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血栓的中药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治疗脑血栓的中药有哪些,第1张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21 降纤、溶栓药 这类药物中以蛇类、水蛭和地龙研究得较多,蛇包括各类毒蛇,如蝮蛇、白花蛇、乌梢蛇和眼镜蛇等,蛇有祛风通络和护肝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组方中有蛇者,如人参再造丸、回天再造丸、再造丸、舒风再造丸、活络丸、大活络丸、人参搜风丸等。水蛭具有破血逐瘀之功,是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治疗中风各种古方、组方中有水蛭者如麝香抗栓丸。地龙有窜通经络和熄风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在组方中有地龙者,如醒脑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舒风再造丸、麝香抗栓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还有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名的补阳还五汤。 211 蛇毒制剂 蛇毒是含蛋白质的混合物,有20多种氨基酸,具有蛋白质的特性、多种酶的作用,由蝮蛇毒中提取的一种酶制剂,称为蝮蛇抗栓酶。蝮蛇抗栓酶(Svate)有大连蝮蛇抗栓酶、清栓酶、精制蝮蛇抗栓酶、江浙蝮蛇抗栓酶和去纤酶等。药理作用:Svate是以精氨酸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除含凝血酶外,还含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的激肽释放酶(Kalliknein),这种酶有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Liyuan pure lysoethrombusase)又名注射用降纤酶,是以我国尖吻蝮蛇(又名五步蛇)毒为原料,经现代生物技术分离、纯化而精制的蛇毒制剂。药理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为缬氨酸蛋白水解酶,能直接作用于血中的纤维蛋白α-链释放出肽A,此时生成的肽A血纤维蛋白体的纤溶系统,诱发t-PA的释放,增强t-PA的活性,促进纤溶酶的生成,使已形成的血栓得以迅速溶解。由于降低了血中纤维蛋白原,产生明显的抗凝效果,可防止血栓再形成。另外,还可降低血液粘度和降低血小板聚集,进而清理、疏通和改善微循环,使缺血部位的功能得以恢复。本品不含出血毒素,因此很少引起出血并发症。 212 海王降纤酶(DF-Neptun) 取材于尖吻蝮蛇毒素,是单一成分蛋白水解酶。药理作用:海王降纤酶促使t-PA释放,激活纤溶酶原,促使体内纤溶酶抑制物PAI(Plasˉ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等纤溶酶抑制因子的浓度降低,从而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使血栓快速溶解。海王降纤酶还有选择性地促使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使其浓度降至一定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进而阻止血栓形成和抑制血栓增大。另外,还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微循环。 213 巴曲酶(Batroxobin) 是从巴西蝮蛇毒中提取。药理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巴曲酶选择性地作用于纤维蛋白原A链神经末端的精氨酸和甘氨酸之间,释放纤维蛋白肽A。此时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和血纤维蛋白多聚体容易被分解,形成血纤维蛋白分解产物(FDP)、血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FGDP),使凝固血栓的架桥在血中迅速被分解消失,因而可抑制血栓形成。溶解血栓,巴曲酶可促使血中t-PA的释放,t-PA将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血纤维蛋白溶酶。另外,巴曲酶分解血纤维蛋白原,生成降解A链纤维蛋白单体,此单体对t-PA促进血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有增进的作用。总之,巴曲酶能促使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而纤维蛋白溶酶是溶解血栓的重要物质,另外,还能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而降低血管阻力和改善微循环。 214 抗血栓素(ATX、Ⅰ-Ⅱ) 是从眼镜蛇毒中提取的抗凝物质。药理作用:ATX具增强纤溶活性、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的作用,使纤维蛋白原溶解转变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降低纤维蛋白原,有效地降低了血浆粘度,有利于梗塞区功能的恢复。中药蛇毒制剂治疗脑梗塞,与西药溶栓药一样强调治疗时机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蛇毒制剂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西药溶栓药,应用时一定要经头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无出血素质或出血性疾病者。 215 水蛭制剂 鲜水蛭(Hirudo)主要含水蛭素(Hirudin)有破血逐瘀之功。药理作用:水蛭有抗凝、溶栓、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现介绍几种应用于临床的水蛭制剂:(1)抗卒丸系水蛭制剂:有报道119例脑梗塞和7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CT改善时间30天以内者半数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水蛭有明显的抗凝作用,不适于出血性中风患者。(2)血栓心脉宁:组方有川芎、丹参、水蛭等。(3)疏血通注射液:药物组成为水蛭、地龙等。(4)通心络胶囊:药物组成有人参、水蛭、全蝎等。 216 地龙制剂 性善窜通,有通经活络之功效。(1)蚓激酶(Lumbrokionase)是由特殊品种蚯蚓用生化分离技术制备的水解蛋白酶,是一种多分酶制剂,分别属于两种类型酶,即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和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是一种降纤和溶栓药物。药理作用:主要是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和纤维蛋白溶酶,都是溶解血栓的重要物质,它还含有类似t-PA的成分,使蚓激酶具有一种特性,在纤维蛋白存在时,才能够起作用。因此,不会出现高纤溶状态时的出血倾向,此特性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另外,它还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并有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几种蚓激酶有百奥蚓激酶、普恩复和博洛克等。(2)地龙粗制剂或复方:①补阳还五汤(现有消栓口服液):药物组成有黄芪、归尾、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等。②小洛络丸:药物组成有胆南星、地龙、草乌、麝香、没药等。此方对脑血管病后遗的半身不遂、麻木、疼痛效果较好。③大活络丸:药物组成有人参、茯芩、地龙、蕲蛇等50味中药。 据曲戈霞选用ADP诱导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血粘度实验、复钙实验测定、凝血酶原实验测定及纤溶活性测定等,五项测试指标对比较常用的50种活血化瘀中药进行筛选,证明其中具有强烈抗凝、溶栓活性的中药有白僵蚕、元胡、白附子、山豆根、姜黄、白干姜等6种,具有部分抗凝作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五灵脂、牛膝、桂枝、益母草、红花、桃仁等26种。 22 扩张血管药物 221 银杏叶及银杏叶制剂 银杏树又名百果树,银杏叶的治疗作用在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银杏叶提取物是纯天然植物药。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将银杏叶提取物制成银杏叶片,当时取名为“6911”片,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一 定的疗效。当时德法两国将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取得很好效果。1983年在银杏叶提取物中发现银杏苦内酯(Ginkgolide)是一种高效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拮抗剂。如今银杏叶提取物,在欧洲许多国家已有产品,如Tanakan(法国)、Tebonin(德国)、Rokan(德国)、金纳多注射液(德国);在国内有银杏叶片、杏灵颗粒、天保宁、舒血宁等。药理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银杏叶提取物具有高效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经大量药理学实验证明,PAF是迄今最强的致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因此,银杏叶提取物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其还能逆转异常的血液流变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有利于疏通小血管内的血液瘀滞,有利于缺血后脑功能的恢复。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杏仁总黄酮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以及升高SOD的活性和降低LPO含量的作用。此外还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促进智能恢复的作用。关于银杏叶制剂治疗脑梗塞的报道很多,如一组治疗脑梗塞45例,总有效率94%,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变化亦有显著差异。舒血宁与脉络宁联合治疗脑梗塞患者118例,基本痊愈33例,显效52例,进步26例,总有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 葛根制剂 (1)葛根素注射液: 是从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的总黄酮提取物中,经分离和纯化而得,主要成分为葛根素,纯度高达98%。药理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具有降低TXA 2 、提高PGI 2 和提高HDL的作用,从而能抗脑血管痉挛,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显著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并且具有受体阻滞作用,主要作用于β受体,对β受体影响甚微,缓和地降低心率和血压,使心脏负荷明显减轻,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从而有效地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降低儿茶酚胺,减少或阻断细胞膜通道的开放,防止或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从而起到保护心脏和扩张脑血管的作用。 (2)松龄血脉康: 由葛根、珍珠粉等药物组成。有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和平肝潜阳等功效,有改善心、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223 天麻制剂 天麻具有平肝潜阳和熄风止痉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症候与养血、祛风、化痰、通络等类药物同用,可治疗各种类型的中风。药理作用:天麻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苷类和生物碱等。有改善脑血流灌注和改善脑微循环、降血压、降血脂和止痛镇痉的作用。常用制剂有全天麻胶囊、天眩清(天麻素注射液Gastrodin Injection)、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天麻丸、天麻祛风丸。 224 脉络宁注射液 系由玄参、牛膝等药物经化学提取后制成的复方注射液。药理作用: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纤溶活性,降低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等作用。 225 当归制剂 当归有补血、活血、破血、养血之功,因而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治疗中风配方中常用药物。