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搒那的功效?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比较多的传统医药是中药,对于藏药的接触还是比较少的,藏药治疗疾病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藏药榜嘎的功效与作用。下面寻医问药网中医频道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藏药里的一味药材——榜嘎!
藏药榜嘎的功效与作用
从公元710年的《月王药诊》,到其后的《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蓝琉璃》等藏医药古籍中,均有关于榜嘎的记载。《四部医典》记载其药性苦,清热解毒,并能医治瘟疫等多种疾病。
榜嘎为藏族常用药材,《中国药典》规定其来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甘青乌头或船盔乌头的干燥全草。其中甘青乌头生长在青海、西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船盔乌头产于西藏,印度和不丹也有分布。夏末秋初开花时采集榜嘎全草,去净枯叶、泥土,稍搓揉,晾干后可入药。榜嘎多入丸剂和散剂,用于治疗传染病发热、肝胆热病、肺热、肠热、肝炎、肺炎、胃肠炎、流行性感冒和食物中毒等。
《中国植物志》记载:“在四川若尔盖的藏医用甘青乌头的全草治疗发烧、肺炎等症;船盔乌头块根是常用的藏药之一,毒性较小,拉萨一带的藏医用船盔乌头块根或地上部分治疗流感、肝炎、天花、麻疹等症。”《西藏植物志》中记载:“当地运用船盔乌头全草治胃炎、肝炎等症。有小毒。”
藏医中,榜嘎通常被当成镇静、止痛和退烧药物。藏区人民多在开花期采集榜嘎地上部分(茎、叶、花),晒干或阴干。取干燥的榜嘎地上部分1克,加水煮沸30分钟,水煎后口服,每日两次,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此外,榜嘎常被用于藏族的成方制剂。
现代药学研究显示:榜嘎主要含二萜生物碱、黄酮、酚酸、苯乙醇苷、多糖和挥发油等成分,其总生物碱部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其中单体成分阿替新对猫、兔及狗具有微弱但较为持久的降压作用,小剂量能加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同时减少心动过缓;异阿替新和苯甲酰杂阿替新则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晶珠本草·图鉴》中将乌头类藏药分为白、黑、红、黄四种,其中白、红、黄三种为药物,黑种既为药物也为毒物。榜嘎属白种乌头,即毒性较低的种类,现代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中华本草·藏药卷》记载榜嘎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2~4克,研末 03~06克。如果用量超出该范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上述为大家介绍了藏药榜嘎的功效与作用,虽然我们对榜嘎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榜嘎有了初步的认识,榜嘎主要治疗感冒发烧,清热效果很好!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乌头的植物形态 4 乌头的栽培 5 乌头的病虫害 6 乌头的性味功用 7 乌头的别名 8 乌头的气味 9 乌头的主治 10 乌头中毒 101 不良反应机制 102 临床表现 103 治疗 1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乌头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乌头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乌头 1 拼音
wū tóu
2 英文参考mon monkshood
毛莨科乌头属乌头种,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入药,为川乌,侧根入药称附子。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东部和云南省北部的高山地带。
3 乌头的植物形态株高60120cm。侧根常数个,侧生于主根四周。栽培品种的侧根(即称附子)通常12个,倒卵圆形至倒卵形。茎直立。叶互生。总状花序,花大,蓝紫色。
果含多数种子。花期9月至10月,果期10月至11月。
4 乌头的栽培
较好的乌头栽培品种有四川的南瓜叶,陜西的和尚头,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耐寒、耐阴湿、耐肥,但抗病性较差。
附子繁殖材料(习称乌药)多在1000m左右的山区培植。宜在海拔500m左右的坝地栽培。选择三年未种附子的肥沃水稻田种植,水稻收获后,施腐熟厩肥或堆肥作基肥,耕肥24次,作成宽7090cm的高畦,沟宽为20cm左右,平整后的畦面呈龟背形。12月上旬栽种,每畦种23行,株距15cm,每穴种1个。芽头向上,栽完盖土610cm,间种遮荫作物。4月上旬修根,一般留23个侧根。瘦小苗只留1个,其余的附子均用小刀除去。4月底至5月初苗高45cm左右,开始去尖、去腋芽。5月中旬第二次修根。追肥23次,注意灌排水。
