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四库全书》的总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求《四库全书》的总目录,第1张

四库全书总目录

1经部

易类

101子夏易传、周易郑康成注、增补郑氏周易、 陆氏易解、周易注、周易注疏、周易集解、周易口诀义、周易举正、易数钩隐图、周易口义、温公易说、横渠易说、东坡易传、伊川易传、易学辨惑、了斋易说、吴园周易解、 周易新讲义、紫岩易传、读易详说、易小传、汉上易传、周易窥馀、易璇玑、易变体义、周易经传集解、易原、周易古占法、原本周易本义、别本周易本义、郭氏传家易说、 周易义海撮要、南轩易说、复斋易说、杨氏易传、周易玩辞、赵氏易说、诚斋易传、大易粹言、易图说、古周易、易传灯、易裨传、厚斋易学、童溪易传

102周易总义、西溪易说、 丙子学易编、易通、周易卦爻经传训解、易象意言、周易要义、易翼传、文公易说、易学启蒙小传、周易辑闻、用易详解、淙山读周易、周易传义附录、易学启蒙通释、三易备遗、 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象义、易图通变、读易私言、易附录纂注、周易启蒙翼传、易纂言、易纂言外翼、易源奥义、周易程朱传义折衷、周易衍义、易学滥觞、大易缉说、 周易本义通释、周易本义集成、大易象数钩深图、学易记、周易集传、读易考原、易精蕴大义、易学变通、周易会通、周易图说

103周易爻变易縕、周易参义、周易文诠、 周易传义大全、易经蒙引、读易馀言、启蒙意见、易经存疑、周易辩录、易像钞、周易象旨决录、易象钩解、周易集注、读易纪闻、叶八白易传、读易述、像象管见、周易札记、 周易易简说、易义古象通、周易像象述、易用、易象正、儿易内仪以、卦变考略、古周易订诂、周易玩辞困学记、易经通注、日讲易经解义

104日讲易经解义、御纂周易折中、 御纂周易述义、读易大旨、周易稗疏、易酌、田间易学、易学象数论、周易象辞、图学辩惑、周易筮述、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易俟、读易日钞、周易通论、 周易观彖、周易浅述、易原就正、大易通解、易经衷论、易图明辨、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周易传注、周易札记、周易传义合订、周易玩辞集解、惠氏易说、周易函书约存、 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

105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易笺、学易初津、易翼宗、易翼说、周易孔义集说、易翼述信、周易浅释、周易洗心、丰川易说、 周易述、易汉学、易例、易象大意存解、大易择言、周易辨画、周易图书质疑、周易章句证异、附录、乾坤凿度、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周易乾凿度、易纬通卦验、 易纬乾元序制记、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

书类

尚书注疏、洪范口义、书传、尚书全解、禹贡指南、禹贡论、尚书讲义、夏氏尚书详解、禹贡说断、增修东莱书说、尚书说、

106五诰解、絜斋家塾书钞、书经集传、尚书精义、陈氏尚书详解、融堂书解、洪范统一、尚书要义、书集传或问、胡氏尚书详解、尚书表注、书纂言、书集传纂疏、读书丛说、 书传辑录纂注、尚书通考、书蔡氏传旁通、读书管见、书义断法、尚书纂传、尚书句解、书传会选、书经大全、图说、尚书考异、尚书疑义、尚书日记、尚书砭蔡编、尚书注考、 尚书疏衍、洪范明义、日讲书经解义、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尚书稗疏、尚书古文疏证、古文尚书冤词、尚书广听录、尚书埤传、禹贡长笺

107禹贡长笺、禹贡锥指、洪范正论、 尚书七篇解义、书经衷论、尚书地理今释、禹贡会笺、附录、尚书大传、书义矜式

诗类

诗序、毛诗注疏、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氏诗疏广要、毛诗指说、诗本义、苏氏诗集传、 毛诗名物解、毛诗李黄集解、诗补传、诗总闻、诗经集传、慈湖诗传、吕氏家塾读诗记、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毛诗讲义、诗童子问、段氏毛诗集解、诗缉、诗传遗说、诗考、诗地理考、 诗集传名物钞、诗传通释

108诗传通释、诗传旁通、诗经疏义会通、诗经疑问、诗缵绪、诗演义、诗解颐、诗传大全、诗说解颐、读诗私记、诗故、六家诗名物疏、重订诗经疑问、 诗经世本古义、待轩诗记、读诗略记、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御纂诗义折中、田间诗学、诗经稗疏、诗经通义、毛诗稽古编、诗所

109毛诗写官记、诗札、诗传诗说驳义、 续诗传鸟名卷、诗识名解、诗传名物集览、诗说、诗经札记、读诗质疑、毛诗类释、诗疑辨证、三家诗拾遗、诗沈、诗序补义、虞东学诗、附录、 韩诗外传

礼类一、周礼之属

周礼注疏、周官新义、周礼详解、周礼复古编、礼经会元、太平经国书、周官总义、周礼订义、鬳斋考工记解、周礼句解、周礼集说、周官集传、 周礼传、周礼图说、周礼翼传

110周礼传、周礼图说、周礼翼传、周礼全经释原、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周官义疏、周礼述注、周礼纂训、周官集注、礼说、周官禄田考、 周礼疑义举要

礼类二、仪礼之属

仪礼注疏、仪礼识误、仪礼集释、仪礼释宫、仪礼图、仪礼要义、仪礼逸经、仪礼集说、经礼补逸、钦定仪礼义疏

111钦定仪礼义疏、 仪礼郑注句读、仪礼商、仪礼述注、仪礼析疑、仪礼章句、补飨礼、礼经本义、宫室考、天子肆献裸馈食礼、仪礼释宫增注、仪礼小疏、仪礼集编、附录、内外服制通释、 读礼通考

礼类三、礼记之属

礼记注疏、月令解、礼记集说

112礼记集说、礼记纂言、陈氏礼记集说、礼记大全、月令明义、表记集传、坊记集传、缁衣集传、儒行集传、 日讲礼记解义、钦定礼记义疏

113钦定礼记义疏、深衣考、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礼记述注、礼记析疑、檀弓疑问、礼记训义择言、深衣考误、附录、大戴礼记、 夏小正戴氏传