经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是藁本内酯、占47%),其次为丁烯基内酯,有机酸(阿魏酸等)。药理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小板中5-羟色胺(5-HT)的释放和降低血粘度。当归主要成分之一的阿魏酸钠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和钙拮抗作用。(1)当归注射液(Angerica Acutiloba Injection):有一组报道当归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48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有效率77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当归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性状。(2)华陀再造丸:药物组方有当归、川芎、白芍等。(3)活络丸:药物组方有蕲蛇、当归等。(4)回生再造丸:药物组方有党参、当归等。 226 川芎制剂 川芎有理气活血之功,既能理气,又能活血。川芎嗪注射液:1972年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从川芎的生物碱中提取四甲基吡嗪(Terramethy pyrazine)命名为川芎嗪。药理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北京首都医院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1例,总有效率84%。 227 黄芪注射液(Astragalus Injection) 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等作用。黄芪主要成分有黄酮及黄酮类似物,黄芪皂苷类,氨基酸类和生物碱等。药物作用:有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扩张心、脑血管和清除自由基,有利于减轻脑缺血性损害。 228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Harms)注射液 本草纲目中写道:“五加治风湿萎痹、壮筋骨、其功良深”。刺五加成分共有8个化合物,他们是异秦皮定、β-谷甾醇、黄酮类化合物,胡萝卜苷、丁香苷、异秦皮定苷、紫丁香树脂醇、琥珀酸和腺苷等。药理作用:刺五加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红细胞的氧饱和度作用。 229 灯盏花 主要成分是灯盏花素,有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之功效。药理作用: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循环,并能增加心脑血流量,提高免疫功能等。常用制剂有灯盏细辛片、灯盏花素、灯盏细辛注射液。昆明医学院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62例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919%,无明显毒副作用。 2210 适脑脉-30(Aethroma-30) 为小长春花提炼出来的生物碱,含有长春花素。药理作用:有维持及恢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代谢的作用,使乳酸的产生恢复正常,二氧化碳的释放亦恢复正常。由于生理性的二氧化碳张力的恢复,维持或恢复脑血管的扩张,从而增加缺血区的正常脑血流,改善脑微循环。 2211 血栓通 系三七总皂苷注射液,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和滋补强壮的功能。药理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降低血粘度,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2212 心脑灵(Seniovita) 组方有大蒜、山楂、白头翁、大黄、山金车(野菊素)。药理作用: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轻度降血压作用。 2213 步长脑心通 由黄芪、丹参、桃仁、红花、乳香、地龙、全蝎等药物组成,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品。药理作用:扩张心、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降血脂,激发免疫系统和增强抗病能力。 23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31 丹参制剂 丹参有养血安神、活血化瘀之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药物作用: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还有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粘度和抗自由基的作用。常用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活血 灵、麝香心脑乐、丹参舒心片、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组方为丹参、三七、冰片等,活血灵组方主要为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有一组报道应用参脉注射液治疗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基本痊愈72例,显效24例,进步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麝香心脑乐组方主要有麝香和丹参。白求恩医科大学治疗82例脑血栓患者,总有效率976%。对TIA的效果最佳,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对比有明显改善(P<001)。丹参舒心片每片(素片)重025~026g,每片含丹参醇浸膏02g。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方为丹参和降香,每支2ml,每1ml相当于丹参和降香各1g。 232 川芎制剂 川芎有理气活血之功效。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的作用。主要制剂有川芎素片(阿魏酸钠)、脑安胶囊、华陀再造丸、川芎嗪注射液。脑安胶囊组方有川芎、当归、红花、人参等,华陀再造丸组方有当归、川芎等。 233 心脑舒通 是由传统中药全草提制的甾体皂苷制剂。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234 心达康(醋柳黄酮片) 是以沙棘(俗名醋柳)果实为原料,经用现代技术提取加工而成的纯天然药物制剂。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心、脑血管的作用。 235 地奥心血康胶囊 系黄山药甾体总皂苷。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和抗自由基作用。 据国内资料介绍,抗血小板聚集的中药有效成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生物碱类:川芎提取物川芎嗪可通过抑制TXA 2 合成酶的活性,而抑制TXA 2 的生成,并抑制钙的释放和利用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钩藤提取物钩藤碱可通过抑制胶原诱导的花生四烯酸(AA)的释放和二磷酸腺苷(ADP)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粉防己碱可通过拮抗钙调素而抑制AA的释放,抑制内源性PAF生成来抑制血小板聚集。由于川芎嗪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比较明确,因此临床上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2)皂苷类:人参皂苷可通过抑制AA、ADP及胶原诱导的TXA 2 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三七皂苷可通过升高PGI 2 含量、降低TXA 2 含量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另外,黄山药皂苷、刺五加皂苷、蒺藜总皂苷、知母皂苷、灯盏花皂苷均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3)有机酸类:这类药中最常见的阿魏酸是从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中药中提取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成分,实验表明阿魏酸是通过选择性抑制TXA 2 的生成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酚类:芍药酚是牡丹皮的活性成分之一,它可以明显抑制ADP、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其疗效确切,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5)萜类:银杏叶中分离提取的银杏内酯,为天然强活性PAF抑制剂,银杏内酯A、B、C、J均被证实具有强的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其中银杏内酯B作用最强,银杏内酯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6)木脂素类:海风藤酮是从海风藤中分离提取的有效成分,实验证实它能明显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7)黄酮类:多种中草药中含有天然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叶中含有30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实验证明,黄酮类具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Ca 2+ 内流,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同济医院郭国际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张永顺,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加工过程及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他们筛选出水蛭(Hirudo)、川芎(Rhizoma chuanxiong)、银杏叶(Folium Ginkgo)三味中药配伍组成一个复方,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加工过程及对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使其具备溶栓、抗凝、扩血管、脑保护的功效,然后分别对上述三味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将提取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及增溶剂制成复方制剂,再对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证明复方制剂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基本不变。最后应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模型,观察复方制剂对脑缺血面积和由缺血造成的行为障碍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复方制剂抗血小板聚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制剂明显减少血栓形成后脑缺血面积,并能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在同等剂量下脑保护作用强于单味中药银杏叶提取物,抗栓作用强于水蛭提取物。说明应用中药水蛭、川芎和银杏叶配伍制成的复方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将会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鸡血藤,为五味子科、大血藤科、菟丝子科、蝶形花科等多 种植 物的别称 。[1] 8~9月采收,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地区及湖北、云南等地。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鸡血藤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鸡血藤的功效和作用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本品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性质和缓,同时又兼补血作用,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应用。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则配当归、熟地、白芍等药用。

