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出过哪些文化名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1收藏

扬州出过哪些文化名人,第1张

1、鉴真: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扬州人。鉴真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鉴真于第五次东渡中失明。第六次东渡日本,由延庆师引入太宰府。鉴真除弘扬戒律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3、郑板桥: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市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亦善书法,人称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4、罗聘: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作梅花记岁图。1799年逝世。

5、王念孙:清代学者。字怀祖,号石。扬州高邮人。1775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

1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是江苏省扬州市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

2扬州玉雕

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唐代的扬州玉器工艺达到新高峰,宋代扬州玉雕出现了镂雕和练条技艺。

3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是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品种之一。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

4扬州灯彩

扬州灯彩是江苏省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自隋唐以来即已生产,用以庆贺佳节,装饰市景。元宵佳节,扎灯、观灯更成为民间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

看吧!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

为了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

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隋炀帝开大运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今扬州),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杀,葬于扬州城西北五里吴公台下(后改葬雷塘)。619年农民起义军李子通建都扬州,国号吴。公元616年,复称扬州,治所自此在今扬州。

唐代的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专设司舶使,经管对外友好往来。唐代扬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高丽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来扬州和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大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公元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唐末五代,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杨行密在扬州建立政权,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破坏之中。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扬州地为督帅之所,又处漕运要冲,此后盐渔之利,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扬州又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商业税收年约8万贯,在全国居第3位。公元1127年,高宗赵构在金人的追逼下,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宫一年,更促进了扬州繁荣。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军队与扬州人民一起向元军开展了不屈的斗争,不幸殉难,扬州城只剩数千人。100多年间,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等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战争使经济和社会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扬州的经济又不断恢复发展。在文化上,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王令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来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渐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最。

元时,几次整治运河扬州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漕运,扬州又迅速繁华起 来。明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漆器、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公元1556年,扬州又建“新城”在文化上出现了睢景臣等一批杂剧、小说家。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坚持了6年。明朝灭后,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城陷后,清军屠城10日,死者数十万。

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 ,盐税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极大。各地商人增多,纷纷在扬州建起了会馆,各有营业范围和地方特色。同时兴起的还有会票——信用汇兑。在文化上,一些盐商广结文士,爱好藏书,修建府学、县学,恢复名胜古迹,对扬州的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这期间出现了以金农、李鱼单、高翔、郑燮、罗聘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阮元、焦循、汪中、任大椿和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扬州戏曲历史悠久,至清代大盛。1790年,为庆祝乾隆重皇帝80寿辰,以扬州宝应高朗亭为班主的三庆班进京演出,与其它剧种一起,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扬州的评话、清曲、扬剧、木偶、玉雕、漆器、扬州盆景、淮扬菜肴等均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 西 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自隋唐以来随着城址的变迁,由人工开凿的城濠和通向古运河的水道。河面逶迤曲折,时展时收,秀丽多姿,保障河改称瘦西湖,是在乾隆年间。当时有位叫汪沆的诗人,写了一首咏扬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这个名字就驰名于世了。“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惟扬州有之。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唐城遗址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悠久的历史,那唐朝时期建造的城垣就是见证,也仿佛在诉说着扬州千年的历史,给人们讲诉关于扬州的过去

扬州有城,始于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末期。历经秦、汉、魏、晋、宋、齐、梁、陈直至隋、唐,城垣虽有兴废,但城址未变。《梦溪补笔谈》载:“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五代时,在牙城东南隅筑小城;宋时又筑大城,南宋末年筑宝佑城以抗元兵。宋亡,宝佑城夷为平地,仅剩残破的宋古城。明代和清代,分别在宋大城西南和东南筑旧城和新城。

解放初,城墙全部拆除。今在蜀冈之上,南北观望,仍可清楚地看到狭长高地上有断续的古城版筑城垣的旧迹。1978年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博物馆对唐牙城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城墙、城门遗迹,初步查清了唐城遗址规模,这对研究唐代扬州是一大贡献,引起了中外考古学者的极大兴趣。

