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古印度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试述古印度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第1张

答案:(1)教育目的:在古印度,教育事业 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 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婆罗门教育以 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雅 利安人用梵文写成的记载印度公元前2000年前 后历史的古籍《吠陀》被当作统治阶级崇奉的经 典,为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 (2) 教育内容: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在 婆罗门家庭里,除自己子弟外,有时也招收几个刹 帝利和吠舍的子弟一同学习。公元前8世纪以后, 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统称“古儒 学校”。儿童人学后即迁居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一 般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作为学习 《吠陀》经的基本训练,还规定学习六科:即语音学、 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在此文科 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才去领会《吠陀》经典。 (3) 教育方法:在古儒学校中,因为师严而道 尊,体罚是常用的手段,教典和法律都允许教师 以竹棍和绳索打罚学生;但对年龄较大的学生, 往往也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另外,古儒在学校 教学时,常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由助手协 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这种方法后为英 国教师贝尔所袭用。

秦:先秦法家思想,重法,术,势(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 ——铁器的广泛运用汉:先尊黄老无为而治,后是抑黜百家而独尊儒术,经,学——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世界公认最早。 东汉张衡发明制作可遥测千里外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介绍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所著《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华陀:被誉为“神医”,擅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麻醉药,早西方1600多年。 造纸术的发明。晋:崇黄老,好玄学,空谈无为,世家掌权——刘徽著《重差》(后称《海岛算经》)、为《九章》作注,加入自己的心得,使其容易了解。《九章算术》代表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确立中国数学以计算为中心。斐秀任地官,为地图学家。他收集史料,研究地图,完成《禹贡地域图》;科学的描绘出当时山脉水文的分布及行政区划。他总结前人绘图方法,提出制图六体的方法:分率(比例大小)、准望(物体方位)、道里(道路距离)、高下、方邪及迂真(此三项代表地形起伏所带来的误差)。 葛洪专攻炼丹学及医学《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及《肘后备急方》。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中国史上重要的炼丹经典,於《金丹》、《仙药》及《黄白》中包含许多化学、生物学及矿物学的知识。葛洪也是伟大的医学家,他将《金匮药方》缩编为《肘后备急方》,类似今日的急救手册,在当时十分实用。《肘后备急方》也是最早记载结核病、天花的书籍。 由于两晋的动乱导致文化学术的碰撞,两晋时期的文化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东晋顾恺之善绘仕女山水,史称「画圣」,代表作《女史箴图》;东晋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等等南北朝:不是入汉治胡,就是以胡治汉——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祖冲之将圆周率数值精准道小数点后七位数字,世界上第一个将「岁差」数值记入历法运算中,他还将闰月规则修整,这是唐代之前最好的方法;还制作出指南车、木牛流马、千里船(即脚踏轮船)、水力运转的水碓模,以同一原动轮带动碓和磨作功。唐:法德并重。唐德治不单指儒家文化也包含佛与道文化——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首都长安城与东都洛阳规划严整,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样板。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宋:崇文抑武,文学与儒术,经,学并重。——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贾宪、秦九韶、杨辉等数学家,堪称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至于天文、物理、化学等等,两宋的成就也令人瞩目。元:程朱理学为表,胡治胡法为内——1332年造的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火炮;发达的海道漕运,庞大的船队航行于东海,黄海和渤海的海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创制和推行八思巴字,被称之为中国文化库藏中的一块闪烁着奇异光彩的瑰宝;大科学家郭守敬的月球山,郭守敬星明:程朱理学——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132幅云图;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等等清:尊崇儒学,满汉分治 ——菜农能利用“火室”、“地窖”等设备,在冬季栽培韭黄、黄瓜等新鲜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卖;《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贮藏、加工法。讲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等技术,是最早系统介绍番薯种植法的著作;清人陈世元撰《金薯传习录》,记述了冷床育苗;包世臣《齐民四术》中记述了翻蔓技术,番薯种植技术逐渐完善。 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祖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 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

思想变化 看一本叫中国文化概论的书就有了殷商西周:神本到人本春秋战国:百家兴起秦汉:儒家独尊经学兴起魏晋南北朝:玄学道教佛教的兴起和糅合隋唐:三教并行两宋:理学建构和市民文化兴起,辽夏金元: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和古代文化总结时期

印度历史

" 印度人没有历史。

"这是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

印度是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

马 克思这句话的含义可能是指印度历史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它的历史是同神话搅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第三,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只有神话无信史

印度古代有发达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但史书奇少,根本没有像中国的《史记》和西方希罗多德的《历史》那样的历史典籍。

印度人喜欢讲故事,提到历史,他们喜欢说:"从前有个国王……",至于该国王的真实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在位时间等基本材料,几乎全无。