 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本品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如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治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益气活血通络药,如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萎黄,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

 鸡血藤的食用 方法

 鸡血藤炖猪蹄

 功效: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基本材料:鸡血藤30克,猪蹄1只,生姜、忽、胡椒、绍酒、盐、白糖、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蹄上的毛刮洗干净、先将猪蹄放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膻味,再放入炖猪蹄砂锅内。姜拍松,葱切段。

 2、将鸡血藤切段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用清水浸漂过,放入砂锅内。加入姜、葱、绍酒、胡椒、盐、白糖,清水适量(漫过猪蹄)。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转用文火2~3小时,至熟烂。

 3、捞出猪蹄,切成块,再放入汤内煮沸,捞出纱布药袋不用,放味精调好口味即成。饮汤食肉。

 经闭不通:丹参3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20克,香附15克,路路通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颈椎病:鸡血藤60克,炙黄芪30克,当归、干地龙各20克,蜂蜜30克。将前4味药用水浸泡30分钟,入沙锅,加水浓煎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加入蜂蜜,调匀即成。敷患处,每日两次。

 手足麻木:鸡血藤30克,木瓜20克,骨碎补、白芍各15克、伸筋草10克、当归、羌活、桂枝各12克。将上药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服6克,每日两次,黄酒送服。

 骨质增生:鸡血藤30克,骨碎补、熟地黄各20克,肉苁蓉、*羊藿15克,莱菔子10克,淮山药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鱼鳞病:鸡血藤30克,天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5克,党参、黄芪、丹参各20克,麦冬、白芍、茯苓各12克,红花、陈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皮肤瘙痒症:鸡血藤50克,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各15克,丹参、生地黄各20克。水煎,每日一剂,连用14天。

 产后便秘:鸡血藤30克,生黄芪25克,炒升麻20克,当归10克,制香附10克,大黄10克,槟榔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风湿痹痛:鸡血藤15克,红花,当归15克,蜈蚣5克,桑寄生15克,海风藤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脑动脉硬化:鸡血藤20克,杜仲15克,五加皮10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白带病:鸡血藤30克,金樱子、芡实、怀山药、旱莲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鸡血藤的注意事项

