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焦刮痧加拔血罐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三阴焦刮痧加拔血罐有什么好处和作用?,第1张

三阴交穴位是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交汇的穴位,经常按揉,对子宫和卵巢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月经不调,可以经常按揉或艾灸理疗三阴交穴。另外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经脉的交点,属于保健要穴,长期艾灸可以起到缓解疲劳、保健的目的。三阴交这个穴位具有调节肝脾肾经的作用,我们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肾为血之根,刺激三条阴经都能对身体气血调养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用艾灸三阴交穴位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补充气血,改善因气血差引起的面色萎黄、身体乏力,脸上长雀斑,倦怠等症状,另一方面还可以调节月经血量不规律的月经不调。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烫伤,另外我在进行艾灸三阴交穴的时候,可以配合着用热毛巾敷在我们的三阴交处,对身体保健的作用会更加的明显。

刮痧和拔罐哪个效果好?刮痧与拔罐都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可用于养生保健。关于刮痧与拔罐很多人都将其效果混为一谈,其实刮痧和拔罐的适用范围是完全不同的,适合拔罐的病就未必可以刮痧,反之亦然。那么刮痧与拔罐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刮痧与拔罐各适合哪些疾病?

病邪在表,刮痧好;病邪在里,拔罐好。不好判断表里,可以先刮痧,再拔罐。

刮 痧

是将附着于毛细血管壁的瘀血压出,然后再经吸收,经过全身循环,将废物从尿液排出。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善于祛瘀。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中暑或者感冒时,可在后背膀胱经刮痧。

对于疼痛处,可在痛点及周围刮,顺着经络,哪儿痛就刮哪儿。

拔 罐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艾灸与刮痧、拔罐都是中医外治法的精髓所在,它们的最终目的一样,但是在操作过程还是有一些不同。

一般来说,艾灸——身体虚弱和强壮的人都适合;刮痧、拔罐——这些能“见血”的只适合身体强壮的人。

同样是通经络,艾灸与刮痧拔罐具体有何不同?

1艾灸

艾灸跟刮痧、拔罐最大的区别在于,艾灸本身具有培补人体阳气,生血活血的作用!就是这一点决定了艾灸的不可替代性。

人体的元阳之气与生俱来,如果损耗了,是不能再生的,只能补充,而药性和热性都是强大的外援,艾灸不仅调动了人体自身的力量,还借用了艾草的药性和灸火的热性来,这是刮痧、按摩等方法所不具备的。

因此,在中医界有一句话:艾灸补虚人,刮痧治壮汉!

2刮痧

刮痧的实质就是泻掉实邪之气。但是,刮痧必须刮在淤堵的地方,才可以泻去多余的淤积气血,促进经络通畅,而如果刮在经脉空虚的地方,只会让该处更加虚弱。因此,身体健壮的人刮痧可以通经络,血虚血亏刮痧则会伤气血。

也就是说,刮痧是给邪以出路,相反的,换了身体虚弱的人,如老人、儿童或者正气不足的,仅仅凭借刮的力量是无法把邪推出去的,而且还容易适得其反。身体虚弱的人你去刮痧,根本出不了痧的。

3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而我们通常在外面拔罐时总是满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将气血引入膀胱经,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这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便大为不利了。

04罐、艾灸的区别

刮痧、拔罐、艾灸的区别

1,刮痧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同时拔罐还有泻火的功能,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2,艾灸对于身体虚弱和强壮的人都适合,而刮痧、拔罐只适合身体强壮的人。否则身体虚弱的人进行刮痧、拔罐会适得其反,起不到作用。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近代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对刮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刮痧的来历与道理:“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证: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刮痧手法详述:古钱币是刮痧疗法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经发展到专业工具:刮痧板。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在刮痧的过程中和刮痧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出痧”会损害皮肤吗?红红的皮肤何时能恢复正常?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

刮痧的工具有很多,使用哪一种最好呢?

如同刮痧法一样,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溏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还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专门的“刮痧活血剂”。它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种天然中药,经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开泄毛孔、疏通经络、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刮痧和拔火罐是中医传统疗法中常用的两种手法,它们有着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方式。

我们来看一下刮痧的功效。刮痧是通过在皮肤上使用专门的工具进行刮擦,刺激皮肤表层的微循环,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和改善气血循环的效果。刮痧可以增加皮肤表层温度,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新陈代谢,排除体内寒湿等不良物质,并有效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康复。

而拔火罐则是基于负压原理,在皮肤上使用特制玻璃杯或塑料杯,通过抽取空气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上。拔火罐可以通过消除淤血和淤积物、改善气血循环、减轻疼痛以及促进身体自愈等方面发挥作用。负压会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帮助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从使用方法上看,刮痧是将工具直接刮擦在皮肤上,而拔火罐则是将杯子吸附在皮肤上形成负压。刮痧的力度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掌握,而拔火罐的负压力度则是通过调整空气抽取的程度来实现。刮痧主要作用于皮肤表面和浅层肌肉,而拔火罐可以深入到更深的组织层面。

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和拔火罐都有一定的禁忌症。例如,刮痧对于皮肤有损伤或者存在感染、出血等情况的部位不宜使用;而拔火罐则禁忌于皮肤破损、湿疹、溃疡等情况。因此,在进行这两种疗法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方法,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刮痧和拔火罐虽然都是中医传统疗法中常用的手法,但其功效和作用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刮痧通过刺激皮肤表层,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而拔火罐则是通过负压原理,改善气血循环和淋巴流动。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三阴焦刮痧加拔血罐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三阴交穴位是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交汇的穴位,经常按揉,对子宫和卵巢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月经不调,可以经常按揉或艾灸理疗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