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塞最厉害的中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治疗白塞最厉害的中医?,第1张

有的。中医认为白塞氏病由感受湿热毒气,或脾虚湿浊之邪内生,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等致湿热毒邪内蕴,弥散三焦,阻于经络,浸渍肌肤,伤津劫液,使气滞血瘀痰凝,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初期多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见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

本病以口腔、外阴溃疡,双目干涩、视物昏花或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者,中医“狐惑病”范畴;以皮疹表现为主者属“猫眼疮”或“雁疮”范畴,以关节肿痛为主者属“痹证”或“鹤膝风”范畴;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属“泻泄”范畴。此处主要介绍以狐惑病为要表现的白塞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白塞氏病的辩证具体如下:

1、脾虚型

[主证] 体质消瘦气短懒言、食谷不化、纳少、便溏,口舌生疮或外阴溃疡,或眼部红肿、溃烂,溃烂处久不敛口,患处色淡而呈平塌凹陷状,伴有低热,倦怠乏力,头重头昏,脘腹满闷,不思饮食,神情恍惚迷乱,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沉濡或弦滑。

[辩证] 脾虚湿盛,桑感毒邪。

[治法] 健脾除湿解毒。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山药、茯苓、连翘、炙甘草。

2、肝肾阳虚型

[主证]口腔、外阴部长期溃疡,溃烂灼痛,局部色暗红,反复发作,双眼发红,畏光羞明,视力减退,下肢出现红斑结节,头晕目眩,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神情恍惚,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或光红无苔,脉弦细数。

[辩证] 肝肾阳虚,湿热内蕴。

[治法] 滋补肝肾,清热除湿。

[方药] 解毒养阴场加减 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山豆根、板蓝根、女贞子、旱莲草、连翘。

3、湿热型

[主证] 口腔溃疡及服部疾患已愈,唯阴部有数块大小不等的溃疡,表面颜色暗淡,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疼痛,行走困难,咽干、口苦。常伴有低热心烦,或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或饥而不欲食,渴欲冷饮,干呕欲吐,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体胖、质微红,苔白,脉沉迟。

[辩证] 湿热下蕴蒸,外感毒邪。

[治法] 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泻黄散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石膏、生地、当归、甘草、板蓝根、蒲公英。或者清胃散加减。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土茯苓、黄芩、生石膏、薏苡仁、甘草。

本病若伴有关节、皮肤、肾脏、肠道、神经系统损伤者,或本病后期出现器官功能严重受累者,则当根据情况详细辩证,制定相应的制剂或方药。如果患有此病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中药治白塞病讲究的是辨证施药法,如果患者属于脾肾阳虚、气血失和型白塞病,治疗方法主要为健脾益肾、引火归元、中和气血。方药组成包括了上肉桂、女贞子、车前子、赤石脂、*羊藿、白术、茯苓、菟丝子、黄精、牡丹皮、当归、枸杞子、丹参、黄柏、补骨脂。使用方法是水煎药物,去掉药渣内服。

白塞病吃什么中药辨证治疗白塞病的方法:白塞病是一种全身多组织器官都可受累的疾病,发病的部位包括了口腔黏膜、生殖器官皮肤和粘膜、皮肤、神经系统组织和肺部等等,发病原因也比较复杂,中医认为患者属于是身体出现了虚症引起的,因此,对症采用中药调理治疗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1、脾肾阳虚、气血失和型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健脾益肾、引火归元、中和气血。方药组成包括了上肉桂、女贞子、车前子、赤石脂、*羊藿、白术、茯苓、菟丝子、黄精、牡丹皮、当归、枸杞子、丹参、黄柏、补骨脂。使用方法是水煎药物,去掉药渣内服。

2、脾虚湿盛、湿热下注或上蒸型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健脾、除湿、解毒。可使用的药物方剂为:生白术、滑石、连翘、黄柏、生枳壳、生薏苡仁、萆薢、苦参、车前子、胆草、锦灯笼、马蔺子、栀子、茯苓、赤小豆。使用方法和剂量是每天一剂,水煎药物取汁液分两次内服。