 阴虚火亢者慎用。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浸润至透,切薄片,干燥;或蒸软后趁热切薄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上述提供的药方为相关医书中记载,具体请与中医师沟通用量及用法

 鸡血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鸡血藤是民间女性最常用的一种药物,虽然鸡血藤味道苦,但其功效与作用却非常强大。尤其是对于妇女而言,其用途甚多。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鸡血藤的作用与功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鸡血藤的功效和作用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本品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性质和缓,同时又兼补血作用,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应用。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则配当归、熟地、白芍等药用。

 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本品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如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治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益气活血通络药,如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萎黄,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

 鸡血藤的食用 方法

 鸡血藤炖猪蹄

 功效: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基本材料:鸡血藤30克,猪蹄1只,生姜、忽、胡椒、绍酒、盐、白糖、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蹄上的毛刮洗干净、先将猪蹄放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膻味,再放入炖猪蹄砂锅内。姜拍松,葱切段。

 2、将鸡血藤切段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用清水浸漂过,放入砂锅内。加入姜、葱、绍酒、胡椒、盐、白糖,清水适量(漫过猪蹄)。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转用文火2~3小时,至熟烂。

 3、捞出猪蹄,切成块,再放入汤内煮沸,捞出纱布药袋不用,放味精调好口味即成。饮汤食肉。

 经闭不通:丹参3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20克,香附15克,路路通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颈椎病:鸡血藤60克,炙黄芪30克,当归、干地龙各20克,蜂蜜30克。将前4味药用水浸泡30分钟,入沙锅,加水浓煎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加入蜂蜜,调匀即成。敷患处,每日两次。

 手足麻木:鸡血藤30克,木瓜20克,骨碎补、白芍各15克、伸筋草10克、当归、羌活、桂枝各12克。将上药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服6克,每日两次,黄酒送服。

 骨质增生:鸡血藤30克,骨碎补、熟地黄各20克,肉苁蓉、*羊藿15克,莱菔子10克,淮山药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鱼鳞病:鸡血藤30克,天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5克,党参、黄芪、丹参各20克,麦冬、白芍、茯苓各12克,红花、陈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皮肤瘙痒症:鸡血藤50克,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各15克,丹参、生地黄各20克。水煎,每日一剂,连用14天。

 产后便秘:鸡血藤30克,生黄芪25克,炒升麻20克,当归10克,制香附10克,大黄10克,槟榔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风湿痹痛:鸡血藤15克,红花,当归15克,蜈蚣5克,桑寄生15克,海风藤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脑动脉硬化:鸡血藤20克,杜仲15克,五加皮10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白带病:鸡血藤30克,金樱子、芡实、怀山药、旱莲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鸡血藤的注意事项

 阴虚火亢者慎用。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浸润至透,切薄片,干燥;或蒸软后趁热切薄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上述提供的药方为相关医书中记载,具体请与中医师沟通用量及用法

1 苦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 莪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3 覆盆子的功效与作用和食用方法

4 七叶参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5 鸡血藤的治病功效和食疗偏方

脑梗适合吃什么补品呢?

脑梗塞

第一节 一般概念

脑梗塞又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脑梗塞包括常见的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简称脑血栓)和脑栓塞。此外还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名一过性脑缺血,也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但末到脑梗塞的地步。 中医把这类疾病叫作中风,但中风也包括脑出血在内。中医认为“风性善行而数变”,。本病“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名“中风”。本病可因情志不调,心肝气郁,化火生痰;或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素体肥胖,多溼生痰,酒食不节,多食肥腻辛辣,因痰生热,故中风多为风、痰、火、淤可致,或以标实为主,或标实本虚。

病因

脑梗塞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

(一)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第二节 预防措施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比较困难。所以预防脑梗塞病应予重视。脑梗塞与脑出血就其致病因素,它们有其共同的地方在脑动脉硬化形成后,其发病诱因却有不同。在致病因素的预防上可参照脑出血一章的预防措施,现仅对脑栓塞的前驱症状和一些诱因的预防措施叙述如下.

一 治疗各种心脏病

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是风溼性心脏病二尖瓣上的赘生物当心脏跳动过快,栓于易脱落,特别在全身用力时,心脏用力收缩,血流速度加快,栓子在快速血流的冲击下,更容易脱落,脱落的栓子堵塞血管就发病,所以对风溼性心脏病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除积极治疗外,还不适合做急重的运动或劳动。是对脑栓塞的重要预防措施。

二 戒菸

菸草中有一种尼古丁的物质,对人体毒害很大,尼古丁吸入人体内, 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三 把脑梗塞病防止在发病前阶段

各种脑梗塞病的危险因素,如不认真的预防治疗,任其发展下去,这些因素就会由量变到质变,直到暴发脑血管病,因此预防脑梗塞病要早抓,警惕脑梗塞病前的各种讯号。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 如嗜睡,即整天昏昏沉沉的睡觉。性格反常态,变得孤僻寡言,表情淡漠和烦躁不安,有的可出现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智慧减退。这些表现与脑缺血有关。

(二)运动障碍表现为突然嘴歪,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偏身无力或活动失灵,持物失落,走路不稳,突然摔倒,有的可出现肢体抽动。

(三)感觉障碍表现为舌、面、唇及四肢麻木。耳听力减退,视物有旋转感。

(四)头痛、头晕头痛形式与往日不同,头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五)植物神经及其他障碍 全身乏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突然打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少数病人有脸结合膜,视网膜出血及鼻出血。如果出现上述征兆,应及时就医,予以详细检查,作出诊断,及时处理,这样可以避免或推迟脑梗塞的发作。

