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凤仙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凤仙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凤仙的用法用量 11 附方 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凤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凤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凤仙 1 拼音

fèng xiān

2 出处

《救荒本草》

3 拼音名

Fènɡ Xiān

4 凤仙的别名

小桃红、夹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救荒本草》),旱珍珠(《纲目》),透骨草、凤仙草(《珍异药品》),小粉团(《分类草药性》),满堂红(《浙江中药手册》),水指甲(《南宁市药物志》),指甲草(《中药材手册》)。

5 来源

为凤仙花科植物风仙的全草。夏、秋采收。

6 原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约60厘米。茎粗壮,肉质。叶互生;披针形,长10厘米左右,先端长尖,边缘有深锯齿,基部楔形;叶柄有腺体。花两性,腋生,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3枚,2枚侧生,先端绿色,1枚在下,形大,花瓣状,有距;花瓣5枚,上1瓣(旗瓣)圆形,先端凹入而有小锐尖,两侧2对花瓣(翼瓣)各在一侧合生而成2片;雄蕊5枚,合生而环绕子房;子房上位,5室,柱头5裂。蒴果被柔毛,熟后弹裂而成5枚旋卷的果瓣。种子扁卵圆形,径约2毫米,褐色。花期6~8月。果熟期9月。

7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多栽植于庭院作观赏用。

8 性味

辛苦,温。

①《救荒本草》:"叶:味苦微涩。"

②《纲目》:"叶:苦甘辛,有小毒。"

③《群芳谱》:"叶:甘,温,无毒。"

9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瘰疬痈疽,疗疮。

①汪连仕《采药书》:"凤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风散气;红花者名透骨红,破血堕胎。"

②《分类草药性》:"叶:敷一切疔疮肿毒。"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散血通经,治月经病,止红崩,净白带;用于跌打损伤,可接骨,消伤肿,止伤痛,软坚透骨,治骨梗卡喉。"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蛇咬伤。"

⑤《重庆草药》:"清热除风。治红白痢疾,崩症。"

10 凤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名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11 附方

①治关节风湿痛:鲜凤仙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风气痛:凤仙叶煎汤洗之。(《岭南采药录》)

③治跌打损伤:凤仙捣汁一杯,黄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瘰疬、发背、一切痈肿:鲜凤仙草捣烂敷患处。或用鲜风仙全株连根洗净,捣烂,放铜锅内,加水煮汁二次,过滤,将两次之汁,合并再熬,浓缩成膏,涂纸上,贴患处,一日一换。(《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痈疽恶毒:凤仙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蛇头疔:鲜凤仙取下半截连根叶用,捣烂敷肿处。或同甜酒酿糟捣烂敷。(《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指甲炎肿痛(俗称换指甲):鲜风仙叶一握。洗净后加些红糖,共捣烂,敷患处,日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溃疡日久:凤仙,冰片。研末干搽。(《湖南药物志》)

⑨治受湿后脚面肿:凤仙连根带叶,共捣细,加砂糖和匀,敷肿处。(《云南中医验方》)

⑩治脚气肿胀:鲜凤仙(捣烂)、鲜紫苏茎叶等分。水煎,放盆或小桶内,先熏后淋洗。(《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蛇咬伤:鲜凤仙五两。捣烂绞汁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⑿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⒀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著齿,免齿受损。

⒁蛇咬伤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⒂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凤仙的方剂 凤仙酒

拼音:fèngxiānjiǔ《惠直堂方》卷二:凤仙酒:处方:白凤仙花4两。功能主治:风痛;中风半身不

仙花散

音:xiānhuāsǎn《洞天奥旨》卷九:组成:凤仙花叶(捣汁)2两,马齿苋(捣汁)2两,黄蜡2两,

回急保生丹

拼音:huíjíbǎoshēngdān处方:大红凤仙子90粒,白凤仙子49粒,自死龟版1两(麻油涂,

降香桃花散

方:降香5钱,牛膝2两,桃花7钱,红花7钱,大红凤仙花7钱,白蒺藜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痧毒

