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法集古名医著作之精髓~
在历史的渊渊长河里,曾有几部珍贵的名医著作率先开启了灸疗的探索之旅,并对后世灸疗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01
《肘后备急方》
作为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此书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地注名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作者认为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作者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肘后备急方》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这都是作者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也挑选出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很便宜,改变了以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
本书最早记录了隔物灸法,这其中记载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法共有99条,并首次多处记载了隔物灸,且有灸方7首,书中还记载了盐、蒜、椒、面饼、黄蜡、香豉、雄黄等灸物。东晋以前的医学文献,对灸法的论述不够完备,大多存在着详于针而略于灸的倾向。
《肘后备急方》则补充了前人的不足,对灸做了重点论述,所载灸法甚多,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应用广泛,尤其是对施灸部位、灸用壮数、注意事项等论述颇详,且开创了隔物灸法,使灸法逐渐从针灸学中独立出来,奠定了灸疗学科的雏形,极大地推动了后世灸疗学的发展,对发展中国针灸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恶死“灸其唇下宛宛中承浆穴十壮,大效矣”等,其中对急、危、重病证的有灸法记述。
02
《千金方》
《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在当时堪称方药全书,但其中并未忽视对针、灸、膏等方法的搜集,将灸法与针法、汤药并列为治病三大法。孙思邈对灸法的精辟论述、独特见解对我们至今都有指导意义。
该书总结了灸法的应用规律和具体治疗方法,其中记载灸法109种适应症,包括对内外妇儿及骨伤科、五官科及医学保健各科的相关内容。《千金方》:“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
如风寒侵袭、瘴疬浸*、气机逆乱、经络不畅、阴阳亏虚等原因引起的疾患,均可使用灸法。因为火艾的温热等作用刺激机体,通过穴位、经络影响全身,可起到祛风散寒、协调气机、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滋阴壮阳、补益气血等作用。
03
《医学入门》
明朝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灸疗对于大多久病体弱者,尤其对一切寒湿痹痛,可以促使机体产生温热,发挥通气血、宣经活络、回阳补虚、祛寒逐湿的功效。”
作者不仅对灸治的适应范围和灸治机制做了较详细的阐述,而且明确指出灸疗适用于寒热虚实之证。另外作者发展了孙思邈的艾灸养生防病学说,在其《医学入门》中载有“炼脐”一法。凡用此灸,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他还强调灸法的温、清、补、泻的功效,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是特别重视温灸以保元气的体现。
昨天跟朋友,在操场晒太阳,因为下午有课,就在曹操睡觉,此时是正午的太阳,太阳很好,索性我拿出摩托上的雨衣,平铺在地面上,趴在雨衣上,把头枕在书包上,进行阳光浴,中医叫这个为天灸,就是用太阳的光热来温灸背部督脉,膀胱经,那种感觉很适合阳虚体质的人!
不会感到灼热,有的只是舒服,一种阳气沿着背部穴位,进入体内!
对于中医,热能温通经络,像融化冰一样融化体内的“寒结”,当体内的阳气足的时候,就会让体内的血液通畅,会让体内的阴邪去掉!
灸法,有很多种,有米粒灸,盘龙灸,隔物灸,旋灸等!
每一种灸法都有各自的特色!
我先给大家介绍米粒灸,记得17年,我去到广东江门台山斗山镇,在一个诊所,跟一个老师学习传统中医,他的医术非常好,很多病人!
他用灸法,针法,经方结合来给患者看病,用的是内经的理论,伤寒论的理论!
当中风症的老人,他会给老人在气海,关元,中脘,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进行艾灸,这时候,用的就是米粒灸!
把上好的艾绒,搓成米粒一样大小的椎体状,然后用万金油作为粘黏穴位的介质,把穴位大小的艾柱放穴位上,粘住,然后用点的香去点,香作为点火器,又可以镇静安神。
方米粒快烧完时,会有点灼热刺痛感,患者能忍一下就熄灭了!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米粒灸!
