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驸马》原唱严凤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女驸马》原唱严凤英,第1张

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女,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在短暂的艺术生命中,严凤英主演的大戏有20多个,小戏近30个,此外还拍了3部**,被田汉同志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被国人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

严凤英的黄梅戏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女驸马》简介

《女驸马》是1959年由安徽省第二届戏曲汇演安庆地区代表团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编剧,刘琼导演,严凤英、王少舫、田玉莲、陈文明等联袂主演的戏曲**。讲述了冯素珍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家境败落,继母逼退婚。素珍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洞房之夜实情相告与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

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人。

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10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

少年学艺

由于父亲严司明和母亲离异,严凤英在四五岁时,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学唱了流传于当地的不少民歌。她的父亲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无聊时,教她唱京剧,这使她与戏剧艺术有了接触。

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曾参加戏班的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了罗家岭,他一面开铺谋生,一面收徒授艺,严凤英由此与黄梅戏结下缘分。她始而偷偷学戏,继而拜严云高为师傅,正式成为他的女弟子,并学会了《送香茶》、《春香闹学》等传统戏中的单折。

从学唱民歌小调,到学唱学演黄梅戏,从四五岁到十五岁,严凤英度过了踏上黄梅戏表演艺术道路的准备时期。

我是余秋雨老师的忠实读者,从他的书中,我了解了一些马兰的遭遇和近况,在这里与关心马兰的读者分享一下。

小的时候,看过马兰演的《严凤英》、《女驸马》、《龙女》等等,非常喜欢她。那些年,马兰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曾在一些晚会上看到过她的身影,她是安徽的形象大使,黄梅戏的代表人物。

可是这些年,马兰消失在了观众的视野中,屏幕上再也没有见到她的身影,让喜欢她的人很费解,她去了哪里?

其实,她只是失去了媒体的传播,但是,从未停止对自己喜爱的艺术的追求。当年,在大红大紫的时候,引起了一些官员的注意,而马兰老师是个纯粹的艺术家,用她自己的话说“只会表演,不会联欢。”她因为婉拒了一个重要人物到场的联欢会,失去了在安徽的舞台,三十八岁时被迫离开。而黄梅戏的根在安徽,离开了安徽,失去了她的表演团队,就等于彻底失业了。

马兰跟随丈夫余秋雨辗转到了深圳,买了套房子住下。最困难的时候,她想找一份工作,重新做一个工人也可以。但是躲到深圳的他们没有躲得开一些人在媒体上的诽谤,说他们的房子是深圳市政府送的,代价是为他们说好话。

用余老师的话说,他们夫妻,只想干干净净、安安静静地从事一点艺术文化,从来不想招谁惹谁,受到了欺侮也绝不还口,却不知怎么变得寸步难行。

关注余秋雨的人都知道,余老师这些年被一些媒体和一些人关注,谣言、诽谤、中伤,一直没有断过。马兰是余秋雨的第二任妻子,他们不止一次地被离婚,谣言在媒体上闹的不可开交,为此,马兰写了几句话——

世上有不少人一直生活在沼泽地,从来没见过高山。终于有机会来到高山面前,便惊讶:这山怎么不倒?

过了半年,心想这下该倒了吧?一问,没倒。

又过了一年,便断言,这次不会有错,一定倒了。但一问,还是没倒。

于是那山便成了他的仇敌,夜夜诅咒,天天造谣。

遗憾的是,那山,一万年也不会倒。

马兰的这段话,读着非常痛快!

这些年,余秋雨写剧本,马兰来演,《冰河》、《秋千架》、《长河》等等,在上海、北京等大剧院演出,场场爆满,受到极高的评价。只是这些演出,全国大部分的观众是无法看到的,所以,很多人纳闷,马兰,她去了哪里?所以,喜欢马兰的观众也可以放心而安慰了,她没有停下脚步。

而让大家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了马兰的黄梅戏,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当年,用种种借口让马兰无戏可演的某些官员,会觉得有些可惜吗?

他们喜欢在台风中的黄昏,立在海边,只有两个人的海边。他们一起迎接自然的风雨,也一起抵御人生的风雨。他们是恩爱夫妻,灵魂伴侣!

