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好多中医祖传秘方是真的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5收藏

民间有好多中医祖传秘方是真的吗?,第1张

肯定是真的,史书上有记载,民间有传说,华夏中医可谓是大医精诚,人才济济;虽然,近代中医式微,或许有一些秘方秘法可能失传了,但肯定还有一些秘方秘法,被传承了下来。

中国 历史 上出现过不少的名医,其中有十人被称为 历史 上的十大名医,他们是: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马希麟、李时珍、叶天士,他们在中医领域,每个人都有著书立说,为华夏中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在我七岁那年,曾与一位民间中医大师结缘,不过那次的结缘与秘方无关,应该称之为秘法吧。那一次的经历,不仅让就终生难忘,也让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它更让我深信,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事情是这样的,那年我刚入学堂,读一年级,学校是在一个石姓的老祠堂里,课间休息时,我们在祠堂里玩耍,祠堂上方有一个大约一米五高,二米多长的木制条台,以前应该是放祖宗牌位的吧,几个小伙伴在将条台摇摇晃晃,最后将条台摇倒了,重重地砸在了我的大腿上。

我记得是老师把我抱到诊所的,在诊所里我看见我的大腿已经变形了,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了起来,这种情况,让一个乡村诊所的医生束手无策,最后只得把我送进了县医院。

那时候,县医院五官科有一位姓王的医生比较出名,是山东人;但令人奇怪的是大家都不称他为王医生,而称他为王教官,据说是练武的出身,接骨很有经验。

然而,在医院接骨的过程,却让我痛得撕心裂肺,并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阴影,那一天,医生让我躺在手术台上,先在我大腿上打了一针麻醉药,我清楚地看见,当针头拔出后,针眼里涌出了一大滴鲜血,那鲜血那么的刺眼,曾一直出现在我少年的梦中。

麻醉后,有两个男医生按住我的上身,那个王教官握着我的断腿向下拉伸,再对着断骨处对接,那种痛,无法用文字描述,大约几十分钟吧,医生说好了,去拍过片看看,拍片结果没接好,又重新上手术台,又是拉伸,对接,再拍,还是没接上,经过两次的接骨,我已经奄奄一息了。

大概王教官也累了,他说,今天就这样吧,明天再说;因为经历了剧痛,受到了惊吓,当晚,我开始做起了恶梦,大汗淋漓,并且不停地尖叫,整个人像失了魂一般。我父亲看见我这个样子,心里想着,如果继续这样接骨,即使腿治好了,人可能也废了。

当时,我父亲听一个病友讲,在一个叫金家墩的地方,有一个专门治疗损伤断骨的刘医师,医术非常高超,对于普通的断骨,可是手到擒来,许多人都慕名而去,而且收费依缘而定。如是,我父亲不顾医院的劝阻,毅然地为我办理了出院手续。

父亲背着我来到了金家墩,见到了刘医师,第一次见到刘医师,我就感到十分的亲切,用我后来学过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仙风道骨,当然,当时七岁的我,还不知道这个词。我清楚地记得,当刘医师听完我父亲的请求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与这孩子有缘,不用担心,三个月后还你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

然后,刘医师就一边与我父亲聊天,一边用手摸着我的断腿,我感觉他的手柔软得几乎没有骨头,没有一点力道,不仅不疼痛,反而非常舒服。聊着聊着,我父亲就问刘师医:什么时候开始接骨?这时候,刘医师的手离开了我的腿,

对我父亲说:已经接好了,用夹板固定好就可以了。

我原以为又要经历一场痛苦的磨难,没想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好了,看见我父亲诧异的表情,刘医师说:不用担心,真的接好了,回去休养三个月,保证不留后遗症,将来去当兵都没问题。当我父亲提到诊费时,刘医师说,三个月后带着孩子买两斤肉来就行。当时的肉价才几毛钱一斤哦。

