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点《红楼梦》揭秘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永恒之美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装点《红楼梦》》(杨树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LcC4XALQbkY-DEHAyoQ3g
密码:0fga书名:装点《红楼梦》
作者:杨树云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12-1
页数:346
内容简介:
《装点 》内容简介: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是中国影视化装界的一个难以超越的经典,在今天各大高校的影视化妆专业中,还是必读的案例。杨树云老师在多年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深感出版一本回顾经典的书,是很有必要的。《装点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对一个眉型的研究,作者会查阅大量的古籍资料,从《红楼梦图咏》、《晓雨即事》、《西京杂记》、到《杨太真外传》到《后汉书》、《庄子天运》等,从古至今,穷究其源,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和对专业的热爱和执著,使《装点 》更专业、高端;同时,活色生香的化装细节,大量美图,又使《装点 》有非常大的可读性,观之可亲,读之可赞。
作者简介:
杨树云,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化装艺术家,曾任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化装造型设计师、中央电视台美工设计、中国影视唐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电视技术学会化装委员会主任。从事影视舞台化装事业50年,为中国影视造型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在业界以整体塑造古代造型著称,有“天下第一梳”之美誉。
电视剧《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造型设计是杨树云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描绘两行“似蹙非蹙罥烟眉”是林黛玉的主要特征之一,杨树云根据书中所绘加上自己的理解,为演员设计出了区别于其他人物的独特眉型,帮助演员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与角色之间的距离。由此,我们才看到了最接近我们心目中的红楼梦人物。
杨树云先生是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吐鲁番-敦煌学学会会员,在中国古代服饰造型、化装造型的理论探讨上,杨树云先生有深入研究,曾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有《从敦煌绢画“引路菩萨”看唐代时世妆》、《谈谈舞剧“丝路花雨”的化装造型》、《电视剧<红楼梦>的化装风格》、敦煌一三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初探》等。《**<杨贵妃>的发式造型艺术》在2002年荣获中国**电视技术学会化装委员会颁发的论文一等奖,杨树云老师被誉为中国化装界的“学者型化装师”。
曹雪芹的原稿是买不到的,只能根据各种资料来研究总结,从现有资料来看,迄今为止发现的《红楼梦》抄本共有十多种(其中靖藏本正文遗失)。按底本形成时间抄列如下:
1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乾隆十九年(1754)
今残存十六回,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共十六回,无目录。四回一册,共四册。乾隆竹纸抄成。甲戌本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第一回楔子部分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语,故名“甲戌本”,又称“脂铨本”。
上有刘铨福内有他在同治二年(1863),同治七年(1868)所作跋语,青土、椿馀跋语。后归孙桐生所有。1927年夏由胡适从地摊上购得,胡适根据上述第一回中文字称此本为“甲戌本”,且认为“甲戌本”为世间最古的钞本。1949年胡适去往台湾,随身带走了甲戌本和他藏的一部程乙本。1962年胡适去世后,将此书捐赠给美国Cornell大学,现藏美国康乃尔(Cornell)大学图书馆。
1961年5月,始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行世,为朱墨两色套版印刷。另有友联出版社影印本(香港)、金坛古籍印刷厂影印本。国内有1962年中华书局翻印本、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本、2004年04上海古籍出版社16开双色影印本和2004年10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6开影印本。
此本开卷有“凡例”,附七律一首,第一回正文前有“凡例” 五则,题诗一首其中从开头至“不得为其不备”一段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它本所无。“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 一段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此本第一回有僧道与石头的一段谈话计429字,后出各本皆缺。
每半页十二行,行十八字。残阙严重。书口下部每页都有脂砚斋的署名。保存的脂批多于其余各本,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
2乙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乾隆二十四年冬(1759)
又称脂怡本,脂馆本。
题“石头记”,见于封面。每回卷端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第二册封面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三册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红学家们认为是乾隆廿四年(1959年)。 己卯本残存四十一回零两个半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其中第六十四、六十七回原缺,由清代嘉道时人抄补)。十回一册,共四册,面十行,行二十七至三十字左右。其中第一回 开始缺三页半约 1800字,十回末尾缺一页半约900字,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约700字。 由于它们均在每十回的尾页,故知系在流传过程中残缺。
此本五十五回下半回至59回上半回原与此本分离,五十年代初由历史博物馆购藏。1975年经吴恩裕和冯其庸研究,发现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三回又两个半回(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59回上半回)的《石头记》残抄本是今己卯本的散失部分,因为里面同样避“祥”字讳。故今己卯本共存四十一回零两个半回。
