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这本古书绝对称得上是第一禁书,当之无愧的帝王之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商君书:这本古书绝对称得上是第一禁书,当之无愧的帝王之学,第1张

你相信控民之术吗?在先秦时期,有一本三观极其扭曲的经典,在这本经典中,唯一的中心思想就是控民。

在常人眼中,帝王与人民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帝王体恤人民,人民拥护帝王。

但在这本书中却认为,帝王与人民是相互对立的。

统治者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人民,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本经典竟然被多个朝代纳入帝王之学,甚至一度被列为是禁书,防止百姓翻阅查看。

而且这本经典中的理论还被实际应用过,还造就了一个极其强大的帝国。渐渐的,他竟然成为了乱世之中的制胜法宝。这本经典就是《商君书》。

商鞅战国时期思想家,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了解了他的思想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人不是聪明,而是阴险,极其的阴险。

商鞅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魏国,从小就特别喜欢研究治国处世的道理,而且从小就透露着一股阴险的味道。

长大之后,商鞅追随了魏国国相公公叔座,在公叔座手下认中庶士,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谋士。

公叔座是这么评价商鞅的,他和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但魏惠王没当回事,既没杀他也没用他。

商鞅感觉在魏国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就去了秦国。

公元前359年,秦国还是战国七雄中的弱国。为了改变现状,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实行变法,而替他执行变法的人就是商鞅。

商鞅确实有一套,通过两次变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把原本弱小的秦国,变成了数一数二的强国。

也就在这个时候,商鞅有了一个叫做“商君”的名号,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变法的后遗症。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登基,因为商鞅的变法得罪了太多的贵族势力,所以秦惠王登基之后,秦国贵族在商鞅身上罗持了一系列罪名。

最后他得了一个车裂的下场,而《商君书》就是商鞅及其后世,根据商鞅变法得出来的经典。

看到这里,课本上的商鞅,我们就了解完了。听起来虽然称不上是英雄,但起码不是一个坏人,是吧?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商鞅真的帮助了平民吗?如果商鞅没有帮助平民,那么为什么秦国还能发展的如此迅速呢?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商君书》了解一个真实的帝王之术。

整本商君书讲的就是治国之道,这一点毫无争议。那么他治国的方法是什么呢?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强国弱民。

在他其中记载道:“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则弱,弱则轨,*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

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这是什么意思呢?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人民。怎么控制呢?让人民成为弱民。

《商君书》中认为,国家与人民是相互对立的,国家强,人民就弱,人民强国家就弱。

所以国家想要强大,就要让人民变得弱小。

商鞅当初之所以消除贵族的特权,并不是因为人民,而是因为强国弱民的道理。

他认为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让人们顺从于法律,才能更好的管控。

这样的话,人们才不会形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君主的地位牢靠了,国家就好管控了,国家好管控了,也就战无不胜了。

在这里面最可怕的就是弱民和愚民的道理,想要让百姓安顺,让他们变弱。大多数人的想法就制定一些法度来愚弄他们,让他们看不清一些真相。

但是商鞅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人性本恶,靠糊弄是糊弄不了的。如果真的是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的话,国家未必能强盛。

人性是贪婪的,等到君主满足不了百姓的欲望时,这股贪婪就会爆发出来。

如此一来,国家将要面临的就是一场无法阻止的灾难,所以要以恶治善,而不是以善治恶。要强军法、用武力。

如果统治者变得善良,那么百姓就会变得邪恶。如果统治者就变得邪恶了,那么百姓就会变得善良

那怎么达到这个效果呢?具体的做法就是重型轻赏,治理国家不像是治理公司一样,虽然都是与人相关的,但是归根结底他们的性质不同

奖赏变少了民众就会拼命争夺。当他们的精力都放在为数不多的奖赏上时。统治阶层自然就高高在上了。

封建主义邪恶的根源是在哪里?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你随便翻翻《商君书》,或许就能明白了。

在书中记载:“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之强。”

这句话挺好理解的,如果国家用善良的人,治理奸诈的人,那么这就自取灭亡。如果国家是用奸诈的人来治理善良的人,那么就会越来越强。

可能我们现在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古代王朝之中,向来都是奸臣多,忠臣少,奸臣的权利大,忠臣的权利小,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法。

