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古书能否全部扫描成电子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国外古书能否全部扫描成电子版,第1张

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如何做到“为天下人所用”?

南方周末

原创

2021-6-2 00:09 · 《南方周末》官方账号

陈力和何梦超讨论古籍数字化方法。 (达摩院供图/图)

流散海外八十多年后,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中的《宋百家诗存》重现大众视野。

在扫描影像中,这本中国古籍上的水浸、虫噬、霉变历历可见,每一处都是历史的风霜。1790年左右,《宋百家诗存》随《四库全书》入藏杭州文澜阁,清咸丰年间在太平军入杭后散失,1861年左右被嘉业堂收藏。抗战时期,部分嘉业堂藏书流落到了上海,可能被日本人收购,并于1949年辗转到了美国,如今藏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

东亚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中国古籍善本,截至2021年5月18日,其中二十万页被扫描影像、读取文字,以数字化形式回归祖国。

这是海外古籍回归项目“汉典重光”的成果之一。这批数字化古籍善本中既有宋元本,也有明清至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的稿本、抄本,其中一些是以前很少有人见过的珍贵藏本,比如清文澜阁本《宋百家诗存》。

古籍流散海外的原因多种多样,实体回归几乎是不可能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数字化回归。

此前的古籍数字化平台,大多是展示扫描后的古籍,读者只能在这些平台阅读,无法就书中内容进行检索分析。此次汉典重光的数字化团队不仅将古籍扫描,还将扫描下来的识别转化成了电子文字。搜索某一字词,可以跳转到字词所在书本的具体章节段落。

这些古籍资源将向公众免费开放。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汉典重光古籍数字化平台将被捐赠给权威公共机构长期运营。

“让蒙尘的古籍重焕新生”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力是汉典重光项目的古籍专家。陈力的父亲是教历史的,1977年,陈力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与历史、中文、图书馆相关,最后被省内第一志愿四川大学历史系录取,从此“一辈子都在做这个”,对古籍积累下一份深厚的感情。

在汉典重光项目之前,陈力已经参与过古籍数字化项目。他曾经在国家图书馆工作18年,其中一半的时间分管古籍,经手过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一个古籍数字化回归项目。2009年,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专门从美国飞到中国商量相关事宜,目录都筛选完成了,也做完了一部分书的扫描,但项目最终因为资金、技术等没能达到预期而搁浅。

这次未竟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汉典重光项目的起源。在哈佛大学访问期间,高晓

中国古籍对翻译活动的直接叙述稀少,可能受以下因素影响:

1 中国古代的王朝一直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不重视与外国平等友好的交往关系。

2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技术、生产技能、科学等领域,较之于外国更为先进,因而没有必要翻译外国文化,这方面的记录自然也很少。

你说的很好 现在这个社会中 真正搞得懂中国文化 并且运用起来的人少之又少。从鲁迅先生起 白话文就替代了文言文。而中国古文化的精髓就恰恰是文言文 国学大师们曾经讨论过 古时候的人用几句话就能表达的意思 现在的人却用几张A4纸都表达不了 中国文字到底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有了一阵寒意 转眼一想 现在人们沉浸其中的是快餐文化 上课上的是国外名著,我想问他们那些所谓的教育家一下 中国文化哪去了 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哪去了 难道我们要会过头来去学西方的那些思想嘛?我不否认西方文化也有很究竟的东西 莎士比亚 亚里士多德是非常了不起 但是我们现在的学生 甚至是那些老师 满脑子装的就是他们!这让我这个学生感到很无地自容 他们甚至说了: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化 我们要努力学习英语 来了解这些精髓!我听到这里心里又一阵嘀咕:难道所谓的市属重点中学就这种素质水平 他们不标榜自己那也别贬低自己啊!更可气的是几乎有5分之4的同学还高声应和 老子说的:一曰慈 二曰简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种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出来么 孔子说的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以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看见得见影子么 甚至连易经中的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都烟消云散啦

都说现在国学热国学热 别以为是中国开始的 是人家热完了中国再热的

所以说你现在想到的就非常好 中国以后的教育 思想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依我见解 如果近几年没有很大改变的话中国的下一代将会解体 真正的成为外国人的附庸 你有没有感觉到 现在你一问你大学毕业想干什么?回答一定是 进外企啊 或者是出国啊 他们就不会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交融是必然的 但是如果是成了对流的话那就麻烦了 我们要想尽办法 要古代智慧现代化 西方智慧中国化 中西智慧全球化 这才是佛家所说的大包容啊~~~~~

一本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日本的中岛敦。大部分是取材于中国的古籍记载,改编而成的小说,分别是《山月记》、《名人传》、《悟净出世》、《悟净叹异》、《牛人》、《盈虚》、《弟子》、《李陵》,而后的《夫妇》、《光·风·梦》则以南洋和英国为背景,展开故事叙述,本书最后则附有作者对《汉诗六首》的翻译。唯有《光·风·梦》草草略过,不太符合个人的阅读口味。

