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在古书上的灵异事件
古书有很多记载是当时以及现在都无法解释的现象,有些事件的发生颇为灵异甚至是恐怖,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外星人”绑架
“西岩咀覃某,田家子也。光绪六年五月初八,晨起信步往屋後山林,见丛薄间有一物,光彩异常,五色鲜艳。即往捕之,忽觉身自飘举,若 在云端,耳旁飒飒有声,精神懵昧,身体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坠下,乃一峻岭也。”——《松滋县志》
此事记载于清朝光绪年间,一覃姓男子在早上散步于林间时,被一神秘物体带走,当他缓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被扔到了一处峻岭。而在此地遇到一个樵夫,樵夫问他是哪里人,他便说自己是湖北松滋人,樵夫则说:“子胡为乎来哉?此贵州境地,去尔处千余里矣!”也就是说覃谋被这一神秘物体带走了千里之余,并且被安全地扔在了大山之中。这件事似乎与90年代初的一个上海男子遭遇的事情一样,但该上海男子是在睡梦中被带往了千里之外的北京。一般出于县志的记载都还比较客观,这种事件的发生不知是否与蛊惑有关,在没有被揭秘之前,尚且认为是外星人所为吧。
天启爆炸
天启六年(公元 1626 年)五月初六辰时(注:上午 7~9 点),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尽拔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西安门一带皆飞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门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死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惟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然,其余了无焚毁。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天启六年(1626 年)5月30日上午9时左右,京城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城东北方渐至城西南角,同时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巨响声中,天空丝状、潮状的无色乱云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像柱子那样直竖于城西南角。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天崩地陷,万室平沉。东自阜成门,北到刑部街,长1500—2000米,宽6500米范围内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像雨点那样从天空中降下。数万间屋、2万多人都被炸成粉状,瓦砾腾空而下,衣物远飞至昌平,死者皆裸体。正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们,从高大脚手架上被震了下来,2000人跌成“肉袋”。为皇帝出宫准备的仪仗队中的大象,因受惊从象房中奔逃而出,满街乱窜,践踏百姓,死者无数。
据《天变邸抄》记载,大爆炸猛发之时,天启帝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大殿震动,皇帝扔下饭碗,起身直奔交泰殿。速度之快,惊慌的内侍们一时未来得及跟上,只有一个贴身侍卫扶着他。但行到建极殿时,行至建极殿旁,有木槛、鸳瓦自空中坠下,天启帝的贴身侍卫脑顶被砸裂,一命呜呼。天启帝喘息未定一人跑入交泰殿,躲到大殿的一张桌子下。同时,乾清宫大殿严重损坏,一派狼藉,御座御案都翻倒在地。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皆殉难,无人存活。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因大爆炸受惊而死。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1626 年5 月 30 日上午9 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 米,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
