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萝子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莳萝子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莳萝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莳萝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莳萝子的药理作用 210 炮制 211 性味 212 归经 213 功能主治 214 莳萝子的用法用量 215 注意 216 附方 217 各家论述 2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莳萝子 1 拼音

shì luó zǐ

2 《辞典》:莳萝子

21 出处

《海药本草》

22 拼音名

Shí Luó Zǐ

23 莳萝子的别名

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

24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收果枝,晒干,打落果实,去净杂质,晒至干透为度。

25 原形态

莳萝(《海药本草》),又名:慈谋勒(《开宝本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平滑,高60~90厘米。叶互生,有长柄,基部扩张呈鞘状,抱茎,叶3~4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最后裂片长至18毫米。复伞形花序,直径大至15厘米,花梗稍不等长,无总苞及小总苞;花细小,花瓣5,**,向内弯曲,早落;雄蕊5,比花瓣长,花药2室: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双悬果稍扁,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外面棕**,肋线膜状,两侧肋线延长成翅状,肋线间有油室4个,腹合面油室2个。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本植物的苗叶(莳萝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26 生境分布

各地都有栽培或野生。产江苏、安徽等地。

27 性状

干燥果实多数裂成分果,呈扁平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厚约1毫米。外表棕色,背面有3条不甚明显的肋线,两侧肋线延伸作翅状,少数未分离的双悬果基部有残存果柄。气微香。

28 化学成份

果实含葛缕酮、柠檬烯、莳萝油脑、佛手柑内酯、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即7羟基香豆精金合欢醇醚、蜡、γ谷甾醇等。

29 药理作用

葛缕酮的作用参见"藏茴香"条。种子中所含的非萜类油有抗真菌作用。

210 炮制

簸去泥屑,拣净梗及杂质。

①《品汇精要》:"水洗微炒用。"

②《本草从新》:"炒黄得酒良。"

211 性味

辛,温。

①《本草拾遗》:"辛,香。"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212 归经

入脾、肾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胃、肾、膀胱、小肠。"

④《本草再新》:"入脾、胃、肾三经。"

213 功能主治

温脾肾,开胃,散寒,行气,解鱼肉毒。治痧秽呕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满少食。

①《本草拾遗》:"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

②《海药本草》:"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

③《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④《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补命门,暖丹田,开胃调中,上达膻中,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治寒疝。"

⑤《随息居饮食谱》:"温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疼,解鱼肉毒。"

214 莳萝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215 注意

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

《海药本草》:"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

216 附方

①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及胁痛:莳萝,为末,糊丸如绿豆大。三岁三十丸,青皮汤下。(《普济方》莳萝丸)

②治疝气偏坠,女子瘕病:莳萝一两二钱。炒褐色,为细末。无灰好酒调服。(《摄生众妙方》)

③治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

217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求真》:"小茴,与宁夏大苘同功,入肝燥肾温胃,但其性力稍缓,不似大茴性热,仍看证候缓急,分别用之耳。酒炒盐水炒,各随病症活用。"

②《本草正义》:"莳萝子,藏器谓治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胁痞满;《日华》调健脾开胃,杀鱼肉毒,治肾气,皆温辛行气散寒之功,治诸疝最佳,然辛香燥烈,耗气伤津,止可借以行经,不可独任重任。"

21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莳萝散

物如脓者泄出。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莳

豮猪胆丸

)1分,芜荑(炒)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莳萝(微炒)半两,仓米(炒)3分。制法:上为末,用稀

四灵散

用獖猪肾1只,批破去筋膜,掺药1钱匕,并椒、盐、莳萝各少许在内,用湿纸裹,煨熟为度。早晨空心细嚼,温

煨肝散

,切作3片,每片用末1大钱许,掺于肝上,入葱白、莳萝、盐等,令有滋味,一重重布了,麸片裹之,煻灰火内

金铃散

肉微炒),马蔺花(炒黄)半两,茴香(炒黄)半两,莳萝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 偏肿,疼

更多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古籍中的莳萝子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马蕲

月开碎花,攒簇如蛇床及莳萝花,青白色。结实亦似莳萝子,但色黑而重尔。其根白色,长者尺许,气亦香而坚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间分生叉枝,梢头开花,花结如伞盖,**。结子如莳萝子微大而长,亦有线瓣。味微苦辛,性平无毒。救饥

《证类本草》:[卷第九]莳萝

谨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即黑色而重。莳萝子即褐色而轻。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莳萝

∶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善滋食味,多食无损。且不可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胡萝卜

目录 1 拼音 2 《实用正骨学》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舒筋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舒筋活血散 舒筋活血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ū jīn huó xuè sǎn

