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止咳冲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祛痰止咳冲剂 1 拼音
qū tán zhǐ ké chōng jì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Qutan Zhike Chongji
22 标准编号WS3B200195
23 处方党参 3000g 水半夏 4500g 芫花(醋制) 1000g 甘遂(醋制) 1000g 紫花杜鹃 1500g 明矾 250g
24 制法以上六味,明矾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党参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 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放冷,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达50%,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 140,加入明矾粉末及糖粉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2000袋,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微苦、涩、甜。
26 鉴别(1)取本品 24g,加乙醇约80ml,加热回流1小时,取出,放冷,滤过,滤 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置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 合并醋酸乙酯液,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芫花对照药材 2g,加乙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 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分别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酸(20:2:1)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紫花杜鹃对照药材 30g,加乙醇约10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 醇,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溶液用适量石油醚提取2次,弃去石油醚,水液蒸干,残渣加 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鉴别
(1)中的 供试品溶液和紫花杜鹃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 酸乙酯甲酸(20: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 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甘遂对照药材 2g,加乙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取出,滤过,滤液回收乙醇, 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另取东莨菪亭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鉴别
(1)中的供试品溶液各3μl及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 醋酸乙酯甲酸(20: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 视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天蓝色荧光斑点。
27 检查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28 功能与主治健脾燥湿,祛痰止咳。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合并肺 气肿、肺心病所引起的痰多,咳嗽,喘息等症。
2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12g,一日二次;小儿酌减,温开水冲服。
210 注意孕妇慎用。
211 规格每袋装 6g
212 贮藏密封。
古籍中的祛痰止咳冲剂 《丹溪手镜》:[卷之中发明五味阴阳寒热伤寒汤丸药性(二)]〔退寒热交争〕故有半夏之称。小青龙行水气;大柴胡散逆气,以至祛痰止咳,下气消食者用之。凡十三方同用。《丹溪手镜》元
《世医得效方》:[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咳嗽藿香正气散宁肺和胃,祛痰止咳,通畅三焦,进美饮食。生姜三片,盐梅一个,杏仁七粒去皮尖,北五味子七粒同
《顾松园医镜》:[卷二·礼集]木部痛者宜之。若脾阴不足,血虚腹痛者忌之。〕消食积而祛痰饮,〔其性消导,下气消痰,能泻胃中之实,故承气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一节·伤寒兼风沈仲圭先生认为∶“此方总的功效,是发汗解热,镇咳祛痰,用于流行性感冒(即重伤风),确是一个好药方;其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五寓木部]茯苓目录 1 拼音 2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医部全录》卷二四五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祛痰丸的临床应用 4 《圣济总录》卷十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瑞竹堂经验方·补遗》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医统》卷十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医林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祛痰丸 祛痰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ū tán wán
