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关于德国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二战期间关于德国的资料,第1张

德国 大量囤积战争物资,到开战时,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还囤积了很多皮革、布匹和丝绸(可以用来制作降落伞等战争物资)。

1939年10月1日德国:面包和面粉配给制度开始实施德国品尝食品配给的滋味

尽管德国人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他们在国内却面临限制。食品配给卡在8月28日开始使用,现在范围包括肉类,奶制品、糖、蛋、面包、谷物和水果。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有不同颜色的卡片。

利用可资利用的东西来好好持家是帝国食品和农业部给德国消费者的信息。纳粹急于避免上次战争中遇到的食品短缺;从1939年8月宣传就集中于自给自足,农民被告知尽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户主们被力劝种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给(大约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经导致黑市商人出现,对此从上年 9月份开始严厉惩罚。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罗马尼亚卡罗尔国王达成协议,德国将从罗马尼亚丰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获得供应,而1940年5月27日卡罗尔同意进行甚至更紧密的合作。德国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达成的协定而得到进一步保障,根据该协定它将从俄国的高加索获得石油。德国也大量生产合成石油。

尽管盟国计划中的轰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政治复杂化而放弃,而攻击罗马尼亚在这个国家仍保持非交战状态时不能作为一个选择,但对德国的海军封锁正阻止德国从其他地区输入石油。

德国同英法开战后,虽然市面物价并不十分腾贵,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户口配给的购物券或购物许可证才能买到,如果要购买超过许可证数额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价钱。从1939年夏天开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给量是面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黄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酱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制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妇和儿童可以购买全脂牛奶)。德国人的饮食本来像其他欧洲人一样以肉类为主,每周只配给700克的话,做熟之后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鲜蔬菜和鱼也很难看到。在肉铺和地货铺的门前,常常可以看到排着长队、手持菜篮的主妇。如果看见妇女带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烟纸店前则是衣冠楚楚的男士们,他们排上一两个钟头的长队,只是为了买几支雪茄或者一听香烟。要是这些瘾君子们运气好,买到了想要的商品,想进酒馆喝杯啤酒透透气,那么他们除了酒钱外还要再加一种“战时附加税”。

柏林街头的公共汽车是难得看见了,电车也大多改成了女司机,其中有不少妙龄**,因此搭车的男人们突然增多。女人们都放弃了皮鞋,改穿木底布面的女鞋,走在人行道上“踢拖踢拖”好像日本女人的木屐。拜战神之赐,在街上牵狗而行的女人也少见了,所以柏林街道上著名的狗屎也少得几乎没有了,因此大受清道夫欢迎。

柏林,39年11月12日下发了衣服配给卡,可以看到许多德国人的脸都拉长了。男人、妇女、男孩、女孩和婴儿的配给卡都各不相同。除了婴儿的配给卡外,每个人的卡上都有100点。买一双短袜或长袜只花5个点,但是你每年只能买5双袜子。一套睡衣要花30点,几乎相当于配给卡总额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你买睡袍的话,就可节省5点。一件新大衣或西服套装将花掉60点。普通成年人衣服配给卡(购买衣服还要受季节限制),从12月1日到4月1日可以购买:两双短袜,两条手绢,一条围巾和一副手套。从4月1日到9月1日:一件衬衫,两副衣领和一套内衣。在一年的其他时候:两条领带和一件汗衫。从此以后婴儿也必须使用服装配给卡。当一个国家连尿布也短缺时,它的经济确实是够紧张的

40年圣诞节,德国政府在圣诞节对配给制也稍微放松了一些。每人可得到四分之一磅奶油、100克额外的肉,在圣诞节这一周可得到4个鸡蛋,而非以前的 1个鸡蛋。——额外26盎司(750克)大米和蔬菜,加上刚过1磅(500克)的糖、果酱和咖啡。但是额外配给不能阻止黑市上不断出现的食品和礼品交易,多特蒙德(Dortmund)的党卫军本月的一份机密报告说:“追捕野味和家禽在一段时间之前就开始了,并且高价出售”。每磅鹅肉要花费10个帝国马克。

圣诞树开始出售了,但立即被人们抢购一空。所有地方的人们都地企图使这个圣诞节看上去与和平年代一般无二。在橱窗里摆着那么多好东西,但是人们却不能买,因为按照政府的命令,将它们摆在那里只是为了展览。德国人在圣诞节往往会相互馈赠衣饰、肥皂、香水、糖果等礼品,但今年这些东西都实行了配给,他们必须送别的东西。今天在拥挤不堪的商店里,他们大多是购买书籍、收音机、留声机、唱片和珠宝。

40年的元旦,希姆莱突然决定取消允许咖啡馆和酒吧在新年夜通宵营业的决定,而且警告公众在那天晚上不得过量饮酒,所有人都必须在新年夜凌晨1点前关闭店铺。

40年的冬天寒气逼人。窗户外气温低到零下15度。德国一半的人口都在家中、办公室或工厂里挨冻,因为没有煤。街上那些可怜的人们,用童车推着或肩膀扛着一袋煤回家。每个人都牢骚满腹。没有什么会像持续寒冷这样消磨士气。实际上半年的配给制度和物资短缺,已经极大打击了德国民众的士气和对纳粹政权的忠诚度,如果不是40年德国在西欧的闪电战的胜利大大丰富了国内供应,德国的士气才重新得以巩固。

1940年德国占领丹麦后,柏林市场倒是繁荣了一阵,大量原本销往英国的鸡蛋、牛油、炼乳和咸肉被运往德国,其价值达8000万克朗之巨;再加上从挪威运来的青鱼,大大缓解了柏林的食品危机。从9月底开始,每周又平均有25列火车满载荷兰的农产品在柏林郊区的几个车站卸货。通过抢劫富得流油的西欧和北欧国家,希特勒保证了首都的老百姓餐桌上看上去不那么寒酸。

法国的投降令柏林人很是兴奋了一段时间,人们纷纷议论说同英国的和平大概也要实现了。

事实上,与英国在1940年窘迫的处境相比,德国人民的生活在该年达到了战时的最高水平。从被占领国家运来的大量农产品、肉类和奢侈品繁荣了德国的市场,被占领国家支付的巨额占领费更使得德国得以将这些国家的消费品市场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简单,往往是一份炖蔬菜或蔬菜煎蛋卷。他当然得算是素食主义者、禁酒主义者和禁烟主义者。他往往会邀请一个小圈子里的人共进午餐,包括三四名副官、赫斯、新闻官迪特里希博士,有时也包括戈林。在这种宴席上,会摆上一种专门为希特勒酿制的酒精度仅1度的啤酒,有时也会摆上一种用酸白菜酿制的叫作“赫尔夫”(Herve)的饮料,其中加了一点摩塞尔河(Mosel)葡萄酒调味。

