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那些古籍有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中国古代神话】那些古籍有记载,第1张

类似的问题回答过几个,对提问者多少有些帮助,

复制粘贴给你。

上古,我的理解是先秦时期

你要看玄幻小说?那一定不会是真实神话。

我推荐几本,山海经(超级经典,力荐!!!~~不看后悔!!!~~~~)

楚辞(有提到很多神话故事和人物)

庄子列子淮南子(这种子类的东西,有真相,也有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编造,特别是庄子同学………………不过淮南子的神话还是不错的,韩非子里也小提过几次)

神异经(很神奇的书,不过不太好买到……泪目……)

述异记(性质和神异经一样)

神仙传(道教神仙有很多,后人演绎的,没意思,是传说不是神话……但作为玄幻素材还是凑合……至于他是不是列仙传,我不知道……)

搜神记(其实吧这是传说,和神话已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绎史(本来挺正经一书,结果有很多神话碎片……)

史记(想知道炎帝皇帝他们家的事儿么?请看《三皇本纪》……)

白虎通号(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过很多神话论述都会引用他……)

左传(有的时候君臣谈话就神叨起来了……国语也是,古人果然很信神仙啊……)

三教搜神大全(好像是元明清的书,我对宗教神话神仙没什么兴趣,不过你可以看一看)

论衡 订鬼篇(好吧其实他是很无聊的一篇论文,不过其中有几个引注绝无仅有,如书中言引用山海经的段落,山海经中并没有,怀疑是已亡俟的篇章,还是有价值的)

周书(讲那么古老的时代,不可能不提神仙灵异)

路史(我没看过,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不过它有蚩尤传,还介绍了很多黄帝的事,很神奇吧)

穆天子传(就是以神话小说,挺短,讲周穆王会见王母娘娘……好囧…………)

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看过后者,里面有很多让人喷饭的传说故事)

拾遗记(里边有关于古代豢龙的传说,很牛吧~)

博物志(异闻里有很多神话传说)

竹书纪年(神话啊,个别语段有提到)

首先我觉得你的概念有点模糊,我不知道你是想看正宗的神话呢还是想看演义性质的。

正宗的神话,你还是看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非常棒,是先秦时期的,从女娲盘古到周幽王,论断也很赞!!!!!如果想看学术论文,我现在看的是王小盾《中国早期与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

如果你想看演义小说(即非正宗神话),看《西游记》《封神演义》,其实这类小说《聊斋志异》《搜神记》《神异经》《神仙传》……

恩,就这样~~

南瓜(南晓楼)和月饼(月无华)为作家羊行屮(che,第四声)笔下的人物。出场作品有:

《异行诡闻录》完结

异域密码系列:《泰国异闻录》→《日本异闻录》→《印度异闻录》→《韩国异闻录》(→《中国异闻录》)完结

灯下黑系列:《灯下黑1》《灯下黑2》未完

《山海经》。

《山海经》如今一直被当作神话来解读,很多人下意识就认为这本书里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类似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其实神话归神话,《山海经》更加类似于地理志,记录了100座邦国,550多做山,300多条水道。而更多的文人是将这本书当作“志怪小说”来看的。好比《搜神记》,《聊斋志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就把《山海经》列为志怪小说之首。

说这种问题故事情节虚构,但是里面的环境描写,物种描写却未必是假。

因为书里关于那些怪异动物的描写,为现在的小说影视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经过太多的鬼怪化,让我们觉得《山海经》的异兽都是古人脑洞大开想象出来的。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假设《山海经》最早的作者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又敢于冒险的先人,他漫游九州,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并且不断地收集各个地方的人物故事,所见所闻,再通过当时还不是很发达的文字系统记录下来,会不会发现这仅仅是一部游记?

这世上,本无怪物,脑洞加望文生义而已。

中华智谋故事全集

作者:(明)冯梦龙

本书是一部浓缩中华民族五千年谋略智慧的经典之作。 取材于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智囊》一书。本书对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智谋韬略的经典理论、历史案例和著名故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编撰,甄选了数百个最具典型性的智谋故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诸多领域

目录

上智部

卷一·见大

太公孔子

使马圉

诸葛亮

汉光武帝

燕昭王

王猛

范文正

屠枰石

张耳

狄武襄

杨士奇

《二十四史谋略通鉴》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从社会谋略大师老子的《道德经》,到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从经济政治两用人才管仲的《管子》,到脍炙人口,战场商场皆可通行的《三十六计》,谋略在中国人的眼中已经不止是决胜疆场,兴邦治国的王者之道,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经验,成为了人们对事物高瞧远瞩、曲折复杂的一种认识。它可以是韬光养晦的政治权术,可以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奇谍、可以是人尽其用的伯乐智慧,可以是安家存身的处世哲学。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的生活之中,谋略无处不在。