3、脾肾阴虚、阴阳不调型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健脾益肾、调和阴阳。其中的药物包括了黄芪、白术、沙参、麦门冬、石斛、茯苓、菟丝子、女贞子、玄参、首乌藤、天仙藤、钩藤、生熟地、鸡血藤、金莲花。

4、毒热内攻型白塞病的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凉血。可使用的组成药物包括了双花、连翘、牡丹皮、大青叶、蒲公英、赤芍、茅根、板蓝根、全瓜蒌、马蔺子、黄连、生地、金莲花、锦灯笼、玄参。

外治法:如果患者出现了阴部溃疡的症状,同时可以外用紫色溃疡膏治疗,其中的药物成分是黄连、青黛、乳香、琥珀、蜂蜡、香油、珍珠粉,口腔溃疡的患者可外用锡类散、冰硼散等药物治疗。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白塞病的中药了,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后可以对白塞病的治疗有所帮助,当然患者一定不能自己随便用上述药方进行治疗,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时清专业医生为自己辨清体质,然后根据症状轻重来加减药物剂量,才可让症状及早好转。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鬼饭疙瘩的病因病机 5 鬼饭疙瘩的症状 6 鬼饭疙瘩的诊断 7 需要与鬼饭疙瘩相鉴别的疾病 71 水疥 72 猫眼疮 8 鬼饭疙瘩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风热袭表 8111 症状 8112 治法 8113 方药治疗 812 风寒束表 8121 症状 8122 治法 8123 方药治疗 813 胃肠湿热 8131 症状 8132 治法 8133 方药治疗 814 卫表不固 8141 症状 8142 治法 8143 方药治疗 815 气血两虚 8151 症状 8152 治法 8153 方药治疗 816 气滞血瘀 8161 冲任不调 81611 症状 81612 治法 81613 方药治疗 8162 血瘀型 81621 症状 81622 治法 81623 方药治疗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 822 耳针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鬼饭疙瘩的穴位 2 治疗鬼饭疙瘩的方剂 3 治疗鬼饭疙瘩的中成药 4 鬼饭疙瘩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鬼饭疙瘩 1 拼音

guǐ fàn gē dá

2 英文参考

hidden rash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idden ras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鬼饭疙瘩为病证名[1]。出《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即㾦㿔[1]。㾦㿔即瘾疹。

瘾疹(hidden rashes;urticaria[2])为病名[3]。又称风㾦㿔、㾦㿔,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指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时隐时现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3][2]。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办,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蒂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

鬼饭疙瘩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4]。

4 鬼饭疙瘩的病因病机

鬼饭疙瘩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

鬼饭疙瘩多因汗出受风,或卧露乘凉,风邪入于皮肤腠理所致[5]。

5 鬼饭疙瘩的症状

鬼饭疙瘩初起皮肤发痒,继起大小不等的风团,形如豆瓣,成片成块[5]。赤色属风热,白色属风寒[5]。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甚或数月数年不愈[5]。

6 鬼饭疙瘩的诊断

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色白或红或正常肤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局部出现,或泛发全身,或稀疏散在,或密集成片;发无定时,但以傍晚为多。风团成批出现,时隐时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部分患者一天反复发作多次。自觉剧痒、烧灼或刺痛。部分患者,搔抓后随手起条索状风团;少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心悸。急性者,发病急来势猛,风团骤然而起,迅速消退,瘙痒随之而止;慢性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期多在l一2个月以上,甚至更久。

诊断要点:

1、皮疹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自觉瘙痒。

2、风团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

3、皮疹发生的部位不定。

4、粘膜也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粘膜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于喉头粘膜者,可有气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5、慢性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7 需要与鬼饭疙瘩相鉴别的疾病 71 水疥