记者威廉·夏伊勒在940年12月回忆:

德国已经被封锁了一年半了,但是封锁既没有给德国国内带来饥荒,也没有影响德国的战争机器的运转,德国人的伙食还是勉强过得去的,虽然也许在美国人看来这样的伙食难以下咽,但是由于一个世纪的磨练,德国人已经习惯了以土豆、卷心菜和面包为主的饮食结构,而这些食品的储备还是相当充足的。他们所缺乏的是肉类、脂肪、黄油和水果,现在他们每个星期只有一磅的肉类,四分之一磅的黄油或者人造黄油的配给,没有和平时期多,但是他们还是可以接受,只是富含维他命的水果短缺的矛盾比较尖锐,去年冬天的严寒摧毁了德国大部分的水果作物,现在市面上唯一能买到的水果只有苹果,而且还都是为小孩、病人、孕妇们预留的,去年冬天我们根本没有见过香蕉和桔子,这个冬天看来也不会有这些东西,所以劣质的维他命药片就配备给了军队和孩子。德国人没有咖啡、茶、巧克力和水果,每个星期他们只能吃一个鸡蛋和很少的肉类和脂肪,但是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补缺,所以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德国也不会发生饥荒。

如果战争会持续很长时间的话,那么衣物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德国的羊毛制品以及棉花几乎都是全部依赖进口的,现在德国对于衣物的分配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的:所有德国人的衣柜里储备衣服都足够坚持到战争结束和封锁解除的时候。丝织品的短缺不但普通的民众有切肤的体会,就是军队也感到情况吃紧,每到冬季军队为士兵准备的防寒外套总是不够用,希特勒的劳动服务组织穿的都是从捷克缴获的制服,这个叫做“托特 ”的组织里有几千人从事的工作都是本来应该军队里的劳动部门承担的工作,而他们甚至连制服都没有,夏天我在前线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穿的都是由粗麻布制成的平民服装。为了缓解原材料的紧缺,绝望的德国人研发出了人造丝织品,特别是由纤维素制成的丝织品,德国号召家庭主妇捐献不需要的破布和衣服用以再利用。这样它们就可以被用来制造再生毛和棉絮——两者都可用于人造纤维和人造丝的生产。

但是我却不相信他们能让8000万德国人都穿上用木料制成的衣服。

至于那些进行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情况是这样的:德国的铁矿含量丰富,从南斯拉夫和法国德国也能取得足够的铝矿来满足巨大的飞机生产的需要,但是铜和锡却非常短缺,但是德国有希望从巴尔干和俄国来密布这一短缺的现状。

至于石油,德国主管石油事务的Schell将军说他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当然即使他担心也是不会承认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以下事实:

1 德国空军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赖进口的。所有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国以煤为原料自己生产的,现在德国的合成燃油的年产量大概是400万吨,大大超过了德国空军所需的燃油数量。英国如果要使德国陷入危机,那么就可以攻击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厂,事实上英国也正在尝试,他们击中了莱比锡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厂,但是这样的破坏程度远远不足以瘫痪整个德国的人造石油工业体系,甚至连实质性的影响都没有达到。

2 德国已经控制了罗马尼亚用于进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还和苏联达成协议,至少每年可以从俄国进口100万吨石油,但是我怀疑在战争开始之后,苏联是否真的向德国输送了这么多石油。

3 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而且挪威、荷兰和比利时的陷落也使德国在石油上拣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几乎被削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私人轿车和没有实际运载能力的卡车是不允许开动的,而且当局严格禁止使用石油进行取暖。

据我个人的猜测,德国的石油是够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石油来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至少在两年之内,德国不会出现石油短缺的现象。农民不受配给制度的限制而矿业工人由于是“重体力劳动者”得到的量比较大。燃油也是从战争开始就进行配额限制,反映出德国很关注其在盟军海上封锁下贸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给:

340克面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面包(重体力劳动者)。

70克肉类(普通平民)或170克肉类(重体力劳动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体力劳动者)。

每日所需热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4652大卡

国防军士兵:平均3600大卡,战时4500大卡(德国联邦国防军野战食品迄今仍沿用这个热量配给标准)。

各个被占领国家和卫星国在向德国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国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铁矿石、硫、硅、氮都来自被占领国家。从1941年开始,德国有规律地用火车将在苏联缴获的战利品运回国内,以保持他们的生产速度。在德国人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下,欧洲每个国家都要为供养庞大的德国而耗尽力量。

俄罗斯提供劳动力和各种原料,乌克兰提供小麦玉米和肉类,丹麦和荷兰提供奶酪、肉类和黄油,挪威提供电力,和对生产装甲钢至关重要的钼矿瑞典提供铁矿石,瑞士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匈牙利提供铝矾土,罗马尼亚提供石油和小麦,捷克斯洛伐克提供军火,比利时提供钢铁和机器,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钨,铬等战略金属法国则提供从粮食、酒类到钢铁、铝、武器、引擎、汽车……当然,与战争无关的私人小汽车、电冰箱、真空吸尘器和钢琴等消费物品在战争结束前,都不准再生产。

使用配给卡的平民的每日热量配给标准从1942年底开始降为2078大卡,食物配给的不足已经开始影响1924年以后出生的士兵的体能水平。

1943年底降为1980大卡,1944年底降为1670大卡,德国投降后的1945年底降至最低,1412大卡。1942年底,食物配给的不足已经开始影响1924年以后出生的青年的体能水平。

1943年底欧洲德国占领区平民的每日热量配给:

巴尔干地区:1305大卡

比利时:1320大卡

法国:1080大卡

荷兰:1765大卡

波兰:855大卡

荷兰的每日热量配给之所以较高,除了因为与德国同属日尔曼民族,更重要的是荷兰在战争中为德国提供了大量兵员!

