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第1张

  壮族为岭南有着悠久 历史 的土著民族。那你知道壮族的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壮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壮族的传说故事篇1

 六月节,是壮族一年中较为隆重的 节日 。传说,侬智高被狄青的部队追赶到富宁、广南、麻栗坡、马关一带,被围困在一个大山上,因寡不敌众,准备突围。突围前,将战马杀了,用马血煮饭,用马肉当菜,饱餐一顿,将全部兵将合成一路,悄悄摸到山脚,隐藏起来。黎明时分,侬智高一声吼,将士们杀死狄青兵马,冲破狄青防线,钻进了深山老林。侬智高突围这天,正是农历六月 初一 。壮族人民为了纪念侬智高突围胜利,怀念侬智高和战死将士,每年六月初一,就杀牛杀鸡举行祭奠。开初,用马血拌糯米,后来,用红饭草煮汁代替。染糯米的颜色也不断增加,红、橙、黄、蓝、黑、青、柴紫、无所不有。

 祭龙在壮族地区普遍存在。古时,在老君山下有一个壮族寨子。寨子里有龙氏三弟兄,依次为龙虎、龙彪、龙辰。连年天旱,颗粒无收,老阿米(阿妈)依龙女之言,派儿子去向龙王求情布雨。龙虎、龙彪先后被龙王杀害。龙辰扮成龙了到龙宫偷得布雨旗。摇旗布雨时,龙辰变成龙树。龙辰变树那天,是三月 属龙 日,为纪念龙辰和他的两个哥哥,老阿米带着众人,到龙树下杀猪祭奠,从而形成习俗。

壮族的传说故事篇2

 古代在壮族某村的龙潭处,经常闹妖魔。一放鸭老翁冲进龙潭与妖魔博斗,妖魔失败,变成芭蕉树,老翁又将芭蕉树砍光。过了几天,妖魔复活。从龙潭口挖一个洞通到老翁的床脚,想用水把老翁淹死。因有铜锅罩住洞口,老人得救,妖魔不敢再兴灾作祸,老人见铜锅可以降妖,就打了很多铜锅、翅膀。哪里有妖怪兴风作浪,铜锅就飞到哪里哪里的洪水就会平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一年,最后一个铜锅飞走了。于是,人们到处寻找,终于在丘田里找到。男女老少高兴极了,围着铜锅,边唱边跳。有一个人敲响铜锅,发出悦耳的声音,众人踏“咚咚”的拍节点,跳得更加快热烈。后来,人们将铜锅改成铜鼓,将用铜鼓声伴奏跳的舞,叫铜鼓舞。

壮族的传说故事篇3

 古时女耕男织,女人生娃,男人坐月。有家人,妻子叫布米,丈夫叫布巴。有年夏天,布米生了个女娃娃。 产后 次日,布米喂饱娃娃,交给布巴抱着,就扛着锄头出门薅庄稼去了。布巴没有奶水喂娃娃,娃娃饿了,只能抱着哄着,等天黑布米回家才喂娃娃奶。没几天,女娃娃死了。那一年,布米种的粮食只够吃3个月,布巴织的布只够穿3个月。第二年秋天,布米生了个男娃娃,也由于同样的原因死去。布米第三次 怀孕 了,临产前布米借神仙的话对布巴说:“女人身上腥味,出门种庄稼,庄稼闻到腥味就长不好;男人无腥味,在家领娃娃,娃娃闻不到腥味就养不活。女人要在家织布领娃娃,男人要出门打猎种庄稼。”布米生下小孩后,就在家领娃织布,布巴出门撒种子。那一年,娃娃长和是胖,庄稼长得好。就这样,女耕男织变成男耕女织,男人坐月变成女人坐月。

 壮族的 民间故事 都赞颂善良、诚实、谴责邪恶、虚伪,并以善良战胜邪恶作结,反映壮族人民的生活伦理观。如故事《富兄与穷弟》中说,哥哥独霸好田好地,百般凌辱穷困的弟弟。老老实实的弟弟偶然在山洞里发现一堆银子,于是起房盖屋,家道中兴。百般挣扎,无计摆脱。从此,十多年吃喝在洞口,直到家产荡尽,其妻要卖汗裤时,洞里哈哈大笑,张开了洞口,哥哥才得以乘机摆脱羁绊。