水疥好发于儿童,多见于春夏秋季,好发部位为四肢、腰腹部、臀部,典型皮损为纺锤形丘疹,色红,长轴与皮纹平行,中央常有针尖大小的红斑或水疱,瘙痒剧烈。

72 猫眼疮

猫眼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春秋季多见,好发于手足背、掌底、四肢伸侧等处,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等,常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典型皮损为猫眼,即虹彩状,色暗红或紫红。

8 鬼饭疙瘩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风邪侵袭人体,可致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骤起骤消。而风邪每多挟热邪或寒邪以袭人,内蕴肌表,不得疏泄所致;也有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而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者,则因气虚卫外不固,或因血虚生风,或因冲任不调,或因血瘀等所致。主要的治疗方法祛风,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辨证治疗。

811 风热袭表

瘾疹·风热袭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ssaulting exterior)是指风热袭表,以风团鲜红,灼热瘙痒,可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11 症状

风团色红,遇热则发作或加重,触之有灼热感,瘙痒剧烈,或见咽干、心烦。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滑数。

8112 治法

疏风清热。

8113 方药治疗

风热者内服秦艽牛蒡汤[5]。

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

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蝉蜕各9克,牛蒡子、黄芩、浮萍各12克,鱼腥草30克,芦根18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2 风寒束表

瘾疹·风寒束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fettering exterior)是指风寒束表,以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21 症状

风团色白(瓷白色),遇冷或风吹则发作或加重,得暖可缓解。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8122 治法

祛风散寒。

8123 方药治疗

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5]。

主方:荆防败毒散(虞搏《医学正传》)加减处方:防风12克,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当归各9克,茯苓15克,川芎、麻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3 胃肠湿热

瘾疹·胃肠湿热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是指胃肠湿热,蕴于肌肤,以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31 症状

皮肤出现风团,伴有脘腹胀痛,纳呆,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8132 治法

表里双解,清热利湿。

8133 方药治疗

1、主方:茵陈蒿汤(张仲景《伤寒论》合升降散(杨璿《伤寒温疫条辨》)加减处方:绵茵陈15克,大黄12克(后下),山栀子、防风各12克,僵蚕、蝉蜕各9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泄泻者,去大黄,可加春砂仁6克(后下)。脘腹胀痛或恶心呕吐者,加枳壳12克、厚朴9克(后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14 卫表不固

瘾疹·卫表不固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unconsolidation of defensive exterior)是指卫表不固,以风团较小,少数呈大片状,平素多汗,易感冒,每于汗出或风、冷 后发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41 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平素多汗,稍劳则汗出,风团发作时每觉凛凛恶寒,微微自汗。舌质淡,舌体胖嫩,脉沉细。

8142 治法

固卫和营祛风。

8143 方药治疗

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加减处方:黄芪25克,炒白术、防风各12克,桂枝、白芍、赤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8枚,煅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5 气血两虚

瘾疹·气血两虚证(hidden rash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病程日久,气血两虚,以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劳累后则发作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濡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51 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头晕,神疲乏力,纳呆,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濡细。

8152 治法

养血祛风。

8153 方药治疗

气血虚者服当归饮子[5]。

1、主方:四物消风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生地黄18克,防风、赤芍、白藓皮、柴胡各12克,当归,荆芥、蝉蜕各9克,川芎6克,何首乌、白蒺藜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服,每日1剂。

2、单方验方:千斤首乌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处方:千斤拔30克,何首乌15克,乌豆衣12克,当归、蝉蜕、苦参,白藓皮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6 气滞血瘀

瘾疹·气滞血瘀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风团色泽暗红或紫红,病变多在腰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妇女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色紫红或有血块,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61 冲任不调 81611 症状

见于女性患者。风团的发生有周期性,常在月经前数日开始出现风团,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多伴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舌质黯红,苔薄,脉弦。

