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是什么?
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升麻、柴胡、陈皮、当量身、白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或气虚下陷、肛脱、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久疾等症。本方为补气助阳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脉虚或气虚下陷症为辩证要点。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益气补肺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益气补肺汤 1 拼音
yì qì bǔ fèi tāng
2 处方阿胶6克(蛤粉炒)五味子105克 地骨皮6克 天冬6克 麦冬6克 百合9克 贝母6克 茯苓6克 苡仁12克
3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痨。肺气大虚,身热气短,口燥咽干,甚则咳嗽吐血。
4 益气补肺汤的用法用量用糯米10克,煮汤代水煎药服。
5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古籍中的益气补肺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二劳伤]肺劳
肺气大虚,身热气短,口燥咽干,甚则咳嗽吐血,益气补肺汤主之。益气补肺汤(自制)阿胶(二钱蛤粉炒)五
《外科枢要》:[卷二]论肺疽肺痿(十)肺痈矣。不信,仍利之,虚症悉至,后果吐脓。余朝用益气汤,夕用桔梗汤,各数剂,吐脓渐止。又朝仍前汤,夕
《古今医案按》:[卷十外科]肺痈患肺痈矣。不信。仍利之。虚证悉至。果吐脓。乃朝用益气汤。夕用桔梗汤。各数帖又朝用益气汤。夕用十全大补
《普济方》:[卷二十六肺脏门]肺虚(附论)心肺虚损。皮聚而毛落。血脉虚损。妇人月水愆期。宜益气和血。白术人参黄茯苓川芎熟地黄当归芍药(各等分)
《医家心法》:[卷二]方论补中益气汤,可以说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方子。适应范围广,主要归根于现在脾胃虚弱的人太多了。脾胃气虚,多表现为饭后食易腹胀,食饱即困,易疲劳,嗜睡,四肢乏力,喜静懒动,大便不成型等。舌体胖大,舌边或有齿痕。现在食物丰富,烹饪方法多样化,为什么脾胃虚弱的人反而多了呢? 一 食物选择多了,容易多饮多食,损伤脾气; 二 饮食偏嗜明显,网络饮食文化的宣传,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辛辣 油炸甜腻的食物,皆易伤及脾胃,经常食用冰冻制品,亦损伤脾阳; 三 饮食不定时,高强度高压力的城市生活,很多人三餐不定时,不吃早餐,爱吃夜宵等不良习惯皆易损伤脾土。 这类人群怎么办呢?脾胃大家李杲告诉你:补中益气汤。 党参 黄芪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白术 甘草 肚子不时作痛者,加白芍,炙甘草。 恶寒冷痛者,加桂心。 恶寒身痛者,加白芍,甘草,黄芩,少量的桂枝。 天冷时腹痛,去芍药,加益智仁,或半夏,生姜。 头痛者,加蔓荆子;头痛剧烈,加川芎;头顶痛者,加蒿本;苦痛者,加细辛;各种头痛者,可以合用此四味药。 肚脐下痛者,加熟地黄;痛不止,加肉桂。 胸中窒闷,加青皮,气促少气者不宜。 身体疼痛者,加去桂五苓散。 周身疼痛,加羌活,防风,蒿本,苍术。 大便不通,加当归。 久病咳嗽者,去党参。秋凉时,加麻黄。 春天温热时,加佛耳草,款冬花。 夏季咳嗽,加五味子,麦冬。 舌苔白滑,为胸中有寒气,不宜。 胃口可而心下痞硬者,加黄连。 胁下痛,或胁下急缩,柴胡加量。 这个方子,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拓展而成。黄芪,党参补益中气,白术健脾祛湿。特色用药在于升麻,柴胡的运用。升麻,药如其名,有升举阳气的作用,用量不宜大,以小量发挥其升举的作用。柴胡,量小即可,肝木易乘脾土,以少量的柴胡,引肝经之相乘,可谓四两拨千斤。当归旨在活血,使其补而不腻。陈皮健脾助运,使其补而不滞。通方合用,妙在升举脾气,不滞不腻。脾胃虚弱者,不良老少皆宜,重在加减。体质湿热者,或寒气较重者酌情使用。 #夏季养生正当时##清风计划# @头条养生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我国金元时期有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非常擅长治疗脾胃病,与同时期的其他三位大医并成为“金元四大家”。
直到今天他的学术思想与著名仍然被我们中医后辈推崇备至,他的名字叫做李东垣。
李东垣生活在金元时期,那时战乱与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很多百姓因此流离失所,生活艰苦,时常饥不饱食,脾胃病在那时成为了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李东垣深感百姓疾苦,他总结出八个字: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人的脾胃一旦受损,各种疾病便会趁虚而入。
所以,李东垣在治病的过程中尤其注重脾胃的调理,创立了调脾胃以治病的的名方,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健运脾胃、补益中气的方子—— 补中益气汤 。
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主要治疗中气下陷。
中气就是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不仅身体输送营养物质,还对脏腑的位置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那么中气下陷主要有哪些症状呢?
