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陪祀孔庙的先贤先儒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历代陪祀孔庙的先贤先儒有哪些,第1张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 大成殿 奉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二哲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孔庙东庑奉祀先贤先儒合计七十四位。 (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1 先贤 蘧瑗 字伯玉,卫国人,仕灵公称贤大夫。 2 先贤 澹台灭明 孔子门人,字子羽,鲁国人。 3 先贤 原宪 孔子门人,字子思,宋国人。 4 先贤 南宫适 孔子门人,字子容,鲁国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5 先贤 商瞿 孔子门人,字子木,鲁国人,孔子以易传。 6 先贤 漆雕开 孔子门人,字子若,蔡国人。 7 先贤 司马耕 孔子门人,字子牛,宋国人。 8 先贤 梁鳣 孔子门人,字叔鱼,齐国人。 9 先贤 冉儒 孔子门人,字子鲁,鲁国人。 10 先贤 伯虔 孔子门人,字子析,鲁国人。 11 先贤 冉季 孔子门人,字子产,鲁国人。 12 先贤 漆雕徒父 孔子门人,又名文,字子期,鲁国人。 13 先贤 漆雕哆 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14 先贤 公西赤 孔子门人,字子华,鲁国人。 15 先贤 任不齐 孔子门人,字子选,鲁国人。 16 先贤 公良孺 孔子门人,字子正,陈国人。 17 先贤 公肩定 孔子门人,字子中,鲁国人。 18 先贤 鄡单 孔子门人,字子家,鲁国人。 19 先贤 罕父黑 孔子门人,字子索,鲁国人。 20 先贤 荣旗 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1 先贤 左人郢 孔子门人,字子行,鲁国人。 22 先贤 郑国 孔子门人,字子徒,鲁国人。 23 先贤 原亢 孔子门人,字子籍,鲁国人。 24 先贤 廉洁 孔子门人,字子庸,卫国人。 25 先贤 叔仲会 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26 先贤 公西舆如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7 先贤 邽巽 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28 先贤 陈亢 孔子门人,字子禽,陈国人。 29 先贤 琴张 孔子门人,字子开,卫国人。 30 先贤 步叔乘 孔子门人,字子车,齐国人。 31 先贤 秦非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32 先贤 颜哙 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33 先贤 颜何 孔子门人,字子冉,鲁国人。 34 先贤 县亶 孔子门人,字子象,鲁国人。 35 先贤 乐正克 孟子门人,邹人,在鲁为政。 36 先贤 万章 孟子门人,邹人,佐孟子著作七篇。 37 先贤 周敦颐 字茂叔,宋代人号濂溪先生。 38 先贤 程颢 字伯淳,[宋]代人,述明五经,号明道先生。 39 先贤 邵雍 字尧夫,宋人,号安乐先生。 40 先儒 韩愈 字退之,[唐]时人。 41 先儒 范仲淹 字希文,宋时人。 42 先儒 胡瑗 字翼之,宋时人。 43 先儒 韩琦 字稚圭,宋时人。 44 先儒 杨时 字中立,宋时人。 45 先儒 罗从彦 字仲素,宋时人。 46 先儒 李纲 字伯纪,宋时人。 47 先儒 李侗 字愿中,宋时人。 48 先儒 张栻 字敬夫,宋时人。 49 先儒 黄干 字直卿,宋时人。 