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美食的雅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0收藏

古代对美食的雅称,第1张

古代美食“雅称”如下:

1 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食品。

2 雕菰饭:泛指精美的饭食。

3 山珍海错:形容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4 龙肝凤髓:比冲举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5 山肴海错: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6 熊蹯之炙:烤熊掌和鹿蹄。指古人认为珍贵的烹饪食品。

7 驼峰猴脑:比喻食物非常珍贵。

8 八珍: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后泛指珍贵的食品。

9 龙肝豹胎:指传说中珍异食品。

10 麟肝凤髓:麟的肝脏,凤的骨髓。比喻极为稀有、非常珍贵的食品。

11 山珍海味:山野和海洋里的各种珍贵的食品。泛指丰盛的菜肴。

12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3 珍馐美馔:馐:滋味好的食物。馔:饭食。珍贵而味道好的食物。亦作“珍羞美味”。

14 酒足饭饱: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15 凤髓龙肝:比喻珍奇美味。

16 八尽时鲜:指春夏秋冬塌世四季之末的时令团判肢鲜蔬。

17 山肴野蔌:野:野生的;蔌:菜蔬。山中的野味,野菜。

在 CCTV-3 综艺频道火热开播, 央视频平台同步上线。

《一馔千年》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饮食文化探索节目,于2022年10月28日19:30在CCTV-3播出。节目以“戏剧+历史+美食”为架构,以《一馔千年》餐厅团队为依托,通过“点馔、论馔、庖馔、品馔、演馔”胡歼等流程,带领观众迈入千年历史,共品人间至味。

美馔探索之旅中,餐馆权老板朱广权,大厨沙溢、刘强和何春寰,以及帮厨娘王嘉宁、瞭高儿单嗣平共同组成“馔家族”。2022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举办了2022年文艺节目中心创新节目推介会,《一馔千年》等5档重点创新节目在现场现身。

一馔千年节目背景

怀着对饮食文化的无限热爱,节目组翻阅古籍、碰撞灵感,用“美馔换戏”的方式庆喊,探索那些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美味佳肴。一道道美馔,伴随着一个个先贤故人、一件件趣闻轶事、一场场精美服道化相继出场,在观众面前新鲜亮相裤差冲。一场美食与历史的创新结合,一次超乎想象的探寻体验就此开启。

应山庖人厨艺强,奉召进献彘肉汤。

汁清味美荤不腻,鲜嫩爽滑入愁肠。

太宗开胃龙颜悦,庖厨从此成詹王。

珍馐美馔何足道,人间美味数故乡。

故乡美食·滑肉

    滑肉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汤汁清透,味道香浓,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嫩而不柴,回味无穷。正宗家乡味道,平日难得吃到如此美味,唯有大宴宾客时在酒席上才有机会品尝。

滑肉来源  大唐贞观年间,太宗久病,茶饭不思,诏告天下,凡进珍馐开朕胃口者,重赏。时应山詹姓庖人闻之,遂赴长安,入宫献肴。彘肉烹炸,文火慢炖,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肉入帝口,略为品味,瞬滑入腹,满口留香,连啖数块,胃口大开,连呼“滑肉!滑肉!”詹姓庖人遂成御厨,“滑肉”亦成名馔,传世至今。

滑肉做法

    偏肥五花肉,洗净切块,腌制入味,先后裹以淀粉、蛋液,入油锅炸至金黄,沥干后入炉,小火慢炖数时后离火,辅以葱姜佐料,即成。

1 偏肥五花肉去皮洗净,切成2cm见方的块,用清水浸泡10min取出沥干。

2盛于碗内,加精盐、味精、姜末、淀粉稍拌,再加入鸡蛋液拌匀上浆。

3油锅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将肉块散开下锅,炸至金**,捞出沥油。

4置于炒锅,辅以萝卜、冬瓜等,旺火煮沸,改小火慢炖数时,勾流芡端锅离火,加葱花、胡椒粉即成。

申明:文中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近日,一位大叔在网上分享了自己成功复原56道红楼美食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热议。