第一,中气下陷的人 脾胃功能比较差,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 ,吃一点东西就饱了,稍微吃的不合适就会不消化,胃里堵得慌,很长时间后打个嗝,还有饭菜的味道,还会经常拉肚子。
因为胃主腐熟,脾主运化,就是胃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初步腐熟,脾再进一步加工,把有用的精微物质运输至各个脏腑、四肢、头面,把没有的糟粕运送至肠道,变成尿液和粪便排出。
如果脾胃之气虚弱,那么胃主腐熟、脾主运化的功能减弱,胃肠运动无力,所以会导致胃口差、消化不良、甚至粪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
第二,中气下陷的人经常感到 疲乏、身上没劲,不愿意说话 ,整天懒洋洋的,就是我们所讲的“ 少气懒言 ”。
时间长了,还会有 面色萎黄、头晕、出虚汗 等症状、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低血压、低血糖症状。
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将吃进去的食物进行消化加工,再把营养物质运输至脏腑、四肢、头面,脾胃之气虚弱,营养物质不能充盈头面、四肢,所以会导致全身无力、面色五华,甚至头晕、冒冷汗。
第三,中气下陷的人会有 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 的症状。
因为脾主升清,脾气不仅能把精微物质上输至心肺、头面,这种上升的力量还对保持体内脏腑的位置有托举的作用。
在生活中,中气下陷的人也比较常见,他们一般从事脑力劳动,或者平时比较喜欢刻苦钻研,大多身形消瘦,与常年的劳心劳神损伤脾胃有关。
补中益气汤为什么可以治疗中气下陷证症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补中益气汤: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升麻6g、柴胡12g、陈皮6g、当归10g。
如果你感觉不好记,我可以给你一个趣味记法:
“麻人甘术,胡皮当芪”——长麻子的人赶猪,(拿了张)虎皮当大旗。
黄芪是君药,是最主要的药,黄芪可以补气,可以补五脏六腑之气,尤其擅长 补脾肺之气 ,在治疗气虚的方子中必不可少。
《本草备要》中讲黄芪“ 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脾胃一虚,土不能生金,则肺气先绝。脾胃缓和,则肺气旺而肌表固实) 。
黄芪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它药效比较缓和,不像人参一般骏猛,它是缓缓地补,并且补气守中有通,它进入到脾胃之后,缓缓地、柔和地流动,一点点得补,力道绵柔而稳健。
人参,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好药,大补元气,不是小补,而是大补,但一味药组成的独参汤,就有回阳救逆之效,可见补气功能之强盛。
如果说黄芪补气犹如成年男人一般绵柔稳健,人参就犹如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强壮霸道,很多人一吃人参就上火,所以换成药效比较缓和的党参,价格也比较实惠。
白术,除了补气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效就是 健脾祛湿 ,是祛湿的神药,仲景很多祛湿的方子中就用到了白术,一切脾胃虚弱、痰湿困脾之症都离不开它。
白术有一股很好闻的气味,凡是带有香味的药都有醒脾的功效,白术还有带有一丝丝甜味,甘味入脾,白术性温,还有一定的燥性,脾喜温喜燥,所以能够 燥湿健脾 。
脾胃为后天之本,好比一个任劳任怨的搬运工,如果体内湿气太多,就会困住脾,让它无力干活,而白术正好能够把湿气给排出,所以能够健脾,督促脾更好地干活。
炙甘草味甘入脾,能 补脾胃之气 ,还有 调和诸药 的功效,可以将这些药拧成一股绳,使劲儿往一处使。
升麻和柴胡,药性是向上升的,加进去以后,整个方子配伍的药力就往上走,用于气虚不足导致的 脏腑下陷 。
