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83件古董无偿捐美,为何翁万戈却拒绝给祖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将183件古董无偿捐美,为何翁万戈却拒绝给祖国?,第1张

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都会遗留下来很多各遗物、遗迹,被后人称之为文物。文物是我们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在历史文化内容中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事物所不能替代的。

在我国,有许多的收藏家为了能让国家更好地发掘历史,无偿将对他们来说极为宝贵的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可有那么一人,他不但把183件家传古董无偿捐献给美国,而且多次拒绝中国的回购。

他就是帝王老师翁同龢的后人——翁万戈。

帝王师之后

翁万戈,1918年出生于上海,是晚清名臣翁同龢的后代。翁同龢是清朝的大政治家、书法家,曾是同治和光绪两朝帝师。作为满清大官,翁同龢利用他的身份地位收集名画等艺术珍品。而他这么做,全然因为他比较喜欢文物古迹。正因为他,中国很多文化瑰宝才能得以保存,并代代相传。

而说起翁万戈与翁同龢的关系,那可谓波澜起伏。作为一代书法家的翁同龢没有后嗣,于是他通过过继得到他二哥的儿子——翁曾翰。可翁曾翰早逝,作为他儿子的翁安孙也因疾病早早离世。

为了继承香火,翁同龢将翁之廉收为门下,翁之廉则是翁万戈的叔父。在1918年,翁之廉指定翁万戈作为他的后嗣,1920年,年仅2岁的翁万戈被过继给了翁之廉,他也就成了翁同龢的第五代后人。而翁同龢的家藏也顺理成章地都传给了翁万戈。

继承家藏使命

因为在得到一切房产,一切文物时的翁万戈不过是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两岁小孩,没有能力保管家藏,所以他的家人暂时替他继承家藏的使命。直到1948年,他才真正开始继承家藏的使命,看到在他名下的所有家藏。但当翁万戈从美国回到北京时,一切都已变得物是人非。

翁万戈回到北京的时候听到辽沈战役即将开始,四处都已变得战乱纷纷。为了守护文物,翁万戈决定将它们从天津运往上海。但由于文物实在太多,而翁万戈也只能运走一部分。情急之下,他只能择其精华,选择价值更高的带走。因为这样,其它的文物星散各处,只是是他的亲人,不管是远亲还是近亲都能随意得到几件文物。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少文物被毁坏、损失的。

在那炮火纷飞的年代,通货膨胀十分厉害。翁万戈不仅要每日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苦恼,还要时刻保护着文物的安全。1948年,翁万戈与家人坐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而那些文物则交由轮船公司帮忙运送。身在美国的翁万戈日夜担心着文物,害怕翁家几代人努力收藏的文物被他毁于一旦。终于,经过漫长的辗转运输之后,这些藏品安然无恙地抵达翁万戈之手。

后来,翁万戈在《国宝沉浮录》中看到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书中写道因为当时北京征调文物入故宫博物馆,才能让许多珍宝得以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保存下来。诞生于各大家族中,继承家藏的使命,经历动乱的大时代,翁万戈觉得自己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深感自己对历史有责任感。

183件家传古董无偿捐美

翁万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就我的人生”。对于他而言,他的命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和家藏联系在一起了。对于家藏的未来,翁万戈曾说过家藏就是就是家藏,只有代代相传。

然而,就在2018年,翁万戈就发表声明称自己要将183件家传古董无偿捐献给美国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短时间之内,国内一片哗然。在这之前,人们都以为他是一个爱国人士,毕竟一直以来他都兑现着他的家藏使命。然而这报道一出,翁万戈就受到了众多人的谴责。

有人认为他没有权利去把这些文物捐献给美国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虽然文物在他的手里,但是这些文物也是他继承得来的,而他的使命就是要保护好这些文物,让它们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如今把183件家传古董无偿捐美的做法,就是违背了他的使命。

更有甚至认为这些文物是中国的文物,翁万戈把他捐献出去就是崇洋媚外的行为,甚至是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后人,对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影响不可低估。虽然三座大山被推倒了,但扬起的粉尘仍在空中游荡。