礼类四、三礼总义之属

三礼图集注、三礼图、学礼质疑、读礼志疑、郊社禘祫问、参读礼志疑

礼类五、通礼之属

礼书、仪礼经传通解、仪礼经传通解续、 礼书纲目、五礼通考

114五礼通考

礼类六、杂礼书之属

书仪、家礼、泰泉乡礼、朱子礼纂、辨定祭礼通俗谱

春秋类

春秋左传注疏、春秋三解传述人、春秋公羊传注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115春秋谷梁传注疏、箴膏肓、春秋释例、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微旨、春秋集传辨疑、春秋名号归一图、春秋年表、春秋尊王发微、春秋皇纲论、春秋通义、 春秋权衡、刘氏春秋传、刘氏春秋意林、春秋传说例、孙氏春秋经解、苏氏春秋集解、春秋辨疑、崔氏春秋经解、春秋本例、春秋五礼例宗、春秋通训、叶氏春秋传、春秋考、 春秋三传谳、吕氏春秋集解、胡氏春秋传、高氏春秋集注、春秋后传、左氏传说、左氏传续说、左氏博议、春秋比事、春秋左传要义、春秋分记、春秋讲义、春秋集义、张氏春秋集注、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春秋通说、洪氏春秋说、春秋经筌

116春秋经筌、吕氏春秋或问、春秋集传详说、读春秋编、春秋集传释义大成、春秋纂言、春秋提纲、春秋诸国统纪、 春秋本义、程氏春秋或问、三传辨疑、春秋谳义、春秋会通、春秋阙疑、春秋集传、春秋师说、春秋左氏传补注、春秋金锁匙、春秋属辞、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春秋春王正月考、 春秋书法钩元、春秋大全、春秋经传辨疑、春秋正传、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春秋明志录

117春秋明志录、春秋正旨、春秋辑传、春秋亿、春秋事义全考、春秋左传属事、 春秋胡传考误、左氏释、春秋质疑、春秋孔义、春秋辩义、读春秋略记、春秋四传质、左传杜林合注、春秋提要、日讲春秋解义、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御纂春秋直解、左传杜解补正、 春秋稗疏、春秋四传纠正、春秋平义、读左日钞、左传事纬、春秋毛氏传、春秋简书刊误、春秋属辞比事记、春秋地名考略、春秋管窥、三传折诸

118三传折诸、左传折诸、 公羊折诸、谷梁折诸、春秋阙如编、春秋宗朱辨义、春秋通论、春秋世族谱、春秋长历、惠氏春秋说、春秋大事表、春秋识小录、惠氏春秋左传补注、春秋左传小疏、春秋地理考实、 三正考、春秋究遗、春秋随笔、附录、春秋繁露

孝经类

古文孝经孔氏传、孝经注疏、孝经指解、孝经刊误、孝经大义、孝经定本、孝经述注、孝经集传、御定孝经注、 御纂孝经集注、孝经问、经部五经总义类、驳五经异义、郑志、经典释文、公是七经小传、程氏经说、六经图、六经正误、九经三传沿革例、融堂四书管见、四如讲稿、六经奥论、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五经说、十一经问对、五经蠡测、简端录、五经稽疑、经典稽疑

119钦定翻译五经四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九经误字、经问、十三经义疑、九经古义、经稗、 十三经注疏正字、朱子五经语类、群经补义、经咫、九经辨字渎蒙、古经解钩沉、附录、古微书

四书类

孟子注疏、论语集解义疏、论语注疏、论语笔解、孟子音义、论语拾遗、 孟子解、论语全解、孟子传、尊孟辨、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论孟精义、中庸辑略、石鼓论语答问、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癸巳孟子说、蒙斋中庸讲义、四书集编、

120孟子集疏、论语集说、中庸指归、四书纂疏、大学疏义、论孟集注考证、四书集义精要、四书辨疑、读四书丛说、四书通、四书通证、四书疑节、四书经疑贯通、四书纂笺、 四书通旨、四书管窥、大学中庸集说启蒙、四书大全、四书蒙引、四书因问、问辨录、论语类考、孟子杂记、学庸正说、论语商、论语学案、四书留书、日讲四书解义、四书近指、 孟子师说、大学翼真、四书讲义困勉录

121四书讲义困勉录、松阳讲义、榕村四书说、论语稽求篇、四书剩言、大学证文、四书释地、四书札记、此木轩四书说、四书逸笺、 乡党图考、经部乐类、皇佑新乐图记、乐书、律吕新书、瑟谱、韶舞九成乐补、律吕成书、苑洛志乐、钟律通考、乐律全书、御制律吕正义、御制律吕正义后编、钦定诗经乐谱全书、 古乐经传、古乐书、圣谕乐本解说、皇言定声录、竟山乐录、李氏学乐录、乐律表微、律吕新论、律吕阐微、琴旨

小学类一、训诂之属

122尔雅注疏、附考证、尔雅注、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释名、广雅、匡谬正俗、群经音辨、埤雅、尔雅翼、骈雅、字诂、续方言、别雅

小学类二、字书之属

急就篇、说文解字、说文系传、说文系传考异、 说文解字篆韵谱、重修玉篇、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汗简、佩觿、古文四声韵、类篇、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复古编、班马字类、汉隶字源、六书故、字通、龙龛手鉴、 六书统、周秦刻石释音、字鉴、说文字原、六书正讹、汉隶分韵、六书本义、奇字韵、古音骈字、俗书刊误、字孪、御定康熙字典、御制增订清文鉴

123御制增订清文鉴、 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钦定西域同文志、隶辨、篆隶考异

小学类三、韵书之属

原本广韵、重修广韵、集韵、切韵指掌图、韵补、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九经补韵、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四声全形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洪武正韵、古音丛目、古音略例、转注古音略、毛诗古音考、 屈宋古音义、御定音韵阐微、钦定同文韵统、钦定叶韵汇辑、钦定音韵述微、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韵补正、古今通韵、易韵、孙氏唐韵考、古韵标准、附录、 六艺纲目、