再看下句,民弱国强,明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百姓越弱,国家越强,百姓越强,国家就越弱。

所以治理国家真正的手段就只有一条,弱民要想办法让百姓越来越弱。很多人不知道弱民到底是什么

所以接下来还有“民,辱则贵爵,弱则忠官,贫则重赏。”什么是百姓呢?你越侮辱他,就越看重权利。你越让他弱小,他就越尊重官员,你越让他贫困,他就越看重奖赏。

所以商鞅认为真正强大的组织架构,应该是这样的,统治者不讲情面,专用法律,然后让奸诈的人掌管着大权,奸诈的人会徇私枉法,所以人民会受到压迫,人民受到压迫就会越来越弱小。

但是在这其中要注意两点,这样一个恶化的社会现状,一定会引起人民的反抗。

所以第一点就是让人民越来越弱小,怎么让他越来越弱小呢?

无非就是剥夺他们应有的东西,或者是让他们得到的越来越少,这样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没有办法生长了,而国家反而会越来越强盛。

第二点就是不能没有希望,要有奖赏,要让他们可以逆袭,奖赏要少,让他们争得头破血流。

所以你认为商鞅的结局是不是应得的?但是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这套三观极其有趣的理论,竟然还真的就帮助秦国变成了秦朝。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是有点不明白商君书的思想的话。

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秦国当时的现状。在秦国的这场变法之中,可以说是除了皇帝,所有人都是输家。我们挨个来看。

对于贵族来说,取消了世袭制,他们原有的土地不被承认,开始以军功论爵,军功论爵的意思就是说谁在战场上立功多,那么谁就越容易大富大贵。

很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挺合理的呀,这不挺公平的吗?是的,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公平的,那么你就已经沦为变法的奴隶了。

以军功论觉的目的不是为了公平,而是给百姓一条可以逆袭的道路,以免你太过于绝望失去了奋斗的意义。

如果你不信,我们再来看看百姓。商鞅变法对百姓来说,虽然可以取得田地,但是你种了田你就不能走了,必须一直种下去给皇帝来交税

甚至是实行连坐制度,实行父子分家,分散民众所有的亲族关系,刑重赏轻,各种严重的刑法制度让民众苦不堪言。

在当时的百姓几乎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在和平年代就拼命的种田,为国家提供粮食,提供多了还没事,你要提供少了就要接受酷刑,这样就导致秦朝的百姓开始渴望战争,因为在秦朝获取爵位的唯一渠道就是军功

而战争也是商鞅留给当时民众,仅有的上升空间。所以秦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军功论决,并没有被后世的国家所汲取,因为这是一条祸根。

在和平年代的时候,百姓没有上升空间,所以秦国的百姓非常渴望战争,甚至到了后期,每次社会矛盾激烈的时候,都要通过战争去解决,他们渴望去打一场仗。

我们最后再总结一下,在商君书中认为,秦国的强大一共走了五步。

第一步叫做愚民。首先统一他们的思想

第二步是弱民,想办法夺取他们应得的,或者是让他们得到的越来越少。

第三步叫疲民,让他们不停的折腾。比如说想办法把富的给搞穷了,然后再把几个穷的给搞富了,让他们的眼里只有穷富,当然也不一定是在金钱上,归根结底就是不停的折腾他们。

第四步叫辱民,想办法让他们失去自尊,终日活在恐惧之中。

最后一步叫做贫民,这也是点心之笔。除去他们生活必须的钱财之外,要剥夺他们手里的余钱,让他们没有能力,没有想法,只能接受天命。

所以人穷则志短,这就是封建主义的精髓之所在。

你认为封建主义危害在哪些地方?

我个人认为《商君书》是古代第一禁书,没有之一。

这本书也绝对不能在封建主义时代传阅,因为每次穿越肯定会引起战争。

那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未经证实,请理性观看或当故事欣赏)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意思是“着眼世界之上”,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就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它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成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也就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哲学术语,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它指的是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人们在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实就是你对周围人以及事物的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没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三观的形成:

三观的形成有依存关系,同时也是并行的,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追求崇高的真善美。它的形成,是“个人经历”+“他人经验”+“思维发展”+“个人欲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个人经历:这里的个人经历指的是人生中的事件,例如去过西藏,看过神圣的雪山;也许曾骑行跨过大半个中国;可能生于村庄,对农活了如指掌……等等,这些事件,会奠定你认识世界的基础。 

