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香薷饮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黄连香薷饮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卷一:黄连香薷饮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会约》卷十二:黄连香薷饮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幼科金针》卷上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5 《嵩崖尊生》卷十一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香薷饮 1 拼音

huáng lián xiāng rú yǐn

2 《丹溪心法》卷一:黄连香薷饮

21 处方

香薷500克 川朴(制)250克 黄连120克

22 制法

上药哎咀。

23 功能主治

清暑化湿。治冒暑,腹痛水泻,恶心。

2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每用6~9克,水煎服。

挟痰,加半夏、南星;气虚,加人参,黄耆。

25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一

3 《会约》卷十二:黄连香薷饮

31 处方

黄连2钱,香薷1钱半,厚朴(姜炒)1钱半,扁豆(炒)3钱(研),茯苓1钱半,甘草1钱。

32 功能主治

阳暑中热,口干舌燥,小便赤短,身热目赤,脉洪体壮,一切实证。

33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如大便泻而小便短,加苍术、泽泻、萆薢(此味要重),或加木瓜;腹痛,加白芍。

34 摘录

《会约》卷十二

4 《幼科金针》卷上 41 方名

黄连香薷饮

42 组成

香薷、藿香、厚朴、扁豆、黄连、白术、茯苓、猪苓、木通、甘草。

43 主治

小儿中暑,吐少出多,泻则洞泄,心烦作渴,唇干,小便赤涩者。

4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河水煎服。

5 《嵩崖尊生》卷十一 51 方名

黄连香薷饮

52 组成

香薷4钱,厚朴2钱,黄连2钱,甘草1钱,羌活2钱。

53 主治

暑风。中暑搐搦,不省人事,脉浮而虚。

5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冷服。

55 附注

本方治上症,须“先以苏合丸灌之,候渐醒,再以本方水煎,冷服,作痫症治则不可救”。

古籍中的黄连香薷饮 《脉症治方》:[卷之二暑门]伤暑(附暑风)

香薷饮。清暑益气汤。五苓散白虎汤等药。挟痰。加半夏、虚。加参之类。暑风。有挟火挟痰者。二陈汤。加黄连

《医述》:[卷十四·幼科集要]杂病

,里证也;发热,表证也;口渴心烦,表里俱病。黄连香薷饮为对证之药,一服可平,再服可愈。庸俗不明此理

《丹溪心法》:[卷一]中暑三

(附暑风、注夏)暑证,用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南星;虚,加人参、黄。暑病内伤者,用清暑益气汤,

《丛桂草堂医案》:卷一

。二剂利减。能进粥汤。嗣以前方去黄柏、蚕砂。减轻川连。利止。惟心悸腰酸头晕。精神疲惫。不能起坐。两脉

《丹溪治法心要》:[卷一]暑(第五)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姜黄连的炮制方法 5 姜黄连的性状 6 姜黄连的质量要求 7 黄连的性味归经 8 黄连的功效与主治 9 姜黄连的炮制作用 10 黄连的炮制研究 10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0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1 姜黄连的贮存方法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姜黄连 1 拼音

jiāng huáng lián

2 英文参考

prepared RHIZOMA COPTIDIS with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juic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姜黄连为黄连的炮制品,方法为姜炙法。黄连的炮制唐代已有,见《千金翼方》。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1]。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姜黄连表面棕**,味苦,略带姜的辛辣味,其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1]。

4 姜黄连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润切和熬(炒)(《千金翼方》)法[1]。

宋代炮制方法有较大的发展,除沿用唐代的炒法外,还出现了微炒(《太平圣惠方》)、炒焦(《博济方》、制炭(《史载之方》)、酒炒(《扁鹊心书》)、酒蒸(《丹溪心法》)、姜炒(《旅舍备要方》)、蜜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蜜泔制(《小儿药证直诀》)、麸炒(《圣济总录》)、吴茱萸制(《圣济总录》)、巴豆制(《小儿卫生总微方论》)等炮制方法,炮制程度也有“炒令稍焦赤色”、“烧存性”等要求[1]。

