25最有利艺术、写作、阅读、考试。

 根据我生者为食伤的定义,现在是木运,水生木,为我生出,就是食伤,所以水的数字就是代表食伤,所以,例如,1、6、9、14、17这些数字在考试,阅读,思考创造,艺术,名声等等都是最有利的。

  (四)4、9、12、17、20、25、28最利管理、行政、贵人

 对于那些从事管理、行政、律师或行业工作的人来说,数字4、9、12和17实际上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些数字被普通人使用,他们很容易发生纠纷,所以会有很大的区别。

 这主要是为了每个人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五行数字,不同行业或从事不同的工作,就会有不同的数字旺你。同样,有些家居风水也是,比如有些商人住进旺自己的楼房就滚滚财源,但有些在单位从事固定工作后住进去效果就不明显,这里也一样,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还因为天、地、行业性质不同的原因。

什么数字最旺财的呢2

 追求吉祥如意是人类心中的共同期许,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着“吉祥话”,也就是用来恭祝吉祥,祈求好运的话语,如大吉大利、恭喜发财。除此之外,古人还将数字与吉祥话结合,创造出了“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等词语。

 这些词语都带着非常好的寓意,也时常在喜庆的日子被提起,不过,其中一些数字只是在和其它词汇组合时才表吉祥的意思,否则就没有什么含义,甚至有着不吉的说法。如“四”,就因为谐音和“死”相同而被许多人视作忌讳,但如果说到“四喜丸子”,人们肯定不会觉得它仍然不吉利了。除了四,其它的数字当然也各自有着一些独特的含义、典故,那么,自古以来,中国最吉利的数字到底是几?

 在笔者看来,能够象征吉利的数字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少,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不同数字身上各不相同的吉祥含义。首先是一,作为一般而言排名最前的数字,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非常之广泛。在《说文解字》中,一被赋予了“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的含义,也被定义为万物之始。

 正因为一象征着起源、初始,所以许多时候它也被添加了吉祥的寓意,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等。除了一,三也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古代许多事物,如三皇、三才、三公、三国等,都正好是以三为数。此外,三也可以代指多种,如孔子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并不是一定要三个人同行,而是说多个人一起行走。

 说到我国历史上以三为数的组合,那可谓是不可胜数,不管是上文已经说到的三皇,还是汉初三杰、以才学著称的三苏,都是不多不少的三人。道家宗师老子更是在著作《道德经》中写道:“三生万物。”可见,三在我国古代实在称得上一个玄妙的数字。

 和三相呼应的还有五,它们凑在一起,便产生了三皇五帝、三山五岳等词语,此外,五也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数,是洛河图中位于中心,寓意为支配天地之气、象征着阴阳平衡的数字。到了今天,六和八是两个代表幸运的数字,它们一个代表六六大顺,一个谐音为“发”,取发达之意,人们甚至在办电话号码、车牌号时都希望其中有六和八。

 关于六六大顺的来源,有着多种说法,有说谐音的,有说来自于典籍的,不过在古人眼中,这两个数字或许都没有“九”来得吉利。作为最大的个位数,九在古代是中国人眼中表示极限的数字,又因为它与“久”同音,在追求长寿的中国古人眼中,它当然是十分吉祥幸运的。当然,“十全十美”中的十也是一个象征圆满的吉祥数字。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化不断发展,随着时代变迁,各种理念也会实时更新,一些今天认为吉祥的事物,在古代可能平淡无奇,而一些古代人热衷和喜爱的数字,则在今天已经不被人当作吉利数字了。其实,数字终究只是一个计数用的东西,所有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幸运数字,不管是一、三、六还是八、九、十,都拥有着平等的寓意。

什么数字最旺财的呢3

 中国人向来喜欢图吉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选择,人们都会选择相对吉利的那一个。就拿我们常见的数字而言,虽说数字仅仅只有10个,可是人们依旧能够从中区分出吉利和不吉利。

 现代人看数字是否吉利,其实都是看数字的谐音,以及它们是否有典型的象征意义。

 比如“4”这个数字在我国就不是很受欢迎,因为“4”和“死”发音相似,人们对于死亡又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自然对“4”这个数字提不起兴趣。

 再者就是很多人买房的时候都会避开“18”这个数字,我国自古以来都有“十八层地狱”的说法,所以很多楼盘十八层的价格都会相对便宜一些。

 而大部分人都很喜欢“6”和“8”这两个数字,因为它们代表着“六六大顺”和“发大财”,这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好运。