但是怎么搓米粒灸,怎么点香,怎么拿香,都有方法,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这样才能学会!
盘龙灸,现在养生馆,医院都有搞,这个灸一次,需要三四百元,相对赚钱,同时贵也是欣慰需要很多生姜,艾绒,耗材比较多!
一般要五斤到八斤生姜,把生姜打成泥,然后加热下!
盘龙灸就是灸督脉和任脉,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很适合!
(这里讲下阳虚是怎么样的?一般阳虚体质,舌质是淡白的,有的有点白苔,有的浊气重,会有厚白苔,有齿痕或者舌面上水比较多,然后尿是淡的,是清的,不黄,然后怕冷,白天犯困,大便经常稀,脸色偏黑等)
铺一层白纱布在背部,然后放入扶阳的药粉,然后铺一层姜,然后姜上放艾绒,然后点燃艾绒。
注意要把姜做成船一样,这样,艾绒烧完了,艾灰不会到处撒!
一般背部搞完要一个小时,然后可以灸腹部,这样完成阴阳和合!
隔物灸,隔物灸包括隔附子饼灸,隔姜片灸,隔大蒜瓣灸!
举例姜片灸,其他隔物灸方法一样。适合灸关元,足三里,等补益穴位,它需要艾绒,做成大一点的艾柱状,然后把姜片用牙签撮一些洞,方便艾灸的热渗透进去!
这个一定要注意,把姜片不要切太薄了,也不能太厚了,一厘米刚好!
一般我们灸单数,单数为阳数,适合补阳。
还有悬灸,就是手持艾条,点燃,悬空中艾灸一个穴位!
对于艾灸,一定不要火太大,因为小火生气,大火食气,讲究慢慢来!
无戒学堂
本文导读: 医书记,艾灸「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但为什么很多初学者难以入门、灸不出效果呢?多半,你是被以下这些问题给困住了。
Q1:阴虚易上火的人,可以艾灸吗?
或:艾灸后上火,出现口渴、喉咙痛、鼻腔冒热气,该怎么办?
南岛: 这是艾灸初学者容易担心的问题。我们 首先要弄清楚,提问者是在艾灸还是在烤肉。
烤肉的话,灸处烫,皮肤被烫红,艾热停留在表面不能进入身体。烤肉引起的身体种种不适,那是烤肉后遗症,不是艾灸的。
真在艾灸,灸的时候灸感很好,艾灸过后即便出现上火的感觉,症状一般比较轻,比如有点口渴,喉咙有点不适,往往不用调理,自己就好了。
常见的有三类情况,容易出现灸后轻微上火的感觉,分别是阴虚、腹部瘀堵和艾条质量太差。
阴虚多见于中老年人,《内经》上说: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年龄到了,阴气容易不足,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艾灸不是给身体内加热,而是调神。 人体内自带滋阴功能,很多人在艾灸时嘴里会不停分泌口水,就是身体启动滋阴的表现之一。 坚持足够长的艾灸时间,身体都有能力滋润自身。
如果自身阴气严重不足,刚开始艾灸时,可以选用一些辅助滋阴的穴位——别想得太复杂,阴面的穴位就偏于滋阴,阳面的穴位就偏于通阳,所以我们大方向上可以选一些阴面,就是人体前面的穴位。
经验上看, 三阴交、太溪、关元等都有很不错的滋阴效果,当然灸这些穴位的时候,要看灸感如何。 如果灸处烫,那是在烤肉,千万别做。
腹部有积块的人很多,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代表着不同的潜在问题,对人体的 健康 影响也不太一样。特别在心下,也就是在胸骨正下方这一块区域,如果淤堵,刚开始接受艾灸,也容易有点上火的感觉。
处理心下的积块,如果用按揉的方法,要重点在中脘穴以下做功夫,像点 阑门、天枢 ,按揉下焦腹部等,下面揉通后,心下自然通。
而采用艾灸的办法处理心下积块,跟推拿刚好倒过来,要着重在上焦施灸。 上焦开发,偏于宣散,很多长期坚持灸 膻中 的朋友,心下的积块都化开了。
至于第三种情况,老老实实找好的平台,买到真正的陈年纯艾来用。艾灸多了,自有经验,分辨优良中差不成问题。
Q2:可以每天艾灸吗?会不会耗气血?