元代增加了土炒(《丹溪心法》)、童便制(《原机启微》)等方法[1]。

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朴硝制、干漆制(《蒙筌》)、茱萸益智制(《医学纲目》)、黄土姜酒蜜制(《本草汇》)、胆汁制、槐花炒(《景岳全书》)、酒萸制(《增补万病回春》)等[1]。并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本草纲目》)[1]。“白痢加茱萸炒,赤痢用湿槐花炒,去槐花”(《先醒斋广笔记》)[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酒炙、姜炙、吴茱萸炙等[1]。

黄连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1]。

姜黄连的炮制方法为: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稍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每100kg黄连片,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绞汁或煎汁[1]。

5 姜黄连的性状

黄连片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粗糙,富有残存细小须根,片面**[1]。质坚硬,气微,味极苦[1]。

姜黄连表面棕**,味苦,略带姜的辛辣味[1]。

6 姜黄连的质量要求

黄连总灰分不得过50%,含小檗堿以盐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36%;姜黄连总灰分均不得过40%[1]。

7 黄连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中药大辞典》: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中华本草》: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

《汤液本草》:"入手少阴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阳明、太阴。"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8 黄连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中药炮制学》: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如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1]。

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1]。如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证治准绳》)[1]。

姜炙黄连其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1]。如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呕吐,泄泻的香姜散(《证治准绳》);治脘胁疼痛,嗳气吞酸,大便热泻的萸连丸(《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1]。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1]。如治积滞内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的大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

《中药大辞典》:黄连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中华本草》:黄连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名医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本草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9 姜黄连的炮制作用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如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1]。

姜炙黄连其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1]。如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呕吐,泄泻的香姜散(《证治准绳》);治脘胁疼痛,嗳气吞酸,大便热泻的萸连丸(《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1]。

10 黄连的炮制研究

黄连中含有小檗堿,黄连堿,掌叶防己堿,药根堿,甲基黄连堿,木兰花堿等[1]。

10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实验表明,黄连切制时,宜在水温较低时进行,并尽量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否则损失药效[1]。目前实际应用中,黄连多在用时捣碎,以避免在切制过程中成分的流失[1]。

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小檗堿、巴马汀、药根堿含量均无明显变化[1]。但也有报道证明,随着炮制温度升高,黄连中小檗堿含量有所降低,但炮制又可提高小檗堿在水中的溶出率[1]。生黄连中小檗堿的溶出率为5817%,酒、姜汁、吴茱萸炮制后溶出率约为85%,说明炮制对小檗堿在煎液中的溶出率有促进作用[1]。但也有报道与上述结论不同,认为萸黄连水煎液中总生物堿含量比生黄连水煎液降低868%,小檗堿降低1935%,巴马汀降低345%,认为这与吴茱萸汁制后降低黄连寒性的传统认识相一致;黄连用不同方法炮制后,小檗堿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黄连炭最为显著;但黄连拌酒晾干后,盐酸小檗堿含量比其他加热酒制法炮制品及生品含量增高;黄连以不同用量的白酒、黄酒炙炒后,对黄连盐酸小檗堿含量影响不大,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却明显高于生品;微量元素Mn、Ca、Zn煎出率酒炙品也明显高于生品[1]。因此推论炮制加酒量和加热温度对黄连中生物堿含量及溶出率均有影响[1]。

黄连在加热过程中,可生成一种红色小檗堿型生物堿——小檗红堿[1]。生药加热到130℃、1小时,或180℃、20分钟时开始生成,其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小檗堿相应减少[1]。加热也能使掌叶防己堿、药根堿等发生结构变化[1]。提示要注意研究黄连加热与质量变化的关系[1]。

10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研究表明,小檗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降低血糖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1]。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现了炮制前未有的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1]。此外,黄连经姜汁制后对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并优于其他炮制品[1]。