老实说,看前几篇时有种蛮奇怪的阅读体验,原料是本土的,再由异国作者加工,不免有种“混血”的气息。

就故事本身内容而言,个人比较喜欢《山月记》、《名人传》、《悟净出世》,这几篇有共通的特点:寓哲理于故事。

此次只说《山月记》。

《山月记》取自唐传奇,讲的是关于一个才华出众、文才甚好的知识分子李征的奇特故事。李征年少时便中了进士,在一小地方任职,因不堪忍受稗官野吏之流,埋没自己的才华,便辞官回乡潜心作诗。一次外出途中发疯追随怪声而去,从此消失于人世间。此后他失踪的地点传闻有猛虎出现,李征曾经的同僚因公务路过此地,认出了变异为虎的李征,两人促膝长谈,由此道出变成野兽的前因后果。

“偶因狂疾成殊类,灾患相仍不可逃。

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

我为异物蓬茅下,君已乘轺气势豪。

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

自持甚高却郁郁不得志的李征,终究因忍受不了自我内心的折磨,化身为野兽。

变为野兽的李征是否对此一无所知?

一天之中仅有几小时保持着人的思考,李征却也深知自己变成如今模样的原因,借着对友人交谈之时,自我剖析:

“方才我说,不知为何会遭此厄运,但细想起来,倒也并非茫然无绪。在我还是人的时候,尽量避免与人交往,人们也因此说我倨傲不逊,妄自尊大。人们不知道,其实是我心中某种近似于羞耻心的东西在作怪。当然,曾被誉为乡党之鬼才的我,并非没有自尊心。然而,这种自尊心,无疑是一种怯弱的自尊心。我想以诗成名,却又不进而投师访友,相与切磋琢磨。与此同时,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它毁了我自己,害苦了我的妻儿,伤害了我的友人,最后,又如此这般,将我的外形也变成了与内心相一致的模样。如今想来,我自己仅有的那么一点才华也都付之东流了。 我常卖弄什么‘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的格言,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才华远逊于我,却凭磨砺精进而卓然成家的诗人,不知凡几。 只可惜变成老虎后的今日,我才终于明白这个道理。每念及此,我便心如刀绞,悔恨不已。到如今,我已经无法再过人的生活了,即便在脑中吟成多么出色的诗作,也无法公之于世了。”

如李征这般清醒地痛苦,彻底丧失选择权利,兽性逐渐吞噬人性,不由得引人唏嘘。看到主人公的自我解读时,我的内心深受震撼,惊讶于作者对把握特定心理的精准,让人不由得产生共鸣。我也曾经如此自命不凡却又吝啬于努力,高不成低不就。整日自我消耗,无心专研。其实也是一种逃避的方式,不忍面对冷酷的现实,就在脑海里畅想精彩无限的未来,但于改善现状并无益处。行动派的快乐在于,想得少做得多,最宝贵精力都奉给了最热爱的事业。

自从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后,人生的难处逐渐变得多起来,每一处的困难划在身体上的痕迹也更重了。纯粹而热烈的人通常能获得意外之喜,专注带给我们什么?是认真把握住了人生每一分钟的实在感吗?是与梦想拉近距离的喜悦吗?还是说当下、此刻的踏实与安稳。

活在世上,平安无虞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运,我们的眼睛常常会看向迷人又神秘的远方,每个人几乎都患有某种程度上的“远视”,没有这种看向远方的勇气,也不再需要谈论生命。如果是太长时间凝视远方,又该凭借什么东西来确证生活的真实感呢?

“去创造,不只是消费”,今年不知道第几次看见这句话,每一次都会深深地受到鼓舞。

感觉到迷茫时,千万不要让自己保持静止状态,因为一旦停下来,会被陈旧的世界勾缠住,想要再次脱身也会花费比之前更多的力气。越早开始,试错的成本会越低。

选择一个方向!行动!行动!行动!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烧毁了许多战国之前的古籍,让我们更古老的文化中有许多流逝!无独有偶,在遥远的美洲,玛雅文明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估计被人烧毁,许多珍贵的玛雅文明遗产丢失!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损失!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 年)秦始皇下令:除了秦朝国史、医药、术数、农技、园艺等著作外,其它一律限期交到官府,统一焚毁。逾期不交者处以黥刑或罚做苦役,凡谈论《诗》、《书》等儒家经典者处死,借古谤今者灭族,废止私学,欲学者以吏为师。次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秦始皇晚年为求长生不老,遂寄希望于方士可为他寻觅不死仙药。但因方士侯生、卢生等人斥骂秦始皇,始皇大怒,于是下令御史拿问诸生。其时受株连的儒生达四百六十余人,全部被活埋于咸阳。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暴露了秦政的苛暴,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玛雅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事件,不过,下令焚书的是外来的侵入者, “坑”的是玛雅的祭司。

  