此本三十四回末题“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为脂本石头记第一个出现“红楼梦”标名的本子,说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红楼梦”为书名。第十七与十八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目,第19回无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原缺,与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系据另一种钞本钞配,见第六十七回末注云“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抄本,武裕庵补抄”。此本中的“祥”、“晓”等字缺笔,明显是避讳。经吴恩裕、冯其庸先生考证,此乃怡亲王府抄本。因为老怡亲王叫允祥,小怡亲王名弘晓。别人家是不可能这样避讳的。与《怡府书目》相对照,正相符合。因为(怡府书目)同样避“祥”、“晓”之讳。此本避怡亲王允祥和弘晓的家讳,故论者以为是从怡亲王府抄本所过录。此本无复杂的眉批夹批,前十一回是一个白文本(后抄录它本批语十五条)。回前总评单占一页,有双行批注,没有眉批和旁批。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七百一十七条,与庚辰本全同(除多一条单字批外)。只有十二处写在正文右侧。这些侧批为别本所无,见于第六回和第十回。此本讹夺字很少,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庚辰本确切。底本可能早于庚辰本,为庚辰本祖本。
此本中夹有四张笺条,补此书批注不足。第一张为第一回正文“昌明隆盛之邦“批注“伏长安大都”;第二张为第四回“护官符小注”;第三张为第五回题诗一首;第四张为第六回题诗一首。
今本为武进董康旧藏,约在1936年归陶洙(亦武进人)。陶洙于丁亥年(1947)己丑年(1949)据甲戌本庚辰本分别用朱蓝二笔加以校改,有校记二则。
1949年后,藏于北京图书馆。所残存之三回又两个半回于1959年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出现,中国历史博物馆购藏。1980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时,对于陶洙校改之朱文蓝笔进行了清理和删削。 另有里仁影印本(台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
3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乾隆二十五年秋(1760)
又称脂京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各册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庚辰年,是乾隆廿五年(一七六○)。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第六十八回脱去约六百余字,估计失去一页。十回一册,共八册,每半叶十行,行三十字。 庚辰本 有不同于甲戌本的2000多条批语,十分珍贵。
庚辰本底本年代相当早,面貌最为完整,保存曹雪芹原文《红楼梦》及脂砚斋批语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在于庚辰本。
庚辰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并记曰“此后破失,俟再补。”另页写明“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等文字。后人续补了宝玉及宝钗两首谜诗,就将此谜错改属了黛玉。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回前单页记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第19回“小书房名”下空五字,“想那里自然”下空大半行。这些残缺可用以鉴定他本后人补缀之处。
庚辰本有眉批、侧批、双行夹批及回前回后批多种。批语之多为各本之最,总计两千余条,包括了己卯本双行夹批的全部(除一条单字批外)。其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批语,如第二十回朱笔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庚辰本第十一回之前,除偶将回前总评与正文抄在一处外,都无批语,为白文本。朱笔批语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
庚辰本抄手不止一人,其文化水平与认真态度都很低。全书讹文脱字,触目皆是。最后一册质量尤差,几难卒读。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1933年初以八银币购于北京东城隆福寺地摊。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朱墨两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脂本,所缺二回据己卯本补入。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换用蒙府本文字补入。
4王府本《石头记》
存百二十回,十回一卷,共十二卷。分装四函,函八册,共三十二册。面十八行,行二十字。粉色连史纸钞写。目录页和版心题名《石头记》。赵万里云出自清代某蒙古王府之后人,故称“蒙古王府本”,简称脂蒙本或蒙本。因其第七十一回末总评一页的背面有“柒爷王爷”之草书,一栗《红楼梦书录》疑出清王府旧藏,故称“清某王府旧藏本”,简称王府本或府本。
王府本前八十回大体同戚本,版式相近,为同祖之本,但无戚序。其前八十回总目及正文用印就的朱丝栏粉色连史纸钞写,每版十八行,行二十字。补配部份系素白纸,每页十八行,行二十四字。书口印有朱色《石头记》书名,下手有手写墨色卷×、×回及每回页码。行款版式均同戚序本。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后人以程甲本抄配了这六回及后四十回目录、正文,并在全书之首冠以程伟元序。有总目,十回为一卷。然而,每册四回。
王府本也是一个附有脂砚斋批语的本子,回前回后总评亦单占一页,然而从此本开始,各本一律删去所有脂砚斋的名字。它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特有八百三十四条不见于早期脂砚斋评本的评语。这些批语补齐了回前回后总批,又有侧批和双行批。有散文,还有诗、词、曲等韵文。在第四十一回前的那首七言绝句之下,署名立松轩。立松轩把他的批语写入双行批注,可证王府本的底本为立松轩手抄本。松轩本的底本则有三个,依次为庚辰本、己卯本和杨藏本(皆非今本)。此本前五回文字属于庚辰本。第十六回末,都判与小鬼的调侃世情,己卯本有残文。此本正是己卯本残文的连缀。第五十六回改“时宝钗”为“识宝钗”,即从杨藏本。诸底本经过立松轩的整理和修改。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已分开,第19回有了回目,第二十二回末已补齐,第六十四回,补入一个有批语的稿子,第六十七回亦补入,第八十回也有了回目。——凡此种种,以下各本皆大同小异。如无特殊情况,即不再赘述。王府本的抄写时间颇晚。它的第六十七回据程甲本抄补,用预留纸张,由前八十回抄手之一书写。在总目中,该回与其它各回似为一色笔墨。这说明王府本的过录时间是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之后。
王府本1960、61年间出现于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即由北京图书馆购藏。1988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
5列藏本《石头记》
6戚序本《石头记》 乾隆三十四年(1769乙丑)