81612 治法

调摄冲任。

81613 方药治疗

主方:二仙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合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仙茅、仙灵脾(*羊藿)、知母、黄柏、川芎各9克,当归15克,巴戟天、赤芍,菟丝子、香附各12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兼血瘀者(可见经来量少,色紫黑而有块,或舌有瘀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或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9克)。

8162 血瘀型 81621 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缠绵日久,疹色黯红,或风团主要见于腰围、表带等受压部位,伴有面色晦黯,口唇青紫。舌质黯红或紫、或舌尖边有瘀斑,脉细涩。

81622 治法

活血化瘀,佐以祛风。

81623 方药治疗

主方:通经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地龙干、赤芍、柴胡、防风各12克,桃仁、红花、蝉蜕、皂角刺各9克,穿山甲12克(先煎),丹参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如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克。兼风寒者,加桂枝9克,麻黄6克。外治法风团泛发全身者,用中草药煎水外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中草药:豨莶草、白藓皮、地肤子、白蒺藜、苍耳子、苦参、紫苏叶、土荆芥、如意花、毛麝香、大叶桉叶、苦楝树叶、飞扬草、黑面神等,选5~6味各30克;也可用皮肤外洗一方。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

风团发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合谷、内关、手叁里、尺泽;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叁里、叁阴交、阴陵泉;发于全身还应选配风市、风池、大椎、百会、大肠俞、委中等。每次选取2~6个穴位,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822 耳针

常取穴肺区、脾区、肝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风溪等,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也可埋针或贴耳珠。

9

有的。中医认为白塞氏病由感受湿热毒气,或脾虚湿浊之邪内生,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等致湿热毒邪内蕴,弥散三焦,阻于经络,浸渍肌肤,伤津劫液,使气滞血瘀痰凝,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初期多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见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

本病以口腔、外阴溃疡,双目干涩、视物昏花或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者,中医“狐惑病”范畴;以皮疹表现为主者属“猫眼疮”或“雁疮”范畴,以关节肿痛为主者属“痹证”或“鹤膝风”范畴;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属“泻泄”范畴。此处主要介绍以狐惑病为要表现的白塞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白塞氏病的辩证具体如下:

 1、脾虚型

 [主证] 体质消瘦气短懒言、食谷不化、纳少、便溏,口舌生疮或外阴溃疡,或眼部红肿、溃烂,溃烂处久不敛口,患处色淡而呈平塌凹陷状,伴有低热,倦怠乏力,头重头昏,脘腹满闷,不思饮食,神情恍惚迷乱,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沉濡或弦滑。

 [辩证] 脾虚湿盛,桑感毒邪。

 [治法] 健脾除湿解毒。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山药、茯苓、连翘、炙甘草。

 2、肝肾阳虚型

 [主证]口腔、外阴部长期溃疡,溃烂灼痛,局部色暗红,反复发作,双眼发红,畏光羞明,视力减退,下肢出现红斑结节,头晕目眩,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神情恍惚,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或光红无苔,脉弦细数。

 [辩证] 肝肾阳虚,湿热内蕴。

 [治法] 滋补肝肾,清热除湿。

 [方药] 解毒养阴场加减 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山豆根、板蓝根、女贞子、旱莲草、连翘。

 3、湿热型

 [主证] 口腔溃疡及服部疾患已愈,唯阴部有数块大小不等的溃疡,表面颜色暗淡,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疼痛,行走困难,咽干、口苦。常伴有低热心烦,或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或饥而不欲食,渴欲冷饮,干呕欲吐,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体胖、质微红,苔白,脉沉迟。

 [辩证] 湿热下蕴蒸,外感毒邪。

 [治法] 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泻黄散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石膏、生地、当归、甘草、板蓝根、蒲公英。或者清胃散加减。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土茯苓、黄芩、生石膏、薏苡仁、甘草。

本病若伴有关节、皮肤、肾脏、肠道、神经系统损伤者,或本病后期出现器官功能严重受累者,则当根据情况详细辩证,制定相应的制剂或方药。如果患有此病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有的。中医认为白塞氏病由感受湿热毒气,或脾虚湿浊之邪内生,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等致湿热毒邪内蕴,弥散三焦,阻于经络,浸渍肌肤,伤津劫液,使气滞血瘀痰凝,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初期多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见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