 很多商场在促销的时候,也会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给商品定一个看起来比较吉利的数字,这样便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然而对于古人而言,最吉利的数字却并非仅仅只有“6”和“8”,还有你不知道的讲究。

  一、常见的数字崇拜现象

 所谓数字崇拜现象,便是指人们对于某个数字或者是某些数字极为偏爱,他们认为这样的数字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或者是替自己去除厄运。

 现如今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幸运数字,其实并非只有我国存在数字崇拜现象,很多西方国家依旧存在这种现象。

 在西方国家,数字“3”深得人们的`喜爱,这一切都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3”就代表着完美的整体,比如圣父、圣子、圣神合起来就是“三位一体”。此外圣经中也有很多和“3”有关的故事。

 虽说西方人喜欢“3”这个数字,但是对于“13”却十分厌恶,在他们眼中,“13”就是特别不吉利的数字,这也和他们的宗教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并且西方对于“666”也没有我们这么推崇,反倒觉得它是恶魔的化身。由此可见,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的数字崇拜现象有着很大的差距。

  二、数字崇拜并非一成不变

 现代人对于数字“6”和“8”十分钟爱,可是古人对于这两个数字并不是很感冒。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数字崇拜现象也大不相同,这种现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最初的黄帝掌控着天地间的万物,并且季节的变换也在这种控制下显得十分明显。

 后来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总结,得出了四季变换的结论,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交替出现,并且一直处于循环的过程之中。

 这时候人们对于“4”这个数字还颇有好感,因为一年四季,四大才子,四大名著等都是比较好的形象,所以古人对于“4”这个数字并不惧怕。

  三、古代的数字崇拜现象

 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人们所喜爱的数字不尽相同。古时候人们还很喜欢“1”这个数字,因为道教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由此可见人们将“一”看作是天地万物的起源。

 古人对于“7”这个数字也颇为喜爱,我国有一个传统节日为七夕节,这一天是七月初七。很多古籍中都有关于七夕节的记载,《太平御览》中就曾写道“七月七日为良日”。

 除此之外还有“9”,想必大家都听过“九五之尊”这个成语,古时候皇帝是全天下地位最高的人,因为9是最大的数字,所以人们便用“九五之尊”来形容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结语

 由此可见,古时候人们喜欢的数字和现在并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每个数字在不同时期都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含义,古时候“九”便是权力的象征,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九”是“长长久久”的含义。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比较吉利的数字。

 所以最吉利的数字并非只有“6”和“8”,其实并没有最吉利的数字,只要人们赋予它吉利的含义,那么这个数字就是吉利的代表。

 或许多年之后,“6”和“8”这类数字不再被人喜欢,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人不喜欢的数字,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1、甏肉干饭

甏肉干饭是山东省济宁市的传统特色名吃。 甏肉干饭是精选新鲜猪五花肉或里脊肉配以传统特殊在中国传统的砂甏肉用木炭文火精心烹制而成的,猪肉色泽红亮,口感酥烂、清爽,肥而不腻,食者均感满口留香。

干饭是选用山东济宁当地优质501大米在竹制蒸笼上蒸制的米饭,米粒晶莹透亮,似颗颗珍珠一般,口感清香甜爽。

甏:一种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顾名思义,用甏盛放烹制的肉。甏肉起源,最早追溯于解放前夕,当时经营者以扁担挑着饭菜走街串巷,一头挑炭炉,一头挑饭,甏置于炭炉之上,此法可节约炭火,又使肉吃出一种别样风味。解放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甏渐渐远离人们生活,被铁锅、不锈钢锅代替,但甏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甏肉干饭,已经不仅局限在只有甏肉上了,又增添了几种特别的菜:“面筋肉丸 ”、“肉卷”、“豆腐块”、“鸡蛋”、“海带”等等,这既丰富发展了甏肉干饭,又更加适应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但其中的“甏肉”上、“面筋肉丸”、“肉卷 ”等又是吃甏肉干饭必不可少的佳肴。