扬州隋一宋城遗址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游览景点。

门票:10元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蜀冈东峰1号

邮编:225000

电话:0514-7340843

交通:1、22路 路公交车

大明寺

位于扬州市区西北2公里蜀冈中峰之上。始建于刘宋大明(457—464)年间,故称大明寺。

隋时,因寺在城西,又名西寺。隋仁寿元年(601),寺内栖灵塔,塔高9层,故此寺又称栖灵寺。天宝元年(742),高僧鉴真于寺中讲律,十余年后,东渡日本,传戒弘法。北宋庆历(1041—l048)中,欧阳修为扬州郡守建平山堂西侧。来末历元迄明,几经变乱,大明寺夷为荒丘。明天顺(1457—1464)年间,僧福智、沧溟重建,复称大明寺;万历(157—1620)间,郡守吴秀再次建寺;崇祯(1628—1644)间,巡漕御使杨仁愿重建大明寺。清康熙时,因讳“大明”二字,正式改名为“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巡幸扬州,御笔改题为“法净寺”,俗呼“平山堂”,为扬州当时的八大名刹之一。咸丰间因兵火寺圯。同治十二年(1872),盐运使方波颐、僧悟堂重建。光绪后,殿宇失修,僧皎然募修,并建天王殿。民国11年(1921),日本人高洲太助在扬州立两淮稽核所,考证出法净寺即古大明寺,唐时鉴真曾在此受邀东渡日本传戒弘法,因嘱日本文学博士常盘大定为撰碑记,高洲勒石寺内。1934年,邑人汪茂如重修寺宇。1967年8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大明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10月;为纪念鉴真大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寺内始建鉴真纪念堂,文化大革命前,寺为保留寺。文化大革命中,寺庙受到冲击,僧众被赶离寺,但寺内佛像、文物由于受到国家明令保护,幸免被毁,后移交园林管理所管理。1973年11月,鉴真纪念堂落成,寺庙改作“平山公园”。为迎接“日本国宝鉴真和尚像中国展”,寺庙修缮一新,并改“法净寺”额为旧名“大明寺”。1980年4月14日,由鉴真弟子在鉴真生前塑成的鉴真和尚夹纻干漆像,在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护送下抵大明寺,受到扬州市民的隆重欢迎,此次展出计7天,百名僧人举行了盛大的法会,前来参观、瞻仰的外宾和全国各地的群众多达17万人次。1980年,大明寺交给宗教部门管理,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该寺为省级文物保单位。同年,国务院将大明寺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该寺及所在的蜀冈与瘦西湖等名胜被列为国家级“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在今古寺门之前,有一古朴典雅的牌楼,四柱三楹,顶为华盖,中门之上题有“栖灵遗址”四个篆字,背面书“丰乐名区”匾额。寺门两旁有石狮子一对,为元代扬州宫遗物。寺门东墙上,有石刻“淮东第一观”五个大字,是清代书法家蒋衡根据秦少游来此游览所作“渗人若问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的诗句所书。进人山门为天王殿,弥勒佛笑脸相迎,背面为护法韦陀,四大金刚分列两旁。出殿为甬道,两侧古木参天,浓荫敝空。甬道中央置两尊宝鼎,在南道两旁为东西两院,东院门额为“文章奥匠”,大门即平远楼,为大明寺接待宾客处,再外为僧人生活区。西院门额为“仙人旧馆”,人门即为平山堂。甬道直通大雄宝殿。大殿面阔三间,带回廊,重檐歇山造,前后附加硬山披廊,庄严雄伟,正中三尊大佛,正中坐在莲花高台的是释迦牟尼佛,左边为药师佛、右边为阿弥陀佛,两边拱卫着十八罗汉,佛坛后是“海岛观音”浮雕群像,观音脚踏鳌,整个画面中有106尊大小塑像,栩栩如生。

