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膏药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风湿膏药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风湿膏药 1 拼音

fēng shī gāo yà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Fengshi Gaoyao

22 标准编号

WS3B248697

23 处方

大枫子 25g 地黄 25g 木鳖子 25g 地肤子 5g 丹参 5g 蒲公英 5g 土茯苓 5g 川牛膝 5g 骨碎补 5g 威灵仙 5g 蛇床子 5g 粉萆{解} 5g 补骨脂 5g 川芎 5g 生天南星 25g 薄荷 5g 枳壳 5g 牛蒡子 5g 白芷 5g 黄芩 5g 防风 5g 地骨皮 5g 桔梗 5g 锁阳 5g 木瓜 5g 高良姜 5g 荆芥 5g 生草乌 5g 当归 5g 生半夏 5g 杜仲 5g 羌活 5g 生川乌 5g 独活 5g 蝉蜕 5g 泽泻 5g 陈皮 5g 何首乌 5g 石菖蒲 5g 苍术 5g 紫苏叶 5g 金银花 5g 南沙参 5g 干姜 12 5g 肉桂 50g 冰片 31 5g 樟脑 37 5g 没药(制) 25g 乳香(制) 25g 细辛 12 5g 生附子 13 5g 全蝎 5g 白胡椒 10g 猪牙皂 25g 山柰 5g 丁香 10g

24 制法

以上五十六味,除川芎至干姜、肉桂至丁香等共四十三味药分别粉碎成 细粉外,大枫子至补骨脂等十三味加麻油 3250g浸泡3~7天后,用文武火煎2~3小时,待 油温在200℃以上时, 陆续加入桃、李、杨、槐、柳五枝与上述十三味药炸至金黄焦枯 时,去渣,加入粗制松脂 50g,继续炼至滴油成珠,滤过,滤油置锅内煎熬至锅边沸腾; 另取红丹975~ 10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精制松脂 50g,搅匀,待温度不低于80℃时,加入川芎至干 姜等三十一味药细粉,搅匀,待温度约60℃时,加入肉桂至丁香等十二味药细粉,搅匀, 分摊于狗皮(或其他兽皮)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兽皮上的黑膏药。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P)。

27 功能与主治

除湿散寒,祛风止痛。用于筋骨酸疼,四肢麻木,风寒湿痹,以 及诸疼。

28 用法与用量

用生姜,酒精先擦皮肤,再加温软化膏药,贴于患处。

29 规格

每张净重 13g

210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湖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风湿膏药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腓部]疮门主方

阴干一两日,其皮剥下粘贴,干则再换,数次愈。疮风湿膏药(张念亭)。粮船上北葱三十六根,先将麻油一斤半

《回春录》:[二、妇产科]产后痹痛

!延已逾月。丐孟英视之,膏药遍贴, 不息,脉数而洪,舌绛大渴。曰∶此非风湿为病,膏药亟为揭去。近日

《华佗神方》:[卷五]五○六八·华佗治血风疮神方

治法先须戎酒,然后用内药补其气血,兼消风湿。外用膏药敷之,不久即愈。内服方用∶白术当归柞木枝薏仁各五

《外科全生集》:[卷三诸药法制及药性]番木鳖

搜筋骨入骱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取煎之油,俟煎膏药入用。《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绪公元1740年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腿膝部]肉蜈蜂门主论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三一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中黄膏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中黄膏 1 拼音

zhōng huáng gāo

2 《普济方》卷三一五 21 方名

中黄膏

22 组成

草乌半两,防风半两,藁本半两,大黄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半两,苦参半两,生地黄半两,玄参半两,乳香半两,没药半两,木鳖子仁25枚,蓖麻子200枚(去壳),猪牙皂荚10斤,桐油4两,松香春用12两、夏用18两,秋11两、冬10两。

