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历史官职问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隋唐时期历史官职问题,第1张

1兵部尚书:正三品。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物;上司是尚书省

2民部尚书:正三品。隋朝的时候称民部 唐改户部了。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上司是尚书省

3尚书左仆射: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 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4门下纳言:正三品。门下侍中(隋为纳言)。隋曰纳言,又名侍内。武德为纳言,又改为侍中。龙朔改东台左相,光宅元年改为纳言,神龙复为侍中。开元元年改为黄门监,五年复为侍中。天宝二年改为左相。至德二年复改为侍中。武德定令,侍中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月九日,升为正二品。隋朝的门下省基本改变了秦汉时期以来,主要负责皇帝起居事务机关的特色,过渡成为隋唐时期处理政务的政府机关。唐朝的门下省属于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5左翼卫大将军:正三品。这些具体是什么职责的 不是太清楚 但基本上也就是外将和内将的区别 也就是要嘛就是到外面打仗的 要嘛就是负责守护皇宫内部的 或是守护皇室成员的一些禁军类的

6左武侯大将军:

正三品?不是太确定 但应该也是在十六卫大将军里的一职。职责同左翼卫注释。

7内史侍郎:正四品上。以中书省做的事情为主的话 那也就是主要负责起草政令类的一些事情

8御史大夫:从三品。隋唐时期以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

9黄门侍郎:正四品上。

在隋唐朝的某些期间 黄门侍郎有时也可享有宰相的权利

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黄门侍郎照顾皇帝饮食起居的,与伴读是有区别的。

10太史令:从五品下。负责天文观测的。

---------------------------------------

朋友 给你找的这些资料写的真的很乱和很杂 因为这包括了隋唐的两朝的一些官衔制度和管辖的一些具体事物的区分 所以就大致笼统的先写个大概的 如果写的一些官职或职责有什么出错的 别见怪 实在是感觉太多太乱了!

还有别的一些如果要问的请再提问

1成都王张显图

2淮西王焦本忠

3铜山王姚子林

4双枪将定彦平

5皇城总兵史万宝

6燕山王罗艺

7靠山王杨林

8屈突通

9东昌王杨义臣

10昌平王邱瑞

11大元帅韩擒虎

12定国公长孙晟

13沙陀国王始罗失毕可汗

第一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一对擂鼓瓮金锤是当年汉朝时马超的先祖,汉浮波将军马芫使的。共重320斤。历史上就只有这两个人使得动。

第二条: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凤翅镏金镗。

第三条:三公子裴元庆,八十斤一只的八卦梅花亮银锤,最后死在庆坠山。被炸死。

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条熟铜棍,死在扬州千斤闸下,被压成肉泥。

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是春秋五霸时名将伍子胥的后人,使得是一条亮银枪。

第六条:伍天锡,伍云召的族弟。是一对短棒混金镗。被李元霸一锤打死在扬州城外。

第七条:燕山公少保罗成,家传五钩神飞枪,平生只输在同父异母家兄的五分枪下。绝命枪:回马枪

第八条:老将靠山王杨林,水火囚龙棍。死在罗成枪下。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可想以刀闻名。

第十条:四宝上将尚师徒,金纂提炉枪后被秦琼得去。

第十一条:八马将新文礼,弘霓关总兵。

第十二条:双枪老将,罗成干爹,定彦平。后因罗成狠辣,出家。

第十三条:金刀殿帅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请裴元庆二次学艺下山时,被裴元庆锤打护城河。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条:挂锤庄庄主,梁师泰。是隋唐八大锤之一。

第十六条:兵马大元帅秦琼,镶金锏,绝招:撒手锏。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杀手锏。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曾经日抢三关,夜夺八寨。飞马跃城楼。为救义子薛仁贵撞死皇宫外。雌雄双鞭,龟背托龙枪。

1隋朝的重要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他们的事迹

1、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本名杨英,字阿[mó,上麻下女] (一作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事迹:龙舟选美 杨广下江南时,在龙舟选有1000名美女,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

杨广在船上观赏时,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杨广曾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2、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