他的这一报道之所以引起公愤,是因为他曾在2000年的时候以450万美元把一件文物捐给中国上海博物馆。2000年的时候,上海博物馆得知翁万戈手中有一些孤本时,就火速与他联系,希望他能把它捐献出来。然而他的做法让人有些意外,他既不打算捐献,也不打算卖给上海博物馆,而是通过竞拍的方式出售。无奈之下,上海博物馆只好参与竞拍,最后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即便是这样,当初的网友也集体认为他是有爱国之心的。他保管文物这么久,收取一点费用也无可厚非。如今他把183件家传古董无偿捐美,而且在捐献之前他还多次拒绝祖国对它们的回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他对待中美两国的态度差异,难怪网友会一片哗然,纷纷谴责他。

当然,这也不是他的第一次捐赠文物给美国的波士顿博物馆,早在之前他就捐献了那幅翁氏家族世代收藏珍贵文物——王翚的《万里长江图卷》,只是这次文物的数量过大,价值也远超10亿美元,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除了波士顿博物馆,翁万戈还曾多次挑选一些文物捐赠给美国的其它博物馆。

捐献只为了更好地保护

在一次采访中翁万戈透露,之所以把它们捐献给美国,是因为他觉得美国更有能力去保护这些文物,毕竟文物的保存可不是凭感情,动动嘴皮能解决的事,是要实打实讲究科学的方法,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给文物找一个好的归宿。

然而事与愿违,媒体多次爆出中国的文物在国外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知道当翁万戈看到这些景象时会不会后悔当初做的那些决定。事到如今,我们也不再好去评论。无论文物身处何方,只要安好,便是晴天,因为它们不止属于中华文化,同样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将虢季子白盘转赠给国家的是刘肃曾。

“虢季子白盘”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一向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稀世珍宝系1864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无意中而获得的。至1950年刘铭传第四代孙刘肃曾无偿捐赠国家的近百年时间里,为保护这件国宝,刘氏后人可谓历经千辛万苦。今年75岁的刘铭传第五代孙刘学亚老人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先辈护宝、献宝的前前后后。

人物简介:

刘学亚,1940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西乡(今肥西县铭传乡),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第五代玄孙,献出国宝“虢季子白盘”者刘肃曾的儿子。

1950年1月19日,中华民族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西周时期青铜器“虢季子白盘”和据说是孔明所用的“三国时期青铜战鼓”,在我的家乡合肥西乡(今铭传乡)刘老圩内出土。当时10岁的我亲眼目睹了出土的全过程。

那天数以千计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刘老圩,现在想来,那算是我的家乡近百年来最为辉煌的日子。武装人员将庄园严密保护起来,在我先人刘铭传当年居住的西式小洋楼后花园内,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挖掘出了中国西周时期稀世国宝虢季子白盘。人们因此物之大,造型之精美,惊叹不已,欢呼不绝,当时我父亲刘肃曾和母亲李象_怀着喜悦的心情,大声庄重地宣称:愿将国宝“虢季子白盘”和“三国铜鼓”一并无偿地捐赠给国家。当中央得知我父母愿无私捐赠国宝的消息后,立即给皖北行署来电:“国宝归国,诚堪庆幸!”并电请我父刘肃曾亲自护送国宝进京。

1950年3月3日,文化部文物局在北海团城承光殿为虢盘举办特展,董必武副主席,郭沫若副总理,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专家、学者陈叔通、范文澜、唐兰、马衡等都前往参观。各专家对虢盘体积之大都认为出乎意料,对该盘的年代、文字和用途等问题曾作初步研讨。沈雁冰部长亲自给我父亲颁发奖状,表示奖励;父亲也分别受到郭沫若副总理,沈雁冰部长,周扬、丁燮林副部长等领导的接见。他们都对刘氏保护国宝,避免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劫,解放后毅然捐献给国家,公诸大家的精神大为赞赏。郭沫若副总理还亲笔题诗一首相赠:“卓卓刘君名,诵传妇孺口;可贺孰逾此,寿君一杯酒。”

据父亲说,当时中央领导曾有意安排父亲留任文化部工作,但父亲的初衷并不在于求官,就婉称子女多,实难从命,于是在京数月,完成了交接的诸项事情后还是回到了合肥。当得知政府安排他去博物馆工作时,乘举家迁居合肥之机,又将家藏近三万册古籍线装古书和若干字画捐赠国家。

