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水苏简介
《中医大辞典》·水苏水苏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鸡苏、香苏、望江青、天芝麻。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水苏StachysjaponicaMiq的全草。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及华东地区。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胃、肺经。功能主治疏风下气,止血消炎。1治感冒,咳嗽,百日咳,肺痿,头风目眩,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吐血,衄血,血崩,血淋。煎服:9~15g。2治带状疱疹,鲜根捣敷。《辞典》·水苏出处《本经》拼音名ShuǐSū别名芥蒩(《本经》),鸡苏(《吴普本草》),香苏、龙脑薄荷(《补缺肘后方》),芥苴、劳蒩(《别录》),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湖南药物志》),水鸡苏(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苏的全草。7~8月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直立,方形,通常不分枝,四棱粗糙。叶对生;有短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心脏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皱缩,脉具刺毛。花数层轮生,多数集成轮伞花序,顶端密集成头状;萼钟形,5齿裂,裂片先端锐尖刺;花冠淡紫红色,简状唇形,上唇圆形,全缘,下唇向下平展,3裂,具红点;雄蕊4,2强;花柱着生子房底,顶端2裂。小坚果倒卵圆形,黑色,光滑。花期夏季。本植物的根茎(水苏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生境分布生于田边、水沟边等潮湿地。我国南方各地均有野生。性味辛,微温。①《本经》:"味辛,微温。"②《别录》:"无毒。"③江西《草药手册》:"酸涩,微温,有小毒。"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②《本草再新》:"入肺经。"功能主治疏风理气,止血消炎。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①《本经》:"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②《别录》:"主下气,杀谷,除饮食。主吐血、衄血、血崩。"③孟诜:"熟捣生叶,绵裹塞耳疗聋;又头风目眩者,
详见百科词条:水苏 [ 最后修订于2015/12/5 14:40:33 共13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黑骨头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黑骨头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黑骨头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黑骨头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黑骨头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黑骨头 1 拼音
hēi gǔ tóu
2 《辞典》:黑骨头21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22 拼音名Hēi Gǔ Tou
23 黑骨头的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广西药植名录》),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草药选》),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云南中草药》)。
24 来源
为萝藦种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25 原形态西南杠柳,又名:滇杠柳。
常绿攀援藤本,长达10米以上。全体无毛,具乳汁。根细长,弯曲,有香气,棕色。茎基部木质,纤维性强。叶对生;狭披针形,长23~6厘米,宽04~1厘米,先端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均光滑;叶柄短。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多为3朵;花小;花瓣5,卵圆形,端尖,暗绿**。蓇葖果双生,长圆锥形,斜展,长6~10厘米,上端渐狭尖;内含多数具白色长绢毛的种子。
26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7 化学成份滇杠柳新鲜茎皮中提出的滇杠柳甙(粗甙)具有强心作用,其特点类似毒毛旋花子甙G。滇杠柳甙之鸽平均致死量为59±10毫克/公斤,较毒毛旋花子甙G低。
28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凉,有小毒。"
29 功能主治通经络,祛风湿,活血,消炎。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口腔炎,乳腺炎。
①《广西药植名录》:"清凉止血。治跌打损伤,伤寒,痨伤,疟疾,肚痛。"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消炎解毒。治风湿跌打疼痛,热性疮毒,乳腺炎,咽喉炎,口腔炎。"
③《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消化不良,闭经,月经不调。"
④《贵州药植目录》:"治劳咳。"
210 黑骨头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211 注意《云南中草药》:"肝炎,消化道溃疡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过三钱,服过量出现抽搐,甚至死亡。"
212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黑骨头的方剂 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
