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的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鸿雁传书的文言文,第1张

1 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如下: 1、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雁后,思发在花前。 2、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唐代杜牧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4、唐代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5、宋代戴复古的《月夜舟中》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鱼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鸿雁传书的典故: 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 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2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其实是鸿雁传书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正是指这种相思的感情,离愁。

3 解释词语(鸿雁传书)

又名:飞鸽传书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典故: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

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

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

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

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 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

4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如:鸿雁传书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二、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

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

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三、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四、信鸽传书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

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

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

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

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五、置邮而传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齐国人)向老师请教怎样治国,孟子回答:“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其大意是,孔子说过,道德的流行,比设立邮驿传递公文的速度还要快。当今,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肯实行仁政,就像为百姓解了倒悬之苦,使百姓高兴。

因此,效法古人行仁政,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现在,正当其时。

置邮而传命,即设立邮驿来传递官方文书。这句话也说明,远在战国时代,我国即已有了邮驿,距今2400多年。

六:纸鸢飞空纸鸢即风筝。说到风筝,自然想起曹雪芹《红楼梦》中,探春制作的风筝迷:“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创造。

它的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春秋时代,鲁班就曾削竹为鹊,精巧得能飞上天空,三天不落。

战国时代,墨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会在天空飞翔。纸鸢飞空说的是风筝用于战争。

据南朝无名氏《独异志》载:“侯景围困台城,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被河南王侯景叛兵围困在京城建业(今南京)内的台城,武帝之子简文用纸鸢飞空求救。

七:除此之外,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还有: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希望能帮到你,你的及时采纳是对我们迅速、详细回答的最大鼓励。

5 古文中鸿雁代什么,桑梓代什么

鸿雁 代表书信,有鸿雁传书之说; 桑梓 代表家乡,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详细解释 鸿雁 代表信札、书信的由来: 关于“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因此后世借以“鸿雁”指代书信、信札。

另据《高级汉语大词典》,鸿和雁均代指书信。 参考文献: 。

6 需求一封古代白话文致友人书信,作为春节的问候,无需实际内容,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顷奉惠函,谨悉一切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数奉手书,热挚之倩,溢于言表捧读惠书,欣慰无量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末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顷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渴望殊深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情别怀,今犹耿耿故园念切,梦寐神驰心路咫尺,瞻言甚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鸿雁传书,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尚远,不能聚首转托文墨,时通消息别来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近况若何,念念握别以来,深感寂寞久疏问候,多多见谅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7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和翻译

声声慢(1) 李清照 寻寻觅觅(2),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3)乍暖还寒时候(4),最难将息(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6)、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7) 满地黄花堆积(8),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10)!梧桐更兼细雨(11),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12),怎一个愁字了得(13)! 注释: (1)声声慢:词调名,有平韵、仄韵二体,这首词是仄韵体题目一作“秋情” (2)寻寻觅觅:由孤独、失落而生发的寻求解脱的追寻动作神态 (3)戚戚:忧愁的样子 (4)乍暖还寒时候:写深秋寒冷、又突然转暖的多变气候 (5)将息:调养,静息 (6)敌:抵挡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从北方流落南方,见北雁南飞,故有故乡之思和“似曾相识”的感慨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而李清照婚后有《一剪梅》词寄赠丈夫,内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作者丈夫已逝,孤独无靠,满腹心事无可告诉,因而感到“伤心” (8)黄花:指菊花 (9)有谁堪摘:意思是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10)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呢怎生,怎样 (11)梧桐更兼细雨:意谓细雨打在梧桐上 (12)次第:景况,情形 (13)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了:概括 译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8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其实是鸿雁传书

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正是指这种相思的感情,离愁。

一、清涧红枣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

清涧县红枣栽培有四千年历史,以老舍古乡王宿里村千年枣林为证。

清涧县地处黄河红枣产区的中心,是公认的红枣优生区,主要分布在县境的黄河、无定河沿岸。据2002年统计,红枣栽培面积达395万亩,年产红枣56万余吨,创造产值168亿元。