风气痛膏

ngqìtònggāo处方:葱汁、蒜汁、生姜汁、凤仙花汁、乌药、草乌、干姜、官桂、红花、当归。功能主

更多用到中药凤仙的方剂

用到中药凤仙的中成药 控涎丸

、足心,痰自下。此方用生姜半斤、槐柳桑枝各2斤,凤仙花茎子叶全1株,麻油先熬,入前药熬,黄丹收,加石

阳和解凝膏

、香橼、陈皮各一两。鲜大力子(根叶梗)3斤,活白凤仙(梗)4两,上2味,入香油10斤煎枯去滓,次日入

关节解痛膏

5g海风藤125g芥子125g防己125g凤仙透骨草125g伸筋草125g威灵仙125g

癣湿药水

分为土荆皮、蛇床子、大风子仁、百部、防风、当归、凤仙透骨草、侧柏叶、吴茱萸、花椒、蝉蜕、斑蝥。具有祛

八宝丹

拼音:bābǎodān英文:PillofEightTreasures概述:八宝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

更多用到中药凤仙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凤仙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二草部]凤仙

有小毒凤仙子主产难积块噎膈下骨哽透骨通窍(本草纲目)名急性子旱珍珠金凤花小桃红染指甲草菊婢海夹竹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金仙膏

中有声为哮○哮喘气壮胸满者为实症○膏贴胸背文中有凤仙擦背方甚妙可仿其法用药○风寒喘宜麻黄桂枝紫苏橘红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凤仙

。张宛丘呼为菊婢。韦君呼为羽客。集解时珍曰∶凤仙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五月可再种。苗高二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云台膏

头(各四两)槐枝柳枝桑枝(各八两)苍耳草(全株)凤仙草(全株)添加野紫苏(背青面红者是)紫地丁益母草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跌仆折伤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复方荆芥熏洗剂 1 拼音

fù fāng jīng jiè xūn xǐ jì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Fufang Jingjie Xunxiji

22 标准编号

WS3B237897

23 处方

荆芥 120g 防风 120g 透骨草 300g 生川乌 90g 虾蟆草 300g 生草乌 90g 苦参 120g

24 制法

以上七味,将荆芥、生川乌、生草乌粉碎成细粉;其余防风等四味加水 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真空 干燥成干膏,将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以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

26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非腺毛3~6个细胞组成,多具壁疣;腺鳞 头部由8个细胞组成;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波状弯曲,密具纹孔。

(2)取本品 1g,研细,加含05%盐酸的乙醇溶液20ml,置水浴上回流1小时,滤过, 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分别加碘化铋钾试 液、碘化汞钾试液和碘化钾碘试液1~2滴,分别生成棕红色、黄白色和棕褐色沉淀。

(3)取本品 5g,研细,加乙醚50ml及氨试液2ml,振摇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 置白瓷皿中挥尽乙醚,残渣加磷酸6~8滴,置小火上微热,显紫蓝色。

27 检查

外观 松散,色泽一致,无结块现象。 装量差异限度 应在±5%以内(附录Ⅰ B散剂项下方法检查)。 粒度 取本品5袋,应全部通过一号筛。

28 功能与主治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用于外痔,混合痔,内痔脱垂嵌顿,肛裂, 肛周脓肿,肛痿急性发作。

29 用法与用量

外用,一次 10g,用1000~1500ml沸水冲开,趁热先熏后洗患处, 每次20~30分钟,一日2次。

210 规格

每袋装 10g(相当原药材 2g)

211 贮藏

密闭,防潮。 注:透骨草 为大戟科植物地枸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Bge)Baill的干燥全 草或紫葳科植物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Lam的全草。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复方荆芥熏洗剂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十·拾遗门]眼