全名为“戚蓼生序本”,简称戚序本或戚本, 原由乾隆进德清戚蓼生所藏并序,约在光绪年间桐城张开模得到它的一个过录本,后归俞明震,俞以之赠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据以照相石印,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以其卷首有戚蓼生的一篇序 ,故称“戚序本”。但是,卷首有戚序的共有四个本子。一是1911至1912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的石印“大字本”。 二是1920,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小字本又于1927年再版。大字本与小字本文字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一般也就不提小字本。三是有正书局据以石印的底本,过去一直说是毁于兵火,但1975年上海古籍书店发现了十册(前四十回)。 故称“戚沪本”。由于有正书局据此本石印时,个别地方有贴改,而且还用贴条加上眉批,因此,底本与印本之间也有小差异。由于这个本子钤有几方张开模的印章,一度系张氏收藏,故称此本为戚张本或张本。三、南京图书馆藏戚序本,本子的面貌文字大同于张本,可能系张本的过录本。但这个本子与其他戚序本亦有小异。故称此本为戚宁本或宁本。
“戚沪本”,又称“戚张本”存第一至四十回,分装十册,每册四回。书口中缝从上至下题《石头记》、卷×、×回及每回页码,以十回为一卷。第一册卷首有署“德清戚蓼生晓堂氏”的石头记序,其后为八十回目录和正文。全书用乌丝栏木板水印连史纸抄写,每页9行,行二十字。除第六十七回外,有另页抄写的会前后总评(第一二回前总评误入正文),正文内有双行批注,无旁批和眉批。抄写年代约在乾隆末期。抄本上有张开模的印章六处,印文为“桐城张氏珍藏”、“ 桐城守诠子珍藏印”、“翁珠室”、“狼藉画眉”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据有正石印大字本影印出版,改题《戚蓼生序本石头记》,1988年又重印一次。藏上海图书馆。
有正“大字本”,上海有正书局1911至1912年出版,据“戚沪本”照相石印,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八十回全,前四十回帖加了书局老板狄葆贤的眉批。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古籍刊印社、学生书局(台湾)、广文书局(台北)、线装书局影印本,题作《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故又正本也称“戚序本”。有正本是一部经过精心整理的脂评本,随改动较多,但主要是查漏补缺,润色词句,与有意篡改有别。
有正“小字本”,1920,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小字本又于1927年再版。四十一至四十八回又加上后人批注。有艺文书局(台北)影印本。
戚宁本,又称“宁本”、“南图本”、“泽存本(泽存书库藏本)”或“脂宁本”。即南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存八十回。属脂评系统的抄本。有正本对“戚序本”贴改处,“戚宁本”均同“戚沪本”原貌。八十回全,藏南京图书馆。
戚序本所属的四个本子,差异极小,来历又一致,可以看作是一种版本。所以有时提到各本,在行文中用“戚序本”这个总名来合指它们。有时戚本也专指有正本。有些本子,虽然没有戚序,但抄写形式、文字特征与戚本相似,也划入戚本的范围。
戚序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便于阅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脂评系统的流传本。它整理的底本可能不止一种,因此别本残缺之处,皆已补齐。汇集的批语也比较多,有不少是他本所缺的,如第四回前,批者“请君着眼护官符”一诗,即此本独有。此外,在正文、回目上,也时有特色,值得研究。鲁迅在《中国小说战史略》有关章节中所引的前八十回文字,全用此本,而不取高鄂本。
此本的缺点,是经过整理后,文字不免有改动和失真之处,批语也有不少移动位置,比如把眉批、旁批都改成了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删去了原署的年月、名号,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书是过录戚氏原藏之精钞旧本,虽然楷书整齐,但看来抄手的语文水平不高,音讹形误的错别字也有时所见。
7靖藏本《石头记》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丙申)
曹雪芹逝(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后的版本:
8郑藏本《红楼梦》
9红楼梦稿本《红楼梦》
又称科文本,脂稿本、杨藏本。杨继振原藏《红楼梦》抄本百廿回,封皮题名曰:《红楼梦稿》。 存百二十回,全。 十回一册。 共十二册。 不分卷。此本在杨继振收藏前,已被人据程乙本涂改。杨继振及其友人于源、秦光第皆以为它是高鹗手定的稿本,故于、秦二人分别为之题签《红楼梦稿》和《红楼梦稿本》;杨继振则在卷首题《红楼梦稿》及“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 又于第七十八回之后,朱笔题“ 兰墅阅过“四字。”故名“红楼梦稿本”,简称“梦稿本。由于这个本子中有许多涂改,很象是一部手稿。而且,杨本上的旁改文字,又大体是程高本的文字。因此,一些红学家认为,这个本子是高鹗整理程高本印本时所用的底稿本。故称之为“红楼梦稿本”。于是,这个名字就一直为《红楼梦》版本研究者所沿用。
此本前八十回为脂本系统,其中有十五回是据程高本钞配。余六十余回根据一个早期脂本过录后,又用墨笔删改,文字与程高本同。后四十回当据另一个初稿本,后以程高本校改。 故至少有四个底本。红学家们认为并非高鹗“手定《红楼梦稿》”。称杨藏本则免生误解。
原来仅存第八十四回至第一百二十回之目。行款与己卯、庚辰二本不同。每半页十四行,行三十八字。是开本最大的皇皇巨册。前八十回的底本构成颇复杂。杨本文字一向被认为较早,但因底本有拼凑,删改正文也很厉害,只有残批数条,出现了很晚的迹象。在杨继振收藏之前,有人据程乙本补抄了第二十二回、第五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回首两页。第二十二回、第五十三回和第六十七回系采用程乙本,自然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以后了。到杨断振收藏期间,已颇有残阙,据杨继振的卷首题记,他抄补了其中的第四十一到五十回,由此十回的笔迹,又可查见他还抄补了脱落残损的零星书页共十九页版,其抄补文字同程甲本。以程甲本补足的时间在咸丰五年乙卯(1855)秋月。 这个手抄本。抄得比较马虎,版面、行款等,都不大讲究,比较随意,错别字不少。
此本第七十二回末有“乙丑又云”的题记,“乙丑”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故杨继振收藏此本应在光绪十五年之前。
今影印本卷首总目前三页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后根据各回目抄成,亦非杨本所原有。
梦稿本原为杨继振(字右云)道光己丑年收藏。1959年春发现,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62年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定名《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10甲辰本《红楼梦》 乾隆四十九年(1784)
11舒宁本《红楼梦》 乾隆五十四年(1789)
12程甲本《红楼梦》 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
13程乙本《红楼梦》 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
最后两本就是常说的通行本,各个版本之间是很有些差异的,因此只有经过了仔细对比分析才有可能得到较为接近雪芹原意的所谓“原稿”。
又:嘉庆年间刊本《红楼梦传奇》吴门序文开头说:“《红楼梦》一书,稗史之妖也,不知所自起,当《四库书》告成时,悄悄流布,无完帙。。”
可见《红楼梦》一书从流传始就没有完整的。
