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下关于古代文学博士的具体情况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想了解一下关于古代文学博士的具体情况,第1张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文类的传统学科,很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都有博士点。

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高校,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一个是考试成绩,一个是联系导师,还有运气的问题了。对考试来说,想通过基本录取线,一般没问题,专业课难度不是很大。

英语有些学校初试就有考听力,有的还会另外划线,这个要注意的。除北大、社科院之外,英语难度一般在六级左右,有些在四、六级之间,熟悉历年题型,多加练习,没问题,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这是拉开差距的一门,也是一些考生的绊脚石,所以一定要注意。

联系导师,当然是越早越好,有时联系晚了,也许就没名额了,不过这也是不一定的。录取时,即使分数上线,也是不一定录取的,导师的权重还是比较大的。

各高校对于博士毕业的要求不一致,比如南京大学对博士毕业发cssci的要求似乎是3篇,暨南的要求是4篇,而中山大学的要求是1篇。此外就是学位论文了,字数多在10万到20万之间。

这个专业,各高校都不缺人。有些高校对招人还有方向的要求,比如今年湛江师院招古代文学老师,要3个,一个是先秦到汉魏段,一个是唐宋段,一个是近代段。

每个学校、每年的情况都不同,往年有阵元明清段最热。而去高校当辅导员或行政的话,有时觉得很浪费。有些高校对辅导员和行政的要求,会严格限制硕士,或是有年龄要求。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古代文学在传播中的文化传承问题。因为经济发展尤其是网络时代背景下,许多现代化潮流文化语言冲击着古代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古代文学产生了一些曲解,因此在保持正宗传承的情况下,加强古代文学研究和保护显得弥足重要。 

-古代文学

但是还有书籍,是由B站和北京小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共有5集,每集25-30分钟。

以书为题材,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捕捉和书有关的精彩故事。

我最初了解到此片是经由微信群里其它人推荐的,大家的评价很高,所以速来B站围观了一下。

我看纪录片很少,所以看完这部印象还是很深,每集有一个主题,看完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相关故事。

推荐给喜欢书的朋友看,原因如下:

①配音是胡歌,声音好酥好温柔;

②镜头视角特殊;

③文案超赞,写的好唯美温暖安静 。

1、书海编舟记

第一集为书海编舟记,共介绍了3位 编辑和译者,纪录片是这样描述他们的,

“一群隐身于书背后的人,他们穿梭于字里行间,钻研着头号句号的学问。他们以敏锐的眼光,探索文学的矿脉;他们以细微琐碎的工作,搭建起跨越语言的桥梁。摆渡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编织着航行于浩瀚文海中的思想之舟。”

朱岳的副业是写小说,本职工作是编辑。主要工作为挖掘和推广外国文学、台湾和马来西亚文学以及本土文学等,发现不为人知的好书。他发现了台湾作家袁哲生《寂寞的游戏》并成功推广。

”通过出版和推广这些作品,调整华语文学的经纬度,让华语文学的爆炸能波及更广,获得更多的作者。”

②俞国林-古籍整理编辑

他是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编辑,纪录片主要围绕在2018年出版的《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整理了西南联大总务长在西南联大时期日记的整理本。由于日记的私密性,这本书历经周折,前后花费了13年。拿到日记后,整理校验又花了一年多时间。

”以细小绵密的针脚,串起被岁月尘封的文献,为读者编制出一艘艘通往前人思想的小舟,便是作为编辑的高光时刻。”

③范 晔-《百年孤独》译者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语系主任,以诗意的语言翻译出国内首个正式授权版本《百年独孤》并获得广泛好评。然后在真正的翻译过程中,需要一遍遍地阅读原文进行斟酌。那本纸质版已经被译者摧残到零落三甲。

文学翻译是一种艰难的快乐,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快乐。

看完这一集才发现,书籍的幕后工作者们在背后付出的耐心与热血。他们需要坐得住冷板凳,摆渡于作者和读者之间。

书籍从一开始变开始了它的奇幻之旅,从作者到读者手中,从一个书店到另一个书店,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辗转流徙,不断增添新的痕迹与记忆。