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事迹:两姑之间 杨坚还没袭杨忠爵位时,北周权臣宇文护欲笼络杨坚为心腹,杨坚请教父亲杨忠,杨忠说:“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意指杨氏效忠皇帝,不可在皇帝和权臣之间首鼠两端。于是杨坚拒绝了宇文护的要求,不久后宇文护及其党羽被北周武帝诛灭,杨氏因而得保荣华富贵。

3、王通(584—617),字仲淹,道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山西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隋朝著名儒家、教育家、思想家。 事迹: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据说曾经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

经过潜心研究后,王通觉得学问有成,便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称《续六经》。并开始在家乡的白牛溪聚徒讲学。

4、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权臣、诗人、军事家。

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 事迹:红拂夜奔 杨素身边有一位年方二八的佳丽乐伎,名叫红拂。

生得“肌肤仪状、言词气佳,真天人也”。红拂很有见识,识得英雄。

趁李靖再次拜访杨素之机,相约私奔了。杨素非但不追究此事,反而推荐李靖出任马邑的郡丞。

杨素就这样又成全造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后来李靖果然成了唐朝的股肱之臣。

5、杨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之孙,隋炀帝杨广嫡长子,母为萧皇后。

事迹:大业二年(606年),杨昭从长安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朝见隋炀帝,几个月后要返回长安。他想乞求允许再留住一些时间,隋炀帝不同意,杨昭跪拜请求无数次,他身体本来就很胖,因此得病。

隋炀帝让巫者看他,巫者说是房陵王杨勇的鬼魂作怪。 同年七月二十二日,杨昭去世,时年二十三岁。

隋炀帝下诏让内史侍郎虞世基写哀策文,深深地追悼,谥号“元德”。杨昭去世不到一个月,隋炀帝便将他的三个年幼的儿子封为亲王。

后来,隋炀帝在杨昭的陵墓庄陵旁建造寺庙,进行追念他。 义宁元年(617年),其子隋恭帝杨侑即位,追谥他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

-杨广 -杨坚 -王通 -杨素 -杨昭。

2隋唐历史人物介绍

《隋唐演义》《说唐》中秦琼一般是元帅,敬德是先锋官,程咬金是个猛将军,秦琼的地位更高,敬德次之。

但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敬德排名第七,几乎可以说是最前的武将了,秦琼却排名最后,二十四,程咬金第十九。 怎么回事?《旧唐书》列出了其中记载的三人职位:秦琼 (生年不详-638年):武德二年------------------归降,拜马军总管;--------------------------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

贞观元年------------------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贞观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

贞观十三年----------------改封护国公。敬德74岁 (585年-658年):武德三年------------------归降,右一府统军,因众将猜忌离去;--------------------------刺伤单雄信,救了秦王一命,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

贞观元年------------------玄武门杀死李元吉,又救了秦王。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三年,----------------出为襄州都督。贞观八年,----------------累迁同州刺史。

贞观十一年----------------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后历鄜、夏二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抗表乞骸骨,授开府仪同三司,令朝朔望显庆三年------------------高宗以敬德功,追赠其父为幽州都督。其年薨,年七十四。

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宅哭,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程咬金76岁(589年-665年): 武德二年------------------归降,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贞观元年------------------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实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贞观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

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屠城,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

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 。综合下,史书中敬德和秦琼都是武力超群冲锋陷阵的大将。

敬德能空手夺槊,两次在危急中救了李世民,所以成为李世民最钟爱的大将,后来玄武门立下大功,地位升为武将之首,非常骄横,但是晚年闭门修道。秦琼在玄武门之前的官职功劳在敬德之上,武德年间就封了翼国公,李世民经常派他干冲入敌阵杀死敌将,秦琼因此负伤很多,身体很早就垮了,贞观年就没他事了,凌烟阁造好的时候秦琼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程咬金直到唐高宗时候还在领兵打仗。从死后的荣耀看,三个人都有都督,敬德还有个“司徒”,是三公之一,也超过了程咬金的大将军。

