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绝句·戴复古》原文与赏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论诗绝句·戴复古》原文与赏析,第1张

戴复古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戴复古,出身贫寒,自幼孤苦,长期流落江湖,是宋代江湖派重要作家。其诗多反映人民痛苦和爱国情绪,有《石屏集》。戴复古写有《论诗十绝》,十首论诗的绝句,评论了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及语言艺术和表现技巧,也评论了一些历史上的诗人。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主要在于阐说写诗要“己出”,不可步人后尘。

宋代诗坛上曾出现过江西诗派,他们之中有人就是主张“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实际上就是蹈袭前人,拾人牙慧。戴复古于此诗中提出“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无疑是对当时弊端的一大针砭。

为了说明“须教自我胸中出”的问题,诗的一、二两句则先说诗歌创作要富于“变化”。“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诗文创作的立意构思,奇巧神妙,变化无穷,一任自己有力的笔纵横挥洒。要得这样,自然要出自肺腑,而不可人云亦云。

从自己胸中出,则能写出自己真感受、实感情,否则到古籍中寻章摘句,只能是虚饰伪装。戴复古这一观点符合诗歌创作规律。这一观点,后人每多重申,金代元好问写有“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论诗三十首》)清代赵翼也以绝句形式论诗:“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只是随人说短长。”诗歌创作要有自识、自感、自得,切忌步人后尘,否则诗不仅失了主见,没了个性,也无生气,少精神。

也许你要的是试题答案,于是以下。绝句陈师道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①期不来。《绝句》重点字词解析①可人:台心意的人,知心朋友。②期,等待。问题: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本诗中“此”是指哪两件事,并分析 诗人选取 这两件事来写的原因。参考答案(简略):1、读起来饶有兴趣的书容易读完,谈起来十分投机的好友却偏偏不来。原因:读书交友是诗人日常 生活中平常但有意义的事情。2、人生中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陈师道诗初学曾巩,后学黄庭坚,受黄庭坚的影响更深。作诗既追求凝炼,又主张“宁拙无巧,宁朴无华”。此首绝句正可体现他的这种诗学主张。 “书当快意读易尽”,选掸的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最有兴味也最可体味的人生快事。碰上一本好书,嗜书加命的读书人会挑灯夜读一睹为快,心情自然愉悦十分;而在天清气爽心情也无限轻快之时,读书又当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读易尽”,反映出快意的读书和读书后的快意所获得的最佳阅读效果和审美体验。 “客有可人期不来”,选择的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最需要也最能获得精神慰藉的生活方式——交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友也是交师,古人游学主要就是交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占人的交友并不看重物质,看重的是精神,故所期待的客人是“可人”。可人,就是可意之人,是与俗人相对的高人,也就是能谈得来的知已。陈师道曾有诗云“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寄黄充》)正是这个意思。可见,可意的客人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能在家接待知己朋友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所以,金圣叹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中的第二则就将“十年别友,抵暮忽至”,没有钱,他的妻子将头上的金簪拔下拿去换酒钱,金还大呼“不亦快哉!”,足见交友在古人眼中是何等重要的事情。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诗人道出的是人生的一种普遍感受,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九,哪能做到事事都与自己的意愿相台呢’而“好怀百岁几回开’”又带有洞穿世事人生、万事均无挂碍的禅理,可视作对人的劝导,也可视为对自己的安慰。 汉魏时期,诗人们常常是忧虑过度,“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连颇有建功立业之想的曹操也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的寿命也极为短暂,超过50岁者就算长寿了。两晋时期的士大夫们就没有那么沉重了,他们特金钱生死问题看得轻许多。《世说新语·雅量》载阮遥好收集屐,当人家去拜访他时,见他神色闲畅,自己吹火为屐上蜡,并自叹日:“不知人生当者几量屐!”这种神情和人生态度与好“怀百岁几回开?”在文化精神上是一脉相通的。连清代的重臣曾国藩也有诗感慨:“苍天可朴河可塞,唯有好怀不易开”,可见保持愉快的心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文解释

  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在频频鸣叫。夜晚春天的潮水向岸边涌来,又赶上一场急促的春雨,在这郊野的渡口没有一个人影儿,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边静静停泊。

  词语解释

  怜:爱怜,喜爱。

  急:猛,快。

  野渡:荒僻的渡口。

  诗文赏析

  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仕途犹如遨游,无所作为,如同水急舟横。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恬淡忧伤的情怀。

  春游西涧,晚雨野渡,看似一幅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以情写景,借景抒情。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深树、自得其乐的黄鹂、急水中的横舟,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这与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是分不开的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的原来题目是《归桃源乡》。桃源山就是作者刘眘虚的隐居之处。那么这首诗就写作者在桃源山隐居之处那超尘脱俗的志趣的。整首诗透露出隐居环境的舒适和安逸。白云、青溪、落花、流水。这是先天的自然环境,还有作者本人的心境。点缀出一幅色彩清新幽雅的图画,真是让人美不胜收,心驰神往。词句之间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描绘的景色也同样是清静而得趣,幽静而淡雅。看后我真想遍寻此处。太美了,那是我理想的桃源,真是一个让人见而忘返的好去处。作者在这如此美妙的地方,仍然不能忘记的是读书。这才是为这如此美好的地方添上重重的一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才能领略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心神俱佳的氛围。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语句对仗之工整,环境这恬静,无不透露出这才是读书的好地方。这才是大家所认为的家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影响很深,据说作者喜与僧道交际,显然受佛学的影响很深。但是能够在在如此清幽之地,保持读书人和高尚情操是难能可贵的。这首诗的写作和修饰丝毫不比王维差,且有明显略胜一筹的优势。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是我较早加以背诵和记录的诗词。诗情画意,闲云野鹤,潇洒舒坦,优哉可羡。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南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解:

  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

  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坠楼人,绿珠是石崇爱妾,孙秀想占有她,石崇怒而不给,孙秀便在赵王(司马伦)前陷害石崇,崇因此被捕。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主子)前。”乃投于楼下而死。

  韵译:

  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荡无存;

  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

  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大概写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

  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

  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

  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论诗绝句·戴复古》原文与赏析

戴复古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戴复古,出身贫寒,自幼孤苦,长期流落江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