2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 21 方名祛痰丸
22 组成姜制皂角1两,半夏1两,大黄(酒浸,纸包煨,再浸煨3次)2两,橘红5钱,桔梗5钱,天麻5钱,片芩7钱,薄荷3钱,青礞石1钱,白芷1钱,甘草1钱。
23 主治头风。
2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临卧茶送下。
25 制备方法
蒸饼为丸。
3 《医部全录》卷二四五 31 方名祛痰丸
32 组成半夏1两,白术7钱,茯苓6钱,黄芩半两,陈皮(留白)半两,桔梗半两,枳壳半两,石膏(煅)半两,僵蚕(炒)2钱半,五味子1钱半。
33 主治疟后痰嗽,时时发热,痰稠如黄胶者。
3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姜汤送下,先与三拗汤加黄芩、白术2贴,夜与小胃丹10丸,以搅其痰。
35 制备方法上用神曲糊丸。
36 祛痰丸的临床应用疟疾:一男子五十岁,旧年因暑月入冷水作劳患疟,后得痰嗽,次年夏末得弦脉而左手虚,叩之必汗少而有痰,身时时发热,痰如稠黄胶,与上方,仍灸大椎、风门、肺俞五处。
4 《圣济总录》卷十七 41 方名祛痰丸
42 组成天南星(生)、半夏(生)、赤茯苓(去黑皮)、干姜(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等分。
43 主治风头旋,痰逆恶心,咽膈不利。
4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瑞竹堂经验方·补遗》 51 方名祛痰丸
52 组成木香1两,天麻1两,槐角子7钱半,人参(去芦)、半夏7钱半,茯苓(去皮)1两,青皮(去瓤)1两,白术(煨)1两,陈皮(去白)7钱,牙皂角(去皮弦,酥炙)7钱。
53 主治风痰喘嗽。
5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后、临卧温酒送下;姜汤亦可。
5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医统》卷十 61 方名祛痰丸
62 组成防风1两,天麻1两,白僵蚕1两,白附子(炮)1两,全蝎(炒,去足)、木香5钱,朱砂,猪牙皂角1两(炒),白矾5钱,半夏(汤泡7次,研为末,称6两,作2分,1分生姜汁作面,1分皂角洗浆作面),南星3两(1半水泡白矾浸,1半皂角浆浸1宿)。
63 主治诸痫风证。
64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远姜汤送下。
65 制备方法上为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
7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医林方》 71 方名祛痰丸
72 组成半夏4两,生姜4两(1处和匀,捏作饼,阴干),白矾1两(生),荆芥穗(去土,称)4两,槐角子1两(面炒黄),陈皮1两(温水浸1宿,去白),朱砂1两(水飞,1半入药,1半为衣)。
73 功效宽中祛痰,搜风,理气和血,驻颜延寿。
74 主治痰饮聚于胸膈,满则呕逆恶心,流则一臂大痛,升则头面昏眩,降则腰脚疼痛,深则左瘫右痪,浅则蹶然倒地。
75 祛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皂子仁汤送下,早晨、临卧各1服。中风3年,服月余痊可;5年以里,100日痊可。
7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7 用药禁忌大忌驴、马、猪、狗肉、湿面、蘑菇、桑蛾、芋头、黄头、黄瓜、茄子发病之物。
古籍中的祛痰丸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沫出。风痰,星香散加全蝎三枚,姜煎服,或追风祛痰丸、五生丸。惊痰,紫石散、惊气丸、抱龙丸、三痫丸
《万病回春》:[卷之四]痫证马等肉、胡椒、葱、蒜。痫属风痰者,宜追风祛痰也。追风祛痰丸治诸风痫暗风。世之患此病者甚多,余用此得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一切痰饮(附论)半夏(汤洗七次)缩砂仁陈皮(去白)白茯苓(宽中祛痰丸(出德生堂)治男子妇人饮食过饱。 太多。喜酸
《普济方》:[卷四十七头门]风头旋(附论)甘草(三两生用)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面荞祛痰丸(出圣济总录)治风头旋。痰逆恶心。咽膈不利。天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一]痫目录 1 拼音 2 《摄生众妙方》卷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追风祛痰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追风祛痰丸 1 拼音
zhuī fēng qū tán wán
2 《摄生众妙方》卷六 21 方名追风祛痰丸
22 组成防风3两,天麻3两,僵蚕3两,白附子3两,全蝎(去毒)半两,木香半两,朱砂7钱半,猪牙皂(炒)1两,白矾半两,半夏6两。
23 主治诸风痫暗风。
24 追风祛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食远、临卧用淡姜汤或薄荷汤送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6 附注《回春》有南星。
古籍中的追风祛痰丸 《万病回春》:[卷之四]痫证肉、胡椒、葱、蒜。痫属风痰者,宜追风祛痰也。追风祛痰丸治诸风痫暗风。世之患此病者甚多,余用此得效者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声,沫出。风痰,星香散加全蝎三枚,姜煎服,或追风祛痰丸、五生丸。惊痰,紫石散、惊气丸、抱龙丸、三痫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为衣。每二十丸,姜汤下。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追风祛痰丸防风、天麻、僵蚕、白附子、牙皂各一两,全蝎、
《幼科释谜》:[卷二痫痉]痫痉之分。风痫者。风邪外袭。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宜追风祛痰丸。食痫者。乳食时遇惊停积。或成癖。或大便酸臭