本病以口腔、外阴溃疡,双目干涩、视物昏花或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者,中医“狐惑病”范畴;以皮疹表现为主者属“猫眼疮”或“雁疮”范畴,以关节肿痛为主者属“痹证”或“鹤膝风”范畴;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属“泻泄”范畴。此处主要介绍以狐惑病为要表现的白塞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白塞氏病的辩证具体如下:

 1、脾虚型

 [主证] 体质消瘦气短懒言、食谷不化、纳少、便溏,口舌生疮或外阴溃疡,或眼部红肿、溃烂,溃烂处久不敛口,患处色淡而呈平塌凹陷状,伴有低热,倦怠乏力,头重头昏,脘腹满闷,不思饮食,神情恍惚迷乱,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沉濡或弦滑。

 [辩证] 脾虚湿盛,桑感毒邪。

 [治法] 健脾除湿解毒。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山药、茯苓、连翘、炙甘草。

 2、肝肾阳虚型

 [主证]口腔、外阴部长期溃疡,溃烂灼痛,局部色暗红,反复发作,双眼发红,畏光羞明,视力减退,下肢出现红斑结节,头晕目眩,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神情恍惚,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或光红无苔,脉弦细数。

 [辩证] 肝肾阳虚,湿热内蕴。

 [治法] 滋补肝肾,清热除湿。

 [方药] 解毒养阴场加减 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山豆根、板蓝根、女贞子、旱莲草、连翘。

 3、湿热型

 [主证] 口腔溃疡及服部疾患已愈,唯阴部有数块大小不等的溃疡,表面颜色暗淡,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疼痛,行走困难,咽干、口苦。常伴有低热心烦,或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或饥而不欲食,渴欲冷饮,干呕欲吐,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体胖、质微红,苔白,脉沉迟。

 [辩证] 湿热下蕴蒸,外感毒邪。

 [治法] 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泻黄散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石膏、生地、当归、甘草、板蓝根、蒲公英。或者清胃散加减。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土茯苓、黄芩、生石膏、薏苡仁、甘草。

本病若伴有关节、皮肤、肾脏、肠道、神经系统损伤者,或本病后期出现器官功能严重受累者,则当根据情况详细辩证,制定相应的制剂或方药。如果患有此病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有的。中医认为白塞氏病由感受湿热毒气,或脾虚湿浊之邪内生,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等致湿热毒邪内蕴,弥散三焦,阻于经络,浸渍肌肤,伤津劫液,使气滞血瘀痰凝,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初期多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见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

本病以口腔、外阴溃疡,双目干涩、视物昏花或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者,中医“狐惑病”范畴;以皮疹表现为主者属“猫眼疮”或“雁疮”范畴,以关节肿痛为主者属“痹证”或“鹤膝风”范畴;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属“泻泄”范畴。此处主要介绍以狐惑病为要表现的白塞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白塞氏病的辩证具体如下:

1、脾虚型

[主证] 体质消瘦气短懒言、食谷不化、纳少、便溏,口舌生疮或外阴溃疡,或眼部红肿、溃烂,溃烂处久不敛口,患处色淡而呈平塌凹陷状,伴有低热,倦怠乏力,头重头昏,脘腹满闷,不思饮食,神情恍惚迷乱,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沉濡或弦滑。

[辩证] 脾虚湿盛,桑感毒邪。

[治法] 健脾除湿解毒。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山药、茯苓、连翘、炙甘草。

2、肝肾阳虚型

[主证]口腔、外阴部长期溃疡,溃烂灼痛,局部色暗红,反复发作,双眼发红,畏光羞明,视力减退,下肢出现红斑结节,头晕目眩,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神情恍惚,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或光红无苔,脉弦细数。