三个月后,我父亲带着我,买了一块猪肉,当然不两斤,再次来到了刘医师家,当刘医师看见我,就自言自语地说:不可能啊,不可能啊。然后,他问我父亲:孩子回家又摔跤了吗?我父亲说:没有啊。刘医师再问:夹板一直没松开过吧?我父亲答:没有啊。刘医师盯着我父亲再问:你再想想。过了一会儿,我父亲抬起手猛地捶了一下自己的头。

夹板确实松开过一次,我家附近也有一位张姓的民间医生,他知道我骨折后,来我家告诉我父亲,说有一种草药可以帮助骨头快速的生长,我父亲就相信了他,把夹板松开了并敷上了草药,正因为这一次的敷药,让我留下了轻微的后遗症。

在得知情况后,刘医师长叹一声:天意啊!这时候,就父亲也是后悔莫及,他问刘医师:有挽救的办法吗?刘医师看了看我,然后摇了摇头说:算了吧,如果想不留后遗症,只能断骨重接,那孩子会很痛苦的,就这样也不影响孩子什么,但是想当兵是不可能的了。

在民间,有真正的大医,也有庸医,大医救人,庸医害人,我的腿就是被庸医所误,五十多年过去了,对被庸医所害的这件事也渐渐释然了,但我对刘医师一直是念念不忘,虽然刘医师早已作古了,但是他那仙气飘飘的形象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民间有高人,民间有秘方!讲述本人亲历的一件事情。

二零一二年六月突然腰部巨痛,浑身冷汗,夜里去医院急症,被初诊为肾结石发作。第二天经检查,左右两边结石分别为08,和12。因当时工作较忙,加上怕进医院,所以只要不发作就不想进医院,一五年退休后,连续两次夜间发病,两次住院,都是采取保守治疗,治表不治里,石头没有排出,第三次发作住院,采取体外碎石,但结果不理想,最后医院决定手术取石,我一听就害怕,表示先回家调养一下再说。回家后,一位老朋友来看我,谈到我肾结石三次住院未果的情况,他沉思了一下说,他们老家的一个大山里有个老农民,有一祖传秘方,专治结石,但老人常年在深山里,很难找到,而且所用的药材也是要在深山老林的悬崖峭壁,荒无人烟的地方才能找到。我半信半疑,也没当真。我这位朋友可是真的用心,他回去后,专门跑到山里,千方百计的打听,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老人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年近八十身板很硬朗,我朋友送他两条很普通的当地香烟,并说明来意,老人二话不说,拿起砍刀就出门了,我朋友不放心也跟着他一起上山,整整一下,弄了小半蛇皮袋的树枝,他告诉我朋友,洗干静后,分五次,每天煮一大碗,必须煮半小时以上,一口气喝下,一星期后石头自然消失。我朋友托人把东西带给我,并告之方法,我当时觉得就凭这几根树枝能治好病吗?很是怀疑,但转念想想,死马当着活马医,喝了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就按照说的方法喝了。过后,确实也没有再发作过,后来,我又因血糖高住院,医院给我做了全面的检查,做彩超时我突然想起肾结石不知怎么样了。于是,提醒大夫帮我仔细看一下,大夫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很坚决的告诉我,你没有肾结石!当时我真的不相信是真的!但事实摆在面前。我高兴的打电话给我朋友,请他帮我去感谢这位老农民,可是我朋友说,老人家在山里不好找,他在山里习惯了,不愿出山!

应该说有少量的秘方是真的。我们当地不远就有个祖传的接骨膏药,确实效果非凡,因为我家里人有一次肋骨挫伤,医院开的药不管用,找了一两个当地中医膏药不管用,后来有人送了两张那个地方的膏药,150一个,结果贴上第一天就止疼,真的是效果非凡。后来贴了半月,没有再疼过,到现在也没有任何问题。后来听你我一个同学说,他家的膏药也很厉害,本来要送我两个,不过因为我们有了本地的那个膏药,就没有要。后来知道的多了,知道他们的秘方确实是祖传的,经过很多代传下来的,就类似于云南白药那个过程。