98处方: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草乌红花乳香金叶子黑骨头川芎金铁锁重楼附子见血飞冰片制法:以上十三味,
三七伤科片g三七54g九股牛(去皮)44g对节蓝7g黑骨头(去皮)88g浙贝母183g金丝矮陀陀(酒
三七伤科散g三七54g九股牛(去皮)44g对节蓝7g黑骨头(去皮)88g浙贝母183g金丝矮陀陀(酒
黄鸡煎丸,自巳时炊,至申时住火,俟温取鸡,去腹中药,及筋骨头翅,以净肉研和得所,更少入酒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
二十五味阿魏散主治:祛风镇静。用于五脏六腑的龙病,肌肤,筋腱,骨头的隆病,维命隆等内外一切隆病。用法与用量:一次1
更多用到中药黑骨头的方剂用到中药黑骨头的中成药 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
98处方: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草乌红花乳香金叶子黑骨头川芎金铁锁重楼附子见血飞冰片制法:以上十三味,
三七伤科散g三七54g九股牛(去皮)44g对节蓝7g黑骨头(去皮)88g浙贝母183g金丝矮陀陀(酒
三七伤科片g三七54g九股牛(去皮)44g对节蓝7g黑骨头(去皮)88g浙贝母183g金丝矮陀陀(酒
二十五味阿魏散主治:祛风镇静。用于五脏六腑的龙病,肌肤,筋腱,骨头的隆病,维命隆等内外一切隆病。用法与用量:一次1
再造丸二次。《温热经解》方之再造丸:组成:真蕲蛇(去皮骨头尾各3寸,酒浸,炙,取净末)4两,两头尖(系草药
更多用到中药黑骨头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黑骨头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经验各良方]接骨良方
先将骨头接好,或竹箸、或用杉木皮、或竹片扎好,再用药末糊上,干则换糊,月余即愈。磕头虫、荞面、黑小羊
《外科选要》:[卷上]痈疽诸症疮名十律有黄头并白泡,发无定处速如飞。左为坐马右下马,尾骨头尖颧口疑。此物杀人能致命,火急攻医切莫迟。妇人之
《痰火点雪》:[卷二痰火潮热]附∶诸方(童便蒸,四分)白马骨头(用酥油三分,炙至一钱)黑玄参(四分)丹参(一钱)姜(一片)茅根(一撮)水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口牙部在纸上。剪成碎条。卧时贴在患处。次早起时取出。有黑色可验。专治牙痛。哭来笑去方潮脑川椒(去目。各五
《普济方·针灸》:[卷十四针灸门]咳嗽《全国中草药汇编》:虻虫拼音名MénɡChónɡ别名牛虻、牛蚊子、牛蝇、牛苍蝇、瞎蒙来源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 ivittatusMatsumura或鹿虻TchrysurusLoew的干燥雌虻成虫。夏秋捕捉雌虫,捏其头部致死,晒干或阴干。炮制炒虻虫:文火微炒,取出去足翅。性味苦,微寒。有毒。功能主治破瘀散结,痛经堕胎。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钱。注意孕妇及无瘀积者禁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虻虫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别录》:虻虫,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拼音名MénɡChónɡ英文名Gadfly别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鉆、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牛蝇子、瞎眼蠓来源药材基源:为虻科恬动物华虻及其同尾多种昆虫和黄虻属双斑黄虻的雌性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banu andarinusSchiner2Atylotu ivittateinusTakahas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洗净,晒干。原形态1华虻,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前额黄灰色,基胛近卵圆形,黄棕色。触角第1环节基部棕红色,有明显锐有突起,翅透明,翅脉棕色。胸部背板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腹部圆钝形,有明显的白斑。雄虫与雌虫相似,较雌虫稍大,仅腹部呈圆锥形。2双斑黄虻,雌虫体长1317mm,黄绿色。眼大型,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前额**或略带淡灰色。触角橙**,第3节有明显钝角突。翅透明,翅脉**。腹部暗黄灰色,多金**毛及少数黑毛。背板两侧具大块**斑,腹板灰色。雄虫与雌虫相似,但体较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雌虫吸食牛、马等动物血液,雄虫不吸血,吸食植物汁液。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性喜阳光,多在白昼活动。2成虫白日活动,喜强烈阳光。雌虫吸食牲畜的血液。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
详见百科词条:虻虫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34:30 共276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虎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虎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虎骨 1 拼音
hǔ gǔ
2 注解
虎骨 ①骨名。即腕骨。详该条。 ②中药名。虎的骨骼。味辛性温,入肝、肾经。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用到中药虎骨的方剂 熊油虎骨膏gǔgāo《饲鹤亭集方》:方名:熊油虎骨膏组成:虎骨全副(捶碎),熊油10斤,当归8两,川芎8两,木
虎骨胶丸拼音:hǔgǔjiāowán别名:虎骨膏丸处方:虎骨2斤(锉碎,洗净,用嫩桑枝10两,金毛狗脊去毛1
八效虎骨散
拼音:bāxiàohǔgǔsǎn《博济》卷五别名虎骨散、大效虎骨散处方虎骨(酥炙)、败龟(炙)、当归
虎骨酒拼音:hǔgǔjiǔ《普济方》:虎骨酒:处方:虎胫骨1具糯米25kg曲适量炮制:1将虎胫骨炙黄打
虎骨丸拼音:hǔgǔwán《圣惠》卷二十三:虎骨丸:处方:虎胫骨6两,硇砂1两(先以醋1中盏浸化,于虎胫骨
更多用到中药虎骨的方剂用到中药虎骨的中成药 虎骨木瓜丸
