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如何 ,从软装和硬装方面进行介绍?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平等和无障碍的环境的设计理念。从软装(室内家具、装饰等)和硬装(建筑结构、设备等)方面来看,以下是关于无障碍设计现状的介绍:
软装方面:
家具:无障碍设计要求家具的高度和布局应适应各种身高和行动能力的人群。例如,沙发和座椅的高度宜适当,便于坐下和站起;床的高度宜适中,方便入睡和起床。
地毯和地板:选择低摩擦系数的地毯或地板材料,以减少步行时的摩擦和滑倒风险。同时,保持地面平整,避免凹凸不平的地面设计。
照明:提供充足而均匀的照明,确保各个区域都有足够的亮度,减少阴影和视觉混乱的可能性。使用无眩光的照明设备,避免刺激眼睛。
硬装方面:
入口和门道:确保入口设有无障碍通道,无台阶或有坡度的斜面,方便轮椅进出。门道应宽敞、易于开启,避免使用过重或过高的门。
扶手和栏杆:在楼梯、走廊和浴室等区域设置牢固的扶手和栏杆,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平衡,减少意外摔倒的风险。
浴室:无障碍浴室包括设备安装的合理高度和布局,如坐便器的高度、无障碍淋浴间等,方便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电梯和坡道:公共场所需要提供无障碍电梯和坡道,以确保轮椅用户能够方便地到达各个楼层,并且能够顺利进入建筑物。
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已经开始关注无障碍设计,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然而,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以创造更为包容和无障碍的环境。
障碍这个词作为一个名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阻挡前进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有形的障碍,也会接触很多与障碍相关的术语,比如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功能障碍等等。对于这些隐形障碍,人们用医学的方式或心理学的方式去解决它们。
在残疾人的世界里,有一个名词叫无障碍。在社会运行系统里,无障碍已经逐渐被大众认知并接受,由政府推进进程,并逐渐常规化,合理化。无障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将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什么叫无障碍呢?
事实上,无障碍这个名词并不是残疾人世界的专有名词。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它主要包括坡道、盲道、无障碍垂直电梯、低位装置、专用停车位、专用观众席、安全扶手、无障碍厕所、以及其他便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施。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暂不谈信息无障碍那么高端的问题,我们先看一看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物质环境无障碍的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德国,美国等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对无障碍建设便已经重视起来。无障碍设施不建全,建筑物和道路是不能够获批修建的,他们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方面做得是很完善的。在我国,无障碍问题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到了二千年之后才被重视,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如今,哪怕是我们这样的小城市里,在新建的建筑物里,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政府机关及各单位的门前,已经都出现了坡道,无障碍卫生间,安全扶手等设施。这是一个进步的体现,但离合格和规范还差得太远。人们的无障碍意识也不强。例如我看到广场的公共卫生间里虽然设了无障碍厕位,但外门口的门槛却几近十厘米之高。试问,坐轮椅的朋友如何可以靠自己进去呢?而许多残疾人朋友都反应,许多地方的安全扶手仅仅是虚设,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许多健全人可能会以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督建单位恐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把无障碍问题放在心上。可是,如果全社会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营造畅通无阻的无障碍环境,难道不是全人类共同受益吗?谁敢说你就一定用不到这些设施呢?年轻的妈妈推着童车,她会从台阶抬着车上去还是会选择平缓的坡道呢?每个人都会有衰老的一天,当你年迈的时候,或此时早已年迈的父母在公共场所,难道不需要一个扶手撑一撑,需要一个坡道缓一缓吗?当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经济发展导致的车辆增多进而导致的车祸,包括地震、各种工伤导致的残疾,只会让残疾人这个群体数量增长,任何人都有需要无障碍设施的可能性。因此,所有人都该提高无障碍建设的意识,了解并支持无障碍建设。无障碍建设是需要全民的意识增强才能大幅度推进的。政府也该形成规范,出台严格的政策,不执行或胡乱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筑单位要受到严厉的制裁,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最佳的监督员。
人们一定会发现,大街上也不太见到重度残疾人呢?是不存在这样的人吗?可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重度残疾人都成了这个社会的隐形人,因为他们出不来,就算买得起轮椅,也没有好的,安全的道路和坡道让他们行走,更没有办法解决二便这样窘迫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生活在农村的重度残疾人,住在低矮阴暗的平房里,竟然十几年没有出过家门。在国家下达了关爱残疾人的政策之后,当地残联给他家修了一个小小的坡道,又给他配上一台轮椅。当人们把他从屋里推出来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激动得泪流满面。十几年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晒晒太阳都成为了他无法实现的奢望。