古人告诉我们,上越必降气,下陷必升举。下垂、下陷之像,也是气虚之像,像胃下垂、子宫下垂,这就好比 汽车 轮胎没气了,就会瘪下来一样。升麻和柴胡就是给车胎打气的。
少量的升麻和柴胡,使整个方子补中有升,升阳举陷,“ 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 ”。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 ”,柴胡“ 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 ”。
升麻、柴胡二药苦平味薄,具有清轻清升散的特性,少量地用他们,可以借助它们的升发之气,振动清阳,和上面黄芪、白术、甘草甘温补气的药想脾胃,一举扭转 中气下陷 的局面。
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补血。阴阳是互生的,气血也是互生的,好比太极八卦里的阴阳鱼,阴阳和合才能生生不息。
所以气虚的人一定程度上血也是虚的。当归在这个方子里的作用就是补血的,让气血生化有源。
整个方子既能 补气健脾 ,又能 升阳举陷 ,简直是 少气懒言、脾胃虚弱、头晕头昏、脏器下垂 等症状的人们福音。
如有以上症状,可以服药两周,药店也有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 可供选择。
在李东垣生活的时代,人们生活困苦,饥不饱食因此脾胃大多不好,而在现代,虽然我们的生活环境条件已大大改善,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非常大。
思虑伤脾,再加上不 健康 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所以得脾胃病的人也不在少数,也更需要补中益气汤为我们的脾胃保驾护航。
栗某,男,42岁。2015年6月12日初诊。
患者5年来, 时 带血,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精色淡红,夹有血块,伴腰膝酸软,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纳少便溏。服头孢氨苄片后,稍有好转。无 疼痛、尿血、尿频、尿急、尿痛。舌淡红,脉细弱无力。直肠指检:精囊腺肿大、变硬、压痛。 化验检查: 量2毫升, 颜色棕色,红细胞(+++), 活动率20%~30%。
西医诊断:慢性精囊炎。
中医诊断:血精症。
证候诊断:脾肾两虚。
治 法:补脾益肾、补血止血。
方 药: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克,炙甘草5克,人参10克, 酒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仙鹤草炭10克, 山萸肉10克。 日1剂,水煎服,两煎共取药液400毫升,一次200毫升,早、晚饭前温服。
上方连服20剂,肉眼观,血精消失,全身症状改善,舌淡红,脉缓,病已基本痊愈。再予原方10剂巩固治疗,以防复发。
按:慢性精囊炎属于中医学「血精」范畴。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到患者有 癖好,《医宗必读》 :「精者,血之所化,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甚至也。」现病由久劳成疾,损伤脾肾,脾虚则气不能摄血,肾虚则气不能固精,故精血俱出。气血精均亏,故见乏力头晕,腰膝酸软。方中黄芪益气固摄,使血不外溢,伍当归,补血活血;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具补中益气之功;陈皮理气健脾,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升举下陷阳气;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敛固精;仙鹤草炭止血。共凑健脾益肾,收敛止血之功效。
补中益气汤是什么?
本文2023-10-07 11:48: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