2史部、

正史类

201史记、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读史记十表、史记疑问、前汉书、班马异同、后汉书

202后汉书、补后汉书年表、 两汉刊误补遗、三国志、三国史辨误、三国志补注、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

203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

204旧唐书、新唐书、 唐书释音、新唐书纠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史纂误、宋史

205宋史、辽史、辽史拾遗

206辽史拾遗、金史、元史、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明史

207明史、

编年类

竹书纪年、竹书统笺、前汉纪、后汉纪、元经、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

208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资治通鉴释例、资治通鉴目录、通鉴地理通释、通鉴释文辨误、 通鉴胡注举正、稽古录、资治通鉴外纪、皇王大纪、中兴小纪、续资治通鉴长编

209续资治通鉴长编、纲目续麟、纲目分注拾遗、纲目订误、大事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1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九朝编年备要、续宋编年资治通鉴、西汉年纪、靖康要录、两朝纲目备要、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资治通鉴前编、通鉴续编、大事记续编、元史续编、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211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皇清开国方略、资治通鉴后编

纪事本末类

通鉴纪事本末

212通鉴纪事本末、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三朝北盟会编、蜀鉴、炎徼纪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平定三逆方略、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钦定平定金川方略、平定准噶尔方略

213平定准噶尔方略、 平定两金川方略、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钦定兰州纪略、钦定石峰堡纪略、钦定台湾纪略、绥寇纪略、滇考、明史纪事本末、绎史

214绎史、左传纪事本末、 平台纪略

别史类

逸周书、东观汉记、建康实录、隆平集、古史、通志

215通志、东都事略、路史、钦定重订契丹国志、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古今纪要、萧氏续后汉书、 郝氏续后汉书

216郝氏续后汉书、春秋别典、御定历代纪事年表、三元甲子编年、钦定续通志

217钦定续通志、补历代史表、后汉书补逸、春秋战国异辞、 尚史

杂史类

国语、国语补音、战国策、鲍氏战国策注、战国策校注

218战国策校注、贞观政要、渚宫旧事、东观奏记、五代史阙文、五代史补、北狩见闻录、松漠纪闻、 燕翼诒谋录、太平治迹统类、咸淳遗事、大金吊伐录、汝南遗事、钱塘遗事、平宋录、弇山堂别集、革除逸史、钦定蒙古源流、

诏令奏议类、一诏令之属

太祖高皇帝圣训、 太宗文皇帝圣训、世祖章皇帝圣训、圣祖仁皇帝圣训、世宗宪皇帝圣训、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219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唐大诏令集、 两汉诏令

诏令奏议类二、奏议之属

范文正奏议、包孝肃奏议集、尽言集、谠论集、左史谏草、商文毅疏稿、王端毅奏议

220王端毅奏议、马端肃奏议、关中奏议、胡端敏奏议、 杨文忠三录、何文简疏议、垂光集、孙毅庵奏议、玉坡奏议、南宫奏稿、讷溪奏疏、谭襄敏奏议、潘司空奏疏、两河经略、两垣奏议、周忠愍奏疏、张襄壮奏疏、靳文襄奏疏、 华野疏稿、宋名臣奏议、历代名臣奏议

221历代名臣奏议、名臣经济录、名臣经济录

222御选明臣奏议、

传记类一、圣贤之属

孔子编年、 东家杂记

传记类二、名人之属

晏子春秋、魏郑公谏录、李相国论事集、杜工部年谱、杜工部诗年谱、绍陶录、金佗编、象台首末、魏郑公谏续录、忠贞录、诸葛忠武书、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朱子年谱

传记类三、总录之属

古列女传、高士传、卓异记、春秋臣传、廉吏传、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伊洛渊源录、宋名臣言行录前集、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钱塘先贤传赞、庆元党禁、宋宝佑四年登科录、京口耆旧传、昭忠录、敬乡录、唐才子传、元朝名臣事略、浦阳人物记、古今列女传、殿阁词林记、 嘉靖以来首辅传、明名臣琬琰录、今献备遗、百越先贤志、元儒考略、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223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明儒学案、中州人物考、东林列传、儒林宗派、明儒言行录、史传三编、闽中理学渊源考

传记类四、杂录之属

征南录、骖鸾录、吴船录、入蜀记、西使记、 保越录、粤闽巡视纪略、松亭行纪、扈从西巡日录

史钞类

两汉博闻、通鉴总类、南史识小录、北史识小录

载记类

吴越春秋、越绝书、华阳国志、邺中记、十六国春秋、

224十六国春秋、别本十六国春秋、蛮书、钓矶立谈、江南野史、江南别录、江表志、江南馀载、三楚新录、锦里耆旧传、五国故事、蜀梼杌、马氏南唐书、陆氏南唐书、吴越备史、 安南志略、十国春秋、附录、朝鲜史略、越史略

时令类

岁时广记、御定月令辑要

地理类一、宫殿簿之属

三辅黄图、禁扁、

地理类二、总志之属

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 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方舆胜览、明一统志

225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

226大清一统志

地理类三、都会郡县之属

吴郡图经续记、乾道临安志、淳熙三山志、吴郡志、 新安志、剡录、会稽志、赤城志、宝庆四明志、海盐澉水志、景定严州续志、景定建康志、咸淳临安志、至元嘉禾志、昌国州图志、延佑四明志、齐乘、至大金陵新志、无锡县志、 姑苏志、武功县志、朝邑县志、岭海舆图、滇略、吴兴备志

227吴兴备志、钦定热河志、钦定日下旧闻考、钦定满洲源流考、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钦定盛京通志、畿辅通志、

228畿辅通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

229江西通志、浙江通志

230浙江通志、福建通志、湖广通志、河南通志

231河南通志、山东通志、山西通志

232山西通志、 陕西通志

233陕西通志、甘肃通志、四川通志、广东通志、广西通志

234广西通志、云南通志、贵州通志、历代帝王宅京记、

地理类四、河渠之属

水经注、 水经注集释订讹、水经注释、吴中水利书、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河防通议、治河图略、浙西水利书、河防一览、三吴水利录、北河纪、敬止集、三吴水考