年近有。上诸证并可用四物汤。下生熟地黄丸。敷洗之剂。当求之专科。四物汤加入蒸熟大黄一块。如栗子大。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黄水疮

湿盛碧玉散敷之即效,痂厚用香油润之,忌见水洗。方剂:升麻消毒饮组成:当归尾赤芍金银花连翘(去心)牛

《外科十三方考》:[中编处方篇]第十方·熏洗汤

知痛则生,不知痛而出死血者死。并须内服大补回阳之剂以助之,方可转危为安。硫黄(五钱)雄黄(五钱)艾

《医方考》:[卷五香港脚门第六十]椒汤洗法

掌大一块,槌碎)水一盆,煎汤洗之。凡人患寒湿香港脚,疼痛不体者,内服煎剂,外宜以此汤熏洗之。川椒辛热

《得配本草》:[卷六果部]大腹皮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百花膏 31 组成 32 制法 33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百花膏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普济方》卷三二二方之百花膏 51 组成 52 制备方法 53 功能主治 5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6 《普济方》卷四○四方之百花膏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解围元薮》卷四方之百花膏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百一选方》卷十八方之百花膏 81 组成 82 制备方法 83 功能主治 8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9 百花膏说明书 91 药品类型 92 药品名称 93 药品汉语拼音 94 药品英文名称 95 成份 96 性状 97 作用类别 98 适应症/功能主治 99 规格 910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911 禁忌 912 百花膏的不良反应 913 注意事项 914 百花膏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915 百花膏的药理作用 916 备注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百花膏 百花膏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ǎi huā gāo

2 概述

百花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百花膏 31 组成

款冬花、百合各等分[1]。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龙眼大[1]。

33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或噙化[1]。

34 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百花膏主治喘嗽不已,或痰中带血[1]。

4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百花膏 41 处方

款冬花 百合(蒸,焙)各等分。

4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43 功能主治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百花膏主治喘嗽不已,或痰中带血。(咳嗽、痰血)

4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汁咽下或噙化。

45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5 《普济方》卷三二二方之百花膏 51 组成

熟干地黄4两,生干地黄4两,川芎4两,白茯苓4两,马鞭草4两,荆芥4两,官桂2两,白芍药2两,当归2两,枳壳2两,牡丹皮1两。

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5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二二方之百花膏主治妇人因失血后气弱,或产后虚羸。

5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入乌梅半枚,煎至1大盏,去滓,食后温服,日45次。若此证服至旬日,或半月,经脉自通,诸病皆去。

55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百花散”。

6 《普济方》卷四○四方之百花膏 61 处方

白蜜不拘多少。

62 制法

涂于疮上。或用羊筒骨髓1两,炼入蜜滚23沸,入轻粉少许,研成膏,瓷盒内盛之。

6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四○四方之百花膏主治痘痂易落,且无疤痕,亦不臭秽。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者。

6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涂于疮上。

65 摘录

《普济方》卷四○四

7 《解围元薮》卷四方之百花膏 71 处方

透骨草、忍冬藤、蒲公英、鹤虱草、九龙藤、野天麻、旱莲草、半枝莲、地杨梅、豨莶草、苍耳草、紫地丁、地锦草、旱辣蓼、大小青、薄荷叶、灵芝草、鱼腥草、见肿消、血见愁、淡竹叶、南天竹、枸杞、头橘树头、枳(木具)叶、五加叶、接骨木、石楠头、地蜈蚣、篇蓄草、马齿苋、野芥菜、蛇床叶、长青草、慎火草、太湖葱各等分。

72 制法

捣汁,煎加蜜,炼成膏;再加沉香、檀香、冰片、麝香各等分为末入内,收贮于瓷瓶,勿泄气。

73 功能主治

《解围元薮》卷四方之百花膏主治疠风。

7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1匙,酒下,日3次。

75 摘录

《解围元薮》卷四

8 《百一选方》卷十八方之百花膏 81 组成

熟干地黄1两,生干地黄1两,川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药1两,人参1两。

8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入生藕自然汁、生姜自然汁、蜜各1盏,同煎数沸,令香熟,入药调成膏,用砂器盛贮。