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对美食的热爱因新颁布的有关什么可以吃喝的限制而受到打击。在宾馆和餐馆里进餐被限制在两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销售将被限制在每星期四天。为防止囤积,在销售的罐头上用钉子打孔。在家里吃饭也不例外:配给卡将开始使用,包括面包、法式糕点和巧克力在内的食品或者被限制,或者干脆被禁止销售。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在不做激烈运动的前提下,每天消耗1800大卡热量,因此,德国占领区平民的每日热量配给不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于是,欧洲黑市猖獗,人们只能以10倍于正常的价格购买必须的食物饥饿和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肆虐欧洲大陆!

肉食品的生产特别受到影响,欧洲的消费肯不得不越来越依赖素食。饥饿的现象出现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饿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这种情形只限于欧洲的非日耳曼人。德国不顾占领区粮食的匾乏,征收了大量的粮食,不是运到德国去,就是供应占领军。

战争爆发时,德国必须养活将近八千万人。在战争过程中,有一千二百多万人被动员入伍。这些人虽然对工业或农业生产没有贡献,却必须配给他们从二千七百五十至三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口粮。应征入伍的人中,有七百万人由外国工人和战俘所代替。他们虽然多半只靠劣质的和单调的饮食来糊口,可是如果要他们到工厂和农场去干重活,那就不得不给他们足够定量的淀粉质食物。因此,在战争期间,平民和军队所需要的粮食总数比战前的水平至少高出了百分之二十。国内供应量和总需要量之间的差额全靠在占领区大肆征粮来弥补。

最受歧视的是犹太人。1942年9月以后,犹太人不准获得任何肉类、肉制品、蛋品、糕饼、白面包、全脂牛奶、脱脂牛奶或任何不经特别许可而分配的食物。发给犹太人的面包证只准购买黑麦面包。犹太儿童和青少年只获得一般消费者的面包配给量,他们没有人造蜂蜜,没有可可粉,没有额外配给的果酱,他们也没有资格获得全脂牛奶。凡是德国人有权享受的所有其他补充配给,同等身分的犹太人则一概没有。

1943年以前,德国国内对所有消费品实行严格的配给,再加上被占领国家源源不断的贡款,以及卫星国的进贡,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其他欧洲国家还是比较高的,仅次于美国,德国人民的饮食也是在战争进入了1944年后才逐渐变坏。

随着战争局势进一步恶化,柏林的供应再度变坏,而且家庭妇女们还受到号召,交出家里的“多余”衣物、废铜烂铁、铝锅铝盆。甚至连勃兰登堡门也不能在战时征集活动中幸免:1943年2月,一群柏林消防队员爬上门顶,将勃兰登堡门的铜皮屋顶全部拆下来送去熔化。

德国被迫将动物蛋白质改为植物产品。德国人的总的食品消费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来自荤食品,而在其他工业国家里则有百分之四十。德国人的大部分蛋白质消费量来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业国家里大部分蛋白质则来自荤食品。

,德国为了解决粮食的严重不足,就开始研究利用培养酵母菌来生产蛋白质其方法是将木材和造纸废水转化为糖,由于这种酵母蛋白经压榨后很像猪肉和牛肉,所以被誉为"人造肉"年产量最高达50000吨,

与此同时,在牛奶的利用方面也厉行节约。由于全脂牛奶的消费限于儿童、母亲和从事有害健康的工种的工人,因而出产的牛奶大部分可以用来制造黄油。尽管这样做并没有改变牛奶中含有的脂肪总量,却增加了可以得到的脂肪的供应,从而在战争时期一直维持了令人相当满意的脂肪配给。

油料作物、土豆、蔬菜这些适于种植的农作物的增产,影响了德国牲畜的总数,尤其因为海外供应的浓缩油被封锁切断了,而国内供应的敖皮也由于出粉率高而有所减少,在战争的五年中出粉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以上。奶牛主要靠家庭的饲料喂养,因此牛奶的供应保持在高水平上,但是猪的总数不得不减少。到战争结束时,总数下降到战前水平的大约百分之六十。猪肉和猪油的产量下降得比猪的总数甚至还要多,因为缺少谷物和土豆作饲料、屠宰下来,猪肉重量和猪油含量都减少了。

43年后的面粉供应开始紧张,必须在国民吃的面包中掺用大麦粉和土豆粉以及其他成分,食品生产在德国就无法跟人口的增长同步,因此在战争开始时它马上就陷人了供应不足。从1914年10月起,所有德国的磨坊都必须加紧碾磨谷物。面包师必须在白面包中添加一定量的黑麦。黑麦面包中则经常掺入土豆粉。战时面包的常用缩写为“K面包”,不久以后,就有一批规定协调这种面包的生产。这时,白面包中必须含有至少10%的黑麦面;黑麦面包中又必须至少掺5%的土豆粉或淀粉。尽管如此,面包供应依然很紧,在战争进程中越来越不足。

当时留学德国的季羡林先生回忆:我们中国人本来吃肉不多,我们所谓‘主食’实际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黄油从前我们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国人开始沉不住气的时候,我还优哉游哉,处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面包和土豆限量供应的时候,我才感到有点不妙了。面包少且不说,实质更可怕。完全不知道里面掺了什么东西。有人说是鱼粉,无从否认或证实。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制造气体。”

德国的消费品配给严格而有效,不仅食品列入配给,从衣服,鞋帽,香烟和烈酒都列入配给名单

德国每人都有一本供应卡,例如,在餐馆就餐,点菜后除交纳现金,还需要从供应卡扣除饭菜已经明码标定的食油,肉和蛋的定量,在购买衣服,鞋帽时也是同样,例如,每年供应两件衬衣,那么,在付款时必须有供应卡的布票,但是,买30马克的高级衬衣还是15马克的衬衣有选择的自由

由于德国缺乏橡胶,因此从军靴靴底到军帽帽檐一律改用皮革制造,省下宝贵的橡胶制造轮胎!

德国士兵在回国休假时使用特种食品供应卡。面包证和食品供应卡一起印刷在一张硬纸片上,需要多少面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面包证,和士兵证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对战时探家士兵的免费食品供应。

41年的冬天,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破灭了,此时,德国国内,人民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为军队捐献过冬衣物,还不得不忍受冬季取暖煤炭供应的削减,为了战争消耗,德国人开始体验节衣缩食,挨冷受冻的滋味!