还有一位重度残疾人,每天在家里都爬着上厕所,他的兄弟一周回来一次给他洗澡,窘境可想而知。残联得知情况之后,给他配置了一台轮椅,又把他家的卫生间做了无障碍改造,加宽了房门,这样,他就可以坐着轮椅去上厕所了,也可以独立坐在花洒下洗澡了。他激动地说,四十多年了,这回才活得像个人了。
这是两个家庭无障碍改造的范例。如果全社会都重视并加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让那些重度残疾人可以和健全人一样走在大街上,享受平等的阳光雨露,好好去欣赏去参与这个世界,那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的到来。
残疾只是一种生命状态,残疾人被迫接受这种生命状态,同时有强烈的意愿平等在生活在这个社会。残障人士有平等的权利共享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公园里的百花争艳,欢声笑语。他们需要芸芸众生相同,平等参与社会各个层面那种感觉。希望随着无障碍建设的推进,他们的期待可以实现!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忧患的意识,人文的情怀,共同参与到这项为人类造福的活动当中去,畅通无阻的未来,是属于我们大众,造福我们大众的。
无障碍设施是指能够使残障人士通过障碍物、融入社会和平等参与的一些设备和措施。在学校环境中,无障碍设施主要是为残障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易于访问的学习环境。
无障碍设施的种类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障碍设施:
1 特殊教育室:为智力、身体或认知残障学生提供各种适当的学习资源。
2 无障碍通道:将无障碍通道标记为易于识别的色彩或图案,或带有明显的触觉或视觉标记。
3 无障碍卫生间:干净、舒适、宽敞的卫生间,可以让轮椅或其他设备可以轻轻松松进入。
4 电梯:可轮椅通行的电梯,以便人们可以轻松进出多层建筑物。
5 无障碍车位:体积大、设有蓝色障碍标记的停车位,提供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6 接驳车服务: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有轮椅进出口的校园接驳车服务。
以上设施是中小学校常见的无障碍设施,每个学校可能有自己的设施和政策,这取决于学校所在地的法律和条例。如果你在使用这些无障碍设施时遇到困难,请向你的老师或学校管理人员寻求帮助。
一、秦始皇的功: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1、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才使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实行郡县制最大的一个文明成果是彻底废止了所谓的世袭贵族制,使贵族的产生有了新的、比较公平合理的方式。
2、秦始皇在文字和度量衡上实现了统一,从而大大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经济的交流发展,使得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管相距多远,从几公里到相距数千公里,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无法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只要读书识字,便可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这一切全赖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劳。
3、秦始皇在全国修建直道,开了人类修筑高速公路的先河。除了修直道,秦始皇还开凿灵渠,构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经略边疆,基本奠定中国版图。
二、秦始皇的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使春秋末叶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为后世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开了恶例。
扩展资料:
秦始皇创建中华帝国堪称千古一帝无人可比,遭受千古骂名的原因有:
1、在于秦柞太短,没有人替始皇帝书写公正的历史,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没有人会像此后的历代帝王那样,动用御文人替祖先粉饰美化,虚构历史。如出身寒微低下的刘邦,竟然被杜撰出“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来,而且还附会说刘邦是赤帝之子,杀了当道的白帝之子白蛇,以此拨高刘邦的身份。
2、秦始皇开创的新制度,使六国贵族遗民感到无所适从,认为三代以来的礼乐崩溃,因而不惜反对到底,以表达内心对旧秩序被打乱的慌恐和无奈。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变革,恰恰最大限度地损害了贵族和诸候国的利益,所以,受到了六国落魄贵族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始皇在出巡途中第一次遭遇袭击,就是在博浪沙由出身韩国贵族的张良发动的。张良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西汉建立了大功。
参考资料:
_秦始皇
1989年,我国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正式在城市设计中落实,1990年也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保障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政府工作的职责,以此保障了残障人士的出行便利。
而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更是飞速发展,仅是北京所进行的无障碍改造就高达14000项。
在奥运会结束后的10年里,我国也并没有减缓无障碍城市的建设,总计投入超过了1800亿人民币进行无障碍改造(该数据为2017年统计),开展无障碍建设的城市、县城总计达到了1702个(该数据为2018年统计)。
这些数字,无一不在向我们揭示:我们的国家对残障人士的出行问题非常重视。
无障碍设施的现状
结合以上内容,大家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矛盾:为何国家如此关心、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但如今的残障人士仍然面临着出行困境,甚至还发生了文军先生这样的惨案呢?
