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8个边境州市是哪几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5收藏

云南8个边境州市是哪几个,第1张

云南8个边境州市从北至南依次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截至2021年,云南全省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截至2021年,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其中中缅边界1997千米,中老边界710千米,中越边界1353千米。

COVID-19确诊病例

根据2021年6月8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通报,6月7日0时至24时,云南省新增本土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例分别为:

1昆明市1例(已有2例关联病例);

2曲靖市2例(均为曲靖市麒麟区首阳路社区)

目前,3例病例已就诊治疗,密切接触者已实施隔离,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

丽江市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全区幅员面积1,2554平方公里,下辖金山、七河、金江、金安、大东5个乡和大研、西安、束河、祥和4个街道,共53个村(居)委会。古城区总人口142万人,有纳西、汉、白、藏、彝、普米等10余个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有86万人,占总人口的606%。经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批准,丽江市古城区于2003年4月1日正式设立。

历史沿革

2000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3个镇、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670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大研镇 93606 石鼓镇 17839 巨甸镇 21126 白沙乡 12430 黄山乡 15299 金山白族乡 23963 龙山乡 5859 拉市乡 14966 太安乡 8822 七河乡 18714 金江白族乡 4236 石头白族乡 9454 仁和傈僳族乡 3491 金庄乡 7355 黎明傈僳族乡 8153 鲁甸乡 17151 塔城乡 9149 鸣音乡 7777 大东乡 9235 大具乡 7477 宝山乡 7872 奉科乡 7617 九河白族乡 24684 龙蟠乡 10430 。

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22号):撤销丽江地区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设立地级丽江市。丽江市设立古城区。古城区辖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大研镇、龙山乡、七河乡、大东乡、金山白族乡、金江白族乡。区人民政府驻大研镇福慧路。2004年7月20日,云政复[2004]75号批复:龙山乡更名为金安乡。

自然资源

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段,兼有横断山峡谷和滇中高原特征。全区地形地貌复杂,有山地、盆地(俗称坝子)、河谷三大类型。七河乡本里课村海拔3,200米,为全区最高点;金江乡金沙江出口处,海拔1,219米,为全区最低点。

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丰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坝区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坝区年日照数2,500—2,700小时,为全省之冠。

全区国土面积125,540公顷,土地类型多样。其中,耕地总面积5,30808公顷,林地90,94727公顷,园地79958公顷,牧草地42422公顷,水域1,54437公顷,裸岩地2,04245公顷,未利用地5,95906公顷。

全区共有耕地121,575亩,其中水田面积40,290亩、旱地81,285亩。全区农业人口有79,802人,占总人口的562%,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为199,431亩,全年粮食总产量为387万吨;肉类总产8 ,734吨。

全区有林业用地100,8597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803%,森林覆盖率为54%,活立木蓄积量为31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的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黑熊、狼豺、野猪等11种。珍稀野生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滇山茶和毛红椿等。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蕴藏有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粘土、陶瓷土、无烟煤、水泥原料石灰矿、建筑用沙矿、页矿。

水能资源丰富。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流经区境5个乡约80多公里。金沙江中游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该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投资140亿,总装机25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建设已顺利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金沙江中游水能资源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旅游资源

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长期的民族交融、多种文化的汇交、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古城区拥有了高品味、独具特色和具有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并先后荣获“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一”、“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一百个小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和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等称号。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节约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则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道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丽江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蕴含丰富独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单,成为全国首批受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束河茶马古镇。束河茶马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保护名录。自玉龙雪山蜿蜒而下的三条主干水系--青龙河、九鼎河、疏河穿城而过,从古镇西北处九鼎龙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使束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清泉之乡。作为丽江古城的原形和样板,束河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茶马文化、纳西文化、农耕文化和生态文化,从束河古镇中心老四方街、明永历年间修建的青龙桥、沿水流依势而建的幽幽曲巷、遍布古镇的三眼井中都能看到大研古城的前身。束河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至今仍流传着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的说法。束河古镇通过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开发建设模式,实现政府、居民和企业三赢,成功破解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难题,被誉为“2004中国经验”的经典之作。2005年,束河古镇从全国众多名镇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魅力名镇和全国4A级风景旅游区称号。