当盟国一知道德国在俄国作战的第一个冬天严重缺乏寒衣的情况后,就开始大规模地采购寒衣。在1942年中,以一千万英镑的价值买迸了总数近二万五千吨的物资,采购范围从羊皮外套和羊皮衬里的手套到羊毛旧衣和牛毛。德国抢购这些商品被认为是它的储存减少,处境日益困难的明证。

经济作战部的意见是,虽然在它早先对德国物资匾乏情况所作的估计有时过于乐观,但无疑已发现这时德国在对俄战役中的衣着供应上是真正穷于应付了。

德国政府告诉每一个家庭,土豆现在应当只以带皮的形式上桌,”它说:“最重要的是,在饭馆和餐厅里,不可使用土豆削皮器。”

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橙子从此在德国人的餐桌消失了

44年底,苏联几乎收复了包括乌克兰的全部国土,法国也为盟国解放,于是,肉,鸡蛋和葡萄酒从德国人的餐桌上大大减少了!

从41年到45年盟国对德国城市毁灭性的轰炸,使得50万德国平民丧生,数百万人房屋被毁,无家可归,纳粹德国政府表现出非常的高效率,每当大轰炸刚刚结束,那些情绪低迷饥肠辘辘的难民,很快会看到,废墟和瓦砾得到快速的清理,伤员受到妥善救治,政府的卡车迅速运来大桶的热汤,抹着厚厚黄油夹着鸡蛋和香肠的三明治,以及各种衣物,甚至还有儿童玩具,这坚定了德国人民在整个二战期间对政府的信心

德国人43年工作周的平均工时从47小时增加到了492小时,数量不断增加的外国劳工以及战俘将被迫在德国工厂工作。军工仍居于最优先的位置,纳粹当局以烟草或者白兰地的形式向军工工人提供生产效率津贴,并承诺为参加工作的母亲们改善条件。但在生产率驱动中也有更严厉的一面:劳动力也被包括转移到集中营在内的对“懈怠”进行惩罚的多种威胁所驱动。

1944年的德国配给标准,普通平民每人每星期

面包2000克,

肉食或香肠900克

食糖140克

油脂140克

奶油80克

咖啡30克

鸡蛋1个

香烟20支或雪茄10支

1945年的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对于许多柏林人是难忘的,主要是在这天发放的额外配给

香肠500克,大米500克,豌豆250克,蔬菜罐头一个,黄油50克,咖啡50克-----

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些额外的配给,是无法坚持到10天后柏林战役结束的!

在战争的头五年里,德国人的饮食一直是单调的和不太可口的。它充斥着体积大、长气力的食物,而缺乏高质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不过并不严重缺少任何重要的质下降到战前水平的四分之三,可见的和不可见的脂肪下降到三分之二。对一般消费者的供应量始终就不十分充足,但是对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说,饮食通常至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最低营养。

德国人民的健康并没有由于缺少食品而受到损害。工厂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并不过高。在出现这种情形时,主要是由于工作过度和在猛烈的空袭下生活条件普遍恶化,而不是由于营养不良。在1943—1944年的冬天,流行性感冒席卷了德国,而到战争结束时,还出现了某些轻微的皮肤病。在其他方面,德国人民的健康和营养情况,在战争中自始至终都保持得非常好。甚至在德军最后崩溃而带来的苦难时期,多亏了地方紧急配给,人民还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应,从而避免发生骚动。

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元,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当然有占领下西欧的经济支持,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 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3年达到了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后来多生产虎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二战期间共生产24000辆坦克。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军事上寡不敌众,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5年,德国战败了,德国仿佛是被纳粹和希特勒催眠率领着经历了一次,绚烂辉煌而又结局黯淡惨烈的梦,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德国才发现,在挥霍了日尔曼的狂想,复仇,激情和努力后,收获的仍然是贫穷饥饿与残垣瓦砾。45年底德国人每天的食品热量只有1400大卡,是1942年的一半!普通人连吃饱一顿黑面包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侈,曾经帮助中国救护南京大屠杀中的难民的德国友人拉贝博士,此时,也在德国忍受着饥饿的煎熬,知恩图报的国人为拉贝博士寄去了炼乳,巧克力和罐头,以解燃眉之

二战德国侵略的顺序如下:

先从斯洛伐克开始、捷克、奥地利、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空战)、希腊、南斯拉夫、苏联。

二战初期,希特勒主张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象漆黑的夜里突然闪电一样地打击敌人,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闪击战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兰西等国。

扩展资料

德国的进攻:

希特勒的全球战略是以欧洲大陆为重点,以对英法苏等国的分化瓦解和各个击破为目标,以闪电战为主要的军事手段,最终确立起德国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希特勒全球战略的关键一步是夺去欧洲霸权,占领波兰是第一步。希特勒力求避免两线作战,确定了先打英法再战苏联的作战顺序。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波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沦亡。1940年4月9日,德国以防止英法入侵、保卫丹麦挪威中立为由,发动侵略战争。丹麦不战而降,挪威在进行顽强抵抗后于6月7日沦亡。

1940年5月10日,德国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发动忽然袭击,卢比荷相继宣布投降。法国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绥靖政策,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国内人民思想混乱,战时又犯了严重的军事错误,终于一败涂地。法国在短短6周之内兵败国降,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明显下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加强了彼此的勾结,推动大战向纵深发展。同时,英美苏重新考虑和调整了本国的外交政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觉醒和逐步联合。

1940年8月,德国空军对英国实行空中闪电战,对英国本土进行狂轰滥炸。英国军民同仇敌忾,斗志高昂,利用无线电和雷达等先进技术形成了防空体系,使德军的进攻不但未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损失惨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巴巴罗萨计划

二战时德国版图最大的时候是1941年,包括今天的德国本土,今属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今奥地利全境,今波兰西北部(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西普鲁士、但泽),东普鲁士(今俄占)、梅梅尔(今立陶宛占)。

此外就是占领区和总督区、保护国,以1942年初为例:法国北部大部,法国西部沿海,丹麦全境,挪威全境,斯洛伐克,波兰总督区、乌克兰总督区和东方总督区(这三个总督区构成了东线前线和德国本土之间的地域),还有南斯拉夫大部和希腊大部。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意大利是友邦。

占领区随意战争进展也有变动。1942年底占领了法国本土全境,1943年9月占领那不勒斯以北的意大利大部,同时东线有所收缩。

扩展资料:

德国二战惨败后版图变化:

1945年6月5日,美苏英法四国代表抵达柏林,签署了《关于击败德国并在德国承担最高权力的宣言》等三个文件,统称“柏林宣言”,宣布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

而四国占领区的总司令组成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驻地位于柏林,作为占领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协调委员会作为辅助机构。成员有苏联元帅朱可夫、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和法国将军科尼希。还规定了,有关德国的问题必须由四国共同协商,只有一致通过才能作出决定。