据了解,这位大叔从17岁开始就热衷于复原古籍中的美食,如今多年过去,他也成功还原了56道红楼梦中的美食。这些美食中包括冷香丸、藕粉桂花糕等这些我们只能在影视剧中听到的名称。大叔将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以短视频的方式发布到网上,没想到引起了很多年轻人追捧。大家纷纷认为,这些还原度极高的美食和古香古色的场景,让人一秒梦回红楼,让年轻人在精致、缓慢的制作过程中,找到了很久以来的心灵归宿。

但是,大叔仅仅是复刻美食,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奇妙的反应呢?

首先,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压力普遍非常大,每个人,每天好像都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没有片刻得以喘息的空间。在如此快节奏生活下,人们似乎忘了内心深处真正喜爱的东西,而大叔制作美食的过程,就会让人不自觉停下来,给心灵一个休憩空间。不管是制作过程,还是色香味方面,那种古典、雅韵的感觉是最能够让人放松心情的。所以才会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欣赏过程,赞叹成果。

其次,能够治愈年轻人的心灵,另一个原因是,大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科技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代。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典文化,并且希望各行各业的领域里都能把古典文化发扬光大,而大叔就是做到了这一点。

宣扬中国古典文化,在古籍中发现中华文明的美食文化,让大家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这也是大叔复原红楼美食的初衷。

答案:A

本题考查并列关系。飞禽走兽指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飞禽与走兽是并列关系,大雁与海鸥都是并列关系,与飞禽构成种属关系。

分析选项。A项:锦衣与玉食是并列关系,蟒袍与霞帔都是锦衣,与锦衣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B项: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隐藏不露的人才。卧虎和藏龙是并列关系,猛虎是虎,蛟龙是两种神话传说中的生物(龙代表着神圣皇权,统治四海之力;而多数蛟却代表着兴风作浪,泽野千里,因此又被称为恶蛟),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珍馐美馔基本意思为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珍馐: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美馔,美味的饮食。珍馐与美馔均指美食,山珍与海味与珍馐美馔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花、鸟、鱼、虫是四种生物,是并列关系,鹦鹉与画眉都是并列关系,与鸟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因此,选择A选项。

在中国的历史上,饮食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唐、宋、明、清四个繁荣的朝代,饮食文化在人们不断的追求中,变得越发精致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就有着特殊的癖好,这也就导致今天的中华美食如此的层出不穷。

时间先来到唐朝,唐朝人最喜欢吃的主食,主要是“饼”和“饭”两类,饼占主导,饭是其次。然而,这里所说的饼与饭,并不是现今大家心中比较狭义的概念。唐朝时期,饼和饭的范畴十分宽泛,所有可以成型的面食,在唐朝都称之为“饼”。而这些饼中,最受唐朝人欢迎的,就是胡饼、蒸饼和汤饼这三类。

胡饼是汉朝从西域引入的一种食物,在唐朝非常盛行。它是烤制出来的,表面会附上一层芝麻,白居易曾用精悍的语言,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中将胡饼的美味与当时胡饼的热销程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而蒸饼,则是面糊发酵之后蒸熟的面食,和今天的包子、馒头很像。但是,唐朝人的蒸饼,并不限于单纯的白面制作,中间可以添加很多种配料。由于,蒸饼的可塑性很强,美观度又很好,所以,不光是百姓的餐桌十分青睐它,就连皇家的宴会也会经常将蒸饼作为招待宾客的重要美食之一。

汤饼是在汤里煮过,才能食用的面食,诸如今天的面片或面条。

唐朝,曾有一个让人听到就会垂涎三尺的冷面,叫作“槐叶冷淘”。这道面食是用槐叶汁和面做成的,煮熟之后,需要放在凉水中冷却再食用,味道真的是别具一格。杜甫就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写道: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当然,除了面食之外,唐朝有很多人也喜欢吃“饭”类的食物。而这里的饭,不只限于我们今天熟知的稻米饭。唐朝人的饭类食物多种多样,除了稻米饭外,还有:粟米饭、黍米饭等等。当然,稻米饭的普及范围最广,尤其在江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稻米。

