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盘龙神树,估测高达5米,专家说这是《山海经》里的扶桑,为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考古发现盘龙神树,估测高达5米,专家说这是《山海经》里的扶桑,为什么?,第1张

扶桑,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树,也叫“扶木”、“若木”、“华神树”,扶桑树作为华夏文化的经典图腾,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扶桑树图案的帛画,但是扶桑神树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真存在过,位置在哪,众说纷纭。

《山海经》对扶桑树有详细描述,《海外东经》篇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黑齿就是黑齿国,国人牙齿漆黑,既吃稻米也以蛇为食,再往下就是汤谷,汤谷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和“虞渊”相对,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据现代学者考证,汤谷就位于现在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远古时期羲和族人在这里祭祀太阳神。《山海经·海外东经》还记载:“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10个太阳在树上休息,而且还有专门的站位,九下一上,非常讲究。

而扶桑树往往还跟三足金乌扯在一起,《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描述说:“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正常情况下,每天只有一个太阳出去工作,而载着太阳的就是乌鸦,扶桑是神树,三足金乌是神鸟,它们都是因为太阳存在,10个太阳的传说,又涉及到后羿射日。

扶桑树生长在海外以东或大荒之东,总之绕不开“东”这个方位。太阳东升西落,而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就是东夷(意为东方之人)文化,太阳是东夷部落的图腾,东夷文化范围包括现在的山东全境。按照这个逻辑去推论的话,扶桑神树的原型,应该是生长在山东地区的。

但上个世纪考古学家却在四川地区发现“盘龙神树”,“神树”出土的遗址大家也不陌生,正是大名鼎鼎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其实1929年就被发现,但直到八九十年代才展开大规模的发掘保护工作,1986年,2号祭祀坑中清理出大量金玉青铜碎块,青铜神树就在其中,一共8棵。

据考证,这些青铜神树所属年代是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但商朝属于中原文明,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青铜神树代表的是长江流域文明,来自神秘的古蜀国,古蜀国从商代早期延续到公元前316年,最后被秦惠文王给灭了。

在青铜神树出土前,“扶桑神树”一直被认为只是中原东方的传说而已,毕竟《山海经》本来就被当成荒诞不经的古籍,无据可考。但四川盆地在古代并不属于中原,古蜀国为什么也有扶桑树崇拜?要知道,青铜神树的外形,和神话中的扶桑树是一模一样的:

被精心修复的1号神树是最大的一棵,高395米,因为掩埋之前被砸毁无法全部复原,专家估测的高度是5米,树下面是圆形底座,树干上盘踞着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基座像是三座山相连,主干分三层树枝也分三层,共9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有神鸟,而鸟又对应不同果实,让人猜测果实就代表了栖息的太阳。

不过在远古神话中,太阳是金乌的化身,这些鸟每一只看起来都像传说中带着炙热能量的样子,很可能就是神话里的金乌。因此,青铜神树被发现后,众多专家学者都指出,这就是扶桑神木真实存在过的证据,《山海经》记载并不是信口胡编而是真有其事,只是那些文明距离我们太久远,要考证还原比较慢。

其实科学家也怀疑,《山海经》中描述的那个“荒诞世界”并非想象,而是根据上古文明记述,涉及更高等的地心文明,神话传说未必是传说,也许只是人类还没有找到更高等文明存在的证据。那些毁天灭地的故事,创世造人的神,奇形怪状的异兽,都不过是还原远古而已。

《山海经》中十个神话故事如下:

一、青丘之狐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山的阴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狐狸,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后就不会受毒热恶气的侵袭。

——《山海经·南山经》

二、瑞鸟凤凰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丹水发源于丹穴山,向南流入南海。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鸡,身上的羽毛色彩斑驳,花纹像文字的形状,它的名字叫凤凰,它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礼”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这种鸟,自如的进食,自由自在的歌唱、跳舞,当它出现时,天下就会安宁太平。