德国在一战后被割让了大量的土地,这是导致德国民族情绪上升,以至纳粹上台,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二战后,同盟国吸取了教训,没有再割让德国本土的土地,只是把德国自纳粹上台后掠夺的他国土地归还,还将德国分成四分,法、英、美管理区形成后来西德;苏管区为东德。

-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时德国国防军的军纪还是非常良好的,比一战德军要好,尤其是在战争后期,二战后期德军的士气和纪律要明显好于一战后期。主要是因为一战德军的士气逐渐受到 社会 主义思想的侵袭,人们认为他们是在为皇帝充当炮灰。而二战的德国国防军则受到纳粹党宣传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士兵对希特勒充满崇拜,即便在1944年那种困境中仍旧保持着必胜的信念。

曾经担任德军第84军军长的埃菲尔特曾经谈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德军步兵从1914-1918年时一样优秀,炮兵比那时更强,武器更为先进,战术也大有长进。但在一战的最后两年,倾向和平的 社会 主义思想在部队中传播,影响了士气。在这次战争中,纳粹主义则反之,它能提升士气。”曾任德军总参军训部主任的勒里希特也提出了与上述相同的观点,他也认为二战德军的军纪要明显好于一战德军。

能够证明德军军纪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即使在1945年德军正式投降后,绝大部分的德军也都没有就此解散,而是仍旧作为一个集体而存在,士兵仍旧继续听从军官的指挥,官兵之间仍旧互相帮助,一起面对即将的战俘生活。在路上苏军士兵特别喜欢抢德军装甲兵的黑色制服,为了保护那些装甲兵免于衣服被抢,德军官兵总是将那些装甲兵塞在队列的最里面以避免被苏军士兵所发现。即使德国已经战败,德军已经缴械投降,但是军人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思想仍旧深深的根治在官兵的心里,由此可见德军的军纪情况。

正如**《兄弟连》中的一个片段,那些被俘虏的德军士兵仍旧迈着整齐的步伐以行军队列行进,在他们眼中看不到俘虏一般有的颓丧,他们仍旧充满纪律性,仿佛仍旧是一支军队,只是没有了武器而已。

采访了许多参与过伟大的卫国战争的女性老兵,都收录在了《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这本书里。我们直接来看当时这些红军战士的自述:

德国人是不把女兵留作战俘的……抓住立即枪毙。或者把她们拉到集合起来的德国士兵面前,展示说:瞧瞧,这些都不是女人,而是怪物。我们始终都要为自己准备两颗子弹,必须两颗,是为了防止第一颗是哑弹。

我们有一个护士被俘了……一天之后我们夺回了被敌人占领的村子,随处可见散落着死马、摩托车、装甲运兵车。在那里,我们找到了她: 敌人剜掉了她的眼睛,割去了她的乳房 ……把她的身子残暴地竖插在 木橛子 上……寒冬腊月的天气,她身子雪白雪白的,头发也是灰白的。这姑娘才十九岁。

在她的背囊里,我们发现了她的亲人来信和一个绿色的橡胶小鸟,那是她儿时的玩具……

另一位女战士对德国人的焦土政策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夺回了一个村庄……寻找取水的地方。走进一所院子,我们看到了一个水井吊杆,木雕边围的水井……院子里躺着被射杀的主人……而他身旁蹲着他的狗。看到我们,狗儿开始呜呜地低吟。它没有立刻到我们跟前来,只是对着我们低声吠叫。然后狗儿带着我们进了茅草屋……我们跟着它走进去。在门槛旁躺着女主人和三个孩子……

狗儿就蹲在他们旁边哭泣。真正在哭泣,像人一样……

我们开进老家的村子,村里只竖着几根柱子,别的一无所剩!在乌克兰我们解放的一些地方,也是什么都不剩了,只留下一片西瓜地,人们只靠吃这点西瓜过活,别的什么都没了。我们进村时,他们就拿来西瓜给我们……代替欢迎的鲜花。

一位名叫 瓦莲京娜•巴甫洛夫娜•柯热米娅金娜 的游击队员说:

我还记得,看到一个犹太男孩……一个德国人把他拴在自行车上,他就像狗一样跟在德国人车后面紧跑。“快跑!快跑!”德国人一边骑车一边大笑着。是个年轻的德国人……等他玩累了,就从自行车上下来,比画着叫男孩跪在地上,四肢着地,就像狗一样跳着走……他在一旁大叫:“狗崽子!狗崽子!”又扔出一根木棒,喝令孩子:捡回来!犹太男孩站起身,跑过去把棍子拿在手里跑回来。德国人大怒,气势汹汹地打他骂他,比画着要男孩四肢着地,像狗一样跳着跑过去,用牙齿衔起木棒。最后,男孩是用牙齿咬着木棒回来的……

那个德国青年这样耍弄了犹太男孩两个多小时后,又把他拴到自行车后面,转身回去。男孩就像狗一样跑着……朝犹太人隔离区那边……

听到这个故事,您还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去作战,为什么要学会射击吗?……

战争时只有十岁的萨沙•卡夫鲁斯说:

我记得一个场景,德国人追赶母鸡。抓住后,把它举起来,旋转着甩动,直到在手里甩没了鸡脑袋。他们哈哈大笑。我好像觉得,我们的鸡在叫喊……像人一样……人一样的嗓音……还有那些猫,那些狗,敌人开枪射击它们的时候……这之前,我没有看见过死亡。既没见过人的死亡,也没有见过其他动物的死亡。只有一次在森林里看到过死去的小鸟,这就是全部。我再也没有看到过死亡……

我们村子是在1943年被烧毁的……这一天我们正在挖土豆。邻居瓦西里,他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会许多德语,他说:“我去找德国人,向他们求求情,别烧咱们的村子。那里——住的都是些孩子啊。”他去了,结果被敌人烧死了。 学校也被烧毁了,所有的课本都烧了 。我们的菜园也被烧了,还有果园。

这场大战由最初单纯的国家间交战,演变为一场全人类的生存斗争。被侵略的人民如果不能赢得战争,将面临灭顶之灾。这场战争,确实成为了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二季第一集