——国家AAA级名胜区黑龙潭。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头,也是古城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以高耸洁白的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黑龙潭清澈见底,四周绿树婆娑,五凤楼、解脱林、龙神祠、锁翠桥等古建筑掩映其间。位于黑龙潭中央的得月楼上,悬挂有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优美的自然风景与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的最完美结合,使黑龙潭日益成为倍受世人瞩目的风景名胜区,曾被列入《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古城区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完善和更新工作,先后实施了黑龙潭拓展项目、世界遗产公园、纳西文化走廊精品旅游线路、龙山万亩杜鹃园、七河观音峡景区、大东温泉山庄和蛇山多元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由于注重老景区的品味提升和新景点的开发建设,古城区的旅游业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到“经济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的升级转变。

文化资源

——灿烂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东巴古籍文献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音乐瑰宝丽江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明朝洪武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乐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经过近二十年的弘扬与宣传,纳西古乐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乐坛上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乐会出访英国引起轰动;1997年2月在香港艺术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98年在被称为中国最高音乐殿坛的北京音乐厅演出,进一步证明了纳西古乐的艺术价值;1998年5月受挪威国王的邀请,在挪威国庆节上隆重演出;之后,相继前往法国、比利时、瑞典、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日益为世界所认识和青睐。

基础设施

交通状况。作为滇西北通向川、藏连接内地的枢纽,古城区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区内有香格里拉大道、民主路、南过境路、象山东西路、镇东路、福慧路等主干道形成的交通中心网络;大丽路、丽永路、丽宁路、南过境路是通向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即将成为口岸机场、目前已开通14条国内航线的丽江机场就位于我区的南大门七河乡。大理通往我区的铁路已开工建设。坝区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卫生路,山区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便利的交通,为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政建设状况。通过几年的建设,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44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2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7平方米。先后建成了寨后南北园、金甲苑、卿云苑、白龙苑以及祥和、太和、现云等8个城市休闲绿化广场。投资3,100万元的南口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营,投资6,500万元建设的城市供排水管网,完成古城片区、玉河片区居民排污工程,启动北郊居民小区排污工程;投资617万元进行盲道和小区路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

小城镇建设情况。加快了旅游小镇建设步伐,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大研古城作为保护提升型代表,束河古镇作为开发建设型代表荣登云南省重点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行列。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005年,先后实施金安龙山、大东十二栏杆、金山东元等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4,000人口的饮水问题;扶持新建乡村水泥卫生路514公里,完成沼气池建设1,700口;完成社区和贫困村10个卫生室建设。

精神文明

古城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截至2006年7月,全区共有45个区直部门荣获区级文明单位称号,18个企事业单位荣获区级诚信建设示范单位称号,11个村组荣获区级文明村称号,13个社区荣获区级文明社区称号,15个小区荣获区级文明小区称号,5个乡(街道)荣获区级文明小城镇称号;共有8个区直部门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5个村组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10户农户荣获市级“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称号,其中新华社区荣获市级文明社区称号,束河街道荣获市级文明小城镇称号;共有6个单位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4个村组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古城区寨后上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古城区一中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金山乡德为村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村等荣誉称号,为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表率。由于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在2006年丽江市“双创建”工作检查评比活动中,古城区荣获一等奖。

文化产业

按照建设云南省民族文化特色区和“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文化”的战略目标,我区认真实施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改革工作,将文化产业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类型,公益性文化由政府负责,经营性文化则推向市场,从根本上激活了文化产业改革的内在动力。实施文化产业改革以来,先后完成了古城区**公司的撤消和区电视台、记者站的改制;重点扶持了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形成了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成功实现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效对接,“丽水金沙”、大研纳西古乐会、东巴宫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丰富了我区文化产业的内涵;我区10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自发组建了古城区文化产业协会,对文化产业的自律与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对文化馆、图书馆等纯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进行干部人事改革的基础上,保证财政投入的逐年增加;全面完成了省级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区(县)的报批和文化产业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目前,全区已形成文艺演出、文化娱乐、音像制品、图书报刊、文化中介等十二大文化市场,共有200多种经营项目,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有文化经营单位1504个,2005年,文化产业占地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2%左右。作为全国文化产业改革的试点,该区的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高度评价。