[辩证] 肝肾阳虚,湿热内蕴。

[治法] 滋补肝肾,清热除湿。

[方药] 解毒养阴场加减 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山豆根、板蓝根、女贞子、旱莲草、连翘。

3、湿热型

[主证] 口腔溃疡及服部疾患已愈,唯阴部有数块大小不等的溃疡,表面颜色暗淡,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疼痛,行走困难,咽干、口苦。常伴有低热心烦,或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或饥而不欲食,渴欲冷饮,干呕欲吐,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体胖、质微红,苔白,脉沉迟。

[辩证] 湿热下蕴蒸,外感毒邪。

[治法] 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泻黄散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石膏、生地、当归、甘草、板蓝根、蒲公英。或者清胃散加减。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土茯苓、黄芩、生石膏、薏苡仁、甘草。

本病若伴有关节、皮肤、肾脏、肠道、神经系统损伤者,或本病后期出现器官功能严重受累者,则当根据情况详细辩证,制定相应的制剂或方药。如果患有此病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雁疮的病因病机 4 雁疮的症状 5 雁疮的诊断 51 诊断要点 52 辅助检查 6 需要与猫眼疮相鉴别的疾病 61 冻疮 62 多形红斑型药毒 63 疱疹样皮炎 7 雁疮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湿热蕴结 7111 症状 7112 辨证分析 7113 方药治疗 71131 方一 71132 方二 712 寒湿阻络 7121 症状 7122 辨证分析 7123 方药治疗 71231 方一 71232 方二 713 火毒炽盛 7131 证见 7132 治法 7133 方药 72 外治法 721 皮损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为主者 722 皮损以水疱、大疱为主,破后糜烂、渗出明显者 723 粘膜糜烂者 8 雁疮患者日常保健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雁疮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雁疮 1 拼音

yàn chuāng

2 概述

雁疮为病名,即猫眼疮。是指发生于春秋季的猫眼疮的别名。

猫眼疮(cat's eye sore;erythema multiforme[1])为病名[2]。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又名寒疮[2]、雁疮(猫眼疮发生于春秋季者,又称雁疮;发生于寒冬腊月者,又称寒疮)。是指以皮肤红斑、丘疹,部分中央有水疱,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3]。因其疮形如猫之眼,光彩闪烁无脓血面得名。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常伴粘膜损害,自觉瘙痒或轻度烧灼感为临床特征。患者皮肤红癍向周围扩展呈环状,中央水疱似猫眼虹彩状,为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1]。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尤以青年女性为多,常见于冬春季节。病程一般2~4周,但愈后易于复发。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猫眼疮,一名寒疮,每生于面及遍身,由脾经久郁湿热,复被外寒凝结而成。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血,但痛痒不常,久则近胫,宜服清肌渗湿汤,外敷真君妙贴散。”

雁疮相当于西医的多形红斑[3](多形性红斑)。类似虹膜样多形红癍[2]。

3 雁疮的病因病机

雁疮由内郁湿热,外受风寒,凝结肌肤而成[2]。

雁疮多因禀赋不耐,风寒外袭,以致营卫不和,寒凝血滞而成;或为外感风热,风热之邪郁于肌肤而发;或因风湿热邪内蕴,毒火炽盛,气血燔灼,蕴结肌肤而致;亦可因病灶感染,药物及鱼、虾、蟹类食物过敏等引起。

4 雁疮的症状

猫眼疮多生头面手足,疮面红润光泽,起红癍成片,或有水泡,形似猫眼[2]。

5 雁疮的诊断

发病前可有头痛,低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等前驱症状。发病急骤,皮损常对称性发于指缘、手掌,次为前臂、足背、小腿、颜面、项部颈旁,少数累及全身皮肤,有时粘膜亦可受损害。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自觉瘙痒、灼热、疼痛。

按其不同特点,临床分为轻症与重症:

