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习中医,有没有什么书籍可以帮助我自学一下。推荐几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我想学习中医,有没有什么书籍可以帮助我自学一下。推荐几本。,第1张

中医书籍

中医学生说说我学自学中医的经历。最初大一的时候中医基础理论完全不能满足我,我就开始看内经。素问八十一篇我只看到50多篇就看不下去了,啃夜啃不动,然后开始看难经,强逼着自己去看。最后把八十一难看完以后发现自己根本什么都没学会,因为看不懂还强逼着自己去看的结果就是这样,最后看不懂不说还浪费了时间。于是我开始思考,中医历史那么悠久古书那么多,我到底改该看哪些,把哪些作为专攻道路?

回答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均出自图中中医书籍右下角处,如果需要这些中医书籍的话可以看看

自学中医可以先看这些书籍,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而且这些书我也翻过,很多观点有些偏颇,不是很推荐。

有些书又太深,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四圣心源》之类,全是文言,很多内容还很难从字面意思理解,

先看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是很多中医大家对于他们学习历程的总结,每个人的建议都不尽相同,接下来看看印会河教授主编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算是能对中医有个整体的框架。之后看一看《临证脉学十六讲》,《医方集解》《万病回春》《临证指南》《兰室秘藏》《频湖脉学》,《中医诊断学》以及舌诊类图谱,对中医诊断方法有个系统了解。

再接下来就可以大致涉猎一下经典了,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之类,但是,直接看还是会很难,建议结合网络上的名家课程一起看,

最后就是临床学科了,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等等等。同样,不一定要用教材,很多古籍同样很好。这个阶段可以看的书太多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医宗金鉴》《脾胃论》,同时还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验方荟萃之类的著作,比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赵绍琴临证400法》之类的,这要是想写全了,写几百本出来都易如反掌。但要是想全看一遍,就显然比较困难了。所以这个阶段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的涉猎吧。

现在艾灸、推拿、拔罐多少都会一些,也颇治好了家人不少小病,但感觉明显遇到了瓶颈,就是严重缺乏实践的机会,没有经验累积而对脉诊和辩证缺乏信心。更糟糕的是,身边一个能交流的人都没有;中医爱好群里不是骗子就是伸手党,参加了几个觉得索然无味;亲戚中唯一精通针灸的长辈却是学“腕踝针”(西医针法)的,中医理论基础连半吊子都没有。真是寂寞难受。

后面又陆续的看了这些中医书籍,感觉挺不错的,推荐你可以看看

这些中医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其内这些中医书籍都在里面

中医书籍目录: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中医临床必读名著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临床必读名著,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临床必读名著

  基础部分

 1、名老中医之路(精装),周凤梧、张奇文,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33140724。

 2、医学源流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徐大椿,人卫,9787117088343。

 3、冷庐医话(中医经典文库),陆以湉,中国中医药,9787800894022。

 4、步入中医之门1:道少斋中医讲稿(第2版),毛以林,人民军医出版社,9787509144893。

 5、我是铁杆中医:彭坚学术观点与临床心得集(增订本),彭坚,人卫,9787117185745。

  内经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黄帝内经素问(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田代华,人卫,9787117067225。

 2、黄帝内经素问(新版梅花本),人卫,9787117153317。

 3、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郭蔼春,人卫,9787117171175。

 4、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第二版,上下册),山东中医学院,人卫,9787117110785。

 5、灵枢经校释(第二版),河北医学院,人卫,9787117108409。

 6、灵枢经(校勘本),刘衡如,人卫,9787117170741。

 7、灵枢经(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田代华,人卫,9787117067157。

 二、古代注本

 1、类经(中医典籍丛刊),张介宾,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12517。

 2、黄帝内经太素(中医典籍丛刊),杨上善,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13170。

 3、黄帝内经素问吴注(黄帝内经名家评注选刊),吴昆,学苑,9787507740752。

 4、内经知要(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李中梓,人卫,9787117086271。

 5、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汪昂,中国中医药,9787513230957。

 6、素问直解(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高士宗,中国医药科技,9787506763264。

 7、灵枢注证发微(黄帝内经名家评注选刊),马莳,学苑,9787507728606。

 8、灵素节要浅注(陈修园医学丛书),陈修园,中国中医药,9787513223607。(所有陈修园相关著作,可用《陈修园医学全书》代替。)

 三、现代注解

 1、内经(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程士德,人卫,9787117072335。

 2、黄帝内经集解:素问·灵枢(套装共2册),龙伯坚,天津科学技术,9787530833919。

 3、素问三识,胡天雄、多纪元简、多纪元坚,中国中医药,9787513202732。

 4、一针疗法:《灵枢》诠用,高树中,济南出版社,9787807104261。

 5、黄帝内经类编,王新华,上海辞书,9787532637829。

 6、内经精义(中医药畅销书选粹·医经索微),周信有,中国中医药,9787513210270。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黄帝内经临证指要(藏象篇),陈明,学苑,9787507726497。