除了这三种主要的饭类,唐朝人还开创了胡麻饭、乌米饭,以及添加了各种配料的什锦饭,其种类之多,让人应接不暇。如“香稻熟来秋菜嫩,伴僧餐了听云和”(陆龟蒙);“看炊红来煮白鱼,夜间鸡鸣店家宿”(王建);再唐朝,诗是现实生活中做直接的反应。

所以,从诗人的诗中,我们足以看出饭的价值和它在唐人饮食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宋朝,可以说,宋朝是一个全民爱美食的王朝。

中国古人一直都是一日两餐,直到宋朝才开始变成了一日三餐,这一切都得益于老百姓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也使得食材变得日益丰富。人们往往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便会疯狂地追求口腹之欲,所以,宋朝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对于饮食都十分讲究。

尤其是一些贵族人家,为了能够品尝到更加珍贵或更加美味的食材,他们从来不吝啬钱财只为口腹之欲。在宋朝的城市中经济实力尚可的白领们,与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几乎都不在家做饭,而是选择去饭店就餐。所以,在记录宋朝百姓生活的史料中,很多记录日常生活的商业店铺中餐饮店就达到半数以上。

这里,而最能说明宋朝百姓生活的,要数《清明上河图》了。

在其中,细心的史学家们发现:整个画面上一百多栋楼宇中,描绘的餐饮行业店铺,就超过了半数以上。而且,在宋朝的史料中,记载了许多有关酒店与当时人们热爱的美食名单。

所以说,在宋朝即使是贫贱的百姓,也同样追求着物美价廉的美味。虽然,他们无法用更多的钱财去获得珍馐美味,但是,在宋朝时期,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有机会、都有权力,品尝到更美味的食物。据《梦粱录》记载道:

“ 更有专卖血脏面、斋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之粗饱,往而市之矣。”

并且,在宋朝人喜欢吃的食材中,蔬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现今学者的考证中,可以看出:宋朝百姓们日常食用的蔬菜,居然可以达到四五十种以上,有些甚至比现代菜市场上的蔬菜种类还要齐全。

当寒冬腊月到来之时,虽然,没有今天蔬菜大棚这样良好的蔬菜种植场所。可是,智慧的宋朝人,不仅可以用暖窖保存一些新鲜蔬菜过冬,有的生意人居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利用粪土发热与保暖的属性,在冬天一样培育出了新鲜的食材。这可能就是中国劳动人民发展史上,反季节栽培技术的雏形。

如果,想对宋朝的美食做一个更深入的研究,不妨多看看《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这两本古籍。关于当时的美食、小吃、点心,都被记录在册。尤其是开封与杭州两座城市,美食的种类最为丰富,所以,宋朝开启了中华美食的全新时代。

且许多目前为止十分复杂且美味的烹饪技术,都来源于宋朝。甚至,我们现在能够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油条、刺身等等,都是发明或流行于宋朝的,并且,连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复杂的烹饪技术,也是在宋朝时期才成熟起来的。

到了明朝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就开始变得多元化了。随着对美味的追求越来越极致,明朝的饮食文化在单纯追求美味的基础上,开始注重文化享乐方面的建设。当时,明朝处于鼎盛时期,在美食上,表现出宫廷派与江湖派两大菜系,并都呈现出了一个巅峰状态,遥相互应。

因为,当时明朝的统治者多半都是南方人,所以,宫廷菜系多以淮扬菜为主。而当时,明朝豪华的酒楼,不光给人们提供饮食活动,还设有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为了拉动消费,刺激内需,朱元璋积极鼓励文武百官去全国的大型酒楼游玩、消费,以此,极大的刺激了明朝饮食文化的鼎盛。

在这样的带动下,明朝百姓的饮食不再受到局限,开始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如果说宋朝的饮食只是单纯地用美味填饱肚子,而明朝去酒楼吃饭则是另外一种娱乐活动。