《简明医彀》:[卷之四]痫证痰饮(retention of phlegm and fluid、phlegmfluid retention)为病名。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古作淡,淡与澹通,形容水的淡荡流动;饮,水也,故亦有称为“淡饮”、“流饮”者。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早在《内经》即有“积饮”之说,如《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湿*所盛……民病积饮……。”奠定了痰饮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方论》首创痰饮病名,予以专篇论述,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由于水饮停积的部位不同,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又以长期留而不去的为留饮,伏而时发的为伏饮,但实际仍属四饮的范围;对脉证治疗阐发甚详,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自隋唐以至金元,在痰饮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倡百病兼痰的论点,从而有痰证与饮证之分。
痰饮的发病机理主要为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欲所伤,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对津液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阳虚阴盛,水饮内停。
痰饮的辨证首应根据饮停部位,分别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同时还当掌握体虚邪实的特点,从症状区别标实与本虚的主次。
痰饮的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因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故健脾、温肾为其正治,发汗、利水、攻逐,乃属治标的权宜之法,待水饮渐去,仍当温补脾肾,扶正固本,以杜水饮生成之源。
详见百科词条:痰饮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4:00:23 共100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一六四引《卫生家宝》 21 半夏化痰丸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半夏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半夏化痰丸 1 拼音
bàn xià huà tán wán
2 《普济方》卷一六四引《卫生家宝》 21 半夏化痰丸的别名半夏丸
22 处方半夏(去滑)1两,赤茯苓半两(去皮),白矾1分(枯),铅白霜半两。
23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功能主治痰实,恶心呕吐,头目昏晕,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
25 半夏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
古籍中的半夏化痰丸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一切痰饮(附论)干姜(四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半夏化痰丸(一名半夏丸出卫生家宝方)治主痰实。恶心呕吐
《孙文垣医案》:[卷二三吴治验]周采石湿热生痰痞闷湿热、固精丸也。清气大安化痰丸用白术四两,橘红、半夏、山楂各三两,黄芩、黄连俱生姜汁炒,各一两五钱,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第六门]化痰丸治停痰宿饮化痰丸。人参(去芦)白茯苓半夏(汤洗七次,别为末,极细)白术桔梗(切作小块子,姜汁浸,各
《医方集宜》:[卷之四痰门]治法用半夏汤丁香半夏丸星香散一食积痰宜用曲术茯苓汤化痰丸一风痰宜用千缗汤导痰汤一酒痰宜用葛根解酲汤逐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四〔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温中化痰丸我国吸烟人群比较多,那么被迫吸二手烟的人也很多,最近的雾霾在我国已泛滥,由此可见,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是越来越差,因此,止咳化痰是如今很多人都需要的,都说药补不如食补,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汤。
现如今,需要止咳化痰的人群数量是越来越庞大,一是因为季节的原因,秋天干燥,冬天将秋季的干燥延续的愈加明显,空气质量也越来越不好,雾霾的加剧,使得人的生活环境变的很糟糕;二是因为我国吸烟人群的数量有增无减,随之带来的就是被动吸二手烟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有这一方面需求的人还是很多的,食补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一些操作起来方便简单的汤就能帮我们缓解这样的症状,接下来就为大家说一说,首先是因而红枣汤,红枣的功效与作用还是比较多的,红枣除了补血补身体以外,也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所以拿红枣来煲汤煮饮品,是很养生的一个方法,我国古籍《必效方》里就有记载,把冰糖、红枣、以及银耳一起煮水熬汤喝,具有润肺的功效,感冒咳嗽的朋友也适合饮用一些;第二个是,陈皮梨汤,我国古籍《本草纲目》中就有对梨子的相关记载“润肺清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由此我们可见,梨子具有润燥、化痰、生津以及清热的功效,如果想要清肺,梨子是比较推荐的食物,所以我们推荐梨子陈皮煮汤喝,陈皮可以燥湿理气,冰糖可以润心肺,三者结合适最好不可的止咳化痰饮品;第三是杏仁川贝炖瘦肉,这款很适合痰粘者、咳嗽者、以及干咳无痰者饮用。
秋冬时节的逼近与来临,人身体上也出现了因季节交替而产生的反应,很多人因为天气变冷、环境质量的变化,从而产生咳嗽以及喉咙疼痛的症状,因此我们也以上述文章内容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汤品,食材简单不复杂,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动手做做看。