——《山海经·南山经》

三、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于东海。

译文:再向北二百里是发鸠山,山上长着很多柘树。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爪,名字叫精卫,它的鸣叫声像在喊自己的名字。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有一次去东海边游玩,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就化身为精卫,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想要把东海填平。

——《山海经·北山经》

四、比翼鸟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译文:比翼鸟栖息的地方在南山的东边,这种鸟是一青一红两只鸟的翅膀并在一起。

——《山海经·海外南经》

五、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追着太阳跑,离太阳越来越近。这时,他口中干渴,想要喝水,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把黄河和渭河的水都喝干了,他还是觉得渴,便想去喝北边的大泽中的水。但是还没赶到大泽,他便在路上渴死了。夸父临死前扔掉了手中的手杖,这根手杖变成了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六、扶桑树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译文:黑齿国的下面是汤谷,汤谷上有一颗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齿国的北边。在水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的树枝上住着九个太阳,上面的树枝上住着一个太阳。

——《山海经·海外东经》

七、开明兽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深渊深达三百仞。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向东站立在昆仑山上。

——《山海经·海内西经》

八、常羲浴月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译文:有一位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是她刚开始给他们洗澡。

——《山海经·大荒西经》

九、黄帝战蚩尤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译文:有一座系昆山,有一个共工台,射箭的人不敢向共工台所处的北方而射。有一个人,穿着青色的衣服,名叫黄帝女魃。蚩尤制作出金属兵器后去攻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的原野上与蚩尤作战。应龙把水蓄起来,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黄帝于是把一名叫魃的天女从天上请了下来,魃从天上下来后,雨就停止了,于是杀了蚩尤。魃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凡是她所居住的地方就不会下雨。叔均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帝,黄帝让她居住在赤水的北边。叔均被任命为主管田地的官。魃常常跑到别的地方去,人们想要把她赶走,就要说“请魃往北走吧!”并要清理水道,疏浚沟渠。

——《山海经·大荒北经》

十、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经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后,从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终区分规划了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纵观古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山海经》般全面的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地理博物乃至风俗民情,既客观真实又充满瑰丽想象,没有一本书让历代学者穷其一生难以窥得真境,没有任何一本书拥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张力,历经千年,仍令读者神往不已。

1、 扶桑树的寓意是太阳,相传太阳是来自于扶桑树下,从扶桑树的树梢升起来,所以扶桑树也被称为太阳的来源地。另外,扶桑的花朵颜色大多为红色,颜色十分的鲜艳美丽,而且它的花朵直径大多在八公分左右。它的植株高度大约可以长到一米以上,枝干为圆柱形,上面带有一些绒毛,而它的叶片大多为宽卵形。

2、扶桑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扶桑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太阳女神羲和大神为她的儿子金乌(三足乌鸦,太阳之灵)从此处驾车升起。也说是神界,人间,冥界的连通大门,只是大羿站在上面射日,将其踩断,人神冥三界才难以联络的。

3、来历:关于扶桑的来历,古文献多有记载。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扶桑,在东海之东岸,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广狭浩瀚,与东海等。扶桑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叶皆如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

4、《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5、由前引资料看,扶桑生长所在或东海之东的碧海中,或海外以东的汤谷亦或大荒之东的汤谷,但无论碧海还是汤谷,其方位公认为东方的某一处所在。从文献透露的信息看,碧海和汤谷应为同一所在,同时,扶桑与扶木也是一回事,应通称为扶桑木。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

3东方古国名。 日本或墨西哥,墨西哥可能性较更多

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

5乐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

(引自360百科)

建木,扶桑,还有寻木这三颗神树。

我们分别来说说这三棵神树吧,先来说说扶桑,这个应该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了,又是若木,会不由自主的相起,金乌,九个太阳的升起的地方,也就是光明“诞生”之处,万物伊始的本源。“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来自于《海外东经》的一个记载,在《玄中记》还有,记载扶桑树是,上至天界,下通冥界的一个“通道”,因其本身的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扶桑树也成为了,东方的代名词,还有别称“东方神树”,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这个伟大的承接太阳升起的神树,评价极高,还有相应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一颗青铜古树,共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极大的可能是可以居住九个太阳的扶桑神树。