二战中的德国国防军士兵整体水平还是值得称赞的,无论是驻扎在法国还是苏联的德军都比较遵守德军著名的“十条军规”,而屠杀犹太人、强奸妇女等劣迹,大多则是纳粹的党卫军干的。二战末期,德国国防军甚至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与美军联手对党卫军开火。实际上,在提倡“人性先行”的欧洲,即使是出于敌对状态下,人性的光辉也难以掩盖,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故事便是典型。

1940年8月25日,英国借助强大的空军与德国展开对轰,对德国首都展开首次轰炸。此后,作为盟友的美国也加入到轰炸的行列中来。1943年12月20日,在完成一次对德国工业目标的轰炸后,美军飞机在返航的途中,与德军一个空军飞行编队遭遇。要命的是,美军飞机大部队已经脱离战场,只剩下一架B-17F轰炸机陷入与德军的纠缠。在一轮交火后,由于处于绝对劣势,美军飞机的机组人员伤亡惨重,有1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而飞行员查理·布朗也一度被打蒙,飞机差点失去控制栽向地面。

好不容易重新将飞行姿态调整为正常状态,布朗发现有一架德军战机紧随其后,似乎已经锁定了目标。而美军的机组人员则将机载机枪瞄准德军飞机,双方都想占据先机一举击落对方。然而就在这时,德军飞行员突然重复着一个手势,并放弃了攻击,将伤痕累累的美军飞机放离战场。这并非是德军飞行员的操作失误,而是其有意为之。驾驶德军战机的飞行员名叫弗朗茨·施蒂格勒,在战争中先后击落攻击22架敌军飞机,是德军的王牌飞行员。1943年这场战斗发生时,施蒂格勒只有23岁。当时他距离获得一枚代表德国士兵巨大荣誉的纳粹铁十字勋章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再击落几架战机便可以了。当然,面对落单的美军飞机,施蒂格勒自然不想放弃这次机会。然而,当他锁定美军飞机时,发现敌机已经被打得很惨,不但机翼被严重损坏,机舱也被打出大洞,里面的机组人员也是受伤严重。就在这一瞬间,施蒂格勒突然动了恻隐之心,他做了一番犹豫,最终放弃了这次唾手可得的机会。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纪的确应该被肯定,如果和当时的日本军纪相比来,德国的军纪简直是要严明地多了。但也并不是都非常遵守军纪的,所谓的害群之马在哪里都有。

大家都知道,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就曾经强迫妇女来充当日本军的慰安妇 ,如此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事,对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军队来说,也做过类似的事。 德国在整个欧洲地区一共建了大约有500多处慰安所 ,据统计,至少有3万名欧洲妇女被迫去做慰安妇,而且她们大多都是德军在大街上绑架来的平民妇女。

这些慰安所多是在德军占领地的酒店, 目的就是为了供途经此地的军人玩耍,而在集中营里,德军也有建有慰安所。 德军以此作为鼓舞士兵士气的手段,是允许士兵到慰安所解决个人问题的,但是, 同时又严令禁止和占领区的妇女发生关系 ,这样能够免德军在与当地人发生关系时染上病。

1、一种观点认为:二战中的德军整体军纪水平还是值得称赞的,都还是比较遵守德军的“十条军规”的。 那么,为什么德军的军纪会如此严明呢?

首先,这和普鲁士军人的传统有关。普鲁士军人视荣誉为生命,一切听从指挥,而且是严格贯彻到底

其次,和希特勒上台后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有关。 比如,童子军的野外训练和爱国教育。比较有名的是攻打法国时,德军对当地居民秋毫无犯,这也导致很多的法国军队投降,致使法国的伪军数量一度高于德军的三倍,并且还服从德军。

再者,希特勒对德军下了死命令:不允许玷污占领区的妇女。 因为,希特勒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如果和别的民族发生关系,会玷污日耳曼民族的血统。虽然说这个说法很偏执,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么这么看德军的军纪的确是不错,主要原因就是传统造成(普鲁士军魂)但是由于战争的推进,丑陋的人性也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苏德战场上,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民族的劣根性, 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都没有留底线,德国对苏联实施“焦土政策”(比喻)所以双方自然也不会手下留情。 而都是往死里整。不过这都是战争后期,人性已经崩溃,但是德军刚开始而且在西欧还是算可以。首先,德国人会把盟军和苏军区别对待,而盟军也是,至少对你还算留情,而苏军则不是,所以为什么后期会出现,德军只会向盟军投降,并不会向苏军投降的事情发生。 德军的军纪和日本兵比的话,可以这么说,德军就是天使。 日本人做的混帐事我不想重复,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也有另外一种观点: 德军在二战时期的军纪,不仅不能够被称为典范, 而且还称得上是非常糟糕。强奸妇女、杀害平民、打砸烧抢、虐待战俘都是国防军跟党卫军曾经一起干过的“好事”。

当然除了虐待战俘(关集中营)以外,干这些事情对德军来说还是得分场合的,如果是在西欧(如法国)地区,那德军至少还知道逛景区要排个队,买个香水要给人家法国老板付钱; 但要是在东欧,尤其是苏联地区,那么上述的种种残暴血腥的行为,德军一样都没落下。

虽然普鲁士的军队的军纪在近代长期成为欧洲各国军队的典范,在十九世纪后期成立的,作为普鲁士衣钵的继承者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二也依旧继承了普鲁士时期的优良军纪,但是希特勒上台后的德三就不一样了;虽然希特勒号称他的德三“继承了神罗和普鲁士(德二)的意志和精神”, 但实际上神罗和普鲁士的那一套在军队里早都被剔除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充满着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教条的纳粹主义。

而纳粹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人种观念。在希特勒的观念里,最优秀的人种是纯正血统的日耳曼人及其分支(金发碧眼的北欧人种) ,其次则分别是意大利人、印度雅利安人、蒙古人(日本)、因纽特人、澳大利亚人(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和非洲人,排在最后的则是斯拉夫人与犹太人。在希特勒看来, 这些在他心目中落后的民族(斯拉夫,犹太)根本就称不上是“人类”,是可以被随意屠戮的对象; 而以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为所谓的“指导思想”的德国国防军的军纪又怎么会高!真的是不知道这群信奉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军队的军纪能有多高?!当然了,在 历史 上也有反例, 由于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德军高级军官和将领极其反对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和残暴的行为, 所以一般在这些军官将领带领下的军队也是很少会做出这些极其残暴的行为(领导都不信我肯定也不信)。

在德国侵苏联之初,作为“反苏阵地”的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非常欢迎德军的“入侵”, 认为德军是前来“解放”他们的,很多居民不仅为德军提供各种帮助,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人叛变,成为了德军侵略苏联领土的帮凶。 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和德国在占领区实施的高压政策,德军也随之开始在这些地区无恶不作,烧杀掠夺一样都没落下; 逼的当地老百姓又不得不转变立场,继续支持苏联。 德军的行为逼的一向反苏的地区都开始支持苏联的卫国战争了,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德军军纪高?