目录 1 拼音 2 《口齿类要》 21 方名 22 清热化痰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27 附注 3 《金鉴》卷二十八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35 各家论述 4 《金鉴》卷五十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5 《扶寿精方》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55 加减 56 制备方法 6 《摄生众妙方》卷六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清热化痰汤 1 拼音
qīng rè huà tán tāng
2 《口齿类要》 21 方名清热化痰汤
22 清热化痰汤的别名化痰汤
23 组成贝母1钱,天花粉1钱,枳实(炒)1钱,桔梗1钱,黄芩1钱2分,黄连1钱2分,玄参7分,升麻7分,甘草5分。
24 主治痰热咽痛,口舌肿痛,齿痛,口渴脉滑。
25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痰火内炽,灼烁咽嗌,故咽物疼痛,谓之咽痛。黄连清火燥湿,治痰之源;枳壳破滞化气,治痰之由;黄芩清热凉膈;元参清热存阴;桔梗利肺气;川贝清痰热;花粉清热消痰;甘草缓中泻火也。俾痰火消化,则咽嗌自清,而无妨碍饮食之虑,何咽痛之不去耶。此清咽利膈之剂,为痰火咽痛之专方。
27 附注化痰汤(《症因脉治》卷一)。本方改为丸剂,名“清热化痰丸”见《证治汇补》卷四)。
3 《金鉴》卷二十八 31 方名清热化痰汤
32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橘红、半夏、麦冬、石菖蒲、枳实、木香、竹茹、黄芩、黄连、南星。
33 主治中风痰热,神气不清,舌强难言;及痰火内发,神短忽忽,言语失常,头眩脚软。
3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加竹沥、生姜汁服。
35 各家论述方中用参、苓、术、草以补气,木香、枳实以利气,橘、半、南星以化痰,黄芩、黄连以泻热,菖蒲通心,麦、竹清心,姜汁、竹沥通神明去胃浊,则内生诸病自渐愈矣。
4 《金鉴》卷五十一 41 方名清热化痰汤
42 组成橘红、麦冬(去心)、半夏(姜制)、赤苓、黄芩、竹茹、甘草(生)、川连、枳壳(麸炒)、桔梗、胆星。
43 主治小儿急惊风,痰兼热者。
4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5 《扶寿精方》 51 方名清热化痰汤
52 组成半夏(汤泡7次,姜汁拌)1钱2分,枳实(面炒)1钱半,香附(童便浸)1钱半,贝母1钱半,白茯苓1钱,山楂肉1钱,橘红8分,黄连(炒)8分,桔梗7分,苍术(米泔浸)7分,甘草2分。
53 功效化热痰,清郁气。
5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以水2钟,煎至1钟,食远温服。亦可常用。
55 加减如痰壅上,加苏子降气汤料,视病情增减消息服之。
56 制备方法上锉1服。
6 《摄生众妙方》卷六 61 方名清热化痰汤
62 组成橘红1钱,半夏1钱,茯苓1钱5分,枳壳1钱5分,前胡1钱5分,桔梗1钱5分,白术1钱5分,黄连1钱5分,黄芩1钱5分,南星1钱,枳实2钱,甘草5分。
63 主治上焦有热有痰,咳嗽。
6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加生姜3片,煎至8分,食远服。
65 加减痰盛,加瓜蒌仁1钱。
古籍中的清热化痰汤 《医宗金鉴》:[卷五惊风门]急惊风,羌活散主之,肝热者,泻青丸主之,痰兼热者,清热化痰汤主之,心经热者,导赤散凉惊丸主之,惟在临证者
《医学传灯》:[卷下]黄胆时欲呕吐者。湿热积于上焦。必有老痰在胃。宜用清热化痰汤。若头面目赤。身热足寒。脉来寸强尺弱。阳气不
《删补名医方论》:[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三),加生姜三片,临卧再煎,滓俱要,食远空心服。清热化痰汤治中风痰热,神气不清,舌强难言。人参白术茯苓
《幼科心法要诀》:[卷二惊风门]急惊风,羌活散主之;肝热者,泻青丸主之;痰兼热者,清热化痰汤主之;心经热者,导赤散、凉惊丸主之。惟在临证
《杂病心法要诀》:[卷一]中风死候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方之化痰丸 31 化痰丸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36 附注 37 各家论述 38 摘录 4 《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卷六十二方之化痰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赤水玄珠》卷六方之化痰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之化痰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明医杂着》卷一方之化痰丸 71 化痰丸的别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功能主治 75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76 各家论述 77 摘录 8 《摄生众妙方》卷六方之化痰丸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方之化痰丸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化痰丸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摘录 11 《仙拈集》卷二方之化痰丸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痰丸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之化痰丸 131 处方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35 各家论述 136 摘录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之化痰丸 141 处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45 摘录 15 《急救仙方》卷六方之化痰丸 151 组成 152 功效主治 15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方之化痰丸 161 组成 162 功效主治 16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普济方》卷一五七方之化痰丸 171 组成 172 功能主治 