经济发展

古城区成立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了211亿元,同比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增长3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增长253%;全年旅游经济综合收入337亿元,增长491%;农民人均纯收入2,463元,增长14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290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74%。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37亿元,比年初增长118%;贷款余额637亿元,增长185%。200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亿元,增长353%。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3亿元,占GDP总额的29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新增就业岗位2,109个,实现新就业2,400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8%。全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2万人,短期季节性外出务工4,100多人,劳务输出总收入约12亿元。

区县分设三年来,古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12:34:54调整到“十五”末的8:25:67。在全省的经济指标排序中,我区地方生产总值从第40位上升至第29位,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从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地方财政收入从第34位上升到第30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从第9位上升到第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第12位上升到第8位。

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22,8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177万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210万元,同比增长26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3,482万元,同比增长84%。上半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2,560万元,同比增长54%;完成工业总产值27,634万元,同比增长634%;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96万元,同比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15万元,同比增长1137%;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1万次,同比增长18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6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38万人次,为去年同期的18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306万元,同比增长2736%,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均以过半。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古城区位列第33位。

2020年12月30日,2020中国无霾县排行榜发布,古城区位列第10名。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古城区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古城区上榜。

2020年6月,古城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2020年,古城区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80位。

2016年2月16日,古城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随着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发展,纳西族被更多人熟知,并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批的游客。纳西族有支系摩梭人,现在是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那么,你知道,纳西族是怎么发展来的吗?关于纳西族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是古羌族的后裔,现在,我就为大家揭秘纳西族的由来及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纳西族文化 吧。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

 西周时期纳西族先民在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建立犬戎国,立都于静宁县(今威戎镇),据文献记载纳西先民为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早在炎黄时期,犬戎国就是炎黄部落的劲敌。《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

 东汉时期纳西先民在四川境内建立——白狼国,其属地包括今天四川雅砻江以西的白玉县等地区,与雅砻江东边的牦牛国相邻。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白狼国曾是一个兴盛繁荣的国度,并和中原的大汉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

 唐代,部分纳西族先民沿雅砻江南下,抵达丽江。随后挥师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越析诏。史称越析诏“地最广、兵最强,素为南诏忌”。越析诏为时不长被南诏所灭,纳西族先民南下步伐由此止。

 此后,纳西族先民退回金沙江中游流域;500多年间,在唐朝、南诏、吐蕃三大强势的夹缝间苦苦周旋,艰难生存。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铸就了纳西族深沉坚韧、灵活机动的民族性格。同时,纳西族的文化受到这三大文化圈的润泽,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由此滥觞。

 宋代,纳西族先民的政环境有了改善:北部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南诏也陷入了混乱;东边的宋王朝则穷于应付北方游牧民族,无力经略西南。“故自南诏以后,麽些之境,大理不能有,吐蕃不能至,宋亦弃其地,成瓯脱之疆,经三百五十年之久。”纳西族由此获得了一个难得的独立发展时机。在社会经济生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农耕文明已取代半耕半牧的生产状态),政上分散的麽些部落渐趋统一;东巴文化体系逐渐宏大完善。

 清代以后,木府势力渐趋衰微。原因是西藏又一次纳入中央王朝辖治的版图,使丽江失去了“西南藩篱”的政区位优势,且木氏土司把持的庄园领主经济渐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因素。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木氏土司此后一蹶不振,受益的是丽江经济,丽江的地主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也渐趋繁盛,丽江古城的格局最终形成。殉情现象由此大量蔓延,丽江被外人称为“殉情之都”。

 鸦片战争以后,纳西族地区也进入了社会动荡时期,此间以丽江人俗称“乱世十八年”尤为惨烈。清咸丰、同治年间,大理杜文秀起义涉及丽江,进行了长达18年拉锯战,丽江损失惨重。张星源先生的《丽江史略》有载:“道光年间(1821—1850年)户口下6405户,男妇大小3128276个光绪朝户口15152、男女大小46456个,较之道光朝减户口五分之四,人丁八分之一,咸同回汉歼杀之残酷可知也。”