大殿中经幢肃穆、香烟缭绕,穿廊东行为鉴真事迹陈列室,对面为鉴真纪念堂,两行为欧阳祠、谷林堂及西园,均为扬州名胜古迹,殿右的东园内,为1986年复建的“藏经楼”,面阔五间;单檐硬山,此楼系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的福缘寺的七楹大楼拆迁而来,改建为五楹,前三月台,轩敞疏朗,并以围墙包纳一区,清雅幽静,僧人生活区亦在其中。整个寺庙融园林于一体,为中国典型的寺庙园林之一。

大虹桥

出扬州新北门西行数百步,就看见一座白石栏杆的圆拱形石桥,横跨在通向瘦西湖公园的湖面上,这就是著名的“虹桥”,亦称“大虹桥”。

始建于明朝末年,原是木板桥,因其围以红栏,故称“红桥”。红桥的旖旎景色,吸引着众多的诗人文士来这里吟诗结社。顺治年间来扬州作推官的王土祯,曾与扬州诸名士修楔于红桥,唱和很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有一首为:“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王土祯之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两任扬川盐运使的卢雅雨,也曾在红桥修禊。卢雅雨曾作七言律诗四首,依韵和诗的达六千余人,编次得三百余卷,可谓洋洋大观,由于文人雅士的鼓吹,红桥随之名扬四海,成为人们向往之地。

乾隆元年(1736),将木板桥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又在桥上建亭,改“红桥”为“虹桥”,乾隆皇帝幸游扬州,对虹桥的景色曾作诗赞赏:“绿波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当时的《梦香词》也说;“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除了许许多多的诗文,还有不少画坛高手,作有《虹桥揽胜图》、虹桥春泛图》、《虹桥待月图》等。

今日虹桥改建于1973年,桥由一孔改为三孔、桥面拓宽,桥身拉长,桥面则以城内宋代花岗岩街道条石凿铺而成,其形古朴,比旧桥更为壮观。其做工考究,线条鬓括,为进人瘦西湖各景点的主要通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已经公布了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271处。

此次,全国共有1080处入选,其中江苏入选66处,另加两个扩展项目,入选总数并列全国第四。

扬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散落着一颗颗历史文化古迹的珍珠。

此前,全市已有310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被公布为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六个“国保”单位分别是何园、个园、扬州城遗址、高邮盂城驿、普哈丁墓和龙虬庄古人类遗址。

现在,扬州“国保”又喜添六新丁。

扬州申报9处“中”6处

新“国保”数量是历史之和

昨天一早,文物专家晏炳森老先生来到市文物局,了解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情况。

这也成了晏老这些天的一个生活习惯。

晏老说,自己早就耳闻新一批“国保”要公布,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确切的消息。

“这些天自己最大的心事就是盼望着扬州新的‘国保’早日掀开盖头”。

让晏老惊喜不已的是,这份等待已久的名单终于出炉了,扬州不仅榜上有名,而且一举“中”了6个!老人一遍又一遍地念着“扬州”的名字,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而灿烂的笑容。

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扬州也进入了文物保护利用的“黄金时代”。

晏老说,今年 花大力气修复了卢宅,这在以往根本是不敢想的事。

遍布全市大街小巷的“名城解读”让生活在其中的扬州人感受到扬州的魅力,更加热爱她,尊重她,保护她。

据了解,扬州于2004年底开始启动第六批“国保”的申报事宜,经过精心考证、评估,共向上推荐了9处古迹。

除了此次上榜的六处之外,还有史可法祠墓、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和汪氏小苑。

巧合的是,此次上榜的6处“国保”均为清代时期的古迹。

“国保”的增添,将丰厚扬州的文化内涵,扩大扬州的知名度和名誉度。

吴氏宅第(吴道台宅第)

户口簿 吴氏宅第位于扬州市泰州路45号,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宅第东为芜园、吴氏祠堂,现已不存。