235三吴水考、 吴中水利全书、钦定河源纪略、仑昆河源考、两河清汇、居济一得、治河奏续书、直隶河渠志、行水金鉴、水道提纲、海塘录

地理类五、边防之属

筹海图编、 郑开阳杂著

地理类六、山水之属

南岳小录、庐山记、赤松山志、西湖游览志、桂胜、钦定盘山志、西湖志纂

地理类七、古迹之属

洛阳伽蓝记、吴地记、长安志、洛阳名园记、 雍录、洞霄图志、长安志图、汴京遗迹志、汴京遗迹志、武林梵志、江城名迹、营平二州地名记、金鳌退食笔记、石柱记笺释、关中胜迹图志

地理类八、杂记之属

南方草木状、 荆楚岁时记、北户录、桂林风土记、岭表录异、益部方物略记、岳阳风土记、东京梦华录、六朝事迹编类、会稽三赋、中吴纪闻、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都城纪胜、梦粱录、 武林旧事、增补武林旧事、岁华纪丽谱、吴中旧事、平江记事、江汉丛谈、闽中海错疏、蜀中广记、益部谈资、颜山杂记、岭南风物记、龙沙纪略、台海使槎录、 东城杂记

地理类九、游记之属

游城南记、河朔访古记、徐霞客游记

地理类十、外纪之属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诸蕃志、溪蛮丛笑、真腊风土记、岛夷志略、 朝鲜赋、海语、东西洋考、职方外纪、赤雅、朝鲜志、皇清职贡图、坤舆图说、异域录、海国闻见录

职官类一、官制之属

唐六典、翰林志、麟台故事、翰苑群书、南宋馆阁录、 玉堂杂记、宋宰辅编年录、秘书监志、翰林记、礼部志稿

237礼部志稿、太常续考、土官底簿、词林典故、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历代职官表

大谢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小谢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错了。宋代是指宋朝,宋分北宋,南宋。

大谢谢枋得(1226-1289)南宋诗人。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入侵,朝政腐败,廊庙蠹朽。枋得每与人谈论时事,便慷慨激昂,以忠义自许。尽管谢枋得有安邦济民之志,但却报国无门,夙愿难酬。宝佑四年(1256年)他与文天祥、陆秀夫同榜考中进士,因在对策时抨击了祸国殃民的宰相董槐、宦官董宋臣,被录在乙科,只授了个管理户籍、赋税的抚州司户参军。他一怒之下,挂冠而去。次年再试,得中兼经科,授建宁府(今福建建瓯)教授。还未到任,便逢蒙古兵南侵,他殚精竭虑,协助大将赵葵守御饶(今江西波阳)、信(今江西上饶)、抚(今江西抚州)三州。蒙古兵久攻不下,只好解围而去。枋得运筹擘画,保全城池,本应受到旌赏,然而宰相贾似道却诬告他挪用军费,枋得沉冤莫白,只得倾尽家产还债。景定五年(1264年),枋得主持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漕闱考试,出的题目是“权奸误国,赵氏必亡”,权奸指的便是窃弄国柄的贾似道。贾似道恼羞成怒,给他安了个讪谤罪,贬谪兴国军(今湖北阳新),直至咸淳三年(1267年)才遇赦放归。贾似道见他嵚崎磊落,是个奇男子,便派人笼络他,而枋得不屑一顾,宁愿老死户牖之下,也不肯摧眉折腰,随波逐流。

德佑元年(1275年),权奸贾似道被贬谪出朝,蛰居多年的谢枋得才被起用为江东提刑兼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其时烽烟蔽日,鼙鼓震空,元军沿江东下,如入无人之境,宋将望风迎降,枋得却以一支孤旅,矢志抗元,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惜的是他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他率领的那些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抵挡不住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进攻,因此一败于安仁(今属湖南),再败于信州。翌年春天,临安陷落,恭帝被俘,益王赵昰逃往福州,南宋覆亡。山河破碎,疮痍满目,枋得无处栖身,只得隐姓埋名,进入建宁唐石山中,以卖卜为生。他每日身披麻衣,足穿白鞋,东向大哭,吊祭宋朝天子,山坳农夫称他为狂人。后来人们知道他是抗元志士,便延请至家教子弟读书。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天下底定,元朝大赦,枋得定居福建,打算终老林泉,与烟波钓徒为伍,终其余生。

元朝统治者为笼络汉族士大夫,世祖忽必烈命程钜夫到江南访求人才,程钜夫荐宋朝遗士30人,枋得也名列其中。但他无意仕元,自然不肯接受荐举,给程钜夫写信说:“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上程雪楼御史书》)不久,福建行省丞相忙兀台又奉旨相召,枋得婉拒说:“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宋史·谢枋得传》)忙兀台见他不肯屈节,一笑置之,不再相强。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江西行省丞相管如德再次奉旨赴江南搜求人才,降元的宋朝丞相留梦炎荐举谢枋得才堪重任,枋得写信讽刺他说:“若贪恋官爵,昧于一行,纵皇帝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皇帝乎?”(《上丞相留忠斋书》)拒不赴召。次年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又一次荐举他,枋得表示:“宋室逋臣,只欠一死……惟愿速死,与周夷齐、汉龚胜同垂青史,可以愧天下万世为臣不忠者。”(《与参政魏容斋书》)魏天佑仍然不肯放过他,强迫他北上大都。枋得自知不免,临行之日,他以诗明志:“云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岂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表示此番北上是要扶植纲常,效法东汉末拒绝王莽征辟,绝食而死的龚胜和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些素不相识的宋朝遗民纷纷写诗勖勉,鼓励他坚持气节:“俯仰元无愧今古,英雄何必尽公卿”?“肩上纲常千古重,眼前荣辱一毫轻”。“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一文钱”。好友刘洞斋见他鹑衣百结,敝屣烂裳,赠他一套寒衣,他拒而不受;长子熙之自信州前来探望,他杜门不见,答以诗曰:“此时要看英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真是激昂慷慨,掷地有声!