 辛亥革命时纳西族人民积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并参加了护国运动等反帝批封建运动;抗战中纳西族为国捐躯者达400多人,因当时大陆交通线被日军切断,后期缅甸失陷,中国的陆路交通线只余昆明——大理——丽江——拉萨——尼泊尔——印度这一条。丽江成为重要中转站,丽江的商业、文化、教育由此盛极一时。

 1949年7月1日,丽江和平解放。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996年,丽江发生7级大地震,死伤3200多人,经济损失达45亿元。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6月,“三江并流”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年9月,纳西族东巴古籍被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03年7月1日,丽江撤地改市,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成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今香格里拉)、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人口278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文史类总人数为136544人,本科一批上线人数为12017人,一本率约为88%(去年约为94%);本科二批上线人数为32451人,二本率约为237%;本科率共为325%;文史类的一本和二本差别还不小,云南文史类考生读一本的概率低不少。

2022年云南高考人数:2022年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3883万人。根据云南省2022年一分一段表可知,实际参考人数为311667。占总人数的803%。

2021年云南高考人数:2021年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358万人(占全国报名人数的332%),实际有分数记录的考生人数2928万人,占总报名人数的818%。

2020年云南高考人数:2020年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343万人,根据云南省2020年一分一段表可知,实际参考人数为288668。占总人数的841%。

2022年云南省考生报名人数为3883万人,比2021年多了3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考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高考志愿填报的竞争会愈发激烈,尤其是云南作为中西部省份,高教资源并不发达,许多优秀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考虑外省学校,比如四川、重庆地区的高校。

理工科总人数为175123人,本科一批上线人数为40213人,一本率约为23%;本科二批上线人数为57259人,二本率约为326%;本科率共为555%;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在二本线上中下游段位,一分之差可导致700多名地位次差,竞争异常激烈。

云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具体如下:

一本文史类:565一本理工类:520

二本文史类:500 二本理工类:435

艺术类本科(文):375 (理):335

体育类本科(文):410 (理):355

专科文史类:200 专科理工类:200

艺术类、体育专科文理均为:200

高考填报志愿小技巧

1、服从专业调剂:每年因为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的考生是非常多的,所以不论是对于重视专业还是重视学校的考生来说,服从专业调剂是提高被录取的成功率的,从而也避免了被退档的情况出现。

2、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生不论有目标院校和专业,都是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填报志愿, 毕竟填写了目标院校和专业后,自己的分数和身体等各种其他条件不符合就会出现被滑档或者退档的情况。

3、合理运用“冲稳保”:适用于平行志愿投档的策略是“冲稳保”,即各个大学要按照“可以尝试冲刺的院校、录取比较稳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顺序和层次来组合志愿表。

4、以分数优先:高考总成绩才是决定你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因素,毕竟分数达不到院校要求,就只能面对滑档的情况。

5、以专业优先:很多考生在高三就有了自己的兴趣专业,这个时候只要分数符合条件的话是完全可以将该专业和院校放在第一志愿,毕竟有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的源泉。

6、以院校优先:只看重院校各项实力,尤其是像985/211重点大学,完全可以选择直接报考,这样说对于专业上就可以选择不挑剔,毕竟好的高校在毕业后是具有工作最大的一个敲门砖。

截止2021年,共两个。

1、云南王皮罗阁,精明强干,于盛逻皮在世时,就被封为台登郡王,参与政事。袭位后,推进了和唐朝的友好关系。公元738年,被唐玄宗封为越国公,赐名归义。经唐玄宗允准,他又统一了南诏,唐玄宗进封他为云南王。

2、龙云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1921年秋响应孙中山讨桂,进兵广西讨伐陆荣廷,被任为梯团长。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称号来源

云南王的称号从唐朝开始,第一位云南王是唐玄宗时期的皮络阁,一开始是南诏国,他是南诏王,到后老由段氏发展的大理国,元朝时期才有了云南这个称号,并由元朝廷政府指派管理者,明朝大将沐英平定了云南以后就留守在云南,后来他的子孙世代镇守云南,并承袭他的爵位。

到了清朝,云南有名的政权就是引清兵入关的平西王吴三桂了,后来没多久吴三桂就被康熙平了,云南的大权回归到了朝廷。

-云南王

云南8个边境州市是哪几个

云南8个边境州市从北至南依次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