23 主治

男子妇人风湿脚气疼痛,风寒咳嗽,风寒腰痛,眼肿,心气疼痛,打扑伤闪胸痛,疮疖肿毒,杖臀疮。

24 中黄膏的用法用量

上药依法制。男子妇人风湿脚气疼痛,贴患处;受风寒咳嗽,贴背心;风寒腰痛,贴腰上;眼肿,贴太阳;心气疼痛,贴鱼尾;诸气疼痛,打扑伤闪胸疼、疮疖肿毒、杖臀疮,并贴患上。

古籍中的中黄膏 《普济方》:[卷三百十五]膏药门

如法用。冬用油三两。蜡一两。夏用五两。蜡三两。中黄膏治男子妇人风湿香港脚疼痛。贴疼处。受风寒咳嗽贴

《先哲医话》:[卷上]华冈青洲

昏冒,甚者口噤,此证汗出脉无胃气者死。狗伤外贴中黄膏加杏仁、甘草,内服黄连解毒,加木鳖子,兼食蟾蜍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滴水中成珠得所。以瓷盒盛。用故帛涂贴。日二上。黄膏治痈疽疮疖。能散肿毒。止疼痛。黄(锉半两)零陵香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四小儿门]违和说

(下朱砂膏);中关黑脉,生风之候,不为恶候(下中黄膏);下关黑见,无恶候起(下宣转丸,)即痰若自泻

《金匮钩玄》:[卷第二]咯血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头风膏 1 拼音

tóu fēng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Toufeng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287198

23 处方

细辛 255g  白芷 255g 薄荷油 505ml 地黄 40g 香附(制)    40g 乌药 40g 白附子 20g 红花 20g 三棱 20g 桂枝 20g 僵蚕 20g 香加皮 20g 莪术 20g 当归 20g 威灵仙 20g 羌活 20g 独活 20g 赤芍 20g 桃仁 20g 全蝎 20g 血余炭 20g 麻黄 20g 防风 20g 白芷 20g 秦艽 20g 大黄 20g 栀子 20g 高良姜 20g 生川乌 20g 生草乌 20g

24 制法

以上三十味,除薄荷油外,细辛、白芷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 地黄等二十七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 水成珠。另取红丹 6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薄荷油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26 鉴别

应符合膏药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P)。

27 功能与主治

散风止痛。用于感受风邪,防治产妇头痛。

28 用法与用量

外用,加热软化,贴于两侧太阳穴。

29 规格

每张净重0 1g

210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头风膏 《冷庐医话》:[补编录方]许秀山传方

金,曾传余秘方,试之皆效,附录之以济世。治头风,用头风膏药,入草乌末少许,贴之。治牙痛,用北细辛五

《外科传薪集》:许恒君传用法(附)

痛起。渴大便秘。或者阳。专治寒凉药。肿作痛。寒热头痛者。皆在表也。发散之。痛作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