50 先儒 辅广 清光绪六年从祀。 51 先儒 真德秀 字希元,宋时人。 52 先儒 何基 字子恭,宋时人。 53 先儒 文天祥 字履善,宋时人。 54 先儒 赵复 字仁甫,宋时人。 55 先儒 吴澄 字幼清,元时人。 56 先儒 许谦 字益之,号白云先生,元时人。 57 先儒 曹端 字正夫,明时人,着孝经述解。 58 先儒 王守仁 字伯安,明时人。 59 先儒 薛瑄 字德温,明时人。 60 先儒 罗钦顺 字允升,明时人。 61 先儒 吕丹 字仲木,号泾野,明时人。 62 先儒 黄道周 字幼平,明时人,明末殉节。 63 先儒 陆世仪 字道威,号桴亭,明亡隐逸不仕。 64 先儒 顾炎武 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 65 先儒 汤斌 字孔伯,清时人。 66 先儒 谷梁赤 字符始,周时人,着谷梁传。 67 先儒 伏胜 字子贱,秦之博士,独壁藏之作尚书传四十一篇。 68 先儒 毛亨 汉时人,以诗学授毛苌。 69 先儒 后苍 字近君,汉代人,传礼记于戴德及德从兄子圣。 70 先儒 刘德 汉景帝之子,封河间王。 71 先儒 许慎 字叔重,汉时人,着五经正义。 72 先儒 董仲舒 汉代人,仕武席博识高才。 73 先儒 杜子春 东汉时人,着周体解。 74 先儒 范宁 字武子,晋时人。孔庙西庑奉祀先贤先儒合计七十四位。 (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1 先贤 公孙侨 字子产,仕郑为大夫。 2 先贤 林放 字子邱,鲁国人,问礼于孔子。 3 先贤 宓不齐 孔子门人,字子贱,鲁国人。 4 先贤 公冶长 孔子门人,字子长,鲁国人,孔子以其女妻之。 5 先贤 公皙哀 孔子门人,字季次,齐国人。 6 先贤 高柴 孔子门人,字子羔,卫国人。 7 先贤 樊须 孔子门人,字子迟,鲁国人。 8 先贤 商泽 孔子门人,字子季,齐国人。 9 先贤 巫马施 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10 先贤 颜辛 孔子门人,字子柳,鲁国人。 11 先贤 曹恤 孔子门人,字子循,蔡国人。 12 先贤 公孙龙 孔子门人,字子石,楚国人。 13 先贤 秦商 孔子门人,字子不,鲁国人。 14 先贤 颜高 孔子门人,字子骄,鲁国人。 15 先贤 壤驷赤 孔子门人,字子徒,秦国人。 16 先贤 石作蜀 孔子门人,字子明,周人。 17 先贤 公夏首 孔子门人,字子乘,鲁国人。 18 先贤 后处 孔子门人,字子里,周人。 19 先贤 奚容蒧 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20 先贤 颜祖 孔子门人,字子商,鲁国人。 21 先贤 勾井疆 孔子门人,字子疆,卫国人。 22 先贤 秦祖 孔子门人,字子南,秦国人。 23 先贤 县成 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4 先贤 公祖句兹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5 先贤 燕伋 孔子门人,字子思,鲁国人。 26 先贤 乐欬 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27 先贤 狄黑 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28 先贤 孔忠 孔子门人,孔子兄伯尼之子。 29 先贤 公西蒧 孔子门人,字子尚,鲁国人。 30 先贤 颜之仆 孔子门人,字子叔,鲁国人。 31 先贤 施之常 孔子门人,字子恒,鲁国人。 32 先贤 申枨 孔子门人,字子周,鲁国人。 33 先贤 左邱明 周人,作春秋传。 34 先贤 秦冉 孔子门人,字子开,蔡国人。 35 先贤 牧皮 孔子门人,鲁国人。 36 先贤 公都子 孟子门人,十七弟子之一,鲁国人。 37 先贤 公孙丑 孟子门人,齐国人。 38 先贤 张载 字子原,宋代人,号横渠先生。 39 先贤 程颐 字正叔,宋代人,与兄程颢同著作经书,号伊川先生。 40 先儒 公羊高 子夏门人,周末时人,著作公羊传。 