 2、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发挥,翟双庆,人卫,9787117074605。

 3、难经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人卫,9787117171960。

 4、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方药中,人卫,9787117088565。

 5、五运六气三十二讲,柳少逸,中国中医药,9787513224727。

  伤寒论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伤寒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钱超尘等整理,人卫,9787117067249。

 2、伤寒论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刘渡舟,人卫,9787117171021。

 3、伤寒论(医道传承丛书),邱浩重校,学苑,9787507741735。

 二、古代注本

 1、伤寒论条辨,方有执,学苑,9787507734027。

 2、尚论篇,喻嘉言,学苑,9787507733716。

 3、伤寒来苏集,柯琴,中国中医药,9787800896781。

 4、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程应旄,中国中医药,9787802317581。

 5、伤寒贯珠集,尤在泾,中国中医药,9787802314573。

 6、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上册),吴谦,人卫,9787117076333。

 三、现代注解

 1、李培生医书四种,李培生,人卫,9787117117463。

 2、伤寒论译释(第四版),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科学技术,9787532399291。

 3、伤寒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第二版),李培生等,人卫,9787117072328。

 4、李克绍医学文集,李克绍等,山东科学技术,9787533142483。

 5、伤寒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熊曼琪等,人卫,9787117138680。

 6、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人卫,9787117096126。

 7、伤寒论求是(修订版),陈亦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47810019。

 8、伤寒新解与六经九分应用法(中医师承学堂),张再良,中国中医药,9787513211826。

 9、名老中医带教录,巫君玉,人卫,9787117165006。

 10、寒温统一论,万友生,中国中医药,9787513235846。

 11、伤寒常变论,何毅,中国中医药,9787802310063。

 12、伤寒论集解,聂惠民等,学苑,9787507718881。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许叔微医案集按,赵兰才,华夏出版社,9787508067230。

 2、经方实验录,曹颖甫,中国医药科技,9787506769921。

 3、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陶御风等,人卫,9787117131551。

 4、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等,学苑,9787507712575。

 5、名医经方验案,聂惠民,人卫,9787117108430。

  金匮要略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金匮要略(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何任等,人卫,

 2、金匮要略校注,何任,人卫,9787117171953。

 3、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校注,梁永宣,学苑,9787507734324。

 二、古代注本

 1、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见伤寒论部分

 2、金匮要略心典,尤怡,中医中医药,9787800890161。

 3、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中国中医药,9787513223584。

 4、高注金匮要略,高学山,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03409。

 三、现代注解

 1、王维川金匮心释,王渭川,中国中医药,9787513236393。

 2、金匮篇解,程门雪等,人卫,9787117155038。

 3、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陈纪藩,人卫,9787117142229。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重订补注《南雅堂医案》,马昆等,人民军医,9787509130933。

 2、张聿青医案,张乃修,人卫,9787117076142。

 2、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学苑,9787507710595。

 3、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陶御风等(同伤寒论部分)

  温病学部分

 一、古代著作

 1、温疫论,吴有性,人卫,9787117086622。

 2、温热论·湿热论,叶桂、薛雪,人卫,9787117086615。

 3、温热经纬,王孟英,人卫,9787117067218。

 4、温热条辨,吴鞠通,人卫,9787117067201。

 5、伤寒温疫条辨(市面缺货)

 6、时病论,雷丰,人卫,9787117086776。(缺货则:中国中医药,9787513203487。)

 7、六因条辨,陆廷珍,人卫,9787117095785。

 8、三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中医古籍,9787801740427。

 9、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王孟英,中国中医药,9787802315129。

 二、现代著作

 1、温病源流论,刘祖贻等,人民军医,9787509173244。

 2、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增订本),张文选,9787506788380。

 3、叶案发微,俞岳真,中国中医药,9787513220248。

 4、叶天士诊治大全(修订本),陈克正,中国中医药,9787513213974。

 三、医案及其他著作

 1、临证指南医案(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苏礼等整理,9787117076159。

 2、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北京科学技术,9787530468265。

 3、温病名方验案说评,陈明,学苑,9787507717822。

 4、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发微,潘华信,江苏科学技术,9787553721958。

;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 (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千金方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古籍书店和古玩市场。

1、古籍书店:一些专门经营古籍的书店会有古医书的收购和销售业务。可以在当地或在线搜索相关的古籍书店,了解古医书的销售渠道。

2、古玩市场:一些古玩市场或古董市场有古医书的交易。可以前往当地的古玩市场,寻找相关的古医书摊位或商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