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第1张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很多喜欢研究文学的人们都会想要去购买一本真品。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去鉴别清楚它的真伪吗以下是懂视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古书的纸质麻纸: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纸,元后期多用黄麻纸,时纸纹渐窄,约一指。明初仍用之。

罗纹纸:色白,质地柔软,具明显横纹,似丝织罗绸,故名。自宋以来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纸者鲜见。

棉纸:又称皮纸,分黑、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前较细薄,隆、万后稍粗厚。清初仅见少数印本。

竹纸:色微黄,稍脆,宋元至明初问有使用,嘉靖后较为普遍。

开化纸:细腻、洁白,薄而韧性强,柔软。清内府刻本及扬州诗局刻书多用之。嘉、道后质次量少,家刻本中偶有采用。

连史纸:洁白纯净,正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无草棍纸屑粘附,纸料较细。乾隆后所用甚多。

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多种。料半纸,薄而质地细,色洁白,绵软有弹性,可以作绘画印书,晚清、民国有些书用之。玉版纸,能吸水,晚清、民国印金石、书画册等多用此纸。棉连纸,摹拓铜器、碑刻及印书画用。

毛边纸:米**,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质脆,乾隆后用得较多。

太史连纸:稍黄,质地细洁而有韧性,乾隆后与上述毛边纸为两种最常使用的印书纸。

如何通过字体鉴定古籍年代唐刻本

现存最早的唐代刻本,除了敦煌所出乾符四年(877)与中和二年(822)两种唐历和刻于咸通九年(868)卷本《金刚经》已流散异国以外,未见其他传本留存。所以说,唐代古书都是传说级别的东西。

宋刻本

前面说到,宋时刻书印书事业繁盛,两浙、四川与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了刻书的中心,刻书单位有监司、州学、书院、家塾、书坊等。但为何到今天宋版书寥若晨星呢因为即使排除战火、天灾的因素,一般纸的寿命也只不过千年而已。像唐代遗留下来仅存的那几本书,若不是纸张在湿度为零、几乎真空的敦煌戈壁滩的洞窟中存放,绝无保全的可能。

每一册宋版书都是艺术品,弥足珍贵,因此现代按页卖,且每页都在万元以上。其实早在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就按页购宋版书了。他在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宋代官刻书多在卷末镌校勘人衔名,私刻和坊刻本多在卷末镌刻书题记或牌记。由工于刻书前要请书法大家缮写上版,字体既美,校刻亦精,字体大都采颜、柳、欧阳笔法,其风格北宋质朴,南宋挺秀。所谓“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明高濂《遵生八笺》)则是宋刻本的共同特色。

元刻本

元代初期刻书承南宋遗风,字体也接近,常把元刻本误为宋刻本,后流行赵体字。元浙本多由士大夫经手,流风所及,自然流行赵体,渐有颜体字,字瘦一些、圆劲一些,不像南宋建本字那样横细竖粗。元代俗文化发达,故刻本中多简体字和俗字,许多简体字跟现代一致。

官刻、家刻中较少,经史文集中较少,坊刻和话本类书中较多。元本墨色稍淡,刀法也显软弱无力。早期用纸,白麻纸、黄麻纸兼而有之,中期以后,则多用黄麻纸。元朝皇帝为蒙古族。人名汉字都是音译、无法避讳也不用避讳。元人礼制观念淡薄,查禁的也不严,元刻本中几乎没有讳字。

明刻本

明代刻书情况,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明初至正德一百余年间,刻书风格继承元代余韵,无论官刻私雕,概括起来讲,那就是“黑口、赵字、继元”。

嘉靖(1522—1566)至万历(1573—1620)时期,近百年间,由于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反映在刻书风格上,一洗前期旧式版式、行款、字体,全面仿宋。这一时期所刻的书,除了司礼监刻一遵旧式少有变化外,其余无论官雕私刻,完全变为另外一种风格,即“白口、方字、仿宋”。颇有宋版遗风。

嘉靖六家文选字体

万历后期至崇祯(1628-1644)时期,刻书风气又一变,字形由方变长,字画横轻竖重,更显死板,讳字也较以前为严。

清刻本

清代刻本繁多,综而观之,大致有如下特点:清代刻本以康熙为界,其字体变化分作两个时期,康熙以前是明万历后的风格,字体长方,横细竖粗。

猜你感兴趣:

1珠宝鉴定真伪的方法与技巧

2星月菩提辨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

3古瓷鉴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4哥窑鉴别真伪的技巧与秘诀

5鉴别红糖真伪的技巧与秘诀有哪些

对很多爱书的人来说,家中都有不少曾爱不释手的书,扔掉不舍得,但如何保存也让他们颇为困扰。下面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他们对家庭如何藏书给读者的支招。

线装书比现代书更好保存

一直以为,线装的古籍善本是文物,颇为珍贵,也是比较难以保存的。但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告诉记者,其实线装古籍善本相比现代书籍,还属于相对容易保存的一类:“线装书的寿命在千年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保存得宜,线装书至少能保存千年,相较之下,现代书籍的寿命只有三百年。因为古代线装书所用的纸张都是纯天然的材料制成的,而现代的造纸技术中会加入很多化学原料,如荧光剂等,所以现代书籍反而不如线装书容易保存。稍微有点年头的现代书籍就会出现书页泛黄,纸张脆弱的情况,所以说,现代书籍的保存也不能忽视。”这也是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制图书产品的特点,采用宣纸水墨为印刷材质,保存持久,更利于文化传承。

张鸣经理还说,除了放樟脑球等方法,也可在旧书中夹带晒干的灵香草。灵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其干品是防虫防蛀的佳品。也可以用特制香樟木、楠木书柜保存旧书,此外还可用烟叶,将烟叶晒干后用纱布包好放在书柜、书箱的角落里。而一位名叫“小八娃娃”的网友在网上分享了她的存书之道,就是将晒干的薰衣草洒在书页中,“不但能防虫,还会给书页增添一种别样的香气。而在图书摆放时,精装书、平装书可直放,书脊朝外,便于查找。摆放时,如一层未装满,可放一个书档,以免书松散歪斜,造成书背弯曲、书页卷曲。线装书书体较轻,不宜直放。”

古老的晒书日是一个好传统

读者郑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从小就爱看小人书,并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大量小人书。但由于工作繁忙,他没时间仔细打理这些书籍,只能放在床底下。他告诉记者,他收藏了五百本小人书,有很多现在看来都非常珍贵,以前空闲时他会把小人书取出来翻看,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但近日由于工作繁忙,他花在小人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部分小人书受潮或损坏。郑先生希望自己能将小人书作为一项文化收藏继续下去,于是向记者咨询收藏和保存小人书的相关知识。

其实不光是郑先生,记者周围很多人都反映过类似情况,因为收藏于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图书,都有专人管理,存放条件也相对较好,而个人收藏的家庭图书如何保存呢?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介绍说,藏书其实最重要的几点就是要防水、防火、防尘、防虫蛀、防鼠咬。而西大图书馆工作的商女士告诉记者,家庭里收藏图书的时候,在书柜里放些樟脑球可以防虫,樟脑球最好用纸包起来,以免挥发过快。书柜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如果书籍受潮,可以把图书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冰箱冷冻室中冻上几个小时,然后把书拿出来,再搁到室内通风处吹干,这样就可使受潮的图书基本恢复原貌。

据悉,古代的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的晒书日。每到这天,若天气好,读书人就要拿出自家的藏书放到太阳下晒晒。商女士告诉记者,现代人虽然忘记了晒书日,但对家庭图书而言,藏于箱底秘不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家庭图书慢慢进行的潜在变化人们不能及时得知,等发现问题已为时太晚。所以,尽管没有晒书日,对家庭图书都要间隔地挂晾一段时间。挂晾的时候注意除尘,用鸡毛掸轻轻扫一下书面。或用开到低风档的吸尘器一边用软毛刷扫书面,一边用吸尘器吸尘。

一楼。根据查询北京师范大学官网信息显示,该校的古籍阅览室在东湖校区的一楼,主要收藏古籍图书,有各类古籍文献资源4万册,其中线装书近2万册,民国图书1万余册,地方文献、家谱等珍贵古籍近千册。

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很多喜欢研究文学的人们都会想要去购买一本真品。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去鉴别清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