清涧狗头红 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地方。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第六部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早在1968年,港澳同胞 给党中央和 主席写信,指名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清涧红枣”,一时传为美谈。

二、有谁知道内黄大枣的历史渊源

内黄是我国农业大县,国家生态示范县,科技先进县,国家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中华寻根圣地,中州生态家园"。

内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以前就有大面积的枣林。是历代帝王之贡品。

内黄县素有”枣乡“之美称,种植面积45万亩,600多万株,年产鲜枣12亿公斤,面积产量均为全国之冠。品种现有51个,以扁核酸产量最大,内黄大枣营养丰富,并富含果酸,十八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果酸含量为113%,为枣果平均含量的5陪多,维生素C的含量是柑桔的10倍,苹果的75倍,尤其是含有的环磷酸腺苷等生物活性物质,枣做为一种高级滋补果品早就被古代医学所推崇,也被现代医学所证明。

是名副其实的“百果之王”鲜食酸甜可口、干食甜香味长,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誉。我们国家自古就有“每天三颗枣,永远不会老”的谚语,为保健美食佳品,是历代帝王之贡品。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时受到热烈好评,被誉为“东方玛瑙”。 内黄内黄,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文人墨客触摸文化渊源、启迪心灵感应的处女地,城市新贵崇尚自然、放纵心境、返璞归真的理想地。

目前,内黄县做为河南省无公害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的红枣已成为符合无公害标准的“绿色果品”。 在内黄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从古代采食果腹到后来种植,从古代给王进食之品到诸侯相互问候礼品,以至到儒家“三礼”(即丧礼、葬礼、祭礼)用品、明清时期皇室供品,再到后代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有意识地大规模种植,枣作为果品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内黄大枣起源 内黄地处黄河旧道,因黄河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约公元前2500年前后,颛顼高阳氏,轩辕黄帝孙,昌意之子,建都于帝丘(今内黄县梁庄镇大城村),死后葬于东郡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今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西二帝陵)。

帝喾高辛氏,黄帝之曾孙,颛顼族侄,颛顼之后继为王,建都于毫(内黄县毫城),死后葬于东郡顿丘城南毫阴野中(今内黄二帝陵)。《河南通志》载:颛顼、帝喾二帝陵在滑县东北七十里土山村,陵前有庙,庙为唐太和四年立。

三皇五帝”中高阳氏帝颛顼、高辛氏帝喾的陵墓屹立于此充分佐证了内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一事实。 内黄因为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能够种植多种农作物,原始农耕文明也就在此孕育而生。

原始社会食物缺少,而内黄生长的大枣自然而然成为原始人果腹的重要食物。根据考古发现以及《史记》记载,大枣被人发现可以食用后,便一直作为黍的替代品用以果腹,并且作为治病的药物使用。

约公元前15世纪,帝太戊建都于毫(内黄毫城),历三王,在毫城建都百余年, ,这就是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在此时期,内黄的大枣就作为贡品为殷商王室贵族所使用。

而后商迁都于殷墟安阳,内黄虽然不再是都城,但依旧处于殷殷商统治的的核心区域,拱卫殷商王朝长达600年。《诗经》在《诗·豳风·七月》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魏风》中有“园有棘,其实之食。”《小雅》中有“营营青蝇,止于棘。”

《秦风》中有“交交黄鸟,止于棘。”(棘,指的就是枣树)。

由此可见内黄大枣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作为王公贵族以及平民的必需之物成为雅颂民谣中的重要元素。 不仅如此,枣也作为重要的祭祀用品成为神圣之物。

《周礼·天官·笾人》里讲“馈食之笾,其实枣、卤、桃、榛实。”《仪礼·聘礼》中说,枣、栗还是古代诸侯相互借路相互问候之际,带给掌管朝觐官员的礼物,用两个容量各盛一斗二升的上边有盖的方竹簋,一个装满枣,一个装满栗,一齐献上。

《仪礼·既夕礼》上说,在土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晚上,祭品种要有枣糗、栗脯。《仪礼·特牲馈食礼》和《仪礼·有司》中讲,诸侯及下边的官吏——士,每月初一祭庙,祭品种除有规定的牲畜外,均有枣和栗,而且枣栗由谁摆放,都有讲究。