《尤氏喉症指南》:喉舌牙三症煎方歌

元蒡子草僵前,银花口渴加冬母,郁闷须加贝芍先,头痛石膏胸闷壳,身如寒热入柴胡,倘然大便难通利,枳壳元

《玉机微义》:[卷三十四头痛门]诸经内外头痛用药法

痛身热目疼鼻干恶寒发热恶热其脉浮缓而长升麻汤或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六必集·杂证谟头痛]述古(共三条)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治剂型之一·膏药 41 定义 42 膏药的作用 43 制法 44 膏药的适应证 45 用法 46 注意事项 47 生产与贮藏 48 药典制剂通则 5 方剂名·膏药 51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膏药 511 方名 512 组成 513 制备方法 514 功能主治 515 附注 52 《普济方》卷三一五方之膏药 521 方名 522 组成 523 制备方法 524 功能主治 52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3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之膏药 531 方名 532 组成 533 制备方法 534 功能主治 53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4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膏药 541 方名 542 组成 543 制备方法 544 功能主治 54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5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 551 方名 552 组成 553 制备方法 554 功能主治 55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6 《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 561 方名 562 组成 563 制备方法 564 功能主治 56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7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之膏药 571 方名 572 组成 573 制备方法 574 功能主治 58 《疡医大全》卷十九引《严氏济生方》之膏药 581 方名 582 组成 583 制备方法 584 功能主治 58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9 《保命集》卷下方之膏药 591 方名 592 组成 593 制备方法 594 功能主治 510 《易简方便》卷四方之膏药 5101 方名 5102 组成 5103 制备方法 5104 功能主治 510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1 《外科图说》卷四方之膏药 5111 方名 5112 组成 5113 制备方法 5114 功效主治 511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2 《良朋汇集》卷三方之膏药 5121 方名 5122 组成 5123 制备方法 5124 功能主治 512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3 《秘传大麻疯方》之膏药 5131 方名 5132 组成 5133 制备方法 5134 功能主治 514 《青囊秘传》方之膏药 5141 方名 5142 组成 5143 制备方法 5144 功效主治 514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5 《良朋汇集》卷一方之膏药 5151 方名 5152 组成 5153 制备方法 5154 功能主治 515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6 《急救仙方》卷五方之膏药 5161 方名 5162 组成 5163 制备方法 5164 功能主治 516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7 《秘传打损扑跌药方》之膏药 5171 方名 5172 组成 5173 制备方法 5174 功能主治 517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8 《虺后方》之膏药 5181 方名 5182 组成 5183 制备方法 5184 功能主治 518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9 《赤水玄珠》卷三十方之膏药 5191 方名 5192 组成 5193 制备方法 5194 功能主治 519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20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膏药 5201 方名 5202 组成 5203 制备方法 5204 功能主治 5205 膏药的用法用量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膏药 1 拼音

gāo yào

2 英文参考

plast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edicinal past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膏药:1外治剂型之一;2方剂名。

4 外治剂型之一·膏药

膏药(plaster;medicinal paste[1])为外治剂型之一[2]。古称薄贴[2],现称硬膏。是指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食用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剂[3]。俗称药肉;也有不用煎熬,经捣烂而成的膏药制剂,再用竹签将药肉摊在纸或布上。

唐·李绰撰《尚书故实》有:“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平复”的记载[2]。

41 定义

膏药是指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食用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剂[3]。

膏药是指将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剂[1]。

42 膏药的作用

因其富有粘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保护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 和细菌感染;膏药使用前加温软化,趁热敷贴患部,使患部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至于具体的功用,则依据所选药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43 制法

制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相应的药物,浸于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待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的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入适量铅丹,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后放丹)[2]。候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去火毒[2]。应用时加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部体表皮肤,以达治疗目的[2]。

44 适应证

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关节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肤麻木,深部脓肿如骨折、伤筋等[2]。取其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2]。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对肿疡能消肿定痛,对溃疡能去腐生肌、收口,保护创口等作用[2]。如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2]。

45 用法

由于膏药方剂的组成不同,运用的药物有温、凉之异,所以在应用时就有各种不同的适应证。如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通用之方。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适用于阴证疮疡未溃者。千捶膏性偏寒凉,功能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去腐,适用于痈、有头疽、疔、疖等一切阳证。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此外,膏药摊制的形式有厚薄之分,在具体运用上也各有所宜。如薄型的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厚型的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于少换,一般5~7天调换1次。

46 注意事项

凡疮疡使用膏药,有时可能引起皮肤掀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瘙痒异常,甚则溃烂等现象,这是因为皮肤过敏,形成膏药风(接触性皮炎);或溃疡脓水过多,由于膏药不能吸收脓水,淹及疮口,浸*皮肤,而引起湿疮。凡见此等情况,可以改用油膏或其他药物。此外,膏药不可去之过早,否则疮面不慎受伤,再次感染,复致溃腐,或使疮面形成红色瘢痕,不易消退,有损美观。

47 生产与贮藏

膏药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药材应依法加工、碎、断,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炸枯;质地轻泡不耐油炸的药材,宜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加入。

二、炸药后的油炼至“滴水成珠”,放至一定温度后加入红丹,搅拌使充分混合,喷淋清水。药膏成坨置清水中浸渍。

三、挥发性药物、矿物药及贵重药应研成细粉,于摊涂前加入,温度应不超过70℃。

四、膏药应乌黑光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

五、膏药应密闭,置阴凉处贮藏。

48 药典制剂通则

重量差异

膏药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标示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3g或3g以下 ±10% 3g以上至12g ±7% 12g以上至30g ±6% 30g以上 ±5%