二手书在藏书人、书贩、旧书店之间的漂泊,牵扯出一段段妙不可言的缘分,本集以二手书为主题。

台北的旧香居,是一家主营绝版书、珍书的旧书店,目前已有40年的历史,目前是创始人的女儿吴雅慧掌管。她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旧书店的故事,最神奇的一幕是她们从一个香港的藏书家中买到了自己父亲的书本。

陈晓维喜欢收藏新文学版本,藏书就是去收集濒临灭绝的物种,把它收集起来,然后放到自然保护区去保护,从而很好地保护流通。他收集到了念念不忘的鲁迅整理的版画选集。

带着精选的书本和心爱的人开着车,跨越了全国11个省份。他们将书车开在咖啡馆前、水果摊中、音乐节上,从而与他人发生了一段段美妙的故事。

书是人与人发生连接的媒介,通过书本每个人收获的是与他人与这个世界更紧密的一段关系。

今天的主题是绘本,,绘本是成人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为成人提供了一本打开儿童内心的钥匙,打通了成人世界好儿童世界的通道。

中国绘本界的先驱,创办的《荒原孤精》为中国拿下了第一个大奖。她的绘本植根与中国民间文化,以艳丽、丰富、变形和夸张的技法,描绘民间鲜活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人们朴素的对美的渴望。

以一支画笔,勾勒民间文化的一缕幽脉。以艺术家的眼睛,回顾农耕文明的美好。创作了《桃花源的故事》,看到画面真的是温馨美好。

国内最知名的绘本创作者之一,他的绘本立意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又始终在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寻求突破。主创的《小石狮》获得了台湾“开卷最佳童书奖”。

绘本创作者们,以想象力搭建起一座座桥梁,让孩子们得以跨越语言、文化和年龄的界限,去认识这个世界,也为成人打通了与孩子们沟通的秘密通道。

国内知名绘本推广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去跟着孩子经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绘本就像抛向远方的锚,能为孩子们漫长未知的人生指引方向,为他们带来安定的力量。

童书是非常非常有力量的,它的力量并不是征服一个王国,或者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它总是在微小的事物上面,去呈现它的魔法。就像孩子的心一样,像小草萌芽一样的。只有孩子的心灵被这样的事物润泽过,这样的魔法才会产生。这样的魔法会在最叛逆的时候,在心里最有失败感的时候,在遇到孤单和死亡阴影的时候,去支撑他们去选择真正近乎心灵最光明事物的那一条路。

无形的思想构建一个形态,是书籍装帧设计师的使命。他们通过精心的思考,缜密的安排,进行着内容与形式的实验。在纸上,建筑起一个个王国。为文字和图像,赋予新的价值。

55年,一千五百多本书,现代最早一批书籍设计师之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曾去日本留学学习,得到范用的赏识。设计代表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从内容中来的设计,往往谦卑内敛,但细看之下发现,设计师们早已把隽永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都统统锁在了那方寸之间。

独立设计师,曾为徐冰、岳敏君、叶锦添和荣荣等数十位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设计过书籍。《六里屯》、《徐冰版画》是何浩的重要设计作品之一,收录了荣荣与映里合作的重要作品。

涉及领广泛,从艺术书籍到学术书籍,代表作有《苦命天子》。

他曾用燃烧的灰烬作画,将沙石做成头像沉入水底,接受自然的侵蚀;喜欢书法、更多次游历中国学习碑刻。结拜张充和为老师,并将张充和的作品设计为《桃花鱼》,将用来做乐器的木头用来做书本封面。

桃花鱼是一种淡水水母,容易让人联想到张充和生活中的飘然感觉。

古老的石头因印刻碑文而被长久凝视,那么珍珠,木头,陨石,乃至世间万物,都能被制作成书籍。

在更久远的岁月,在更广袤的空间,被书写,被阅读,被领悟。

设计师通过赋予一本书形态、气味,色彩带来的是感观的生动沟通和无穷想象。

这是该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主题是快时代的阅读指南。

朱利伟,一名图书编辑,也是一个手不释卷的爱书人,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一年读完了几十本书。从2018年2月开始,她将在地铁上拍的照片整理成册《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上传到豆瓣,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唤起了更多人对于书的热爱。