需要缴税的,国家对于免除征税的几种情况都说明,你这种情况不在此范围内就要交税。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乃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位列世界五大宫之首,说到中国的代表性景点,故宫和长城可以说是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的地方。故宫除了其极富特色和 历史 价值的建筑之外,还有一大看点便是故宫中的各种稀世藏品。

不过,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近代曾遭受过一场大浩劫,皇宫中的许多藏品也在战争中遗失,现在故宫中的宝贝多是由国家收购回或是爱国人士主动捐赠而来。接下来,笔者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曾用自己的藏品“撑起半个故宫”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

张伯驹原名张佳骐,出身名门,幼年时被父亲过继给了时任重职的大伯张镇芳。说到张镇芳,这位可不是什么小人物, 他乃进士出身,是清朝最后一位直隶总督,清帝退位后其又跟在袁世凯手下工作,也是颇得重用。

另外张伯驹的姑母又嫁给了袁世凯的哥哥,所以算起来,他还是袁世凯的表侄。拥有这样背景的张伯驹曾经还与溥侗、袁克文、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足以见得他当时的地位有多高。

生活富足的张伯驹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资源,而他也非常有天赋,七岁入私塾,九岁便可以作诗文,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誉为“神童”。 后来,张伯驹又进了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毕业后正式进军军界,曾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人部下任职。

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张伯驹未来能一生顺遂,若是他愿意按着家中铺好的路走下去,说不定还会有一番大作为。但张伯驹是一个非常自主的人,进入官场之后,他逐渐疲乏,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政,甚至开始对官场深恶痛绝。

与此同时,他又对艺术领域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决然退出官场,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纨绔”生活。

张伯驹无疑是一个极富艺术细胞的人,再加上自己丰厚的家底,他的艺术之路走得也十分顺畅。

他喜爱京剧,而且不仅局限于鉴赏,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的他,自己的京剧水平在当时也是难逢敌手。后来,他还和余叔岩、梅兰芳等人一同组织了“国剧学会”,并在四十岁时为赈灾召集一帮“名角”,演了一出《失空斩》,一时群星闪耀,盛况空前。不过,之后抗日战争爆发,时局所迫,张伯驹便开始致力于写诗填词。

其实自张伯驹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便有了收集书画的爱好,在京剧事业被迫暂停后,他便更加痴迷于各路名家书画。前面说到张伯驹出身名门底蕴深厚,且后来张家还涉足了金融界,这些资产足够张伯驹满足自己的收藏爱好。

而张伯驹的藏品也着实非常丰富,且可以说是件件精品,其中包括“中华第一帖”的《平复帖》,这也是故宫后来的镇馆之宝,后来还被评选为中国九大镇国宝之一;还有李白的《上阳台帖》,展子虔的《游春图》等堪称国宝的名家字画以及一些珍贵文物。

张伯驹所有藏品中,所付代价最大的应该就是《游春图》了,为了这幅画,他甚至变卖了自己寓居多年的房产,这还是李莲英的旧宅,价值可见一斑,可即便是这样,他也没凑齐买画钱,最终还是靠着朋友担保才成功拿下了《游春图》。

买下这幅画之后,张伯驹便负债累累,生活也开始窘迫了起来,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不愿变卖自己的“宝贝”,哪怕后来被绑架也不让家人靠卖他的藏品来凑赎金。为了守护藏品,他甚至曾将《平复帖》缝入衣被中。

可就是这样一位爱书画如命的收藏家,却在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所有心爱的藏品都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并且坚定拒绝了国家给予自己的补偿,只收下了一张薄薄的褒奖令。1956年,知晓毛主席爱好书法的张伯驹将《上阳台帖》赠给了毛主席以感谢其为国所做的奉献,毛主席视若珍宝但最终还是将其上交给了故宫,并立下规矩,日后只要是***收到的礼品都要充公。

张伯驹响应号召,陆续上交了自己悉心收藏的所有宝贝。他的《丛碧书画录》中所载,他共有一百一十八件书画藏品,另外还有数件文物,这些都是他曾倾家荡产所得,在国家受难之时也是躲躲藏藏、小心呵护,终于到了能好好放在家中欣赏的时候,却无怨无悔、一件不剩地交给了国家,这份淡然和爱国情怀着实令人钦佩。