明朝时期,随着国外供品的涌入,很多食材是国内没有的,比如:番茄、南瓜、辣椒等,都开始纷纷出现在了中国人的餐桌上。当辣椒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川菜系、湘菜系,才渐渐的形成。而明朝,番茄鸡蛋汤也开始出现在了中国的历史中,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在很多明朝的史料中都可以发现,明朝时期的古人对于各种煎炒烹炸的烹饪技术,开始有了更加相似的记载。很多地方的名菜,比如:烧芦花猪、水晶鹅、酿螃蟹等等菜肴,都出现了独立的烹饪方法的相关记载。这一点在小说《金瓶梅》中,可以找到更加详细的描述。

现代人在阅读《金瓶梅》时,对于当时饮食的精细程度都感到叹为观止。而明朝如此丰富的饮食文化,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另一部历史巨著——《红楼梦》。

到了清朝时期,满汉全席更是引发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新高潮。极尽奢华的满汉全席,出自清朝,虽然,每一次的满汉全席背后,都会带给清政府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危机,可是,这样的饮食文化,却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添上了十分浓重的一笔。

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喜欢游山玩水的“驴友”,在游遍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这位皇帝最喜欢享受的便是尝遍天下美食。所以,在乾隆游访全国各地的时候,他的饮食,除了从皇宫带来的随身厨师外,很多都是出自各地的大厨之手。

清朝的统治者都是满族人,所以,在饮食上,自然将满族特色与汉族特色相结合。在史料中,也详细记载了满汉全席的盛况:冷荤热肴有196道,茶点有124道,一共320道美味,这其中,各种各样的珍奇食材应有尽有,在烹饪方法上,也是层出不穷。

如果一个厨师可以做出满汉全席的所有菜肴,那么,估计这个世界将没有他不会做的美味了。

同时,满汉全席极度奢侈的一面,除了对食材的极致要求,更多的则是满汉全席所有的衬托形式。那就是:用餐者一定会出现在极尽奢华的宫殿之中,席间所有的餐具都是万里挑一制成的,哪怕只是一根筷子,都是用象牙雕刻而成。更有甚者,在宴席期间,有名家名曲相伴。

每位参与满汉全席的人员,一定都是皇亲贵胄、王公大臣,所以,用餐时参与人员的举动都十分庄重,在享用菜肴之时,更是严格遵循餐桌礼仪。有人曾开玩笑说:估计曾享用过满汉全席的王公贵族,即使品尝到美味的菜肴都不敢发出声音,俗称“吧唧嘴”。这样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在满汉全席上的。

可以说,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只要是能吃的,它们在中国人的眼里,那都是一道道美食。

《食经》也是记录美食的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里面有个描写桂圆汤的场景么?

“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回锅肉的传说

回锅肉: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

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

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

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码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

因为早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

自此,名噪锦城的早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杂烩”的由来

“杂烩”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中华古今均有制作。

此菜选料“杂”,动、植物水陆俱陈,既有高档的,又有普通的,既有荤的,又有素的,还有荤素相混的,一菜多样,琳琅满目,质地软、嫩、脆、滑,色、香、味俱美,无论官场或民间筵席饮宴,均是人们喜爱的美馔佳肴。

“杂烩”,顾名思义,即是用几种原料混合烹烩而成的菜肴,其制作历史悠久,传闻亦颇多。

在中国烹饪史上,最早发明“杂烩”的是齐鲁之帮的娄护,字君卿,为汉武帝时人,曾做过京兆吏。

当时娄护常往来于汉武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五侯”家中,因而由此创造出了“五侯鲭”佳肴。

鲭,就是用鱼和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杂烩,即“五侯杂烩”。

《西京杂记》卷二载:“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

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

”后用以指佳肴,影响较广。

据传,在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贼秦桧诬陷而死。

当时福州有一名厨,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烩”的菜。

有一次官府接待一位来自京都的大官,特地品尝这位名厨的“杂烩”菜,当客官问及菜名何叫“杂烩”?厨师则大胆应道:“小的识字不多,只听人讲杂是杂种的杂,烩是秦桧的桧,木字偏旁换上火字旁。