这是《旧唐书 卷六十八 列传第十八》里的。尉迟敬德 秦叔宝 程知节 段志玄 张公谨为同一列传,下面是他们的评价: 史臣曰: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

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

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而并晓世充之猜贰, 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

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公谨投龟定议,志 助储君。

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赞曰: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鄂诸将,奋不顾身。

图形凌烟,配食严禋。 光诸简册,为报君亲。

3隋朝有哪些名人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画比起六朝前山水画那种“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画法要成熟得多。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

单田芳《隋唐演义》排名:

十三杰:

1、李元霸 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

2、宇文成都 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3、裴元庆 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

4、雄阔海 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5、伍天锡 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6、伍云召 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7、罗成 少保罗成,又叫罗神枪,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8、杨林 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老当益壮;

9、魏文通 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10、秦用 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11、尚师徒 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12、梁师泰?

13、秦琼/尉迟恭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跨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虎头锫棱金装锏,擅使一把虎头造金枪;

皂袍大将尉迟恭,武艺和秦琼不分上下,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单鞭,擅使丈八蛇矛枪;

四猛:

1罗士信 第一猛是河间府罗士信,出身放牛娃,他手使镔铁枪;

2来护儿 第四猛是镇台唐壁手下的中军官来护儿,手使镔铁枪,人称铁枪将,胯下骑 大黑马。

3新文礼

4王伯超

四绝:

1罗成

2尚师徒

3侯君集

4程咬金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西府赵王金锤无敌将 )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 天保无敌将 )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八臂哪吒银锤太保)

第四杰:铁面天王雄阔海(紫面天王)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 双镋大将 )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 (南阳侯 南阳太守 )

第七杰:少保罗成(燕山公神枪太保常胜将军少保 )

第八杰:靠山王杨林 (老将靠山王 )

第九杰:花刀大帅魏文通(花刀将 )

第十杰:秦琼的干儿子秦用(大锤公子银面韦托 )

第十一杰:四宝大将尚师徒 (四宝将 )

第十二杰:双枪将定彦平 (双枪将)

第十三杰:小孟尝秦琼秦叔宝(护国晋王神拳太保似孟尝赛专诸 神拳太保 )

隋武官阶

1 从一品 上柱国

2 正二品 柱国

3 从二品 上大将军

4 正三品 大将军

5 从三品 上开府仪同三司

6 正四品上 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将军

7 正四品下

8 从四品上 上仪同三司

9 从四品下

10 正五品上 仪同三司、车骑将军

11 正五品下

12 从五品上

13 从五品下

14 正六品上 翊军将军、翊师将军

15 正六品下 四征将军、内军、镇军、抚军将军

16 从六品上 四平将军、前后左右军将军

17 从六品下 冠军将军、辅国将军

18 正七品上 镇远将军、安远将军

19 正七品下 建威将军、宁朔将军

20 从七品上 宁远将军、振威将军

21 从七品下 伏波将军、轻车将军

22 正八品上 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23 正八品下 襄威将军、厉威将军

24 从八品上 威戎将军、讨寇将军

25 从八品下 荡冠将军、荡难将军

26 正九品上 殄寇将军、殄难将军

27 正九品下 扫寇将军、扫难将军

28 从九品上 旷野将军、横野将军

29 从九品下 偏将军、 裨将军

唐武官阶 1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2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3 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 4 正三品上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5 正三品下 怀化将军 6 从三品上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7 从三品下 归德将军 8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9 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10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11 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12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13 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14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15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16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17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18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19 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20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21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 22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23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 24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25 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26 从八品上 御侮校尉 27 从八品下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28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29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30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31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高考

问题描述:

有哪位老师能告诉我一下唐代的全部官职名称及他们的隶属关系啊?就是他们的各个官员的从属关系树形图,学生在此叩谢了!

解析:

唐代中央官职的一些考证!