《中国帝王谋略》

成大事者,须有大谋略。本书集中国历代帝王之大成,汇集王霸谋略

无论做官、做人、做事,都值得一读。该书内涵深厚,涉及君王的任人、察势、立身、霸略、权变等诸多方面,夹叙夹议,史论结合,虽历千年,亦杂有封建权术之糟粕,但仍不失为一部可以借鉴的领导学专著。

尤其是对那些心怀大志、追求卓越的***来说,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公关游说还是为人处世,均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鬼谷子》

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 竹简鬼谷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此书,是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书,因此可以说,《鬼谷子》的智慧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尉缭子》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是战国晚期论述军事、政治的一部著作,共五卷二十四篇,南宋刻行的《武经七书》本最早。《汉书·艺文志》杂家收录了《尉缭子》二十九篇。唐朝初年的《群书治要》中节录了《尉缭子》四篇。

《战国策》

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悠久历史上有不少古代人的奇闻异事,不止现在人讲排场爱装,古代人装起来,谁都兜不住

(一)在《吕氏春秋》里有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在齐国有两个莽汉,一个住在城东头,一个住在城西头,有一天这两个人在路上相遇了,谁也不服谁,“壮士敢和我喝一点吗”“有什么不敢,喝”于是后来喝高了,“我们在这里干喝酒,却没有下酒的肉”(厉害的来了)“谁说没有肉,你也是肉,我也是肉”于是两个人拿刀互砍,割下肉来下酒,越喝越高兴,最后流血过多双双毕命!

点评:“没钱买肉,喝酒吃点花生米不就好了嘛,虽然战国还没花生米”

(二)话说伍子胥当年遭人陷害,被楚平王派人追杀,一路逃到江边,眼看没有退路了,一个老渔翁驾船而来,把伍子胥渡到了对河,救了他的性命,伍子胥非常感动,劫后余生呀!简直天降神兵!于是伍子胥解下随身携带的祖传宝剑---七星龙渊,要赠送给老渔翁,不曾想这老头顿时面色大变,怒斥道:“我敬你是世家名流,你却视我为贪财小人,简直是奇耻大辱”说完一头扎进江里淹死了!

点评:“没想到这老头是如此肛裂的汉子”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伍子胥在逃亡途中,跑老头泄露自己的行踪,于是要灭口,这老头投江而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大家是相信那种说法呢

(三)清朝有个剃头匠也是装逼界的大神,他的铺子前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点评:“大爷你这么牛逼,不如我办张卡吧!哈哈”

(四)梦溪笔谈里记载了王安石的一件趣事,话说王安石的学生发现先生这段时间面色发黑,都以为他生病了,于是叫来大夫为他看病,大夫把完脉:“夫子根本没病,只是脸太脏了”让学生拿皂荚豆来帮王安石洗脸,王安石一听顿时面子挂不住,:“你们懂什么,我是天生脸黑,洗脸有毛用”说完把大夫轰走了!(传说王安石很邋遢,不太讲究个人卫生)

点评:我的脸我自己做主,你们瞎操心啥?都说了天生脸黑,(那么问题来了,包大人你有好好洗脸吗?)

1 收集关于山海经的古文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 《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目录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大禹 第一卷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 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 狌々,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 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 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 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 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 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 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鲑,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 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 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 足三翼,其名曰 ,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 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 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汸水出焉,而 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其神 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 席。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

英水出焉, 西南流注干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 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 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 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

2 《山海经》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参见诺亚方舟)、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鲁迅还专门写有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家中仆人长妈妈为他买来一本《山海经》,给他带来的那份惊喜,还两次特别提到"九头的蛇"《山海经》18卷分别如下: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 -------------------------------------------- 第十八卷 《海内经》,共四篇;内容是记海内神奇事物,如昆龙景象、建木形态、巴蛇、雷神等。

3 山海经白话文主要内容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人给皇帝贡献了一只奇异的鸟,拿各种食物喂它,但它都不肯吃。

著名文人东方朔看见这只鸟,就说出了它的名字,又说它应当吃什么。一试验,果然就像东方朔说的。

皇帝问东方朔怎么知道的,他说《山海经》中有记载,看了自会知道。到了汉宣帝时,上郡某地的一个石室塌陷,有人发现里面的石壁上刻画着“反缚盗械人”的图像,传说开来,但无人知晓何意。