到了周文王时期,枣的地位更加提升。《广物博志》有记载:“周文王时,有弱枝枣甚美,禁止不令人取,置树苑中。”

可见,内黄大枣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内黄大枣作为大枣的源产地,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中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

后来经过殷商疆土的扩大、朝代的更迭和民间自主传播,内黄大枣以及其种植技术被广泛传播到华夏各地。再以后《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游说六国时,对燕文侯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此所谓天府也。”

这说明内黄大枣在经过战国时期的传播传入北方后,成为燕国等北方地区的经济命脉,成为帝王考虑治国安帮国策的依据之一。内黄大枣的影响可见一斑。

无论是果腹治病以至到儒家“三礼”(即丧礼、葬礼、祭礼)用品,内黄大枣都是人们生存发展,帝王治国安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这么说,内黄大枣养育了中国原始人民,孕育了华夏文明,不仅是中国大枣种植、食用的起源,更是在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新疆和田枣的历史起源

和田枣原产地山西太谷。后因其质优,产量高,寿命长,被先后移植到山西交城及新疆阿克苏,和田等地,因此和田枣也称之为骏枣、阿克苏大枣、和田大枣。山西壶瓶枣、骏枣、新疆和田大枣本属同一品种,只因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名称不同而有所差异。经过科学分析,令人可喜的是,因纯天然的环境与充沛的日照时间而使得和田所产的枣比之前山西的长势更好,营养更丰富。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和田大枣”、“和田玉枣”、“和田御枣”、“和田贡枣”,均指和田枣,只是品牌不同,称谓不同,品质优劣请认准原产地正品。

四、枣文化历史渊源

枣的历史,上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七月烹葵及菽,作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至清代,沧州枣业更盛。1737年,清乾隆巡幸献挃,见路旁风摇枣树,果实累累,上前摘食,甜如蜜,喜无原则日:“沧州自古草泽之地,然金丝小枣风味殊佳,如是者鲜矣!”如此枣业名动京师。沧州纪晓岚描绘的又是一幅繁华情景:余乡产枣,以车运供京师,南随漕舶以贩鬻于诸省,士人多以为恒业。 红彤彤的鲜枣甜脆诱人,晾晒后的干枣金丝成线,醉后的红枣圆润香醇、蜜渍的枣脯待客的佳品。红枣丰满着大平原风盗日晒的日子,枣树已植根在我们的思想和文化中,与风物人情水 融。

枣有营养价值: 枣,富含维生素铁、钙、磷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为上等补品。据>、>记载:枣有健脾养胃、益血壮神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红枣对气血不足、贫血、肺虚咳嗽、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败血病和过敏性紫癫等均有裨益,是被国内外医疗保健界重视的营养滋补品。产妇如食红粮煮小枣和小枣熬成的小米粥、糯米粥、可加快身体康复。 枣果可制成多种加工品,如蜜枣、乌枣、南枣、酒枣、枣滋补精、枣容、枣泥、枣酒、枣醋、枣茶等等。其加工品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深得人们的喜爱。

据科学分析: 红枣中含有大量的环磷酸腺苷,它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使新细胞迅速生成,死细胞很快被消除,并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增强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这样肌肤就会变得光滑细腻有弹性,因此,在医学上环磷酸腺苷又有“生命第二信使”的美誉。

民间流传谚语: “五谷加小枣,赛过灵芝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可见金丝小枣被人们视为极好的滋补营养品,每日适量饮用枣酒或枣汗,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调节人体内外环境平衡。 特别说明:

小枣中所含果糖为单糖,不在其他组织内代谢,只在肝脏中转化为能量,而不能转化为脂肪,因此,常饮枣酒或枣汁,不但会让你品尝到美酒的醇和爽口,枣汁的浓郁芳香,而且身体得到必要的营养物质,更会使男士风度翩翩,女士婀娜多姿。

枣的营养成份: 红枣在我国已有三千年食用历史,素被视为补气佳品,民间更有“日食五枣,长生不老”的说法。干枣含糖76-88%,含酸025-16%,每100克含维生素C397-3845毫克。

