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历史知多少:唢呐起源何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乐器历史知多少:唢呐起源何方,第1张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

关于唢呐的起源,一说,三世纪新疆拜城柯尔克兹石窟(约265-420)的壁画上已有演奏唢呐的乐伎的形象。另一说,金元时期传入中原,也称“唢叭”、“号笛”。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多用于婚丧喜事的吹打乐队中,也用作民间歌舞和戏曲的伴奏乐器。

唢呐史料始见于明代。明·王圻《三才图会》:“锁奈,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清代唢呐在宫廷被列入回部乐,也用于大驾卤簿。因两端都用铜制,又称“金口角”。后衍生出大唢呐、中唢呐和小唢呐等形制。

各民族,各地区的双簧类乐器的形体大小不一,名称也各异。形体相对较小的称“海笛”。

自缅甸传入的较大的称“聂兜姜”。西藏佛教所用唢呐,也称“得梨”。唢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富有穿透力。适于表现热烈欢快的音乐风格,但不少民间艺人也能用双唇压紧哨片,控制气息,吹出柔润的弱音(也称“箫音”)来表现抒情或悲哀的情绪。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中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今天唢呐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八大乐器: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鼓。

1、琵琶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2、二胡

二胡(拼音:Erhu)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二胡音色近乎跟人声一样,具有歌唱性、诉说感。

3、编钟

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4、箫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

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5、笛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

6、瑟

瑟,古老的汉族弹弦乐器,共有二十五根弦。古瑟形制大体相同,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

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榉木或梓木斫成,全长约150至170、宽约40厘米。通体髹漆彩绘,色泽艳丽。

7、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鼓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

概述

  中国古代乐器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箜篌: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始于汉代,历史悠久;音域宽广、音色

  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明代后失传达300年之久。

  方响:古代打击乐器,由十六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玉片组成,以厚薄不同定音高,分上下两层悬挂,用小铁锤敲击;出现于北周。隋唐时用于燕乐,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宋代后渐少使用,现濒于失传境地。

唢呐于金、元时代传入我国。

  唢呐: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 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今天唢呐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唢呐的历史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成就现如今的地位的?**《闪灵女郎》中有一首中西乐器钢琴曲的对决,当最后的唢呐声响起时,西乐直接,无法相见,唢呐一声顺服。唢呐的音色可以使其他乐器偏向一边,声音非常响亮,音色突出,它只坐在C位。大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唢呐从波斯和阿拉伯传入中国。

唢呐的音调明亮而响亮。管体为木质圆锥形。有一根铜管,上端有哨子,下端有一个铜制喇叭口(称为碗),所以它通常被称为喇叭。在台湾,它被称为“古嘴”;它在广东也被称为“滴答”,是广东“八声”乐器之一。西晋有唢呐演奏壁画的记载。金元朝向中原传播;明代古籍中有关于唢呐的记载,对唢呐的最好描述是明代王潘的《天子·号角》,上面写着:“小号,唢呐,小曲,大腔。官船乱成一团,涨价的是你。军队听了他们的担忧,人民听了他们的恐惧,哪里能分辨真假。

他们把这一个吹倒,伤了那一个,但鹅飞走了。”后来,唢呐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唢呐的代表作是最著名的是《鸟祭凤凰》。《鸟祭凤》是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四省流行的民间音乐。它的前身是《百鸟歌》,充分体现了唢呐的艺术魅力;温暖欢快的旋律和鸟儿的叫声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在众多艺术家的努力下,《鸟祭凤凰》更加完整,成为一首优秀的民间音乐。2006年,河南省沁阳市和甘肃省庆阳市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唢呐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5月6日,吴天明执导的话剧《凤凰之歌》在中国大陆上映。它讲述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和他的弟子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该片获得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节最佳剧情片奖和其他奖项。

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些用鸟禽类的肢骨制作的笛子,距今约7000年。这些笛子虽然制作得粗拙简陋,但有的还可发出简单的音调。这就是远古人使用的吹奏乐器——骨笛。

从原始时代到夏商时期,我国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两类,如土鼓、磬、缶、钟、骨哨等,都是用天然材料所制成。到了商代,出现了很多用青铜制作的乐器,在性能和工艺上已大大高于原始乐器。

西周时期,乐器的种类增多,仅见于古籍中记载的就有70多种,如编钟、编磬、箫、笙等。弹弦乐器也在这时出现,但较为简单,发音单调。到了春秋战国,乐器的发展较快,出现了弹拨乐器筝,吹奏乐器竽等;旧有的乐器如编钟在研制、性能方面也都为此前任何编钟所无法比拟。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共8组64件,总重量达2500多千克,音阶准确,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每钟可发出相距三度的两个音,总音域达5个八度,其精湛的工艺水平深为现代人所惊叹。

秦汉时期出现了排箫、羌笛、笳、箜篌、琵琶等。到了隋唐时期,乐器的品种愈加增多,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共有300余种。拉弦乐器在此时也开始出现,如奚琴,有两条弦,用竹片在两弦间摩擦发音,这恐怕就是胡琴的前身了。

宋代的乐器又有自身的特点:①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吹奏乐器;②拉弦乐器开始得到重视,如马尾琴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流行。元明清以后的乐器更加多样,性能也更为完备,特别是西洋乐器的传人,又为我国乐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我国古代乐器呈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面貌。

乐器历史知多少:唢呐起源何方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