2 《实用正骨学》 21 方名

舒筋活血散

22 组成

当归5钱,赤芍3钱,乳香3钱,没药(去油)3钱,西红花2钱,血竭2钱,木瓜5钱,川续断4钱,田三七5钱。

23 主治

骨伤后疼痛。

24 舒筋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成人每服5分,小儿酌服。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舒筋活血散 《症因脉治》:[卷四霍乱论]内伤霍乱转筋

散,加木瓜、秦艽,活血散,加木瓜、秦艽。内伤转筋,主肝经者多,故宜养血生津,舒筋活血,人参竹沥汤最

《顾松园医镜》:[卷十五·数集]痉

血分而驱风。〕秦艽甘菊胡麻〔养血驱风。〕黑豆〔活血散风。〕竹沥〔逐痰除热,产后及小儿中风,并破伤风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又接骨议论方

外有促筋矣。刀斧砍伤,骨碎补之奇,亦要讨论。大抵舒筋必要用宽筋散煎汤熏洗为主。手足之筋连背在于指动,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跌打部]跌打损伤门主方

酒糟一碗,肿者加红何首乌同捣敷折伤处。治折伤名活血散(《入门》)。绿豆粉炒紫色,新汲水调成膏,浓敷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胎产秘书》卷下: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当归2钱,生地2钱,黄耆2钱,茯苓8分,川芎8分,甘草5分,远志1钱,银花3钱。功能主治产后乳疽乳痈,脓己出而虚弱日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泻,加莲子14粒,肉果1枚;渴,加麦冬、五味;久不收口,加参末膏药贴之。摘录《胎产秘书》卷下《实用正骨学》: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地黄、芍药、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木瓜、牛膝、升麻、桂枝。功能主治骨伤愈后,上下肢浮肿疼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地黄、芍药、当归、川芎补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强心固气;木瓜、牛膝舒筋活血;桂枝畅旺血液循环;升麻解毒消肿,故合成强壮消肿定痛之剂。摘录《实用正骨学》《医门八法》卷三: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党参2两,白术5钱,茯苓3钱,炙甘草3钱,当归身1两,黄耆2两,大熟地1两,乌梅3钱(去内壳),醋白芍3钱,制附片3钱。制法熟地蒸捣,入炼蜜少许为丸,如芥子大。功能主治头痛。用法用量朝夕每服3钱,开水送下。摘录《医门八法》卷三《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泡参1两,白术3钱,白茯苓4钱,黄耆6钱,当归2钱,熟地3钱,肉桂1钱,炙草1钱,龙骨5钱,乌贼1两。功效气血双补。主治产后数日,忽然血崩,大量出血,色红,间有乌红色小块,腹无痛苦,面色淡,舌质淡嫩,脉浮虚无力,属气虚而兼血虚者。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时频服。《青囊秘诀》卷上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当归1两,熟地1两,麦冬1两,甘草3钱,五味子3钱,锦地罗3钱,茯苓5钱,黄耆2两。主治背生痈疽,溃烂之后,或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流清水,自汗盗汗,脓成而不溃,口烂而不收,因五脏亏损,气血太虚所致。用法用量水煎服。《会约》卷十四组成人参(少者,以山药炒黄4钱代之),白术2钱,茯苓1钱5分,当归1钱8分,炙草1钱,川芎1钱,白芍(酒炒)1钱2分,陈皮1钱,半夏1钱5分,干姜(炒)8分。主治

详见百科词条:加减十全大补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0 21:24:36 共83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接骨木 21 拼音名 22 接骨木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归经 26 功能主治 27 接骨木的用法用量 28 备注 29 摘录 3 《中华本草》:接骨木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接骨木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接骨木的药理作用 312 鉴别 313 性味 314 归经 315 功能主治 316 接骨木的用法用量 317 注意 318 附方 319 各家论述 32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接骨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接骨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接骨木 1 拼音

jiē gǔ mù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接骨木

21 拼音名

Jiē Gǔ Mù

22 接骨木的别名

公道老、扦扦活、马尿骚、大接骨丹[陜西]

23 来源

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24 性味

甘、苦,平。

25 归经

归肝经。

26 功能主治

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祛风利湿。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外用治创伤出血。

27 接骨木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

28 备注

(1)同属植物下列2种在不同地区同等入药:毛接骨木Sambucus buergeriana Blume;无梗接骨木Sambucus sieboldiana Blume ex Graebn。

(2)对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之症,可配合老鹤草、防风、桑枝、红花等,亦可单位煎汤乘热熏洗患处。治跌打损伤、瘀阻疼痛等症,可配合透骨草、当归、川芎、赤芍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玉米须、车前子等同用。