天启大爆炸其成因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与3600多年前发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 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不明物体
“河清四年,有物陨于殿庭,色赤,形如数斗器,众星随者如小铃。明年,娄太后驾崩。”——《隋书.五行志》
公元565年,在北齐首都邺城的皇宫中,一个赤色的不明物体,从天上坠落到皇宫大殿正前方,虽然只是斗器那么大,但伴随着一些像小铃铛的闪光物体一起坠落,这在现在看来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小的陨石落地,并且在落地的空中燃烧发出一些火焰。但随之而来的是次年皇太后娄氏的暴毙,时人便把此事与不明物体坠落皇宫这一不详之事联系到一起,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娄氏的老公是东魏丞相高欢,而高欢之子高洋于公元550年废东魏建立北齐,这个政权的名不正言不顺就成为了《隋书》的把柄,其实根据《北齐书.娄后传》来看,娄氏的去世时间是562年,与上述并不一致。
“陈太建十四年三月,御座惺上见一物,如车轮,色正赤。寻而帝患,无故大叫数声而崩。”——《隋书.五行志》
同样的事件也是来自《隋书》的记载,而这一次更神乎其神,公元582年,陈宣帝陈顼在御座上坐得好好的,御座上方突然出现了一个车轮状的红色不明物体,这也就不好解释成陨石了,并且陈宣帝因此病倒,可能是受到了很大的惊吓,而在病床上的陈宣帝可能又是做了噩梦,突然的大叫了几声便暴毙了。
到了公元586年,还是陈朝首都建康的宫殿里发生了同样的一幕,书中写到“有赤物陨于太极殿前,初下时,钟皆鸣,又尝进白饮,忽变为血,又有血沾殿阶,沥沥然至御榻,寻而国灭”。陈朝未代陈叔宝所经历的这次不明物体事件就更神奇了,“钟皆鸣”可能是陨体落地所产生的震动或者共振,但白色的水忽然变成血就无法解释了,并且在寝宫的阶梯上都留下有血迹,并一直滴落到了御榻。也许这是古人将自然界怪异的事件与陈朝最后的灭国联系在一起并加以夸张的描写吧,在古代天象与王朝的兴衰永远都会绑架在一起,这才显得顺应天道。
从民间故事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实民间故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真实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真实的民间故事篇一柴进恩施三家店
南皮县王庄村北有片废墟,名叫三家店。这儿原来是个十字路口,南北、东西交叉着两条古官道。张青与孙二娘结亲后,传说就在这儿开店谋生。
他们交结梁山好汉的事发后,县衙都头崔灿率二百多名兵丁前来缉捕。激战一天,终因寡不敌众,夫妻二人双双被擒,装上木笼囚车,往县城押送。
崔都头一身血污,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押着囚车正往前走,只见野猪林里尘土飞扬,飞出一彪人马,鹰鹞马上架,猎犬马后追中,中间红马上坐着一个年轻公子,英姿勃勃,精神抖擞。他就是大周柴世宗的后裔——小旋风柴进。此时他是从西庄轩出来的在野猪林里围猎一天,来东庄园歇息的。柴进见了崔都头,勒马跑拳问候道:“都头辛苦!车上缉拿之人可是匪首李豹”崔都头还一礼,垂头丧气地道说:“唉!别提了!野猪林的李豹谁奈何的了他就为捉这对鸟男女,折了我多少兄弟!”
柴进近前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差点失声喊出来。碍于官军,柴进忙退回来,强作镇静地对崔都头抱抱拳头;拨转马头,无精打采地回到了东庄园。
晚上,家人端来射猎的野味,柴进哪有心思尝一口操练人马的时候到了,柴进摆手免了,参星西斜,更鼓声声,柴进还独自在书房里转磨磨。孙二娘夫妻落入虎口,性命难保,他怎能不心焦呢!
柴进的庄园离孙二娘的三家庄只隔十几里。闲暇时,柴进常到这里坐客,论江湖,谈拳脚,惺惺相惜,关第处得很好。柴进是深知他们的底细的:二娘家住山东,三岁丧母,跟着爹爹长大,从小不习针凿,专好舞枪弄棒,爹爹爱她若掌上明珠,把平生的武艺传授给她,又请了些名师指点。二娘长到十七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貌如芙蓉出水。这时她已十八般武艺在身,样样精通娴熟。当地三十里五十村,很有名气。不料知县看中了她,定要娶为妾,几次差人提亲。二娘哪里肯依定要找一个武艺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如意郎君。知县恼羞成怒,亲自率人来抢亲。二娘火起,打死了一个衙役,又把知县打成了残废。为避祸与爹爹逃在江湖上,以后来到沧州李员外家当武术教师糊口。后来与张青结亲,二人靠开店为生。二娘痛恨当官的,更恨那些流氓无赖。她害的都是这号人,决没伤过一个贫若百姓。如今,他们大难临头,怎样救得他们性命呢