B站知名读书UP主,收获了数十万的粉丝,点燃了粉丝的兴趣。许多人一起讨论,比一个人读书收货的比较多。

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读书看

在坚持深度阅读的同时,开辟出新的阅读通道。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和写作,录节目,写公号,一直积极投身于各种读书行动,如读书会, 谱系阅读,走读等。

始终在寻找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并把它利用起来。

快时代里的阅读指南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深度阅读始终不可替代,他是人们认识世界真相,抵达世界深处的最佳路径。

阅读不应该是一件固步自封的事情,只有广开门路,才能为在这个时代里为人们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所需具备的必要素质:学科专业素质、编辑学素质、服务意识、道德修养、改革创新意识等。

就业前景:全国各地报刊杂志社、出版社及相关网站;国家机关档案馆;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等信息中心、档案资料室等。

武汉大学文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等本科专业。还有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等,拥有这方面的专业强势。

祝你成功!!!

·人物与书林·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

纪晓平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信息管理系 吉林长春 130117 )

王凤华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吉林长春 130117 )

摘 要历史学家吴枫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记载了吴先生文献学术

成就,被誉为“中国文献学研究的又一力作[ 1 ] ”。文章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吴枫先生的其它文献学研究成果给予了

评述。

关键词吴枫 古典文献学 辞典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6938 (2005) 06 - 0108 - 03

吴枫( 1926—2001) ,原名吴春城,辽宁省兴城

市人,著名唐史学家、古文献学家。吴枫先生1951

年毕业于原东北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 1953年起

开始从事隋唐五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1955年编写完

成了《隋唐五代史》,作为校内历史系本科生、函授

生“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材, 1958年由中华书局

正式出版。该书是新中国出版较早的大学历史系

教科书,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历史学界和高等

院校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吴枫先生也由此一举成

名,走进隋唐史研究领先地位的专家行列。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枫先生在继续研究隋

