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如何论述肝脏的生理、病理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中医学是如何论述肝脏的生理、病理的?,第1张

肝脏具有生理化功能 ,常被喻人体的“中心实验室”如肝脏在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等物质代谢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肝脏还具有解毒、排泄功能,以及对激素的“ 灭活”(在肝内破坏而失去活性)作用等。中医学的脏腑学说也认为肝的功能很广泛。如肝主疏泄、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时指的作用不仅包括解剖形态学上的肝,还包括了肝的广义上的功能,如把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统称为“肝风内动”,则与神经系统的症状密切相关。 从中医学对肝的生理和病理的论述可以看到与生理、生化的联系。如肝主疏泄,可协助脾胃之气升降。肝失疏泄,胆汁分泌排泄受到障碍,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肝脏具有解毒功能,如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氨是种有毒物质,主要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从肾脏排出。如肝气(肝功能的部分作用)失去疏泄之职,气机不畅,则可引起情志方面的异常变化。这种肝功能异常与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可见于肝硬变晚期,如肝脏不能把氨合成尿素,可造成血氨升高,而引起肝性昏迷及其后的一系列的精神表现。在《张氏医通》论臌胀中说: “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盘见,或手足红缕、赤痕、便黑。”详细地描述了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征。腹胀和腹上青筋为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是由于门脉高压和侧支循环的开放。手足红缕、赤痕俗称“朱砂手”,就是现在所说的“肝掌”,它与“蜘蛛痣”的体征是同一道理。已知肝脏对激素有灭活作用,当肝严重病变时,有人认为体内雌激素破坏减少,或性激素失调,雌激素在血中蓄积,具有使小动脉扩张的作用。“蜘蛛痣”或“肝掌 ”可能就是这些部位小动脉扩张的结果。并有“大便黑”的记载,说明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经消化液的分解作用以及与多种物质如胃酸、肠液、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接触后,可使亚铁血红蛋白(红色)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棕色),或使血红蛋白所含的铁转变为硫化铁(黑色)而形成黑便或潜血试验强阳性。小水利说明蓄血成胀造成的水肿,小便仍可通利。 肝藏血,唐·王冰注释《素问》中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从生理学来看,人体即使在安静休息时,血液总量的绝大部分依然在心血管内迅速地循环流动着,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而在活动时促进了血液循环,以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因此有“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的记载。还有一部分含血细胞较多的血液滞留在肝、肺、皮下和脾等处的血窦、毛细血管网和静脉内,流动较慢,这部分血量称为储备血量。因此肝脏也起了部分储血库的作用。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处方山茱萸肉当归五味子(炒,杵)山药黄耆(炒)川芎木瓜各15克熟地黄白术(炒)各3克独活酸枣仁(炒)各12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或身痛,月经不调,或视物不明,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大枣数枚,水煎服。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补肝散处方干姜6分,甘遂3分,桂心5分,茯苓5分,附子(炮)5分,黄连5分,甘草(炙)5分,当归5分,干漆(熬)5分,贝齿(烧)5分,猪苓5分,白术5分,干地黄8分,丹参6分,防风7分,黄耆6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肝脏病,服青盲,内或生障,恶风赤痛。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症因脉治》卷四:补肝散处方川芎、陈皮、生姜、防风、当归身、白芍药、羌活。功能主治内伤霍乱转筋。用法用量原书治上证,本方加木瓜、秦艽。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补肝散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芎1两,藁本1两,茺蔚子1两半,细辛1两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外障相似。用法用量每日1钱,空心米汤调下。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银海精微》卷上:补肝散处方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药、防风、木贼各等分。功能主治冷泪。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银海精微》卷上《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补肝散处方甘菊1两,茯神3分,芎3分,细辛3分,五味子3分,人参3分,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白术3分,肉桂半两,酸枣仁(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肝脏虚寒,头目昏疼,四肢不利,胸膈虚烦。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

详见百科词条:补肝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37:40 共330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定义青盲·肝气郁结证(blueblindnesswithliverqistagnationpattern)是指肝郁气滞,以初起视物模糊,视界中央阴影遮挡,其后日渐加重而失明,视 色淡或苍白,头晕目胀,急躁易怒,心烦郁闷,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青盲证候。青盲·肝气郁结证(blueblindnesswithliverqistagnationpattern)是指肝郁气滞,以初起视物模糊,视界中央阴影遮挡,其后日渐加重而失明,视 色淡或苍白,头晕目胀,急躁易怒,心烦郁闷,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青盲证候。症状青盲·肝气郁结证患者目视不明,眼底有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患者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证候分析郁怒伤肝,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脉道不利,玄府闭阻,神光不得发越,以致目视不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肝气上逆,则头晕目胀。肝气失和,经脉不利,故胁痛脉弦。气郁化热则口苦,脉兼细数。青盲·肝气郁结证的治疗治法青盲·肝气郁结证治宜清热疏肝,行气活血。方药治疗青盲·肝气郁结证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原方清热疏肝,理脾和营,若加香附、郁金、川芎,则可增强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郁热不重者,方中酌减丹皮、栀子。关于青盲青盲(blueblindness;opticatrophy)为病证名。病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后文献多有记载,但以《证治准绳·七窍门》为详。是指以眼外观端好,而视力渐降至失明为主要表现的眼病。本病可从视瞻昏渺、高风内障、青风内障等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青盲类似于西医的视神经萎缩。详见青盲条。

详见百科词条:青盲·肝气郁结证 [ 最后修订于2018/12/28 12:32:31 共69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别录》: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2《日华子本草》:治鼻洪,肠风,带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