Wan标准编号:WS3B115092处方:虎骨8g豹骨(油炙)72g铁丝威灵仙(酒炙)75g木
麝香虎骨膏处方:麝香024g药材浸膏100g薄荷脑40g虎骨0075g水杨酸甲酯255g豹骨0225g
虎骨追风酒jiu标准编号:WS3B009589处方:虎骨10g独活15g麻黄5g补骨脂30g草乌(制)
金天格胶囊药剂型:每粒04g。金天格胶囊的主要成份:人工虎骨粉。金天格胶囊的药理作用:具有健骨作用。金天格胶
骨痛丸g浙贝母75g川贝母75g鹿角胶60g三七60g虎骨(制)50g制法:以上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
更多用到中药虎骨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虎骨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效方开后
鹿茸(五钱)全归(酒浸,一两)龙骨(醋炒,二钱)虎骨(炙,一两)寸身(即麝香,一分)朱砂(四钱)灰面
《普济方》:[卷一百十一诸风门]白虎风(附论)昼静而夜发。发则痛彻骨髓。或妄言妄虚弱为风理也方虎骨散(出圣惠方)治白虎风。走注疼痛。发歇不定。积年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虎,似豹而小,腰以上黄,以下黑,形类犬,食鼠见下。虎骨修治颂曰∶虎骨用头及胫骨,色黄者佳。凡虎身数
《本草简要方》:[卷之八兽部]虎风痹。挛急不得屈伸走疰疼痛。腰脚不随。小儿惊痫。虎骨丸。虎骨(醋炙)四两。五灵脂(炒)白僵蚕(炒)地
《普济方》:[卷九十三诸风门]风瘫痪(附论)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茅膏菜 21 拼音名 22 茅膏菜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茅膏菜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茅膏菜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茅膏菜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茅膏菜的药理作用 312 鉴别 313 性味 314 归经 315 功能主治 316 茅膏菜的用法用量 317 注意 318 各家论述 3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茅膏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茅膏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茅膏菜 1 拼音
máo gāo cài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茅膏菜21 拼音名
Máo Gāo Cài
22 茅膏菜的别名地胡椒、捕虫草、食虫草、地珍珠、落地珍珠、一粒金丹、苍蝇网、山胡椒草
23 来源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 lunata (BuchHam)Clarke [D lunata Ham],以全草入药。夏季挖取全草,晒干用。
24 性味
甘,温。有毒。
25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疟疾(贴大椎穴),角膜云翳(贴太阳穴),淋巴结结核,湿疹,神经性皮炎。
26 茅膏菜的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或穴位。不作内服。
27 备注(1)叶的水汁触及皮肤,引起皮肤灼痛和发炎。家畜误食可引起氢氰酸中毒症状。皮肤接触中毒,用水或鞣酸液洗涤,后敷硼酸软膏。误食可照氢氰酸中毒解救方法对症治疗。
(2)同属植物毛毡苔Drosera rotundifolia L,化学成分与上类同,欧美用为支气管炎的祛痰药。
2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茅膏菜3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茅膏菜,草高一尺,生茅中。叶有毛,如油腻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茅膏莱,有毒部位:叶。中毒症状:叶的水液触及皮肤,引起皮肤烧痛和发炎;家畜误食,引起氢氰酸中毒的症状。解救方法:皮肤接触中毒,用水或鞣酸液洗涤,后敷硼酸软膏;误食可照氢氰酸中毒解救方法对症治疗。
32 拼音名Máo Gāo Cài
33 英文名Lunate Peltate Sundew Herb, Herb of Lunate Peltate Sundew
34 茅膏菜的别名石龙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无踪、白花叶、黄金丝、滴水不干、山地皮、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露珠草、无风自动草、地下明珠。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或光萼茅膏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multisepala YZRuan[Dpeltata Smith varlunatanon Clarke]2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glabrata YZRuan[Dpeltata Smith varlunata auctnon Clarke]
采收和储藏:56月采,鲜用或晒干。
36 原形态1茅膏菜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有时呈攀援状,高932cm,有紫红色汁液。鳞茎状球茎紫色,直径约6mm。基生叶密集成近一轮或最上几片着生于节间伸长的茎上;退化基生叶线状鉆形,长约2mm;不退化基生叶圆形或扁圆形,花时枯凋;茎生叶互生,盾状,半月形或半圆形,长23mm,边缘或叶上面有多数头状腺毛,分泌粘液,形成露珠状。螺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和茎顶;苞片楔形或倒披针形,具花322朵;花等57,背面疏或密被长腺毛,边缘具长腺毛;花瓣5,楔形,白色、淡红色或红色,长于萼片并具有色纵纹;雄蕊5,长约5mm;雌蕊单一,子房上位,l室,花枝35。葫果长24mm,24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种皮脉纹加厚成蜂房格状。花、果期69月。