唐五代史的同时,将更大的注意力转向古典文献学

方面。这是因为当代学术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

文献学的研究和建设提到重要位置,需要构筑新的

框架体系,需要学科理论总结,需要对传统观念的

更新和突破。吴枫先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以极大

的热情投入了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成

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之一。

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出版

“盛世修书”是中国历史上的优良传统。从解

放初期有关部门就组织许多专家学者整理校勘古

典文献。进入80年代以后,古籍整理工作的规模

更为巨大,任务更为繁重。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

准,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吴枫教授

出任所长。在此之前,吴枫先生就已承担了大学本

科生和研究生的古典文献学教学任务。他根据多

年的知识积累,撰写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于

1982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吴枫先生在该书的

《前言》中写道:“1978年9月,因指导进修教师工

作需要,根据手边现有资料,写出一份讲授提要,向

青年教师介绍有关古文献的知识。1980年,又先后

为东北师大图书馆学系、历史系开设古典文献学课

程,系统讲授有关古文献的源流、部类、数量、考释、

注疏、版本、校勘与流通阅读以及四部书、类书、丛

书、辑佚书等专题,于是,边整理旧稿,边补充搜集

若干新资料,几经修订改写,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

部书稿。”[ 2 ]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不仅是

一部条理清晰,文字简练的大学教科书,也成为当

时社会大众读者学习古典文献的参考书,是文献学

的奠基之作。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文献典

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如何寻找、阅读,进而研究

利用,继承和总结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青年一代难

以把握,又急于求解的方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知

识书,解放前曾有郑鹤声、郑鹤春两先生所著《中国

文献学概要》一书,较有影响,但是,由于出版年代

久远,新中国建立以后,一般读者难以找到。解放

后,又很少出版系统的文献学著作。吴枫先生所著

108

200516

《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填补了新中国文献学出版

的空白点,及时地满足了当时社会读者的需要,也

解决了大学文献学课程的教材问题。在吴枫先生

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出版以后,陆续有几种文献学

出版物面世,而且各有长短,促使这个学科的园地

更为绚丽多彩。吴枫先生的书,自然是百花园里的

一朵奇葩。

诚然,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并非

完美无缺,其中有的地方,在今天来看仍需要补充

和修订。例如,关于现存古典文献数量问题,解放

前,郑鹤声先生说,今日可读之书,盖亦不下40万

卷。[ 3 ]解放后60年代初期,李诗先生在《谈谈我国

古籍》一文中,估计我国现存古典文献约有7、8万

种。[ 4 ]吴枫先生说,我们根据一些新资料,加以补

充,得知现存古典文献不能少于8 万种。他列举

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孙殿起编

《贩书偶记》与《续编》,朱士嘉先生编的《中国地方

志综录》以及除此而外的小说、戏曲、唱本、佛经、道

藏、谱牒、金石拓本等,说明目前我国现存古典文献

约为8万种的估计是可信的。然而,几乎是与吴枫

先生同时,王树伟先生在《我国古籍知多少》一文中

说:“今存世的中文古籍,总数在20万种以上。”并

说,待“将来编出全国古籍总目时,会发现这一数字

仍是保守的。”[ 5 ]王先生的估计很有余地。伴随人

们的不断发现与总结,对中国古籍的数量估计会逐

渐接近实际。山东大学王绍曾先生编著的《清史稿

艺文志拾遗》一书,于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增

补《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以外的清代著作达

54880种,可以说是古典文献数量的最新补充。如

果1981年王树伟先生的统计在20万种以上,那么

增加《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收录的5万余种,应该说

现存古籍可能在25万种以上。[ 6 ]这个数字超过了

吴枫先生当年统计数量的两倍。

2 主持《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中华古文献大辞

典》等多项文化工程

吴枫先生主编了《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一书,于

1987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简明介绍现

存的中国古代主要典籍近5000种,内容包括文学、

史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地理、民族、文

化艺术、教育、体育、医学、农学、科学技术、语言文

字以及工具书等。其中侧重文史及综合参考类古

籍。这是一部适合大学生、研究生、中学教师和社

会青年读者的工具书。这部辞典从选目到解题,不

仅参考了前人的有关著述,而且也汲取了今人的研

究成果。每一辞条都对作者、时代、著书缘起、成书

时间、主要内容、文献特征、价值、影响以及版本流

传等逐项解释,尤其对各书的初刻本、善本、新版

本,力求标注,便于读者检索。这部古籍辞典充分

汲取了前人治目录学的长处,克服古人的缺点,弥

补古人的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具有超越前人的优

点。该书是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内外30余名

专业人员集体的劳动成果,文字功底参差不齐实属

自然。例如,“校点”,还是“点校”,用词缺乏一律,

所注新版也有疏漏。

然而,《简明中国古籍辞典》的编辑和出版,为

《中华古文献大辞典》的编辑工作积累了经验。自

1983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不

久,便决定组织人力编写《中华古文献大辞典》。这

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计划分为文学、历史、哲学、

政法、文教、地理、民族、科技、医药、综合10个分卷

编辑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中华