第三节 治疗和疗养康复方法

一 急性期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除血压特高外一般不降压。勤翻身,注意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预防褥疮。

(二)低分子右旋糖酐 每日500毫升静滴,连用两周。

(三)血管扩张剂 间断吸入混合气体(6—7%的二氧化碳,50—95%氧),5%碳酸氢钠250毫升静点,每日1—2次,**碱100毫克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液内缓慢静点,每日一次共两周。血管扩张剂仅用于发病初1—2天或病后3周以后,否则可出现脑内盗血综合征,反而会加重脑组织缺氧损害。

(四)抗凝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肝素12500单位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0%的葡萄糖液1000毫升中缓慢静脉点滴(以每分钟20滴的速度维持24—48小时。第一天可同时口服抗凝药物,如新双香豆素300毫克、双香豆素100—200毫克、新抗凝4—8毫克)。

(五)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当归、红花等。可酌选用 。

(六)手术治疗 颈动脉阻塞者可作血栓摘除术。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颅内动脉系统阻塞者,可于病侧进行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吻合术。

(七)新针、头针、镭射或超声波等治疗均可选用。

二 脑梗塞恢复期的治疗

脑梗塞恢复期要适当地服用末梢回圈改善剂,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降低血脂,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注重血压等治疗,对有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者,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详见脑出血)。

(一)中医中药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治疗,基本原则是活血化淤。

1.单方

(1)芎嗪注射液 一次40—8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一疗程7—10次。 无明显副作用,目前能人工合成。临床应用为:四甲基吡嗪盐酸盐二水化合物。 对恢复期或后遗症可作穴位注射,每穴位注射10—20毫克,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丹参注射液 用法:丹参注射液2毫升,加于 5%葡萄糖40毫升中,作静脉注射,每日两次,5天一疗程。

(3)复方丹参注射液 用法:2—4毫升肌注,每天一次,或用4—16毫升加于5%的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酯酐25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一疗程1—2周。

(4)夏天无 又名无柄紫堇,有活血止痛作用。制剂:注射剂每支2毫升,片剂每片0.6克。用法:先行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天一次,显效后改口服。每次4—6片,每日2—3次。

2复方

(1)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芹16—30克、当归9克、 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地龙9克。功效: 补气血、通经络。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

(2)四藤汤桃红汤 组成:络石藤、鸡血藤、海风 藤、红藤各15克。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9克。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

(3)通脉丸 配方:丹参30克、桂枝9克、鸡血藤30 克、地龙9克、红花15克、紫参30克、紫草9克、当归30 克、川芍9克,共研细末,炼密为丸、每丸重9克。功效: 活血化瘀,温阳通络。用法:每次1丸,每日二次。

(二)矿泉疗法

我国的矿泉资源丰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用单纯性温泉、食盐泉、重碳酸钠泉、硫酸盐泉、氡泉作泉浴疗法,泉水温度控制在38—40度,一次浴10—20 分钟,每日一次。云南省干部疗养院温泉取用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汤”,无论水质、水温对中风后遗症均有显著、确切的疗效。

(三)外敷疗法

1中风昏迷 用苎麻蔸、大蒜各适量,一同捣烂,敷 于后颈,约20分钟后可渐醒来,本方只适应于中风闭症。

2.半身不遂 穿山甲、大川乌头、红海哈各60克,同 研为细末,每次15克,用葱汁和成半寸大小的药饼贴双足 心,以纱布固定,再将双足浸热水中,待身麻汗出,马上去除药饼,治疗时避风。每半月敷一次。

(四)热熨疗法

1.中风口眼歪斜 用生木瓜汁与大麦面调和成饼,哄热后熨贴胃脘部,饼冷却更换。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此乃治本之法

2.中风半身不遂 用晚蚕砂1000克、分数份装入布袋,蒸20分钟,趁热熨治患侧肢体,每日一次,每次1小时。

(五)脑血管意外的物理疗法物理疗法

可使患者脑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缓解血管痉挛,侧枝回圈形成,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和新陈代谢,加速脑细胞再生过程和功能恢复,并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低频电流 痉挛肌肌腱中的神经腱梭引起反射性抑制和 对抗肌的肌肤引起的互动抑制来达到使痉挛肌松弛的目的,恢复其肢体功能。常用的物理疗法如下:

1.超声波疗法 采用1:2脉冲超声,剂量由0.6—1.25瓦/厘米:患区头部剃毛,涂接触剂后,声头于患区上下或左右缓慢移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20次一个疗程。

2.痉挛肌电 疗法1路2×50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的前臂肌腱处(屈侧),1路2×50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的前臂肌肤(伸侧)波宽0.3毫秒,延迟时间100毫秒,电流强度:运动阈或运动域上,时间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3.脉冲中频电疗法 2×5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前臂外侧,并置mQ:1000%,WT:全波一断调,f1:50赫兹,t1:2秒;t2:2秒,t:10分钟,I:腕部背屈指伸展为宜。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4.低频脉冲电疗法 2×2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前臂外侧、并置,f1:4、f2:4,Wt:起伏波或断续波,t:4分钟,I:腕部背屈,指伸展为宜。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5.离子汇入法 采用眼—枕法,双圆极加10%碘化钾溶液,阴极汇入,汇入前先以1—2%碘化钾溶液点眼,I:1—2毫安、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20次为一疗程。

6.水疗法 水温37—38度,每日一次,每次10—20分 钟,20次为一疗程。

7.磁疗法 一般按针刺治疗原则取穴,在瘫痪肢体的 穴位上敷贴磁片,磁片的直径一般1厘米左右,磁片的场强一 般为500—1500高斯。上肢瘫痪,可于肩井、曲池、外关和 合谷等穴敷贴磁片,下肢瘫痪,可以于环跳、风市、阳陵 泉、足三里和解溪等,穴位敷贴磁片,疗程可适当延长,定 期交换敷磁穴位;以免时间过长,胶布 面板。