17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8 《明医杂着》卷一方之化痰丸 181 化痰丸的别名 182 组成 183 功效主治 18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86 各家论述 187 附注 19 《扶寿精方》之化痰丸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普济方》卷一五八方之化痰丸 201 组成 202 功效 20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204 制备方法 21 《济阳纲目》卷二十八方之化痰丸 211 组成 212 主治 21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22 《奇方类编》卷上方之化痰丸 221 组成 222 主治 22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23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化痰丸 231 组成 232 功效主治 23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234 制备方法 24 《本草纲目》卷十一引《卫生杂兴》方之化痰丸 241 组成 242 主治 24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244 制备方法 25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之化痰丸 251 组成 252 主治 25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254 制备方法 2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化痰丸 化痰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huà tán wán
2 概述化痰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三首。
3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方之化痰丸 31 化痰丸的别名顺气消食化痰丸[1]。
32 处方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皂角、生姜各一斤,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炒紫苏子、炒莱菔子、炒杏仁(去皮尖)、葛根、炒神曲、炒麦芽、山楂、炒香附各八钱[1]。
半夏(洗)1斤,南星(去皮膜)1斤,白矾1斤,皂角(切碎)1斤,生姜1斤。
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 皂角(切碎)生姜各500克 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别研)干葛 神曲(炒)麦蘗(炒)山檀 香附子(炒,去毛)各250克。
33 制法前五味水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去皂角不用,晒干火焙,后入余药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梧桐子大[1]。
上药先将前五味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晒干火焙,后入余药,同碾为细末。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上用水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同半夏、南星晒干,无白色,火焙,再加: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干葛、神曲(炒)、麦蘗(炒)、糖球子、香附子(炒,去毛),上加药共半斤,与前药合和一处,碾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4 功能主治《瑞竹堂经验方》卷二方之化痰丸功能化痰消食[1]。治痰饮宿食[1]。
快脾顺气,化痰消食。主痰湿食积内阻,咳嗽气喘,胸膈胀闷。痰饮。久喘或作或止者。酒食生痰,胸膈满闷,五更咳嗽。
35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五十至七十丸,临卧食后茶酒送下[1]。
每服50~70丸,临卧、食后用茶、酒送下。
36 附注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顺气消食化痰丸”。
37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痰由湿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湿;痰由气升,苏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气;痰由气滞,青皮、陈皮、香附所以导滞;痰因于酒食,葛根、神曲所以解酒,山查、麦芽,所以化食。湿去食消则痰不生,气顺则咳嗽止,痰滞既去,满闷自除也。
38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4 《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卷六十二方之化痰丸 41 处方胆南星、制半夏、制礞石、枳实各二两,麝香三分[1]。
42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1]。
43 功能主治《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卷六十二方之化痰丸主治惊搐,喉内痰鸣[1]。
4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姜汤研化服[1]。
45 摘录《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卷六十二方
5 《赤水玄珠》卷六方之化痰丸 51 处方半夏90克 陈皮 干姜 白术各30克
52 制法上药研末,姜汁糊丸。
53 功能主治《赤水玄珠》卷六方之化痰丸主治寒痰。
5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姜汤下20丸。
55 摘录《赤水玄珠》卷六