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太师——周代设置。古文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春秋时晋、楚等国沿置。秦废,汉复置,位在太傅之上。《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年皆初置,金印紫绶。”隋朝又废此职,唐贞观十一年复之。为正一品。

太傅——周代设置。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位在三公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太傅,薨,辄省。”为正一品。隋朝废,贞观十一年复。

太保——周代设置。汉代复置,次于太傅。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汉书平帝纪》:“王莽为太傅,是为四辅。”隋朝废,唐贞观十一年复。

太师、太傅、太保古称三公,北魏以后称为“三师”,品能列正一品,但仅为虚衔,无实职。《新唐书百官志一》:“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非其人则阙。”这里要说的是三师也有别的意思,为太子教育之职,此处不论。在唐朝时,三师已经是一种象征性的职位,没有权利了。

太尉——秦时的中级武官,汉初为最高的武装力量领导。但是是虚衔,有事就用,无事即省。很少处理军队实际事物。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位最尊,历代亦多沿置,但渐变为加官,无实权。唐时为三公之一。

司徒——西周始置。春秋时沿置。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西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三国、晋、南北朝时,司徒又为丞相的称呼。唐时为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时沿置,掌管工程。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世用作工部尚收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空。

三公这个称呼历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 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唯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唯其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西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东汉时期的事情,唐袭隋制,那么隋朝的三公也就是这个内容了。

二、三省并相(中书、门下、尚书)

三省并相说的是“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此宰相职也。”(新唐书-百官一)。也就是说唐没有宰相这个官职而是三省和议一些事情,一起履行宰相的职责。

尚书省——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时曾改名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其副职为左、右仆射(从二品)。另有左丞一人(正四品上),掌管吏部、户部、礼部。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管兵部、刑部、工部。又有郎中,主事等个名目,分槽治事,虽历有沿革,因其小而不论。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又称“六曹”。其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门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随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掌大部并入。

吏部——东汉始将尚书常侍曹改为吏部曹,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本吏部尚书。《新唐书百官志一》:“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入,为之注拟其属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四曰考功。”

户部——三国魏以后,常置度支尚书,掌财用,隋始改称民部尚书。唐避太宗讳,改称户部,为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新唐书百官志一》:“户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

礼部——东汉置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分掌藩国朝聘之事,魏晋以后沿置。东晋又设祠部,掌祭祀之事。北周始设礼部。隋唐沿其称,设为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礼仪、祭享、贡举等职,长官为礼部尚书。《旧唐书职官志二》:“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记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通志职官三礼部尚书》:“唐虞之时,秩宗典三礼。”

兵部——三国魏置五兵尚书,掌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代又增驾部、车部、库部,掌车马兵械等。隋唐因北周兵部旧名,设为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器、军令之政,长官本兵部尚书。《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

刑部——西汉置二千石曹掌刑狱,三公曹主断案。魏晋以后,以三公、比部主刑法,以都官主军事刑狱。北周始设刑部。隋唐沿其称,设为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后代相沿不改。《旧唐书职官志二》:“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刑法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刑部,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门。”《通典职官三刑部尚书》:“刑部尚书。唐虞之时,士官以正五刑。《周礼秋官》:”大司寇之任也。汉成帝时,尚书初置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又置三公曹,主断狱魏青龙二年,置尚书都官郎,佐督军事。晋复以三公尚书掌刑狱。宋三公、比部皆主刑法,又置都官尚书主军事刑狱。”又“后周有秋官大司寇卿,掌刑邦国,其属官又有刑部中大夫,掌五刑之法[隋]开皇三年,改都官为刑部尚书。”

工部——隋唐因北周工部旧名,设为尚书省六部之一,兼有前代诸曹之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长官为工部尚书。后代相沿不改。《新唐书百官志一》:“工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

门下省——东汉末设有侍中寺,至晋代或称为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唐代与中书、尚书合称三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旧唐书职官志二》有言:“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自晋始置门下省,南、北朝皆因之。龙朔改为东台,光宅改为鸾台,神龙复。”