脑梗适合吃什么补品可以喝牛奶吗

可以喝。 @ 新鲜芹菜适量,榨汁。每晚睡前喝一两。轻者半月,重者1月可愈。忌吃羊肉、鸭血。

秋季适合吃什么补品

秋季滋养,吃补得

人参、燕窝、莲子、芝麻……面对各种各样的补品,一些消费者感到茫然,秋季进补到底吃啥好?现向普通的进补者推荐以下食品: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功效。莲子:能祛余暑,滋补强身。山药:适用范围广,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健脾胃、增食欲。藕:熟藕能健脾开胃,适宜秋天进补。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温补气血。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红枣:红枣能滋阴润燥、益肺补气。

人参、燕窝等高档的滋补品并非适合所有的进补者,这类补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秋季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芝麻、乌骨鸡、猪肺、豆浆、蜂蜜等。常吃这些食物,能防止秋燥伤身。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是很好的进补品。

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进补方法,切勿盲目进补。选择食品、药品前,可向专业医师咨询。

由于夏季吃凉冷食品较多,初秋时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饮食还要少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蜂蜜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礼物,它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含量达70%,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回圈,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 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

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这是因为立秋之后,天气慢慢地变得凉爽起来,人的食欲大开,夜间的休息也舒服多了,闲暇时间疲惫的身体更愿意安静地休息,而不愿意参加有体力消耗的活动。这样一来,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大都超过热量消耗,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如果不加以调整,经过秋、冬两个季节,人就会胖很多。年复一年,人就会很快“发福”起来。更要命的是,肥胖既有碍人的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所以一定不能“纵容”它。

诗云:“秋凉好个爽”、“已凉天气未寒时”,人们趁此不热不冷的气候,适宜吃补,健身过冬。所以厦谚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而且先“补重阳”后“补霜降”,所谓“秋补”,比“补冬”更要紧。

古人以“羊”字代“祥”字说,“羊”与“阳”谐音,有“三羊开泰”之说。民间食俗“煲羊肉”、“煲羊头”常以姜、枣为佐料调味而成,男女老幼均可食用。俗语“吃脑补脑”,吃煲羊头能辅疗“头风”等疾病。另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中医书上有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栗子有“干果之王”的誉称。秋季蒸制栗子糕果食用,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的功效。

栗子煮粥吃,能补中气,单独蒸、炒,剥壳而食,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过后就是“立冬”。俗语“补冬不如补霜降”。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水果作为时尚食品,尽人皆知。然而,水果也可以作为补品,如秋季的梨子和柿子

老年人除了不要秋冻,核心的问题是饮食的选择和搭配,有以下几方面:

防寒温里 每日的早餐,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枣和干姜、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浆、胡辣汤、羊肉汤、醋熘白菜、糖蒜等。

排溼祛风 遇有风雨阴溼天气或者体内有溼、大便稀的情况,应增加祛风排溼的饮食,如选用大米、扁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葱、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润燥滋阴在干燥天气或口干舌燥、大便干的情况下,应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品种能增强免疫力,可选用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莲菜、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蒸鸡蛋羹等。

收敛阳气 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敛阳气,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五味调和 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应注意如下关系:辛辣味与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约的;甘甜味与咸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约的;咸味与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约的等。以上归纳概括为:防寒温里排温气;润燥滋阴增正气;降温降暑敛阳气;五味调和少疾病。

特别是在秋季这样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这时,如果不注意,会很容易得病。因此,在秋季应该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那么,来看看我们为您介绍的部分秋季食物。

海藻——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海苔更是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可以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姜——姜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镇咳、退烧、减轻疼痛,还能有效抑制疾病。姜是一种很好的抗毒物质,能杀菌和抗霉菌,是治疗风寒和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食品。

水果——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疗效。

大蒜和洋葱——大蒜和洋葱能够使人精神畅快,增强人体免疫力。大蒜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能,常吃大蒜和洋葱会还可使人体呼吸顺畅

夏天适合吃什么补品?

夏令进补也是在所必行的,但是必须区别虚弱症状选择应用,选用原则如下: 夏天吃什么补品?滋补:就是服用有滋腻性质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补食品有羊肉、猪肉、牛肉、母鸡、鸭、鹅、鳖、海参等,滋补药物有鳖甲、熟地黄、阿胶、鹿角胶以及各种补膏,例如十全大补膏、洞天长春膏等。因为这些补品、补药都会增加消化道负担,有的还偏于温性,因此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然而它们的补益作用比较强,对比较严重的体质虚弱者有非常好的调治作用,所以像患重症、手术后或妇女分娩后,即便在夏天也照样可以服用。不过要注意:(1)适量服食,不要过量;(2)胃口不好、舌苔厚腻,或者发热、腹痛泄泻时不宜服食。 夏天吃什么补品?清补:就是服用有补益、清热功效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身体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补食品有百合、绿豆和西瓜等;清补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包括枫斗)等。但要注意:第一是身体阳虚,有畏寒肢冷症状的人必须少食或者不食;第二是服食应有所节制,在春夏两季过于用寒凉药物,能损伤人体的阳气。 夏天吃什么补品?平补:就是服用性质平和的补品、补药来补益体质虚弱的方法。这类补品、补药为数较多,比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苡仁、莲子、芡实、紫河车、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补品、补药既没有偏寒、偏温的特性,也没有滋腻妨胃的不足,如果能在夏季正确服食,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是在吸收蕴蓄方面略逊于冬令进补。 夏天吃什么补品?为了取得良好的进补效果,进补者应以虚弱的型别选用相适应的补品、补药,例如气虚的应补气,脾虚食少的要补脾,阴虚的要补阴,心虚不宁的要补心等等。至于自己的体征需要哪种补法,应该在中医的指导下实行。