11 姜黄连的贮存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黄连解毒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黄连解毒丸说明书 71 药品类型 72 药品名称 73 药品汉语拼音 74 药品英文名称 75 成份 76 性状 77 作用类别 78 适应症/功能主治 79 规格 710 黄连解毒丸的用法用量 711 禁忌 712 黄连解毒丸的不良反应 713 注意事项 714 黄连解毒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715 黄连解毒丸的药理作用 7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解毒丸 黄连解毒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huáng lián jiě dú wán

2 处方

黄连4两,升麻4两,黄芩4两,黄柏4两,生栀子4两,银花4两,防风4两,牛蒡子(炒)4两,当归4两,大黄4两,赤芍4两,甘草4两。

3 制法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诸毒疮疡,红肿焮痛,无名肿毒,丹毒痘疹,烦躁发烧。

5 黄连解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开水送下,1日2次。

6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7 黄连解毒丸说明书 71 药品类型

中药

72 药品名称

黄连解毒丸

73 药品汉语拼音 74 药品英文名称 75 成份 76 性状 77 作用类别 7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通便。用于三焦积热所致的口舌生疮,目赤头痛,便秘溲赤,心胸烦热,咽痛,疮疖。

79 规格

每10丸重

05克

710 黄连解毒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克,一日1~3次。

711 禁忌

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禁服。

712 不良反应 7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5 黄连解毒丸的药理作用 7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黄连解毒丸 《古今医案按》:[卷六]二便不通

窍之小。何由连出三四日恶物。复得回生。再令服黄连解毒丸。三载约四斤。乃不复发。丹溪治一妇。痹疼后。

《儒门事亲》:[卷十一]论火热二门

但诸人咯脓血、衄血、大小便血者,可服三黄丸、黄连解毒丸、凉膈散加桔梗、当归、大黄、芍药、犀角地黄汤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五痰饮门]一切痰饮

治气痿壅热。下寒气。胸膈不利。涎痰食饮不欲。胫酸黄连(半两)当归(二钱半)芍药(二钱)大黄(一两)黄

《普济方》:[卷四十三三焦腑门]下焦

服一钱。水一中盏。煎桃仁承气汤通治大热三黄丸黄连解毒丸(方见热病门热病呕逆类)(案原方∶黄连三两。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大毒]内痈总论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黄连煎 31 黄连煎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吴氏集验方》:黄连煎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惠》卷八十九:黄连煎 71 黄连煎的别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功能主治 75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76 摘录 8 《金鉴》卷四十七:黄连煎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10 《圣济总录》卷一○三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一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鸡峰》卷十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煎 1 拼音

huáng lián jiān

2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21 处方

黄连半两(去须),蕤仁半两(汤浸,去赤皮,研),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研),黄柏半两(锉),腻粉2钱,青盐半两,龙脑1钱(细研)。

22 制法

上除龙脑外,并为细散,入生绢袋盛,用雪水2大盏,浸药14日,取出袋子,将药汁灌于竹筒子内,密封,坐在汤中,以慢火煮一复时,掘地坑子深3尺,埋1宿取出,入龙脑搅令匀,以瓷瓶盛。

23 功能主治

热毒眼赤生翳。

2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要点时,即旋取点之。

2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3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黄连煎

31 黄连煎的别名

黄连汤

32 处方

黄连半两,大枣1枚(切)。

33 功能主治

除热。主眼赤痛。

3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黄连汤《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35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4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41 处方

黄连1分(捣罗为末,研),白矾灰1分,腻粉1钱,井盐半两(研),硼砂1钱(研),胡黄连半两(捣罗为末,研),白龙脑1分(细研)。

42 制法

上药以淡浆水1大盏,古字钱20文,纳瓷瓶中,封闭,悬于净舍内,经27日,绵滤去滓,入龙脑在药中。

43 功能主治

肝脏壅热,目中生赤脉,冲贯黑睛,赤痛不止。

4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日35度,以铜箸取少许点之。

4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5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51 处方

