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古籍如何保护传承?
在“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中,少数民族古籍珍品讲述了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
旧抄文本《东巴舞谱》用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文记录了34种东巴舞蹈的仪式和跳法。东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文字,由象形符号、表音符号和附加符号构成,以象形符号为主。从左向右书写。多年来,民族古籍工作者挖掘整理了大批东巴文古籍,使民族文化精髓得以传承。
八思巴文是元朝时通行的蒙古文,八思巴文是1269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的拼音文字,它用于拼写蒙古语、汉语、藏语等文字,通行了大约有100多年的时间。八思巴文有41个基本字母,它自上而下书写,行款自左往右。
我国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研究等工作的实施,八思巴文、东巴文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古籍原件被选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
都是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让文化传承下去。
“今世可知古,后世可知今”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一种常见方式和重要手段,古籍修复师也被称为“古籍医生”“书医”。一团团、一张张老化的古纸,一本本虫蛀、受潮、烧灼过的古籍,通过身怀绝技的古籍修复师之手,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重获新生,让岌岌可危的珍贵古籍充换新生崭新颜,由此使得其所承载的文物、文献价值得以延续。让读者借此了解历史读懂历史。
古书修复的具体工作步骤是什么呢?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1检查修复的古籍,拍照。看一下书页是否有以前修补的痕迹,有的话要先清洗去除
2拟定修复方法:根据古籍的破损、污渍、纸张、等材质,霉烂程度,纸张的薄厚、纹路,是不是曾经修复的情况来大致制定一个修复方法。
3标书页:铅笔在右下角轻轻标上书页,方便修复和整理
4拆线:拿剪刀剪去原来的棉线
5拆纸钉(书钉)
6配纸 :配与书页颜色最相近的竹纸以便修补。
第二步就是修复古书
⑴打糨糊:一般情况下用熬制稀糨糊;
⑵拆书:把书上的线拆下来,纸捻拆掉;
⑶揭书页、书皮:慢慢地快叶、书皮分开;
⑷书叶除污:用水烟法或水冲法把书页清洗干净;⑸配纸:配补书用的纸,必须要求颜色、薄厚、质地都相近;
⑹溜书口:用裁成长条的薄棉纸补破损、断裂的书口;
⑺补书叶:用与书页颜色、薄厚、质地都相近的纸修补;⑻托书叶:用与书页颜色、薄厚、质地都相近的纸粘贴在整张书页的背面;
⑼ 修书皮:把书皮的破损处修好;⑽压平:把修好的书叶喷水一张接一张压平;
⑾ 13 折叶:把压好的书页折好;⑿剪齐:把补纸依书叶边缘四周剪齐;
⒀撴齐:把整本书的书口、天头、地脚撴齐;
⒁锤平:把补纸高出的地方锤平;
⒂ 加护叶:一般情况下护叶前边加两叶,后边加两叶;
⒃压实:把折好的书页再喷水压平;⒄钉纸捻:把压好的书芯按原眼订好纸捻;
⒅装书皮:把修好的书皮上在书芯上;
⒆订线:按原来的书眼订上真丝线;
⒇ 压平:使用压平机进行压平;
(21)拍摄修复后书影;
(22) 填写修复档案;
最后,在完成古籍图书修复(脱酸、修补等)工作后,要对其重新装订成册,以完成所有保护及修复工作。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古籍的保护,促进对古籍的研究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古籍的普查登记、保存修复和使用保护等行为,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古籍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第四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本区域内的古籍保护工作。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的古籍保护工作。
教育、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部门和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古籍保护工作。第五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应当将古籍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应当为古籍保护工作管理机构和国有古籍收藏单位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古籍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古籍保护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挪用。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全市古籍保护工作进行评定、论证和专业指导。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古籍保护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市古籍普查登记成果的汇总、古籍联合目录整理等工作,并向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提供古籍版本鉴定、保管、修复和使用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第八条 对古籍与古籍收藏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予以重点保护。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和所藏古籍被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单位,予以重点扶持。第九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有下列情形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一)长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成果显著的;
(二)将非国有古籍捐赠给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古籍收藏单位的;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古籍从事公益性服务,成果显著的;
(四)在古籍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贡献的;
(五)在古籍面临严重危险时,为抢救古籍作出重要贡献的;
(六)在古籍保护领域作出其他重要贡献的。第二章 普查与登记第十条 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
古籍收藏单位应当向所属辖市(区)人民政府或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登记所藏古籍。鼓励收藏古籍的个人向所属辖市(区)人民政府或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登记所藏古籍。第十一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区域内的古籍建立古籍保护档案。古籍保护档案应当包括各古籍收藏单位所保管古籍的书目、版本信息、保存状况,及古籍保护设施情况等。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市珍贵古籍名录。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名录申报工作,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古籍进行评审,形成推荐书目,经公示后报送市人民政府公布。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古籍,凡列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珍贵古籍名录的,应当收入市珍贵古籍名录。第三章 保存与修复第十三条 古籍收藏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配备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坏等设施,进行书库的建设与维护;