自离建宁后,枋得二十余日不肯进食,竟然不死。渡过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后,每日仅食枣5枚,一连几月都是如此,弄得瘦骨嶙峋,孱弱不堪。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四月一日,枋得一行抵达大都,风尘未洗,便询问谢太后葬所及恭帝所在再拜痛哭。元朝官员故意指着文天祥就义处让他看,他说:“当年集英殿赐进士第幸同榜,今复得从吾同年游地下,岂非幸耶?”(《昭忠录·谢枋得》)四天之后,元朝统治者见枋得病势垂危,将他迁入悯忠寺。他看见墙壁上的曹娥碑,哭泣着说:“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宋史·谢枋得传》)曹娥是东汉末民间女子,其父因迎神溺死江中,曹娥义不独生,也投江而死。民女尚知节义,枋得熟读圣贤诗书,自然不能腆颜事敌。降元的留梦炎使人送来饭菜,枋得怒掷于地,绝食五天后,终于壮烈殉国,终年64岁。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谢枋得大义凛然,不肯屈膝降元,保全了民族气节,为历史平添了一段佳话,不愧为民族英雄!

俯仰无愧天地,忠义萃于一门。枋得的父亲应琇任浔州(今广西桂平)佥判,因忤奸相董槐,被迫害而死;伯父徽明代理富阳(今属浙江)县令,抗元壮烈殉国;兄长君禹与元兵战于九江,被俘不屈,尽节而死;弟君烈、君泽同死于国事;母亲桂氏被元兵拘系,逼其交出儿子,她大义凛然,怒斥敌酋,元兵无可奈何,只得释而不问;妻李氏亡命贵溪(今属江西)山坳,被元兵搜出,囚于建康,自缢于狱中,一女二婢也不屈而死;另一女葵英得知父母双亡,遂鬻妆奁造桥,桥成后投水而死。谢枋得阖家尽节,可谓满门忠烈!

小谢谢翱(1249-1295)南宋诗人,字皋羽,号晞发子,出生在福安穆阳樟南板(今福安市穆云乡樟垄村)。其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读历史上忠诚英烈之传记,养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羁的个性与坚贞气节。少年时曾随父迁徙浦城生活。1265年赴临安参加进士科考,试进不中,落魄于漳,泉二州。此时正逢元丞相伯颜举兵攻占临安,南宋政权分崩离析。然而,这位忧患馀生的爱国青年当悉知文天祥在南剑州(今南平市)建立都督府,遂变买家产,募乡勇数百前往投效,并且担任“咨议参军”等职务。跟随文公转战漳、梅、赣诸州,他们一路进军,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了会昌等许多县城。

此举震惊了元朝朝廷,元世祖即令大将张弘范率领两万多人马,分水陆两路南下。潮州一战,文天祥兵少势孤,被迫退守海丰的一座荒山岭;元军星夜直趋,文天祥被俘押往大都。1283年,文天祥就义消息传遍九州,谢翱北望凭吊,恸哭失声。顷因元朝政权趋于巩固,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此时的谢翱改称粤人,自号晞发子(道士);携带文公生前赠送的玉带砚,流亡浙江的永嘉、丽水一带,继续对元朝统治者进行消极抵抗活动。先后在越山、西湖等地组织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诗社“月泉吟社”、“汐社”;联合了一批正直的知识分子,像郑思肖、邓牧、林景熙等,互相唱和,抒发亡国之痛。1295年,时值文公逝世八周年,他又同友人登西台凭吊,并且吟作《楚歌》以招魂,其悲愤抑郁之情勃勃于言表。1295年浪迹一生的他最终定居杭州西山,同时娶刘氏为妻。次年,因患肺结核去世,享年47岁。

遵其遗嘱葬于西台,对于他的人格和才华深为景仰的人们,纷纷赴场以诗文殉。并捐建“许剑亭”以示纪念。谢翱一生怀才不遇,且渴望收复失地,重振宋室的愿望亦未能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与散文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笔耕,创作丰富。可惜由于位卑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许多作品已散佚。目前,南京图书馆馆藏仅有《许剑录》、《晞发集》两部。明清两代的文学家宋廉、黄宗曦、杨慎、纪晓岚等,都对他以及他的作品给以很高的评价。他被誉为“南宋翘楚”、“宋末诗人之冠”。谢翱一生与西台结下生死之缘。自1265年赴临安试进时,与其父一起途经严陵,首次登西台凭吊。此后他多次登览西台,写下不少诗章词文;其中最著名的有《西台哭所思》、《登西台恸哭记》。从黄山旅游乘车蜿蜒而下至新安江畔的岔柏坞,再转乘帆船,行约十余里,就到了富春山;山上的“严子陵钓台”也随之一目了然。船至峰下登岸,顺着一条石阶而上,江山明丽,浮云挽袖;左转右折,即抵达钓台。钓台有东西二台,两相对峙,背靠青山,下临绿水。

东台地势平坦,相传是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垂钓处。严光与刘秀是同窗学友,他为了躲避故交光武帝的“用才”,而反穿羊皮袄于此种田垂钓。东汉以降,许多大文豪都到这里朝拜过,多有吟诵。连在离乱之中的李清照经过钓台时也写了诗。正因为严光逃脱现实的宿命个性,于是才有了那一幅“独钓寒江雪”的千古不朽图画。钓台的右边是西台,也称哭台;是以谢翱冒死哭文天祥而得名的,可见谢翱一哭之痛。西台的风景比东台还好,极目望去,群峰叠嶂,郁郁葱葱;近处的山色是浓绿、墨黛;远处是翠绿、鳖青;再远处就是几抹淡墨。俯视台下,碧绿的江水,婉转向东流去。江上有缓缓移动的片片白帆;江边一阵阵汽轮的鸣号声,给这景物幽深的所在,增添了时代的音响。若从易学的角度而论,西台确实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传说文革十年浩劫中,谢墓坟倾碑倒,荒草丛生,石亭亦惨遭破坏。幸好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次拨款修建,且例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如今的西台已成为富春江上的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西台上有一座石亭,就是当年人们为纪念谢翱而建的“许剑亭”。原有的柱楹上的金字石刻已不知毁于何代,今存系近年重新补遗修整的。亭的左侧,树立着一块青石碑,碑文写到“粤谢翱之墓”。墓的四周茂林修竹,风物宜人。

作者:毅品文团体(文定),无授权禁转!