张伯驹为国家文化传承所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令人惋惜的是,他的善举却并没能换来自己余生的安稳。1958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不过陈毅知道后出手帮忙,给了他暂时的庇佑。但几年后,张伯驹又被批斗、抄家,并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后却因年龄过大而被拒收,不得已回到北京生活。但是回到北京的张伯驹夫妇却已是“黑户”,没有房产、没有工作,终日只能以变卖家当、接受亲友救济过日子。

直到后来陈毅去世,张伯驹感谢陈毅元帅曾经对自己的帮助,想去进行追悼,但是由于身份原因连追悼会都去不了,只能托人送去了一副亲笔写下的挽联。恰好毛主席注意到了挽联,并了解到了曾经不求回报捐献国宝的人如今却如此穷困潦倒,便立即通知周总理对张伯驹一家进行安置。此后,张伯驹夫妇有了正经工作,才又过上了生活稳定的日子。1978年,张伯驹通过复查,被予以平反,重新恢复了名誉。

张伯驹的逝世也非常令人惋惜,1982年正月,参加宴会归来的张伯驹突发感冒被送入北大医院,但却被医院安置在了嘈杂的八人病房。家人曾联系医院希望能得到环境更好的单人并病房,但被院方拒绝,理由是级别不够。

几日后,张伯驹病情恶化,患上肺炎,最终病重离世。曾经衣食无忧的贵公子却以这样的形式去世,引人唏嘘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打抱不平,有人还曾跑到医院谴责院方的行为,但也已是于事无补。

名士虽然已经离去,但是由他捐献的藏品会一直呆在故宫中,他的名字与功绩也会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它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让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了施展才智的机会。但是,在此之前,无家族根基的人想要进入仕途,只能是想想或者通过立战功。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西汉年间就出了一位,为国分忧捐献家产给朝廷,最后,居然当上了大官。他就是卜式,河南人。大家不要以为,他捐财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人家压根就没这个心思。

西汉在历史上一直都在和匈奴打仗,到了汉武帝时期,他不同于那些祖先,主要靠联姻来缓和矛盾,他就是想彻底灭了对方,所以,国力消耗很大。这时,有一位叫卜式的“牧民”,靠着牧羊发了家。他听闻国家由于打仗的缘故导致国库有点紧张,于是,便跑到了长安上书给朝廷说:“我要捐款给朝廷。”

然而,捐款的数额还不少,是他的一半家产。此事前所未有,对此,朝廷相当惊讶,大家纷纷猜测他的用意,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要拿出那么多钱给国家?于是,汉武帝就派人去做调查。先是问他:“你是不是想做官?”他当然否定了。理由很干脆:“我自小就放羊,没学过这些。”

再问:“你是不是有难处需要朝廷帮你解决?”他也否定了。说:“我和邻里都相处得很好,大家有困难,我都会去帮助,如有人品行不端,我也会去开导他。”然而,接下来才到了重点:“你为啥要捐这么多钱啊?有啥目的?”他回答很直接:“国家既然要消灭匈奴,那就是所有人的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事情就一定能够解决。”

皇帝一听,将他的回答又转告给了丞相公孙弘。但是,丞相却摇头说:“这个人有点反常。”他的钱我们不能要,会扰乱了社会秩序,不妥。

之后,汉武帝便将此事搁在一边。隔了一些年,又将卜式打发走了,离开了长安。

而他回家后,继续干老本行,牧羊种田。又过了一些年,战乱加上水患,大批的难民来到了河南。当地官府手中拮据,他就捐出了20万钱。从当地呈送的捐献簿册上,皇帝看到了他的名字,便又想起了这个人。于是,赐予他一些赏钱,而他却将这些钱又捐了出去。

当时的有钱人,都是小心翼翼地藏着自己的钱,其目的,就是为了逃税,也就他在热心救济。在无奈之下,汉武帝便了他一个“郎官”,想树立一个典型。但是,他是真心不想为官。而皇帝却说:“那你就替我牧羊吧,他这才同意。”在他的管理下,羊不仅长得肥硕,连数量也在增加。

汉武帝见到之后,对他十分赞赏。而他,却说了:“治民和牧羊一样,严格管理,扰乱者加以‘隔离’,这样就不会带来破坏。”然而,皇帝却很惊讶,居然能从一个牧羊者口中,听到如此的治国之论。于是,又封他官,缑氏令,想看看他的真本事。