作为喜欢他们的读者和观众,我希望能看到他们更多的作品,希望他们不再被谣言中伤,更希望广大不明真相的人们,不要人云亦云。

自古名人总是要比普通人承受更多。特别是那些纯粹的文化人,他们在自己的艺术长河里,如鱼得水,却在 社会 这条大河中,艰难前行。

愿他们现世安好!

(附:关于马兰的遭遇和近况,在余秋雨老师的书《吾家小史》中有详细的描写,大家可以去看看)

据我所知,黄梅戏艺术家马兰现在正在上海戏剧学院担任教授一职,而且现在的马兰将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家庭生活上。 虽然马兰偶尔会参加一些活动,但是基本上已经淡出了黄梅戏的舞台,她与丈夫余秋雨生活的非常幸福甜蜜,而且马兰将自己保养的也很好,身材气质俱佳,看起来还是十分年轻漂亮。

说起马兰,可能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太认识,但是她出演的角色大部分都知道,马兰曾经在86版西游记中饰演唐僧的母亲殷温娇,虽然出演的片段很短但是却能让人过目不忘。 剧中的马兰看起来温柔娇羞倾国倾城,特别是她抛绣球的那一段简直是经典,娇羞的眼神看一眼就让人心神荡漾。

马兰不仅是影视剧演员还是一位黄梅戏艺术家,要知道黄梅戏可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种。马兰的声音甜美,唱腔动人,吐字清晰,获得了戏曲方面的所有重要奖项。

马兰出演的《女驸马》名动天下,甚至在香港未回归前曾赴香港演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她主演的《无事生非》也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过,甚至马兰曽作为演员代表参加了欢迎伊丽莎白女王而举行的国宴;她甚至是艺术大师严凤英之后最有成就的黄梅戏演员。

马兰曾获得过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甚至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马兰是国内迄今为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和电视剧国内表演最高奖的第一人。

马兰在与老公余秋雨结婚后就渐渐淡出了戏曲界和影视界,她的老公余秋雨是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两个虽然相差十六岁,但是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非常的般配,两人结婚之后也非常的恩爱,甚至马兰曾说下辈子也要嫁给余秋雨,看来两人非常的知心知底,有很多共同语言。

现在的马兰虽然很少出现在观众眼里,但是知道她过得很美满对于戏迷和影迷们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希望她和余秋雨能够幸福一生白头到老!

随着 科技 的发展,影视剧的普及,不得不承认,戏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导致艺术家的改行和传承人数的骤减。黄梅戏属于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最早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现在也逃不脱这个命运。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也基本上离开黄梅戏这个舞台了。

黄梅戏女演员中,唯一代表最高艺术水平的人物是严凤英,其次就是马兰了。她唱腔动听,行腔优美,吐字清晰,不但在戏曲方面囊括各种重量级奖项,还获得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1980年,马兰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第二年,赴香港演出黄梅戏《女驸马》,她的表演、形象十分的妩媚大气,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好评。

在杨洁执导的《西游记》中扮演唐僧的母亲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扮相被称为国色天香。特别是绣球招亲这一段,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马兰的表演很完美,让人不能自拔。

1982年排演舞台剧《龙女情》,先后在河南郑州、洛阳等十个地市先后公演六十余场。1984年2月,《龙女情》被改编成戏曲**《龙女》,由马兰主演。

1986年,马兰主演的《无事生非》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演出前马兰作为演员代表参加了李先念主席为欢迎女王伊丽莎白举行的国宴。

1993年,她的《红楼梦》和《梁祝》得以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演出,成为各类畅销杂志的封面人物。

1997年2月,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1988年,马兰毛遂自荐主演人物传记电视剧《严凤英》。同为黄梅戏演员,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马兰对严凤英的为人、品德、性格、艺术深入了解,朴实自然的演出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灵魂。

2012年,以马兰名字命名的“马兰戏剧工作室”成立。

回顾马兰的戏曲道路,由于传统的几部戏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 娱乐 需求,所以她在开拓题材、编演新戏这方面做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在一些新编剧目中,加入新元素呈现给观众新时期下崭新的黄梅戏,令人耳目一新,获得了传统戏曲在当下的新的审美偷悦。