”这位京都来的大官听了虽感到惊恐,但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他也恨秦桧,只是虚张声势地吆喝了一声:“滚!”从此,“杂烩”一词由福州传到各地。

又据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年的元宵佳节,举国上下,大闹元宵,家家张灯,户户结彩,尤在京城更是灯火辉煌,鞭炮焰火,鸣金达旦,热闹异常。

这天,皇上兴起,传谕出宫,皇后、太子及大臣等人随驾上街观灯,与民同乐。

直到深夜回宫,帝、后及太子等人均感腹中饥饿,便令太监速即传膳。

因原来所备御膳早己冰冷,御厨措手不及,只得将各种美味冷荤一起放入锅内,经烩制成热气腾腾的菜肴装盆进献,由于复合多味,醇香滋美,明帝特别高兴,即传问:“此膳何名?”御厨见皇帝全家合餐,便急中生智回答曰:“此乃‘全家福’。

”明帝大悦,欣然御定此名,流传至今。

“全家福”,即“什锦大杂烩”。

还据传,在晚清年间,即公元1896年的清光绪二十一年,清 派洋务大臣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

一天,李鸿章用中国菜宴请美国高级官员,其菜味鲜美,令人赞不绝口。

当美国官员问及菜名时,不内行的翻译却解答成为“杂碎”,于是西方人把好吃的中国菜称“杂碎”,一时传遍美国。

从此,在英文辞典里便出现了“杂碎”的译音,甚至美国唐人街华侨开设的餐馆,也多改名为“杂碎”馆,继而在杂碎馆食单上,莫不大书“李鸿章杂碎”,果然“杂碎”的名称由此大振。

杂碎、杂烩,乃一菜双名,故又称“李鸿章杂烩”。

中国文史馆的张伯驹先生也曾写过《李鸿章杂烩》文,称它“驰名国外。

凡在欧美中国餐馆,莫不有如此一菜”。

“杂烩”,这一菜美名俗的肴馔,其由来传说甚广,可谓史籍多有记载。

因其味美好吃,颇受人们喜爱,故一般各地都有制作。

烹制比较出名的有安徽“李鸿章杂烩”、湖北“全家福”(什锦大杂烩)、四川“红烧杂烩”和贵州“烘杂烩”等,由于配方制法不同,风味各异,皆为筵席上撰。

而“杂烩”之出名,在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三侠五义》以及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等书中,也均有提及。

“杂烩”这道雅俗共赏古已有之的名菜,之所以能够广泛沿传至今,它不仅醇浓鲜香,味美好吃,还含有十全十美的寓意,因而颇受国内外食客的欢迎和喜爱。

楚乡湖北遐迩闻名的传统杂烩菜一一全家福,俗称“什锦大杂烩”,这一由明代御膳传入民间的美味珍馐,已成为当地喜庆筵席中经常出现的一道头菜,建国后还被列为山珍海味类的中国名菜。

此菜系选用“八珍”中的“四珍”,即海参、鲍鱼、鱼肚、鱼翅作主料,以鸡脯肉、鳜鱼肉、香菌、蘑菇、鲜虾仁、猪蹄筋作配料。

其具体制食法是:将炒锅置旺火上,放适量熟猪油烧六成热,先把上浆鱼片、虾仁分别拉油后沥出。

再把发制好的海参、鱼肚、蹄筋和鸡脯片、香菇、口蘑分别置旺火沸水锅中焯水,用清水冲凉。

然后,炒锅酌放熟猪油,下入葱姜汁、高汤、精盐、味精烧沸,倒入各种原料烧烩入味后勾芡,淋上鸡油而成。

此全家福肴撰,因其选料高档,制作精细,一菜多姿,脆嫩滑爽,馨香浓郁,身价很高,驰名全国,誉满江城。

古代对美食的雅称

古代美食“雅称”如下:1 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食品。2 雕菰饭:泛指精美的饭食。3 山珍海错:形容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