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泰来捐的国宝是真的吗
赵泰来捐的国宝是真的。
在多方的联络下首批文物853件捐向了江苏省盐城博物馆,36件清代名家的书画作品捐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些名作中有多位大家的作品,其中有一竹简是乾隆御笔亲书的《孙子兵法》,还有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所绘的图轴等等,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此后他继续将文物往祖国运送,每件回家的文物他都自费包饰过,像一幅唐卡,在运送回国之前,他特意去往日本花费百万进行了装裱。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文物完好,他运送过程非常小心,当然也费时费钱,他运送回国又花费了近10年,运费都消耗了他巨额的资产。
但好在这10年间他将文物都完好无损地送回了家,回国的文物达到6万件,国家多个博物馆、博物院接到捐赠,江苏省盐城博物馆更是接受过两批,新华社书画院、广州市美术馆也接受过他捐回的文物。
10年间他陆陆续续的捐赠,祖上留下的文物基本已经全捐了出去,他还是无偿捐赠,所以国内几个博物馆都以他的名义兴建了专馆,专门用来展示他捐赠的藏品,他还因此曾经与金庸等人一同获得"2005年世界杰出华人奖"。
人物经历:
赵泰来先生为近代外交家伍廷芳的外曾孙,是著名的英籍华人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和慈善家。赵泰来出生于东莞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在潮汕地区,他则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潮汕好姑爷,为潮汕星河奖基金会永远荣誉会长。赵泰来生于1954年,祖籍广东东莞,旅英华侨,著名文物与艺术收藏家。
叶恭绰为保护文物不遗余力。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他准备避难香港。临行前,秘密将珍藏的7箱文物寄存在公共租界英商美艺公司仓库,其中一箱就是毛公鼎。民国29年,他的姨太太潘氏为侵吞财产,大兴讼事,并向日本宪兵队透露了毛公鼎藏在上海的消息。叶恭绰闻讯,急电侄子叶公超去上海主持讼事,并谆谆嘱托:毛公鼎不得变卖,不得典押,决不能流出国土。毛公鼎终于没被日军掠去。后来此鼎为发国难财的商人所得,抗战胜利后交“上海敌伪物资管理委员会”处理。上海市政府聘叶恭绰为毛公鼎保管委员会委员,并从军统局领回拨交南京中央博物院保存。
叶恭绰还将大批珍贵古籍和文物捐献给图书馆、博物馆。民国32年将地理类藏书等906种3245册捐赠上海合众图书馆;珍藏的文物或捐赠,或出售,尽归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有关文化机构收藏。如《鸭头丸帖》归上海博物馆,《楝亭夜话图》归吉林省博物馆。
我国的文物蕴藏丰富,但其中很多流落民间。文物捐赠不仅有利于对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而且能够使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充实其馆藏、优化藏品结构。然而,由于捐赠对象的特殊性,文物捐赠有别于一般的捐赠,如果仅仅按照《合同法》有关赠与的规定进行处理,不仅有违文物保护的目的,也不能有效调动民众捐赠文物的积极性。因此,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文物捐赠制度,进一步简化捐赠程序。对捐赠人,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充分调动捐赠的积极性;而对受赠人,则要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切实维护捐赠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引导文物捐赠朝着有利于文物保护的目标健康发展。…… 
国家的文物本来就应该回归国家,这样的信息让大家为之振奋,首先要感谢佛手捐赠者,无私奉献精神,他骨子里流淌的民族血脉,才能够无私促成这件事情,要向张荣先生致敬!
牛年春晚,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佛首回归祖国,万众庆团圆!
在央视春晚上,当主持人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大家,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都热血澎湃,上个世纪20年代被盗走的佛首,终于可以回归祖国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一定要感谢佛手的捐赠者张荣先生,张荣先生是旅日华侨,多次促成和捐赠文物回归祖国,他是值得我们敬重和感谢的人。
丢失文物,回归祖国,万众一心,大家期盼着团圆之日,自然要感谢这个挖井人,张荣先生值得收到这么多的祝福。
如果没有张荣先生,就无法完成佛首回归祖国的愿望,张荣先生是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的董事长,经过与日籍文物持有人的 谈判和洽谈,最后与国家文物局沟通,把文物捐献给了祖国。
这位来自于浙江的日籍华侨张荣先生,为推动佛首回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张荣先生说,希望自己做的这件事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凑成更多的文物回国我们国家的文物流失很严重,如何能够保证这些纹路全部都回到国家来?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国外的有识之士来共同推动这件事。
正如日籍华侨张荣先生所说:他希望自己做的这件事,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让更多文物回归祖国的怀抱。
这尊佛首是去年的第100件回归文物,张荣先生说,希望更多企业家能够关注这件事情,由国家来牵头,然后让更多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张荣先生说,他收到了400多条祝福短信,最让人感动的是95岁的收藏家张宗宪老人 ,特意给他发来短消息,并且和他调侃说有点嫉妒他。
张荣先生的行为,让我想到一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一定会名垂千古。
要向张荣先生这样的华侨致敬,无论走多远,都会心系祖国,这样的人就是有良心的人,你不发财,谁发财!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
让湮没千百年的历史文化
从残破古籍中“重见天日”
是文物修复师们的追求
在山东省文物修复师、潍坊籍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志亮看来,文物修复是触摸过去、造福未来的工程。与文物修复结缘近30年,他是如何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业界知名“大咖”的呢?