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1991年出版了《中华古文

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4年出版了《中华古文献

大辞典·文学卷》。吴枫先生撰写了《中华古文献

大辞典总序》一文,转载于1994年8月6日《深圳

日报》,题目为《繁衍文化的壮举》,表述了他主持

编辑这项巨大文化工程的豪情壮志与宏伟蓝图。

吴枫先生主编的文化工程还有1992年南海出

版公司出版的《中华儒学通典》、1994年出版的《中

华道学通典》、1998年出版的《中华佛学通典》以及

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吉林人民出版社

联合出版的《十三经大辞典》。此外,他还主编《中

华思想宝库》、《中华野史大博览》、《中国历史大辞

典·隋唐五代史卷》,著有《隋唐文献集释》等多种

大部头的文献学作品。正当先生踌躇满志、丰收在

望的时候,却猝死于2001 年3 月22 日。终年75

岁。10卷本的《中华古文献大辞典》还有一多半没

有面世,这是学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3 《吴枫学术文存》

吴枫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勤奋努力,颇多建树

的人。他的学术见解集中反映在中华书局2002年

11月出版的《吴枫学术文存》一书中。该书为国家

109

2005 6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

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外文明比较研究系列丛书”之

一,收录了吴枫教授平生所写论文,内容涉及隋唐五

代史、古文献学和历史研究方法论等研究领域,基本

反映了作者的治学特色和学术成就。在全书45篇

论文中,有20余篇涉及历史文献学的系统论述。他

认为历史文献学工作是历史研究中的基础工程,直

接影响到历史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史学工

作者要从历史文献工作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

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的能力,以期达到最

佳的研究效果。凡有成就的史学家都在这一方面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指出,历史文献学在新中国

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 7 ]改变了以往被人们认为是历

史学研究的副产品状态,逐步成为一门新兴的学

科。吴枫先生总结了新中国40年来文献学所取得

的巨大成就,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同时,他也

提出学科建设的迫切任务,希望新一代学人继续努

力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更大的成绩。

吴枫先生作为老一代文献学的巨擘,在学科建

设方面开拓了道路,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

们在赞叹吴枫先生留下总计约3000余万字的巨大

学术文存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的学术态度和治学

精神,为文献学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2006年3月22日,是吴枫先生辞世5周年纪

念日,谨以此文略表哀思。

参考文献

[ 1 ]王余光等 中国文献学理论百年概述[ J ] 图书

与情报, 1999, (3) : 13

[ 2 ]吴枫 古典文献学[M ] 济南:齐鲁书社, 1982

[ 3 ]郑鹤声,郑鹤春 中国文献学概要[M ] 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5

[ 4 ]李诗 谈谈我国古籍[N ] 文汇报, 1961 - 01 -

01

[ 5 ]王树伟 我国古籍知多少[ J ] 百科知识, 1981,

(12)

[ 6 ]纪晓平 四库文化工程与古籍数量问题[ J ] 周

书馆杂志, 2001, (11)

[ 7 ]吴枫 吴枫学术文存[M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收稿日期: 2005 - 03 - 04;责任编辑:党燕妮

(上接第84页)占当年关键词总数的13 43%。随

后的2001 年和2002 年,“检索”频次持续减少,

2002年频次最低,仅出现了362次,占当年关键词

总数的7 94%。2003年有所增加,达538次,其中

“检索方法、技术”的频次明显上升,“检索功能”的

频次也有较大增加。改进检索方法和技术、增强检

索功能逐渐成为情报界关注的热点。

3 3 “情报方法”频次分析

从1999年到2003年,“情报方法”的频次几乎

是逐年上升。1999年频次仅为50次, 2000年一跃

为151次, 2001年继续增加到183次, 2002年则下

降为156次, 2003年增幅最大,为34 73% ,共出现

了239次。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是“文献计量”的

频次大幅度增加,其原因在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

络技术逐渐深入整个情报学科,文献计量获得了新

的发展,出现了“信息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等

新的内容。2003年“网络计量学”共出现了22次,

具有较猛的发展势头。

3 4 “竞争情报”频次分析

在统计中,“竞争情报”归到了“情报学”下,由

于它是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有必要重点分

析一下。从总体上来看, 1999年到2003年“竞争情

报”的出现频次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3年,出

现了58次。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竞争情报”将

成为情报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 1 ]周晓英 情报学概论[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998

[ 2 ]王欣,孟连生 互联网上3种中文期刊全文数据

库比较研究[ J ]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6)

[ 3 ]杨祖国,李秋实 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篇名词统

计与分析[ J ] 情报科学, 2000, 18, (9)

[ 4 ]安秀芬等 期刊工作文献计量学学术论文的关

键词分析[ J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

(6)

收稿日期: 2005 - 01 - 09;责任编辑:陈笑悦

110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2005 6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