检查法

取供试品5张,分别称定出总重量。剪取单位面积(cm<2>)的裱背称定,折算出裱背重量。膏药总重量减去裱背重量即为药膏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不得超出上表规定。

5 方剂名·膏药

膏药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

51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膏药 511 方名

膏药

512 组成

木鳖子仁、五灵脂、巴豆肉5粒,芫花(如无,炉甘石代亦得)、黄丹、白胶香、香油。

51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先将前5味同油煎赤色,滤去滓,入丹、胶香熬,无油珠不粘手为度。

514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膏药主张一切毒疮肿毒。

515 附注

方中除巴豆肉外,余药用量原缺。

52 《普济方》卷三一五方之膏药 521 方名

膏药

522 组成

沥青1两,萆麻1两。

523 制备方法

上同捣烂,摊纸上。

524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一五方之膏药主治诸疮,一切打伤肿毒。

525 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疮。

53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之膏药 531 方名

膏药

532 组成

真麻油半斤,清桐油半斤,猪毛3两。

533 制备方法

二油煎滚,下猪毛熬化后,下黄丹8两,滴水成珠,去火毒。

534 功能主治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之膏药主治发背诸疮。

535 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贴。

54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膏药 541 方名

膏药

542 组成

当归6钱,白芷6钱,黄连6钱,白及6钱,白蔹6钱,黄柏6钱,厚朴6钱,五倍子6钱,雄黄6钱,没药6钱,血竭6钱,海螵蛸6钱,黄丹(飞)6钱,乳香2钱半,轻粉1钱。

543 制备方法

上为末,香油熬熟,调成膏。

544 功能主治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膏药主治内外臁疮。

545 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之,外用布包定。有脓水,常洗去之,药水内加盐洗之效。

55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 551 方名

膏药

552 组成

蒺藜4钱,冰片1分,麝香1分,乳香(去油)1钱,没药(去油)1钱,轻粉1钱,青龙骨2钱,象皮2钱。

55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麻油4两,蒸滚,先放松香2两,熬至滴水成珠,入铅粉2钱,黄丹1两,取起。

554 功能主治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主治裙边疮。

555 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患处。

56 《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 561 方名

膏药

562 组成

柏子油1斤(用文武火熬至黑色,再入铅粉8两,熬至滴水成珠,取起,入后药末),轻粉3钱,象皮3钱,乳香4钱,没药4钱(2味去油)。

56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煎油内。

564 功能主治

《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主治裙边疮及久烂者。

565 膏药的用法用量

纸摊贴。

57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之膏药 571 方名

膏药

572 组成

当归半两,官桂半两,川乌半两,香白芷半两,草乌半两,玄参半两,大黄半两,干地黄半两,赤芍药半两,桃枝21寸,柳枝21寸,红丹半斤,白胶香半斤,蜡2两半,密陀僧1两半。

573 制备方法

上用清油10两,先将当归、桃柳枝等10味入油内煎,以黑为度,去滓,滤净油,慢火再煎,徐徐却入红丹,用长柳枝频频搅匀,药将成,入白胶香,次入蜡,又次入密陀僧,将药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出药,坐水中1日夜,出火毒可用。

574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之膏药主治发背疮。

58 《疡医大全》卷十九引《严氏济生方》之膏药 581 方名

膏药

582 组成

凤仙花(连根花叶,晒干)4两,苍耳叶(嫩头)4两,血余3两,鹿角屑(生刮)2两,络石2两,虎骨2两,百部2两,茜草2两,剪草2两,人指甲5钱,穿山甲1两,羌活1两,龙骨1两,麻黄1两,蕲艾1两,威灵仙1两。

583 制备方法

上用麻油1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绞去滓,离火,再下铅粉4两,银朱4两,黄蜡2两,乳香2两和匀,瓷器收贮。