2.光萼茅膏菜 本变种与前变种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萼背无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花柱24,稀5;果片24,稀5。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2003650m的山坡潮湿地的松林下、草丛中或溪沟边。
2生于山坡、溪边草丛、灌丛和疏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38 栽培1土壤气候:喜新鲜和湿润的空气。土壤以泥炭土加切碎的泥炭藓混合配成;但不宜堿性土壤栽培。
2种植:种子繁殖,于冷室或温床内播种,撒播,不履土。出芽后用泥炭土进行分植,也可用扦插繁殖,用根扦插;切成小段,每段长1寸,平放在泥炭土中,保持温暖湿润,即生根出芽。
39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纤细,长525cm。块茎球形,直径38mm;表面灰黑色,粗糙,先端可见凹点状茎痕;质轻,断面粉性,**至棕**,可见排列不规则的维管束小点。
茎圆形,直径05lmm,表面棕黑色,具纵棱,多中空。叶片半月形,边缘有多数棕色的丝毛状物;叶柄细长。茎顶常具花或小蒴果。气微,味甘。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少数向外突起;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内侧为约3列厚壁细胞环带,壁木化。维管束周木型;导管壁木化,韧皮部压缩状,有单个或成束的纤维,壁厚木化,胞腔内多含棕黑色物。髓周薄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边形,中央多已中空。
粉末特征:灰褐色。①淀粉粒甚多,单粒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少数具点状脐点,直径533μm。②纤维碎片多见,侧壁平滑,端壁平钝,胞腔内含棕黑色物,直径620μm,壁木化。③具缘纹孔导管多见,梯纹、螺纹和环纹导管较少,直径1337μm。④花瓣表皮碎片可见多数气孔。⑤花粉粒常数个相聚,表面有刺状突起,萌发孔不明显,直径3033μm。⑥腺毛的头部和柄部均为多细胞,棕**,直径100115μm。
310 化学成份全草含矶松素(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等萘醌类成分。
311 药理作用矶松素的药理作用参见“白花丹”条。茅膏菜的提取物至少包含二种萘醌衍生物,具有强大的解痉作用。
2茅膏菜全草的甘油提取液及甲醇提取液注入蛙胸部淋巴囊及大腿肌肉内,10小时以后检查局部有出血性坏死。
312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3g,切成小段,加水200ml浸渍过夜,再加热蒸馏,收集**蒸馏液约80ml。取蒸馏液二份各2ml,一份加1%硫酸铜溶液1滴,显红色,用稀盐酸酸化后红色消失,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堿化至Ph12,溶液又转为红色;另一份加1%醋酸镍乙醇液2滴,溶液呈红色。(检查矶松素)(2)薄层色谱取上述蒸馏液约70ml,用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溶液,蒸干,残渣用05ml乙醇解作为供试液,以矶松素乙醇液作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无水乙醇(8:2)或环乙烷氯仿乙醇(20:25:1)展开,在日光下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喷5%氢氧化钠溶液后则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的红色斑点。
313 性味甘;辛;平;无毒
314 归经脾;胃;肺经
315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解毒。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感冒;咽喉肿痛;痢疾;疟疾;小儿疳积;目翳;瘰疬;湿疹;疥疮
316 茅膏菜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贴有关穴位。
317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孕妇禁服。叶的水浸液接触皮肤可引起灼痛、发炎。
318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2《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3《江苏药材志》:止血、镇痛。
319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茅膏菜的方剂 地下明珠
:dìxiàmíngzhū处方:地下明珠(又名茅膏菜)球根1~4粒。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风湿
六味枸杞糖浆g天门冬500g西藏棱子芹500g黄精500g茅膏菜500g喜玛拉雅紫茉莉500g蔗糖2250g苯
壮骨丸规格:每丸重108贮藏:密封。注:珍珠草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DroseraPeltataSmvar
更多用到中药茅膏菜的方剂用到中药茅膏菜的中成药 六味枸杞糖浆
g天门冬500g西藏棱子芹500g黄精500g茅膏菜500g喜玛拉雅紫茉莉500g蔗糖2250g苯
壮骨丸规格:每丸重108贮藏:密封。注:珍珠草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DroseraPeltataSmvar
祛伤消肿酊、冰片、莪术、红花、血竭、川芎、桂枝、威灵仙、茅膏菜、了哥王、海风藤、野木瓜、两面针、天南星、白芷
更多用到中药茅膏菜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茅膏菜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下赤痢白痢
草)取地杨梅茎子煎服。治赤白久痢。(出本草)以茅膏菜。煮服之。治赤白痢(出本草)以薤白一握。切。煮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醍醐菜拌酒煎沸,空心服一盏。(《千金方》)。附录茅膏菜(《拾遗》)藏器曰∶味甘,平,无毒。煮服,主赤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八]二十种陈藏器余古籍中的水苏简介
本文2023-10-07 03:31: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