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越婢一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桂枝二越婢一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1 拼音
guì zhī èr yuè bì yī tāng
2 处方桂枝(去皮)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23克 大枣(擘)4枚 生姜(切)31克 石膏(碎,绵裹)3克
3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属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轻证。
4 桂枝二越婢一汤的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500毫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5 摘录《伤寒论》
古籍中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伤寒溯源集》:[卷之四太阳下编]风寒两伤营卫证治第六
。则仲景必明言之。如下文桂枝麻黄各半汤。及桂枝二越婢一汤之二条可见矣。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删补名医方论(六)阳留连未尽之寒热。去杏仁加石膏合桂枝汤,名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解太阳热多寒少之寒热。若阳盛于内而无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编汤,以辅青龙之不逮。至于寒热轻微者,则更出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皆两解荣
《伤寒证治准绳》:[卷二]太阳病恶寒桂枝麻黄各半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桂枝二越婢一汤脉浮紧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桂枝加附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太阳病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 7 产地 8 性味归经 9 桂枝的功效与主治 10 桂枝的用法用量 11 使用禁忌 12 桂枝的化学成分 13 桂枝的药理作用 14 桂枝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142 来源 143 性状 144 鉴别 145 检查 1451 水分 1452 总灰分 146 浸出物 147 含量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74 测定法 148 桂枝饮片 1481 炮制 1482 鉴别 14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1484 性味与归经 1485 功能与主治 1486 用法与用量 1487 注意 1488 贮藏 149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桂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桂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桂枝 桂枝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guì zhī
2 英文参考cassia ig [朗道汉英字典]
ramulus [朗道汉英字典]
ramulus cinnamom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ssiabarktree branchle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mulus Cinnamom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assia i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桂枝为中药名,出《新修本草》。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Ramulus Cinnamo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cassia ig(《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1]。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嫩枝[2]。
7 产地桂枝主产广东、广西等地[2]。
8 性味归经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肺、心、膀胱经[2]。
9 桂枝的功效与主治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平冲降逆的功效,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痛经,脘腹冷痛,闭经,痰饮咳喘,胸痹心悸,奔豚,水肿,小便不利[2]。
10 桂枝的用法用量煎服:3~9g[2]。
11 使用禁忌各种出血患者及孕妇忌服桂枝[2]。
12 桂枝的化学成分桂枝含挥发油,主为桂皮醛[2]。
13 桂枝的药理作用桂枝煎剂可抗病原微生物[2]。
桂枝能降低肠道紧张度,轻度促进胆汁分泌,可抗凝、利尿等[2]。
桂皮醛药理参见肉桂条[2]。
桂皮醛能阻止小鼠的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还有利疸、解痉、镇静、镇痛、抗惊厥和解热作用[3]。
桂皮醛能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分泌,还可抗肿瘤、升高白细胞等[3]。
14 桂枝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桂枝
Guizhi
CMNAMOMI MMULUS
142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143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144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嫩枝有时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木栓细胞3~5列,最内1列细胞外壁增厚。皮层有油细胞及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韧皮部有分泌细胞和纤维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物;导管单个散列或2至数个相聚;木纤维壁较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别。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射线细胞偶见细小草酸钙针晶。
粉末红棕色。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0~64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韧皮纤维大多成束或单个散离,无色或棕色,梭状,有的边缘齿状突出,直径12~40μm,壁甚厚,木化,孔沟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1~104μm。木纤维众多,常成束,具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木栓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含红棕色物。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直径约至76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泡3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不得过120%(附录Ⅸ H第二法)。
1452 总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14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14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1,置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4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于10%。
148 桂枝饮片 1481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
1482 鉴别(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4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同药材。
1484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1485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486 用法与用量3~10g。