而他,还真将缑氏治理得井井有条,接着又被调任成皋令,成绩一样出色。在他的管理下,汉朝的漕运的政绩达到了历史最佳。

此后,他成为了齐王的太傅,后又做了丞相。不久,吕嘉谋反,他又上书请战。之后,更是官拜御史大夫。他的仕途之路,看似用“财”敲开了大门,其实,如果没有内心的善意,如何能维持这“官运”?当然,没有上位者的“慧眼识珠”,他或许还只是一个牧羊者,但是,他还是会继续尽全力帮助他人的。

有后人对其评价,说他有“鸿鹄之志”,只不过,埋于乡野,有了好机遇才显露出了才华。其实,他的志向并非在做官,他所做的只是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大家改善境遇。看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他为御史大夫后,想取消盐铁垄断,而此举,当然是违背了朝廷的想法。

但是,他心里所想的事情,一直都没有改变,就是想让大家生活得更好一些。此后,他的官运也就到头了。如果,他真心想维护自己的位置,估计更多的是替皇家打算。历来也有不少官员,在位时就因为百姓说话,而丢了乌纱帽。而他的仕途故事,其实,也不能排除一种“表率”作用。

朝廷当然希望多一些“一心为公”者,也是让全天下人看看:你只要做了有益于朝廷的事,升官什么的,才会唾手可得。

至于,当时的丞相为何要阻拦?士大夫阶层自有一套评判人及事的标准。他们不希望有外来力量打破这个秩序,而不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类似的善举。当然,卜式在他的牧羊生涯中,悟出了最朴实的“做人”道理 ,一直贯穿于其生活和工作中,他的事迹或多或少也会教化不少民众。

班超说过:“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质直则汲黯、卜式”卜式的故事,其实,更是讲述了一个道理,先把自己“做正”了,名利什么的,其实,真不是那么难以实现的。哪怕是你没有读过什么书,只要心怀善念,用心做事,也会有成功的那一刻。

1937年,卢沟桥一声轰鸣,画坛巨匠张泽拍案而起,精选中国历史上二十八位英雄人物故事,以满腔热血泼墨,绘成《二十八忠孝故事图》,铮铮信念传天下: 效仿先贤,抗战报国。这幅耗尽张泽人生最后心血的力作,让当时的好些年轻人看得热泪盈眶,纷纷慷慨从军。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画中的这些感动无数人的英雄中,有一位看上去有些陌生的人物,他就是西汉人卜式。

欧洲似乎是个不错的旅游地方,其中的英白金汉宫以及法卢浮宫就非常受欢迎。在白、卢2座宫殿里还陈列着不少的奇珍异宝,看起来非常富丽堂皇。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咱中国也有闻名世界的圆明园。据法文豪雨果描述:即使把白、卢2宫的宝贝加起来也赶不上圆明园。

可在1860年,英、法侵略者一把大火就把圆明园给烧得面目全非,其中好多的宝物也都被外国人给抢走了。1900年,8国侵略者又再次洗劫了北京与圆明园。数据显示,经过2次浩劫,中国足足流失了数万件珍贵文物,其中被人抢走了就达到了150多万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迅速对文物进行了保护,残存的圆明园遗迹也在其范围。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进行着收回流失文物的计划。后来有位广东青年继承了姨妈的英国遗产,结果发现了10万件圆明园文物,估价数十亿之多,而他也选择了捐赠给国家。

赵泰来,1954年出生,广东东莞人。要说他们家也算名门望族,其曾外祖父叫伍廷芳,这位伍廷芳在清末之际做过外交官员。可毕竟“花无百日红”,赵家传到赵泰来老爸这代时就没了曾经的显赫,他也不过是个医生而已。

赵泰来在15岁时,其老爸过世,后来他就去了港岛和姨妈生活在了一起。赵姨妈家庭富裕,但没有子女,后来小泰来就成了其继承人。1981年,赵姨妈得了重病,她告诉赵泰来要去英国继承部分遗产,同时还交给其1张地图。后来姨妈不幸死去,赵泰来就卖掉了房子,直接去了伦敦。

他通过律师找到了赵家在80年前买下的庄园,并继承了包括庄园在内的全部产业。后来他又拿出了姨妈留下的地图,并按着图中提示找到了1个隐蔽的地窖。这个庄园本身就非常大,而地窖也不小,里面足有1万多木头箱子,共存放了10万多珍贵文物。