现在的马兰已经57岁了,但身材保持得很好,依然漂亮。逐渐淡出舞台的她除了偶尔参加活动外,闲时为丈夫亲自下厨,过起了居家的悠闲生活。

黄梅戏艺术家马兰,在老一辈人们的心中,绝对是偶像级别的人物,她曾在舞台上表演的《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等戏曲,都曾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黄梅戏艺术家马兰,近些年来,似乎渐渐淡出荧屏之中,过起了安静低调的生活。

话说马兰,她1962年生于安徽省,十几岁就在安徽艺术学校学习黄梅戏表演专业,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此后,马兰开启了她的黄梅戏的演艺生涯。

其表演的众多戏曲,如《梁祝》、《十八相送》、《秋千架》等等,都极其精彩,塑造的荧屏形象更是栩栩如生,脸蛋俊俏美艳,歌声动听优美,每次听完她的戏曲,都有种耐人寻味的感觉。

除了在戏曲的精彩表演之外,马兰还曾出演了许多影视剧,在86版《西游记》中,她还在剧中饰演了唐僧的母亲殷温娇,此后在**《龙女》、电视剧《严凤英》中都有所出演。

黄梅戏唱的精彩绝伦的马兰,演起戏剧角色来也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演员,那深情的演绎,可是真的让人敬佩不已啊。

在戏曲上的造诣,马兰绝对是优秀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马兰出演太多精彩的戏曲作品,而且演出更是奔赴全国各地,她那高雅、大气的气质,更是成为戏曲的独特元素。

在2012年,马兰戏剧工作室外上海成立,意味着马兰不仅只限于自己的戏曲表演,她还将为戏曲的传承以及对新一代戏曲的培养而努力。

在舞台上如此靓丽的一道风景,马兰这些年似乎渐渐的淡出大屏幕,但她的戏曲表演却一直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也基于马兰她在戏曲上的精彩演出,而获得“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和亚洲最杰出的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等等大奖。现在的她,还是国家一级演员,在舞台剧和电视剧,马兰是获得全国最高奖的唯一一位。

在事业上风光无限的马兰,在感情上也是令人羡慕的,她的丈夫是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

在与余秋雨结婚后,马兰也渐渐淡出黄梅戏舞台,事业虽然风光,但马兰对于家庭还是非常看重的,把更多的时间陪伴在丈夫身边,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只是让人略有感慨的是,马兰嫁给余秋雨多年,却都没有生下自己的孩子。不过,夫妻两恩爱如初、幸福安康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生活。

如今57岁的马兰,她依旧保养的特别好,美丽动人,风采依旧。岁月在她的脸上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还是那么的美,还是那么迷人。在她眼角中,还能看到她曾在舞台表演戏曲的影子。

或许时间还是过的太快,回想当初,马兰可是距罗凤英后,黄梅戏中最杰出的艺术家代表,如今这位杰出代表已年近六旬,且渐渐淡出荧屏之中。

最后,还是祝愿这位曾给我们带来无限欢声笑语的老艺术家,生活一帆风顺。

黄梅戏艺术家马兰,在老一辈人们的心中,绝对是偶像级别的人物,她曾在舞台上表演的《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等戏曲,都曾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女驸马黄梅戏的首创团队中,饰演女主角冯素珍为老艺术家麻彩楼先生。这一版本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现在保存下来的影音资料也十分有限。麻彩楼先生为著名黄梅戏花旦1945年开始学习艺术,她的老师为王剑峰。

影响力最大的黄梅戏版本《女驸马》为1959年的**版,在这个版本中,男女主角分别为:严凤英饰演冯素珍,陈文明饰演李兆廷。这个版本的《女驸马》风靡全国,其中的经典唱段也被全国人民记住,在每一年的春晚戏剧节目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现在年轻戏迷比较熟悉的女驸马版本为1986年的电视剧版本,在电视剧中,韩再芬饰演女一号冯素贞,李萍饰演女二号公主,熊辰龙饰男一号李兆廷。由于电视剧时长足够,整个女驸马的故事也更加丰富复杂,人物形象也愈发饱满,充满戏剧张力,个人认为电视剧《女驸马》的质量非常过关。