“甏肉”:大块是一个显著特点,肉肥而不腻,口味虽然单纯而美不胜收,似乎一种爽直压过一切花俏的感觉。“面筋肉丸”:将肉用面筋紧紧包住,纯手工制作,面筋配合肉给人口感舒适的感觉。肉馅则是精心调制制作而成,自有一番芬芳,是很受欢迎的一道菜。 “肉卷”:由豆腐皮卷肉而成,本品除具有口味美,口感好的特点外,营养价值也很丰富。另外,还有“鸡蛋”,“豆腐丝”,“豆腐块”,“四喜丸子”等,这些菜都放在盛有煮甏肉的老汤里面加热,之间互相影响,相辅相承自形成一种与分别吃大不一样的独特口味。在各种美味汇集的今天,甏肉干饭仍然被极多数济宁人所钟爱,甏肉干饭也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济宁首屈一指的特色名吃。

2、兖州胡辣汤

在兖州的名产名吃中,首屈一指的要算胡辣汤了。有这么一句话在流传,“不喝胡辣汤,一辈子不知香”。胡辣汤可说是“隔坛十里香,一闻就要醉”,胡辣汤味美、口辣、色清,喝起来清心透脾,舒肝润肠。

兖州人爱喝胡辣汤,这种习惯,也不知沿袭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一位上古的美食家创造了这种可以流传的美食,一代接一代,代代相传。

兖州人喝胡辣汤是有讲究的,并不是什么场合下都能喝的,这种讲究决定了喝胡辣汤不能安排在中午或晚上,只能作为早点。兖州人的早点花色品种是非常丰富的,水饺、包子、米饭、面条,但人们却十分钟情于胡辣汤。清早起来,晨练的、行路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胡辣汤的香味随风飘来,就把人们喝汤的食欲引出来了。抓紧找个位置坐下,盛上满满的一大碗胡辣汤,猛喝两口,那感觉简直是美极了。稠稠的汤汁随着那份香气流到肠胃,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惬意,汤中的海带丝和碎花生米在你的咀嚼下,满口清香。如果你还感觉味道不够,可以随手拿起汤匙来舀一些陈醋调剂。如果是冬天,胡辣汤中的胡椒可以多放些,辣、酸、脆、香,一碗汤下去,你会顿时感觉到精神清爽了,心情舒畅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胡辣汤是兖州人早餐的著名品牌。在宾馆里有,小饭馆里有,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早点铺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家团坐在一起,一人一碗汤,来上两根油条,边吃边聊,兴味浓得很哟。若是你昨天晚上酒喝多了或没有吃饭,那么早晨喝上两碗汤,又压饿,又打渴,又养胃,岂不快哉!

胡辣汤的制作是有讲究的。虽然原料一样,但因制作工艺的的不同而在差异,有的人做的就味香色美,有的人做的则会稍逊一筹。其实胡辣汤的原料也只有那么几种,而且非常常见。有面粉、海带丝、花生米、胡椒粉、食醋,仅此而已。当你把这些东西备齐后,下一步就该是制作了。首先和面,水不要太多,面要硬,把和好的面放入布兜中,放在水中反复洗,一遍一遍,慢慢地把淀粉洗掉,剩下的就是面筋,接着就是开始烧制。把洗面筋的水放在锅中,加上打碎的花生米,用火烧开,火可以是急火,也可以是慢火,待水烧开后,把切好的海带丝放入锅中,再酌量加入胡椒粉,稍过片刻,一锅味香色美的胡辣汤就烧成了。

烧胡辣汤靠的是经验。要看汤的颜色,要掌握开锅的火候,像兴隆夜市步行街、旧关口摊点,可以说是做绝了。

怎么,你还不抓紧来一碗?

3、西张庄食用菌

山东省梁山县馆驿镇西张庄村,以发展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全村经济总量的70%以上。食用菌生产作为西张庄村的主导产业,年产值12000万元,利润960万元,食用菌产业产值占村镇经济总量的923%。全村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202户,占村村农户总数的62%。

截止到2010年底,西张庄村因势利导组建了馆驿现代高新食用菌产业园,产业园占地600余亩,拥有省食用菌专家顾问团活动大院1处,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龙头食用菌企业5家,重点生产金针菇、杏孢菇、袖珍菇、黑木耳、鸡腿菇等多种食用菌产品。

目前,西张庄村食用菌生产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整个产业园日出产食用菌10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600余人,村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300元,而村所在乡镇农民人均收入6400元,乡镇所在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246元,超出全县农民人均存收入20%多。

4、梁山糟鱼

梁山糟鱼是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的特产。糟鱼是梁山的传统名吃。糟鱼骨酥刺面,味鲜可口,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最爱吃。黄河沿岸的居民都会做这道美食,尤以梁山糟鱼最负盛名。