再来说说建木,“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这个是关于建木的一个总概,在《海内南经》中还有相关的记载,“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这里大约说是的建木树的形状啊,外表啊,反正不大“直溜”,但是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啊,太“直溜”了,人可咋通过它,活生生的“爬到”天宫,和神仙交流呢,毕竟那是个,人神混居的时代。

还有最后一棵神树,同时也是最为神秘,北方最大的一棵树,寻木神树,高大的树干,子叶繁茂,有说,它的枝条垂落四方,直径达千里之距,同时,它的根系非常的发达,延伸到四面尽头,换种说法,就是整个大陆都是寻木的根系范围,寻木的特点,就是大,大到极致的那种亚子。

扶桑的解释

(1) [red hibiscus]∶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 花冠 大型,是 著名 观赏植物 (2) [a kind of tree]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山海 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 懿行 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 秘书 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 秋光 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 衣带水 。—— 郭沫若《 沁园春 》 详细解释 (1)神话中的树名。 《山海经·海外东经》 :“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 :“多生 林木 ,叶如桑。又有椹,树 长者 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 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 :“ 天下 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传说日 出于 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 出处 。亦代指太阳。 《楚辞· 九歌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 四方 。” 晋 陶潜 《闲情赋》 :“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 关山 雪霁图》 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 华山 》 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3)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 《南齐书·东南夷传赞》 :“东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馀里,地在 中国 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 未能 。” 元 王冕 《送颐 上人 归日本》 诗:“上人住近 扶桑国 ,我家亦在 蓬莱 丘。” 鲁迅 《集外集 拾遗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 :“ 扶桑 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 :“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 柔弱 ,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 诗 之一 :“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 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 十月 不绝。” (5)乐名。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 参见 “ 扶来 ”。

词语分解

扶的解释 扶 ú 搀,用手 支持 人或物,使不倒:搀扶。扶正。扶老携幼。 帮助 ,援助:扶养。扶植。扶危济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发扶手。 姓。 部首 :扌; 桑的解释 桑 ā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 沧海 桑田 ( 形容 世事变迁很大)。 桑榆 暮景。 姓。

汤谷即"旸谷",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处。与虞渊相对,虞渊指传说中日落之处。根据史料记载,汤谷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今山东日照市),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

文史记载

折叠海外东经

折叠大荒东经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折叠大荒南经

《山海经大荒南经》写道:"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折叠山海经

晋人郭璞在为《山海经》"甘渊"作注时说:"水积则成渊也。"珂案: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据宋本改)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经文"东南海之外",北堂书抄卷一四九引无南字,无南字是也。大荒南经此节疑亦本当在此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之下,乃简策错乱,误脱于彼也。此经甘渊实当即大荒南经羲和浴日之甘渊,其地乃汤谷扶桑也。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鸟国建都之地。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於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谓此也。则所谓甘渊、汤谷(扶桑)、穷桑,盖一地也。

折叠尚书尧典

据《尚书尧典》记载,羲和浴日的汤谷(旸谷)在一个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注云:"东夷之地称嵎夷。"

嵎夷在中国东方的青州。《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折叠四库全书

根据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中的禹贡九州图,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线为界,其北为青州,其南属徐州淮夷,那时胶东半岛尚属于海岛。因此嵎夷包括济南、淄博、潍坊、日照、青岛等地区,而东部沿海只有日照和青岛地区。

在古代汉族传说中太阳早晨从东方的"旸谷"出发,晚上落入西方的"禺谷"。一天之内,从东端,中经天穹,进入西极,有几十万里路程。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

《太平御览》卷三:"《淮南子》曰:薄于虞泉,是谓黄昏。 "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向秀《思旧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

考古发现盘龙神树,估测高达5米,专家说这是《山海经》里的扶桑,为什么?

扶桑,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树,也叫“扶木”、“若木”、“华神树”,扶桑树作为华夏文化的经典图腾,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著名的马王堆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