果品名称碳水化合物热量蛋白质脂肪钙磷铁

鲜枣232g43054k12g02g14mg23mg05mg

干枣503-869g129162k33g04g61mg55mg16mg

另外,枣含有的维生素C比苹果、梨、葡萄、山楂、柑、桔、橙、柠檬等水果均高;还含有维生素P、A、B和黄酮类物质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等,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故枣又有“天然维生素”的美誉。每只苹果(平均大小15g)可提供75mg维生素C以满足成年人的每日推荐需要量(英国及美国指标分别为75mg及80mg),大概就是常说的“日食一枣,医生不找”。

五、和田玉枣的历史故事

红枣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药物之一,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干枣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大枣味甘无毒、主心邪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果实为缓和强壮剂,常用为滋药,治泻痢、调营工、疗寒热、治阳痿、贫血、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盗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树皮性强无毒,收敛性强,止血、祛湿,能治腹泻,刀伤止血,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可根治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酸枣仁可做兴奋剂,炒黄后又可做镇静剂,有安神、养心、敛汗之功能。

南疆宝地:和田;巍巍昆仑,雪域之巅;和田玉枣,真正雪水灌溉,沙漠孕育大枣!

六、红枣儿酿酒的历史曲阳栆儿酒

红枣酿酒技艺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红枣发酵酿造红枣酒。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起,历史文献对红枣酿酒屡有收录。相传,齐桓公在会城(今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一带)狩猎期间,突发疾病,久治不愈。饮用当地的红枣酒后,身轻体健,不治而愈。齐桓公视若珍宝,下令将此酒作为贡酒,供皇室饮用。至唐宋年间,红枣酒因营养滋补名扬齐鲁。此后千余年,红枣酒长盛不衰。

清乾隆年间,博兴县湾头村窦法舜秉承祖业,开办的红枣酒作坊在当地形成了较大规模。民国年间,时局动荡,红枣酒作坊被迫停产,仅保留下酿酒配方。

20世纪60年代,窦氏家族传袭祖业,恢复了红枣酒的生产,但规模小、产量少,挑担串村叫卖。文革期间,酿酒作坊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红枣酒第六代传承人窦守乾斥资成立了“山东齐国盛世酒业酿造有限公司”,在继承红枣酿酒技艺的基础上,开始了保护传承之路。

七、一公斤枣酒的营养成分是红枣的多少

红枣的营养价值与食疗效果

每逢金秋时节,但见那山坳岭坡,路边村头,一株株、一片片的枣树,身披油绿碧叶,其间缀满了金红锃亮的大红枣儿。

红枣干吃和泡水喝营养成分吸收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红枣,又叫大枣、刺枣、美枣、良枣等,为我国特产之一。红枣,皮薄肉厚,甘甜适中,营养丰富,为秋冬进补之佳品。红枣,在我国种植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诗经》中已有枣和棘(酸枣)之分的记载。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古农书中,都把枣树列为果木之首。《战国策》载,苏泰游说六国时,说燕国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可见我国古代人已将植枣列于重要地位了。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文物中就有大枣。古籍《尔雅》记载的枣树品种有11个,今天,我国南北各地优良品种已达400多个了。

我国的红枣分为南枣和北枣两大类。南枣主要在长江流域的丘陵地区零星栽培;北枣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种多、质量好,名扬中外。红枣品种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北京的郎家园枣、山西的板枣、山东与河北的金丝小枣、河南的灵宝枣、陕西的大荔枣等,都被誉为枣中之王。这些红枣皮薄肉美,味馨极甜,曾在巴黎博览会上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北京的老虎眼圆枣,陕西的大荔圆枣,甘肃的敦煌圆枣和山西太谷·的壶瓶枣等都是大枣中的上品。

我国古人把枣作为祭祖祖先的珍品和妇女初次见面的礼物。红枣的艳形和美味,历来为诗人所赞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回忆他童年时贪吃红枣的情景是:庭前八月枣梨黄,一日上树能千回。红枣在我国人民心目中,象征着幸福、美满和吉祥。各种喜庆和年节,红枣都是不可缺少的。