那么,我们就从残疾人的视角,来看看如今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吧。
假如你是一位视障人士,出门需要带着拐杖,依靠盲道分辨道路,那么你可能遇到的盲道可能是这样的:
有些盲道通向的是死胡同,有些盲道被车辆、小摊贩占用,有些盲道可能直接通往死亡。
再假如,你是一位腿部受伤,需要坐轮椅的人,即使出门时有亲友陪同,你也可能会被这些设施挡住去路:
这些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不会注意到的石墩、石柱,都可能是出行障碍人士的拦路虎。
在这些压力下,残障人士的出行变得寸步难行。
而这些投入巨大成本建设,却没有真正派上用场的各种无障碍设施,甚至被网友所质疑:“从来没见过盲人使用盲道,盲道的建设是一种浪费吗?”。
事实上,并不是残障人士不想使用,而是这些无障碍设施在设计、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欠缺合理规划,有些地方的无障碍设施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这些具有缺陷的无障碍设施,不仅没有为残障人士的出行带来便利,甚至还成为了他们出行的障碍。
无障碍设施存在的必要性
在身体健全的普通人眼中,或许会认为无障碍设施离自己很遥远,况且在大街上也鲜少见到残障人士。那么上述这些难用、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真的值得国家投入如此多的金钱、精力去建设吗?实际上,需要受到特殊照顾的群体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中国有8000万残疾人,其中包括1700万视障者、2000万听力障碍者、7000万读写障碍者,而除以上所述的残疾人外,还有15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属于障碍群体,加上其他各种类型障碍人群,这些障碍人士加起来占中国人口总数20%以上。
如此庞大的数目,怎么会不引起社会的关注与特殊照顾呢?
再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无障碍设施难道只是残障人士需要使用吗?
