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封建说是哪本古籍提出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战国封建说是哪本古籍提出的,第1张

战国封建说是《中国古代史》古籍提出的。《中国古代史》第五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前475年——前221年)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止,共计25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时代,七个大国并峙称雄,合纵连横,争战不断。

战国历史典籍《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那还是在西汉时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降生了,并取名叫刘向。刘家曾是家族显赫,但随着朝代的更换,刘家就衰落了,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刘向成长。刘向从小聪明好学,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便被任用为皇帝引御车的辇郎,二十岁时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刘向因通晓辞章,善于连缀辞赋,同大臣王褒、张子侨等一起面见皇上,回答皇上提问,并呈献了几十篇辞赋和颂歌。刘向聪明好学,精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便被汉宣帝重用。

有一次,皇上向刘向问起神仙方术之事,皇上听说淮南王藏有一本为世人不知的《鸿宝苑秘书》,书中载有神仙使鬼怪将物变成金子的法术以及修道延寿的秘方,就问刘向知道不知道。

许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本书,但是,刘向却知道这本书的事。因为刘向的父亲刘德在汉武帝时,在处理淮南王的案子时得到了这本书。刘向在小时候就熟读过它,所以他才知道有这本书。

刘向认为这是一本奇书,便献给了皇上,并说依照书上的方法可以提炼黄金。于是,皇上便下令由刘向主持冶炼黄金的事情。

由于这本书中所写的过程太过复杂烦琐,黄金没有炼成,还耗费了很多钱财,直到这个时候,刘向才知道书中所写的炼金术并不灵验。

刘向炼金不成,皇上罢免了他的官职,吏部也弹劾刘向铸造假黄金,罪当处死。这时,刘向的哥哥阳城侯刘安民上书皇上,请求交纳封地的一半户籍,用来赎刘向的罪过。

皇上原本爱惜刘向的才华,不久后就赦免刘向复出,担任了郎中。在汉元帝时,刘向又被提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为当时辅政的四位大臣之一。

在此期间,刘向曾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的得失,并上书弹劾外戚,抨击宦官专权误国,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臣。他也前后两次入狱,免官数年。

刘向历经汉宣帝、汉元帝和汉成帝三位皇帝,因此具有丰富的经历。在汉成帝即位时,因刘向聪明好学,精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所以让他在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刊《五经》和各种秘籍。

刘向在校录书籍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书,分别是《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这些书,并取名叫《战国策》。

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典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典籍的整理、编撰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跃进。

典籍从“学在官府”中解放出来之后,经过当时学者的整理和加工,得以广泛流传。孔子在整理古文献的工作中贡献颇大,早期的《诗经》和流传至今的《诗经》相比,有不少差异。考查《墨于》书中所引的《诗》10首,不见于今本《诗经》的有四首,基本相同的有1首,其他几首各有不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经》是孔子从“诗3000余篇”中“去其重”而编成的。原《诗》有3000余篇,不免夸大,但是原《诗》也确实不止现有的300余篇。《墨子·公孟》篇说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还说儒者“弦歌鼓舞以聚徒”(《墨子·非儒》)。可见原《诗》的数量本来多于300篇,现存《诗经》是经过孔子及战国时期的儒家整理、编辑以后流传下来的。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