41 先儒 孔安国 孔子十一世,汉时人。 42 先儒 毛苌 字长生,汉时人,注诗传着毛诗。 43 先儒 高堂生 字子伯,汉时人,礼经被秦毁独能传十七篇。 44 先儒 郑康成 汉时人,受书于马融,融日我道东矣。 45 先儒 诸葛亮 字孔明,后汉时人,辅刘氏重兴汉室有前后出师表。 46 先儒 王通 字子淹,隋朝人,卒谥文中子。 47 先儒 陆贽 字敬舆,唐时人。 48 先儒 司马光 字君实,宋代人,着资治通鉴。 49 先儒 谢良佐 字显道,宋时人,着论语说。 50 先儒 欧阳修 字永叔,宋代人。 51 先儒 胡安国 字康侯,宋时人。 52 先儒 尹焞 字彦明,宋时人,师事程颐著作论语解。 53 先儒 吕祖谦 字伯恭,宋时人。 54 先儒 袁焱 明时人。 55 先儒 蔡沈 字仲默,宋时人。 56 先儒 陆九渊 字子静,宋时人。 57 先儒 陈淳 字安卿,宋时人。 58 先儒 魏了翁 字华甫,宋时人。 59 先儒 王柏 字会元,宋时人。 60 先儒 陆秀夫 字君实,宋时官左丞山之变以身殉节。 61 先儒 许衡 字仲平,元时人。 62 先儒 金履祥 字吉甫,元时人。 63 先儒 王夫之 字而农,明末人,著作周易内传。 64 先儒 陈澔 字大可,元时人。 65 先儒 陈献章 字公甫,明时人。 66 先儒 胡居仁 字叔心,明时人。 67 先儒 蔡清 字介夫,明时人。 68 先儒 刘宗周 字起东,明时人。 69 先儒 吕坤 字叔简,明时人。 70 先儒 孙奇逢 字启泰,明时人,纯孝笃学博通经书。 71 先儒 黄宗羲 字太冲,明时人,明亡归隐于乡。 72 先儒 张履祥 字考夫,明时人。 73 先儒 陆陇其 字稼书,清时人。 74 先儒 张伯行 字考先,清时人。 先贤,是孔庙祀祭的第三等。主要有孔子弟子、孔子推崇的同代贤人,颛孙师弟子、孟子弟子及宋代理学家,共79人。先贤从祀在文庙大成殿两庑北部。东庑供奉40人:东周公孙侨(1857年从祀)、林放(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原宪(739年从祀,下凡不书从祀时间均为是年从祀)、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 、冉孺、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孺、公肩定、 单、罕父黑、荣 、左人郢、郑国、原亢、廉 、叔仲会、公西舆如、 巽、陈亢、步叔乘、琴牢、秦非、颜哙、颜何(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县(1724年从祀)、牧皮(同上)、乐正克(同上)、万章(同上),宋代周敦颐(1241年、1313年两次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程颢(同上)、邵雍(1267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西庑供奉39人:东周蘧瑗(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澹台灭明、宓不齐、公冶长、公皙哀、高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颜辛、曹 、公孙龙、秦商、颜高、壤驷赤、石作蜀、公夏首、后处、奚容 、颜祖、句井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乐 、狄黑、孔忠、公西 、颜之仆、施之常、申枨、左丘明(647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秦冉(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公明仪(1853年从祀)、公都子(1724年从祀)、公孙丑(同上),宋代张载(1241年、1313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先贤)、程颐(同上)。