(二)建立古籍库房管理、古籍阅览等各项古籍管理制度;
(三)建立完备的古籍保护工作档案,包括古籍目录、接收档案和修复档案等;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古籍保护人员。第十四条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不得对所藏古籍实施赠予、出售、出租、担保等行为。第十五条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因科学研究、举办展览等原因需要将所藏古籍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出借的古籍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还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出借国有所藏古籍时,出借双方应当签订借用协议,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确保古籍不受损害。
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以其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张扬的魅力,不断地超越自我、保护自我和发展自我。开发贝叶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必须在保护和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保护和发展也是为了能更好开发和利用。贝叶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西双版纳州实施“科教兴州、旅游强州”的发展战略,加大了景区景点等旅游设施的建设,民族文化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是建成了热带植物园、傣族园、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谷、热带花卉园等一批精品景点景区和一些民族文化生态村;二是开发部分民族的饮食文化和一些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三是开发了少数有限的民族民间医药和保健文化;四是收集、整理了数量有限的贝叶典籍、口碑文献及民族文物等。这些有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各自为阵、规模小、层次低的初始阶段,更多的是注重了文化的表现形式,对文化蕴含的精神实质的挖掘还不够充分,对贝叶文化资源的开发层次较低,开发的范围和内容十分有限。虽然对我州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其文化的经济价值,也没能将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
1、对贝叶文化资源研究开发的投入不足
对贝叶文化资源研究开发的投入,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还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西双版纳州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地方财政是吃饭财政,对民族文化资源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也十分有限。
2、贝叶文化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利用
由于对贝叶文化资源的开发投入不足,缺乏深层次开发,各种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现有民族文化产品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所占领的市场有限,导致对现有贝叶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双版纳州旅游业,上世纪末发展势头极为强劲,但由于缺乏文化的含量,旅游产业的提升一直上不去,其根本的原因,也就是对贝叶文化的开发利用不够。
3、研究和开发贝叶文化的人才严重缺乏
贝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目前,精通本民族文化且汉文化造诣较高的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屈指可数,且出现了严重断层现象。仅就目前《中国贝叶经全集》的翻译整理工作而言,主要表现:一是翻译研究人员少,翻译研究的水平不高。二是翻译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能从事翻译研究的人员,在其他单位部门身兼数职,没有精力更多从事研究翻译工作,而从事专业翻译研究的机构中,翻译研究人才青黄不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研究翻译人才严重缺乏,给西双版纳贝叶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加以抢救和保护。对贝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要吸取前人重开发,轻保护,重自然资源的开发,轻人文资源的开发的教训。要振兴西双版纳的经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充分利用贝叶文化的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发展民族文化的关系,即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又要注意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和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首先,认真组织开展贝叶文化资源的调查、评估对民族文化中不可再生的部分,必须加以及时抢救和保护,切实解决好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一是对民间流传的宗教经书、古籍器物加快收集、整理,及时抢救和保护。二是对健在的民间艺人、僧侣等完善保护政策,给予事实、生活上的保障,提供传艺带徒的条件,让他们的知识和技艺代代相传。
其次,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提出规划,这样才能做到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对生态文化资源和建筑民居等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利用自治权利立法保护。对特色建筑、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突出特色,保存其传统风格。
再次,加强对贝叶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建立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的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民族文化优秀人才,来促进贝叶文化的研究和开发。
少数民族古籍如何保护传承?
本文2023-10-07 04:02: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