糟鱼是梁山一带餐桌上的特色菜,在外地是吃不到的,就连糟鱼这个词在一般词典上也很难查到。的确,糟鱼“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梁山一带的“土特产”。

梁山一带历来是黄河和汶河下游的自然蓄滞洪区,洪水到来,一片1,洪水退去,大大小小的水洼成千上万,只要积水的地方便留存下不少鱼,为这一带居民“竭泽而渔”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较大鱼刨净沥干,晾晒成干鱼外,余下的鱼便制作成糟鱼,因为,做糟鱼不能用大鱼,四寸以上的鱼是不合适的,一是骨刺难烂,二是不易入味。

说起糟鱼的做法,老百姓几乎家家都会,笔者小时侯在家还真亲历过。将“竭泽而渔”来的鱼一一收拾干净,但不用去鳞,然后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铁锅。支架很简单,用三摞青砖,鼎立放开,放上锅就可以了。然后将蒜编(干的大蒜茎叶)用水洗净,铺在锅底,然后将鱼头尾相靠,逐一码放,每放一层,即撒上一层盐和花椒。鱼全部码完后,将水稍稍漫过鱼即可,盖上锅盖,就可以在锅下烧烧。随着锅下的火的慢烧,锅里的香气也越来越浓……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实,“心急吃不上好糟鱼”倒是真的。做糟鱼要用慢火(文火),时间要长,有时要烧一夜呢。所以,做糟鱼一般用木柴烧火,三两个时辰过后,香味扑鼻,此时熄掉明火,用暗火(木炭火)“温”,人则睡觉去了。待到第二天早晨,打开锅盖,满锅糟鱼才真正作成了。

这只是农家自家做糟鱼的过程,做一次一家人可好几天。

梁山糟鱼出名久了,据说,清朝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知范县(故城在今梁山县赵堌堆乡范城村附近)时曾以糟鱼佐酒,并留下赞美诗一首:

做宦山东十一年,

不知湖上鲫鱼鲜,

今朝尝得君家味,

一包糟鱼胜万钱。

尽管各种野生鱼类都可以作成糟鱼,但以鲫鱼为好。

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这种鱼一般长不大,成品鱼体长大多15~20厘米。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体背灰黑色,腹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

鲫鱼古籍多有记载。如《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鲫鱼为佳品,自古尚矣。”《本草经疏》:“鲫鱼调味充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本草图经》:“鲫鱼,性温无毒,诸鱼中最可食。”《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清,所以可贵耳。”《本经逢原》: “鲫鱼,有反厚朴之戒,以厚朴泄胃气,鲫鱼益胃气。”

现代营养分析,每100克鲫鱼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 10800千卡,蛋白质 1710克,脂肪 270克,碳水化合物 380克,胆固醇 13000毫克,维生素A 1700微克,维生素B1 004毫克,维生素B2 009毫克,烟酸250毫克,维生素E 068毫克,钙 7900毫克,磷19300毫克,钾29000毫克,纳4120毫克,镁4100毫克,铁130毫克,锌194毫克,硒1431微克,铜008毫克,锰006毫克等,营养非常丰富。

梁山糟鱼有两大特色:

第一是“糟而不糟”,所谓“糟”,是说鱼的鳞、骨、刺烂熟酥面,所谓“不糟”,指鱼体完整,鱼肉烂而筋硬、耐嚼。

第二,糟鱼原料用的是包括鳞在内的草鱼“全鱼”。这两个特色决定了其营养全面且利用率高,自然梁山糟鱼被誉为长寿、美容食品而倍受“吃家”青睐了。

目前,市面上已有真空包装的梁山糟鱼出售。

5、梁山义酒

梁山人向来以忠义而闻名海内外,更有豪爽的喝大碗酒吃大块肉的传统。

游梁山,喝义酒!喝梁山义酒做豪爽梁山人!!!