2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接骨木

31 出处

出自《唐本草》

32 拼音名

Jiē Gǔ Mù

33 英文名

Williams Elder Twig

34 接骨木的别名

木蒴藋、续骨木、扦扦活、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铁骨散、接骨丹、七叶金、透骨草、接骨风、马尿骚、臭芥棵、暖、骨树、自草柴、接骨草、青杆错、白马桑、大接骨丹、大婆参、插地活、公道老、舒筋树、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节风、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及西洋接骨木的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Sanmbucus williamsii Hance var miquelii (Nakai)YCTang[Sbuergeriana Blvar miquelii Nakai]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36 原形态

1接骨木 薄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老枝有皮孔,贿民淡黄棕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3对,有时仅1对或多达5对,托叶狭带形或退化成带蓝色的突起;侧生小叶片卵圆形、狭椭圆形至倒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127cm,先端尖,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数枚腺齿,最下一对小叶有时具长05cm的柄,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长约2cm的柄,揉碎后有臭气。花与叶同出,圆锥聚伞花序顶生,长511cm,宽414cm;具总花梗,花序分枝多成直角开展;花小而密;萼筒杯状,长约1mm,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短于萼筒;花垸蕾时带粉红色,开后白色或淡**,花冠辐状,裂片5,长约2mm;雄蕊与花冠裂片等长,花药**;子房3室,花柱短,柱头3裂。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35mm,黑紫色或红色;分核23颗,卵形至椭圆形,长2535mm,略有皱纹。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毛接骨木 本种与接骨木的区别是: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片23对,小叶片主脉及侧的基部被明显的长硬毛,小叶柄、叶轴及幼枝被**长硬毛;花序轴除被短柔毛外还夹杂着长硬毛。

3西洋接骨木 本种与接骨木的区别是:枝具明显凸起的圆形皮孔;髓部发达,白色。奇数羽状复叶13对,通常2对。果实亮黑色。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分于林下、灌丛或平原路旁。

2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松林和桦木林中山坡巖缝、林缘等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

3我国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民间和庭园引种栽培。原产欧洲。

38 栽培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较强,对气候要求不严;喜向阳,但又是有梢耐荫蔽。以肥沃 、疏松的土壤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采用育苗移栽法。有2月发芽前,选取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枝条,剪成2025cm长的插条,每个留有3个小上芽节,最上和最下面的芽节要距剪口115cm。然后在整好的地上,开3m宽的畦,按行距26cm开横沟,深1620cm,每沟放插条1520根,插条的量上一个芽节要露出地面,然后覆土半沟,压紧,再盖细土与畦而齐平。移栽在当年冬季落叶后或明年春季发芽前进行。按行株距各1318m开穴,深2125cm,每穴移苗1株,填土压紧,再盖土使稍高于地面。

田间管理 苗高1317cm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追肥;6月进行第2次。肥料以人畜类水为主,移栽后23年,每年春季和夏季各中耕除草1次。

39 性状

性状鉴别 接骨木 茎枝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512mm。表面绿褐色,有纵条纹及棕黑色点状突起的皮孔,有的皮也呈纵长椭圆形,长约1cm。皮部剥离后呈浅绿色至浅黄桂冠色。体轻,质硬。加工后的药材为斜向横切片,呈长椭圆形,厚约3mm,切面皮部褐色,木部浅黄白色至浅黄褐色,有环状年轮和细密放射状的白色纹理。髓部疏松,海绵状。体轻。气无,味微苦。

以片完整、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有呈螺状或网状加厚的细胞群,内侧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有时可见石细胞。韧皮部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宽广。髓细胞有时显的单纹孔。本品皮层、韧皮部及髓部的薄壁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砂晶。

310 化学成份

西洋接骨木含接骨木花色素甙(sambicyanin)[1],花色素葡萄糖甙(cyanidol glucoside)[2],还含氢基酸(iridoid glucoside),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4]

311 药理作用

接骨木煎剂灌胃20g(生药)/kg,对小鼠(热板法)有镇痛作用,作用强度次于吗啡,优于安乃近,服药后的小鼠呈安静状态。同属植物无梗接骨木Sambucus sieboldiana的水或醇提取物对小鼠注射有利尿作用,此作用并非由其中所含的无机盐引起;利尿同时常导致小鼠下泻。

312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水50ml,室温浸泡过夜后,滤过,滤液在60℃水浴中加热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5ml于小试管中,密塞,强列振摇,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泡沫,持续10min以上。(检查皂甙)

313 性味

味甘;苦;性平

314 归经

归肝经

315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风疹;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外伤出血