第二天一大早,柴进便差人去城里送饭打探。一连两天,还不见探子回报。柴进更是坐立不安。这两天,他哪有心出去打——更无心操练人马。家丁家将们知道主人的心事,都默不作声,只等着主人的吩咐。他们深知柴进的为人:自幼喜好武功,长大后专好结识天下豪杰。他的庄园里聚有四方奇人,吞金吐火,行云走风,百十号人当中,会哪项的没有
再说柴进,见探子还没回来,又要差人去打探。正在这时庄园里黑压压涌进来一群人。说李豹带人抢劫了大赵庄,还放火烧了村子。柴进闻听,二话没说,立刻披挂,点起百十号人马,飞奔大赵庄而来。等他们赶到,土匪们早逃没了影儿。柴进命人救灭了火,狠狠地打了几下马,好不沮丧地往回走。刚走到沧州官道上,正碰上去城里打探的探子,探子惶惶地报告说:“大官人不好了!沧州府批下回文,明日要把孙二娘夫妻押赴沧州开刀问斩。”柴进闻听,叫苦不迭,急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走着走着,猛然心生一计,心一横,忙唤过心腹家将黑虎,如此这般地作了吩咐……
第二天,天色阴暗,野猪林里松涛阵阵。通往沧州的大道上,吱呀呀行着一队车马。崔都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挥动那口九耳八环刀,不住地吆喝着,催促快行。三十多个兵丁个个哭丧着脸,跟着囚车缓缓而行,真如同出大殡一般。二娘夫妻俩五花大绑,坐在带钉子的囚车里,动不能动,挪不能挪,如同猛虎落阱,纵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枉然。
囚车行到野猪林的深处,突然一声锣响,树丛中跳出一百多个蒙面强人拦住去路。一个黑脸大汉跳出人群,端刀喝道:“此树是俺栽,此路是俺开,要从此地走,拿出过路财,李爷爷饶儿性命!”兵丁们一听碰上了李豹子,吓得撒腿就跑。崔都头大声吆喝,哪里止得住只好挺刀来迎。二人摆开阵式,一个马上一个步下,叮叮当当大战起来。崔都头哪是黑大汉的对手三十多个回合后,渐渐不支,被黑大汉一刀砍下马来。几个没敢跑的兵丁一看都头脑袋没了,谁还愿再砸了吃饭的家伙儿哭爹喊娘,撒丫子就跑。
这时,树丛中跑出一个青年,撕下面纱,急奔困车,举刀“喀喀”两下砸开了铁锁,急忙把二娘夫妻扶下车来。孙二娘夫妻见是柴进,又惊又喜,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原来这是柴进为救孙二娘夫妇,设得一计。柴进见二人已获救,急忙催促道:“此地不是说话处,快走!”拉起二人钻进了野猪林。
后来孙二娘夫妻在柴进家藏了些日子,以后柴进便把他们秘密地送到了二龙山。
真实的民间故事篇二“丑郡马”宣赞,脸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艺出众。先前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郡王爱他武艺,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
宣赞同大刀关胜、井木犴郝思文,一道征剿梁山,被俘后归顺义军,东征西讨,为梁山泊立下了汉马功劳。这里,不说他与郡主婚姻上的一段不幸,也不说他横刀立马,战场上勇猛冲杀的英雄壮举,但说他小时候庙殿装罗汉的一段故事。
生在东京,长在东京,父亲是一员朝中武将。
这年,皇上拨了一 笔巨款,让重修普陀寺。宣赞的家就在普陀寺的旁边,平时常时和伙伴们来寺里玩耍。
竣工这天,皇上传旨要来寺里视察。一大早,寺里和尚就将殿堂打扫干净,严守门户,但等着皇上御驾亲临。
宣赞和伙伴们可不管这一套,瞅个空子,又钻进了寺庙里玩耍。
寺庙的偏殿,塑有八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宣赞和伙伴们便在里面捉起迷藏来。玩着玩着,一个伙伴突然将一尊罗汉撞倒,泥塑的罗汉被摔成几段。
小伙伴吓坏了,宣赞也吓坏了。因为这尊罗汉手举阴阳棍,就在前面比较显眼的地方。小伙伴见自己闯了祸,撒腿就想跑。这时,老方丈来了。一见这情景,当时就气坏了。因为皇上就要来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桶了漏子,这还了得!再塑,已经来不及了,这位置又是那样的显眼,冷丁少了一个,与整体又不协调,这可如何是好!
