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哪本书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哪本书里,第1张

“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书籍管仲《管子·枢言》里。

原句: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译文:先王最重视诚信,有了诚信,天下各国就结好了。

诚信 [ chéng xìn ] 

释义:诚实,守信用。

引证: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笔顺

反义词:

假意、失信

一、假意 [ jiǎ yì ] 

释义:

1、虚假的心意。

2、故意(表现或做出)。

引证:茅盾 《昙》:“对于姨太太的假意周旋,她早就不高兴。”

二、失信 [ shī xìn ] 

释义: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引证:闻捷 《海燕》:“我对参谋长从不失信。参谋长对人更守信用。”

近义词:真诚

真诚 [ zhēn chéng ] 

释义: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

引证:巴金 《探索者·作家》:“他们坦率、朴素、真诚,毫无等级观念。”

一、民无信不立。——孔子

二、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三、一言九鼎重千秋。——陈毅

四、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五、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六、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七、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八、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九、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十、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十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十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十三、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十四、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十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十六、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十七、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十八、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十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二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二十一、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二十二、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二十三、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二十四、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二十五、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二十六、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二十七、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二十八、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孔子

二十九、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三十、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三十一、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三十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三十三、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三十四、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三十五、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三十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三十七、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三十八、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诚信之言不华美,华美之言不信实,因为诚信之言是质朴无华的。

  孔子:「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

  ·强调人讲信用要符合「义」,只有符合「义」的话才能实行。

  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肯定「诚」是天的运行规律,追求诚信之道才是做人的道理。

  荀子:「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荀子·非十二子》)

  ·耻于自己不能有「信」德,而不耻于不被别人信任。

  刘安:「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说林训》)

  ·应当先看他是否讲信用,然后再论及他的能力如何,说明「信」重于「能」。

  诸葛亮:「勿持功能而失信。」(《出师表》)

  ·不要仗持有功劳、有才能就失信于人。

  王通:「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中说·周公》)

  ·只要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不用言说也会相互信任。

  程颐:「诚则信矣,信则诚矣。」(《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诚实就会有信誉,讲信誉就是诚实,可见「诚」与「信」是相通的。

  朱熹:「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诚信就是真实而无虚假。

  曹端:「一诚足以消万伪。」(《明儒学案》卷四十四《语录》)

  ·一个诚实的行为足以消解千万种虚伪。

1、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主角——关羽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2、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向刘备保证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3、《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诸葛亮信守诺言,为了蜀汉江山,死而后己。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杨瞻诚信无私

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瞻做过商人,曾经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瞻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瞻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杨瞻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杨瞻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后来杨瞻生了儿子杨博,中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杨瞻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不来取回,可是杨瞻不为钱财所动,不但一介不苟贪,而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难怪终得贤德子孙,世代贵显。足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

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哪本书里

“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书籍管仲《管子·枢言》里。原句: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译文:先王最重视诚信,有了诚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