潜心学习研究“门外汉”转身业界“大咖”
毛笔、镇纸、板刷、喷壶、镊子、薄膜、命纸、摄像机……大大小小的工具在案桌上排开,在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张志亮正在对几幅古籍、碑帖作品进行修复。
“有的古书、碑帖因为保存不当等原因,出现了虫蛀、酸化、腐化等现象,让本就薄如蝉翼的文本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我的工作,就是要对这些‘生了病’‘有创伤’的文本‘做手术’,让它们‘起死回生’。”张志亮如是说。
1971年,张志亮出生于潍坊安丘的庵上镇赵家营村。受父母的文化熏陶,他自幼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说起对碑帖传拓的“初次体验”,张志亮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一次放学途中,他路过庵上石坊,石坊刻画着雄伟高大的武士、美丽动人的梅兰竹菊……精美的图案花纹让他情不自禁地取出纸笔开始描摹起来,虽没受过专业训练,但他描摹得栩栩如生。
1989年,张志亮来到河南洛阳,成为一名通讯兵。在部队里,他的文艺特长被发现,随后成为部队的文书。1993年,退伍复员的张志亮留在洛阳当起了装裱学徒,他的金石碑刻研究生涯由此开端。
“碑帖是较为早期的印刷术,它可以还原一些历史事件,这对于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中国书法的传承也离不开碑帖,无论是篆书、隶书,还是我们常说的颜柳欧褚,他们的书法也是靠碑帖传承下来的。”张志亮说,从那时起,他就有了收藏碑帖、石刻、古籍的爱好,并阅读大量史料,试图还原文字背后的历史。
在此期间,张志亮不忘继续“充电”,他去大学深造,拜故宫博物院碑帖专家马子云高徒周佩珠为师,学习青铜器全形拓技艺……出于对古文化的热爱,张志亮在研究金石碑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他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凭着自己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他逐步掌握了文物修复技能,对于拓本的识别,也达到了“一眼定真伪”的程度。2010年,洛阳市碑帖研究会成立,张志亮被推举为会长。
连续奋战10小时碳化破损的梵文绢本“重见天日”
据介绍,这个粉盒为青铜质地,其中一面已经破裂,里面的绢本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碳化、破损。拿到粉盒后,张志亮先在案台上铺好一张透明薄膜纸,用喷壶把清水喷到案子上,再把薄膜纸刷平、刷实。由于在地下存放了上千年,整个绢本已经碳化,只能随势打开,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放平,张志亮根据绢的裂纹和文字走向,像拼图一样,慢慢地对绢文进行拼接,并用洁净的毛笔蘸上清水,把经文贴于案面。
“因为绢本上的经文是不好识读的梵文,所以我只能根据绢本的残破痕迹去接。唐代绢都是经纬线为单股制造,看着很是结实,但是稍微一碰就破损了,在拼接时,只能靠水的浮力,推动绢本的移动和定型。由于是碎片拼接修复,为了更好地对接纹路,只好画面朝上,对好后再翻转过来。这个过程也要慎之又慎,不可大意。”张志亮说,他用另外一张薄膜附到正面的绢本上,翻转过来,再刷上手工调制的糨糊,用干复法上附上单宣纸……从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5点,张志亮经过连续近10个小时的工作,最终把这一绢本修复成功。
心怀敬畏,每一次修复传拓都是“与历史对话”
“每一次修复、传拓都是棘手的挑战,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全神贯注,不可有丝毫的怠懈。否则就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张志亮说,近年来,他也参与过刘墉、王铎、沈周、余集等名家残画的修复工作,还修复过隋代的梵文经卷,传拓过清代乾隆玉玺。
“这份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还要掌握—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材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除了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张志亮说,这个工作虽然做在当下,但触摸的是过去,指向的是未来,因此,要怀着敬畏的心,用如履薄冰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古代艺术品,让文物展现其应有的价值。
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潍坊市博物馆名誉馆员,在张志亮看来,金石碑帖的修复、传拓工作,是严肃、专注而“孤独”的修行,也是复活历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眼下,业界‘金石热’的潮流已经兴起,将来,我们希望能联合社会各界,搭建起金石碑帖文化的交流平台,让大众从收藏、研究、传拓、修复、鉴定、考据等各个角度,认识并传承这一优秀文化。”张志亮说。
人物简介
张志亮,1971年生于潍坊安丘,字旭庵,号南园居士,尊汉堂主。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洛阳市碑帖研究会会长,潍坊市博物馆名誉馆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被评聘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多年来,张志亮致力于金石文字的传拓、收藏和研究,主要从事碑帖的传拓、鉴定和修复工作。
张志亮曾先后传拓山东《董家庄汉墓》画像石、偃师唐《升仙太子碑》、晋《辟雍碑》、荥阳北魏《敬史君》碑、巩县石窟《六朝造像》及各类隋唐墓志。玉器有乾隆玉玺《太上皇帝》印,吉金有《吴王夫差剑》、陈介祺旧藏《新莽铜量饭帻》及商周青铜器全形拓等。
赵泰来捐的国宝是真的吗
本文2023-10-07 08:51: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