老方丈抓住小伙伴,就要揍他。然而就是揍死人,也于事无补。情急之下,宣赞想出一个好办法。对老方丈说:“老师父,我有一个主意,不知可行不”
老方丈正在火头上,怒冲冲地说道:“你能有什么办法除非你会变!”
“对,我就想变个罗汉,你看我这模样,不用打扮就像………”
一句话,提醒了老方丈,仔细一打量宣赞的模样,不由得转怒为喜。暗道:这不家伙长得倒蛮像!个头像,不用化妆,真是一个天生的罗汉!事到如今,只有如此了。
老方丈让小伙伴们立刻把碎泥胎搬出去,打扫干净,又让宣赞手拿阴阳棍,拿个姿势,立在那里。嘿,与整个罗汉群混为一体,实在是太像了!
老方丈松了口气。这时,皇上率文武百官视察来了。老方丈嘱咐了宣赞几句,慌忙迎驾去了。
皇上对新落成的普陀寺很感兴趣,转了正殿转偏殿,最后来到了八百罗汉群像前。
宣赞拿阴阳棍,做着姿势。毕竟是第一次经此阵式,不由得心儿呯呯直跳。一个姿势站久了,腿也疼,胳膊也酸了。他紧咬牙关,硬挺着,心里只盼着这帮人快些离去。
文武百官中,宣赞的父亲也在其中。
众百官陪皇上在八百罗汉群像前驻足观赏,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宣赞的父亲一眼扫上了手拿阴阳棍的黑罗汉。暗道:嗯咋这么像我家宣赞再仔细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啊这孩子咋来殿里装起罗汉来了!这要让圣上看出破绽,惊了驾,岂不要招致灭门之祸!这可如何是好
再说跟随的老方丈,此时更是如热够锅上的蚂蚁,生怕宣赞被人认出,那还了得!老方丈在苦苦想着对策………
皇上来到了宣赞面前。情急之下,老方丈“哎哟”一声,装作崴了脚的样子,把皇上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宣赞的父亲借机发作起来,大声喝道:“混帐!如此大呼小叫的,惊了圣驾咋办”说着拔剑就要杀老方丈。
宣赞的父亲也是为了吸引皇上和百官的注意力的。这一招儿还真灵,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和老方丈。
皇上还算仁慈,忙用手止了宣赞父亲:“不得乱来,快去看看他怎么了”
众官围拢过来,皇上也往前走了好几步,离开了宣赞。老方丈松了口气,宣赞的父亲也松了口气。
老方丈被人扶了起来,说明原因,连连责怪自己“罪过”。
经过这场小小的“变故”后,皇上的游兴大减,又往前走了几步,扫了几眼满殿的罗汉,便走出了偏殿………
宣赞见皇上和文武百官都退了出去,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真实的民间故事篇三宋江劫粮
一天,梁山寨打探消息的小卒禀报:济州府的十三条粮船,早是从济州出发,已过汶上县地界,天黑时将靠安山镇码头过夜。宋江听了心想:这许多粮食,都是百姓血汗,如今正是春荒,山寨里屯粮也不十分多了,不如夺了回来。吴用也有意夺粮,对宋江说:“大哥,这安山镇离梁山泊近在咫尺,又有河汊相通,若要夺粮,请早做定夺。”
宋江连连点头,传令水军备下十条快船,一队由李俊带领,另一队由张顺带领,每队二十人,从安山镇东西两方划近码头,夜交二更动手。
入夜,安山镇码头的济州府粮船,桅杆上吊着一只只大灯笼,把河面照得通明。守船的官兵受了一天的颠簸,身子骨乏了,坐在船头上,拄着杆长枪打盹。夜交二更,只见码头上游漂来几条小船,箭一般靠近了粮船。守船的官兵听见水响,打了个愣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时只见小船已经贴上了船帮。
“谁”守船官兵大声喝问。小船上的人,也不答话,扳着粮船的船帮一纵身子,嗖嗖地蹿上了粮船。后头粮船上守夜的官兵,见前边出了事,一齐赶来,把小船上上来的人堵住,在前边的船上厮杀起来。
约摸半个时辰,忽听人有高喊:“不好了,尾船上有人偷粮!”正在前边助战的官兵一听,慌了手脚,舍下前边,又一齐向后退来。也真奇怪,前头小船上上来的人,也不追赶,各自跳上了小船,一声呼哨,飞一般地走了。等官兵退到后边的船上,三条尾船上的粮食全不见了。官兵知道中计,想要去追,河面上却连个人影也没有。
原来,宋江令李俊把船从河上游划近粮船,缠住守夜的官兵;叫张顺逆流上去,爬上尾船,带人搬运粮食。等小船装载满了,叫人故意喊叫,把前边的官兵向后引,好叫李俊脱身。
宋江设计劫了这几万斤粮食,一半留在了安山镇附近,散给了四乡百姓;一半运回了梁山寨上,补做军粮。事后,吴用又让戴宗到安山镇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凡过往官府粮船,须留下三条尾帮船只的粮食,方可通行。如有违令,除将粮船全部夺走外,并将押运官吏处死。”末尾,写着梁山泊寨主宋江的名字。
史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流水觅知音!!