但是大部分说起来就是有点夸大了。我也曾经经历过,买过一个人的药水,结果吃了两个月,多少有点效果,但是不明显,一个月两千块钱。也不能说人家就是骗子,不过我还是果断放弃了。

秘方,单方有时候效果确实很好。不过不一定适用每个人。我外甥小时候起荨麻疹,痒痒的不行,我姐就拿路边那种拉拉秧,这东西全国到处都有,就是叶子边很多刺,煮煮水,擦了几次,荨麻疹就好了。

其实很多所谓秘方,就是从各种方子里组合的。比如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毒汤,这个就是伤寒论里五个经方组合的。

这个方子如果不公布,也可以算作秘方,因为他对于肺炎肺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有很多明医就是靠一张方子打天下的。比如有人看病必用小柴胡汤,然后组合桂枝汤,或者别的方子。

只要你水平够高,组合出一个具有广泛疗效,治疗一堆慢性病的方子也不是多难的事。

而且不一定非要是中医,有些不是中医的人水平也很高。我也见过几个半路出家的,那水平远远超过一般中医。人家只是捎带着开开药。

所谓秘方,大部分都是前人传下来的心得,所以有机会遇到别错过。而且一般也不会太贵,一副几百就算贵的了,如果能好病也很值得。

如果医院能治得了,你肯定不会去找民间秘方了,医院大钱都花了,这几百你拿不出来?

不是中医世家几代相传的秘方,已经不再是秘方,个别人手里有秘方的,虽然不是专业中医,但种种原因得到的对某一种或几种病有特效治疗手段的人,也有但不多。过去民间话,草药一味气死名医,秘方不一定多复杂,就是窗户低一捅破就明白,但是这也是知识产权,不可能轻易示人。

民间有好多中医祖传秘方是真的吗?我可以肯定的说,真的,绝对是真的。因为我邻居家就有一祖传秘方——专治尿结石。我和他们相邻而居,几十年我都不知道他们有这能耐,直到有一天,有个自称外县的人找我问路。问你们这里有一专治尿结石的郎中住在哪里呢?我满腹疑惑,我说你是不是找错了,我们这里没有能治尿结石的人啦。他回答说,没错,我们那里的人就是抓他的药吃了,尿结石就打下来了。告诉我就是你们这里。我看到他这么肯定,就对他说,那我帮你问问。刚好邻居有人在家,我跟他们说,有人说我们这里有人能治尿结石,你听说过吗?谁知他说,那人在哪里,就我能找尿结石的药,有好多远地方的人来拿过药。

我听得目瞪口呆,相处多年的邻居竟然有这一绝招,而我居然亳无所知。

我把那问药的人领进邻居家,只见邻居从房间里拿出好几个盘箕,里面都是晒干的草药。他拿出四五个塑料袋,从每个盘箕里抓一把装进袋子里。跟外来人说,一般五副药就好了。每副药五块钱。

后来,我才注意到经常有人来找他们问药。有些人饱受病痛,多方求医无果后,吃了他的药好了以后,特意来酬谢他的我也亲眼见到几个。

就在此山中,林深不知处!

很多人都想人家交出祖传秘方,为什么不想想:现在的人,发明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都申请专利权!为什么人家祖传秘方就不能拥有?

亲眼所见村里真的有祖传秘方,治白癜风的方,用的都是他自己上山找的野生药材

“”牛黄解毒丸”和“牛黄安宫丸”不都是源自中医的祖传秘方吗?还有那些个“云南白药”“伤湿止痛膏”“红花油”“小儿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又那个是出自皇宫大内的?

还有一些“药酒”类虽然一度被吹的有点离谱,但在某些病症上的作用绝对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它绝对是中医独一无二的“祖传秘方”!