而且,德三也曾设立过不少专门为军队所服务的慰安所, 其设立初衷就是为了防止德军士兵在战后由于行为不检点而染上性病。 这些慰安所在前期只招揽德国女性,之后招揽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占领区。并且早在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的时候,德军内部就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不检点行为,在攻占巴黎时,这种不检点行为又进一步扩大, 成千上万的德军沉迷在巴黎红灯区的灯红酒绿之中。如果不是因为建立了专供军队使用的慰安所, 那么很难想象这种情况会不会进一步在德军当中继续蔓延。如果三德子的军队军纪真有那么高,那么为何还会有慰安所这种防止德军士兵行为不检点的设施存在呢?(虽然德军说这是为了鼓励士兵,涨士气,但是都用上这种方法涨士气了,可见其军纪)如果德军军纪真有那么高的话,为何在战争后期还大批大批的要向英美盟军投降呢?德三国防军不是号称“继承了普鲁士的精神”了吗?

二战德军军纪并不比日军好,只是日军直接侵略了我们,我们记录下了更多的日军暴行。德军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我们对于德军的暴行不熟悉而已。 戈林早就下了命令:“将一切不敢正眼看你的人统统枪毙。” 德军一样在占领区进行一波又一波的扫荡。 德军规定,苏联平民哪怕靴子里有一把刀子,一把剃刀,也要被杀掉。

德国的帝国专员辖区,警卫师,野战训练师,警察营,执法警察总局,还有伪军性质的东方营都是对平民进行扫荡的武装组织。 苏联平民在苏德战争,死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800万人。

1942年希姆莱颁布法令禁止德军与外国女性发生关系 ,并将这种行为定性为对日耳曼种族的犯罪,将受到军法审判。希姆莱同时也毫不掩饰的表示我不反对,不会造成怀孕或 情感 纠葛的关系。 也就是说强奸以后,打死就行了,只要不怀孕就行。 为此,德军的这种暴行实际上非常残酷。而且,在德军部队也有慰安妇,就是所谓的战地妓院,全部女性,都是在当地抓捕的平民女性。

按德军规定,战地妓院,每名妓女平均要接待50-100名军官士官和士兵。德军全线溃退并最终失败。昔日为德军服务过的那些可怜的女人受到了凌辱, 她们被当地民众也视为「纳粹」,更多的被打为「叛徒」,包括她们和德国人生下的孩子,终生都没有安宁过。

德军在屠杀战俘方面同样惊心动魄,德军屠杀的苏联战俘,超过百万人。对法国,英国战俘一样进行残酷的屠杀。德国党卫军的弗里茨·克诺兰就是因为在1940年屠杀英国俘虏,而在1949年被处决。

因为党卫军部队暴行尤其突出,为此在,1946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德国党卫军为犯罪组织, 其100多万成员无权像普通德国国防军士兵那样在战后享受退伍军人待遇。

二战,这场战争带来了数千万人死亡,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的武装力量分为德国国防军和德国党卫军。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区别为,国防军可以保持一定的军人道德,为执行军令而战。

而党卫军是纳粹党人组成的,效忠于纳粹党的军队。党卫军是纳粹极端意志的表现,他们为了贯彻希特勒的大德意志主义,推行法西斯主义,对外实施侵略和扩张,并疯狂的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大量屠杀犹太人。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党卫军在二战中臭名昭著,战后,党卫军在纽伦堡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被列为非法组织,被判定为犯下了严重的反人类罪。党卫军的头目海德里希被刺杀,希姆莱自杀。

而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经审判,未屠杀过平民,罪行较轻,仅关了三年,便被释放。

据说德军军纪很好。那就看看苏联人怎么说的吧,看完之后您自己下结论吧:

另一位女战士对德国人的焦土政策是这样描述的:

一位名叫瓦莲京娜•巴甫洛夫娜•柯热米娅金娜的游击队员说:

阿列克谢耶维奇还采访了一些当时还是孩子的老人。请参考她的《我还是想你,妈妈》。

战争时只有四岁的萨沙•苏耶金回忆说:

战争时只有五岁的瓦尼亚•季托夫说:

战争时只有十岁的萨沙•卡夫鲁斯说:

战争时只有七岁的列娜•克拉夫琴科说:

战争时只有七岁的盖妮娅•扎沃涅伊尔说:

您有结论了吗?是不是要赞赏这种严格得有些夸张的军纪或是败坏得一塌糊涂的军纪?

这么说吧,德军在东线战场对平民犯下的罪行,你但凡了解百分、千分之一,你都会对苏联军队攻入柏林后的行为感到困惑:太文明了,红军战士们,你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仇恨?忘记了纳粹在你们家乡犯下的罪行?

有着优秀理论设计的德式种族主义,能够让绝大多数德国士兵发自内心的相信:雅利安的血统是神圣的,斯拉夫人和其他东方人是天生的奴隶,他们的文化和语言不值得保留,他们的种族唯一存活的意义,就是服务德国人。这就是所谓“反抗的人要死,服从的人也要为德国人劳动,直到死亡”。

用这种思想武装大脑的士兵,能有什么军纪?连坐、直接枪决、集体屠杀,一个德国人的血要用十到二十名普通居民的生命偿还,这能有什么军纪?除非你把军纪看作单纯的服从命令,那德军军纪“好的很”,因为没有命令不允许屠杀东部平民和战俘,没有命令不许劫掠、焚毁他们的财产,更没有命令不许大规模强奸。相反,在德军实际可查的命令里,充斥着“帝国不养无用之人”、“消灭敌人的抵抗基础,即使是平民”、“饥饿是消灭敌人有效的手段”。

以前军事圈老有一种幻觉:日本鬼子残忍,二战德国有骑士精神,不会干那些事。后来翻了一下史料才发现:穿得好看跟是不是好人完全两码事。而且从效率上来看,德国人在屠杀、扫荡、劫掠、饥荒上的本事比日本人强多了,完全工业化流水作业,每件事都有指导手册,不愧是精准的德国工艺。

“本着德国人严谨的作风,他们甚至朝空的汽油桶开枪”。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至少饿死三百万人,最高估计能到七百万人。照理来说乌克兰人应该对苏联充满仇恨,坚定地和德国人站在一起,可为什么最后除了班杰拉手上那稀稀拉拉几支游击队,其他乌克兰人都加入了苏联红军呢?从这个角度想想,德国人得犯下怎样的罪行,才能让乌克兰人倒向斯大林,倒向当年饿死他们几百万人的慈父?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军纪,

是为保持法西斯战斗力。

而不是维护和平与正义。

纳粹德军因此侵略成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军惨无人道,罪恶滔天,

充分暴露其法西斯本性!