永安州即现在广西蒙山县,清时设州,隶属于平乐府,“屏蔽昭、梧,控扼蛮瑶。左界浔、漓二江之间,为形胜要地”水路交通,蒙江纵贯州城,向南渐可通航,驶往浔江,东西江面处处可至。东至昭平,可由桂江北溯,直驶桂林。从军事地理上看,控制永安,可以向北威胁省、府安全,又能南下进军浔、梧,东指广东,对未来战局发展关系重大。这一地区气候多变,秋天正是疟疾猖獗、潮湿多雨的季节。外省军队不适水土,容易传染疾病,造成大批减员,严重损伤战斗力。而且雨水充沛,河川盈漫,道路泥泞,营地积水潮湿,部队无法展开军事活动,容易导致战局的拖延,军心疲沓,士气低落,不易恢复和振作。

(永州地理位置险要)

永安是贫瘠落后的山区,商品经济不活跃。粮食尚可自给,因而能够适当征集,其他军资,如盐、火药、铅弹、武器,均需外地输入。当双方数万大军驻屯后,补给即成了关系战局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进攻者尚可由外地接济,防御者若遭围困封锁,物质困难即会日渐加剧,最终将影响防御战局的发展进程。

1851年永安城防的空虚为太平军提供了奔袭的极好战机。这是一个战术性的战机,必须抓紧利用。否则,清军驰援永安将会贻误战局。于是,萧朝贵、罗大纲等决心疾速奔袭,欲抢在清援军之前攻取永安。

(永州城)

在永安天地会派人在大黎里向萧朝贵提供永安城防虚实的情报后,罗大纲、范连得“意欲报仇”,力劝萧朝贵速下决心,进图永安,而且他们愿为前驱,天地会信徒则为向导。萧朝贵“原无攻城之意”,现在当机立断,令罗大纲率先锋军千余人,9月22日由大黎里出发,“先辟山路”,打通进军永安交通线。23日,罗大纲军抵夏宜口至水窦一线。吴江与阿尔精阿见太平军声势浩大,清军“众寡不敌”,不敢在城外坚守,遂放弃工事,“退入城”,妄图固守孤城,“以待援兵”。24日,罗大纲督军进薄城下,扎营南街。继之,萧朝贵亲率主力增援罗大纲,以尽快取城。攻城战斗打响了。

(罗大纲)

这是太平军第一次进攻城市。攻克永安州城的具体过程,各家记载不尽相同。综合各家说法,情况大致如下:

9月24日,罗大纲占据城外南街,立即构筑攻城的火力阵地,并“环城攻打”,侦察城防虚实。清军滥施枪炮,徒耗弹药,暴露了城防弱点。城内紧张慌乱,挨过了第一天。罗大纲摸清了虚实,等待大军,准备攻城。

萧朝贵督师轻取永安

萧朝贵督重兵续续驰援,太平军增加至二三千人。清军因外线溃败,城内守军不足千名,不敷分布,每垛仅只二人。而且败兵进城增加了绝望情绪。太平军控制了城周制高点,居高临下,炮击州城,城上守军更加慌乱。由于城外南街店铺不及拆除,太平军遂以为掩蔽,逼近城垣,实施攻坚。

为了减少伤亡,太平军放弃强攻,决定智取。9月25日,西南风大作,将士们将大量炮竹堆放在城西南脚,攻城突击队隐蔽在南街陈姓高屋内,准备攻坚。一声令下,燃烧爆竹,响声震天,烈焰腾升,浓烟滚滚,随西南风卷上城头。守军目迷头晕,一片混乱。突击队乘势扔出点燃的纸炮,纷纷掷进城内,在浓烟中援梯登城。守军四窜,太平军一举控制南门。大部队入城杀妖。吴江、阿尔精阿自杀,苏保德等团练负隅巷战,为太平军击毙。城内清军即被肃清,太平军胜利的战旗在永安城头飘扬。

史实表明:1.太平军攻城时,没有说明是城内有人同太平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攻破州城。史料没有关于内应的记载。简又文的内应说,可能是对《广西昭忠录》及姚莹所述的误解。2.攻克永安的战况,既不是兵不血刃,唾手可得;也没有展开大的血战。太平军决定智取,发生了规模有限的攻坚战斗和巷战,实在算不上是“血战”。我们的看法是:太平军轻取永安。

(太平天国起义图)

攻取永安战事评议

攻克永安是太平天国初期的重大战事,对以后的政治和军事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从此,太平军结束了在山区村圩艰苦转战的历程,开始进入攻取和防守城市的新阶段。军兴以来,洪秀全等对城市的攻坚一直怀有过于谨慎的心理状态,在东乡,逼进武宣空城而未敢攻取。突围后,象州惊慌混乱,却东折中平。应当说,这是缺乏经验的指挥员正常的心理,城市有城垣、楼垛,城外为濠渠工事,城内有街区防御,对临阵不久的太平军是一个未被认识的复杂事物,指挥员谨慎地回避它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太平军轻取永安,这一成功的战例势必大大消除他们原来的保守心理,解放了思想,树立敢于攻坚的军事决心。

这次获得的新鲜战术经验,使洪秀全等深受教益,在认真总结后,形成了太平军攻坚战术的基础,以逐渐解决善于攻坚的战术课题,为永安以后的重大战略转变提供了必要战术保证。攻取永安对洪秀全等是一个大的政治鼓舞。他们虽然早就提出了推翻清朝的政治目标,宣布建国称王。但太平天国一直是一个隐伏山村里的小朝廷,难以发挥巨大的政治号召力,这与自己企图达到的政治目标差距甚远,自身的政权和思想建设也缺少必要的环境及物质条件。现在,控制了州城,可以在城郊设防,城内遂有了粗安的政治环境,也具备一些物质条件,使政权、思想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朝的基础得以 粗定 ,革命影响日渐扩大,广西、湖南的反应尤为剧烈。将士们由农村挺进城市,振奋了精神,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和前途,提高了信心和勇气,促进了革命在艰苦曲折中不断发展。

