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的典故?
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大家清楚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阅读!
梁红玉出生在淮安,从小热爱劳动,习文练武。当金兵侵犯到淮河流域时,为避兵祸,随母亲到镇江,与当时作为下级军官的韩世忠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婚后,在梁红玉辅佐下,韩世忠屡立战功,升官至浙西制置使。
公元1130年上半年,金兀术大破杭州城后,率领10万大军,满载劫得的金银珠宝,今嘉兴、苏州,沿着大运河来到镇江,企图通过镇江北撤,当时43岁的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率领8000水军守卫镇江。敌众我寡,韩世忠急与夫人梁红玉商量计策。梁红玉提出用埋伏之计御敌,韩世忠大喜。
韩世忠站在楼船上一眼望去,只见江面上来了黑压压一片船只。那是金兀术率领的500多艘战船。他们耀武扬威,横冲直撞,由焦山朝金山方向驶了过来。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清清楚楚,她英姿飒爽,猛然击起战鼓。
一通战鼓,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鲶鱼套的芦苇荡,迎战金军。二通战鼓,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隐进了茫茫芦荡。金兀术以为他们与以前遇到的宋军一样,贪生怕死,不堪一击。于是急令紧紧追赶,一路追进了埋伏圈。
对金兵的举动,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了第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埋伏在芦荡里的战船,脱掉伪装,嗖地飞向敌军。守军大多来自长江中下游,个个惯熟水性,梁红玉平时又十分注重操练他们,和金兵大战个个都以一当十,派上了大用场。他们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炮、火箭猛击金兵。江面上烟雾腾腾,杀声冲天。由于金兵大多不通水性,自入侵以来又从未遇到过这样猛烈的打击,早已死伤过半,溃不成军。金兀术急令回撤,一直逃到今句容附近的黄天荡。
韩世忠指挥宋军乘胜追击,把金兵包围在长江南侧的黄天荡里,使其进退无路。这一围就是48天。金兀术急于逃跑,便在阵前哀求韩世忠"成全",愿以掠得的全部财宝,求他让出道路。无奈之下,金兀术派出大批探子向老百姓问路,觅及黄天荡西端有一条原来通江的河道,由于这条河道的淤塞才使得黄天荡成为死荡,于是急令士兵星夜凿渠,挖通老鹳河即今天句容市的大道河、便民河进入长江,往南京方面逃走。
逃到南京后,金兵惊魂未定,又遇到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打击。金兵不敢停留,带着残兵败将绕道逃到瓜洲。在瓜洲,金兀术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在龟山寺。这一战役,韩世忠以8000水军,打得号称10万的金兵丢盔弃甲,元气大伤。后来,大家都以巾帼不让须眉来称赞梁红玉。
巾帼不让须眉的解释
巾帼不让须眉。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源出《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巾帼不让须眉的造句
1、天生丽质是你的招牌,干净利落是你的特色;巾帼不让须眉是你的性格;光彩照人的你魅力四射;祝你三八妇女节,永远快乐!
2、“护”理面带微微笑,“士”巾帼不让须眉,“节”日到来我祝贺,“日”子幸福总快乐,“快”发简讯送过去,“乐”无忧愁笑呵呵。国际护士节,祝快乐幸福、甜蜜美满。
3、无须巾帼不让须眉,完全可以夫唱妇随。我们只要家庭和美,谁去计较谁是谁非。浪漫多为虚荣而贵,红颜总因攀比拖累。妇女节到了,亲爱的闺蜜,我的好姐妹,愿您心平气和,祝您幸福快。
4、不论你是热血男儿,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乒坛少女。
5、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男。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表孝心;今有娇娇女,不爱红妆爱武装。飒爽英姿风韵足,刚如青松柔如柳!建军节到了,向可爱的女军人致敬!祝你们节日快乐!
6、她是林家长女林辰碧,巾帼不让须眉,平生难有小儿女情态。唯一一个她会对他说软话的人,已经于二十年前,与她恩断义绝。
7、台湾海军陆战队两栖侦搜女蛙人蔡茵岚巾帼不让须眉,表演蛙人操后,副参谋总长廖荣鑫嘉许她的表现。
8、山妻虽为女流,却巾帼不让须眉,颇通剑理,强似我这七尺之躯。
9、台湾陆军表示,获选主题人物全是志愿役士兵,且巾帼不让须眉,不乏女性士官兵,在战训本务上表现优异,成为军中一大“娇点”。
10、懦弱帝王驾崩,幼子继位安能治天下巾帼不让须眉,天下为家处处家。
11、穿着粉色衣服的女宝宝婷婷巾帼不让须眉,不管是高远球,还是擦网球,她总能应付自如,在第一轮比赛中轻松赢定绿衣男宝宝。
12、巾帼不让须眉啊!好,正所谓好男不跟女斗,她嘛,一碗就够了,咱俩就一个人三碗吧!
13、小妹巾帼不让须眉,代州一战李信自愧弗如,不如由你独领一军罢!
14、仇凤娇、薛正莲带领的女兵分队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无论射击、拼刺还是投弹、骑马,样样都敢和男战士一决高下,十八位姑娘列队一站,个个英姿飒爽。
15、而在登顶于山戚公祠时,同样,她们也迸发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之情:“此地曾寒倭寇胆,异邦犹震戚公名,八年战绩承余烈,祠宇巍巍抵百城。
16、你的美丽属于天生丽质,你的气质就是一尘不染,你的性格就是坚韧不屈,你的特点就是巾帼不让须眉,你的本事就是以柔克刚,作为被你克主的一块钢,祝你妇女节快乐。
17、感动中国颁奖词:她敞开胸怀,向贪官们扔出两颗重磅炸弹;她张开双腿,为他们开启一扇地狱之门。赵红霞,郭美美以她们弱女子的一己之力,践行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誓言
18、此时她横剑立眉,凤目大睁的模样,却也有股说不清的刚健飒然,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
19、在堂屋,家翁家婆再加上小叔子,对李小梅和那叫黄佰玲的男人三堂会审,李小梅倒是巾帼不让须眉,光棍得很,一力承担所有罪名,狐狸精也好,也罢统统认帐。
20、目光如电起早贪黑,辗转在反扒一线;身轻如燕,长途奔袭,令盗贼闻风丧胆,铿锵玫瑰,巾帼不让须眉。
21、姜**颇有乃父之风,又承大将军多年的教习,擅弄刀枪,武艺不凡,巾帼不让须眉,很有些女中丈夫的风范。
22、常言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娱乐圈的龙太子们叱吒风云,娱乐圈的凤千金们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23、查财产,堵“老赖”,现场执行……在许多人心目中,法院执行庭应由男法官“唱主角”,然而徐汇法院执行庭副庭长、女法官徐沁却巾帼不让须眉。
24、女子十六七岁,正是花样年华,光彩四射的年龄,一身男装有些不伦不类,粗声粗气,举止模仿男儿,但细腰莲步却将她出卖还不自知,倒有些巾帼不让须眉之感。
1、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是女子有作为时,不比男人差。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2、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3、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1、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2、吕雉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4、文德皇后
文德皇后长孙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 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亲。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
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
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在立政殿崩逝,终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
5、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武则天
——文德皇后
——上官婉儿
——吕雉
——李清照
巾帼不让须眉的典故?
本文2023-10-07 10:10: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