红枣可生吃,也可熟食,还可加工制成枣干、枣泥、枣脯、枣酱、醉枣、熏枣、焦枣、乌枣、蜜枣、枣罐头、枣茶、枣酒、枣醋、枣原汁饮料等,还能性以烹调,用它饨鸡、炖鸭、炖猪脚等,都别具风味又甘美滋补。在日常生活中用枣制成的传统食品,更是琳琅满目、各具风味,例如枣粽子、枣年糕、枣花糕、枣卷糕、枣锅糕、枣发糕、油炸糕、长寿糕,以及做成枣泥馅料,用以制作各种糕点。以红枣制成的中华蜜酒和阿胶蜜枣远销海外,备受赞誉。

红枣营养十分丰富,鲜枣含糖20%-36%,干枣含糖55%-80%,它含热量大,可以代粮,历史上常作救灾之用。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达0l-06克,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人们赞大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每百克鲜枣中含蛋白质12克,也几乎是鲜果类之冠。干红枣产热量极高,每百克红枣可产热量约1200-1300千焦,接近于葡萄干,而且蛋白质、钙、磷、核黄素、尼克酸的含量又高于葡萄干。所以,人们历来就把红枣视为极佳的滋补品。

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红枣不但是美味果品,还是滋补良药,有强筋壮骨、补血行气、滋颐润颜之功效。红枣能作为药用,早在《本草备要》中就有记述。说红枣能补气益中,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养,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久服轻身延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枣对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具有疗效。

故而养生学家大力弘扬祖国医学遗产,推广大枣茶,是价廉物美、人人可以进补的配方食品。经常服之,强化肝功能,补足

红枣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补品,具有健脾、益气、和中功效,脾虚、久泻、体弱的人,以及肝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病人食用均有益处。

红枣营养丰富,既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糖类、有机酸、粘液质和钙、磷、铁等,又含有多种维生素,故有

只能说有部分日本人的先祖是古代的中国人。并不是全体日本人都是古代中国人的后裔。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利用DNA技术和其他考古及人类学手段对此展开了研究,现代日本人构成分为三部分:

本土土著,这一部分并非是指现代日本的阿伊努少数民族。而是远古时代从今阿尔泰山,蒙古和西伯利亚通古斯河谷等地渡海在日本本州岛北部登陆的,这一部分日本人血型以AB型为主,且阴性AB型高达40%,从DNA排序上和中国的满族,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等满洲地区少数民族相似度为89%。从到达日本的时间上,这部分是最早到达的,最早可推至2万前。

南方海洋移民,这一部分和东南亚等海岛地区的马来和爪哇民族相似度仅为32%,但是出乎意料地和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人则高达92%。主要集中区域是日本四国岛,本州岛东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可以认定是在距今1万年前从太平洋中部泛海而来。

大陆及半岛移民,这一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今日朝鲜半岛民族契合度达90%,可以认定为是古代朝鲜半岛居民渡海迁移到日本九州岛和本州岛西部。时间最早可到七千年前。另一部分和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居民吻合度为87%,最早抵达的时间大致为距今2500年前,大致为中国战国至秦汉前期。

上述三部分从构成来分,本土和大陆移民各占约40%,海洋移民约占20%。从时间来看,本土土著最早,其次是海洋移民,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南方沿海移民到达最晚。

扩展资料:

日本人基本信息:

东亚日本的基本居民。主体为大和族。另在北海道有2万5千多阿伊努族人。属蒙古人种 东亚类型。使用日语,语言系属未定,多数学者认为属独立的日本语系。受汉语影响极大。以东京话为标准语,在全国推广。信仰比较普遍,流行多种宗教 。

大乘佛教自6世纪经朝鲜传入后,迅速普及全国。固有的神道教也很普遍,明治维新以后曾被定为国教,全国城乡皆有神社。同时受到明朝儒教、阳明学的深刻影响。很多人都有神、佛并重的双重信仰,或同时兼信几种宗教。一般在生育、婚姻、节庆等现实生活方面遵照神道教仪式;对丧葬、祭祀、法事等方面则遵照佛教信仰。民间多流行祖先崇拜,信仰多神。基督教于16世纪40年代传入日本,信徒约占全国人口1%。此外还有新兴宗教二、三百种。