地窖里摆放着青铜物品、玉器、书画、陶瓷等一系列的珍贵宝物,而这些都是姨妈留给赵泰来的遗产。整整花了10年时间,他才把这些东西从地窖都搬到了庄园里。1992年,他正式加入了英国国籍,同时买了所价值100万的别墅居住。

后来赵泰来发现这些文物有不少来自以前的圆明园,于是他就在2005年把其中的5万多件宝贝捐给了祖国。专家经过保守估计,赵家留下的10万件文物价值数十亿,就他捐的那5万多古董已价值8亿块了。大家都为赵泰来的爱国行为非常感动。

纵观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在文化的传承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我们国家相提并论。这一点从我们国家的历史没有间断过就可以看得出来,正是因为没有间断的原因,所以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也是十分的完整。而且除了我们国家的文化得到了传承之外,那些来自古时候的一些珍贵文物也都是传承了下来。但也正是因为其珍贵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文物也是被国外许多国家所“偷盗”。

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近代历史当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英法联军也是对于我们国家圆明园当中的许多珍贵文物全部拿走,还烧掉了我们国家圆明园这样珍贵的遗址。所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有许多的文物就已经流亡在海外。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国家也是渐渐的出现了许多的爱国商人们。他们不惜花着巨额代价,也要交那些流亡海外的中国文物带回到我们自己的国家。他们这样的行为也是完全的展现出来了,他们本身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可是万物都有相反的一面,有爱国商人的同时,也有一些人竟然对于我们国家的文物,无偿的捐献给了国外的博物馆。

其中就有来自美国的华人翁万戈。可能对于这个人的名字,很多网友们都会感到十分的陌生,但是他的祖上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当中却也是十分的知名的存在。在我们国家晚清时期,有一位十分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名字叫做翁同龢,翁万戈就是他的五世孙。翁同龢除了是我们国家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之外,他更是我们国家晚清时期两代皇帝的老师。作为帝师,就可以看得出来翁同龢在当时有着多么高大上的地位了。而且,翁同龢在他的一生当中最爱的就是收集一些古玩字画。所以凭借着皇帝老师的身份,在当时的那一个时代里面,翁同龢也是收藏了一大批的这样的珍贵古董。

后来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这批古董也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就传承到了翁万戈的手中。直到两千年的时候,翁万戈将其中的一部分珍贵古董卖给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国家也是花费了四百八十万的美金,陈放在了如今的上海博物馆当中。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翁万戈虽然作为美籍华人,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还对于我们国家有着爱国之心。特别是他这种将自家收藏的文物还给国家的行为,很多人也是对于他表示着赞誉。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去年七月份的时候,在他自己百年的生辰到来之际,竟然向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无偿的捐献了一百多余件的中国的古董。这也是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接受中国古董最多的一次。

而且在他捐赠的这些文物当中,其中有不少都是相当珍贵的存在,当中就包括清代的著名画家所画出来的十六米长的《长江万里图》。当时这个消息被传回国内之后,也是让不少的人感到十分的惊讶,当然在惊讶的同时也是有这一定的气愤。可是再怎么气愤也是一件无济于事的事情,毕竟这些文物是他们自家的一些文物,对于这样的文物存在,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权利。而且在那个时候,翁万戈已经是美国籍的华人,所以准确的来说,他并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此,对于他将自己手中的文物捐给美国博物馆,道理上来说也算得上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即便如此这样的事情在发生之后,也是让不少的人感到十分的难以忍受。

即便他再是美国籍的华人,他的祖上却是我们国家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且这些文物还是从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如今却放在了美国的博物馆当中,不得不说也是有一点不好受的感觉。小编也不想对于这样的一个人进行道德绑架,毕竟作为他们自己家中收藏的文玩,怎么处理也是有着他们自己的决定。但是小编还是希望,翁万戈在之后对于这些珍稀的古董处理之上,能够让它们回归我们祖国的怀抱。如今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是越来越强,我们国家也是渐渐的成为了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信我们国家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之中,这些从我们国家流露到境外的古董,最终会回到我们自己的国家。

将183件古董无偿捐美,为何翁万戈却拒绝给祖国?

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都会遗留下来很多各遗物、遗迹,被后人称之为文物。文物是我们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