山东梁山酿酒总厂有限公司坐落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发祥地——水泊梁山脚下;始建于一九七六年,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每年生产能力3000吨,现有员工398人,其中:大中专文化以上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69人,年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年创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会员单位。

据史书记载,《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个个海量,梁山东麓有个十里杏花村,村中有个杏花溪,溪水之源来自梁山之巅的“仙泉”,王林老汉领着女儿杏妹就在这溪边酿制芬芳醉人、香透杏林的美酒。梁山好汉个个义字当先,除奸打霸、杀富济贫,老百姓无不拍手称赞,便你一升、我一斗的将粮食送到王林酒作坊,酿出美酒,坛装绸包,敲锣打鼓送上山寨。酒坛一开香遍水浒寨…众英雄赞不绝口,当众取名为义洒。

宋江被招安后,宋徽宗听说此酒之佳,亲派赵潭带领官兵,将义酒抢进京城自己享用。清乾皇帝游梁山时,亲临十里杏花景,并在法兴寺内与寺内高僧古月饮酒对对,对义酒赞不绝口,现有梁山脚下出土的宋代古坛为证,坛上刻有“罗列三千馆,香占第一家,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

建厂几十年来,我们在发掘梁山好汉以“义”字当先为轴线的水浒文化同时,并在继承原王林酿酒独特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与科技,潜心研究,对原单粮酿制调整转换为多粮酿制工艺。使质量逐步提高,产品不断更新。现生产的“义”字牌,“水泊”牌,“梁山好汉”牌三大系列近百个品种,深受中外领导、专家、知名人士等其他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与赠书,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词赞扬“梁山美酒”,全国酒类泰斗周恒刚大师称赞“浓香型酒中之珍品”,全国酿酒专家熊之书题词赞誉“水泊义酒,香飘九州”,著名书画家朱学达、于太昌、孙墨龙等几十位专家、社会知名人士以及以苗志岚会长为首的中国白酒工业协会领导、专家亲临我公司参观指导、题词、做画、留念,同时被中国国际诗酒节授予金爵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52度义酒,35度义酒,38度水泊特曲,46度水泊老窖,39度梁山好汗,46度梁山好汉等部分产品,连续几年被山东省第一轻工总会、山东省轻工工业办公室、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评为优级产品,同时我厂连年被市县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市、县两级先进单位,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梁山县经济发展功勋企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会员单位,2004年被中国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华地方文化名酒”。2005年又被山东省轻工业办公室认定为“山东轻工名牌”。2006荣获中国文化部"中华文化名酒”的称号,并通过ISO9001:2000和ISO14001:2004国际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为我省首批荣获“国家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专业生产厂家。

我们有一帮忠肝义胆人,正在勤勤恳恳的耕耘在昔日水势浩淼、绵延八百里的蓼儿洼,今日松柏叠翠、人杰地灵、古迹遍布、美酒飘香,具有丰厚水浒文化底蕴的水泊梁山大地上,努力执着的攀登在酿酒事业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心扉是敞开的、诚恳的,随时欢迎业内外领导、专家、宾朋莅临指导,做客品酒。

6、泗河西瓜

泗河西瓜,产于接庄街道、石桥镇沿泗河西岸的南贯集、东郑庄、齐营、郝楼、栗河崖、张桥等村。始于唐代末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泗河西瓜个体适中,味口脆甜。

1972年引进新品种“密宝”,出口日本,深受外商的欢迎。1985年,引进“中育6号”、“郑州3号”、“7451”、“8155”新一代等品种,1986年又引进“新红宝”、“金钟冠龙”等优良品种,其含糖量都在10%以上,高的达12—13%。1986年山东省首届西瓜展评,这里出产的“郑州3号”,“中育6号”获优质西瓜奖,1987年济宁市西瓜评比,“金钟冠龙”获特优西瓜奖,“7451”获优质西瓜奖。

7、玉堂酱菜

济宁名特酱菜。清代姑苏人戴玉堂,用南方技术生产北方风味酱菜,主菜有包瓜、磨茄等。堂酱菜是创办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百年老店。它生产的酱菜制品是当年进京贡品,享有“味压江南”、“京省驰名”的美名,饮誉大江南北。

玉堂酱菜,济宁名特酱菜。清代姑苏人戴玉堂,用南方技术生产北方风味酱菜,一时被誉为“京省驰名”、“誉压江南”。主菜有包瓜、磨茄、醉蟹、糟鱼、合锦菜等,从清代至今已拥有百余年历史。是山东闻名遐迩的小吃之一。民国初期,临清的“济美酱园”,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与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玉堂酱菜顺着运河销遍四方,作为“贡品”,被誉为“京省驰名,味压江南”。