   西班牙殖民者玛雅之后,不仅在军事上与玛雅人的反抗展开较量;并且在文化上,两个民族也发生了冲突。西班牙人信奉的天主教教义与玛雅祭司集团所代表的信仰格格不入。结果,西班牙军队的随军主教迪那戈·德·兰达,竟然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焚书坑儒”,1562 年他下令将所有玛雅书籍付之一炬,并将玛雅祭司全部处以火刑。玛雅祭司集团全权掌管着用象形文字记录的玛雅历史、文化知识,他们是玛雅社会的知识阶层。兰达这么一烧,致使玛雅历史文献只剩下四本幸存的手稿,它们分别根据收藏地点或发现者来命名: 《格罗里那抄本》、《巴黎抄本》、《马德里抄本》和《德里斯顿抄本》。这几部抄本形成于不同时期,《德累斯顿抄本》可能出自11世纪,《马德里抄本》可能是15 世纪的手笔,《巴黎抄本》大概略早些。抄本,顾名思义,这些经书并不是玛雅最早文献的原件,而是祭司们在数百年中陆续抄录绘写的复制品。

   同时,有能力识读和书写象形文字的祭司全部遭到杀害,致使那些幸存的真迹成为天书,至今无法破译。有志于研究玛雅历史文化的学者不得不另辟蹊径,从西班牙人留下的文献中捕捉玛雅的影子,甚至于那个下令毁灭玛雅文献的兰达主教,居然也成了玛雅史料的主要见证人之一。西班牙人毁灭玛雅文化的做法如此决绝, 主要原因(据他们自己的说法)是认为玛雅人的神祗文字太像魔鬼所为。也许潜意识里也暗自惊异于他们完善的知识体系,虽然异于西班牙人熟知的常理,却也是匪夷所思,奇特而高度发达。这使他们心底发怵,感觉到一种文化上的威胁。可惜,玛雅社会的严格分工使普通百姓完全无法接近这些文字。西班牙人处死了占玛雅人口一小部分的祭司,就相当于在中国把所有的儒生包括识字的一切人全都处死了。于是,虽然玛雅人一直守着自己的语言、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直到今天;然而却没有人能看懂自己民族的文字、自己祖先留下的史书。那幸存下来的四本文献分别收藏于欧美不同国家的图书馆或私人手里,只能作为一种古董供人观赏。

  

   出于这上独特的原因,其他文献的价值都被逐次抬高了。其中被认为最有价值、最接近玛雅文化原型的,就是《卡奇克尔年鉴》、《奇兰·巴兰》、《波波尔·乌》和《拉比纳尔的武士》。

   《卡奇克尔年鉴》是一部编年史。卡奇克尔人和基切人同为当年危地马拉一带强盛的部落。《卡奇克尔年鉴》记述的是这两个部落间时战时和的关系史。

   《奇兰·巴兰》意为“美洲豹的预言”,是玛雅人的历史文献。奇兰·巴兰是负责记载历史的祭司。祭司们记录的历史保留至今的尚有三部,其中最完整的是《楚玛耶尔的奇兰·巴兰》。该书估计完成于16世纪,它记录了玛雅人被征服前的历史。其他两部完成得较晚,内容也不全。

  

   《波波尔·乌》是玛雅人的古典诗,表现了玛雅人对大自然、对人类命运的乐观态度。它也是一部有关基切民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的巨著。其中包括创造世界、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基切部落兴起的的英雄故事,历代基切统治者的系谱,一直到作者生活的年代。

   《拉比纳尔的武士》是一部历史剧,描写基切部落与拉比纳尔族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故事发生在12世纪左右,基切人中的古马尔加部落和拉比纳尔部落间因争夺对萨马内赫部落的控制权所发生的一场冲突。以拉比纳尔的武士胜利,基切武士作牺牲为结局。

  

   这四本书,虽然有这样那样毫不搭界的特点,但是在性质和内容上具有一种共性:它们都是得自于玛雅祭司集团的真传。正是因为这个具有专业性的来源,增加了它们的权威性。这两本书包含了文化人类学家们最关心的玛雅文明的核心部分,那些已被时间淹没或已被西班牙者毁掉的部分。书中记述的那些久远的神话、编年的历史大事、天文学知识、以及那些曾一度秘传于小圈子内的仪式知识,是无法在现代玛雅人的生活中观察到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当年由玛雅人中的通神者秘密记录、讲授的东西,在外族者强权蛮力的逼迫下,成为永远的秘密,或者公开的秘密。当年在玛雅人心目中神圣超凡的东西,在今天的文化研究者眼中,正好是解开玛雅文化之谜的一把关键的钥匙。历史由这么多偶然事件组成,重新发展一次,也未必是现在的格局。当年的通神者精心构建、维护起玛雅的“神”,今天的研究者费尽心机要去抓住玛雅文化的魂。这些文化的制谜者和解谜者,谁能诉说这些历史的偶然?

  

国外古书能否全部扫描成电子版

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如何做到“为天下人所用”?南方周末原创2021-6-2 00:09 · 《南方周末》官方账号陈力和何梦超讨论古籍数字化方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