6 《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之化痰丸 61 处方陈皮6两,半夏6两,枳实6两,茯苓5两,黄芩(枯)5两,黄连5两,南星5两,瓜蒌仁4两,杏仁4两,天粉4两,前胡4两,甘草2两。
62 制法上为末,竹沥、姜汁或水为丸,如绿豆大。
63 功能主治《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之化痰丸主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胸满气急。
6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白汤送下。
65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
7 《明医杂着》卷一方之化痰丸 71 化痰丸的别名节斋化痰丸
72 处方天门冬(去心)1两,黄芩(酒炒)1两,海粉1两,橘红1两,桔梗5钱,连翘5钱,香附(杵碎,淡盐水浸炒)5钱,青黛(另研)3钱,芒消(另研)3钱,瓜蒌仁(取肉另研)1两。
73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入生姜汁少许,和药杵极匀为丸,如小龙眼大。
74 功能主治《明医杂着》卷一方之化痰丸功在开郁降火,清润肺金,消凝结之痰。主痰因火上,肺气不清,咳嗽时作,及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
75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节斋化痰丸(《医学入门》卷七)。
76 各家论述此方用天门冬、黄芩泄肺火也,海粉、芒消咸以软坚也,瓜蒌仁润肺清痰,香附米开郁降气,连翘开结降火,青黛降郁火,故皆不用香燥之剂。
77 摘录《明医杂着》卷一
8 《摄生众妙方》卷六方之化痰丸 81 处方天络丝(即丝瓜,烧存性为细末)。
82 制法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83 功能主治《摄生众妙方》卷六方之化痰丸功在化痰。
8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好酒送下。
85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9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方之化痰丸 91 处方南星(去皮,切块)4两(同皂角3两、生姜3两、白矾3两同煮无白星为度,取出,晒干,皂角不用),半夏4两,香附2两,瓜蒌仁(去壳,另研)2两,陈皮(去白)2两,茯苓2两,紫苏子(炒)2两,萝卜子(炒)2两,杏仁(去皮尖,另研)2两,枳壳(麸炒)2两。
92 制法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济阳纲目》卷二十四方之化痰丸功在快脾顺气,消食化痰。主治痰饮。
9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临卧或食后用茶汤送下。
酒痰,加青皮、葛根;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各2两;气壅者,加沉香5钱;热痰,加枯芩、青黛各1两。
95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10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化痰丸 101 处方瓜蒌霜、天冬、海石、青黛、连翘、桔梗。
102 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二方之化痰丸主治肺经咳嗽。
103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11 《仙拈集》卷二方之化痰丸 111 处方蛇含石2两(醋淬7次,以酥为度)。
112 制法黑雄猪胆为丸,如芥子大。
113 功能主治《仙拈集》卷二方之化痰丸主治风狂,痰迷心窍。
11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分、7分,至1钱为止。1213服即愈。更服后宁神饮。
115 摘录《仙拈集》卷二
1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痰丸 121 处方知母4钱,杏仁2钱,桔梗5钱,莪术4钱,葶苈3钱,冬花4钱,旋覆花1两,姜半夏3钱,炙草1两,橘红1两,兜铃1两,五味子4钱,麻黄1两,人参5钱。
122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123 功能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痰丸主治宽胸化痰止嗽。
12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
125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13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之化痰丸 131 处方半夏(汤洗7次,别末)1两,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桔梗(切作小块,姜汁浸)1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香附子(麸炒,舂去皮)半两,前胡(去苗,净洗)半两,甘草(炙)半两。
132 制法上为细末,用半夏、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33 功能主治《普济本事方》卷三方之化痰丸主治停痰宿饮。
13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生姜汤送下。
135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白术气味甘温,入手足太阴;桔梗气味苦辛平,入手太阴,为诸药之舟楫;枳实气味苦寒,入脾;香附子气味辛甘平,入足厥阴、少阳;前胡气味苦辛微寒,入手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此主治停痰宿饮之方也。古人有云,邪之所凑,其里必虚,参、苓、术、甘四味乃四君子汤也,用以守护中宫;而消痰驱饮之药,以姜为引,直捣其巢,宿饮自除矣。
136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之化痰丸 141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别捣取末)2两,天南星(炮)1两,白附子(炮)1两,丹砂(细研)1两,槟榔(煨,锉)半两,丁香1分。
