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法针灸?古法针灸教学视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学习古法针灸?古法针灸教学视频,第1张

《中医基础理论》是标准国家教材,其实是用现代语言表达了《内经》、《伤寒论》、《难经》、《诸病源候论》等古法理论。如果你不懂得中医的思考方式,用现代西医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思考理解中医,就会出现常常追求具体方法,具体穴位,具体针刺深度,具体留针时间,看试这些要求是正常的,其实已经在用逻辑思维思考中医。所以常常会自己不解,为什么学中医很少上来先学方法,而是理论。

读过《内经》的朋友应该知道,通篇内容几乎没有讲到具体什么疾病怎么治,主要讲的是治则,大的原则如“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所以古法针灸中的古法真正指的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在中医学中的体现”。这里就回答了为什么朋友直接问疾病怎么治疗我是比较排斥回答的,主要是在中医学中,“病”与“证”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概念。

有一本针灸入门级的书籍,小白都能看懂的《古法针灸基础专用书》可以看看,非常适合刚入门的学生学习,以后可以多看看经典古籍。这本书重点是经络穴位,比较多,讲解非常详细。

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他的位置是在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主治

①头痛、偏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②热病。

③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

④瘰疬。

视频的话可以打开b站搜索中医刘公子,他有一个视频是讲这个的有很详细的教程。

阳陵泉针灸手法如下:

1、定位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

2、取穴方法

取穴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膝关节下方,可以摸到腓骨小头,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有一凹陷,阳陵泉就在凹陷当中。

3、针灸方法

找到阳陵泉穴,用针灸针直刺1-15寸,可以治疗膝关节炎、小腿的酸痛。

一、阳陵泉

阳陵泉是舒筋活络的代表穴位。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周疼痛。阳陵泉作为胆经的合穴,专治内腑疾病,可缓解乳房和两胁胀痛以及胁肋间神经痛。在此穴刺血拔罐可泻胆火,与大敦穴配伍,可清泻肝胆实火,治疗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等症。

阳陵泉还对一些急性腹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例如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急性肾绞痛等。准确位置在小腿外侧,仰卧位或侧卧位在取自膝眼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皮肤及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和腓总神经分支处,毫针直刺或向下针刺1一15寸即可。

阳陵泉是人体的一个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似泉,故名“阳陵泉”。阳陵泉是一个与胆相连的穴位,因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而引起的右上腹部不适、口苦、呕吐清水且反复发作的症状,可按压阳陵泉得以缓解。

二、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准备材料:

准备一张牛皮纸,剪成任意形状,比如圆形,长方形等,大小在3~5cm之内。

棉垫、纸垫、橡皮薄膜。

操作:

首先拿出一张剪好的牛皮纸,放在任意的一层棉垫中,用针刺入棉垫,探知纸片的形状、大小等等。

熟练之后再增加三张纸片,分层放在同一位置但不同层次的棉垫中,同样探知不同层次纸片的大小、形状。

等到练习有所小成之后,将棉垫换成纸垫,牛皮纸换成橡皮膜,以增加练习难度。这样在针扎入纸片中时会出现如鱼吞饵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得气的感觉)。当针穿过纸片后,这种感觉便不明显,这就要求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并不是针扎的越深越好,而是需要扎在某个特殊平面,不能太浅或太深。

膻中针灸视频教程网页链接

穴名释义:《经穴释义汇解》: “胸中两乳间曰膻,穴在两乳间陷中,又为心之宫城,故名膻中。”

定位取法: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用体表标志取穴法,先摸取左右两侧第5胸肋关节,两关节连线的中点即为本穴。简便取穴法:男性或尚未哺乳之女性,乳房形态无变化,可以乳头为取穴标准,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本穴。

穴性特点:本穴为心包募穴,气会。本穴善治心血管疾病,又具调气之功,擅长宽胸理气、平喘止痛。《针灸甲乙经·卷之九》: “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

主治概要:

本穴在胸部,属气会穴,为调气要穴,为调理上焦心胸部气机的首选穴,具有较强的降气平喘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病症。

本穴为心包募穴,心包能代君行令,亦能代君受邪,故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穴,对冠心病所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胸闷等症状均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本穴位于两乳中间,为气之会穴,能行气解郁而通乳,故可治疗乳汁不足等。此外,本穴的调气作用极强,可用于治疗噎膈、膨胀、瘿气等。

学习古法针灸?古法针灸教学视频

《中医基础理论》是标准国家教材,其实是用现代语言表达了《内经》、《伤寒论》、《难经》、《诸病源候论》等古法理论。如果你不懂得中医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