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三代流传的基业为什么转眼间被司马懿抢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曹世三代流传的基业为什么转眼间被司马懿抢夺?,第1张

曹魏王朝是中国古代非常特殊的一个朝代,他即不短命,也不长命。中国古代正统王朝的一般规律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长命王朝历经200-300年。而曹魏王朝掌握实权的有3代人,从曹操掌权到曹魏灭亡大约历时70年。曹魏王朝的寿命不长,也不短,它的尴尬历史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曹魏王朝是有长寿基因的。自曹操创立基业以来,曹家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人才济济。建安七子他们一家独占其三,曹操儿子个个有才,曹丕坚忍有谋略,曹植文采斐然,谋略也不差,曹彰骁勇善战,曹冲聪明绝顶。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说,曹操的儿子个个有才,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一个父亲做到这份上也应该是很成功、很骄傲的。从一个创业君主来说,曹操也是有理由相信自己会后继有人,自己的事业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所以如果站在曹操的时间节点来看,曹魏是有机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0年历史的大王朝的。

但到了曹家第二任君王曹丕的时候,事情就不一样了。曹彰被毒死,曹植被册封在外地,说是被册封,其实相当于被流放,因为曹植封地屡屡被更换,一个地方屁股没坐热,又换另一个封地了。如果不是一首“七步诗”,曹植也可能早就丧命了。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曹魏政权出现了人才真空,曹植上书曹睿献上“安国大计”,言辞恳切、真情流露,急切的希望能为曹魏江山贡献力量。但曹睿无动于衷。最后曹植心灰意冷,抑郁而死。我们看到曹魏虽然人才济济,但在曹魏第二代人主政的时候,家族内耗严重,人才消耗殆尽,家族已经离心离德。这种严重的内耗不仅消耗了曹魏了政治力量,还消耗了亲人间的信任和宝贵的亲情。

那我们说是曹丕不对吗?是曹睿不对吗?那曹彰和曹植年轻的时候也做过很多荒唐事,又怎么说呢?事实上一家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几十年,怎么可能会没有矛盾。如果每个人都固执己见,抓住亲人的错误不肯放下,那么亲人间的裂隙将会越来越大,最后亲情将变得岌岌可危。曹魏政权被司马懿篡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曹魏家族内耗,司马懿正是利用曹魏的家族矛盾,仅以3000兵马,发动高平陵政变,轻松拿下曹魏3代人创立的家业。

作为政治家,曹操在汉末乱世中拔地而起,成为势力强盛的北方霸主;作为文学家,曹操才华横溢,诗文书法不同一般。作为男人,他是二十五个儿子、六个女儿和三个养子的父亲。

在子女的教育上,曹操严慈相济,既让他们顺着天性成长,又引导他们恪守礼仪规矩。他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孩子。

长子曹昂舍身救父,忠孝过人;次子曹丕继承大统,开创魏政;曹彰骁勇善战,扬名塞外的;曹植文采斐然,名篇传世;曹冲聪颖过人,智慧称象等等。

说起曹冲,他聪明睿智,深得曹操喜欢。然而,他却年幼夭折,令人可惜。

有人认为,曹丕看到曹冲是一个可以担当大任的材料,忧心曹冲将来撼动自己地位,而将他残忍杀害。

那么,曹冲真的是被曹丕杀害了吗?

我们先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曹冲之死的。建安元年(169),曹冲生于豫州谯郡。按照《三国志》的说法,他“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很快,他展现出了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智慧。孙权送来了的只大象,它到底有多种?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大家面面相觑。少年曹冲有办法了,“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这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人们交口称赞还是孩子的曹冲。

曹冲的慧心不一般,他的仁心也是让人高看一眼。

一次,曹操的马饰被老鼠咬坏,兵库看管本应受刑。曹冲急中生智,用刀割破自己的衣衫。然后告诉父亲衣服被老鼠咬破,自己很不乐意。曹操劝慰孩子说,老鼠咬了没事。咬了爱子的衣服没事,那咬了自己的马鞍能有什么事呢。

年龄虽小,但曹冲愿意救助那些犯了小过而该受刑的人。“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聪明仁慈的曹冲深得大家喜欢,曹操对他更是偏爱,以至于“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心意都能像花儿一样率性绽放。曹冲十三岁时,突然感染了重病。曹操亲自向天祈祷,而天不遂人愿,曹冲还是在不久后去世了。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场重病夺走了曹冲的生命。

然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似乎让曹冲的死因有了另一种可能性。

曹冲去世后,曹操悲痛不已。曹丕安慰曹操,“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操的这句话让人们产生了另外一种解读。

曹冲去世,对爱之很深的曹操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而对于其他儿子来说,这是一件幸事。细思这句话,莫非曹操暗示曹冲另有死因?