轻症型此型最为多见,以青年女性为多,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也可见水疱、大疱、紫癜或风团等,多发于手足背、前臂和踝部。初起为水肿性圆形红斑或淡红色扁平丘疹,皮损呈远心性扩展,1~2天内直径可达1~2cm,特征性皮损为红斑中央略凹陷,其色较深,有时为一水疱、紫癜或坏死区,边缘为轻度水肿环,周围绕以鲜红色晕,称为靶形或虹膜状红斑。皮损有时可融合成环状、图纹状。常对称分布,伴轻度瘙痒,粘膜损害较轻或不受累,皮损可分批出现,消退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整个病程2~4周,但有复发倾向,有的可反复发作。

重症型亦称为重症大疱型红斑粘膜皮肤眼综合征。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急骤,前驱症状明显,可有畏寒、高热、咽痛、关节疼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皮损常广泛分布于全身,有水肿性红斑、水疱及血疱等。粘膜损害发生早且严重,全身、口腔部位粘膜均可受累,可出现水疱、糜烂、溃疡及出血,自觉疼痛。口腔粘膜损害可影响进食,尿道口、 处损害可影响排尿及排便。角膜炎或溃疡、巩膜炎、虹膜炎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常并发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溃疡、心肌炎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病程3~6周。本型经过急剧,如不及时处理,预后极差。

51 诊断要点

1、常发生于春、秋季、冬季也可发生。一般为急性发病。

2、皮疹好发于手掌、手背、足底、足背、前臂、小腿伸侧、面部颈侧等部位,常对称发生。少数可累及口腔、鼻、生殖器等处粘膜。

3、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如斑疹、丘疹、风团、水疱或出血性皮疹等。常两种以上皮疹同时存在。典型的皮疹为豌豆大至硬币大之圆形的轻度水肿性红斑,红斑的中心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常可发生重叠的水疱(甚或血疱),斑的周围有红色圈,而呈多环相套,形如虹膜,状若猫眼。如口唇粘膜受累,则表现为口唇粘膜糜烂。

4、可自觉轻度灼热、疼痛或瘙痒。可伴有轻度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

5、病程一般2~4周,可自愈,但常可反复发作。

52 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提高,抗链“O”值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血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若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尿素氮增高。

6 需要与猫眼疮相鉴别的疾病 61 冻疮

冻疮多见于冬季,皮损好发于肢体末端的突出部位,不累及粘膜。皮损主要为紫红色斑片,浸润明显,自觉瘙瘴,遇热尤甚。

62 多形红斑型药毒

药毒(多形红斑型)有服药史,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停药后经适当处理即可消退,发病与季节无关,也无一定好发部位。

63 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皮损虽亦为多形性,但主要为群集水疱,环形排列,瘙痒剧烈,好发于四肢远端、躯干部,粘膜不被累及。患者对碘过敏,碘化钾试验多数呈阳性反应。

7 雁疮的治疗

雁疮治宜清热利湿散邪[2]。内服清肌渗湿汤[2]。外用妙贴散涂敷[2]。

71 辨证治疗

猫眼疮多因素体血热或内蕴湿热,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以致营卫不和,疏泄不畅,邪郁肌肤而发。辨证可分风湿热型、风寒型和血热型,而分别治以疏风清热利湿、祛风散寒和营及清热凉血,并宜结合采用外治法。

711 湿热蕴结

猫眼疮·湿热蕴结证(cat’s eye sore with dampnessheat amas ent pattern)是指湿热蕴结于肌肤,以发病急,皮损鲜红,中心水疱明显,发热,咽痛,口干,关节痛,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滑或微数为常见症的猫眼疮证候[3]。

7111 症状

发病急,皮损鲜红,中心水疱明显;伴发热,咽痛,口干,关节痛,便干,尿黄;舌红,苔白或微黄,脉弦滑或微数。

红斑颜色鲜红,并见较多的水疱或大疱,常伴有发热,咽痛,口干,关节酸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等。