:
伯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民间故事。
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
"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于《警世通言》。
1历史上死亡最臭的皇帝---晋景公姬獳。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权倾天下的厉害人物,戎马一生,过了一辈子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到了晚年估计是有点老年痴呆了,也好奇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便找了当时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来给自己算一卦。
姬先生问:我还能活多久啊。算命先生也实在就说:“今年的新麦子你肯定吃不上了”。这话搁到谁身上谁也不痛快不是,于是作罢。等到今年麦子出来的时候,姬先生就把那位算命先生找来了,说:“你看我碗里的不就今年的新麦子吗?
你不是说我吃不上吗?我这就吃给你看,不过我吃之前你得先死,是让你算的不准呢”!出完算命老头拉出去被砍了,正当姬先生准备吃饭的时候感觉身体不适,于是就上了趟厕所。侍卫等了半天,还看不到皇帝回来吃饭,四处寻找,最后在厕所发现了姬先生的尸体,已经一命呜呼了。
2历史上死亡最奇葩的皇帝---秦武王赢荡
他生在当时秦朝正鼎盛的时候,年龄才23岁,风华正茂的岁数,并且他身体强壮,孔武有力,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他有点缺心眼,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跟他比过力气的人都封了大官;比如:乌获、孟说等人。
23岁那年,外出到洛阳,看见洛阳的大鼎顿时来了兴趣,还听说有个姓孟的也是个大力气之人,这他就不服气了,所以找人过来一比高低,非得说自己也能举起来,最后举是举起来了,可惜没抗住啊,最后鼎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放到现在不过是截肢的问题而已,可是当时医疗条件差了,没几天就死在了洛阳,真是英年早逝。
3历史上最无奈的宰相---崔杼
当时的齐国君主是姜光,姜光的能当上君主还是崔杼一起联合起来才做到的,按说他们两个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才是,奈何姜光贪恋美色,把绿帽子带到了昔日的战友头上,崔杼知道事情后一不做二不休,找人结果了君主的性命。
碰巧当时的史官心眼比较直,就如实写到:"崔杼弑其君"。崔杼也觉得名声不是好听,再说自己也真的有情可原,史官不听被崔杼给杀了,当时的时候史官都是世袭制的,史官的弟弟上台后还是这么写;崔杼一怒又杀掉了,当史官第三个弟弟上台后崔杼听说他还是这么写,他就不敢再杀了,否则真的就遗臭万年了。
4汉武帝想杀奶妈
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道:“皇帝残忍而执拗,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
皇帝要处决你的话,你记得回头看我,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
”奶妈按照东方朔说的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最好赶快走吧,皇帝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怎么会惦记着你小时候喂奶的恩情呢?”皇帝感到很悲伤,就不再提杀乳母的事了。
5东坡肉故事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触犯了皇帝,被贬到黄州,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宋神宗驾崩后,苏东坡重新被起用调到杭州作官时,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他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后来被称为苏公堤。
老百姓为了赞颂苏东坡的功德,到了春节时就给苏东坡送猪肉,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了猪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家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送给每家每户。但家人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然而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之,此后被人们命名为“东坡肉。”
我是历史沧澜,这个问题,有点说来话长,因为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不可能一一说完。而且每个人的看法和见解都会不同,在这里,先简单说一个我认为很神秘,很重要的,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山海经》到底是是完全志怪的神话故事,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地理著作。