(永州之战成为太平天国成功的起点)

永安失守使赛尚阿从成功的顶峰跌落下来。此前不久,咸丰帝在《盼信诗》中夸奖他的才干,赞扬这位股肱大臣调度有方,事权归一,满以为即将消灭太平军。谁知现在接到的是一连串使他失望的奏报。皇帝愤怒不已,朱批严令:“逆匪被困(永安),正可聚而歼旃,勿令一名兔脱。……若首逆未能擒获,只杀余匪以塞责,朕唯知将赛尚阿重惩不贷。懔之。”赛尚阿调度失宜,交部议处;巴清德、向荣摘去顶戴、花翎, 带 罪 自效 。乌兰泰追击卖力,未予 置议 。赛尚阿从此渐受贬斥,圣眷日衰,重复李星沅、周天爵的末路。清军阵营矛盾因失败而日渐滋蔓,给日后的围剿战局投下了阴影。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晚清战争史》《太平天国不太平》

四库全书目录包括了清代以前的全部书籍,这里只提供史部

正史类

201史记、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读史记十表、史记疑问、前汉书、班马异同、后汉书

202后汉书、补后汉书年表、 两汉刊误补遗、三国志、三国史辨误、三国志补注、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

203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

204旧唐书、新唐书、 唐书释音、新唐书纠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史纂误、宋史

205宋史、辽史、辽史拾遗

206辽史拾遗、金史、元史、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明史

207明史、

编年类

竹书纪年、竹书统笺、前汉纪、后汉纪、元经、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

208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资治通鉴释例、资治通鉴目录、通鉴地理通释、通鉴释文辨误、 通鉴胡注举正、稽古录、资治通鉴外纪、皇王大纪、中兴小纪、续资治通鉴长编

209续资治通鉴长编、纲目续麟、纲目分注拾遗、纲目订误、大事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1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九朝编年备要、续宋编年资治通鉴、西汉年纪、靖康要录、两朝纲目备要、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资治通鉴前编、通鉴续编、大事记续编、元史续编、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211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皇清开国方略、资治通鉴后编

纪事本末类

通鉴纪事本末

212通鉴纪事本末、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三朝北盟会编、蜀鉴、炎徼纪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平定三逆方略、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钦定平定金川方略、平定准噶尔方略

213平定准噶尔方略、 平定两金川方略、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钦定兰州纪略、钦定石峰堡纪略、钦定台湾纪略、绥寇纪略、滇考、明史纪事本末、绎史

214绎史、左传纪事本末、 平台纪略

别史类

逸周书、东观汉记、建康实录、隆平集、古史、通志

215通志、东都事略、路史、钦定重订契丹国志、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古今纪要、萧氏续后汉书、 郝氏续后汉书

216郝氏续后汉书、春秋别典、御定历代纪事年表、三元甲子编年、钦定续通志

217钦定续通志、补历代史表、后汉书补逸、春秋战国异辞、 尚史

杂史类

国语、国语补音、战国策、鲍氏战国策注、战国策校注

218战国策校注、贞观政要、渚宫旧事、东观奏记、五代史阙文、五代史补、北狩见闻录、松漠纪闻、 燕翼诒谋录、太平治迹统类、咸淳遗事、大金吊伐录、汝南遗事、钱塘遗事、平宋录、弇山堂别集、革除逸史、钦定蒙古源流、

诏令奏议类、一诏令之属

太祖高皇帝圣训、 太宗文皇帝圣训、世祖章皇帝圣训、圣祖仁皇帝圣训、世宗宪皇帝圣训、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219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唐大诏令集、 两汉诏令

诏令奏议类二、奏议之属

范文正奏议、包孝肃奏议集、尽言集、谠论集、左史谏草、商文毅疏稿、王端毅奏议

220王端毅奏议、马端肃奏议、关中奏议、胡端敏奏议、 杨文忠三录、何文简疏议、垂光集、孙毅庵奏议、玉坡奏议、南宫奏稿、讷溪奏疏、谭襄敏奏议、潘司空奏疏、两河经略、两垣奏议、周忠愍奏疏、张襄壮奏疏、靳文襄奏疏、华野疏稿、宋名臣奏议、历代名臣奏议

221历代名臣奏议、名臣经济录、名臣经济录

222御选明臣奏议、

传记类一、圣贤之属

孔子编年、 东家杂记

传记类二、名人之属

晏子春秋、魏郑公谏录、李相国论事集、杜工部年谱、杜工部诗年谱、绍陶录、金佗 编、象台首末、魏郑公谏续录、忠贞录、诸葛忠武书、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朱子年谱

传记类三、总录之属

古列女传、高士传、卓异记、春秋臣传、廉吏传、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伊洛渊源录、宋名臣言行录前集、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钱塘先贤传赞、庆元党禁、宋宝佑四年登科录、京口耆旧传、昭忠录、敬乡录、唐才子传、元朝名臣事略、浦阳人物记、古今列女传、殿阁词林记、嘉靖以来首辅传、明名臣琬琰录、今献备遗、百越先贤志、元儒考略、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223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明儒学案、中州人物考、东林列传、儒林宗派、明儒言行录、史传三编、闽中理学渊源考

传记类四、杂录之属

征南录、骖鸾录、吴船录、入蜀记、西使记、 保越录、粤闽巡视纪略、松亭行纪、扈从西巡日录

史钞类

两汉博闻、通鉴总类、南史识小录、北史识小录

载记类

吴越春秋、越绝书、华阳国志、邺中记、十六国春秋、

224十六国春秋、别本十六国春秋、蛮书、钓矶立谈、江南野史、江南别录、江表志、江南馀载、三楚新录、锦里耆旧传、五国故事、蜀梼杌、马氏南唐书、陆氏南唐书、吴越备史、 安南志略、十国春秋、附录、朝鲜史略、越史略