壮族的传说故事篇4

 有两兄弟,哥叫刘有三,弟叫刘有四。哥已娶妻,弟未婚,哥嫂寻弟弟常常不怀好意。刘有四心地善良,勤劳能干。一次他救了一只燕子。燕子飞到凤凰山,凤凰鸟鸟拿冬瓜籽给燕子带给刘有四。刘有四把冬瓜籽种下,秋天,收得3个大冬瓜。砍开第一个瓜,瓜瓤变成一堆谷子;砍开第二个瓜,瓜籽变成石匠、木匠、泥水匠,为他盖起高杰大厦;砍开第三个,从瓜里钻出美貌妻子。刘有三听说,弟弟有粮食吃,有房住,有仙女般的妻子,于是也抓来一只燕子,打断脚,拿药包好。燕子也给他带回了冬瓜籽。秋天,刘有三只收获了1个冬瓜,切开喷出一股烈焰,将他们两口子连房子一同烧毁。

猜你感 兴趣 :

1 壮族民间的传说故事

2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

3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三则

4 壮族民间故事有哪些

5 壮族神话传说

布洛陀。

2013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初八,壮民族文化发祥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祖活动,逾三十万民众会聚敢壮山,舞龙狮,奏雅乐,唱经诗,公祭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

传说中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田阳县敢壮山是布洛陀的故里,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和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重要园地。

早上8时,放眼敢壮山皆是身着各式壮族服饰的祭祀人群,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抬着香猪、鸡、鸭、牛、羊、糖果、米酒、五色糯米饭、香烛、冥纸等供品涌上敢壮山朝拜广场。

扩展资料:

壮族的宗族生活习俗:

壮族历来有聚族而居的习俗,古代壮族的大姓莫氏、黄氏、侬氏、韦氏、覃氏、罗氏、岑氏、蒙氏、闭氏、甘氏等,都是在原来氏族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并长期聚族而居,所谓“举洞纯一姓者”是也。

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一些壮族地区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文化比较发达,建有祠堂,立有族规,并修有族谱。在同姓同族聚居的壮族村落中,三代以内的父系亲属称为房族,三代以外的称为门族或宗族,而房、门、宗族总称为家族。同宗族禁止通婚。

宗族内部关系依靠族长、族产、祠堂、族规进行维系。族长一般由男性担任,一些地方是自然形成的,一些地方则由直系血缘的长子继承。

人民网-广西三十万人朝拜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

壮族主要居于岭南。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先秦时代,壮族就属于百越的骆越、西瓯等,远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来宾市的“麒麟山人”,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莲洞人”和“都乐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田东县的“定模洞人”,灵山县的“灵山人”等等。这些古人类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

壮族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据此部分专家推测壮族为这些古人类的后代。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僮”这个民族名称,是南宋时出现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瑶、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渐增多,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獞(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90%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分居住在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壮族曾用过一种“土俗字”,1955年创制了拼音字母,但主要还是使用汉文。壮族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壮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壮族的文化艺术丰富悠久。花山崖壁画,长达百余米,高40余米,有1300个人像,已有2000年的历史。铜鼓,历史也在2000年以上,现出土和收藏的共有500面以上。与蜀锦齐名的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著名工艺品。是用五光十色的丝绒为纬,厚色细纱为经,精工织制成的。织工细腻,质地厚重耐用。现在的壮锦远销美国、法国、日本和非洲东南亚各国,为祖国壮族人民赢得了声誉。

壮族神话、故事、歌谣等作品很多,还有传统的歌舞和壮戏。壮族人民古代有凿齿和文身习俗,至今在一些地区的壮族人中依然保留。

壮族是个能歌善唱的民族,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每到三月初三,四乡的歌手们都来到鱼峰山下对歌。形式多以猜谜、盘问为主。壮族爱好武术,且历史悠久。壮族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树、高山、蛇、鸟及祖先等。后又信道教。

壮族早在秦朝时就逐渐发展起来。在历史上,壮族曾多次掀起反抗反动统治者的斗争。

歌仙刘三姐据说是唐代壮族的名歌手,现在还有“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传颂。

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壮族人民占总数的1/4~1/3左右。

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壮族为岭南有着悠久 历史 的土著民族。那你知道壮族的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壮族的传说故事,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