这是我所知道的一些资料,其它的还请自己收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红楼梦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这是我在网上偶尔看到的,希望对你有的帮助。如果你不是专业研究人士,只是作为爱好,或平时收藏,那么个人认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最好(《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8;精装)。
(一)、脂本及程本影印本:
1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二册)/曹雪芹著-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9;精装
2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曹雪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5
3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4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精装
5 《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6;精装
6 《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
7 《舒序本红楼梦》(二册)-中华书局,19876;精装
8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八册)-文学古籍刊行社,19881
9 《甲辰本红楼梦》(四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0;精装
10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六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0;精装
11 《郑振铎藏残本红楼梦》-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12
(二)、各家评批本及汇校本:
1 《石头记》(《增评补图石头记》)(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579;精装
2 《红楼梦》(二版)(四册)/曹雪芹, 高鹗著;启功,周汝昌等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211
3 《红楼梦》(三版)(四册)/曹雪芹, 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2
4 《增评补图石头记》(五册)/中国书店,19882;影印
5 《红楼梦(三家评批本)》(四册)/王希廉等评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
6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五册)/冯其庸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4;精装
7 《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8;精装
8 《八家评批红楼梦》(三册)/冯其庸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9;精装
9 《红楼梦》(上、下)/曹雪芹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5
10 《红楼梦》/蔡义江校注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10;精装
11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上、下)/俞平伯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1
12 《红楼梦后四十回》/俞平伯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1
13 《红楼梦八十回校字记》/俞平伯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1
14 《红楼梦:校注本》(四册)/启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精装
15 《红楼梦大系》(五册)/李智量,刘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11;精装
16 《张本〈红楼梦〉》(上、下)/墨人批注著-湖南出版社,199512;精装
17 《红楼梦》(黄小田评点)(上、下)/ 黄山书社,19945二版
18 《红楼梦》(脂评汇辑本)(上、下)/ 同心出版社,19968
19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12三版;精装
<<红楼梦>>现已知大约有12个版本,且大多带有脂批他们分别是:
<1>甲戍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清乾隆甲戍1754年脂砚斋重评本)
<2>已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759年冬脂砚斋四阅评本)
<3>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760年秋脂砚斋重评本)
<4>杨本:<<红楼梦稿>>(杨继振家藏本)
<5>蒙本:<<石头记>>(蒙古王府藏本)
<6>戚本:{戚蓼生序[1]正本-<<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2]张本-<<石头记>>(张开模藏本);[3]泽存本-<<石头记>>(陈群泽书库藏本)}
<7>舒本:<<红楼梦>>(舒元炜序,吴晓铃藏本)
<8>彼本:<<石头记>>(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本)
<9>郑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
<10>梦本:<<红楼梦>>(梦觉主人序)
<11>程甲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萃文书屋活字排版,程伟元序)
<12>程乙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萃文书屋活字印行程伟元,高鹗引言)
现在市面多是程乙本的,但是如果你送的人是红迷的话应该比较鄙视这个版本,我喜欢红楼十几年了,我不喜欢这个版本的,每次都只读前八十回,而且据我了解很多红迷都不太喜欢这个版本。现在我手里有甲戌本和庚辰本,都是邓遂夫校订的,首推这两本。这两本上面都带有比较全面的脂批,堪称红学双璧。
《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这一点已少有争议。但作为批者脂砚斋,对书中隐事一一点露,为二百多年来广大读者及研究者们旁示迷津的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究竟是何人,他与曹雪芹又是什么关系,至今众说纷纭,莫辩孰真。《红楼梦》现存的版本系,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所谓脂评本,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这些传抄过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的《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