济宁玉堂酱园有限责任公司(原名玉堂酱园),始建于1714年,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是鲁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玉堂产品独具地方特色,深受市场欢迎,因其选料精良,精工细作,南北风味兼蓄而著称。早在1910年,玉堂的远年酱油、什锦萝卜、佳制冬菜,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上获优等奖章;在1914年的“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上,玉堂产品参展42种,有35种获奖(其中,16种酒、16种酱菜和特品冬菜、远年酱油均获最优等金牌奖,黄嫩甜酱获优等银牌奖);1915年玉堂产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金牌。据《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第172页记载:济宁玉堂号酱菜、酱油、万国春酒、金波酒、宴嘉宾酒、冰雪露酒获六块金牌并奖词。近年,玉堂商标连年被山东省工商局、广大消费者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玉堂酱菜被山东省经贸委评为山东名牌产品,玉堂酱油、食醋、豆制品、酱类系列产品被国家食协评为“国家质量达标食品”,并授予“中国食品骨干企业”荣誉证书。玉堂酱园被原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同时,被推举为中国调味协会理事单位。玉堂品牌作为全国酱菜调味品行四大名牌之一,拥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济宁经济发展中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玉堂产品曾多次进京,接受党和国家***品尝。1957年,1总司令曾赞扬玉堂酱菜“很好”“有四个特点:鲜、嫩、甜、脆”。(杨一辰《回忆朱总司令对我的一次召见》,《财贸战线》1979年11月2日,第四版)。其后,一些党和国家***及文艺界知名人士,如肖华、谷牧、袁宝华、刘澜涛、匡亚明、孔德懋、侯宝林、乔羽等和一些国际友人也曾先后到玉堂参观品尝,并题词留念。2010年4月,山东玉堂酱园与美国特美客公司签署协议,将合作生产第四代调味品——浓缩鸡(牛)肉汁。2011年1月,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荣获金奖的玉堂金波酒,在市场上消失二十年多年后,经技术人员深入挖掘研发,以崭新的面貌“重出江湖”。同时“玉堂人”还根据以往的传统工艺重新推出了冰雪露酒等传统工艺的酒类产品。

经过近300年的研发创新,玉堂酱园拥有了中国最丰富的调味品产品线,现在生产酱菜、酱油、食醋、汁酱、腐乳、礼品等六大系列三百多个品种,玉堂酱菜为玉堂酱园的拳头产品,一直畅销不断,作为地方特产,自清朝开始成为进京贡品,形成独特的玉堂酱菜礼品文化,是人们走亲访友和商务往来的馈赠佳品。

8、砖烧老鳖

砖烧老鳖,一听这名字就感觉有点稀奇古怪。事实也是如此,它的烹饪技艺非常独特,用“原始”二字形容比较贴切,比爆炒老鳖、清蒸老鳖等做法更原汁原味,被家乡人誉为“最具特色风味的老鳖烹饪技艺”。

我的家乡在微山湖畔,老鳖又称为甲鱼、团鱼、王八。清蒸老鳖、老鳖煲汤等吃法深受食客欢迎,而砖烧老鳖这道美味,是富有创意的渔民制作的野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解放前,湖上的渔民打了鱼,能卖的卖了,卖不出去的腌鱼干,唯独这偶尔抓到的老鳖让人堵心,卖没人要,放生了,一会儿没准又被你打捞上来。几个富有创意的小伙子,就把它绑了烧熟了吃。他们找三块方砖,老鳖置方砖上,底下架着明火慢慢地烧。熟了一尝味道,果然鲜美,这一来二去,工艺不断改进,居然成了民间密传的佳肴。

美食的最高境界,就是主料要浑然天成,不厌生猛鲜活,以尽可能少的加工工序,做出既营养又可口的美味。砖烧老鳖中的主料要选用野生老鳖,这一点极为重要;另外就是选砖,砌墙用的红砖不行,一则太厚,二则太小,最好是选那种不太厚的正方形用来铺地的老青砖。火一定要用柴火,捆成把的麦秸秆最佳。从主料、配料乃至燃料,彻头彻尾原始、原装,连炊具、刀具都不用,实现了美食的最高意境。