我认为是马兰。她是当年的“女驸马”,她是“唐僧的母亲”。看看她这些照片,你就会发现她当年有多么美。

马兰是黄梅戏演员,演唱过《女驸马》等经典黄梅戏,还出演过《西游记》、《严凤英》等影视剧。马兰的丈夫是文化学者余秋雨。

马兰年轻时。

马兰,1962年生于安徽太湖县,1980年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1981年,马兰赴香港演出黄梅戏《女驸马》。

马兰出演黄梅戏《红楼梦》。

1980年,马兰出演戏曲**《李天保娶亲》。

1983年,马兰出演杨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扮演唐僧的母亲。马兰在剧中出现的镜头不多,温柔美丽的形象却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央视春晚上,马兰短发粉衣上台,表演了一段《女驸马》。马兰的短发打扮,引发了当年的女性发式风潮。

1984年,马兰出演戏曲**《龙女》。

1988年,马兰出演电视剧《严凤英》,在剧中扮演严凤英。凭借这部剧,马兰获得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

马兰扮演的严凤英。严凤英是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1968年,严凤英不堪凌辱自杀身亡。

1988年,马兰出演戏曲电视剧《劈棺惊梦》。

杂志封面上的马兰。

马兰和余秋雨。两人的年龄相差16岁。

马兰和余秋雨。2000年左右,马兰逐渐离开舞台,淡出公众的视野,夫妻俩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马兰近照。

短发马兰。

黄梅戏迷来说,杨俊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她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她俊秀俏丽的扮相,柔美温婉的声线和细腻唯美的表演,与马兰、吴琼、袁玫、吴亚玲并称黄梅戏五朵金花。她生在安徽,她最早成名作是在1987年主演的黄梅戏**《孟姜女》而声名鹊起,赢得 社会 各界的广泛好评。1989年,她离开故乡安徽,来到湖北黄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组建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成了那里的当家人。

将黄梅戏扩大区域,表演和推广黄梅戏,是杨俊神圣的使命,永远走在前方的路上。2009年,杨俊辞去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院长职务及在黄冈苦苦打拼19年的一切,调到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延伸自己的艺术舞台,让黄梅戏从民间走向都市,在荆楚大地上传承发展。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去探求寻觅黄梅戏的艺术魅力这就是她的梦想。

作为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肩负着楚剧、汉剧、黄梅戏多剧种的传承和发展,她是荆楚文化的使者,优秀传统戏曲的传播者。作为人大代表,杨俊的每一份建议都与传统戏曲的传播与传承紧密相关。在杨俊等戏曲传承与推广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优秀传统戏曲正浸润着荆楚大地。

有很多人喜欢杨俊,不止因为她是个大美人,如今年过半百的她依旧美丽、善良、率真、阳光、坚强。脸上始终保持着真挚的笑容,为了黄梅戏,她一辈子没有孩子,深感遗憾,但她为了自己心爱的黄梅舞台,她不后悔,只要站在舞台上,一切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黄梅戏就是她的精神支柱。期待她的戏曲艺术人生在未来更加精彩。

黄梅戏演员谁最漂亮,首选韩再芬和马兰。两位在于外表来看,难分伯仲,风采各异,。

韩再芬长相年轻时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秀而不媚,年纪稍大后脸上线条流畅,轮廓分明,仍不失为女人风姿娉婷,蕙心兰质之美。

马兰则是长相甜美,气质高雅,多年以后看到她的出演,仍不失其风韵十足,一颦一笑之间,仿佛仍是十几岁时那翩翩起舞的美少女。

在黄梅戏的舞台上,马兰是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韩再芬年龄比她们要小,属于黄梅戏演员里面的后起之秀,所得奖项很多,论成就她们也不相上下。

再说说她们的唱功都各有什么特点。

韩再芬的黄梅戏婉转温郁,自清不扰,有如一缕空谷里的幽兰,素雅相柔,又有词落青衣般墨香盈室之美。

马兰一首黄梅戏,能把它唱得如小桥流水般流畅自然,优雅信步,也能把它唱成古韵流芳,娓娓而来,仿佛那是一曲来自天籁,妙自天成的靡靡之音。

总之,两个人无论在外表的靓丽,演唱的成就都在一个层次之间,很难区分谁孰强孰弱!

