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名人小时候爱问为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哪些名人小时候爱问为什么,第1张

伽利略、爱迪生、孔子、沈括、王宠惠 、杨小楼、胡适、郭沫若

1、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现了摆动定时性定律,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发明了比重秤、空气温度计,发明了枷利略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枷利略从小多才多艺他会画画、弹琴,非常喜欢数学,会制造各种各样的机动玩具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大画家或者大音乐家但是,他更爱自然科学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老是问父亲,为什么烟雾会上升为什么水会起波浪为什么教堂要造得顶上尖、底层大长大以后,他的疑问就更多了他深入钻研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常常陷入沉思之中他想,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并没有经过证明,为什么要把它们看作是绝对真理呢伽利略少年时代提出的许多个为什么,后来都由他自己找到了答案在伽利略的故乡比萨城里,有一座既庄严又华丽的大教堂一天下午,伽利略来此参观一个司事开始给一盏油灯注满油,把灯挂在教堂的天花板上,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间来回摆动伽利略看到,吊灯开始以一个很大的弧度摆动着,弧度变小时,摆动的速度也变慢了他觉得链条的节奏好像是有规律的,虽然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但吊灯每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都一样长没有钟表,他用右手按住自己的脉搏,默默地数着吊灯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确是相同的伽利略心里突然一亮,他想到:“亚里士多德说过,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长弧快些亚里士多德是不是弄错了”他回到家里找来材料,做了几个摆他把短摆挂在屋子里,长摆挂在大树上,然后精确计算一个摆从弧的一头运动到另一头所花的时间实验结果证明,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由绳子的长度决定的,不管摆的重量如何,与振幅也无关但伽利略还有些不明白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速度是由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也越快但是,摆不也是从高处落下吗为什么只要摆的绳长相同,摆落到最低点的时间都相同,而跟重量没有关系呢他决定到比萨斜塔上进行下一步的试验他发明了一个小机关,只要一碰按钮,盒中的物体就能同时落下试验的一天,他让学生们拿着盒子站在二层、三层、五层及塔顶窗口,他发出了信号,二楼的学生打开盒子,把一个1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0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这样一层一层地试验,每一次试验下来,不同重量的铁球都同时到达地面

2、爱迪生的父亲是迈兰的一个小农场主,拥有一个果园,家境还算比较富裕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呱呱坠地了爱迪生不仅不爱说话,而且还常常一个人出神他会久久地盯着一件东西,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在心里琢磨这件东西是怎么回事他会久久盯着天空慢慢浮动、不断变幻形状的白云,他会久久盯着雨后天际那七色弯弯的彩虹,他会久久盯着炉灶中晃动跳耀的火苗,他会久久盯着在树梢间蹦来蹦去的小鸟……有的时候,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低,闪电也越来越密;正在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会四散奔去,赶紧跑回家;家人们也忙着关拢鸡鸭,收拾屋外的东西,关好窗户;而爱迪生这会儿却盯着划破天幕的闪电,谛听那滚滚而来的雷声,心中琢磨着: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下雨之前就会打雷、打闪呢这雷的声音和这闪电的亮光是怎么出来的呢爱迪生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又好问的孩子

3、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4、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两浙西路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代,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自幼对天文、地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少年时代他随做泉州州官的父亲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当时的一些见闻,均收入《梦溪笔谈》在天文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浑天仪;表示太阳影子的景表等为了测得北极星准确位置,他连续三个月,每天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到的北极星方位,分别画于图上,经过精心研究,最后得出北极星与北极距三度这一科学根据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他发展了《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创造了新的高等级数求和法——隙级数几何学中,他发明了会圆术,即从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高度来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为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给予沈括以极高的评价(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7年第2期,《沈括和》

5、王宠惠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 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后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6、杨小楼

杨小楼(1877-1937年)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带不可少的道具--胡子。扬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 面前站的何人。"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俺是周仓--"这时,学员得做一个动作:理胡子。这一理,把这个演员给吓清醒了,可是心中一转, 中说道"--的儿子!"扬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下去,唤你爹爹前来!""领法旨!"那演员赶紧下去戴好了胡子, 又上台来了。

7、胡 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891--1962年)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8、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1892一1978年)、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 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1、居里夫人——玛妮雅

玛妮雅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虽然住在姐姐家里生活舒适,但是由于姐姐家病人和客人太多,影响她的学习,玛妮雅说服了姐姐,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准确地说,这只是一间阁楼,没有暖气,没有煤气,没有水,也没有电灯。 

她拼命地苦读,甚至忘记了照顾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她晕倒了。姐夫赶来一边仔细地给她检查身体,一边问她都吃了什么东西。她头一天晚饭只吃了一把萝卜和半磅樱桃,一直学习到凌晨3时。姐夫把她接到家中,在姐姐一家的精心护理下,她才恢复了健康。

玛妮雅就这样苦读了两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物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2、莫言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3、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避开;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换伯年画

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说是任伯年“后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之日。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岁去世,徐悲鸿也只活了五十八岁。

徐悲鸿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于徐悲鸿不愿卖画,生活拮据,见到任伯年画,只能拿自己的画和别人交换。最初,徐画三、四张才换任画一张,后来逐渐减少,到四十年代,一张徐画就能换任画一张。

徐悲鸿为任伯年编写了年谱。他在其中评价道,任伯年绘画最精彩处,在对象嘴和脚的描绘,挺拔而有力。

哪些名人小时候爱问为什么

伽利略、爱迪生、孔子、沈括、王宠惠 、杨小楼、胡适、郭沫若1、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