在国外的建筑学上,无障碍设施被称为“通用性设计”或“包容性设计”,简而言之,这些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失能人士,而是强调这是一种考虑到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多样化需求,而产生的人性化设计。
大家在生活中,都有会碰到因受伤而腿脚不便、或者需要推婴儿车、行李箱的时刻,在这些时候,城市里可以正常使用的无障碍设计常常也能为我们提供便利。
例如,我在读大学期间,每次提着近20公斤的行李箱往返于学校与老家之间时,看到长长的阶梯旁边有无障碍通道时,都会长舒一口气。所以,一座城市中合理的无障碍设施,是为城市里的每一位居民提供福祉。
城市设计的人文关怀
无障碍设计的初衷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但由于我国无障碍设计的起步时间较晚,且近年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导致大部分地区在面临无障碍设施的需求时,都仅仅是在“抄作业”,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城市状况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地方化改良。
这种人文关怀的欠缺不仅仅体现在无障碍设施的大量建设上,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除了出行不便的残障人士,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值得我们的关注:城市流浪者。
随着近些年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里多了很多外来务工者,微薄的收入仅够生存,以打零工、拾荒度日,他们为了省钱不去租房。虽然不是乞丐,但他们露宿街头,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一张席子、一床破棉被、几件衣服和一个尼龙袋装着的行李,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在火车站、便利店、天桥下、公园长椅,都常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而在一些城市中,为了防止流浪者栖居桥底,维护所谓的“市容市貌”,甚至在天桥下设置了水泥锥。
更有甚者,为了防止流浪者在公交站过夜,而将车站的站台座椅改造成了弧形,只要一坐上去,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滑。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多年前,我们的城市建设无论对于残障人士,还是流浪者,都有着太多“驱逐”他们的设施,他们作为社会的弱者,却在这个不断发展的城市中寸步难行,最终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但近年来,上述对待弱势群体不友好的设计已经在逐渐被改良或被取缔,因为一个人性化、开放包容的城市应该善待弱势群体,这考验着政府职能部门的胸怀与智慧。城市不应以这样冷漠的方式对待弱者,而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帮助。
但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城市还需要时间,相信在未来,人文关怀的进程一定能与不断发展的科技齐头并进,让我们的每一个同伴都能享受优质、平等的待遇。
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至今,所依靠的正是相互协作、帮助弱者,不抛弃任何一个同伴,才能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更好。
随着社会经济地点发展,相比较以往来说,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发展总会有相伴随的问题,当前残友们的生存状况也有很多非常困难的地方。我们分析一下都有哪些困难。
第一:婚姻困难
受限于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残疾人往往不容易找到配偶,即使找到了另一半,也大多同为残友。这就形成了“弱弱结合”的婚姻状况,往往陷入更加困难的生存境地。
第二:就业困难
对健全人来说找个合适的工作都不太容易,更何况残疾人。一方面雇主不愿意雇用残疾人,另一方面由于身体限制,残友们很多职业也不能够胜任,更加限制了就业面。就业困难是造成残疾人生存艰难的最根本原因。
第三:供养困难
家庭供养困难是造成残疾人和家庭贫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要进行日常照料,影响参与社会生产,而且康复治疗还会消耗大量金钱。
第四:养老困难
由于目前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对于年老的残疾人还没有完善的保障方法。残疾人的老年生活质量往往非常艰难,依靠亲朋好友的照顾才能勉强生活。
第五:出行困难
目前国内的无障碍建设大多局限于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残疾人出行遇到的困难非常严重,经常是超市公园进不去,机关单位上不去,出门办事非常难,更别说参加工作了。
说了这么多困难,其实远远没有说完,残友们有补充的可以留言讨论。困难找到了,那有没有解决方法呢?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希望的!
1、关于无障碍
首先,呼吁政府落实无障碍设计规范,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无障碍环境,让我们能自由出行。
其次,我们鼓励只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走出家门,出现在所有交通工具前,出现在“有障碍”前,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群体的存在,意识到“无障碍”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多刷脸多刷存在感多发声,才能推动“无障碍”的建设。
2、关于社会观念
我们希望所有人平等的对待我们,我们不需要同情和怜悯,我们也不是为了励志而生,把我们当成一个普通人,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尊重。
3、关于自我观念
我们希望大家都认识到身障不是不幸,只是不太方便而已,我们也可以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对于未来,我们更应该卯足了劲儿不断的充实自己,装备自己,挑战自我。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灵去迎接未来,开创新的世界。
4、关于就业政策
我们希望政府提高按比例就业标准,严厉处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企业,给我们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同时把残保金切实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上,及时透明的公布残保金的用途。
5、对于补助政策
我们希望补贴能扩大的所有残疾类型,并全面提高补贴标准,给我们基本的生活保障,让我们生活的更有尊严。
总之,残疾人的难是社会“不作为”的衍生品,只要社会创造平等的条件,给予我们应有的权利,残疾人的生活将不再难。
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如何 ,从软装和硬装方面进行介绍?
本文2023-10-07 13:19: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