民族由来的其他传言: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来源,尚无定论。在中国的古代典籍特别是《山海经》中有着若干记载。《山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献典籍之一,它记录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山川地形地貌、物产和民族分布,以及相应的历史故事,涉及的年代包括周朝、商朝、夏朝直至先夏时期(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其中周朝文献《海内北经》记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的其它篇章则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

参考资料:

日本人——

文明基础:文字:发明国家:四大文明古国;时间:原始社会;人物:古代原始人。考古:古埃及圣书字与鸟兽文;古苏美尔图画文字(公元前3200年)发展至古巴比伦锲形文字(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印章文字发方便食品展至古梵文;中国象形文字体系庞大,起源复杂,从时间上最早可追溯到12万至1万年前彝族先民古夷人所创造的刻画文字,与之笔画造字法类似的有传承至今的神奇“女书”;河南舞阳出土的甲骨文与石刻文距今有八九千年历史;河南发现的“岩刻天书”距今也有四千年历史,此外如三星堆文明中发伞现的“巴蜀图语”,发现很久的殷墟甲骨文以及金文等,都属于早期象形文字的范畴。其形成成熟过程的跨度数千年。意义:文明传承的载体笔: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2000年前;考古:中国人用老鼠毛制成的毛笔写字。墨水用煤烟、灯油和凝胶混合制成。比古埃及发明的圆笔早了1000多年,比罗马人发明的鹅毛笔早了近3000年。纸: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公元前1200年;考古:埃及人从浆果、植物和矿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和色彩制成黑水。“笔”是细芦苇。600年后,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同时期中国使用的书写材料为绢书与竹简,绢书便于书写但价格昂贵,竹简则较为笨重,携带不便。埃及莎草纸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绢书,因为造价昂贵,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造纸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105年;人物:中国东汉宦官蔡伦活字印刷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中国北宋;人物:平民毕升天文历法地理:历法:发明国家:一说古苏美尔,一说古埃及;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考古发现:古埃及曾发现世界距今最早的太阳历与太阴历。中国发明世界最早的阴阳历,即现今仍使用中的农历。浑天仪: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117年;人物:中国汉代科学家张衡地动仪: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132年;人物:中国汉代科学家张衡太阳黑子:发现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28年;考古:中国《汉书五行志》最早记载哈雷彗星:发现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613年;考古:史书《春秋》中最早记载指南针:发明国家:中国;时间:战国时期;考古:战国时的司南地图:现存最早的地图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刻制地图数学:勾股定理: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考古:《周髀算经》中记载的西周数学家商高提出的“勾三股四弦五”,为勾股定理的由来。不过一般西方公认公元前540年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创造了勾股定理。欧几里得几何:发明国家:古希腊;时间:公元前300年;人物: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圆周率:发现国家:中国;时间:中国南北朝;人物:数学家与天文学家祖冲之零概念:发现国家:中国与古玛雅;时间:4000年前圆周制:发现国家:古苏美尔;考古:发明360°圆周制,沿用至今。阿拉伯数字:发明国家:古印度;考古:西亚苏美尔与巴比伦文明也曾使用十进制与六十进制。但西方公认的十进制阿拉伯数字是从古印度传播到阿拉伯再通行到世界各地的。中国的十进制也属独立起源,与西亚十进制类似。算盘:发明国家:中国;时间:东汉以前;意义:古代计算机。计算机发明前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计算工具。化学:制陶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未知,不晚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大地湾文化已经出现技艺成熟的精美彩陶,暂未发现该彩陶技术之前的遗址。意义:最早的化工工艺及人造器皿的一个重大进步。玻璃制造技术:发明国家:一说古埃及,一说古苏美尔;时间:距今约5000年(一说5500年);考古发现:埃及发现一个距今1500年的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工厂。意义:重要的日常用品;对后世的物理光学意义重大。水泥:发明国家:中国;时间:距今约5000年;考古发现: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四期文化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和一般的中国古代建筑不同,其地面不是夯土结构而是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火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1200年前;人物:中国唐代医药家兼炼丹家孙思邈漆器:发明国家:中国;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海水淡化:发明国家:古希腊;时间:古希腊罗马时代;人物: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副食手工:酿酒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地点: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意义:最早的粮食加工副食品。纺织术:发明国家:不可考。时间:约12000年前。考古发现:古印度最早种植棉花,是棉花纺织的发源地;中国最早养蚕织丝,是丝麻纺织的发源地。意义:现代纺织业的源头。纺纱工具:发明国家:中国;时间: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现地点:陕西华县发现的史前“纺缚”,比原来人们认为的世界上最早的纺纱工具——公元前1700年古埃及壁画上的纺轮早了3000多年。