先贤中,公孙侨是春秋时期政治家,蘧瑗是春秋时卫国大夫,都是孔子推崇的人物。公明仪是颛孙师的门人,乐正克、万章、公都子、公孙丑是孟子的门人。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邵雍是宋朝理学大师,其它均为孔子弟子。孔门弟子 祭始于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刘庄至鲁祭祀孔子,并祭七十二弟子。光和元年(178年)始画七十二弟子像于京师鸿都门学,唐开元八年(720年)命将十哲以外弟子画于国学墙上,但不予享祀。开元二十七年,十哲以外弟子始全部 祭。祭的弟子,《新唐书》、《唐会要》为67人,杜佑《通典》为73人。明、清时又增加孔子同时贤人,孟子弟子及宋代理学大师,到清咸丰七年(1857年)增至79人。先贤早期为画像,金明昌二年(1191年)曲阜孔子庙改为塑像,明嘉靖九年(1530年)撤像改为木主。曲阜孔庙多是两人一龛,东庑后六人每三人一龛,西庑首三人一龛,东西庑各有19座木制神龛。木主均书“先贤某子某神位”,与十二哲木主相同,但十二哲 祭于大成殿内,且以十二哲为共名,高于两庑先贤。二者虽均称先贤,但祭地位不同。先儒为孔庙祀祭第四等,始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命以左丘明、公羊高等22人从祀孔庙,后经历代增添、改换,到1919年增至22人。先儒在大成殿两庑南部从祀,位于先贤之后。东庑供奉39人:东周 公羊高(647年从祀),汉代 伏胜(647年从祀)、孔安国(同上)、毛苌(同上)、杜子春(同上)、郑康成(647年从祀,1530年改祀于乡贤祠,1724年复祀),毛亨(1863年从祀),蜀汉 诸葛亮(1724年从祀),隋代 王通(1530年从祀),唐代 韩愈(1084年从祀),宋代 吕祖谦(1261年从祀,1313年从祀)、胡安国(1437年从祀)、杨时(1495年从祀)、胡瑗(1530年从祀)、李侗(1619年从祀)、何基(1724年从祀)、尹 (1724年从祀)、黄干(1724年从祀)、王柏(1724年从祀),文天祥(1843年从祀)、谢良佐(1849年从祀)、韩琦(1852年从祀)、袁燮(1868年从祀)、辅广(1877年从祀)、元代 陈澔(1724年从祀)、刘因(1910年从祀),明代 薛瑄(1571年从祀)、胡居仁(1584年从祀)、罗钦顺(1724年从祀)、刘宗周(1822年从祀)、孙奇峰(1827年从祀)、方孝孺(1863年从祀)、吕棻(1863年从祀),清代 陆陇其(1724年从祀)、汤斌(1823年从祀)、张履祥(1871年从祀)、张伯行(1878年从祀)、黄宗羲(1908年从祀)、颜元(1919年从祀)。西庑供奉38人:东周 梁赤(647年从祀),汉代 高堂生(同上)、董仲舒(1330年从祀)、后苍(1530年从祀)、许慎(1875年从祀)、刘德(1877年从祀)、赵歧(1910年从祀),晋代 范宁(647年从祀,1530年改祀乡贤祠,1724年复祀),唐代 陆贽(1826年从祀),宋代 张栻(1261年从祀,1313年从祀)、司马光(1267年从祀,1313年从祀)、真德秀(1437年从祀)、蔡沈(同上)、欧阳修(1530年从祀)、陆九渊(1530年从祀)、罗从彦(1619年从祀)、范仲淹(1715年从祀)、陈淳(1724年从祀)、魏了翁(1724年从祀)、李纲(1851年从祀)、陆秀夫(1859年从祀)、游酢(1892年从祀)、吕大临(1895年从祀),元代 许衡(1313年从祀)、吴澄(1435年从祀,1530年罢祀,1737年复祀)、许谦(1724年从祀)、赵复(1859年从祀),金履祥(同上),明代 陈献章(1584年从祀)、王守仁(1584年从祀)、蔡清(1724年从祀)、黄道周(1825年从祀)、吕坤(1826年从祀)、曹端(1860年从祀),清代 陆世仪(1875年从祀)、王夫之(1908年从祀)、顾炎武(1908年从祀)、李塨(1919年从祀)。先儒于唐代时就有画像,后改为木主,题“先儒某子某神主”。曲阜孔庙先儒多五人一龛,东庑首三人一龛,后七人一龛,西庑首两人一龛,魏了翁等三人一龛,陆秀夫等四人一龛。东西庑各9龛,共18龛。