第一马兰、第二韩再芬。马兰长相甜美,气质优雅,应该本人比照片好看。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她的黄梅戏**和电视剧,**龙女里很美,劈棺惊梦等等,都很喜欢。因为马兰而喜欢黄梅戏!

黄梅戏女演员中马兰算是美人了,其他的黄梅戏女演员长的也都不错,在1984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兰唱了两段黄梅戏选段,尤其是第一段唱的是《女附马》。其甜美的声音,字正腔圆,标准的唱腔,优美的一招一式,年轻美貌的容颜倾倒旡数黄梅戏迷。即使不是戏迷,也被马兰的表演功力和漂亮的外表所折服。感觉上帝的不公,马兰集才气,智慧,美貌于一身,平民百姓有羡慕嫉妒恨的想法。由于84年春晚是央视第一次办,舞台背景也没有,灯光也暗,主持人还使用有线话筒主持晚会,音响灯光舞美及联欢埸地效果和现在比,简直是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过哪次晚会采取的近距离联欢形势,还是很亲切的。

乔治评论:我认为,中国绝佳美女如云。很多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代黄梅戏演员中比较突出的当然是韩再芬和马兰等。衡量美女的标准不只是外表长得天姿国色,还要看气质。何为气质,就是有文化功底,“腹中有诗品自华”。内在美的外在显露,才能让人着迷。同性见了羡慕,赞赏。男人见了陶醉,倾倒,回首难忘,像美酒回味无穷。男人如果有才华品行高尚,又有男人的英俊潇洒,有这样的美女相配,一定是优生优育,良好的基因才是多生的根本理由!我就基本具备男人优秀的基因,外貌体魄和品质,但艳福不济,叹息!笑。

对听众来说,演员漂不漂亮,并不重要。严凤英长相一般,王少舫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但他们的艺术好,唱腔深入人心,所以人们就不会苛求完美,要求演员必须长成什么样子。反倒是现在的很多演员,唱的不咋地,动不动就拿颜值说事儿。黄梅戏的几朵金花中玩,吴琼是最丑的,但唱得好。韩再芬样子不错,可唱腔改动太大,失去了黄梅戏本来的韵味。长得好的人满大街都是,丝毫不稀奇。只有在艺术好的前提下,样子可以锦上添花,否则,说啥都白说!

我认为韩再芬最美,唱腔也美!

你应该问一声:你想让化妆师把那个演员化得最美?

韩再芬没有黄梅戏的韵味,只有马兰才算黄梅戏的****,可惜退早了演艺圈。

吴亚玲

吴亚玲,1962年10月14日出生于安徽芜湖,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国家级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

"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获全国青年演员黄梅戏电视大赛"十佳演员奖"等很多大奖。

中文名:吴亚玲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芜湖

出生日期:1962-10-14

职业:表演艺术家

毕业院校:安徽艺术学校

主要成就:国家级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

代表作品: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墙头马上》

丈夫:蒋建国

早年经历

吴亚玲自幼喜爱唱唱跳跳,艺术细胞丰富,

1975年,12岁的吴亚玲考入省艺术学校黄梅戏班,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她在学校苦练演唱技巧,深得老师喜爱。可是好景不长,半年之后,她那甜美的歌喉竟然不能出声,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长达三个学期之久的变声期让吴亚玲仿佛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但倔强的吴亚玲始终不曾放弃。在丁俊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终于攻克了变声难关,“哑铃”变成了“银铃”,毕业演出时更以班里的尖子生被选为第一主角。