曾经有人专门写过文章对脂砚斋进行过批判,认为脂砚斋是稍晚于曹雪芹的文人,获得了曹的信任,得以获得部分手稿,假借作者之名评书扬名于世,如果照这样的观点来看,脂本简直就是聚满毒瘤的大毒草,留之百害而无一利。持这种观点的多是从程本一百二十回小说的内容出发,来反驳脂砚斋的评语,认为评语中荒诞不经、自相矛盾、充满自我标榜、严重夸大其辞。但从已考证的脂本系统资料来看,脂本在前、程本在后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仅从前八十回程本修改后的文字与脂本相对照来看,也可以比较出高下,读者如果手头有两种版本的话,不妨就小说前部分内容对比一下。另外,在明清小说发展到鼎盛时期,书评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评书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文字的欣赏,而逐渐演变成对小说整体结构的补充和再创作,这一点从一代奇人金圣叹评点《水浒》和《西厢》假托古本之名腰斩小说并融入自己创作开始,又有毛宗岗父子假托圣叹外书之名修篡《三国演义》、张竹坡笔削《金瓶梅》,《红楼梦》的评点也同样具有小说再创作的特点,在脂评中也曾有感叹金圣叹不复生的语句。作为一部小说,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很多小说具有野史传闻的特性,涉及朝野、抨击时政的话题是不可少的,为了免遭文字狱的迫害,达到小说传世的目的,在小说中有意借喻说事的现象是极其普遍的,比如《金瓶梅》就明显具有讽刺明代严嵩家事的内容,但有时往往因为把史实埋藏得过深,读者只注意其表面的情节内容,而无法去留心发现隐写在文字后面的内容,这对于作者的创作本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以下是出现在脂批本中的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语系年表:
干支 年 事件 批注者 版本记载
甲戌之前 乾隆十九(1754)年以前 初评 脂砚斋 甲戌本
甲戌 乾隆十九(1754)年 再评 脂砚斋 甲戌本
丙子 乾隆二十一(1756)年 脂砚斋 庚辰本
丁丑 乾隆二十二(1757)年 畸笏叟 靖藏本
己卯 乾隆二十四(1759)年 脂砚斋 庚辰本,己卯本
庚辰 乾隆二十五(1760)年 四评 脂砚斋 庚辰本
壬午 乾隆二十七(1762)年 畸笏叟 庚辰本
癸未 乾隆二十八(1763)年 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
乙酉 乾隆三十(1765)年 畸笏叟 庚辰本
丁亥 乾隆三十二(1767)年 畸笏叟 庚辰本,靖藏本
戊子 乾隆三十三(1768)年 畸笏叟 靖藏本
辛卯 乾隆三十六(1771)年 畸笏叟 靖藏本
甲午 乾隆三十九(1774)年 脂砚斋 甲戌本
脂砚斋并不是唯一给《红楼梦》作评的人,脂批本中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杏斋等人,后来在世的流行版本也有梦觉主人等人作评,但其中脂砚斋是最早作评,而且连续数次加评,往往一语中的、入木三分。通过仔细研究脂批的内容可以发现--脂砚斋和与作者关系密切,深知作者著书底里,与作者有共通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并且熟知作者著书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奇法妙法,经常不厌其烦地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地发现线索,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成书的创作过程,了解红楼后事,可谓是最早的红学家。可这个神秘人物却从来没有被世人知晓,甚至连是男是女也没有争论清楚,不可不谓是红学界一大怪现象。
庚辰本二十一回有回前批语: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唯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这段话明显是故作遮掩,试想,假如曹公和脂砚斋遇到了这样一个懂得书中三味的知己,欢喜感叹还来不及呢,岂有把诗记得一清二楚,却忘记对方姓名的道理?所以这个客恐怕只能是作者或批者自己,因为怕太过显露引起祸患,故托名于此。从诗的含义上可以看出(如果脂批说此诗句警拔深知拟书底里不错的话):
红楼梦本是自我攻守,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戏里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做为小说,情义绵绵的贾宝玉,另一个是含满腔仇恨做批的脂砚先生,这两个角色互相打得很热闹,但都是属于整个红楼大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脂批对于《红楼梦》是不可少的,缺少了他,读者就只能看到茜纱公子的情无限,而不可能体会到此书的另一面--脂砚先生的恨几多。那么到底全书应该是谁的恨呢?标题诗里写得很清楚: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当然应该表达的是作者曹雪芹的恨,那么这里所说的脂砚先生岂不是作者在《红楼梦》里的一个分身--脂砚斋么,作者另一部分情感分身的寄托当然主要是贾宝玉。这样看来,全书的结构是极为复杂有趣的,我们知道全书的主要情节是刻在石头上的故事--《石头记》,《石头记》包括《金陵十二钗》和《风月宝鉴》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石头记》被包括在整个《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而《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加上脂批才构成完整的作者经历过的凡世一梦,作者在其中,不仅扮演了情节主人公--贾宝玉的角色,而且成为书中石头的角色,幻形入世,更重要的,又通过评语扮演了冷眼旁观者的角色,把自己的爱憎感情,完完整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巧妙的结构,是古今任何小说所不曾有过的。第四十八回评香菱梦中说梦话有批云: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
脂批中有不少牵涉到全书结构和寓意的特点,除作者外别人是不可能批出的。例如:开篇讲到青埂峰下顽石时,就有一系列脂批,表明"青埂"实为"情根","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高十二丈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照应副十二钗,三万六千五百块照应周天之数",这种类似的比喻是只有作者才有可能加上去的。
但通观全书脂批的口气,除有部分男性化口气的脂砚先生所题以外,还有相当多的部分表现的是女性化的口气,并且经常与小说中人物口气和身份相合。例如书中多处评宝钗袭人和平儿处,评者经常把自己身份与小说人物挂沟,代小说人物说一些本未显露出来的话,例如平儿收起贾琏头发,只装做看不见凤姐的讥讽处,有评语:"余自有三分主意",显然是将自己与平儿挂上了沟。前文谈袭人时没有讲到平儿的问题,实际上袭人和平儿也有联系,是属于同一温贤类型的,而且平儿和宝玉之间的关系是通过那一枝并蒂秋蕙来表达的,用香菱的话来说就是夫妻蕙。
文中有不少批语,粗看似乎不通,实际上是两个人在笔战,比如宝玉续庄子南华经后掷笔就寝,醒来翻身看时,只见袭人和衣睡在衾上。有夹批曰:
神极之笔!试思袭人不来同卧,亦不成文字,来同卧更不成文字,却云"和衣衾上",正是来同卧不来同卧之间,何神奇,文妙绝矣。
好袭人。
真好石头,记得真真好,述者述得不错。
真好,批者批得出。
(原文此处连为一批,为叙述方便,断句如此)
可以看出这是脂砚女士与作者之间关于"袭人和衣睡在衾上"这句话产生的对话,从中也可约略看出脂砚和袭人的对应关系身份。