5 乌头的病虫害病虫害主要有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p;蛴螬、蝼蛄等。附子含乌头堿,有剧毒,加工后才供药用。母根晒干称为川乌,也供药用。
6 乌头的性味功用味辛甘,性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虚寒痹痛,阳虚水肿,心力衰竭,慢性肾炎,阴寒水肿等症。
7 乌头的别名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8 乌头的气味(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9 乌头的主治1、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经丸”。
2、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此方名“雷丸”。
3、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4、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5、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6、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驻京: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7、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吃一点枣子坟往。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8、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9、内痔不出。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10、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11、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12、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10 乌头中毒乌头属毛茛科植物,药用其根块。主要为乌头、旁根为附子。[1]
101 不良反应机制全株有毒,以块根为最毒,种子次之,叶又次之,其有毒成分为乌头堿、新乌头堿。乌头堿毒性最强,内服3~4mg即可致死亡。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先兴奋后 作用,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由此可引起迷走神经中枢兴奋,出现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等。由于延脑中枢被麻痹发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最后可发生心搏骤停及呼吸衰竭。[2]
102 临床表现[3]
1四肢麻木
特异性刺痛及蚁走感,麻木常从指尖开始再遍上肢、口、舌及全身麻木,重者还有躁动不安,肢体发硬或肌肉强直而不能伸屈,偶可发生阵发性抽搐、耳鸣、复视和牙关闭紧。
2 迷走神经中枢
表现先兴奋而后麻痹,中毒后迅速出现恶心、呕吐、流涎、腹痛和腹泻。在循环系统方面,表现心悸、气急、心动过缓及心律失常。
3呼吸系统
呼吸先为急促而后迟缓,可因呼吸肌痉挛而发生窒息,甚至可发生呼吸及循环衰竭。
103 治疗乌头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
1排毒
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静脉补充液体,以促进毒物排泄。
2解毒
用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抑制平滑肌过度紧张状态,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影响及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使之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3对症治疗
古籍记载的沉香是什么?它有哪些功效呢?芦荟是一种稀有的中药,其味热、苦,性温。该药偏安一隅,有降温健胃、散寒祛邪之功效。可治疗气逆不降,气喘呕吐,寒滞胃痛腹胀。芦荟与其他调气药最大的区别是,芦荟不仅能治疗肺气不降,还能治疗肾气虚寒。是治疗气逆不降、肾气虚寒的良药。
芦荟在中医中的临床应用
芦荟善于治疗寒凝气滞症,并能治疗肾不纳气虚寒气逆喘,对男子寒凝早泄,也有很好的效果。用以治疗寒凝气滞、胸腹疼痛,常与黑药、木香、阿胶并用,有消气消肿的镇痛作用。(中成药思慕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肋胀痛,常与肉桂、附子、干姜同用。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打嗝。常与丁香、白豆、紫苏、柿子同用。用于治疗男子虚寒早泄,常与乌头、阳起石、银花同用。