南岛: 可以每天灸。
对很多人来说,每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气血状态都是消耗大于修复的,时间一长,肯定虚。对治的方法不是等到大病已成再治,而是每日艾灸,维系身体的 健康 状态。 没有一根艾条会是白灸的,所言不虚。
已经有不适感,或者偶感风寒的朋友,每日艾灸,可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正常,不至于小病迁延不愈,留下病根,甚至酿成大病。
身有痼疾,经过种种办法的治疗和调养,没有明显好转的朋友,艾灸可能是最后的希望。 灸调百病,尤其适应于陈年痼疾,艾火温柔,能通十二经而起三阴之病。 对这些人来说,每日艾灸可能都不太够,必要时需要多处同灸,快速见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问一句: 是在艾灸还是在烤肉?灸处烫就是烤肉,不烫才可能是艾灸。 想要避免暗耗气血,最重要的是避开烤肉。
另外,用什么原料做灸法的热源,也很重要。
最好的热源料是陈年的纯艾绒燃烧时的热, 温暖如寒冬里的暖阳,又如慈母的爱,暖而不烈,非常容易为身体吸收,并且很快转化成为人体内的气——人的经脉,所行是自身的正气,便无烦、燥热感。设若用金属片做热源,热感烈,走窜之感很强,但过后人的经脉受伤,需要额外的气血去修复经脉,因而人会感到先莫名烦躁,再莫名虚脱。
古人早已观察到这一点,言简意赅地告诫后人:八木之火,慎不可灸。
八木是松、柏、竹、橘、榆、枳、桑、枣。现在用来当热源的材料,远不止这八种,但还没发现比陈年艾绒更佳的原料。
用真艾条,做真正的艾灸而非烤肉,气血自会逐渐充盈,气力也会渐渐绵长。
Q3:晚上可以艾灸吗?什么时间艾灸最好?
南岛: 就一天的时间而言,上午艾灸最好。随着太阳的升起,人的阳气也在升,上午艾灸帮助升阳,顺势而为,因而是最好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每一天都上午灸,即便是晚上灸,坚持日久,也有很好的效果。
长时间晚上艾灸,要注意,第一不要影响睡眠 ——有的人超过九点半灸就会当晚睡不着,有的人是十点半,每个人的点不同,尽量不要超过该点做艾灸。 第二,灸后可以扫几分钟足三里,帮助降气 ,也可以减少太晚艾灸可能带来的失眠。
就一年四季而言,三伏天和三九天,艾灸的效果是最好的。
三伏天是每年夏末秋初,通常是三十或四十天。彼时天气热,雨水多,化气当令。人在天地之间,不仅阳气随之在外,而且人体内化的功能也得令而增强。当三伏天时艾灸,深达骨髓的寒湿可以透出,吸收足够艾的能量的人,也容易转化为人可以长久使用的气血。
三九天是每年冬至后三个九天,三九一共二十七天。此时天寒地冻,人也随之阳气入里。当三九天时艾灸,人吸收足够艾热后,正气得到补充,往往气冲深处的病灶,一鼓作气,沉疴痼疾便有根本上的改观。
三伏天和三九天,都是难得的得天时之助,是治疗痼疾、改善体质不可错过的好时节。 在这样的日子里,最好能够保证每天艾灸,灸量充足, 持续努力,才不至于浪费一年里难得的好时节。
Q4:艾灸后多久能洗脸、洗澡?