1487 注意孕妇慎用。
1488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149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5枳实薤白桂枝汤记载于《金匮要略方论》卷上,其组成为枳实12g、厚朴12g、薤白9g、桂枝6g、栝楼实12g,具有通阳散结,祛痰下气之功效。本方是治疗胸阳不振,气滞痰阻之胸痹的常用方剂。现代常加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非化脓性肋骨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胸阳不振,痰浊气滞证候者。
详见百科词条:枳实薤白桂枝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11 15:55:13 共122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如下:
目录 1 拼音 2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桂枝四物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桂枝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保命集》卷下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四物汤 1 拼音
guì zhī sì wù tāng
2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桂枝四物汤21 处方
当归 熟地 川芎各6克 白芍9克(炒)桂枝9克 甘草(炙)3克
22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来,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者。
23 桂枝四物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24 摘录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3 《保命集》卷下 31 方名
桂枝四物汤
32 组成四物汤加桂枝倍当归。
33 主治妇人经产一切血病,风感太阳卫分,发热有汗。
34 附注《金鉴》本方用当归、熟地、川芎各二钱,白芍(炒)三钱,桂枝三钱,甘草(炙)一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古籍中的桂枝四物汤 《医宗金鉴》:[卷四调经门]调经证治虚寒吐泻,即四君子汤去茯苓加干姜也四物汤 桂枝四物汤 麻黄四物汤 柴胡四物汤 玉烛散19妇人血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调经门]调经证治胃虚寒吐泻,即四君子汤去茯苓加干姜也。四物汤桂枝四物汤麻黄四物汤柴胡四物汤玉烛散妇人血病主四物,归
《医宗金鉴》:[卷四杂证门]杂证门汇方…五七八益母丸……六二三桂心釜墨散……六八一桂枝四物汤……五六○桂附地黄丸……六二三桂附地黄汤……
《医宗金鉴》:[卷四调经门]调经门汇方(炙)五分上锉,水,酒各半煎,空心服22桂枝四物汤当归 熟地 川芎各二钱 白芶(炒)三钱 桂枝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调经门]调经门汇方日月星辰山川大地呼吸百脉皆同一自然运行,皆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那么桂枝汤是如何道法自然,成为群方之冠的,它是否符合自然运行的循环往复之特点?我们先看一下桂枝汤在仲景书中的运用,再看一下组方结构。
桂枝汤组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仲景书有关桂枝汤方证的条文共22条,其重点讲述桂枝汤适应证: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家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伤寒论》第19条:若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伤寒论》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7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满,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
概括一句话,桂枝汤就是一个阴阳循环的典型方,故为群方之冠。桂枝辛甘能益中土而发散,且为枝而走向末梢,向上,向外,为阳。芍药为根,微寒,性收敛,为阴,向下,向内,与桂枝食后人体的反应相反,桂枝偏兴奋偏向外向末梢,芍药偏抑制偏向内脏偏向腹内。桂枝与芍药同用,促进人体在阴阳二种状态间循环切换。阴阳循环,中间产生的涡旋力为中。炙甘草味甘性守,加强中间的涡旋力,同时促进桂枝与芍药的阴阳循环力的切换。且甘草也是根,根在地下,在阴,在内,所以力量也向内。用一个细胞来说,桂枝就是兴奋细胞向外打开的力量,芍药就是向内入向内合的力量。炙甘草就是调节这两个力量的中间力量。生姜**入土,为根入内,性辛兴奋能入于土内向外。就是入于中土后产生向外打开的力量,与大枣互为阴阳,产生涡旋力,促进甘草增强中土的力量。甘草能于沙漠中生长,能生发燥土的生机,能治理沙漠。因其生长在沙漠中,能产生转化津液促进土壤修复的力量,这个也是自然的循环力。所以,甘草能入土中,能修复土,能补津液。生姜是入于土中而开。枣皮色红属火,其肉甘而黄属土,属土而有火生之象。枣为果,在枝上,熟而下落,入中土,有阳降为土之象。与生姜入土内而开而升散,形成中土的涡旋力,又加强了炙甘草的涡旋能量中心的力量。生姜为辛为兴奋为急,大枣为甘为缓,相对为阴阳。以上为方便理解。整个方形成合一共振的循环能量。以脾胃中土来说,整个方都在加强脾胃中土的力量。从运动来说,整个方就是一个阴阳的循环。这个也是仲景师说的阴阳和合。这就是桂枝汤为什么为群方之冠了。整个方就模拟了一个阴阳自然循环。
上面所讲的都是个人实践所悟,与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可能有很多不同,行医治病以实践验证为准,不拘泥于理论和概念。仲景师说。凡病,经过各种折腾,阴阳自和者病自愈。哪怕亡血,亡汗,亡津液这种严重的伤害。桂枝汤就是帮助阴阳和合的一个方。那阴阳是怎么不和的呢?阴阳是对自然循环的表达,不和就是循环中有阻力。比如有不良情绪,比如有积食等等。所以减法就是疗愈。那么是谁疗愈的呢?仲景师说是自愈。比如,减少不良情绪,减少饮食的积滞。障碍少了,自然循环的能量就顺,人体就会自愈。一切都是自然的力量。神医只是用这个力量而已。减少障碍就会良性循环,增加障碍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桂枝汤就是模拟一个自然良性循环。
那桂枝汤是做什么的呢,用于哪些症状的治疗?我们看整个方药性偏温,如果很热的喝,能使身体向表的部分反应更大。再小口吸喝很热的粥就更容易使人体发热出汗,而使药的反应偏向外。此方一是强壮,一是周流。其实桂枝汤就是治身体虚弱的问题,治以外在不和为主的问题。并非专指感冒。在实践中,本人发现仲景师之书确实有神奇的疗效。我们看仲景原书条文就更容易理解。我们看39条。太阳病,发热、汗出的,仲景师说宜桂枝汤。就是感冒发热,有汗出现象,可以用桂枝汤。因为桂枝汤是促进阴阳循环畅通的。本来是太阳病,医生用下法,出现腹满时痛的,为什么仲景师就知道用桂枝汤加倍芍药用量就能治。而且没有说哪一种情况的太阳病,连脉象都没说,因为芍药属阴往内走,而且芍药倍于桂枝,所以向内的力量大,整个方的力量就在腹内反应大,就能打通腹部循环,调和腹中阴阳。整个方帮助腹内循环畅通,所以这个腹痛不管西医说是什么病,无非都是循环不畅,通畅了就都好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桂枝加桂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加桂汤 1 拼音
guì zhī jiā guì tāng
2 处方桂枝15克(去皮)芍药9克 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
3 功能主治温阳祛寒,平冲降逆。治太阳病,误用烧针发汗,使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致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者。
4 桂枝加桂汤的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5 摘录《伤寒论》
古籍中的桂枝加桂汤 《伤寒溯源集》:[卷之一太阳上编]中风证治第一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烧针者。烧热其针而取汗也。玉机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三]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注此条与《伤寒论》同。《伤寒论》中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方三首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太阳中篇无发汗后三字。心下。有者字。
《吴鞠通医案》:[卷三]便血弦紧痰多畏寒,冲气上动,与桂枝茯苓甘草汤,合桂枝加桂汤法。桂枝(一两)茯苓块(二两,连皮)炙甘草(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桂枝二越婢一汤简介
本文2023-10-07 09:14: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