从脂砚斋的字面上解释也可以看出些端倪,"脂"对应女子,而"砚" 为石见,我们知道作者一向都是以石头自称的,而这个斋也就自然对应的是夫妻斋了。从袭人辩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袭人背后的丫鬟原型和曹雪芹有夫妻关系,这在小说中是通过平儿扶正和黛死钗嫁等相关内容进行透露的,而由袭人名字的由来也可以看出她在作者的成书过程中是出力最多的,很有可能负责了誊写校对和很大成分的评改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脂"字放在前面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个值得考证的地方是袭人原型--柳蕙兰先于曹雪芹去世了,脂批中也有一部分对小说结构理解错误的地方,被作者回批订正,这些批语似不会出于柳氏之手。据考证,曹雪芹曾于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再婚,新妇叫许芳卿,安徽《旧雨晨星集》中记载许芳卿之事:
乡邻许芳卿,随父明夷客金陵,美姿容,工诗善画,嫁一士人,家贫不习生事,治俾家言。后二年,不幸士人卒,芳卿伤之,怀悼诗示余云 芳卿夫死后,贫无所依,余乃劝其归乡里终老。
己卯本和庚辰本的部分评改工作由曹雪芹和许芳卿共同完成,到癸未除夕雪芹辞世,这部分工作尚没有最后定稿完成,最终留下了红楼千古难弥的缺憾。
关于脂砚斋的身份,红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一)作者说;(二)史湘云说;(三)叔父说;(四)堂兄弟说。这些都是针对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关系而言。
“作者说”。此说经不住推理,最难成立。在脂批中,多次出现“余二人”,“作书人”,“批书人”语式,作者与批者界限分明,其为两人无可怀疑。又如果这是作者的“狡猾笔法”,则批者亦即作者便成了自写自夸,人格低下,显可见之。只从一部《红楼梦》中所流露出的精神思想来看,“空”念驻于心,溢于言的作者怎肯自掌其嘴。而那种”接蓠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的高傲洒脱,狂放不羁的文人形象也不断不容许自己行此不堪之举。此说最大的根据“作者作书时的心里,旁人怎得知”(俞平伯语),无疑是把脂砚斋当作普通的阅评者,忽略了他与曹雪芹之间的亲密关系。
“史湘云说”。周汝昌先生从脂批中挑出若干条类似女子语气的批语,遂认定脂砚斋是女性。如庚辰本第二时六回一条行批:“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黛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同回宝玉一句“多情**同鸳帐”惹恼黛玉,其旁行批云:“我也要恼”。周先生认为“断呼非女性不合”,“又是个女子声口”。事实上,曹雪芹创作过程中,就无不设身处地为书中人物立言行事,是女子则拟女子“声口”,是小人则仿小人语气,是粗人又没村粗之言,林林总总,不一而拘。批书实质上无异于著书,同样需要投身书境,将自己相关情绪感受逐一批泄,至会心得意处,己口不足慨叹,便惜他人,从又一角度立场以求淋漓。同时,周先生以甲戌本第二回的一条行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作据,以为“脂砚斋不在宁荣诸人数中”,但定是书中一重要角色。由此进一步推定史湘云最为适合。
“叔父说”。此说所据主要有二。其一,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记:“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叙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至五次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又“闻其所谓‘宝玉’者,当系指其叔辈其人,非自己写照也。”两句皆从“闻”字开头,应是引用当时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并非从他舅父明义,明琳处听来,所以作不得确证。这种“闻”更曾一度引起人们对曹雪芹关于《红楼梦》著作权的怀疑,其谬可见(富察明义本可能与曹雪芹交好,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诗前注:“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年华之盛余见其抄本焉”,他不可能传裕瑞“不为何人之笔”语)。裕瑞自言:“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对曹雪芹如此不了解,我们怎么能听其“闻”语而信之呢?甚至连“前辈姻戚中有与之(曹雪芹)交好者”这种事也要前加一“闻”字方敢出口,岂不可笑?其二,庚辰本第十八回:“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脂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据此:脂砚斋呼无春为先姊,而元春形象又是以曹雪芹当王妃的姑姑为原型,这样推算,脂砚斋当然该是曹雪芹的叔辈了。
“堂兄弟说”。脂砚斋和曹雪芹是兄弟辈。靖本第二十二回有一条畸笏叟批语:“前批知者聊聊 ,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批语中并称曹雪芹,脂砚斋为“诸子”,而自称“朽物”就语气看,曹脂似是同辈,畸笏叟年辈均长于二人。甲戌本第三回;“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畸作批曰:“余久不作是语,见此语未免一醒。”这里畸笏叟自比贾赦,更可证明其为自比贾宝玉的脂砚斋的长辈。甲戌本第二回:“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脂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按脂砚斋称呼“先生”之恭敬,“先生”当为长辈,或者就是畸笏叟。曹寅自号“西堂扫花行者”,他这一支对“西”字极其敏感。后人作书,自然避忌。此时作批时间最早已是甲戌年(1754),上面三条批语中,无论“先生”还是畸笏叟,都不会是曹寅本人或其兄弟,而只能是曹寅子侄中人。脂砚斋也就理所当然是曹寅孙辈,从而平辈于曹雪芹。 另外,单就脂批来看,脂砚斋和曹雪芹为同一辈的兄弟似更合于情理。甲戌本第一回一条脂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一芹一脂”并称,可以想像,他们之间的关系应为平辈兄弟合适。
《红楼梦》研究之进入对《红楼梦》早期钞本的研究,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事。一九二○年,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的时候,所用《红楼梦》引文,皆取戚蓼生序本而舍程高木活字本,于此可见,鲁迅当时已重钞本而轻程高本。一九二七年,胡适购得“甲戌本”,翌年二月,发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此为红学史上研究《红楼梦》钞本的第一篇专论,也是《红楼梦》钞本研究的开始。于此前后,《红楼梦》的钞本陆续有所发现,至今已得以下十二种。(以其发现之先后为序):
一、戚蓼生序《石头记》简称戚序本,八十回,一九一二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其底本前四十回已发现,今藏上海图书馆。
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简称甲戌本,残存十六回,一九二七年胡适收藏,原为大兴刘铨福藏。此本现存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
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已卯本)简称已卯本,残存三十八回,后又得三回又两个半回,现共有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原为董康所藏,后归陶洙,现由北京图书馆入藏。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则仍由原发现单位历史博物馆收藏。