1980年,吴亚玲和同班的9位同学一起被当时的省黄梅戏剧团选中,进团不久,他们就接受了赴香港演出的任务,吴亚玲一人身兼《天仙配》中的五姐、《女驸马》中的公主二角,她和她的同学马兰、吴琼、杨俊、袁枚五位姑娘在演出中个个体态轻盈、神采飞扬,唱、念、做、打各有所长,充满着青春的朝气,赢得“五朵金花”的美称,随后,吴亚玲又在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上,以一曲情浓意雅的《葬花》唱惊四座,跻身“黄梅戏十佳”之列。

1980年,省黄梅戏剧团从她那个班上选拔了五男五女10位优秀学生进入剧团,吴亚玲是其中之一,从那时起她就与黄梅戏不离不弃。

1981年,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枚这5个女孩赴香港演出,引起轰动,并获“五朵金花”称号。

1982年,黄梅戏神话剧《龙女》开始排演。《龙女》公映后,吴亚玲初次品尝到成功的,也从中体会到做一名黄梅戏演员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在这这么多年的艺术道路上,吴亚玲在舞台上成功扮演了众多角色:《天仙配》中的五姐和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公主、《龙女》中的珍姑、《无事生非》中的李碧翠、《红丝错》中的章榴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秋千架》中的公主、《长恨歌》里的梅妃、《挑女婿》中的张丽英、《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雷雨》中的繁漪吴亚玲说,无论是哪个角色,每一次扮演都是一次新的艺术体验和表现,从不敢有丝毫马虎。

2001年,省黄梅戏剧院改编排演了大型古装戏《墙头马上》,吴亚玲扮演戏中的李千金。

2002年,吴亚玲凭借在新编黄梅戏《墙头马上》中饰演的“李千金”一角的出色表演,摘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2013年10月,在中国山东济南举行的第十届艺术节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携该剧院《雷雨》(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参加“十艺节”及第十四届中国文华奖评选的演出,在该剧中扮演繁漪一角吴亚玲因其严谨且具爆发力的表演,得以与殷秀梅、杨丽萍、朱世慧、李东桥、杨俊等21位歌唱家、舞蹈家及戏曲各剧种表演艺术家被授予了“2013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

演艺经历

吴亚玲的淡泊是出了名的。她从不在人前以名人自居,也很少在黄梅戏舞台以外的公众场合露面。甚至在说到自己曾经获过哪些奖项时,她都会犯点“小迷糊”。不是她原本平淡。作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她参与缔造了黄梅戏的第二度辉煌。20多年前,她就以在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和**《龙女》中的出色表演折服了无数观众。她娇俏的扮相与甜美的唱腔也因此深深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其后,她坚守黄梅戏舞台,参与了多部新编黄梅戏的创作与演出。2002年,她凭借在黄梅戏《墙头马上》中的表演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她也并非没有机会。早在《女驸马》中俊美的“公主”与《龙女》中娇俏的“珍姑”为观众所津津乐道之时,许多的“橄榄枝”也伸向了她。据她本人介绍,当年曾有电视剧《红楼梦》等多个影视剧组与她接洽,但考虑到时间等方面与她钟爱的黄梅戏事业相冲突,她都一一放弃了。

昔日“五朵金花”中的另外四朵已经逐一走出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只有她,从1980年毕业分配到“省黄”,一直痴守着在这里,守在黄梅戏的舞台,也守在黄梅戏的故乡,她说:“我从来就没想过要离开。”

四点钟化妆,为戏而痴

吴亚玲的“痴”更是让人叹服。说起她的“四点钟化妆”,省黄梅戏剧院几乎无人不晓。她为自己立下了一条“铁”的规矩——“四点钟化妆”。只要晚上有演出,她一定会在下午4点准时出现于化妆间。这条规矩,从她作为黄梅新秀登上舞台时立下,一直不曾打破过一次。吴亚玲笑言,与她合作过的化妆师没有不“怕”她的。“四点钟化妆”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不只包括化妆与更换戏服,还有在精神上进入状态,也即“入戏”。对此,吴亚玲只是很质朴地说,如果不那样做,她在演出的时候心里就没有底。提前做足“功课”,是对自己表演的负责,是对艺术的负责,也是对观众的负责。4点钟化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非易事。由于戏剧表演的特殊性,戏服穿上以后,演员就不能坐了,吴亚玲却用20多年的时间把这个常人难以适应的规矩变成自己的习惯。为了恪守“戏比天大”的原则,她没能与至爱的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吴亚玲不爱提自己为艺术牺牲了多少,但这将永远是她无以弥补的遗憾。