意义:加快了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日常生活</b>:镜子:发明国家:中国;时间:约4000年前;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中国铜镜钟表: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公元前1400年左右;考古发现:古埃及计时水钟肥皂: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公元前1000年左右锁:发明国家:中国与古埃及;时间:距今约4000多年伞:发明国家:中国;时间:距今约4000多年;考古:《史记·五帝纪》已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冰箱:发明国家:中国;时间:约4000年前。考古:古籍《周礼》中的冰鉴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曾出土一件战国铜冰鉴。机械交通:轮子:发明国家:古苏美尔;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滚轴:发明国家:中国;时间:3000年前;考古:山西省永济县薛家崖村发现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的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具有现代滚动轴承结构雏形的轴承。帆船: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8000年前左右风车:发明国家:中国;时间:距今约1000多年前风筝:发明国家:中国;时间:公元前1250年;考古:古文献记载中国人曾经用风筝传递信息或向敌人投掷燃烧物。意义:风筝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公路:发现国家:古埃及;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能源利用:石油:发现国家:中国;时间:中国宋朝。考古:中国科学家沈括最早发现并为之命名。太阳能利用:发明国家:中国;时间:约2700年前中国周朝天然气:发现国家:中国;时间:公元2世纪晋朝。煤:发现国家:中国;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医药卫生:针灸:发明国家:中国;时间: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考古发现:距今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砭石骨针。人体解剖: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3000年前开颅术:发明国家:不可考;时间:10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考古发现:欧洲、中国、南美、埃及和西亚地区都有发现开颅手术现象,与史前早期巫医文化有关。中国山东广饶县傅家遗址发现的距今5000年前的开颅术在手术后曾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可见当时开颅术的技术已十分成熟。麻醉术:发明国家:中国;时间:东汉三国;人物:医学家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最早发明的麻醉剂,并最早应用全身麻醉。避孕法: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4000年前。考古:古埃及人就用纸莎草、蜂蜜、碱和鳄鱼粪等制成栓剂,置于子宫颈口和阴道内进行避孕,开创了屏障避孕的先河。假牙:发明国家:古罗马;时间:公元前700年左右;考古:古代意大利北部的伊特拉斯坎人发明。器官移植:发明国家:古印度;时间:公元前600年左右;尸体防腐:发明国家:古埃及;时间:公元前2600年;考古:古埃及木乃伊公共卫生:发明国家:古印度;时间:公元前5000-4000年前;考古:摩亨佐·达罗发现的古文明遗址表明古印度文明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公共用水设施,其卫生用水设施布局科学合理,远远超越当时的世界水平。草药医学:发明国家:四大文明古国;时间:新石器时代;意义:现代化学医学的前身。其中中国草药学在世界上的贡献最大,传播到西方后对西方现代医学、植物学、药理学的影响都巨大而又深远。记得采纳最佳!!!!!!!以下是人类发明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发明,具体要说哪个可以和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因人而异,你自己应该也有自己的认识吧:仅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以下有很多发明足以让所谓的“中国四大发明”暗然失色,(比如电的发现和应用,改变了人类的所有生活</b>,这是最有成就的,但不论是火药还是指南针都不足以让整个世界为之色变,而电的应用让整个世界改变的是生活</b>,军事,生产,文化。。。。。),纽可门的蒸汽机发明,可以登上“榜眼”,这个家伙,让世界人类从此从劳动中解放出双手,最大限度的改观了人类生活质量,人类建设生产迅速200万年以来首次出现了质的飞跃,你说拿四大发明写得出这样的评语吗------纯属不是一个级别。。发明人因为时代不同,发明的东西不同,也有先后顺序,比如先发明了电,才能发明电脑,先发明了纸,才能发明钢笔,先发明了发动机,才能发明汽车,,,你不能说你发明了火药我才能发明大炮,你就比我牛,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基础性发明,很多人就认为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以后的发明,这不能简单的说明四大发明的地位。。但我们不能简单的论谁的成就大,这是一个错误,每个发明都不能少,你不能说电的发明好,就否定了纸的发明吧,你总不能拿着高压电线上厕所吧,------一个都不能少!!!!我只能说以下是我有资料统计的一部分对人类生产生活改变较大的发明,并不详尽,1132年,中国南宋,陈规,火河蟹1250年,英国,培根,眼镜1705年,英国,纽可门,蒸汽机1752年,美国,富兰克林,电1769年,法国,NJ居纽(Cugnot),蒸汽驱动三轮汽车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自行车1804年,英国,德里维斯克,火车1820年,英国,法拉第,不锈钢1822年,法国,涅普斯,照相机1829年,比利时,约瑟夫普拉多,**1830年,美国,詹姆斯·拜伦,风扇1832年,美国,莫尔斯,电报1876年,意大利,安东尼奥·梅乌奇,电话1877年,美国,爱迪生,留声机1879年,美国,爱迪生,电灯1884年,美国,沃特曼,自来水钢笔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汽车1892年,苏格兰,詹姆士·杜瓦,保温瓶1895年,意大利,古格里尔莫·马可尼,无线电1898年,美国,尼古拉·特斯拉,遥控器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1907年,美国,利奥·贝克兰,塑料1925年,苏格兰,约翰·洛吉·贝尔德,电视机1928年,英国,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1943年,英国,阿兰·图灵,计算机1953年,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和他美国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发现DNA1954年,美国,格雷戈里·平卡斯,避孕药1967年,南非,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心脏移植手术1978年,英国,帕特里克·斯特培托,试管婴儿另外,补充一点,中国人所谓的四大发明,在国际上有诸多争论,因为就四大发明而言都是基础性发明,太简单了,也就是说当生活应用需要达要一定程度-----在每个大州都会发明,所以国际上很多地区对于四大发明承认中国最早,但不承袭师徒关系,也就是说没有中国人的存在,世界上一样会有这四样东西。。。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这没有什么不对,中国应该以此为荣,但不以此为傲