幸存的极少的史书,几乎每一页都掺杂着大量的空想和传说,使人无法判断究竟是历史还是神话故事。

被认为正宗的史书有两部,一部叫《诸王世系》,一部叫《大史》,但这两部书又都不可靠。

《诸王世系》被认为是一个叫卡兰纳的人写的,该书记载了历史上的社会状况以及各类人物的活动,但其内容想象的成分太多。

整部书是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弥漫着诗意和感情的气氛。

作者不满意以日常用语来平铺直叙事实,而是在写事件和人物时,不断插入神话故事,对人物加以美化。

于是,历史成了理想化的产物,人物成了神。

这大大减低了该书的价值。

《大史》被认为是南亚最翔实、最可信的历史著作。

成书于锡兰(今斯里兰卡),作者是摩诃男马。

该书主要记载岛国的历史。

但在对君主的描写中充满了神话、传奇的故事,同样弥漫着神秘的气氛。

在读这部史书时,必须用心地鉴别神话故事与历史事实。

印度的历史记载没有统一的纪年,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纪年。

印度使用纪年多达20种以上。

搞不清楚每个纪年的准确年代,以及各纪年的前后联系。

中国古代以帝王的年号纪年,历史纪年也不统一,但中国各朝代都十分注重历史记载,设有坊门的史官,记录下皇帝的一举一动,因此每个朝代的历史都能搞清楚。

印度则不然,只重宗教,不重历史,宫廷有为皇帝举行祭祀的专家,却没有史官。

所以,印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本糊涂帐。

印度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是靠外国人的记录才大体了解的。

例如,印度历史上有个叫戒日王的人,曾建立过一个强盛的帝国,但印度典籍几乎没有关于他的可靠记录。

在他治世的时候,中国一位叫玄奘的高僧来到这里,并在他的著作里提到过戒日王。

因为玄奘离开中国,到达印度及归国的时间都有清清楚楚的记录,所以戒日王在世的大体年代就可以确定了。

再如,印度的传说以及佛经等材料,都曾提到印度一位伟大的君主叫阿育王,是旃陀罗·笈多的孙子,曾创建了一个伟大的帝国。

但具体年代不详。

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1—323年进攻过印度西北部地区,遇到孔雀王朝的旃陀罗·笈多的激烈抵抗。

此事清楚地记录在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于是旃陀罗·笈多以及他的孙子阿育王的大体年代也可以确定下来了。

游牧民族征服史

印度历史是一部"不断为异民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化挑战、不断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一次次异族的入侵带来了印度种族的混血以及文化上的对立、冲突、交流和融合,对印度文化也带来一些新的因素。

这是印度社会文化具有无比多样的一个重要原因。

入侵印度的有较大影响的游牧民族可举出雅利安人、塞种人、鲜卑人、贵霜人、土耳其人、匈奴人、蒙古人等。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有一支操"印欧语"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次大陆。

这大概是印度有文字可查的最早的外来民族的征服。

他们首先占领了印度"五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旁遮普地区),同当地的土著民族(据认为是达罗毗荼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结果,雅利安人征服了后者,并逐渐向东扩张,侵入到富饶的恒河平原地区。

雅利安人在征服次大陆的过程中,逐渐放弃游牧方式,从事农业定居生活。

他们把被征服的土著人当作奴隶,让他们从事低贱职业。

这次征服可以说是一次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的征服。

它对印度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起源,均与这次征服有关。

塞种人原是住在伊梨河流域的游牧民族。

约在公元前160年前后,塞种人受大月氏人的驱赶,向南迁徙,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消灭了几个希腊人王朝,建立了统治。

塞种人的王朝除了北印度大部以外,向西南到达今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地区。

塞种人统治了100多年,大约在纪元初衰落,印度现在沿用的传统历法(塞历),就是起源于此时。

贵霜人也曾在印度(主要是北印度)建立过统治。

贵霜人原是一个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的游牧民族,我国古籍称为"大月氏"。

公元前176年前后被乌孙人击败,向南迁移到今阿富汗境内,征服大夏国后进而向南、向东挺进,建立了个囊括整个北印度的贵霜帝国。

同西方在经济和文化上有密切交往,是一个重要的时代。

这个时代佛教文化出现繁荣。

贵霜帝国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密切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10世纪初, 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

1206年,土耳其人在北印度建立统治,史称"德里苏丹王朝"。

这个王朝经历了五个时代约320年,是印度历史上统治时间最久的异民族建立的王朝。

公元14世纪下半叶,一支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的蒙古人势力渐大,首领叫帖木儿。

这一支蒙古人虽已放弃了游牧生活,定居在今塔什干一带,但仍保留着许多游牧民族的特征。

后在中亚细亚的萨马尔罕建立了统治。

他们信奉 教,凡决定做一件事,喜欢先念一段带激励性的话:"啊!先知,请将战争之祸加诸于这些异教徙及不信仰的人们,并严厉惩罚他们。

"当时的印度多数是异教徙,基于这种信念,帖木儿王于1398年渡过印度河,长驱直入,攻占了德里,杀害了10万之众的俘虏,摧毁了当时阿富汗入建立的王朝,将全部财富掠夺一空,并驱使众多的妇女与奴隶将这些财物搬运到萨马尔罕。

还将大批工匠掠夺到萨马尔罕,帮助帖木尔王建造宫殿。

在他们的足迹所及的地方,留下了杀戳、饥馑和瘟疫。

试述古印度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答案:(1)教育目的:在古印度,教育事业 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 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婆罗门教育以 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