南岛: 艾灸后一般建议2小时内避水避寒。但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艾灸后多久能洗澡,一顿饭吃几碗才饱,一次灸多长时间,这些问题是不是听起来都差不多?答案都应该是因人而异,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就算是同一个人,还有胃口好的时候,饭量也大一点。艾灸后多久能洗澡,得看这个人灸后的反应,有人灸完正在排寒,浑身瑟瑟发抖, 这样的状态甚至可以持续几天,那这几天里她都不应该去洗澡。
而有的人,只点上艾条灸了5分钟,就有事停灸,身体也没啥特别的感觉,还需要死守着两个小时这个标准吗?
关键是灸完后自己的感觉(有没有怕冷、怕水、身体未平复的感觉),而且你灸得多了,感觉会越来越灵敏,能不能去洗澡,身体会很清楚地知道的。
Q5: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会加大血量吗?
南岛: 很多人都认为,月经期不能艾灸,灸了血量会变大。他们背后的思路大都是这样子的:艾条点燃是热的,艾灸就是给身体加热,热会加快血液循环,因而月经期不能艾灸,不然灸了血量会变大。
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 「艾灸就是给身体加热」,本身就是错误的想法。
艾热作为一种外在的能量,被身体吸收进去后,可以很快转化成为人体之气,随后气被运送到全身各个有需要的地方去,与此同时可以伴随着热感。
但人体之气在循行时,既可以有热感,同样也可以有非热的感觉。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同样在扫灸内关穴,就可以出现一开始扫灸是热热的感觉,扫着扫着,却出现了冷的感觉。出现热感,或者冷感,都是经脉之气循行时自然而然产生,如果说热感是艾热走窜所致,那么冷感就无从解释了。
因而,可以将艾灸理解成为给身体补充能量,却不能将艾灸理解成给身体加热。只有正确地理解清楚艾灸的原理,临证施灸,才能胸有成竹,并且效果喜人。
月经期可以艾灸,道理也是一样的。 女人在经期,总会流失一点经血,往往比平常要容易疲劳一点,气血弱一点,此时做灸,正气能及时得到补充,身心状态都会有所提升。
如果平素有妇科问题,此时还是增强身体排出外邪能力的最好时候——因此可以说,平素有妇科问题的女性朋友,月经期不仅可以灸,而且是需要好好把握、尽量多灸的非常时期。
至于担心月经期做艾灸会导致血量增大,这是多虑了。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一些血崩、经血量很大的女性朋友,一样可以通过艾灸来解决。
古籍记载,灸隐白治血崩。灸隐白可以补脾,增强脾经之气,脾统血的功能得到加强,就能止住血崩。实践证明,灸脾腧、章门,甚至肚脐等穴位,也都可以止住血崩。
Q6:艾灸会把身体灸坏吗?哪类人不能艾灸?
南岛: 符合规范的艾灸是不会把人给「灸坏」的。这里说的规范的意思是,我们为人施灸之前,要先判断他/她能不能灸,判断的标准有两条:
也就是说,排除艾灸禁忌症后,如果施灸时,被灸者有灸感(灸的地方不烫),可以放心大胆地灸。
总担心把人给「灸坏」的朋友,其实是对灸感理解不够透彻。要知道,灸感不只是灸的地方不烫这么简单。 你想想看,点燃的艾条温度很高,跟皮肤距离很近(有时几乎贴着皮肤),为什么灸的地方没感到烫呢? 有时候灸的地方还不变红,甚至变得更白呢?
答案很简单嘛, 艾热被人体主动吸收,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去啦!
这里特别强调,艾热进入人体的方式是人体主动吸收,主动,意味着人体的神还在,并且能够指挥身体去获取能量。
人天生自带的这位神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人体,比如你累了睡一觉起来,精力又充沛起来,就是这位神医努力工作的结果。 在它的指挥下,吸收进来的能量(艾热),能对你的身体有伤害吗?