7112 辨证分析

湿热蕴阻于肌肤,故发病急,皮损鲜红,中心水疱明显;湿热上壅,热伤津液则口干、咽痛;湿热中阻则发热;肠腑不运则便于;湿热下注则尿黄;湿热犯于关节则关节痛;舌红、苔白或微黄、脉弦滑或微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7113 方药治疗 71131 方一

清热解毒利湿:可用茵陈蒿汤合消风散加减。

71132 方二

疏风清热利湿:可用主方清肌渗湿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柴胡、木通、泽泻、山栀子各12克,升麻、黄连、苍术、厚朴、浮萍各9克,生甘草、陈皮各5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秘结者,去苍术、陈皮、加大黄12~15克(后下)。咽痛者,去苍术、陈皮,加玄参、知母各12克。关节酸痛者,加防己、秦艽各12克。热盛者,去苍术、厚朴、陈皮,加板蓝根、金银花各15克。

712 寒湿阻络

猫眼疮·寒湿阻络证(cat’s eye sore with pattern of colddampness obstructing collateral)是指寒湿阻络,以皮疹暗红,遇寒加重,下肢沉重,关节痛,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缓为常见症的猫眼疮证候[3]。

7121 症状

皮疹暗红,遇寒加重;伴下肢沉重,关节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缓。

每于气候寒冷时发生或发作。红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可有水疱,指(趾)可肿胀,患部触之凉,可伴有严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濡缓等。

7122 辨证分析

寒湿凝结于肌肤,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故皮疹暗红,遇寒加重;湿性重浊,寒湿凝结肢节,故下肢沉重,关节痛;寒为阴邪,津液无伤,水湿下渗,故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缓为寒湿阻络之象。

7123 方药治疗 71231 方一

和营祛寒化湿:可用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71232 方二

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主方用桂枝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桂枝、当归各12克,赤芍15克,生姜3~4片,大枣6枚,羌活、川芎、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713 火毒炽盛

猫眼疮·火毒炽盛证(cat’s eye sorewith blazing firetoxin pattern)是指火毒炽盛,外灼肌肤,以起病急骤,高热恶寒,头痛无力,全身泛发红斑、大疱、糜烂、瘀斑,口腔、二阴破溃糜烂,伴恶心呕吐,关节疼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猫眼疮证候[3]。

7131 证见

红斑色鲜红或紫红,可见水疱或血疱,局部灼热感;伴有口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起病急骤,高热恶寒,头痛无力,全身泛发红斑、大疱、糜烂、瘀斑,口腔、二阴破溃糜烂,伴恶心呕吐,关节疼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7132 治法

清热凉血。

7133 方药

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处方:水牛角30~60克(克煎),生地黄30克,赤芍、紫草、丹参、白茅根各15克,牡丹皮、茜草根、黄芩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⑴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⑵丹参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72 外治法 721 皮损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为主者

治宜清热、收敛、止痒,选用三黄洗剂外搽;

722 皮损以水疱、大疱为主,破后糜烂、渗出明显者

可选用三黄洗剂、马齿苋水剂湿敷,然后用青黛膏外涂,每日4~5次。

宜用黄柏、地榆、金银花(或叶)、生甘草、侧柏叶、苦参各30克,煎水外洗及湿敷。湿敷之间歇期或经湿敷渗液已减少者,可外涂青黛散油。

723 粘膜糜烂者

可选用3%硼酸水或用以上内服中药煎汤含漱,并用青吹口散外吹,每天4~5次。

口腔粘膜受损者:可用金银花、生甘草、菊花各30克,煎水含漱;局部并可外用喉风散或西瓜霜。

8 雁疮患者日常保健

1.首先要去除可疑致病原因,如控制感染,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2.寒湿阻络证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等寒冷 。

3.忌食鱼、虾、葱、蒜等发物。

治疗白塞最厉害的中医?

有的。中医认为白塞氏病由感受湿热毒气,或脾虚湿浊之邪内生,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等致湿热毒邪内蕴,弥散三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