83 功能主治

《百一选方》卷十八方之百花膏主治妇人因失血后气弱,或产后虚羸。

84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1匙,用灯心、枣汤化下。

9 百花膏说明书 91 药品类型

中药

92 药品名称

百花膏

93 药品汉语拼音 94 药品英文名称 95 成份 96 性状 97 作用类别 9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用于咳嗽痰少,津少咽干。

99 规格

每瓶装150克

910 百花膏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克,一日2~3次。

911 禁忌

糖尿病患者禁服。

912 不良反应 9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4.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15 百花膏的药理作用 916 备注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英文名 5 石南的别名 6 来源 7 原形态 8 生境分布 9 性状 10 化学成份 11 石南的药理作用 12 毒性 13 鉴别 14 炮制 15 性味 16 归经 17 功能主治 18 石南的用法用量 19 附方 20 各家论述 2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南 1 拼音

shí nán

2 出处

出自1《别录》:石南,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干。

2《唐本草》:石南叶似菵草,凌冬不雕,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

3《蜀本草》:《图经》云,石南,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布人多以瓦韦为石韦,以石韦为石南。不可不审之。

4《本草图经》:石南,株极有高大者,江湖间出,叶如枇杷叶,有小

3 拼音名

Shí Nán

4 英文名

Chinese Photinia Leaf

5 石南的别名

风药、栾茶

6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或带叶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但以夏、秋两季采收者为佳,采后晒干即可。

7 原形态

石楠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有时可达12m。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cm,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

本种叶片形变异较大,幼苗期锯齿有针刺。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便长35mm;花密生,直径68mm;萼筒杯状,长约1mm;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mm,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圆形,直径34mm;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鲜艳著目,后成褐紫色。种子1颗,卵形,长2mm,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8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9 性状

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直径0408cm,有分枝;表面暗灰棕色,有纵皱纹,皮孔呈细点状;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木部黄白色,裂片状。叶互生,具柄,长14cm,上面有一纵槽;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26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密的锯齿,齿端棕色,但在幼时及萌牙枝上的叶缘具芒状锯齿;上面棕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脉,中脉凹入。下面中脉明显突出。叶片革质而脆。气微,茎微苦,叶微涩。以枝嫩、条匀、叶完整无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近方形细胞,外侧被角质层。叶肉组织栅状细胞34列,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疏松,中脉向下突出,上、下表皮内侧各有34列厚角细胞,壁角质化;维管束呈“U”字形,中柱鞘纤维与含**物质的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继续的半球形。中脉部的厚角细胞、薄壁细胞、韧皮部和叶肉组织细胞中含草酸钙棱晶和簇晶。含**物质的细脉散在于海绵组织及中脉的薄壁组织中尤其是中脉维管束的周围为多。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平周壁角质化,无气孔。下表皮细胞稍小,垂周壁平直,气孔稠密,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

粉末特征:棕色。纤维众多,无色或淡**,多成束,破碎,直径约13μm,周围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易察见,直径733μm。草酸钙簇晶,多存于叶肉薄壁细胞内,直径1633μm。

10 化学成份

叶、枝含氰甙(Cyanophorie glycoside),根中不含。叶含游离的氢氰酸,其含量变化较大,约为0015%0120%;另含野樱皮甙(prunasin),水解后得葡萄糖、苯甲醛及氢氰酸。

11 药理作用

10%叶浸剂在试管内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70%叶乙醇浸出液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兔耳血管,抑制离体肠管,降低麻醉犬血压。有强心、利尿、抑菌作用。37%煎剂对离体蛙心、100%煎剂经淋巴囊给药对在体蛙心,或75%煎剂10ml静脉注射对在体兔心均有兴奋作用。