他人经验:例如书本上面的知识,他人传授的道理,甚至包括网络上别人现成的三观,都有可能会被人吸收、接受。 

思维发展:人的思维不断发展,有小时候感性的认识世界,到后来思维能力逐步完善,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运用逻辑思维。

个人欲望:渴望安逸,因此三观偏向轻松、与世无争;渴望金钱,因此三观更重利益;渴望感情,因此可能三观倾向于家庭。仅仅作为举例,因为欲望并不是决定三观的唯一因素。

三观的其他定义:

新三观定义:

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而在2009年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新三观指的是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事业观: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因此,马克思主义事业观,就是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树立忠于党的事业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团干部的身份,以优秀青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看待事业,从党的利益出发对待工作,以艰苦奋斗、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的精神,忠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做贡献和为国家而献身。

工作观:要勇于在服务大局中主动出击,把握好职业观与事业观的关系。其次,要树立一种紧迫感。主动服务党政大局和党的中心工作。

政绩观:所谓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佛教的三观定义:

传统宗教中的佛教三观指的是一心三观,为空观、假观、中观。 根据《君友会大藏经》记载:在中国佛教宗派中,各具千秋的说法:

一天台宗:(一)空观-具云“从假入空观”。即了别一切事物万象,都属虚幻不实,由修观力认识一切非真,趋入真实相的本体。(二)假观-具云“从空入假观”。即不执于空而还入幻化世谛,运用妄相直显破用平等。(三)中观-具云“中道观”,即不执空有二边,谛照实相,证入清净性海。

二华严宗:(一)真空观-即泯绝有无的情计,寄显事色,尽摄于空平等。(二)理事无碍观-即万象差别与平等无差理性,镕融相涉而无碍自在。(三)周徧含容观-由万象无碍自在而一多相即相入。

三唯识宗:(一)有观-即依他圆成之二性为有观。(二)空观-以遍计的一性为空观。(三)中观-了知诸法遍计性之非有,依他圆成之非空,即非有、非空为中道。

四律宗:(一)性空观-观诸法因缘性空,以因缘生相,为实有而性空。(二)相空观-观诸法相为空,如视有实相之相,尚为妄计,其实无相,即空无诸法的相。(三)唯识观,以一切万法,都属各自识所变,即心外诸法性相皆空,惟心内万法空。

五净土宗:(一)观瞩观-依五识,缘五尘境。(二)观知观-意识相应,得解生智。(三)观行观-依定力,察境行持。

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

空观:又云从假入空观。空是离性离相义。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称为空;由观一念空故而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此因空、假、中三观能荡除三惑,以空观荡除见思,以假观荡除尘沙,以中观荡除无明,即毕竟空为空观。换言之:自世俗常识(假)进入宗教认识真理(空)为空观。

假观:又云从空入假观。假是无法不备义。观一念心具足一切诸法称为假;即由观一念假,而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此因空、假、中三观皆能立法,以空观立真谛法,以假观立俗谛法,以中观立中谛法,三法皆立为妙假观。换言之,不留滞于空而进入佛智遍照之世俗境界为假观。

中观:又云中道第一义谛观。中即中正、泯绝二边之对待。观一念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称为中;由观一念中而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此空、假、中三观皆能泯绝对待,言空则空外无法,言假则假外无法,言中则中外无法,三者皆绝待为圆中观。简言之,不执空观、不执假观,以空假圆融之大悲菩萨行,为中道观。

三观不合的意思:

现实中我们说的三观不和指的就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别人的观点不一样,对待同一事物的观点不一致,存在矛盾。三观不合的两个人在一起共事或者生活的时候,所会产生的矛盾非常多,因为双方在很多的事情上认知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的认知很容易带来争吵,然后使得双方都承担很大的精神压力。

人的三观的意思:

1、老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老三观即传统意义上面的三观,就是平时网络上使用的毁三观,三观不正的说法的三观,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新三观: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新三观是2009年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新三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3、佛教中的三观:空观、假观、中观。

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

古代军事系统中的三观是指旗、鼓、金。它们的作用如下:

1 鼓:鼓声是用来激励士兵前进的。

2 金:铜制的打击或吹奏乐器,金声是用来命令军队停止的。

3 旗:旗子是用来指示军队立兵、制兵、偃兵的。

以上三物,被称为“三官”,是古代军事指挥系统中常用的器物。

三观的具体解释是:(一般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详细解释: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二、世界观: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人生观: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四、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高中时读过一本《佐贺的超级阿嬷》,由此明白了二战中被打跪了的日本人为什么能如此迅速站起来。一个有了坚强而乐观灵魂的民族又怎么会轻易被压制?