3《本草蒙筌》:辟除时疫,安胎。捣细,调水服之。

4《纲目》:治心痛狂癫。妊娠护胎,诸疮。

5《本草备要》:调中止血,去湿消肿。

6《陆川本草》:治小儿慢惊。

7《本草汇言》: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匮方》之疗先便后血;《别录》方之止妇人血崩,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秽久延;杂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温汤调服七剂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

8《本草便读》: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

《幼科直言》卷五方名清肝散组成柴胡、薄荷、陈皮、甘草、当归、车前子、白茯苓、桔梗。主治小儿耳聋。用法用量水煎服。《玉案》卷五方名清肝散组成车前子3钱,黄柏3钱,甘草梢1钱,青皮1钱,木通2钱,泽泻2钱。主治肝经气滞,积热而淋,茎中刺痛如刀割。用法用量上加灯心30茎,水煎,空心服。《圣济总录》卷一八一方名清肝散组成芍药1分,防风(去叉)1分,大黄半两(锉),羌活半两(去芦头),甘草(锉)半两。主治小儿目赤肿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以水半盏,加灯心、黑豆各少许,煎57沸,去滓,食后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散。《医学集成》卷二方名清肝散组成白芍、炒栀、丹皮、黄连、木通、滑石、甘草、车前。主治肝热溺血。《医学集成》卷三方名清肝散组成白芷2两,炒栀8钱,黄连3钱,枳壳3钱,甘草2钱。主治肝火腹痛,乍痛乍止。用法用量为散服。《眼科全书》卷三方名清肝散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羌活、柴胡、前胡、知母、防风、荆芥、薄荷、黄芩、川芎、桔梗、甘草、石膏、滑石、枳壳、黄连。主治沉翳内障。因肝脏劳热,眼前常见黑花,年久凝结成,其色青白,瞳仁若沉在水中,多年清泪**。用法用量水煎,食后热服。《眼科全书》卷五方名清肝散组成川芎5分,赤芍5分,白芍5分,黄芩5分,防风5分,荆芥5分,薄荷5分,知母5分,柴胡5分,前胡5分,甘草5分,山栀5分,桔梗5分,羌活5分,滑石8分,石膏8分,大黄8分,朴消8分。主治瞳仁干缺外障。用法用量加枳壳、黄连,水煎,食后服。附注方中枳壳、黄连用量原缺。

详见百科词条:清肝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22:35 共63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辨证录》卷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制肝益火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制肝益火汤 1 拼音

zhì gān yì huǒ tāng

2 《辨证录》卷二 21 方名

制肝益火汤

22 组成

白芍3钱,甘草1钱,肉桂1钱,白术5钱,茯苓3钱,肉豆蔻1枚,半夏1钱,人参3钱。

23 功效

补火暖脾,制肝益土。

24 主治

命门火衰,寒邪留之,肝木乘土。终日腹痛,按之宽快,饮冷则痛剧。

25 制肝益火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而痛减半,再剂而痛尽除。

26 各家论述

方中虽六君子加减,无非助其脾胃之阳气,然加入白芍,则能平肝木之气矣。又有肉桂以温命门之火,则火自生土,而肉豆蔻复自暖其脾胃,则寒邪不战而自走也。

古籍中的制肝益火汤 《辨证录》:[卷之二]腹痛门(六则)

  中国古代,大概也是有肝癌的。当然,还没有从出土的尸体中发现过肝癌。    从中医古籍中,可以发现一些类似有癌征候的描述。在中医最早的一些书籍中,描述一种叫“息贲”的病,它的征候是:“在右胁下,覆大如杯”。还有一处叫“肥气”的病,也是“在胁下,若覆杯”。很可能都是描写肝区的肿块。    至于肝癌常见的其他症状,像黄疸、腹水,中医书中也早有描述。黄疸都归于“黄疸门”中,腹水则称为鼓胀。    中医历代的书籍中,还有一些医案,也很像肝癌。大约在元代,十三世纪时,有一位名医叫罗天益,他治疗过一位病人。“病积”,也就是有腹部肿块的意思。症候是“脐左连胁如覆杯”,有一个较大的腹块。“腹胀如鼓,有青络脉,喘不能卧”,指出腹水很多,已经不能睡平,腹壁可见明显的静脉。“自利完谷”,腹泻得厉害。“日晡潮热、夜有盗汗”,很像肿瘤热。肝癌的肿瘤热,常见的就是下午发热,夜间大汗出。    再举一个例子。清代雍正、乾隆时一位医生,叫陈士铎,他记载了一个病例。病情是“胁痛之极,手按痛处不可忍”,还有“两胁胀满”、“发寒、发热”。他称这种病叫“肝痛”,认为是“肝叶生疮”。当然,都没有病理,那时候也不会有。事实上,原发性肝癌没有经过探查而要有病理证实,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的事。尽管没有病理,但症候是像的。更重要的是,治疗这类病的一些原则,确实还在目前的临床上应用。    上面所举罗天益的一个例子,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治疗原则,叫做“养正积自除”。这是在金元时代,他们那个学派所提出的一个观点和治则。    多数肝癌病人,确实就是“虚中有积”。也就是身体脏器虚损,而又有“积”――癌肿。癌病人的虚,在其初起和中晚期,以脾虚为主。因此健脾治疗,在肝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脾虚,所以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泻便溏。脾虚会引起“气滞”,而有腹胀、胁痛等。脾虚气滞又会引起“湿”、“热”,而有肿瘤热、黄疸之类。也会有“血瘀”,而有肝区疼痛,手不可按的情况,已是相当后期了。治疗就是根据这些病机变化。以健脾为主,同时再配合理气,或者化湿、清热等药物

中医学是如何论述肝脏的生理、病理的?

肝脏具有生理化功能 ,常被喻人体的“中心实验室”如肝脏在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等物质代谢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肝脏还具有解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