传统中医尚有不及现代医学的地方,但也不是说黑就黑的了的。

民间中医秘方是真的,是上一代临床经验家传的,哪些药方一般按中医炮制,丸散合修而成。

是给药不传方,如果传方,治病不灵,是为什么呢,肯定药方串改,变更君臣佐使数量成份,一传十,十传百,基本上连药名变化无常,到后来治病无效害人不浅,要治病别考虑人家秘方啊,凝人不用,用人不凝,是患者害病孬才,神医改水流渠,是病而愈,是命难痊,如今科学发展,大型医院不治之症天天命丧黄泉很正常,就是有秘方能长寿吗。

比如自己有好多验方,从不说是自己的秘方,本身就是家传和自己所体验,对症用药,治病效果无益,可君臣调变,病好全愈,这就是又得一验方吗,是外科跌打损伤,古人传承外用药决不改变!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比如叶天士便是其中之一。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叶天士少承家学,其祖父叶紫帆(亦作子蕃),是个医德高尚之人,其父亲医术叶阳生更加精湛,而这给叶天士学习医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他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从十二岁到十八岁,叶天士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在叶阳生去世之后,叶天士开始行走江湖,为他人问诊,并因此而产生了不少经典故事。

据说当时在苏州地区有一个富商,此人妻妾无数,但是却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因此对其非常疼爱,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宠溺。

富商的儿子生活非常幸福,一生下来便享受着世界带来了的所有便利。但是由于富商儿子的身子骨没有经过多少锻炼,因此比较虚弱,容易生病,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突然生了一场怪病,不说话也不吃饭,只喝一点谁,整天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身体越来越虚弱。

对于儿子这样的状态,富商非常着急,赶紧聘请名医为儿子诊断。很多医生都认为富商儿子是身体虚弱,所以给他开了不少人参、黄芪等大补的药物,但是富商儿子吃了之后却并无疗效。这样的情形让富商彻底着急了,他害怕自己就此断了香火,于是带上重金前去请求叶天士帮忙。

叶天士也并非是个冷漠的人,自然欣然应允,当他来到富商家中看到富商儿子的状态之时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也不诊断便退出了。

富商感到非常奇怪,问到:“叶先生,您不给犬子诊脉吗?”叶天士回答说:“用不着诊脉,我已经知道病根所在了!”说完之后,叶天士又对富翁的仆人说:“你赶紧去拿一个马桶,在茅厕接满小便,然后再找一个空桶,把两只马桶放在公子跟前,然后把小便从这只马桶倒入另外一只,如此循环。”仆人只好照做,一时之间屋里尿骚气熏天,富翁捏着鼻子不明所以。

年代:清朝

叶天士简介: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

叶天士本来就“神悟绝人”、聪明绝世,加之这样求知如渴、广采众长,且能融会贯通,因此自然在医术上突飞猛进,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除精于家传儿科,在温病一门独具慧眼、富于创造之外,天士可谓无所不通,并在许多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在杂病方面,他补充了李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提出“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主张养胃阴;在妇科方面,阐述了妇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证候和治疗方法;他对中风一症有独到的理论和治法;他还提出久病入络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精研古籍,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

清代名医叶天士经典名句名言

1、痰者,津液所化。盖由风伤肺,肺气不清而生痰,湿伤脾,脾气凝浊而生痰。——叶天士《医效秘传》

2、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叶天士《清史稿》

3、夫脉者,气血之先。气平则和,气盛则洪,气衰则微,气滞则涩,气缩则短,气亏则虚,气急则促,气大则长,气搏则浮,气郁则沈,气寒则迟,气而数,气结则歇止见矣。——叶天士《医效秘传》

4、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叶天士《医效秘传》

5、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诅有当哉病有见证,有变证,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叶天士《清史稿》

6、夫以利济之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

清代文学家魏源经典名句名言

年代:清朝

魏源作品:《海国图志》

魏源简介: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代文学家魏源经典名句名言

1、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魏源

2、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魏源

4、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魏源

5、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魏源

6、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远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魏源《海国图志》

7、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魏源

8、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魏源

9、白光尽处火轮现,草木山河金潋滟;落日如人老更赤,初日如人少方艳——魏源

10、"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魏源"