脑梗病人吃什么补品

你好,这种情况建议平时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低盐低脂饮食,定期检查一下血压看看。

高血糖适合吃什么补品

低糖类的食品

采纳哦

老年人适合吃什么补品

秋天到了、一定要把肺养好、以防感昌。百合+银耳+红枣+少许冰糖每天早晨煮著喝一碗。中午吃鸡蛋汤、晚上喝小米粥和青菜。

唱歌的人适合吃什么补品

保护嗓子多吃点梨~别吃油腻酸辣生冷的东西

高血糖老人适合吃什么补品

高血糖的最好不要吃太补的东西,因为太补的东西也是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的,糖尿病人容易造成营养的流失,一般多是流失微量元素,平时可以多吃些补锌补钙的东西,鱼和海产品,或是吃些钙片锌片都可以,血糖不稳定可以吃洗胰清糖素来稳定血糖,没什么副作用,效果也不错,主要是能保护肾和肝,减少微量元素的流失

肿瘤病人适合吃什么补品

肿瘤病人,最需要调整体质,让身体系统不再让肿瘤继续扩散并逐渐消除,吃市面上的补品作用是很微小的,商家宣称的滋补效果,是夸大其辞的,比如什么脑白金,中华鳖精,都是吹出来的效果。

从体质调整的角度讲,让病人吃些五谷杂粮,好消化并养胃,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时,多吃瓜果蔬菜,特别是葡萄之类的碱性水果,把体制调整为弱碱性体制,就不适合癌症和肿瘤的生存了。

让病人有个良好的心情,也可以提高免疫力,加上好的营养,克服这些疾病就不难了。

经络学说与药物归经

中医学的药物“归经”,是历代医家长期用药实践的经验总结。按学科类别,是中药学的一部分。但是,药物“归经”涉及“经”和脏腑,可以体现“经”和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也可以体现经络学说的作用。通过药物“归经”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内容,可以充分说明,药物“归经”和脏腑组织器官“归经”都是以“经”为论理工具,经络学说不仅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进行研究的具体科学方法论,也可用于药物学研究。在药物学的研究领域,把药物“归经”,完全是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而不是药物对“经”本身有治疗作用,经络学说纯粹是为药物学研究提供论理工具和方法论。

在经络学说指导下,中医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都归了“经”,每一“经”都有所属的脏腑或组织器官,所以,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可以确定药物的“归经”。其具体方法,是把临床常用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按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从而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治疗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若某种药物对某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具有针对性或选择性,疗效显著,便可依照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比如,麻黄、杏仁、桔梗善治肺病,都归肺经;苍术、厚朴、砂仁善调脾胃,既归脾经又归胃经。再如,复盆子能治遗尿,病在膀胱,属肾失气化,故归肾经。每一种药物的“归经”,都是根据药物对脏腑或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这说明,必须先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归“经”,然后,才能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确定药物的归经。并且,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和药物的“归经”,都是以“经”为论理工具。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归经”,主要是为了阐释生理和病理,指导诊断和治疗。把临床常用的药物“归经”,是为了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所以,经络学说对中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和中药学都有指导作用。

一,药物归经的历史概况

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以及中药学的发展,如同中医学的发展一样,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实践过程。

药物归经的理论,是《内经》以后逐渐形成的,但在《内经》已有萌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已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的记载。《灵枢·九针论》也有“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的记载。这些记载表明,《内经》虽没明确提出药物归经,但已根据药物的性味总结用药规律,为后世形成药物归经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用“六经”概括外感伤寒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六经证”,对每一“经”的证候,都有治疗原则和方药,已经有了药物归经的刍形,为药物归经的形成以及在临床实践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早期的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论述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大多以主治病症为主,如,常山抗疟、黄连治痢、苦楝子驱虫、麻黄定喘、当归调经、阿胶止血、乌头止痛等,把药物作用与脏腑结合起来的论述还很少,如“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唐、宋时诸家本草,把药物性能和治疗作用与脏腑相结合的论述日益增多,如某药“补肺”、某药“益脾”、某药“安心”等。北宋的寇宗爽,在论述泽泻的功效时,已有“引药归就肾经”的说法。这说明,北宋时,明确提出了“归经”的概念。

金元时代,随着医学的发展,推动了药物学的研究。著名医家张元素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补泻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说。金太宗时(相当于南宋宣和5年--端平3年)撰成《珍珠囊》一书,书中最早创立药物归经学说。该书对每味药几乎都有“归经”和“引经”的记载。并且认为,根据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而各归其经,则疗效更显著。若归经不明,无的放矢,则难以获得确效。张元素所创的药物归经,还有引经、使药等说法,进一步丰富了药物归经的理论,对处方用药确有很大帮助。李时珍曾对他高度评价,认为他“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并且,对张氏的归经理论,李东垣和王好古都特别推崇。如王好古著《汤液本草》,论述归经的药物已达81种。历史表明,金元时代,盛行药物归经之说。

到明代,药物归经已成为本草书籍的专设条目,如刘文泰编著《本草品汇精要》,论述每一种药物都设24个条目,其中,专设了“走何经”一项,明确指出了药物的归经。《本草纲目》不仅全部继承了以前的归经内容,而且对药物的“入气分”、“入血分”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进一步体现了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比如,同归某一经的药物,再区分“入气分”或“入血分”,更能体现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

清代中期,沈金鳌对药物归经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把历代本草书中论述归经的名称,如“引经”、“响导”、“行经”、“入”、“走”、“归”等名词,统称为“归经”。在他编著的《要药分剂》书中,每一种药都列出了“归经”。因此,后世学者大多采用了他的这一提法。至此,药物归经的理论,基本上趋于完备了。