现存建筑以火巷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东部住宅保存有门房、西式楼、观音堂、测海楼;西部住宅原三条轴线,东轴线上建筑有对厅、滋德堂大厅、住宅,以外廊相连。

中轴线仅存第一进,西轴线已全部毁坏。

入选理由 吴道台宅第为大型官僚住宅,是江苏省仅存的两座浙派建筑群之一,建筑手法融合宁波和扬州传统建筑风格,建筑高大、宽敞,石雕、木雕精美,独具特色。

宅内的测海楼似宁波“天一阁”。

吴家人才辈出,走出了吴征铸、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四杰”,是乡土教育的重要人文资源。

大明寺

户口簿大明寺位于扬州市西北郊,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年-464年),同治年间重建。

主体建筑呈中、东、西三路分布,中路有牌楼、天王(山门)殿、大雄宝殿;东路有平远楼、晴空阁、四松草堂、鉴真纪念堂碑亭、鉴真纪念堂;西路有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

寺东东园,复建栖灵塔、钟楼、鼓楼,移建清代福缘寺的藏经楼。

寺西西园假山、翠竹、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保存康熙、乾隆御碑。

大明寺是一处融寺庙、园林、文化于一体的胜地。

入选理由大明寺在全国寺庙乃至全世界有着极甚影响,清初为“扬州八大古刹”之首。

唐代高僧鉴真大和尚出家于此,后东渡日本讲学,弘扬佛法。

北宋时扬州知州欧阳修于此建平山堂,作为宴会宾客之处,后苏轼也知扬州于此建谷林堂。

今寺内的平山堂、谷林堂为纪念欧阳修、苏东坡重要的文物遗迹。

大明寺泉水有天下第五泉之说。

今天,大明寺已成为中日两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莲花桥和白塔

户口簿 莲花桥位于扬州市西北郊瘦西湖内保障湖上,又名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桥墩全部用长方形大青石垒砌,桥身共计15个拱洞,桥上有五亭,中心一亭是重檐四角攒尖式,四角各亭是单檐攒尖顶。

亭之间有廊相连,桥外围置石栏杆。

白塔,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

塔身通体皆白,分为三层,上层“十三天”宝刹;中层覆体,中空,南面设壶门,内供观音大师像;下为方形折角砖雕须弥座,每面各开三龛。

台基周以石栏,柱头皆雕石狮。

吹亭台,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重檐攒尖顶。

入选理由莲花桥,桥与亭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古桥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杰作。

五亭桥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中国最秀美的桥”,南秀北雄融为一体。

莲花桥现在已被人们视为扬州城的标志。

白塔雄伟瑰丽,是南方重要的古塔。

处处有寓意,扬州造园艺术的诸法巧妙揉合于外来景致之中。

吹台三面濒湖各开满月洞门予以借景,是中国园林建筑借景的杰出典范。

小盘谷

户口簿小盘谷位于扬州市大树巷42号,始建于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年-1820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

小盘谷坐北朝南,两条轴线。

现存住宅前后四进,占地5700平方米,是清代扬州运用“小中见大”、“以小胜多”手法建园的代表作。

分园林与住宅两部分,园林居东,除读书楼“桂花厅”已毁外,其余保存完整;园门西向,门额刻隶书“小盘谷”,园内厅堂建筑清淡素雅,组群不大,山石突兀,似姿态各异的狮子九只,故名九狮山。

入选理由扬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奇葩中灿烂的一枝,小盘谷又是扬州古典园林中上乘之作,造山技术尤显精湛,手法可与苏州的环秀山庄相媲美。

同治大学陈从周教授著有《扬州园林》对小盘谷评价颇高。

高邮当铺

户口簿高邮当铺位于高邮城人民路,开设于清代中期。

当铺占地2500多平方米,建筑布局五排四进,四周有风火墙围合,近一半的房屋保存基本完整。

其中,中心位置的存箱楼(首饰房)平面近似方形,二层,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结构特殊。