584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十九引《严氏济生方》之膏药主治鹅掌风,指甲变厚,及风癞顽癣,死肌麻痹。

585 膏药的用法用量

临用隔汤炖化,摊贴。

59 《保命集》卷下方之膏药 591 方名

膏药

592 组成

好芝麻油半斤,当归半两,杏仁49个(去皮),桃枝49条(长4指),柳枝49条(长4指)。

593 制备方法

上用桃柳2大枝,新绵一叶包药,系于一枝上,纳油中,外一枝于盛油铁器中搅之,煎成,加黄丹3两,一处熬,滴水中成珠为度。

594 功能主治

《保命集》卷下方之膏药主治疮疡。

510 《易简方便》卷四方之膏药 5101 方名

膏药

5102 组成

蜂房1个。

5103 制备方法

拭尽孔内渣秽,不可损破,将松香研极细末,放入孔内8分满即止,再用香油灌入,以溢出为度,置于极大旧铁金锹上,以铁钳夹稳,下以文武火烧之,候蜂房溶化为膏,滴水成珠,便是火候,取出。

5104 功能主治

《易简方便》卷四方之膏药主治一切恶毒。

5105 膏药的用法用量

以帛摊用。

511 《外科图说》卷四方之膏药 5111 方名

膏药

5112 组成

千里光自然汁10两,煮酒6两,肉当归5钱,大黄5钱,赤芍5钱,肉桂5钱,生地5钱,元参5钱,苦参5钱,踯躅花5钱。

5113 制备方法

文火煎浓,约存汁1碗许;用麻油24两,加头发3两,煎至滴水成珠,入前药汁,文火煎和,加研细铅粉,密陀僧各5两,缓缓搅转,候火候却好,滴水不老不嫩,离火,加入研细乳香、没药、黄占、白占各3钱,麝香3分,粉霜1钱,收罐坐水中,去火毒。

5114 功效主治

《外科图说》卷四方之膏药功在拔毒吸脓,暖筋骨,长肌肉。主治杨梅疮及癣疮、鹅掌风,结毒破烂。

5115 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之,用重汤顿软贴。

512 《良朋汇集》卷三方之膏药 5121 方名

膏药

5122 组成

猪毛3斤(清水洗净,晒干),松香3斤(炙过,2味于铁锅内,将锅立起架铁条,火烧成珠,只用4两),葱半斤,蒜半斤,姜半斤(3味捣烂,拧取汁),定油2斤,黄丹12两(飞过,炒),朝脑1钱5分。

5123 制备方法

将汁、油先入锅内,炼得烟尽,方下黄丹,熬至滴水成珠,温时再下朝脑、毛灰,搅匀。

5124 功能主治

《良朋汇集》卷三方之膏药主治水泻痢疾;及跌打损伤疼痛。

5125 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贴。

513 《秘传大麻疯方》之膏药 5131 方名

膏药

5132 组成

荆芥3两,防风3两,白芷3两,羌活3两,黄芩3两,阿魏3两,大黄3两,生地3两,水龙骨(即船上的油灰)3两,僵蚕3两,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雄黄5钱,轻粉5钱,全蝎5钱,川山甲1两,蝉退1两,蜈蚣1两,宫粉5钱。

5133 制备方法

先将粗药入香油1斤煎黑色,去滓成膏后,用细药收之听用。

5134 功能主治

《秘传大麻疯方》之膏药主治珍珠风。遍身疙瘩块,久而不治,遍身作痒。

514 《青囊秘传》方之膏药 5141 方名

膏药

5142 组成

嫩松香2斤,姜汁1碗,葱汁1碗,醋1碗。

5143 制备方法

先将姜、葱渣再煮1碗,将松香入内浸透,煮后再入前汁,等煮至白泡沫不起,再入阿魏2两,标朱3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麝香2钱,和透再炼。麻油夏用4两,冬用8两,熬好。