四、《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简称庚辰本,七十八回,一九三二年由徐星曙购得,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五、戚蓼生序《石头记》(南京图书馆藏本)简称戚宁本,八十回,南京图书馆旧藏。
六、梦觉主人序《红楼梦》简称甲辰本,八十回,一九五三年发现于山西,现藏北京图书馆。
七、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一百二十回,一九五九年春发现,现藏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
八、蒙古王府藏《石头记》简称蒙府本,原八十回,钞配成一百二十回,一九六○年发现,现藏北京图书馆。
九、舒元炜序《红楼梦》简称舒序本,残存四十回,吴晓铃旧藏,朱南铣有影钞本,藏北京图书馆。
十、郑振铎藏钞本《红楼梦》简称郑藏本,残存二十三、二十四两回,郑振铎旧藏,现藏北京图书馆。
十一、杨州靖氏藏钞本《石头记》简称靖藏本,八十回,靖应鹍旧藏,已佚。
十二、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藏钞本《石头记》简称列藏本,八十回,缺五、六两回,实存七十八回,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旧藏。
又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世称程甲本者,其底本亦系脂本系统之早期钞本,合此,则《红楼梦》不同之早期钞本,实已可算得十三种。除靖本已佚,只存脂批遗蜕外,其余十二种,或则吉光片羽,或则赵氏完璧,要皆为研究《红楼梦》钞本之珍贵资料,不可或缺者。
红楼梦的版本
1、甲戌本
甲戌本又称脂残本,脂铨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见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因第1回第8页楔子正文中“出则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句上,比他本多出“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15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甲戌年,是乾隆19年(1754)。存十六回。即1至8回、13至16回、25至28回。第4回回末缺下半叶,第13回上半叶缺左下角。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12行,行18字。
甲戌本是现存各抄本中最珍贵的一种,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此本祖本可能是脂砚斋的编辑本。理由是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有些地方虚以待补,如若干回的回前诗,仅有“诗曰”空悬。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语系从另本移录。
此本第1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抄录时间在乾隆23年丁亥(1769)之后。
第1回第1页第1行顶格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2行“凡例”二字,第3行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陈毓罴认为这一段是脂批,正文当从“列位看官”起。其中第一至四则及题诗,共414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凡例之末诗前横书“诗曰”二字,脂系钞本题诗多这种格式,下七律一首:“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尾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为论红著作所常引用。
第1回第4页下第1行“丰神迥异”句下至第5页上末行“大展幻术,将”句之间,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两页,400余字。又第5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警幻之妹兼美成亲的一段情节,与各本也不同。
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无署名及日期。其中朱墨抄录双行批是此本一大特色。有九回无批。此本独出的批语都在第6、第8回。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如第1回“满纸荒唐言”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这条批语是持曹雪芹卒于壬午年(1763)论者的首要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此本不避康熙帝的“玄”字讳。
书中有刘铨福几条跋,又有其友濮文暹、濮文昶兄弟跋。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在其上亦有批跋。纸黄脆,已经一次装裱。第13回首页缺去小半角,衬纸与原书接缝处,钤有“刘铨福子重印”章。
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得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治2年(1863)、同治7年(1868)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孙桐生(署“左绵痴道人”)批语30余条。之后流传不详,1927年夏此本出现于上海,为刚刚归国的胡适先生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胡适根据上述第1回中文字称此本为甲戌本,开以干支年份定名红楼梦各钞本之先河,并且认为甲戌本“为世间最古又最可宝贵的红楼梦写本”,所以适之先生视此本为平生秘本,向不轻易示人。1948年12月16日胡适南下,临行匆忙,一生藏书俱皆抛下(由北大图书馆收得),只随身带走了这一十六回的甲戌本和他另藏的一部程乙本。1962年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现已被上海博物馆购藏。
1961年5月,胡适将此本交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该影印版为朱墨两色套印,附胡适的“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缘起”及跋,印数500部。次年6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该版朱墨套印翻印出版,两种:甲。线装一函两册,保留胡适的序和跋;乙。依原大四册,去尽胡适手迹,附有俞平伯先生的后记及红楼梦年表,大陆发行。1973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据62年版重印,删去后记,线装四册;1975年5月出平装一册。1985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据台湾商务版。
2、己卯本
又称脂怡本,脂馆本。题石头记,见于封面。每回卷端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 第2册总目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3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24年(1759)。