1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

2中华文化常识中廷寄是什么

廷寄是中国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

或称寄信、寄信谕旨。清初, 沿明旧制,凡皇帝颁发谕旨都由内阁宣布,传抄各衙门递发执行。

这种传达方式不 易保密,且比较迟缓。到康熙中期,皇帝下达的一些机密谕旨不由内阁发布,而由内廷官员或亲王、大学士等承办,直接传达给督抚大臣。

雍正继位后,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经常通 过亲信大臣用寄信的方式秘密传旨。当时的寄信无固定格式,承旨寄信的廷臣也不固定。

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后,廷寄被广泛使用,成为军机大臣专责,作为制度固定 下来。凡有关机要谕旨,如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等, 不便由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用寄信的形式,直接传达给受命的臣工,以防泄漏 机密。

3《通典》是一部什么书

卧箜篌今已失传,只有从古籍中窥其一斑,《通典》 中就有关于卧箜 篌的记载。

《通典》二百卷,是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创立了史书编纂 的新体裁——典制体。社佑撰〈通典〉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成 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

所记上起远古时代,下至唐玄宗天宝 末年,包罗了历代政治、经济、礼法、兵刑等典幸制度的沿革变迁,分为 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解决了断代史书无 法系统地反映历代典制沿革的缺点。 《通典》与《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再加上《续 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洧朝通志》、《洧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4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欢迎补充

何谓“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