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电子书版的文中子的《止学》,杜预的《守弱学》原文以及翻译,谢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6收藏

求电子书版的文中子的《止学》,杜预的《守弱学》原文以及翻译,谢谢,第1张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2、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3、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译文谋划别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谋划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计,也要舍其智计。智计有它缺欠的地方,谋略存有他的敌手,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

4、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译文智慧不够却谋划大事的人只能失败,智计不知停止却谋求长远的人很难如愿。对有智慧的人说智慧,对愚蠢的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智慧,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是真正的智慧。

用势卷二

1、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衿。

译文势力没有永恒的,仁德的人一会依靠它。势力埋伏著凶险,有智慧的人不会夸耀它。

2、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译文势力不要施加给君子,仁德不能给予小人。君子的势力不表现在权势上,以权势为势力的人一旦权势丧失势力也就消亡了。小人的势力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啊。

3、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译文众多的人才能成就势力,一个人却可以毁掉它。有势力的人欺凌弱小的人,人们怨恨他就会离弃他。势力达到顶点而不知退让的人让人猜疑,地位尊贵而不谦恭的人使人嫉恨。

4、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译文势力有时会失去,名声有时会遭诽谤,少发怨言的人能失而复得。势力一定会消失的,人终会死亡的,不骄纵的人才能惠及子孙。

利卷三

1、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译文迷惑人的东西没有超过利益的了。利益不追求它就不能获得,仁德不施舍就不能积累。

2、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译文追逐利益的人众多但富贵的人却很少,贤明的人出让功劳但他的名望却有增高。利益大的容易伤害自身,利益小的能给自己带来实惠,选择它们应该慎重。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行动要遵守戒规。

3、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译文许多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许多人都视为有害的东西,有的却是有利益的。君子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小人贪恋利益而远离信用,利益可以驱使小人而不能驱使君子。

4、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译文利益没有穷尽的地方,生命却有终了的时候,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独自占据,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就能警醒了。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出自哪里?原文是不是这样说的啊, “闲谈不议人非,静坐常思己过”出自哪里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原毁》)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

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这是两个部分!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吧!

静坐常思己过。 失败是成功之母吗?错,只有检讨才是成功之母,今天因为方法不对失败了,明天用同一种方法你觉得会成功吗?那跟本就是无效的。所以只有检讨自己,是不是方法用错了?要不要换一种方法再试呢?当然。不断地试不断地试,总会成功的,就像爱迪生发明的灯泡一样。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天要检讨自己的错误,以后不再犯。被一块石头绊倒不算什么,怕的是每次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我们管这种人叫 。

第二部分:闲谈莫论人非。圣经上记着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被别人论断!”仔细想一想:“你要别人怎样待你,首先你要怎样待人!”成功者称之为宇宙法则,叫“宇宙是圆的!”无论任何东西从原点发射出去的最终还会回到原点。因此,试想一想,你骂了别人,结果就会挨别人的骂,你打了别人,结果也会挨打。如果你想得到尊重,那首先要尊重别人。你想要得到爱,就要先去爱别人!如果整天谈论别人的错误,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在谈论你的错误呢?你不会希望如此吧!

故选 A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出自何处?拜托各位大神

出自《醒世歌》,作者是罗状元,(1504-1564),名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明史》卷二八三有传。 文章大概意思: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近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主要说的是让人们怎样与人为善的道理,好像是有关佛经的,我也不清楚了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首诗词的中堂是什么啊

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原毁》)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

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伦人非 这句话的意思

经常静静地坐下来思考自己有没有过失,在与人闲谈的时候不要讨论别人的缺点或者错误

第二句是:闲谈莫论人非 应该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警示言语照吾行,领悟顿醒防阉人。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照你你的话去做,可以避开是非小人。

活得相当轻松明白,足以为戒。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你是怎么看待爱说闲话的人的。

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即:有势则从,无势则去。利丰则聚,利尽则散。

有时间多读《天下无谋之谋秘卷八书》。将社会,人性揭露的太深刻了。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套装共8册)》在古代涉及权术谋略的古籍中,挑选出八本最具有指导性和谋略价值的,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统的注释,引经据典,读来令人豁然开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这些书中,读者不仅能很好地重温历史,更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场上、人际交往上更好地解决难题。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撰的《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 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

《小人经"坏人哲学"》:《小人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冯道可作者冯道可称得上是官场上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作者特殊的经历和小人视角,此书便来得有些分量,用曾国蕃的话说:“一部《小人经》,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小人经》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权谋术(处世绝学)》:权谋术是应用于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运用得好,权谋术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为一门艺术,令人赏心悦目,击节赞赏。无论在政治、外交、军事,乃至最为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权谋术其实无处不在。权谋术在我国只是一种应用技术,而很少有人从理论上系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权谋术著作,这部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怀疑的。现代作者史半山对这部书加以注释,并附以相应历史典故、人物简介,并加以阐发,既充实了内容,又增强了可读性。

《守弱学(人生胜经)》: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韬晦书(最具功效的学问)》:韬晦术是中国历代智谋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们求生存、谋发迹的法宝。尽管人们对它心悦诚服,细加揣摩,并在政治争斗、官场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却没有人把它付诸笔端,写成一部专著,大有“君子远庖厨”的意味。这是因为封建历史中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韬晦术因此有了“阴谋”的嫌疑。鉴此,杨慎生前把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 就不难理解了。

《止学(胜败荣辱书)》: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这本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仕经(做官学)》: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战乱和改朝换代这样大的社会动荡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波谲云诡、变动迭出的就要数官场了。做官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所谓建功立业,拜将入相,另一方面更要尽量保全自身,以固荣宠,其中自有诸多的学问和策略。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道人非”这是谁写的

清·金缨《格言联壁》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上联语出《论语·卫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毁》)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

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求电子书版的文中子的《止学》,杜预的《守弱学》原文以及翻译,谢谢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2、才高非智,智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