我也知道多数担心「灸坏」的朋友,是由于灸后的反应太大。比如本来大便挺正常的,每天早上起来准时排出黄金条,艾灸一段时间后反而开始闹肚子,稍微吃点不干净的食物就一泻千里。
已经深入学习艾灸的朋友马上能够意识到,这有可能是排病反应。如果身边有熟悉艾灸的朋友,又懂脉诊,可以请他帮忙诊断一下,就可以下断言:这是排病反应(此时脉诊常可一锤定音)!
总之,只要不胡乱烤肉,踏踏实实地灸,灸进去,是不存在「灸坏」这一说的。
Q7:艾灸见效慢,怎么办?
南岛: 总得来说, 艾灸有灸感,见效就快,没有灸感,见效就慢。
灸感有热灸感和非热灸感。很多人嘴里的「没有灸感」,是没有热感——这样其实局限了灸感的类型。
如果你自灸或者被灸能出来「非热灸感」,也就是被灸的地方一点都不烫,而 身体的其他地方出现了痛、胀、麻、痒等感觉时,恭喜你,你的身体很好地利用了艾热,及时发现潜在的病灶 ——小病灶没机会酿成大病,就被身体及时发现,赶出体外啦!
这些「非热灸感」,表现得越剧烈(已经排除艾灸禁忌症的前提下),说明身体内正邪相争得越厉害,如果能够一鼓作气把灸量加上去,艾灸后的效果常常是立竿见影的。
而表现得很平静的「非热灸感」,譬如灸处也不烫,但其他地方也没有热感或其他感觉,多少给人一种没挠到痒处的不爽感,自灸的朋友,此时往往容易换地方灸。
换地方灸不是不可以,只是在治病的效率上多少打了折扣。 比如一次艾灸两小时,能全程守住一个点灸的朋友,身体可以稳定地吸收艾热,不需要做特别的调整。而另一位朋友,两个小时灸了七八个穴位,还没等身体调整到稳定地吸热状态,就又叫身体作调整,这样子艾灸的效果肯定很差。
要知道,一次施灸过程中,换点越多,效果越差。如果是天天灸,最好也做到每天灸同一个点。这么做的目的,是 给身体一个节奏,类似于三餐定点吃,到了饭点吃饭就香,到了「灸点」灸得就爽。
但坚持这样的原则,不用特别刻意。我们每天的身体状态都不太一样,譬如昨天不小心淋到雨,有点低烧,平时都是守着肚脐灸的,今天能不能换成灸大椎退烧呢?这是完全可以,并且是非常提倡的!我们先要把短期内的不适处理好了,身体才有本钱去清理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伏邪」。
最后还得说一点,很多人艾灸的效果不明显,不是没有坚持艾灸,也不是没能够守住穴位去灸,而是灸后太不注意休息和保养!如果灸一个下午,然后回去加班到凌晨三点,我只能说:别这么作行不行?
艾灸后保养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睡觉。 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很好的保养方式。最忌讳灸后熬夜、闹情绪、喝冷饮,真这么继续作着,那就别整天抱怨为啥灸了那么久,身体状况还是没很大的改善吧。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取穴:关元、气海、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状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够达到和气血、通经络、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保健灸。
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气海、关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肾俞穴、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每周2次,连续灸1-3个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取穴: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
功效:针对缺少运动人群,起保健养生作用,帮助调理五脏六腑,预防市内空调受寒引起的颈椎病、以驱寒补阳之功效。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壮,半小时左右。 艾灸对整个身体的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全身美容比较好的穴位主要位于:肺俞和肾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脏的湿热水气外输到膀胱经。中医讲“肺主毛皮”,说明肺和皮肤、毛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据,气血的滋养不够,皮毛也要随之受到影响,所以美容首选养肺。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肺俞、肾俞
功效:排肾和肺的水湿,滋养毛发,有助于调节体形。
灸法:温和灸,每次1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
灸疗法集古名医著作之精髓~
本文2023-10-07 00:17: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