142 制法上药除半夏外,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前半夏末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之化痰丸功在利胸膈,进饮食。主治风痰气厥头痛。
14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145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15 《急救仙方》卷六方之化痰丸 151 组成明矾(枯)1分,白附子半两,南星(半生半熟)半两,半夏(炮)半两。
152 功效主治《急救仙方》卷六方之化痰丸功在化痰。主治诸般咳嗽。
15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154 制备方法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方之化痰丸 161 组成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薄荷叶、人参、茯苓、白矾各等分。
162 功效主治《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方之化痰丸功在凉膈,止嗽。主治痰嗽,头眩。
16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16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普济方》卷一五七方之化痰丸 171 组成南星1两,生姜1两,半夏1两半,枯矾1两半。
172 功能主治《普济方》卷一五七方之化痰丸主治咳嗽涎喘。
17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虀汁送下,1日2次。
17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8 《明医杂着》卷一方之化痰丸 181 化痰丸的别名节斋化痰丸
182 组成天门冬(去心)1两,黄芩(酒炒)1两,海粉1两,橘红1两,桔梗5钱,连翘5钱,香附(杵碎,淡盐水浸炒)5钱,青黛(另研)3钱,芒消(另研)3钱,瓜蒌仁(取肉另研)1两。
183 功效主治《明医杂着》卷一方之化痰丸功在开郁降火,清润肺金,消凝结之痰。主治痰因火上,肺气不清,咳嗽时作,及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
184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噙化1丸,或嚼烂,清汤细咽之;或丸如黍米大,淡姜汤送下5060丸。
18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入生姜汁少许,和药杵极匀为丸,如小龙眼大。
186 各家论述此方用天门冬、黄芩泄肺火也,海粉、芒消咸以软坚也,瓜蒌仁润肺清痰,香附米开郁降气,连翘开结降火,青黛降郁火,故皆不用香燥之剂。
187 附注节斋化痰丸(《医学入门》卷七)。
19 《扶寿精方》之化痰丸 191 组成半夏(泡7次)1两,南星(水泡,各姜汁拌)1两,黄芩1两,寒水石(煅)1两,黄连(去毛)1两,猪牙皂角5钱,薄荷5钱,甘草(炙)3钱。
192 主治《扶寿精方》之化痰丸主治热在上焦,火盛成痰,或作痛。
19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茶清送下。
19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淡姜汁打糊为丸,如赤豆大。
20 《普济方》卷一五八方之化痰丸 201 组成干姜(或用姜屑)1两,半夏(炮)1两,南星(炮)1两,枯矾1两,滑石1两,巴豆霜1钱。
202 功效《普济方》卷一五八方之化痰丸功在化痰坠涎,止嗽定喘。
20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7丸,生姜汤送下。食后微溏利妙。
20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1 《济阳纲目》卷二十八方之化痰丸 211 组成黄芩(酒洗)1两半,南星1两,贝母(去心)1两,滑石5钱,白芥子(去壳)5钱,风化消2钱半。
212 主治《济阳纲目》卷二十八方之化痰丸主治痰嗽。
21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22 《奇方类编》卷上方之化痰丸 221 组成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川芎1钱,苍术1钱,砂仁1钱,栀子(炒黑)1钱,制香附1钱,甘草3分,山楂3分,白术4分。
222 主治《奇方类编》卷上方之化痰丸主治痰嗽。
22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食远服。
23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化痰丸 231 组成瓜蒌霜1两,苦杏仁1两,煅瓦楞子1两,青海粉1两,制香附5钱,海蛤粉5钱,风化消5钱,青连翘5钱,苦桔梗3钱,广皮红3钱,姜汁1匙。
232 功效主治《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化痰丸功在清化下泄,廓清肠胃。主治痰火蕴结胃肠,恶心呕吐,胸膈壅塞,嘈杂脘满,便溏腹泄,或胸中、肠中辘辘有声。
23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轻用3钱,重则4钱,清茶送下。
234 制备方法和竹沥,捣药为丸。
24 《本草纲目》卷十一引《卫生杂兴》方之化痰丸 241 组成生白矾1两,细茶5钱。
242 主治《本草纲目》卷十一引《卫生杂兴》方之化痰丸主治风痰痫病。
24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1岁10丸,茶汤送下;大人50丸。久服,痰自大便中出,断病根。
24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5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之化痰丸 251 组成半夏4两(汤洗7遍,焙干),矾石(烧灰,研)1两。
252 主治《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之化痰丸主治中焦有寒,痰逆不思饮食。
253 化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254 制备方法祛痰止咳冲剂简介
本文2023-10-07 01:34: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