时令类

岁时广记、御定月令辑要

地理类一、宫殿簿之属

三辅黄图、禁扁、

地理类二、总志之属

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 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方舆胜览、明一统志

225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

226大清一统志

地理类三、都会郡县之属

吴郡图经续记、乾道临安志、淳熙三山志、吴郡志、 新安志、剡录、会稽志、赤城志、宝庆四明志、海盐澉水志、景定严州续志、景定建康志、咸淳临安志、至元嘉禾志、昌国州图志、延佑四明志、齐乘、至大金陵新志、无锡县志、 姑苏志、武功县志、朝邑县志、岭海舆图、滇略、吴兴备志

227吴兴备志、钦定热河志、钦定日下旧闻考、钦定满洲源流考、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钦定盛京通志、畿辅通志、

228畿辅通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

229江西通志、浙江通志

230浙江通志、福建通志、湖广通志、河南通志

231河南通志、山东通志、山西通志

232山西通志、 陕西通志

233陕西通志、甘肃通志、四川通志、广东通志、广西通志

234广西通志、云南通志、贵州通志、历代帝王宅京记、

地理类四、河渠之属

水经注、 水经注集释订讹、水经注释、吴中水利书、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河防通议、治河图略、浙西水利书、河防一览、三吴水利录、北河纪、敬止集、三吴水考

235三吴水考、 吴中水利全书、钦定河源纪略、仑昆河源考、两河清汇、居济一得、治河奏续书、直隶河渠志、行水金鉴、水道提纲、海塘录

地理类五、边防之属

筹海图编、 郑开阳杂著

地理类六、山水之属

南岳小录、庐山记、赤松山志、西湖游览志、桂胜、钦定盘山志、西湖志纂

地理类七、古迹之属

洛阳伽蓝记、吴地记、长安志、洛阳名园记、 雍录、洞霄图志、长安志图、汴京遗迹志、汴京遗迹志、武林梵志、江城名迹、营平二州地名记、金鳌退食笔记、石柱记笺释、关中胜迹图志

地理类八、杂记之属

南方草木状、 荆楚岁时记、北户录、桂林风土记、岭表录异、益部方物略记、岳阳风土记、东京梦华录、六朝事迹编类、会稽三赋、中吴纪闻、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增补武林旧事、岁华纪丽谱、吴中旧事、平江记事、江汉丛谈、闽中海错疏、蜀中广记、益部谈资、颜山杂记、岭南风物记、龙沙纪略、台海使槎录、 东城杂记

地理类九、游记之属

游城南记、河朔访古记、徐霞客游记

地理类十、外纪之属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诸蕃志、溪蛮丛笑、真腊风土记、岛夷志略、 朝鲜赋、海语、东西洋考、职方外纪、赤雅、朝鲜志、皇清职贡图、坤舆图说、异域录、海国闻见录

职官类一、官制之属

唐六典、翰林志、麟台故事、翰苑群书、南宋馆阁录、 玉堂杂记、宋宰辅编年录、秘书监志、翰林记、礼部志稿

237礼部志稿、太常续考、土官底簿、词林典故、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历代职官表

职官类二、官箴之属

州县提纲、 官箴、百官箴、昼帘绪论、三事忠告、御定人臣儆心录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

通典、唐会要

238五代会要、宋朝事实、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汉制考、 文献通考

239文献通考、明会典、七国考、钦定大清会典、钦定大清会典则例、钦定续文献通考

240钦定续文献通考

241钦定皇朝文献通考、钦定续通典、钦定皇朝通典、 钦定皇朝通志、元朝典故编年考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

汉官旧仪、大唐开元礼、谥法、政和五礼新仪、政和御制冠礼、政和五礼新仪目录

242政和五礼新仪、绍熙州县释奠仪图、 大金集礼、大金德运图说、庙学典礼、明集礼、 宫礼乐疏、明臣谥考、明谥纪汇编、明宫史、幸鲁盛典、万寿盛典初集、钦定大清通礼、皇朝礼器图式、国朝宫史、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钦定南巡盛典、八旬万寿盛典

243八旬万寿盛典、历代建元考、北郊配位尊西向议、庙制图考

政书类三、邦计之属

救荒活民书、熬波图、钱通、 捕蝗考、荒政丛书、钦定康济录

政书类四、军政之属

历代兵制、补汉兵志、马政纪、钦定八旗通志

政书类五、法令之属

唐律疏义、大清律例、史部政书类六、考工之属、 244营造法式、补遗、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目录类一、经籍之属

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子略、直斋书录解题、汉艺文志考证、文渊阁书目、授经图义例、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千顷堂书目、经义考

目录类二、金石之属

集古录、金石录、法帖刊误、法帖释文、籀史、隶释、隶续、绛帖平、石刻铺叙、法帖谱系、兰亭考、兰亭续考、 宝刻丛编、舆地碑记目、宝刻类编、古刻丛钞、名迹录、吴中金石新编、金薤琳琅、法帖释文考异、金石林时地考、石墨镌华、金石史、钦定重刻淳化阁帖释文

245求古录、 金石文字记、石经考、万氏石经考、来斋金石刻考略、嵩阳石刻集记、金石文考略、分隶偶存、淳化秘阁法帖考正、竹云题跋、金石经眼录、石经考异

史评类

史通、史通通释、 唐鉴、唐史论断、唐书直笔、通鉴问疑、三国杂事、经幄管见、涉史随笔、六朝通鉴博议、宋大事记讲义、两汉笔记、旧闻证误、通鉴答问、历代名贤确论、历代通略、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学史、史纠、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前编

246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评鉴阐要、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因答案限于10000字内,故删除了绝大部分。你自己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四库全书之经部、四库全书之史部、四库全书之子部、四库全书之集部”即可找到清代以前的全部书籍。

求《四库全书》的总目录

四库全书总目录1经部易类101子夏易传、周易郑康成注、增补郑氏周易、 陆氏易解、周易注、周易注疏、周易集解、周易口诀义、周易举正、易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