摘“梅花”,实至名归

2002年,多年痴守终成正果。吴亚玲凭借在新编黄梅戏《墙头马上》中饰演的“李千金”一角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成为马兰、黄新德、杨俊、韩再芬、李文、赵媛媛等人之后又一位获梅花奖的黄梅戏演员。吴亚玲认为,这部戏之所以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是因为在编、导、演三个环节上都下了“巧功夫”,在保持黄梅戏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对音乐、表演等方面做了细节性的“加工”,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而收获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巧功夫”的背后是“苦功夫”。为了排这出戏,当年春节,剧组的全体演职员都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接近封闭式地排练。“梅花奖”是对吴亚玲演技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剧组探索精神的肯定,值得!吴亚玲与黄梅戏一起走过的20余年,是一个演员最珍贵的年华,也是一个女人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如今回首,她道出斩钉截铁的两个字——“值得”!她认定自己“得到的更多”。

她得到的不只是“梅花奖”,也不只是声誉。也许恬淡之人反而更能得到生活的眷顾,舞台上的她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舞台下的她拥有美满的家庭。她与现任省黄梅戏剧院院长的蒋建国,因黄梅而结缘,也因黄梅而相知相守20多年,女儿莎莎已经上了大学。事业成功与人生完整两不误,也许是她与其他几朵“金花”最大的不同。同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吴琼在其自述里也由衷地感叹,“亚玲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主要作品

舞台剧

获奖记录

个人荣誉

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荣获全国青年演员黄梅戏电视大赛“十佳演员奖”。中国安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表演银奖”。她扮相俊美,气质温存,表演含蓄。她在**《龙女》中演珍姑;电视剧《狐女婴宁》中饰演婴宁,《遥指杏花村》中饰演桂芳、《家》中饰演梅表姐、舞台剧《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女驸马》中饰演公主;《游春》中饰演赵翠花、《红丝错》中饰演张榴花;《千秋架》中饰演公主、《长恨歌》中饰演梅妃。尤其在《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雷雨》中饰演繁漪,《墙头马上》中饰演的李千金更是生动的体现了她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2002年凭借在《墙头马上》中“李千金”一角的出色表演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人物评价

扮相俊美、唱腔圆润、气质温存,是吴亚玲留给观众最深刻的舞台印象,也是她二十多年来孜孜追求的艺术境界。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获全国青年演员黄梅戏电视大赛"十佳演员奖"。她扮相俊美,气质温存,表演含蓄。在当年的“五朵金花”中,只有吴亚玲还在安徽,坚守在传统黄梅戏的舞台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黄梅戏演员纷纷改行,投身“钱途”更加光明的影视界、音乐圈。外形俊美、气质温婉的吴亚玲自然也收到了不少导演抛来的“橄榄枝”,但她与蒋建国始终没有离开过黄梅戏这个舞台。“我也并不是在拼命坚守,而是从未想过要离开。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当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同时,我觉得特别地开心。”吴亚玲说,她不曾动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来自丈夫。“从上学到工作,我们两个总是在一起,始终没有分开过,这种出双入对的感觉让我觉得很幸福,也很满足。虽然和我们一起进团工作的五男五女十个人,只剩下三个还在坚守阵地,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他们的坚守等来了收获。2002年,吴亚玲凭借在《墙头马上》中“李千金”一角的出色表演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蒋建国也凭借在黄梅戏《雷雨》中的精彩演出,捧回了“文华奖”和“梅花奖”。夫妻俩成了戏剧界中罕有的一对“并蒂梅”。

社会活动

对吴亚玲的采访临时从前晚改约至昨晨,因为她实在太忙了,前晚在滨湖新区演出,昨晚在政务区演出,前一天中午还要接待请她6月到香港演出的朋友。坚守黄梅戏舞台30多年、“五朵金花”中还“厮守”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吴亚玲说:“我留恋这个舞台,也从来没想过要离开。”姐妹吴琼说她“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她笑着告诉记者:“是的,生活很幸福。下个月,女儿就要结婚了。”