5144 功效主治

《青囊秘传》方之膏药功在软坚止痛发散。主治痰毒肿块。

5145 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大膏药用。

515 《良朋汇集》卷一方之膏药 5151 方名

膏药

5152 组成

人言4钱(研末),巴豆霜4钱(研末),红枣100个(煮,去皮核)。

5153 制备方法

将前二味同枣肉捣匀,做大者如芡实大,小者如黄豆大。

5154 功能主治

《良朋汇集》卷一方之膏药主治痢疾。

5155 膏药的用法用量

如泻,葱搽肚脐,入药,量大小1丸,纳脐上,无论何膏药盖之。

516 《急救仙方》卷五方之膏药 5161 方名

膏药

5162 组成

麻油5两,巴豆28粒,柳条28寸。

5163 制备方法

用火煎之,候巴豆黑色,滤去滓,以黄丹2两逐渐放入,用柳枝不住手搅,滴水中不散,成膏不粘手,住火,再加乳香1钱和匀,瓦器盛之。

5164 功能主治

《急救仙方》卷五方之膏药主治诸疮。

5165 膏药的用法用量

候冷摊用。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17 《秘传打损扑跌药方》之膏药 5171 方名

膏药

5172 组成

川乌1两,甘草1两,大黄6钱,当归8钱,赤芍5钱,白芷5钱,连翘1两,白蔹1两,官桂5钱,木鳖子5钱,槐枝8钱,柳枝8钱,桃枝8钱,桑枝8钱,枣枝8钱,苦参1钱,皂角8钱。

5173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用真麻油2斤,浸药1日,以火熬油老,滴水成珠,以绵子滤去滓,将油再熬一滚,入飞过黄丹12两,用柳枝频搅,滴摊油纸上以不粘手为度,收起待冷听用。

5174 功能主治

《秘传打损扑跌药方》之膏药主治风寒湿气所伤,跌扑闪伤;一切疼痛,心腹痛,吼喘咳嗽,泻痢,头痛,眼痛;一切无名肿毒,疔、臁、发背、流注、疖毒、疮疡。

5175 膏药的用法用量

风寒湿气所伤,跌扑闪伤,一切疼痛,心腹痛,吼喘咳嗽,贴背心;泻痢,贴脐;头痛,眼痛,贴太阳穴;一切无名肿毒,疔、臁、发背、流注、疖毒疮疡,俱贴患处。

518 《虺后方》之膏药 5181 方名

膏药

5182 组成

金星凤尾草1两5钱(如无,鸭掌金星亦可),水竹叶1两(凤尾竹叶尤佳),葱根(连须)30根,朝东侧柏叶1两2钱,白芷1两2钱。

5183 制备方法

上锉,用真香油1斤2两浸药1日,用火熬,看白芷焦黄为度,用棉纸兜滤去滓,拭锅干净,方入锅,用火再熬,每油1斤,入上好铅粉1两,用竹杖搅匀,文武火熬沸,看起黑烟,再入铅粉1两,用竹杖不住手搅,看黑烟起,又投铝粉1两,如此四次为度,滴水中成珠不散,已成膏,取起连锅,坐土凹中,去火毒。

5184 功能主治

《虺后方》之膏药主治无名肿毒。

5185 膏药的用法用量

任用。

519 《赤水玄珠》卷三十方之膏药 5191 方名

膏药

5192 组成

猪油(熬去滓)1两,香油3钱,乳香5钱,没药5钱,孩儿茶7钱,冰片1分,轻粉5分,麝香1分。

5193 制备方法

二油同熬,离火稍冷,加乳香、没药搅匀,再入孩儿茶搅匀,又入冰片、轻粉、麝香,待冷,做膏药。

5194 功能主治

《赤水玄珠》卷三十方之膏药主治杨梅疮漏。

5195 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患处。

520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膏药 5201 方名

膏药

5202 组成

香油1斤,野大黄根半斤。

5203 制备方法

煎枯,去滓,入黄丹6两,熬成膏。

5204 功能主治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膏药主治一切寒凉腰气,筋骨流痰。

5205 膏药的用法用量

风湿膏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