战争让国家千疮百孔,原子弹又把广岛变成一片废墟,父亲随后受到辐射死去,童年的岛田洋七被无奈的妈妈寄养在佐贺乡下的外婆家。虽然有时候连饭都没得吃,但是乐观的外婆总能想到办法在现实上和精神上渡过难关。

理论上明明应该是段悲惨的经历,实际却充满了欢乐?!多年后作者把这段美好的记忆记录成书,让总是埋怨日子过得不幸福的我羞愧不安,每每翻开都会受到极大的鼓舞,留下感动的泪水。幸福不是用钱买来的,而是用你的心态去决定的!

「阿嬷的智慧让穷苦的日子变得有所期待」

阿嬷在门前的小河上放上木棍,拦住了树枝可以晾干当柴火,拦住了上游市场里被扔下的品相或质量不好的蔬菜瓜果,这条小河居然成为了他们家主要的食材来源。拦住什么就用什么做菜,每天都会有期待和惊喜。

走路的时候阿嬷在腰上系上绳子,后面拴着磁铁拖在地上。这样磁铁就能吸附钉子废铁等等,可以卖掉换钱。她说这世上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看见路上有东西不捡那是要遭到老天惩罚的!

「阿嬷的心态让人始终乐观不抱怨」

别人来偷了鸡,阿嬷笑笑说贼人好蠢,非偷最老的那只。一句话让失去变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反而庆幸起来。既成事实不必为此悲观,所有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极少有人能做到。

考试得了极低的分数,阿嬷却说分数加到一起就变高了,人生需要总和力!这个观点我那时是第一次听到,突然觉得考试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接受,但是现实的环境又给予我沉痛的打击。

「周围人不言明的善意让人心存感激」

阿嬷最喜欢吃豆腐,但是河里漂不下来。整块豆腐又贵,于是她等到有破碎的豆腐就半价买回来。偶然的机会作者发现其实豆腐碎的时候很少,经常是卖豆腐的人故意弄碎,这样就能卖半价给外婆了。

作者体育比较好,开运动的时候班任老师总会借口自己肚子疼,然后把自己带的便当给作者吃。每次一打开便当,里面都是他没见过的豪华饭菜。后来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他才知道是老师故意这样做的,不说明只是为了不让他感到难堪。

如此残酷的战争背景下,通过一个老太太带着小男孩的日常生活,我对日本人有了新的认识,对生命的坚韧有了新的感知。

因为和日本微妙的关系,我们身边经常有人高喊着“打倒日本鬼子”的口号。虽然曾经的那段屈辱让我们仇恨,让我们不甘,但是至今很多人民群众也只能在所谓的抗日神剧上意*。可能我们真正了解日本人多少?想要超越他们靠嘴上说说就能成功?知己知彼,才能认识到不足。

如今我们已经不再被称为“东亚病夫”,但依然能听到很多人无病呻吟。无论走到哪里,有言论的地方就有一片唉声叹气。大部分人明明从出生起就没有受过什么苦难,却总是活在自己营造的抑郁氛围里,还以此为荣,天天高喊着这就是我们疼痛的青春!

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这本《佐贺的超级阿嬷》,纠正三观最好不过的教材。精神上的强大能帮助一个人,能帮助一个民族,更能帮助一个国家。

世界观——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例如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但是人能相互帮助相互理解;

人生观——你觉得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例如人应该为自己的家庭奉献一生,为亲人带来幸福安定;

价值观——你认为做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例如兢兢业业地钻研一门学术或者挣钱买房是很有意义的

商君书:这本古书绝对称得上是第一禁书,当之无愧的帝王之学

你相信控民之术吗?在先秦时期,有一本三观极其扭曲的经典,在这本经典中,唯一的中心思想就是控民。 在常人眼中,帝王与人民应该是相辅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