孔子[1]: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家中排行第二。是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很大关系,其母颜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 孔子全身画像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编辑本段荣誉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 孔子像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6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编辑本段政治思想

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循循善诱

在孔子游春中,孔子用水来教育弟子们要学习水的品格,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编辑本段近世发展

孔子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儒学。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儒学大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儒学,以孔子学说为基础,以历代儒家宗师的理论为主体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日前,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隆重举行。它是国际性的文化论坛、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它的召开是世界儒学界的一大盛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武村正义与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共襄盛举。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围绕儒学的历史研究、儒学的当代价值、儒学的现代阐释、儒学的世界传播、儒学与和谐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曾几何时,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有识之士指出,它的主线就是“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在五大洲进一步传播,“孔子热”“儒学热”更加“薪助火传”。 周和平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它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新世纪的儒学又一次发出了合乎历史发展、合乎人类利益的时代声音。

儒学:如何在中国普及、在全世界传播

当代最著名的儒学学者之一杜维明曾经指出,跟韩国、新加坡乃至中国台湾相比,中国大陆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还存在着差距。相当多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儒学在中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应该成为当下儒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山东大学王钧林认为,如果儒学仅仅停留在儒者的小圈子里,它通常被视为一种思想、学说,很难说它是一种文化。儒学只有走出儒者的小圈子,来到社会,深入到大众之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推行礼教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倡导仁义改变社会风气,才会从儒学那里孕育出儒家文化。澳门学者也提出,应该在中小学提倡每天读“一分钟孔子”。 9月28日,与会代表们前往曲阜孔庙参加了祭孔大典,因此,一些代表对全球各地的祭孔仪式展开了讨论。孔子研究院的孔祥林指出,孔庙遍布于中国、韩国、越南、日本等,中国古代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设有文庙,文庙有重要的三重社会公用:崇德、报本、教化。政府通过孔庙教育臣民学习儒家思想,推崇德义,砥砺伦常,加强道德修养。这类文化设施对于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浙江工商大学的赵荣光教授通过考察比较中国曲阜、台北和韩国成均馆孔庙释奠礼,认为孔庙释奠礼应当按博物馆原则再现历史原貌,加强相关制度、礼仪、乐舞、服饰、器物、祭品等一系列具体事宜。在条件具备时,有关方面应向联合国“申遗”。 台湾地区的董金裕介绍,古代的祭孔分为“秋祭”和“春祭”,台湾的“秋祭”主要遵循“古礼”,即在礼仪、服装、音乐、舞蹈等方面遵照明代祭孔的规程,并根据时代特点压缩仪式的时间、接纳女性参加祭孔;“春祭”则融进了更多的时代特点,采用年轻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吸引年轻人走近孔子、接触儒学。 一些专家指出,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儒学在全世界的传播和普及并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困难程度远远超越大家的想象。来自丹麦的安德森认为,儒学的普及并不是价值观的强加。孔子哲学强调彼此了解,孔教是调和的一种价值观。他认为应该用协调的方式推广儒学,而不是一种说教的方式进行。 与会专家相信,我们在研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正像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子临川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编辑本段家世家谱

孔子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标准铜像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今济宁市汶上县一带),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而是敢作敢为但不暴虎冯河的伟丈夫。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笔者猜测孔子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十一日73岁时(72周岁)与世长辞。

华夏的四大孔庙

曲阜孔庙:位于孔子的家乡山东省曲阜市。孔子死后一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三间改建为庙,历经各代不断扩建,前后共九进院落,全庙共有殿堂阁庑466间,另有54个门坊,2000余块碑刻,南北长1公里有余,总面积327.5 亩,是我国最早、规模最大、建筑成就最高的孔庙。

恭城孔庙:位于广西恭城。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建于明代十三年(1477年),清康熙时毁于兵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整个建筑由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组成。

台北孔庙:位于台湾省台北大龙峒。始建于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后为日本人所毁。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分为星门、仪门、孔门、义门、大成殿、崇圣祠、泮宫、泮池等部分。

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成贤街。元大德六年(1302年)建,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占地2万平方米,共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院内有碑亭多座,还有198块进士题名碑。

阁下你好!请看此夫子庙对联。“安富尊荣公府第 ,文章礼名圣人家。”意思是,上联写孔子府第安富尊荣,富荣同国盛大,气魄非凡。下联赞美孔子的文章流传千古,与天齐老。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1 关于孔庙的诗句

关于孔庙的诗句 1 描写孔庙的句子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地都有,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中国国内1600多座,而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庙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

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孔府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

3 赞美夫子庙的古诗

1、北宋·王圭《游赏心亭》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白话释义: 六朝的遗迹在此空留,高大坚固的建康城墙压制着长江的波涛,一直到入海口。

喝完酒来到赏心亭,万里江山的美景都呈现在眼前,历史上的天地也都进入我的胸怀。 陈后主所制的悲凉的《玉树后庭花》突然响起,让人想起当时帝王衰颓的运势。

人事虽然改变但自然的美景还在,我的心情惆怅还得借酒浇愁。 2、唐·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白话释义: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3、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话释义: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4、南宋·陆游《登赏心亭》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白话释义: 八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顺流而东我的兴致特好。

穿过急流滚滚黄牛峡谷,乘着酒兴来游白鹭洲岛。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

心中无限忧时意,欲语迁都不觉涕泪先掉。 5、唐·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话释义: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4 孔庙石碑上的诗句有哪些