遇见“繁漪”很幸运

30多年黄梅戏表演生涯,吴亚玲获奖无数,有些奖她已经记不清了,“但《雷雨》是省内惟一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的戏”,她表述清晰:“在《雷雨》中演繁漪一角算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挑战。”

据了解,新编黄梅戏《雷雨》由著名话剧导演王向明跨界执导,编剧为戏剧界的“曹禺专家”隆学义,著名黄梅戏作曲家、当年《天仙配》的作曲者、80多岁高龄的时白林担任作曲。该戏将原著中大少爷周萍“擢升”为一号人物,所有戏剧冲突紧紧围绕这个人物展开。吴亚玲的丈夫、现任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担纲周萍一角。《雷雨》自2005年推出,多次赴京津等地演出,获得观众好评。“繁漪这个角色大家都很熟悉,她的内心情感复杂,就是因为她的复杂性,让我觉得遇到这个角色是我的幸运。”吴亚玲强调说:“艺无止境,表演能力没有到头这么一说,上了舞台赢得观众认可的时候,就会有无尽的满足感。”

从没想过走其他路

如果繁漪是吴亚玲人生第二个挑战,那么出演《墙头马上》的李千金则是她职业生涯接受的第一个挑战。“往事萦萦,不堪回首付行云”吴亚玲说:“这个角色年龄跨度比较大,前面是个大家闺秀,到后面私藏生子,成了母亲,我等于从花旦演到青衣。”她凭借这部戏一举摘得中国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

自1975年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吴亚玲与黄梅戏结缘已有37个年头。如今,她仍是一名一线演员,“一年下来要演三百多场。到全国各地表演,还受邀到法英美澳等国演出。”吴亚玲表示:“我从没想过走其他的路,我对舞台很执着也很留恋。”

尽管流程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但吴亚玲依然有“四点钟化妆”的老习惯,“无论是晚上几点演出,我最迟不超过4点半开始化妆,服装一旦穿好,就不再坐下”,尽管像《千秋架》里的古装凤冠重好几斤,但她坚持不坐着休息,“因为戏服是乔其纱做的,坐着可能把它弄皱,这样的话一来对不起服装师,二来上舞台也不好看,对不起观众。”

姐妹相聚没距离感

“如果不是当时的领导大胆起用我们年轻演员,我不敢想能有这样的成绩。”1981年,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枚这5个女孩赴香港演出,引起轰动,并获“五朵金花”称号。吴亚玲犹记得当年黄梅戏的辉煌:“我们五姐妹的大幅剧照贴在剧院门口,从香港回来以后就在全国各地巡演。”

2008年,因吴琼举办个人演唱会,五姐妹时隔十多年再相聚。吴亚玲感叹说:“当我们几个人真的聚在一起时,我觉得仿佛从没分开过,你看,我们既是同班同学,后来又在省黄梅戏剧院做同事,虽然之前也有一些磕磕碰碰,但毕竟这么多年的感情在,所以再相聚时没有距离感,大家少不了吃吃饭聊聊天。”

女儿下月就要出嫁

姐妹吴琼说她“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对此,吴亚玲笑着告诉记者:“我确实很热爱家庭生活,我演出累了,回到家就喜欢打扫卫生,把家里物品重新归置一下,在阳台上侍弄花花草草,我还特别喜欢小动物。”

吴亚玲说她跟丈夫蒋建国已有相当默契。“我们最早是同班同学,后来一道到剧团工作,1985年组建家庭,我们不光在排练场交流,回家也切磋戏方面的事,偶尔也为此争论。另外,他在还负责剧院的行政工作,我也帮忙看着新戏的本子创作这块。”说到女儿莎莎,吴亚玲更情不自禁笑出声来:“她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在北京做金融财会方面的工作,准女婿是她合肥一中和在悉尼大学读研的同学,我挺放心的,也挺欣慰的。”

《女驸马》原唱严凤英

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女,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