大学者刘向却指出这是“贰负之臣”。皇帝问他怎么知道的,刘向也回答是从《山海经》上看到的。

皇帝大惊,朝臣哄动,于是出现了一股阅读《山海经》的小热潮。到了东汉明帝时,有一位水土工程专家叫王景,因治理河渠有功绩,得到皇帝的赏赐,礼物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经》。

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却折服于《山海经》,曾一口气写下《读 十三首》诗,留传至今。其中的第一首诗就表达出他读《山海经》后快乐兴奋的情绪和通晓天下的效果:“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产生于明代的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和清代的长篇小说《镜花缘》,读者往往被其中的神奇故事所吸引,从而对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佩服不已。但可知道,书中的故事素材和艺术构思,不少是取自《山海经》的,而作者的想象力也多受《山海经》的启发。

如此等等,《山海经》的魅力自当不言而喻。那么,具体的魅力何在呢?在于《山海经》丰富而神奇的内容,举凡当时人,能听到的、所能见到的、所能认识到的、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事物,无不记载。

如大大小小的山丘河流,形形 的花草树木,神里神气的半人半神,怪里怪气的半人半兽,瑰丽多彩的金石矿物,奇形怪状的禽鸟野兽,变化莫测的神话传说,各种各样的国家人民,神秘的祭祀,古怪的装束,奇异的病症,灵验的药物,味美的食物,毒人的野味,超乎常理的日月,高出常情的工艺,上古帝王的世系,传闻不一的古史……简直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就因为《山海经》是一部综合各种知识而显得庞杂的古籍,所以,自古以来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而对它做的目录学分类也不统一。

西汉刘歆在《上 表》中论其性质说:“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看作是地理书。

此后的历代史籍目录颇有同其说者,如《隋书·经籍志》等,就把它列入地理类。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山海经》归入数术略形法家之类,看作是巫卜星相性质的书。

此后,不乏同其说者,如《宋史·艺文志》就把它列入五行类。明朝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说:“《山海经》,古之语怪之祖。”

看作是神怪之类的书。清朝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在辩驳了诸家的说法和归类后,认为“核实定名”,应是“小说之最古者”,又看作是小说性质的书。

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把《山海经》列入古史类,则看作是史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

就《山海经》的性质及其成书来说,鲁迅的论断是确定不移的。《山海经》确是古代的巫书,是一代一代的巫师把所见所闻通过口耳相传,积累而成。

很早以前,巫史不分,是具有世袭性和专业性身份的一群人。他们是那个时代学识广博的知识分子,主持山川神灵的祭祀典札,接触各种人物,相互交往频繁,享有交流吸收各种文化知识的优越条件,负有传递保留各种文化知识的重大责任。

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主要充当氏族首领、部落酋长和奴隶主的高级顾问。为了让一般的人信服自已、崇拜自己,巫师们就要尽量表现得见多识广。

于是,他们努力积累文化知识,采掇奇闻异事,使掌握的文化知识代代地增加。后世的人把巫师们口耳相传的知识加以整理记录,就成为《山海经》所依据的原始资料。

到了战国时期,有人把这些性质相似而杂乱无章的资料编撰成文,《山海经》就产生了。到了汉代,又经人增删润饰,就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山海经》。

现存之《山海经》共计十八篇,从其外壳结构看,大体可区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而联系到它的内容,又可划分得更为详细。

即《五臧山经》五篇,地理范围是华夏之地,内容多记山川地理,奇异的动物、植物、矿物,祀神的典礼和祭品、祭器,有时亦写诸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海外经》四篇,地理范围较《山经》为广,内容多记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记载了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刑天断首等;《海内经》四篇,不仅杂记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巴蛇和贰负等状况,同时兼记一些国家和民族,还写帝王的世系,器物的发明创造,如帝俊的后裔番禺发明舟,吉光发明车,晏龙发明琴瑟,又均是最早的锻工,炎帝的后代鼓延发明钟,并且作了乐曲等等。古时学者大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来此说纯属无稽之谈。

无论是从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各篇成书时间早晚不一上看,《山海经》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是集体编述而成。因为《山海经》的内容非常广泛,是民间个人无力完成的,即使一个氏族部落的领导集团也只能编成其中。

4 谁能告诉我山海经里的文言文故事

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

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精卫填海 发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

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

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

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

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

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

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参考资料:

/zibu/zhajia/sanhaijin/shjml。

5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文言文+注释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6 谁能告诉我山海经里的文言文故事

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

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精卫填海 发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

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

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

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

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

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

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中国古代神话】那些古籍有记载

类似的问题回答过几个,对提问者多少有些帮助,复制粘贴给你。上古,我的理解是先秦时期你要看玄幻小说?那一定不会是真实神话。我推荐几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