(第一首)复

万仞高高见宫墙,美而曰富墙里藏;

千年犹是子贡语,但访其门问登堂。

——万仞宫墙

(第二首)

和元气孔家祠,香火千秋未少辞。

龙柱宣威偕宇寿,杏坛遗训比天齐。

棂星转世传仙语,石坊临风志圣时。

暗抚神龟清泣下,两千年后拜先师。

——孔庙

(第三首)

夫子宫墙第一门,五云环制绕华夏魂;

圣之时者时与进,大美长新地球村。

——圣时门

(第四首)

千古文明集大成,悠悠玉振伴金声;

人来门下堂未远,大道曰行复曰行。

——大成门

(第五首)

周公封鲁孔家兴,少昊坟头谁祭牲?

显赫堪羞皇室裔,富豪不让紫禁城bai。

诸孙争誉生前乐,孔子安贫身后名。

已届仲秋迎圣诞,寻常巷陌也悬灯。duzhi

——孔府

(第六首)

门曰弘道载铎铃,隐隐当由侧耳听;

谁个得识夫子意,已收至宝在囊中。

——弘道门

(第七首)

神道徐行仰圣怀,角端翁仲古亭台。

洙泉横贯三千亩,枫柞悄荫十万碑。

高冢经年能励后,儒风无日不dao驯才。

几人凭吊先师意,尽是游山玩水来。

——孔林

(第八首)

谁在此门呼大哉?此门正为大人开;

文明道上千般美,妙境不离和与谐。

——大中门

(第九首)

同文门下情自亲,道是知言可知心;

最喜先师出门去,教他欧美读雅音。

——同文门

供参考。

5 与曲阜孔庙相关的名句

1、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曲阜:孔庙

2、圣何可及也 文不在兹乎

——曲阜:孔庙

3、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曲阜:孔庙杏坛

4、文教风行绎自振 英才林立礼为罗

—— 江阴:张衮题孔庙明伦堂

5、至圣无域泽天下 威德有范垂人间

——日本长崎孔庙中国名画家李苦禅亲笔题联

6、莲潭水明直同泗水 半屏山秀俨如尼山

——台湾:高雄孔庙

7、德参天地道贯古今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曲阜:孔庙奎文阁

8、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 河南郑州孔庙联

9、绍绪仰斯文识大识小 趋庭传玉教学礼学诗

——曲阜:乾隆题孔庙诗礼堂

10、游三孔孔府孔林孔庙 仰至圣圣人圣迹圣观

——曲阜:孔庙

11、成春秋一书褒贬严斧钺 留洙泗片席俎豆以馨香

——曲阜:孔庙

12、拔地擎天傲卧岱宗一览众山小 雕梁画栋雄居孔庙万传群第贤

——曲阜:孔庙

13、参两大以成能时行物生无私化育 综六经而垂教礼门义路不过范围

——台南市:孔庙

6 与曲阜孔庙相关的名句

1、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曲阜:孔庙2、圣何可及也 文不在兹乎 ——曲阜:孔庙3、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曲阜:孔庙杏坛 4、文教风行绎自振 英才林立礼为罗 —— 江阴:张衮题孔庙明伦堂 5、至圣无域泽天下 威德有范垂人间 ——日本长崎孔庙中国名画家李苦禅亲笔题联6、莲潭水明直同泗水 半屏山秀俨如尼山 ——台湾:高雄孔庙7、德参天地道贯古今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曲阜:孔庙奎文阁8、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 河南郑州孔庙联 9、绍绪仰斯文识大识小 趋庭传玉教学礼学诗 ——曲阜:乾隆题孔庙诗礼堂10、游三孔孔府孔林孔庙 仰至圣圣人圣迹圣观 ——曲阜:孔庙11、成春秋一书褒贬严斧钺 留洙泗片席俎豆以馨香 ——曲阜:孔庙12、拔地擎天傲卧岱宗一览众山小 雕梁画栋雄居孔庙万传群第贤 ——曲阜:孔庙13、参两大以成能时行物生无私化育 综六经而垂教礼门义路不过范围 ——台南市:孔庙。