砖烧老鳖不需要太复杂的厨艺,制作时备好野生老鳖一只,用清水洗净体表污垢,方砖搭成“门”字状,“门梁”用两块方砖夹着老鳖,再用铁丝绑牢。“门”里点上麦秸秆,慢慢烘烤。不一会儿,老鳖的壳内温度上升,大有五内俱焚之势,老鳖急忙把头脚伸出壳外,但烟火又把它燎缩回去,老鳖就这样将长长的脖子重复地伸出再缩回。烘烤的火不能太急,太急容易把老鳖烧死,太慢则会使老鳖窒息。最好的办法是将火把一会儿抽,一会儿续。为降体温,老鳖痛苦地将腹中污物全部吐出或排泄。此时,将火撤掉,取来早已调制好的作料:葱花、姜末、五香料、味精、食盐等,以酱油、料酒调制成一碗“靓”汤,放到被烤得严重脱水的老鳖面前,此时,求生的欲望使老鳖完全顾不上面前碗中放的什么汤汁,心急如“焚”地伸长脖子,一会儿就把“靓汤”喝干了。老鳖被烤热后身上的毛细血管全部扩张,咽下去的作料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渗透到全身。大约过个三五分钟,再用急火烧之,在烘烤的过程中,要不断翻动,直到烤熟为止。

童年,我和小伙伴在湖区的沼泽地上经常看到渔民用这种方式吃老鳖,这些年随着野生老鳖价格的攀升,很少有人再用这种原始的方法吃了,这种原始淳朴的吃法成了一种渐行渐远的记忆。

9、炖鱼

炖鱼是梁山境内的传统名吃,民众过节或宴请宾客,一般都把炖鱼当作上等佳肴。尤其安山镇的炖鱼更是誉满水泊。民国初年,全镇专营炖鱼的行家就有10余户。其中,陈氏二兄养的炖鱼为最佳。

其制作方法是:将民间传统制作方法与济宁小闸口“蚊火煮鱼,大火油炸”的技艺相结合,精心制作而成。他的炖鱼不但味道鲜美,鱼刺绵软不扎嘴,而且鱼肉筋硬耐品嚼,回味悠长,深受顾客赞赏。

安山炖鱼的制作技艺古今流传,远近驰名。现已成为民间和城镇宴请宾客的上等名菜,并曾被列为原菏泽地区的四大名吃之一。

10、金乡贡米

金乡不仅盛产大蒜,而且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年产蔬菜5亿公斤,有圆葱、芹菜、黄瓜、辣椒等30多个品种常年应市。引进种植美国、日本系列圆葱10万亩,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圆葱之乡”。金乡人民培育的“金谷”牌小米色泽金黄,性粘汤浓,悬而不浮,油而不腻,是明清两代贡品,位居中华“四大名米”之首,被载入《辞海》,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金乡贡米:山东金乡马庙镇是种植小米的天然良田,早在清朝,此地因所产小米成色好、口感佳、营养丰富,深得宫廷的青睐,遂被钦定为贡米。特别是此地小米煮制成的粥粘稠,呈油性。

金乡贡米与烟台苹果,肥城桃,大泽山葡萄等被列为山东特产,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馈赠亲友,自己食用上佳选择。

小米功效:小米具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具有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 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色氨酸有调节睡眠的作用。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

科学食用:小米宜与大豆混合食用。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 小米粥不宜太稀薄。

小贴士 :将小米、紫米、玉米馇、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一起煮至黏稠状,这种粥营养较全面,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适宜食欲欠佳、肠胃不好以及盆血的人食用。

金谷小米是马庙镇的著名特产据<<金乡县志>>记载:金谷又名齐头占金谷,仅产于金乡县马庙镇的马坡金谷米和山东章丘米/山西沁州米/河北桃花米并称中国四大名米金谷米色金黄, 性粘味香,米质优异,营养丰富,居四大名米之首金谷小米稀饭,闻之清香,食之甘美,具有热补/润肠功能,系难得的滋补佳品 早在康熙年间(1684年),康熙和礼部尚书庶子张玉书南巡私访,有一天住在金乡城西赵河边的大吴庄军马场,就喝到用当地小米/绿豆做成的稀饭,的确香甜可口,大加赞赏,称为”奇米”金谷受到皇封每年秋后都要挑选上等当地米送往京城从此声名大作,誉满全国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年大庆时,周总理曾用“金谷米”招待外宾1985年金谷米被编入<<山东农业名产>>,同年选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为济宁市的八大特产之一1996年,马庙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开心娱乐,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这位***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

什么数字最吉利

什么数字最吉利 什么数字最吉利,不同生肖的人风水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风水我们有很多是需要注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