11、教育的含义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魏源

12、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魏源《默觚下》

13、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魏源

14、天地之性,人为贵。——魏源

15、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魏源

16、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魏源

17、欲任天下之重任,必自其勤问访始。——魏源

18、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魏源

19、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魏源

20、中浅外易者,不足以当大事。——魏源

古代名句经典

1、讲论诗词,笑谈街市,学难似风里扬丝,一世常如此。关汉卿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马头咫尺天涯远,易去难相见。马致远

4、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

5、读书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而乘之。吕坤

6、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8、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

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

10、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苏辙

11、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

12、坐中更有挥毫客,一段风流画不成。范成大

13、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14、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避还休。范成大

15、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秦观

16、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冯梦龙

17、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程颐

1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9、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

20、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吕坤

21、欲报君恩,岂恤人言。张居正

22、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张居正

23、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吕坤

24、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25、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6、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须败事。程颐

27、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罗贯中

28、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29、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关汉卿

30、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3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

32、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33、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王夫之

34、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冯梦龙

35、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

36、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3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

38、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朱敦儒

39、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

4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4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42、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光阴。朱敦儒

43、方严是处人大病痛,圣贤处人,离一温厚不得。吕坤

44、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朱敦儒

45、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46、戒太察,太察则无含弘之气象。于谦

47、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

4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马致远

49、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马致远

50、欲傍蟾宫人近远,恰如春在柳梅边。汤显祖

51、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于谦

52、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

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54、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朱熹

55、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56、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苏辙

57、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范成大

5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59、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贪欲之为狂。吕坤

60、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61、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戚继光

62、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朱敦儒

63、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

64、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

65、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

66、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吕坤

67、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

68、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苏辙

69、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70、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范仲淹

7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

72、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73、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7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

7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

76、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77、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张居正

78、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79、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

80、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于谦

81、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罗贯中

82、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戚继光

8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84、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后来人。汤显祖

8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86、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87、把意念深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起,何事不可做。吕坤

88、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

89、积学于已,以待用也。程颐

90、韵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

91、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冯梦龙

9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

93、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冯梦龙

94、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过则两过都免,一不认过则两过不免。吕坤

清代文学家高鹗名句名言

年代:清朝

高鹗简介:

高鹗(约1738-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顺天乡试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嘉庆六年(1801年)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读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给事中。在任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为官两袖清风。高鹗除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外(争议),另有诗文著作多种,《清史稿·文苑二》著录有《兰墅诗抄》,杨宗羲《八旗文经》著录《高兰墅集》,今俱佚。现存《兰墅十艺》(草稿本)、《吏治辑要》及诗集《月小山房遗稿》、词集《砚香词·簏存草》等。

清代文学家高鹗名句名言

1、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那人道:“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玉。”——高鹗《红楼梦》

2、好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高鹗《红楼梦》

3、第九十八回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高鹗《红楼梦》

4、第一百零九回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高鹗《红楼梦》

5、第一百一十六回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高鹗《红楼梦》

6、第一百一十六回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高鹗《红楼梦》

7、第一百二十回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高鹗《红楼梦》

8、第一百二十回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高鹗《红楼梦》

9、第一百二十回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高鹗《红楼梦》

10、第一百二十回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高鹗《红楼梦》

11、第九十五回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高鹗《红楼梦》

12、第八十七回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高鹗《红楼梦》

13、第九十四回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高鹗《红楼梦》

14、第一百一十六回过来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高鹗《红楼梦》

15、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么样?乐得干净呢!~鸳鸯——高鹗《红楼梦》

叶天士化名拜师的名人故事

 叶天士是清朝著名的医学家,也是我国猩红热病的最早发现者和治愈者。

 他的医术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永不满足,时时求教。只要他听说某位医生善治什么病,便千方百计地前去拜师。据说,在他一生中,仅正式拜过师的,就有十七位之多,从而使他采诸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医术不断得到提高,被世人誉为“神医”。

