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是什么?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经典文献。它总结了秦汉以前临床医学实践的经验,较全面地记述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古代医学思想、知识和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黄帝内经》原书18卷,包括《素问》和《针经》(唐以后改称为《灵枢》)两部书,各9卷。书中记述的医学思想和临床知识、技法,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的认识,以及战胜疾病的智慧。 《黄帝内经》中正确记载并论述了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指出“心主身之血脉”,血有清浊之分,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流贯全身,且“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心脏的搏动情况可以从“寸口脉”和“虚里”等处测候出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血液循环理论,正确地揭示了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它比13世纪阿拉伯人所知道的血液小循环,16、17世纪西欧医学科学家提出的血液循环理论,要早近2000年。 《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说明人体组织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建立独具特色的藏象学说。即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在精气(包括血、津液)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通过经络系统联系全身。人的五脏六腑各自都有一个体系,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而脏腑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和谐运动。 《黄帝内经》中阐述的藏象学说,一直对后世医家认识人体生理功能产生了较大影响,是中医生理学的理论基石。 《黄帝内经》总结阐述了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及内外原因,认为疾病的发生机理,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和外界的致疾因素两个方面。如果人体正气充盛,外界虽有疾病流行,也不易染病;相反,如正气虚弱,邪气便乘虚而入,导致发病。就是说,内因是主要的,但外因也不可忽视。 《黄帝内经》还在总结前人诊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发展,明确提出了“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时至今日,四诊法仍为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黄帝内经》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针灸问题。书中论述了针灸治疗病症的适用范围,对针刺治病和针刺麻醉做了理论上的研究,还对针刺手法的运用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为针灸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资料。 此外,《黄帝内经》还记有治病方药、养生保健等内容。全书记述之广泛,理论之精深,正如前人所比喻的那样,像“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宝典。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人个对古代的天文历法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历年来我也在网络个搜寻过古代天文历法类的古籍资料,不过所找的古籍很有限,
最多的一次也才在 古籍阁 中寻找到了一百多册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资料,真的是太稀少了,非常珍贵,下面是部分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文献,
《清史天文志》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
《大清时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
《恒星星座书苏菲》
《授时历议》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
《晋书·律历志》
《步天歌(影印版)》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
《玉烛宝典》
《甘石星经》
《神道大编历宗通仪 (明)周述学撰》
《月令解 (宋)张虙》
《浑盖通宪图说 (明)李之藻》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授时历故 (清)黄宗义撰》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御定月令辑要 (清)康熙》
《御制历象考成表 (清)允禄》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 (清)乾隆》
《御制历象考成 (清)》
《天经或问 (清)游艺》
《天象源委 (清)张永祚辑》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
《历代长术辑要 (清)汪曰桢撰》
《全史日至源流 (清)许伯政》
《乙巳占 (唐)李淳风撰》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七政推步 (明)贝琳》
比寒潮更可怕的,恐怕就是流感,感冒、发烧、咽喉痛,宝宝扁桃体又发炎了,反反复复让爸爸妈妈既心疼又头疼!到底要拿扁桃体这个“磨人精”怎么办呢?
许多孩子从小到大,一感冒发烧嗓子痛,到医院照喉咙,医生必然丢下一句话:“扁桃体发炎!”
扁桃体肿大、发炎,中医称之为 “乳蛾”, 意思是扁桃体发炎后,形状像飞蛾的两只翅膀,还会明显凸起。
伴随着扁桃体发炎而来的,常常是 连绵的感冒、发烧、怕冷、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小宝宝还可能会因为高烧而呕吐、惊厥。 有时要1~2个星期才能好。
扁桃体发炎是孩子常见的病症,通常发炎后会出现喉咙痛,食物难以下咽,并且还会面临着发烧的情况。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家长们也是心疼不已。
那么,小孩扁桃体为什么经常发炎?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我们平时说的「扁桃体」位于口腔与口咽部之间,它就像人体上呼吸道的守卫者,病毒、细菌想要从这里进入,就会受到扁桃体卫士的防御和抵抗。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扁桃体的自身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通常从 1 岁左右开始,在 3~5 岁时达到高峰,扁桃体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大。
到青春期以后,随着孩子免疫功能的不断完善,扁桃体的作用逐渐下降,体积也会有所缩小。
不过,以上这些变化通常都是正常的。
扁桃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就是3~10岁,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容易发生扁桃体炎症。 而且处在守门位置的扁桃体,任何从口鼻进来的病原体最先碰到的就是它,当扁桃体奋力抵抗病原体的侵袭时,可能就会发生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处于咽喉的门户部,就好比朝外的两扇玻璃窗。我们可以用手摸摸玻璃窗,对着外界环境的那一面,总会有更多灰尘。
扁桃体发炎也是这个道理。挡在大门口,接触外邪的机会多了,也就更敏感、更容易发炎。
总有不胜其扰的家长问我, 既然扁桃体总是发炎,甚至引起感冒发烧,能不能切掉它一了百了?