316 接骨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或研末撒。

317 注意

孕妇忌服。《品汇精要》:多服令人吐。

318 附方

①治打损接骨: 接骨木半两,好乳香半钱,赤芍药、川当归、川芎、自然铜各一两。上为未,用黄蜡四两溶入前药末,搅匀,候温软,众手丸如大龙眼。如打伤筋骨及闪抐疼痛不堪忍者,用药一丸,好旧无灰酒一盏浸药,候药渍失开,承热呷之,痛绝便止。(《续本事方》)②治肾炎水肿: 接骨木三至五钱,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③治创伤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 (《上海常用中草药》)④治漆疮: 接骨木茎叶四两,煎汤待凉洗患处。(《山西中草药》)

319 各家论述

《本草新编》:接骨木,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独用之以接续骨节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半也。

320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接骨木的方剂 行瘀煎

:xíngyūjiān《产科发蒙》卷三:组成:接骨木、红花、当归、芍药、桂枝、山楂子、栀仁、川芎、

五仙丸

生用),黑豆1升(汤浸,去皮),白桑柴灰2升,接骨木灰1升。主治:伤折筋骨。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

顺血散

1钱,大黄1钱,沉香1钱,茯苓1钱,甘草3分,接骨木5钱。主治:一切金疮扑损及产后血晕。用法用量:

三七伤药片

05g、骨碎补4922g、红花1575g、接骨木7875g、赤芍875g。具有舒筋活血,散

独神散

科选粹》卷三:方名:独神散组成:章漆树皮(一名接骨木,一名继骨肉,一名野黄杨)。主治:肺痈。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接骨木的方剂

用到中药接骨木的中成药 三七伤药片

05g、骨碎补4922g、红花1575g、接骨木7875g、赤芍875g。具有舒筋活血,散

三七伤药颗粒

5g、骨碎补14766g、红花4725g、接骨木23625g、赤芍2625g制法:以上八味

三七伤药胶囊

05g、骨碎补4922g、红花1575g、接骨木7875g、赤芍875g制法:以上八味,冰

接骨丸

要》引《本事》:方名:接骨丸别名:接骨丹组成:接骨木半两(即蒴藋也),乳香半两,赤芍药1两,当归1

肿节风

:九节茶、九节风、接骨莲。接骨金粟兰、肿节风、接骨木、九节茶、山鸡茶。来源:肿节风为金栗兰科植物草

更多用到中药接骨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接骨木 《证类本草》:[卷第十四]接骨木

接骨木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唐本

《医心方》:[卷第十八]治折破骨伤筋方第二十一

,以水二升,酒二升,煮取一升六合,二服。又方∶接骨木者,煮服依苏方木法。(今按∶接骨木水煮洗之,又

《普济方》:[卷三百十折伤门]续筋(附论)

。又有近水生似红蓝。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用接骨木煎汤浴之。(接骨木高三丈许。花叶都似蒲英水芹辈

《本草新编》:[卷之四(征集)]接骨木

接骨木,味苦、辛,气平,有小毒,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易起死回生。折伤吞酒,风痒汤浴。只用之以接续骨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接骨木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利湿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利湿散 利湿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lì shī sǎn

2 处方

宫粉1两,枯矾1两,硼砂5钱,轻粉1钱。

3 制法

上为极细末。

4 功能主治

踝下湿郁疔疮,但觉其中如有溃脓之意者。

5 利湿散的用法用量

先用针刺出毒水,继用纸捻沾药末下在针孔内,外用膏药敷之;俟其孔稍大,再多上,用棉花、白布裹之。数日可愈。

6 摘录

《医学探骊集》卷六

古籍中的利湿散 《药性切用》:[卷之三下木部]白茯苓

脾;渗湿利窍,益脾宁心。赤茯苓∶入心、小肠经,渗利湿热。益脾气白胜,利湿热赤胜。茯苓皮∶专走皮肤,行

《本草备要》:[草部]浮萍

轻,发汗,利湿辛散轻浮。入肺经,达皮肤,能发扬邪汗(丹溪曰∶浮萍发汗,甚于麻黄),止瘙痒、消渴(捣汁

《本草备要》:[草部]石韦

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益精气,补五劳(利湿清热之功。高阳生对宣帝治劳伤,用石韦计)。治淋崩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四肢百骸](一)养筋骨利关节

蒲为使。畏牛乳。左纹者良。祛风活络,养血舒筋。能利湿养胎,治黄胆骨蒸。秦艽长于养血,故能退热舒筋。治

《本草新编》:[卷之五(羽集)]蝼蛄

莳萝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莳萝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莳萝子的别名 24 来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