 本文所述的“化名拜师”,就是他最初拜师求教的故事。

 叶天士,名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公元1667年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当地很有名的医生。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他自幼喜读医学书籍。可是他的父亲却硬要他读经书,以便将来考个一官半职,也好光耀门庭。叶天士犟不过父亲,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爱好,只好把经书放在医书的上边,表面上读经书,暗地里看医书。由于他总怕父亲发现他私下看医书,心中不踏实,所以,既没有读好经书,也没有读好医书。后来,这件事被他的祖父发现了,便和他的父亲商议说:“将来能做官固然好,但我们祖传的医学也不能丢,还是不要强他所难,弄得一事无成吧!”商议结果,叶天士白天以主要精力读经书,晚上则读医书。

 小天士解放了思想,不但读医书认真,对经书学习也很刻苦。他从七岁去私塾读书,两年后,在班里就成了佼佼者;而在医学方面,他先后读完了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隋唐时期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在祖父和父亲为人治病的时候,只要他在家,必然现场观察,而且常常是从看五官、切经脉,直到开药方、配药,跟踪全过程。时间一久,他便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

 公元1681年,叶天士的父亲去世,他在祖父和父亲门人的鼓励下,毅然放弃读书,鼓起勇气,正式挂牌行起医来。这年,他才十四岁。

 叶天士挂牌行医后,在祖父及父亲门人的支持下,学习更加刻苦,看病十分仔细。往往为了一个病人,他在开处方之后,进行跟踪治疗,对药量的多少、药效的反应,不断摸索、探讨。一年后,凡经他看过的病人,痊愈者十之八九,当地人们都称赞他的医术超过了他的父亲,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有一天,有一个在苏州做生意的江西人,患了风寒症,上门求他治疗。叶天士看过后,给了他两服药就治好了;但就在这时,那商人偶尔咳嗽了两声,叶天士听了感到吃惊,便看了看他的舌苔,切了脉,十分同情地对他说:“你患有肺病,现在已到了晚期,我才疏学浅,无法医治,希望你赶快回去,迅速寻求高人医治,否则就迟了,就是神医也无能为力了。”

 那商人知道叶天士很有名望,说话不会错,便失魂落魄地回到店铺,把商品削价处理掉,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便起程赶回江西。

 那商人一边赶路,一边寻医治病。但是,一个个医生看过后,均摇头叹息,束手无策。

 且说这一日,那商人带着绝望的`神态来到镇江,路过金山寺,忽有一位老和尚对他说:“请问施主,我看你身有重病,为何还在此闲逛,快快求医治病去吧!”

 那商人听了,长叹一声说:“师傅说得不错,我患的是肺病,已到晚期,一路上寻求高明,都说不可救药了!”

 那老和尚听了,随便找了个地方,让那商人坐下,一边切脉,一边问道:“最初是谁给你看的?”

 商人说:“江南名医叶天士。”

 老和尚又说:“叶天士诊断果然不差,你的病的确已经到了晚期。这在一般人说来,确实无可救药,可就脉相而言,由于你的身体素质好,可能还是有救的。”

 那商人闻言,扑通跪在地上说:“我家有妻儿老小,万望师傅救我性命!”

 老和尚便开了个方子,交给他说:“现在正值八九月份,生梨已经上市,你买上两筐,带在身边,口干了吃,肚子饿了也吃。等你回到家中,梨也就吃个差不多了,然后再按此方,吃上几付药就没事了。”

 那商人按着老和尚的方法做后,过了不久,病就好了。然后,他在去金山寺向老和尚表示感谢的同时,又专程来到苏州,感谢叶天士的提醒。

 叶天士知道后,立即让人把牌子暂时收起,背起药箱,隐姓埋名,步行数百里来到金山寺,请老和尚收他为徒。老和尚见他求学心切,拜师心诚,便同意收他为徒。

 三年后,老和尚终于弄清了叶天士的身分,再不敢和他以师徒相称;可叶天士却一直尊称老和尚为师傅。老和尚深被叶天士的虚心好学精神所感动,随后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秘方,全部传授给了他。 ;

民间有好多中医祖传秘方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史书上有记载,民间有传说,华夏中医可谓是大医精诚,人才济济;虽然,近代中医式微,或许有一些秘方秘法可能失传了,但肯定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