7 孔庙石碑上的诗句有哪些

(第一首)复万仞高高见宫墙,美而曰富墙里藏;千年犹是子贡语,但访其门问登堂。

——万仞宫墙(第二首)和元气孔家祠,香火千秋未少辞。龙柱宣威偕宇寿,杏坛遗训比天齐。

棂星转世传仙语,石坊临风志圣时。暗抚神龟清泣下,两千年后拜先师。

——孔庙(第三首)夫子宫墙第一门,五云环制绕华夏魂;圣之时者时与进,大美长新地球村。——圣时门(第四首)千古文明集大成,悠悠玉振伴金声;人来门下堂未远,大道曰行复曰行。

——大成门(第五首)周公封鲁孔家兴,少昊坟头谁祭牲?显赫堪羞皇室裔,富豪不让紫禁城bai。诸孙争誉生前乐,孔子安贫身后名。

已届仲秋迎圣诞,寻常巷陌也悬灯。duzhi——孔府(第六首)门曰弘道载铎铃,隐隐当由侧耳听;谁个得识夫子意,已收至宝在囊中。

——弘道门(第七首)神道徐行仰圣怀,角端翁仲古亭台。洙泉横贯三千亩,枫柞悄荫十万碑。

高冢经年能励后,儒风无日不dao驯才。几人凭吊先师意,尽是游山玩水来。

——孔林(第八首)谁在此门呼大哉?此门正为大人开;文明道上千般美,妙境不离和与谐。——大中门(第九首)同文门下情自亲,道是知言可知心;最喜先师出门去,教他欧美读雅音。

——同文门供参考。

曲阜孔庙里的榫卯建筑有奎文阁。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奎文阁是孔庙的藏书楼,历代皇帝御赐的书籍和诏书都存放在这里。这座楼阁采用的是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连接,很符合力学的原理,位于曲阜孔府孔庙。

早在上古时代,人类祖先就在曲阜一带生息劳作,开拓了早期的物质文明,文物发掘中发现大量公元前孔子故里·中国曲阜4300--前2400年间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

据古籍记载,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即是炎帝神农氏营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

大约公元前二十七世纪末叶,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寿丘。

继黄帝之后,少昊曾在曲阜营建都城。

相传少昊在位84岁,寿百岁,崩葬曲阜城东北寿丘云阳山,与二帝三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并称万世享祀。

中国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发达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后,曲阜属上古尧舜时代九州之一的徐州。

公元前十六世纪后的商代,曲阜为奄国国都,并一度成为商王朝的都城。

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将其胞弟、王国宰辅周公旦封于故奄地曲阜,立国为"鲁"。

公元前249年楚国灭鲁,始设鲁县,596年初定县名为曲阜。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鲁县入于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始实行郡县制,鲁为薛郡,郡治在曲阜。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帝刘启改封皇子、淮南王刘余为鲁王,以鲁县为国都。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诏改鲁县为"汶阳",自鲁国灭亡改为鲁县,至是年止,曲阜以"鲁"为县名,历时长达833年。

隋开皇十六年(598年),诏改县名为"曲阜","曲阜"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宋真宗时曾改名为仙源县。

仙源县城是曲阜有史以来继周、汉鲁城之后的第三座古城。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南下,仙源县入金朝,恢复曲阜县旧名。

明正德六年(1511年),河北刘六、刘七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数百,县治为墟"。

明武宗朱厚照诏令山东巡抚于鲁故城西南隅以孔庙为中心重筑新城,即现存明故城。

清代,曲阜地方建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接隶属山东省。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兖济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与泗水并成为曲泗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曲泗分治。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隶属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区,后改称尼山专区和滕县专区。

同年,曲阜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曲阜改属济宁专署。

1958年,与滋阳合并,仍命名曲阜县。

1962年,曲、滋分治,恢复原建制。

1983年,济宁专署改为省辖市,曲阜仍隶属济宁市。

1986年6月,改为县级市,始称曲阜市,属济宁市代管。

2000年12月,撤销曲阜镇,以原曲阜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鲁城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曲阜镇人民 驻地;撤销书院镇,以原书院镇的行政区域设立书院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书院镇人民 驻地;撤销尼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南辛镇。

历代陪祀孔庙的先贤先儒有哪些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 大成殿 奉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二哲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