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志怪类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具体作者不详。也有学者认为该书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描绘的很多事物实在太过离奇久远,所以连古人也认为该书是战国时好志怪的人以《穆王传》为蓝本,同时糅杂了《庄》 、《列》、《离骚》 、《周书》 、《晋乘》等书中的内容汇编而成。
《山海经》有关于自然地理的记载有很多。上面记载了不少的山,如“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这些山都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里面也记载了水文,河流大都记载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比如像黄河、渭水的记载。根据他们的支流流入的干道了解到他们的大致流经区域。
《山海经》记载的大禹治水和现在的研究完全吻合,在当时也有精细的配图。而那些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都在《山海经》中有着图腾和文字记载。屈原很多幅作品中都有和《山海经》相似的地方,而古代那些求仙问道的皇帝可能也是看了《山海经》才一直追求得道成仙。
现在以《山海经》为蓝本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非常多,可见人们对上古这些神秘的事物还是很好奇,很想了解清楚的。尤其是影视作品更给《山海经》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让人更加神往。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山海经》记录的那些上古神兽,说不定也真的是曾经存在,只是现在灭绝了。毕竟在史料还不丰富的上古时期,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还不能完全了解清楚,希望随着科技的发达,能让我们了解到更丰富的史前文明。
我是历史沧澜,您还有什么见解,欢迎留言讨论啊
伯牙鼓琴的译文如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出处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古诗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
鼓:弹奏。
听:倾听。
绝 :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典故介绍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和成连先生学古琴。那时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味,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经过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鼓琴遗址
伯牙鼓琴遗址现存争议的有两处:一处是武汉市汉阳区月湖湖畔的伯牙琴台(又称古琴台),另一处是石首市调关镇境内的调弦口。汉阳古琴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抗日战争时期毁于炮火,解放后又重修。调关古调弦亭建于宋朝,由于年久失修毁于民国,后一直未予修复。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历代毁建多次,现有建筑大多为1949年后重修。新建的古琴台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汉文帝在位时逼自己的亲舅舅自杀是真实的事件,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这个故事作为支撑。
在汉朝十年前的某一天,汉文帝的舅舅薄昭杀死了汉文帝手里面的一位大臣。薄昭不仅仅是汉文帝的亲舅舅,也是汉文帝母亲唯一的亲弟弟。
但是国家有自己的法律,如果是私自杀了朝廷里面的大臣应该受到惩罚,会被砍头。但是汉文帝想了一想,如果选择直接杀了他,那母亲会特别的伤心,这样会使得母子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好,但是如果不把自己的亲舅舅杀死,不能服众,因为他触犯了法律。最终如果自己没有惩罚他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使大臣们信服。因为这明显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舅舅,即使他已经触犯了法律,也不把他杀死。
最后他思来想去,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舅舅自杀。于是他就把这个想法和一些大臣说明,手下的大臣听说了之后,觉得是一个好办法,就开始去薄昭家里借着喝酒的理由,在酒席之上一直劝薄昭自杀,但是薄昭也并不傻,他听了之后,生气地让大臣们滚开。
大臣们一看这个方法不好,就让汉文帝又心生一计,想着让大臣们继续去薄昭家里面,每个人都穿着孝服去薄昭家里面为他悼念。几天过后,这些大臣们都身穿孝服,披麻戴孝的来到薄昭家里面一句话不说,就跪在门口一直使劲的哭,薄昭怎么赶他们,他们都不走。他越是想要出来阻止他们,大臣们哭得越来劲,薄昭到最后没有办法,只能选择了自杀,就这样,汉文帝终于逼死了自己的亲舅舅。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记录在古书上的灵异事件
本文2023-10-07 13:12: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