二,药物归经的具体方法

药物归经是历代医家长期用药实践的经验总结,在药物归经逐渐形成理论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五行的理论归经

许多药物的归经是根据药物本身的色、味、性能,按五行属性确定的。《灵枢·九针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按五行属性确定药物的归经,主要依据这种理论。例如,青皮色青、酸枣仁酸,五行皆属木,故归肝、胆二经。赤小豆色红、苦参味苦,五行皆属火,故归心、小肠二经。生姜色黄、甘草味甜,五行皆属土,故归脾、胃二经。杏仁色白,木香味辛,五行皆属金,故归肺、大肠二经。羌活色黑,盐炒知母味咸,五行皆属水,故归肾、膀胱二经。

当然,按五行理论归经并不是绝对的,仍需根据药物的性能和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例如,麻**黄,但不归脾经,而是取其味辛善治肺部病变而归肺经。白术色白,但不入肺经,而是取其味甘善治脾部病变而归脾经。总之,五行的理论不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必须根据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

2,按药物的特点归经

有的药物归经是结合药物本身的特点确定的。例如,结合药物的形状,莲翘外形颇似心脏,故归心经。再如,结合药物的质地,灯草轻浮,故归心、肺二经。磁石沉重,故归肝、肾二经。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绝对的,只适用于一小部分药物。

3,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归经

根据临床实践确定药物的归经,是最常用的归经方法。它克服了按五行理论和药物特点归经方法的不足,完全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所以是最主要的归经方法。比如,杏仁、桔梗能平喘止咳,故归肺经。柴胡、青皮能疏肝理气,故归肝经。生姜、半夏能降逆止呕,故归胃经。朱砂、枣仁能安神定志,故归心经。麻黄、桂枝善解太阳之表,故归太阳经。石膏、知母善清阳明之热,故归阳明经。总之,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最广,凡临床常用的药物,都适用这种归经方法。

4,病因归经法

所谓“病因归经法”,是以药物所治病证的病因为药物归经的依据。如驱虫药,具有驱虫或杀虫的功效,但中医认为“虫因湿生”,“脾主湿”,故将驱虫药大多归入脾经。再如,暑邪伤人,直犯阳明气分,所以,善祛暑邪的药物,一般归胃经。

5,定向归经法

所谓“定向归法”,是以某些药物的特异功效为药物归经的依据。此类药物对某一“经”所属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特殊的选择性,并且,还有特异功效,可以引诸药直达病所。例如“十二经泻火药”,它是针对十二经所属系统的热证而使用的药物。

6,相关归经法

某些药物治疗的病症,与某脏或某腑相关,则按相关的脏腑归经。如续断,有续筋接骨之功,因“肾主骨”,“肝主筋”,所以,归肝、肾二经;白芷主散阳明经风湿之邪,因阳明经隶属于胃,故归胃经。

三,药物归经的实用价值

药物归经理论以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为方法论,把临床常用的药物都归属各“经”,既发展了药物学的基础理论,又扩大了经络学说和药物的临床应用。通过药物归经,系统归纳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进一步明确了药物作用对脏腑组织器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为临床辨证论治,选择用药,合理组方,提高疗效,提供了更丰富的药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正如《医学源流论》所说:“治病者,必先分经络、脏腑之所在……然后择何经、何脏对病之药而治之……自然见效矣……不知经络而用药,必无捷效。”

在药物归经形成理论以前,药物只有“四气五味”之分。“四气”主要反映药物的阴阳属性,“五味”主要反映药物的味别和功效。其治疗作用,一般都是某药治某症。如某药治痢、某药治疟、某药治泄、某药止呕吐、某药止头痛、某药止血等,但没体现药物对某一脏或某一腑以及某种组织或某一器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比如,黄芩、黄连、知母、木通均属苦寒药物,皆可清热泻火。根据药物归的理论,才能更明确:黄芩归肺和大肠经,清肺与大肠之火;黄连归心和胃经,清心、胃之火;知母归肺和肾经,泻肺、肾之火;木通归心和小肠经,泻心、小肠之火。因此,通过药物归经,更加明确药物治疗作用对脏腑组织器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

通过药物归经,可以指导药物的加工炮制。药物炮制,是药物学的重要内容。加工炮制方法得当,对引药入经,提高疗效,都有很大裨益。比如,香附归肝经,为增加其疏肝理气的功效,常常用醋炒。再如,黄芪、甘草都是健脾良经,归脾经,为加强健脾益气之功效,常以蜜炙,称炙黄芪或炙甘草。总之,根据药物的归经,经过加工炮制,既能提高功效,又可直达病所,有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

通过药物归经,便于临证选择用药。由于药物归经进一步明确了药物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所以,便于临证选择用药。比如,白芷、羌活、柴胡、吴茱萸皆治头痛,但白芷入阳明经,故阳明头痛选白芷;羌活入太阳经,故太阳头痛选羌活;柴胡入少阳经,故少阳头痛选柴胡;吴茱萸入厥阴经,故厥阴头痛选吴茱萸。中医临证,有同病异治或病同治,实施这些治则,都离不开选择不同归经的药物,如能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归经或引经的药物,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药物归经,进一步完善了“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经络学说形成以后,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中医学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辨证和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具体运用时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论治的精髓是治“证”,而不单是对“症”治疗。“证”即证候。证候不同于症状,而是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体征,并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性况的病理概括。因此,对“证”的治疗,比对“症”的治疗更进一

治疗脑血栓的中药有哪些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21 降纤、溶栓药 这类药物中以蛇类、水蛭和地龙研究得较多,蛇包括各类毒蛇,如蝮蛇、白花蛇、乌梢蛇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