外看像一座城堡,四周是高大的风火墙,森严神秘。

入选理由高邮当铺平面布局完整,为清代乾嘉时期的建筑风格,填补了目前我国当铺遗存的空白,为研究清代江苏地区的典当制度及民居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

此楼远看象一座方形城堡,造型奇特,客房梁架上的镂空浮雕精致完整,有象征祥瑞的鲤鱼莲花等纹饰。

朱自清旧居

户口簿朱自清旧居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原为陈姓住宅,建于清光绪年间。

现存建筑共三进两厢一对照,及南向客座一间。

1930年-1946年朱自清家租住第一进。

入选理由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童年随家迁来扬州,在扬州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自称“我是扬州人”。

曾赞扬其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民族气节。

此宅具一定建筑价值和技术价值。

朱自清不权在栖息,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也在这里写就,故此居亦为朱自清学术生涯和崇高人品的实物见证。

对于三个选落的文保单位,文物专家认为,主要是因为竞争激烈。

晏炳森举例称,史可法祠墓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再加努力完全可以跻身“国保”行列。

大胆投入苦心呵护结喜果

“国保”光环化作助推器

每一处“国保”的背后都蕴涵汗水和心血。

有关方面曾有过对吴道台宅第进行异地保护的动向。

所幸的是,在社会各方的关心,以及 的支持下,吴道台宅第终于得以原地保存了下来。

2003年12月开始,扬州市人民医院先后投贷2800万元,修缮这一已经破落的宅子。

这一举措也开创了我市依靠社会力量恢复建设文博景点之先河。

2005年4月18日,是吴道台宅第正式面向社会开放的日子。

一年之后,吴道台加冕“国保”。

面对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吴道台宅第管理处主任张文捷很高兴。

他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也是对社会力量参与文保事业的一种肯定”。

现在,吴道台宅第的游客人气指数攀高,“今年旺季的游客人数较去年同期翻了三番。

现在又戴上了‘国保’的‘高帽’。

随着其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有理由相信它会越来越好”。

时至今日,高邮已有三处“国保”,这在全省县级市中也是很少见的。

高邮博物馆馆长李国耀言语中流露出兴奋:“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当铺的摸底、调查、整理。

‘高邮当铺’从1998年的高邮‘市保’,到2002年的‘省保’,再到现在的‘国保’,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高邮,“国保”的光环已经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化作了一种生产力。

李馆长说,当初很多人大都冲着文游台到高邮,但是随着盂城驿被公布为“国保”后,邮城又多了一个让四方游客慕名而来的新景点。

现在,盂城驿已经成了那里的一大热门景点,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对于新晋“国保”当铺的明天,李馆长信心倍增:“当铺和盂城驿同为稀有的文物种类,它将成为下一个高邮的盂城驿!”

“国保”荣誉高责任也更重

新“国保”又开始秣马厉兵

在采访中,人们对“国保”单位最大的期望就是更好地保护、发展好,认为加冕“国保”也只是新征途上迈出的第一步。

市文物局副局长顾风称,此次公布的全国“国保”的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扬州也是如此。

这些“国保”为扬州这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重要的内涵支撑。

这些“国保”虽然在扬州,但它们不仅是属于扬州,更属于中国和世界。

一方面,“国保”可以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另一方面,“国保”保护、利用的要求也更高、更严格,并要接受国家文物局的监管。

正所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此外,今后“国保”也可能打破终身制。

如果不珍惜,那是要被“吊销”的。

“国保”的光环更耀眼责任也更重。

扬州的这批新“国保”有的已经开始新一轮的秣马厉兵。

吴道台宅第在资金等条件成熟时,将对宅内的一些房屋进行进一步修缮,不断丰富展陈内涵。

高邮则打算以当铺为龙头,打造北门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与南面的盂城驿“遥相呼应”。

而扬州的标志性建筑——莲花桥也正在着手修缮……

扬州出过哪些文化名人

1、鉴真: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扬州人。鉴真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鉴真于第五次东渡中失明。第六次东渡日本,由延庆师引入太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