堪称法西斯代表和象征。

失道寡助必然穷途末路。

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规律!

德国分党卫军,和国防军,为什么德国受到大部分人民的喜爱,就是军队素质高,特别是国防军,他们的使命就是听从国家的命令,也许二战德国是侵略者,但是没有进行抢杀掠夺老白的物品。

胜者王侯败者寇,德国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军队纪律究竟如何?按照苏联说法,入侵苏联的德军军纪败坏,对苏联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比起作恶多端日军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还有一种说法,称赞德军军纪严明,不像日军那样,每占领一个地方,烧杀奸*无恶不作。那么,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哪个更接近 历史 的事实呢!

抛开意识形态,不得不承认德军整体的军纪还是不错的。在德军占领区 ,很少发生集体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事件,德军也不像日军那样,到处抢劫老百姓的财务,肆意奸杀被占领区的妇女。就以莫斯科保卫战为例,当时的德军饱受严寒饥饿之苦,换做日军早就将附近村庄洗劫一空了。但德军一没有去拆除附近村庄的房子用于取暖,二没有进村抢粮食。是不是有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义军形象。当然了,这与苏联的坚壁清野有关,更与德军严明的军纪密不可分。首先,这与德军传统有关,德军认为军人的荣誉在战场,价值也在战场。去打劫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是军人的一种耻辱。德军向来视荣誉高于生命 ,一切听从指挥,而且是不折不扣的贯彻到底。当然,对于被占领区的游击队,以及那些为游击队通风报信的老百姓,德军下起手来也是毫不留情,不是被吊死,就是被枪决。所以,我们在苏联的**中,常能看见这样的镜头,有很多老百姓被德军吊死的场面。据说,德军攻打法国时,对当地居民是秋毫不犯,导致许多法军纷纷投降德军,甚至一度出现过投降法军的人数是德军三倍的怪现象。

在德军占领区,很少发生士兵强暴当地妇女的事,这与日军的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除了德军的严明纪律外,还与希特勒有很大关系。希特勒虽是战争狂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他自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民族,其他民族都是劣质的民族。如果德军和占领区的妇女发生关系,会玷污日耳曼民族的高贵血统。因此,他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许德军强奸被占领区的妇女。

最后,我们一定要将德国国防军与希特勒的党卫军区分开来,屠杀犹太人,在集中营虐待战俘等反人道的行径,都是党卫军所为,国防军很少参与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相比较日军的残暴,苏军的纪律涣散,德军的军纪真的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虽然她最后被打败了。

穿越德国二战时期的小说有:《决战第三帝国》、《新二战之鹰击长空》 、《帝国的崛起》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第一本:《决战第三帝国》 作者:远征士兵

评:主角因为元首的黑科技穿越时空去了二战,成为了一名德国士兵,从而开始他的“传奇”生涯!小说主角秦川带队考察从海里打捞出来的潜艇时,出现灵异事件,而后他穿越到战场上的一个小兵身上,直面炮火和杀戮,他十分想静一静,然而马上就要攻击了,被他点名一起去作战,一场仗接着一场仗,不错的二战德国视角题材小说。

看了好几本穿成元首或者元首身边人的小说,从普通士兵做起无疑更有新意,但对作者来说也是一大挑战。战争描写不错,设定也很细致,看得出作者确实是认真在写。穿插的人物描写跟小情节描写也更丰满了主线。

第二本:《新二战之鹰击长空》 作者:奶瓶战斗机

书评:以空战为核心的二战小说,穿越到二战时的美军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历经太平洋,欧洲及亚洲战场,资料详尽,细节合理。主角是美国陆航飞行员,相比于各路穿德穿苏的二战书要让人耳目一新。

基本包括了美帝的重要空战,地面部队作战都很少。整本书也主要描写的是空战,对很多飞机的性能特点,以及空中战术介绍的很详细,而还算不错的文字质量也并不会让行文枯燥。

第三本:《帝国的崛起》 作者:终极侧位

书评:穿越十九世纪末至二战德国,养成一代帝国。穿越成19世纪的巴伐利亚王子,然后救为了自己不被“革命”而雄起的故事。穿越到一战前的巴伐利亚王子,为避免战败丢掉王冠,努力地改变着一切。

本书看点:一是外交方案,拉拢美国是核心,然后是给其他列强放血,比如布尔战争,日俄之争等等;二是BB党的福音,各种战舰纷纷问世,并卡住时间节点,让英国人的前无畏舰开工即落后;三是新技术装备的应用,机枪坦克飞机持续改进中。

第四本:《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作者:锋锐

书评:二战穿越文开山作,后面越来越精彩。主角重生平行空间二战时期,变成了一只白皮黄心的德国牌香瓜。因一场意外回到二战时期成为了德国的副元首,穿越一场岂能无所作为,历史的车轮从此改变了。各种配角智商在线,各种国家层面的争斗写的都很深刻,真的看得很爽。

明明是超严谨的军事文,战争描写全面而大气,又带着逐字逐句考究的谨慎精密,可是不经意间又带出一点点幽默,让你欲罢不能。作者用词考究,专业知识写的非常用心,对于所有对二战历史、风貌、军事、政治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第五本:《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作者:月面

书评:异界后宫二战军事穿越流。本书就是主角穿越到一个有神姬、战姬的二战时代并引领德国的故事。主角从现实中穿越到了二战前的德国,原德意志共和国总顾问,现NERV***、德国实际统治者、企业家。这本书对于全球局势的分析以及战争的推演都很精彩。

日常的描写占据了不少篇幅,不喜欢的可以跳读。本书三观奇正,主角杀伐果断,妹子们萌得自然而然;最难得的是,热血桥段泼起狗血来居然丝毫不让巅峰状态的奥斯卡。

二战期间关于德国的资料

德国 大量囤积战争物资,到开战时,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