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洵为良品。”《本草经疏》:“沉香治冷气,逆气,气结,殊为要药。”沉香气芳香走窜,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善散胸腹阴寒,行气散寒以止痛,《卫生家宝》中沉香四磨汤治疗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与乌药,木香槟榔等同用。沉香质重沉降,气香升散。入脾胃经,和胃气,升脾气,性温而不燥,善行而不泄。降逆调中,善治脾胃虚寒,升降失调,呕逆便秘。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乌头花中呈盔状的是上萼片。
乌头(川乌头、花乌头),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60~100cm。块根通常2~3个连生在一起,呈圆锥形或卵形。叶互生,卵圆形,有柄,掌状二至三回分裂,裂片有缺刻。茎顶端叶腋间开蓝紫色花,萼片5,花瓣2,花冠像盔帽,圆锥花序。
2、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栽培。适应性强。忌连作。
3、花期:6~7月。
4、花语:致命的诱惑。
5、园林用途:花境,岩石园,切花。
6、药用功效: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功效,属剧毒药,用药前必须加工。
萼片
萼片是植物组织,指花的最外一环,能保护花蕾的内部。 一环完整的萼片组成了花萼。常为绿色。萼片彼此分离的叫离萼,萼片彼此合生的叫合萼,合萼下端称萼筒,上端分离部分称萼裂片;两轮萼裂片的外轮称副萼,如大红花等锦葵科植物。
萼片通常早落,但也有开花后还存在的,如柿、茄、蕃茄等,称为萼片宿存,或宿萼。萼片就是3枚外轮花被片。中央的1枚称中萼片或背萼片,即古籍上的“主瓣”;侧面的两枚称侧萼片,古籍上称为“侧瓣”。在兜兰和杓兰中两枚侧萼片不同程度地合生而成1枚萼片,称合萼片。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乌头煎 31 乌头煎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乌头煎的用法用量 35 方解 36 乌头煎的临床应用 37 附注 38 摘录 4 《永乐大典》卷九一○引《风科集验方》之乌头煎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能主治 44 乌头煎的用法用量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乌头煎 1 拼音
wū tóu jiān
2 概述乌头煎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乌头煎 31 乌头煎的别名大乌头煎[1]。
32 处方乌头(大者,炒,去皮)五枚[1]。
乌头大者10克(熬去皮,不哎咀)。
33 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乌头煎功能散寒止痛[1]。治寒疝,绕脐腹痛,恶寒不欲食,发则冷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1]。
破积,散寒,止痛。治寒疝绕脐腹痛,若发则冷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者。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不相搏,即为寒疮。
34 乌头煎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蜂蜜二升,煎至水气尽,强者分三次服,弱者分四次服,日一次[1]。
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400毫升,煎令水气尽,取400毫升。强人服140毫升,弱人服100毫升。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35 方解方中乌头大辛大热,善治沉寒痼冷,并能止痛,配以蜂蜜同煎,既可缓和乌头之毒性,又能增强止痛和延长疗效。二药合用,故可用于阳虚积寒在里,寒气搏结不散而致的寒疝腹痛。但乌头有毒,必须久煎,并注意用量和服法,以防中毒。如服后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脉有间歇,甚至昏迷等中毒反应,急当抢救。
36 乌头煎的临床应用1疝瘕:一男子,年七十余。自壮年患疝瘕,十日、五日必一发;壬午秋大发,腰脚挛急,阴卵偏大,欲入腹,绞痛不可忍,先生诊之,作大乌头煎饮之(原注每帖重八钱),斯须,瞑眩气绝,又顷之,心腹呜动,吐出水数升。即复故,尔后不复发。
2腹痛:沈某,年50余岁,有多年宿恙,为阵发性腹痛。其症,腹痛频作,痛无定处,惟多在绕脐周围一带,喜温可按,痛甚以致汗大出。舌质淡,苦薄腻而滑,脉沉弦。诊系寒气内结,阳气不运,寒则凝泣,热则流通。寒者热之,是为正治。曾投理中汤,药力尚轻,若不胜病,非大乌头煎不可,故先小其量以消息之。乌头用45g,以药房蜜煎不便,盖蜜煎者缓其毒也。权以黑豆、甘草以代之。二剂后,腹痛未作,汗亦未出,知药症相符,乌头加至9g。病者月余痊愈出院。
37 附注大乌头煎(《金匮》卷上)、大乌头汤(《三因》卷七)。本方方名,《备急千金要方》引作“二物乌头煎”;《外台秘要》引作“二物大乌头煎”。
38 摘录《金匮要略方论》方
4 《永乐大典》卷九一○引《风科集验方》之乌头煎 41 方名乌头煎
42 组成乌头5枚(生,去皮脐),桂心4两,大黄3两,甘草(炙)3两,赤芍药2两,当归(去芦)2两。
43 功能主治《永乐大典》卷九一○引《风科集验方》之乌头煎主治卒中遁尸,心腹刺痛。
44 乌头煎的用法用量藏药搒那的功效?
本文2023-10-07 14:10: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