咱们可以想一想,如果玻璃窗上没了玻璃,灰尘难道不是更容易进屋吗?
人的咽喉是饮食、呼吸的必经之路,路上有尘土、异物、病菌在所难免。
扁桃体守卫在要道上,源源不断地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肩负着抵御外邪的防御重任。
所以,我的建议是, 不到万不得已,能不切,尽量不切, 扁桃体切除手术是一种逼不得已的手段。
家长更应该学习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宝宝呵护扁桃体,避免炎症;有炎症时懂辨证,帮助宝宝尽快驱逐病邪。
宝宝一说喉咙痛,就照照喉咙看“乳蛾”。
首先是看大小,其次是看症状。
通过这2点,可以判断宝宝究竟是 哪种类型 的扁桃体发炎。
1 看大小
临床医学将扁桃体大小分4个度,如果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类比:
正常大小:如小黄豆。
一度肥大:如花生米。
二度肥大:如小葡萄。
三度肥大:如大红枣。
扁桃体发炎、肿大的程度和病情有关,医生通常会以此作为参考来用药。
不过,如果宝宝正常情况下扁桃体有花生米大小、但没有异样感,也是没问题的,家长不用过度紧张。
2 看症状
从西医的角度,扁桃体发炎分为细菌性扁桃体发炎和病毒性扁桃体发炎。
病毒性扁桃体发炎:
扁桃体、咽喉红肿。
细菌性扁桃体发炎:
扁桃体、咽喉红肿,有**或白色脓点,舌苔发白或灰白色。
如果是病毒性扁桃体发炎,医生通常会开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也可能会开抗病毒、消炎的喷剂,如利巴韦林喷剂,用来雾化喷喉可以缓解疼痛。
其实,我 不太建议 给宝宝使用过多抗生素进行治疗。因为抗生素攻伐太猛,对宝宝虚弱的身体伤害比较大。
当病情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吃过多西药,也会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对脾胃是不利的。
从 中医角度 来看,乳蛾多是由 上焦郁热、中焦积滞 所致。具体的治疗、调理方法,要依照宝宝的体质特点来制定,同样不能“一刀切”。
① 宝宝“大扁桃”无发热,是吃太多
有的宝宝扁桃体肿大反复,但是又不太发红、无脓肿,有时发烧、有时不发烧。
这种情况,其实是 脾虚积滞 了。平时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过多,不及时助消化,导致食滞肠胃、痰湿瘀阻。
脾的运化失利,会牵连肺部,而肺部水湿过多,肺热上溢,就会导致扁桃体肿大。
这种情况的宝宝,鼻甲肥大、腺样体肥大的概率也会增多。家长要给TA 先及时消食导滞,后健脾养胃。
② 天气多变时,扁桃体也爱发炎
天气忽冷忽热时,宝宝稍微不注意,外邪就很容易通过呼吸、说话等方式,从口鼻之窍入侵人体,与肺气冲撞在一起, 导致肺气不宣通,邪毒在咽喉、扁桃体处聚集。
中医讲究“治未病”,外邪肆虐的季节里,体质好的宝宝就没那么容易得病。所以家长要懂得提前调理。
比如说,春季就是典型的天气多变、乍暖乍寒,宝宝就要特别注意穿衣 “春捂”, 饮食 “减酸增甘”。
这些应季的儿童保健要诀,家长要仔细去学,不能在不同季节拿同1套方法生搬硬套。
③ 反复感冒生病,扁桃体也跟着病
有一种情况,是眼看着感冒生病快好了,宝宝却又突然扁桃体发炎,导致家长更迷惑了,还有完没完?
其实,这是因为之前生病时, 津液损耗得太厉害, 导致宝宝肺肾阴虚,咽喉同样也是干的。当虚火烧上来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津液“灭火”,导致扁桃体被“熏灼”发炎。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有咳, 喉咙经常有痰没有清干净。 痰液里包裹着大量病菌,扁桃小窝不干净,扁桃体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所以,为了避免宝宝“病连病、不断根”,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病时、愈后的调养。
病时清淡饮食、避免“遗热食复”,多喝粥水补充津液, 是非常关键的。
预防总比治疗更省心省力,孩子能少一点吃药、打针和输液……的经历,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懂一些儿童 健康 知识和护理技巧,很有必要。 即使孩子生病后也可减少去医院来回折腾的次数。
可能你会担心:“我不是专业医护人员,根本没学过怎么办啊?”