12 毒性

对大鼠毒性较小,60及100mg/kg,服一个月,对生长无影响,肝及脂质代谢亦无改变。日本使用之石南乃杜鹃花属植物Rhododendron metternichii S et Z,其毒性(小鼠)较石南强23倍,能引起痉挛,二者不应混淆。

13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1h,用滤液作下述试验:1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加镁粉少许,加浓盐酸45滴,在水浴上加热,即显要橙红色。2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饮和硼酸丙酮溶液和10%枸椽酸溶液各1ml,继续蒸干,将残渣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强裂的黄绿光荧光。

(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水少许,使之湿润。试管加塞,寒与管壁间悬挂一条用苦味酸盐溶液湿润过的滤纸,将试管置6070℃水浴中加热约15min,试纸显砖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温浸30min,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滴加三氯醋酸试剂12滴,加热至100℃始显浅红色,渐变为淡紫色。

14 炮制

洗净,微润,切丝晒干。

15 性味

味辛;苦;性平;小毒

16 归经

肝;肾经

17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风疹;脚膝痿弱;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18 石南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

19 附方

石南丸《圣济总录》:去风湿、活血脉。石南酒《圣济总录》:风疹不解;石南散《普济方》:息风定志。

20 各家论述

1《纲目》:石南,古方为治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识者亦少,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阴痿之说也。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归咎于药,良可慨也。

2《本草从新》:石楠叶祛风通利,是其所长,补肾之说,未可信也。《本经》:破积聚,逐风痹。

21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 通顶石南散

》卷六引《龙木论》:方名:通顶石南散别名:石南散组成:石南1两,藜芦3分,瓜蒂57个。功效:利膈

石斛苁蓉散

归半两,人参半两,杜仲半两,沉香半两,茯苓半两,石南半两,枳实半两,熟地黄半两,桂2两,磁石2两。功

南藤酒

gjiǔ《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南藤酒组成:石南藤(煎汁)。功效: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

疏风止痛散

麻1钱,僵蚕1钱,乌药1钱,牛膝1钱,独活1钱,石南藤1钱,乳香1钱,紫荆花1钱,骨碎补1钱,川芎

豆淋酒煎附子丸

去滓,煎令稠),附(侧)子2分(炮裂,去皮脐),石南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石

更多用到中药石南的方剂

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 风湿止痛药酒

45g甘草(蜜炙)15g红花30g青风藤30g络石藤60g石南藤60g穿山龙45g乌梢蛇45g蜈蚣

风湿痛药酒

jiu标准编号:WS3B023090处方:石南藤2812g麻黄94g枳壳75g桂枝75g蚕砂

蕲蛇风湿酒

白芍50g当归50g大血藤32g麻口皮子药50g石南藤32g桂枝32g杜仲(盐水炒6g续断32g

三蛇药酒

陈皮50g寻骨风100g独活100g当归100g石南藤100g黄精(制)200g南蛇藤200g乌药

透骨镇风丸

50g广藿香450g连翘450g柏子仁450g滑石450g**壳450g乌药450g厚朴(姜炙)

更多用到中药石南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石南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石南

品)释名风药。时珍曰∶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故名石南。桂阳呼为风药,充茗及浸酒饮能愈头风,故名。按∶

《证类本草》:[卷第十四]石南

石南味辛、苦,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疗脚弱,五脏邪气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六脚气门]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恶疮痈疽。胫肿脚弱。偏枯百病。外台秘要云。一方有石南白芷为十六野葛(锉)蛇衔草(锉)防风(去芦各三两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瘾疹

。或煮蒴和少酒以浴之良。(姚氏,以治赤疹),或煮石南汁拭之良。或水煮鸡屎汁拭之。余一切如治丹方法。俗

《普济方》:[卷一百十四诸风门]诸风难治附论

凤仙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凤仙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