因为曹操的喜欢,曹冲有可能成为接班人。这无异于把曹冲置于曹丕等皇子的对立面。

于是乎,有没有曹丕加害曹冲的可能性?后人不断解读。

关于曹丕的个性品质,后人颇有微词。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经说:“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为了上位,曹丕殚精竭虑、颇费心思。继承王位后又很快称帝,他对目标的执着,导致他无所不用其极的。

曹彰,字子文,是卞夫人所生的第二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曹彰骁勇善战,自幼就以效命沙场为目标,曾带兵大破乌桓,震慑北疆,立下战功,曹操称他为黄须儿。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柰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曹彰膂力过人,能空手和猛兽搏斗,可谓是个超级猛男,不过这位猛男只活了35岁。黄初四年,曹彰进京觐见,突然发疾病暴毙在府中。有人对曹彰的死表示怀疑,这猛男体格杠杠的,还这么年轻,怎么毫无预兆地就一病不起了?是不是曹丕认为曹彰会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所以害死了曹彰呢?

这个猜想倒也不是空穴来风,野史中记载,曹彰喜欢吃枣,于是,曹丕偷偷在枣子里下毒。之后,曹丕和曹彰二人对弈,下人把枣子端上来,里面有一部分枣子做了记号,没有做记号的就是毒枣,曹丕专门挑有记号的吃,曹彰不知内情,吃到了毒枣,结果当场就不行了。

不过,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信性不大。说实话,这种下毒方法,有点危险,曹丕万一看差了,他自己也完了,如果曹丕真有杀心,他完全可以使用更稳妥的办法。包括曹丕逼迫曹植做“七步诗”,这些流传很广的典故,正史上都没有记载,大多是后人为了抹黑曹氏父子而进行大肆宣扬。

我比较倾向于曹彰确实是得病死的,他的死和曹丕关系不大。强壮的曹彰会暴毙,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先兆,这一切要从他的这个绰号黄须儿说起。

黄须儿,顾名思义,就是说曹彰的胡须是**的,在当时曹操引以为奇,曾经亲手摸着他的胡须,说此儿大奇。

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但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胡须发黄可不是什么正常的事情。

胡须发黄,无外乎两种可能:第1种可能就是家族的遗传,但是曹操明显不是这样,曹操的胡须是正常的;那就只有第2种可能,就是疾病的征兆,类似缺铁性贫血这类病,外表强壮的曹彰,其实早就落下了病根,只不过当时的人们没有这方面的认知。再加上曹彰久经沙场,喜欢身先士卒,负伤流血在所难免,所以,病情突然暴发,并非怪事。

另外,曹操的子嗣其实都不长寿。我们知道,曹操活了66岁,卞夫人70高寿,但是他们的儿子明显没有继承长寿的基因。卞夫人为曹操生下四子:曹丕活了40岁,曹植活了41岁,曹熊早夭,所以,作为一母同胞的曹彰,活了35岁也只能说是正常发挥,不能因为他寿命短就认定为非正常死亡。

最后,曹丕也缺乏害死曹彰的动机。如果从政治斗争的角度,那曹植的威胁比曹彰大多了,曹彰不过是一员优秀的武将,又没有拉帮结派,这样的人怎么会对曹丕产生威胁呢?连曹植都安然无恙,曹丕绝对没有理由害死曹彰。

所以,我认为,史书中记载曹彰暴毙于府中,是可信的,应该不是曹丕设下的阴谋。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不能从表面来看,病来如山倒,壮如公牛的男人突然被疾病击倒,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曹世三代流传的基业为什么转眼间被司马懿抢夺?

曹魏王朝是中国古代非常特殊的一个朝代,他即不短命,也不长命。中国古代正统王朝的一般规律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长命王朝历经200-300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