黄连2两(去须),蕤仁2两(去赤皮,研),硼砂1分。

52 制法

先取黄连,以水3大盏,煎取1大盏,绵滤去滓;去滓过,又取蕤仁,以绢裹,别以水1盏揉令浆尽,却和前黄连汁,同煎似稀膏,又以浆水半合浸硼砂,化尽,去夹石,入前药中,更以慢火煎如稠膏,刮取摊于瓷盒中后,以新砖1口,上安艾如鸡子大,烧之,以药盒覆盖,勿令烟出熏之,以艾尽为度,后研令匀。

53 功能主治

眼远年风赤。

5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以铜箸取如绿豆大,点之。

5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6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吴氏集验方》:黄连煎

61 处方

黄连。

62 制法

净洗,阴干,细研为末,水澄取细者,于汤瓶头煎干,冷。

63 功能主治

赤眼。

6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用点眼。

65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吴氏集验方》

7 《圣惠》卷八十九:黄连煎

71 黄连煎的别名

黄连膏

72 处方

黄连1两(去须),芦荟1分,龙脑1分(别研)。

73 制法

先将黄连、芦荟捣罗为末,以新绵裹,用水1大盏,于银器中以重汤内煮,候药汁3分减2,即去药绵,入龙脑,以瓷瓶子内收。

74 功能主治

小儿眼胎风赤烂,不以年月发歇频频,视物泪出,涩痛不可忍。

75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黄连膏(《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76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8 《金鉴》卷四十七:黄连煎

81 处方

黄连。

82 功能主治

孕妇腹内有钟声,或婴儿在内啼哭。

83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上1味煎汤,调空房中鼠穴内土服。

84 摘录

《金鉴》卷四十七

9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91 方名

黄连煎

92 组成

好黄连2两。

93 主治

小儿冷热痢,经时不止,休羸不堪,治愈而又发。

9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蜜8合,煎取1升3合,绞去滓,每服百日儿半合,200日,1岁1合。

10 《圣济总录》卷一○三 101 方名

黄连煎

102 组成

黄连(去须,捣末)半分,大枣3枚(擘破),灯心(擘碎)1握。

103 主治

目赤痛。

10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用铜箸点少许目眦头,1日35次,临卧再点。

105 制备方法

上以水1盏半,银石器内煎至5分,以新绵滤去滓,细瓷盒中。

11 《圣济总录》卷—一一 111 方名

黄连煎

112 组成

黄连(去须)1两,曾青(研如粉)1两,地骨白皮1两,颗盐1分,古钱10文,蜜1升。

113 主治

积年风眼,胎赤眼,障膜侵黑睛不见物。

11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以铜箸取少许,点目中,1日35度。

115 制备方法

上捣碎,以蜜渍,安新瓷瓶中,以重汤煮1复时后取出,以绵滤去滓,纳于瓶子中,着地上露2宿后。

12 《鸡峰》卷十九 121 方名

黄连煎

122 组成

黄连末(以新瓜蒌根汁和作饼子,焙干)。

123 主治

酒毒、水毒、渴不止。

12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6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黄连丸”。

古籍中的黄连煎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黄连

,立止。(李楼《奇方》)口舌生疮∶《肘后》∶用黄连煎酒,时含呷之。赴筵散∶用黄连、干姜等分,为末掺

《妇科心法要诀》:[卷三胎前诸证门]子啼腹内钟鸣证治

黄连煎腹中钟鸣与儿哭,子啼之证出偶然。空房鼠穴土能治,黄连煎汤亦可捐。注孕妇腹内有钟声,或婴儿

《医宗金鉴》:[卷四胎前诸证门]子啼腹内钟鸣证治

黄连煎29腹内钟鸣与儿哭,子啼之证出偶然,空房鼠穴土能治,黄连煎汤亦可捐注孕妇腹内有钟声,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眼目

去虫。)五味子(同蔓荆子煎,洗烂弦。)艾叶(同黄连煎水,洗赤目。)附子(暴赤肿痛,纳粟许入目。)高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二]治眼赤诸方

黄连香薷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卷一:黄连香薷饮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