别急,咱们可以先从最基础的 儿童常见病症预防、辨别和护理 开始学。
明星推荐影视明星、“国民媳妇”海清,向您推荐的这门课程,是由拥有 34年临床经验 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望京医院 的儿科主任肖和印针对新手爸妈精心打造了《 0~12岁 育儿 医学宝典,孩子少生病 》系列音频课程,用最直白的语言,传递最科学的 育儿 知识,帮助宝宝建立稳固可靠的 健康 防线!
《0~12岁 育儿 医学宝典,孩子少生病》系列课
课程介绍:
熟悉中医儿科学的朋友可以在很多书上看到肖和印的名字,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基层医生教材还有执业中医师资格指导用书等等。
肖和印,师承我国顶级的儿科专家李素卿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主任,担任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小儿推拿专业学会副会长、也是我们国家的基本药物评价专家。
如我们前面所讲,要想让扁桃体少发炎,最根本的还是要 呵护好中焦脾土,平时顾护好消化
30多年的行医经验告诉我,孩子消化好了,自然百病不生。
比如,每天如何使用 “10秒消化判断法” 检查宝宝的消化功能?如何辨证使用三星汤、保济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等不同的消食导滞药物?
这些具体而实用的知识,家长可以通过我的音频课程 《0~12岁 育儿 医学宝典,孩子少生病》 好好学习。把孩子脾胃搞好了,整个人的体质才会慢慢好起来。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两则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仅供参考与阅读。
(一)燕子与蟒蛇
有只在法院里做窝的燕子飞出去了。蟒蛇趁机爬进燕子窝里,把小燕子都吞吃了。燕子回来发现窝空了,极其悲痛。另一只燕子飞来劝慰她,并说她不是唯一丢失孩子的妈妈。她回答说:“我这样悲痛,并不仅仅是为了丢失孩子,而是因在这受害的地方本是所有受害者都能求得帮助的地方。”
这说明,灾难来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时,最使人悲伤。
(二)猜透千古之谜
早年间,江南有一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时传下的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藏在书楼里,难得一见。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从强盗手里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车装的金银答谢。
壮士说:“财宝再多,再贵重,也是有价的。我救了你,你的命无价。”
富豪说:“莫非壮士还要取了我的命去”
壮士大笑说:“我不是要你的命,是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
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但是三日后的正午,你必须完璧归赵。”
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赶回家,请来乡下诸学子,连夜赶抄医书。萤萤灯火下,抄书人争分夺秒,总算在规定时间之内,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壮士把医书还了富豪,长出一口气,心想从此以后,便可以用这深锁在豪门的医学宝典,造福于天下黎民了。
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方家一看,才知道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极需严谨稳当。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漏得古怪,寻不出规律,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试验呢
壮士造福百姓之心不死,急急赶回富豪家,想晓以大义,再请富豪将医书出借一回。然而,当他赶到目的地时,迎接他的是冲天火光。富豪家因遭雷击燃起大火,藏书楼内所有的典籍已化为灰烬。
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样代代传了下来,没有人敢用上面的`方剂,也没有人舍得丢弃它。书的纸张黄脆了,布面断裂了,后人就又精心地誊抄一遍。因为字句的文理不通,每一个抄写的人都依照自己的理解,将它订正改动一番,闹得愈加面目全非,几成天书。
医书传到曾祖父手里,曾祖父目光炯炯直逼祖父。
祖父问:“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父说:“我希望你能穷尽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你只说对了一半,不是它们,是它。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订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后代子孙,再来辨析正误了。”
祖父看着两本一模一样的宝蓝色布面古籍,一时不知所措。
“随意吧。它们难度相同,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曾祖父催促道。
祖父随手点了上面的那一部书。他知道这一个动作,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项事业紧紧地粘在一起了。
曾祖父把祖父选定的甲册交到他手里,把乙册收了起来,不让祖父再翻。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父的期望,皓首穷经,用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书中所有的错漏之处更正一新。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凡是书中涉及的知识,祖父都用全部心血一一验证,直至确凿无疑。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医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敬佩之情只持续了极短的一段时间。远方发掘一座古墓,里面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书,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是那样令人震惊——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同古书完全吻合。
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项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灰飞烟灭,毫无价值。古书已经出土,正本清源,祖父的一切努力,都化为劳而无功的泡沫。人们只记得古书,没有人再忆起祖父和他苦苦寻觅的一生。
有人问祖父:“如果你当初挑选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啊!”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
我国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是什么?
本文2023-10-07 05:32: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