存四十回。即1至20回、31至40回、61至70回(内第60四、67两回原缺,系后人武裕庵据程高系统本抄配)。其中第1册总目缺,第1回开始缺三页半,10回末缺一页半,70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十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10行,行25或30字不等。另有残卷1册,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即第55后半回、586至58回及59回前半回。
此本第34回末题“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为脂本石头记第一个出现“红楼梦”标名的本子。如果不是后世藏书家所加,则说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过“红楼梦”为书名。
此本与庚辰本有共同的祖本,两本有大量共同的特点。第17、18回尚未分开,共享一个回目,第19回无回目,第64及67回原缺,此与庚辰本同。此本讹夺字较少,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庚辰本确切。尤其以前五回文字差异较大。底本可能早于庚辰本,公认与庚辰本渊源极深,为庚辰本同祖之本。此本中64及67两回系据另一种钞本抄配,文字与程高本系统相同,见第67回末注云“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钞本武裕庵补抄”。
此本无复杂的眉批侧批,面貌干净。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717条,除多一条单字批外,与庚辰本全同。第11回之前无夹批,只有12处写在正文右侧,见于第6回和第10回。这些侧批为别本所无。
所用乾隆竹纸,薄而稍粗,有罗纹,土**,颜色深暗。周边褐色,多磨损。夹条比书纸黄暗。朱笔校补文字新旧之分明显,红者时深,紫者时浅。夹条批语朱色颇鲜。
此本中夹有6张笺条,补此书批注不足。第一张为第1回正文“昌明隆盛之邦”批注“伏长安大都”;第二张为第4回“护官符小注”;第三张为第5回题诗一首;第四张为第6回题诗一首;第五张为第2回前指示将总批低两格抄;第六张为第19回一条批注,连所属正文,另纸记在回前。
此本正文始自“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陶洙抄补了前三页半。此本曾由陶洙于丁亥年(1947)、己丑年(1949)据甲戌本和庚辰本份别用朱蓝二笔校过,有校记二则。
己卯本正文避国讳“玄”和“禛”,避两代怡亲王胤祥和弘晓的名讳“祥”和“晓”。据此判定为清代怡亲王弘晓府中的原钞本。怡府是有清一代名闻海内的藏书大家,世代相传百余年。宋元精刻,迭床盈架,且多完帙孤品。弘晓之父怡亲王胤祥为康熙第13子,曹家与之关系非浅,故所据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此本约于上世纪20年代末三30年代初为名藏书家董康所得,董在抗战中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瘐死狱中。此本归其友陶洙所有。后来陶洙将书让与北京图书馆。现藏国家图书馆。
已卯本残卷
另有残卷一册,1959年冬出现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得。现藏于此馆。
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即第55后半回、56至58回以及59回前半回。共余52页,装订为一册。行款格式同己卯本,且和己卯本一样,避“祥”字和 “晓” 字讳。据此判定此当为已卯本的失散部份。然此本一体墨色,并无朱批。
该残卷仅有夹批30条,与庚辰本这部份内容的批语类型和条数一致,其中11条小有出入。
3、庚辰本
又称脂京本。题石头记,见于封面。各册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每回卷端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第5至8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庚辰年,是乾隆25年(1760)。
存七十八回。即1至80回,底本原缺第64及67回两回。第68回脱去约600余字,估计失去一页。十回一册,共8册,每半叶10行,行30字。此本第17与18回尚未分开,共享一个回目,第19回无回目,第64及67回原缺,此同己卯本。另,此本无第80回回目。回目双行并列,唯此本与郑藏本如此,诸本皆是单行直书。
此本底本年代相当早,面貌最为完整,文字比较可信。应该是曹雪芹生前最后的一个本子。保存曹雪芹原文及脂砚斋批语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在于此本。
此本第22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并记曰“此后破失,俟再补。”另页写明“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等文字。后人续补了宝玉及宝钗两首谜诗,就将此谜错改属了黛玉。第75回缺中秋诗,回前单页记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第十九回“小书房名”下空五字,“想那里自然”下空大半行。这些残缺可用以鉴定他本后人补缀之处。
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夹批及回前回后批多种。批语之多为各本之最,总计2000余条,包括了己卯本双行夹批的全部(除一条单字批外)。其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批语,如第20回朱笔眉批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煽动性的小说。乾隆皇帝把后面的部分给修改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都不是原版的《红楼梦》了!
<<红楼梦>>现已知大约有12个版本,且大多带有脂批他们分别是:(引用)
<1>甲戍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清乾隆甲戍1754年脂砚斋重评本)
<2>已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759年冬脂砚斋四阅评本)
<3>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760年秋脂砚斋重评本)
<4>杨本:<<红楼梦稿>>(杨继振家藏本)
<5>蒙本:<<石头记>>(蒙古王府藏本)
<6>戚本:{戚蓼生序[1]正本-<<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2]张本-<<石头记>>(张开模藏本);[3]泽存本-<<石头记>>(陈群泽书库藏本)}
<7>舒本:<<红楼梦>>(舒元炜序,吴晓铃藏本)
<8>彼本:<<石头记>>(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本)
<9>郑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
<10>梦本:<<红楼梦>>(梦觉主人序)
<11>程甲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萃文书屋活字排版,程伟元序)
<12>程乙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萃文书屋活字印行程伟元,高鹗引言)
现在市面多是程乙本的,但是如果你送的人是红迷的话应该比较鄙视这个版本,我喜欢红楼十几年了,我不喜欢这个版本的,每次都只读前八十回,而且据我了解很多红迷都不太喜欢这个版本。现在我手里有甲戌本和庚辰本,都是邓遂夫校订的,首推这两本。这两本上面都带有比较全面的脂批,堪称红学双璧。
本文2023-08-04 12:44: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