中书省——魏晋始设,梁陈时规模益备,为秉承皇帝意旨,掌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逐渐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避杨忠讳,改为内史省、内书省;唐代曾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旋复旧称。与门下、尚书合称三省,中书决策、通过门下,交尚书省执行。其长官在魏晋为中书监与中书令,隋代废监,仅存中书令一职。唐代曾改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其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旧唐书职官志二》中说:“秦始置中书谒者,汉元帝去“谒者”二字。历代但云中书。后周谓之内史省,隋因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炀帝改为内书省。武德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龙朔改为西台,光宅改为凤阁,神龙复为中书省。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五年复旧。 ”关于其功能。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大祭祀,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命于朝,则宣授而已。册太子,则授玺绶。凡制诏文章献纳,以授记事之官。”是比较详尽的。

还有在swgame/bbs/redirectphpt=9884&goto=old

也有,比较多,就不贴了。

  隋唐时期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唐时无论职事或勋、散,均可按品占有不同数量的永业田,职事还可按品占有不等数量的职分田。另外,京每年还有禄米,待一品七百石到从九品递降到三十石,高级员还有货币形式的俸禄。

  丞相:辅助皇帝处理一国政事的最高长官,主要职责是总领朝议和百官的奏事,以及选拔任用官吏,秩级号称万石。

  御史大夫:丞相的副职,地位仅次于丞相的行政长官,主要职责是掌管文书档案图籍,以及监察百官,检举非法,秩级也号称万石。

  廷尉:汉代中央最高司法长官,主要职责是判罪和解释律令,秩级为中二千石。

  光禄勋:主要掌管皇宫殿内的安全,并负责侍从警卫。秩级为中二千石。

  卫尉:汉代皇宫的警卫长官,主要职责是保卫皇宫外殿,秩级为中二千石。

  宗正:掌管皇帝亲属名籍的官吏,秩级为中二千石。

  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经济一切事物的官吏,秩级为中二千石。

  少府:掌管皇帝私家财政的官吏,秩级为中二千石。

  水衡都尉:汉武帝元鼎二年设置,掌管上林苑内的一切事物,秩级为二千石。

  丞相长史:协助丞相管理文书等事物的高级官吏,秩级为千石。

  御史中丞:协助御史大夫管理宫殿内兰台图书以及监督百官的高级官吏,秩级为千石。

  郡守:汉代一郡的最高军政长官,汉景帝中二年改名太守,秩级二千石,官署称郡府。

  郡尉:汉代一郡内协助太守的高级武职官吏,主要掌管郡内的甲卒军事训练、考核以及郡内治安等。汉景帝中二年改名都尉,秩级比二千石。

  都尉丞:都尉属下地位最高的官吏,秩级一般为六百石。

  县令:汉代一个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秩级一般为六百石,官署称县廷。

  县丞:县令属下地位最高的官吏,主要职责是协助县令处理一县政务,尤其是盗贼、仓库等事物,秩级一般为二百石或三百石。

  亭长:汉代掌管一亭事物的低级官吏,由县令任命。主要职责是维护所辖亭部范围内的治安,兼有迎送来往官吏、递送官府文书等事宜,无秩级。

  诸侯王:西汉初年,诸侯王有治理其国的权力,汉景帝中五年下令诸侯王不再有此权力,而由长安派出官吏来治理。

  诸侯相:西汉初年叫丞相,和长安朝廷的名称一样。景帝收回诸侯王的权力后,改诸侯王丞相为相。

  内史:诸侯王国内的官职名,职责是掌管诸侯王国内的行政。汉成帝时,省去内史一职,改由诸侯相掌管行政。

  唐朝员每十天休假一天,称"荀假"。此外,还有各种节令假(如节假七天)、定省节(三年探望父母一次,共三十五天)、婚假(九天)、丧假(视与死者关系而定时间长短)、病

  假(最长不超百日,过百日则解职)。员身体茄或年逾七旬可以退休,称致仕,五品以上员退休由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员退休则由尚书省批准。五品以上员退休享受半俸,有功之臣因皇帝特恩者可获全俸。

隋唐时期历史官职问题

1兵部尚书:正三品。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物;上司是尚书省2民部尚书:正三品。隋朝的时候称民部 唐改户部了。掌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